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_第1页
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_第2页
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_第3页
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_第4页
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复习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农业最早产生时间地点、影响2、古代文明产生时间和标志和特点3、汉谟拉比法典产生时间和性质4、法老称呼出现的时间5、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关系6、雅典民主政治背景特点和评价7、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李维、塔西佗的历史著作7、古代文明多元原因8、海洋文明和农耕文明扩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和影响9、赫梯帝国亚述帝国的时间10、波斯帝国时间和统治政策11、亚历山大帝国扩张的影响12、罗马的统治政策有哪些13、罗马法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14、万民法的出现背景和特点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世界史世界古代史:自远古有人类以来至公元1500年左右。人类各地基本处在相互隔绝和孤立分散状态,但也通过战争、贸易等途径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世界史整体认识二、世界历史的分期:世界近代史:1500年的地理大发现至1900年帝国主义的形成。西方通过殖民征服,逐步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到19世纪末,终于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各地均被纳入该体系之中。世界现代史:1900年至今。该世纪既是千年之交的世纪,也是人类社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战争浩劫和取得空前发展的世纪。★世界史整体认识三、教材结构: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复习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世界古代史整体理解历史分期上古史中古史起止时间人类产生——公元476年公元476年——公元1500年左右主要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学习线索一条主线:古代社会区域文明的产生、发展及融合两大不同类型的文明:古代东方文明(大河文明)和古代西方文明(海洋文明)世界古代史显著特点:地域性历史、多元发展、区域性交往。★上古时期世界历史的阶段特征1.政治: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后,呈现出起源多元、发展多样的格局;随着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地区性帝国先后崛起。2.经济: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大河流域的古代人类以农耕生活为主,而古希腊和古罗马则是对外贸易相对发达。3.文化:古代文明区在文字、文学、科技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世界古代史整体理解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3100年左右约公元前2900年左右约公元前18世纪约公元前8—前6世纪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09年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7年1世纪4世纪末两河流域产生了最初的文明埃及初步实现统一苏美尔地区出现城市国家古巴比伦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巴尔干半岛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5世纪后期波斯兴起佛教产生罗马共和国建立,开始扩张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罗马帝国建立基督教产生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时间轴文明(Civilization)01。文化: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化成果涵盖物质的、精神的、政治的成果,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文明:是和野蛮”相对的人类社会进步状态。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出现的。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只有真正反映时代精神、推动人类发展的优秀文化成果才是人类文明的因素。“文明”的标准:国家、城市、文字、冶炼金属、礼仪性建筑等。1.文化/文明(一)文明产生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公元前一万年左右)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时间:原始社会后期2、地点:最早在西亚出现3、影响:(1)生产力发展人类成为食物的生产者,(2)推动社会大分工,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点奠定物质基础农业、手工业分工;交换和贸易的产生;出现从事专门管理和文化创造的人;(3)人们迁徙走向定居生活,早期城市出现;史料人类对大自然的依附性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印记。但是,当人类作出划时代的新发现——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通过栽培植物①也可养活自己时,这一依附性大大减弱了。于是,一个崭新的世界②展现在人类面前,使人类的眼界大为开阔。从此,人类告别了旧石器时代,跨入新石器时代。——[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史料中人类的“划时代”变化是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是什么?提示原始农业的诞生。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人类开始定居生活,较大的定居点发展为早期城市;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世界的前提。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分工阶级国家文字走向定居城市剩余产品矛盾记事管理生产力文明私有制3、基本标志:阶级、国家、文字、城市等1、人类文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根本原因)认识:2.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二)文明产生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希腊文明约公元前2千纪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3千纪中国文明(良渚)约公元前3300年地理位置: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多临近大河流域,适合农业发展大河文明海洋文明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区域的孤立分散、相对独立发展(一)发展特点: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地中海气候两河流域气候分布图两河流域地理条件示意图(二)古代文明特点1.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公元前3500年)1.地理环境:

两条河流之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积平原——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2.发展概况:(1)约前3500年:产生最初的文明;(2)约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3)约前18世纪,古巴比伦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1)制度:(2)法律:

(3)文化:

(4)军事:3.文明成就:君主专制制度;君权神授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和权威。①楔形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②《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③洪水和方舟传说;

④60进制。最早使用战车作战。《汉谟拉比法典》个性与细节——西亚(要点:法典)新月沃地苏美尔时期:城市国家古巴比伦时期:统一两河流域的君主专制国家强调君权神授维护私有财产有严格的社会等级维护奴隶主利益同态复仇原则注重保护商品贸易协调经济利益形式上公正公平太阳神沙玛什汉谟拉比王权柄法律:《汉谟拉比法典》A.地位: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B.内容: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C.价值:(选必3P16)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D.特征地理环境: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波斯帝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

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前1595年赫梯人入侵巴比伦,古巴比伦王国灭亡。

前1000年代,北部的亚述王朝开始兴起,亚述人南征北战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前935年-前612年)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前538年,波斯大军攻占了巴比伦城,城市被毁文字失传。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先后成为两河流域的统治者,古巴比伦王国从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古巴比伦文明的兴衰史公元前7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年-前539年)

由居住在两河流域南部的迦勒底人所建,又称迦勒底王国,全盛时期统治整个新月沃土。后被波斯帝国所灭。1.地理环境:2.发展概况:

3.文明成就:(1)政治:(2)文化:2、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约前3500年兴起;约前3100年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1550年埃及新王国时期,国王开始采用“法老”尊称,神化王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具有至上权威(神性)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金字塔;(法老至上权威,建筑数学成就)莎草纸:主要书写材料、出口物资。约公元前3100年约公元前1550年公元前6世纪

古埃及文明的兴衰史波斯帝国约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25年,古埃及又被波斯帝国征服,公元前4世纪被马其顿王国征服,公元30年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640年埃及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被伊斯兰化。公元前8世纪一前7世纪,亚述战争,经多次战争征服埃及。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时的疆域埃及新王国时的疆域

1.地理环境:

2.发展概况:

3.制度:

印度河平原,恒河,雨水丰沛,植被茂盛。(1)特点:前3千纪诞生;前6世纪形成一系列国家。种姓制度(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3.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2)影响:对印度产生了深远影响。①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护统治和社会安定。②造成印度社会阶层隔离,限制社会的阶层流动。③不利于印度的统一与团结。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1.地理环境:

2.发展概况:

3.制度:

4.文化成就:印度河平原,恒河,雨水丰沛,植被茂盛。(1)佛教,公元前6世纪,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程度冲击;(2)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3)1到9,0,按位计值。前3千纪诞生;前6世纪形成一系列国家。种姓制度3.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的兴衰史一直被侵略,从来没停过

古代印度是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锡兰)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以及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河流域的绝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巴基斯坦,古印度文明源头在今巴基斯坦

每次外来民族的人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份。他们与本土文化融为一体,使之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与此同时,这些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印度曾被称为是“人种的基因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另外,印度目前使用的语言共有18种之多,并且每种语言都包含有其他语言的些许成份。。孔雀王朝印度数千年历史三个大一统朝代:(前324年—前185年)笈多王朝(320—540年)莫卧儿王朝(1526年—1857年)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多岛屿、航海便利,发展工商业

(1)前2千纪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2)前8—前6世纪,城邦发展起来。

寡头制(少数人掌握政权)1.地理环境:

2.发展概况:

3.政治制度:4、古希腊文明(1)斯巴达: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直接民主(多数公民掌权)—西方文明的摇篮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利克里(2)雅典:人民主权,直接民主轮番而治,法律至上(1)进步性①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体现人民主权,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和热情。②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①特点:②评价:民主性质原始性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制,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轮流坐庄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方式,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引起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民主范围狭隘性,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没有民主权利,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2)局限性:

4.文化成就:(1)神话、悲剧和喜剧;(2)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史学之父”;(3)修昔底德: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4)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要求人们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柏拉图“理想国”,追求智慧、正义、理性。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真理高于一切;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归纳和演绎的两种思维方式;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走进古希腊文明04

希腊在古代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希腊人对他们所生活地区的通称。其地理范围包括今天的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岸。海洋文明的典范区域代表形成前提实行制度文化成就苏美尔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BC3100年左右古印度文明BC3千纪爱琴海地区BC2千纪克里特迈锡尼文明;BC8世纪,城邦时期民主政治①文学:神话、悲剧、喜剧;②史学:希罗多德—“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政治史传统奠基人;③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BC3500年左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尼罗河流域农业发展印度河流域恒河地中海、爱琴海工商业发展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的权威种姓制度①城邦制度(小国寡民);②斯巴达:寡头政治;③雅典;民主政治。

君主专制

农业发展工商业发展①释迦摩尼创立佛教;②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③创造从1到9的数字,发明“0”①象形文字;②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③金字塔;④莎草纸。①楔形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②《吉尔伽美什》已知最早史诗);③发明60进位制;④最早使用战车作战。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异(以古巴比伦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为例)大河流域,平原地形,农业发达,有利于形成统一的集权国家。半岛及岛屿,海岸线曲折,海外贸易发达;地形割裂,形成城邦国家。(三)文明多元之因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异(以古巴比伦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为例)材料五大海给了我们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入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黑格尔:《历史哲学》材料三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材料四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讲话君主专制制度,宣扬“君权神授”。民主政治。平等互利的观念和开放、探索的民族精神。三、文明多元之因

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思想观念B.经济活动方式不同C.地域位置差别D.人口数量不同B海洋文明大河文明岛屿、山恋叠嶂商贸发达民主平原农业国专制地理环境决定因素或唯一因素≠大河文明之间的的差异(以古埃及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为例)材料六

只要条件允许每一个埃及人都设法在生前并尽可能早开始建造陵墓、装饰坟墓、制作木棺或石棺,并且在墓壁上课写自传和与来世相关的宗教铭文。……他们不想被动的等待死亡的来临,而是试图通过各种实实在在的措施来征服死亡,然后达到来时享受永生的目的。——金寿福《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论古代埃及人来世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材料七

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恩基杜向吉尔伽美什讲述了冥世所发生的事情,那是一幅悲惨的图景。在这永恒的黑暗王国中,死者的灵魂“像蜷縮在老鹰翅膀里受伤的小鸟一样”挤在一起。整个故事充满了人类在面对死亡时所感到的失望、痛苦和无奈。——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埃及人和古代苏美尔人在文化上的那些差异?古代埃及:关心来世,对来世抱乐观态度;古代苏美尔:关心现实,对来世抱悲观态度。大河文明之间的的差异(以古埃及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为例)材料八古代埃及在地理位置上有相对的孤立性。由于沙漠屏障对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和入侵起着阻隔作用,使得古埃及社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政局。……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河谷带来大量的沃土,而且保障了这种条件的持续,即避免了困扰两河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九

两河流域……南部由沼泽和宽广、平坦而贫瘠的平原组成,各城市沿河渠而建并逐渐发展起来。……两河地区那难以预测的洪水,使得河畔的农人饱受命运的捉弄,战争的频繁更增加了命运无常的感叹。

——吴宇虹《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材料十频繁的民族迁徙与冲突,使得两河流域国家的政治变迁始终体现为民族交替与王朝更迭。——林秀玉《古代文明与地理环境之关系》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古埃及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差异的原因?古代埃及:沙漠自然屏障,尼罗河定期泛滥;长期统一,政权较稳定;古代巴比伦:平原无屏障,两河不定期泛滥;民族冲突严重,政权更迭频繁。1、原因:

人类早期各个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所孕育的。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就越大。此外,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也会从各方面或多或少地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影响。1、地理环境是重要因素2、生产力发展水平3、交通条件4、文化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三)文明多元之因地理环境≠决定性因素我们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文化传统。“文明是多彩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2、态度:二.古代文明的扩展:公元前三千纪---公元前5世纪左右观察左图,从最初的文明诞生到公元5世纪,在分布上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①范围:分布面积逐渐扩大;②地域:仍局限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沿河、沿海)③趋势:由孤立、分散逐渐连成一片。古希腊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地理环境地域特征经济形态政治特征对外交往地中海沿岸大河流域大河文明海洋文明以农业为主以工商业为主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民主政治是基本趋势疆域辽阔,多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一).扩展的原因

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孤立的、闭塞的。就社会发展看,第一批文明都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文明区内人口愈来愈多,人口在激增的情况下便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而向四周迁徙。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族所了解、所模仿,从而发展农业。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刘景华:《人类六千年》(上)1、人口增加,资源有限,人地矛盾(必要性)二、古代文明的扩展2、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可能性)(二)文明的扩展表现1、古代埃及文明:方向: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公元前15世纪新王国时期到达两河流域势力最大

影响:有利于西亚北非和地中海东部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古埃及文明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埃及新王国(前1550-前1069年)前19世纪:兴起;前14世纪:鼎盛;前12世纪:瓦解,残存的势力被亚述帝国灭亡。赫梯帝国(前19世纪-前12世纪)VS起因:埃及与赫梯帝国争夺叙利亚的控制权结果:双方均未能取得战略性胜利,两败俱伤,签订和约,政治联姻小亚细亚地区的奴隶制国家2、西亚文明: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疆域图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帝国疆域

①方向: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②公元前18古巴比伦王国首次统一两河流域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③公元前7世纪亚述统一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3、古希腊文明:公元前8-6世纪①方向:②特点: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建立据点,呈现线状分布;殖民城邦一般都沿袭母邦的制度和习惯,但又是独立不依附母邦。史料: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约公元前630年前后,铁拉岛七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一人到非洲殖民。中签者泪流满面地离开家乡,结成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终于在异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③扩展的原因(1)城邦小国寡民资源少,人口过剩(2)古希腊工商业发展(3)城邦政治斗争(4)航海技术和武器的优势;(三)古代文明的扩展影响:(1)不同的文明区相互连接;(2)促使奴隶制大帝国的兴起。古代文明的扩展:类型代表背景表现方式影响农耕文明古埃及文明①农耕文明水平高;(条件)②农业的发展需求;(原因)③扩张及争霸战争推动(推动因素)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达到两河流域。武力扩张①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②推动奴隶制帝国兴起。两河文明古巴比伦向周边地区扩张,实现两河流域的统一,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帝国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海洋文明古希腊文明①组织能力强;②航海技术和武器先进;③环海,山多地少,为了生存。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地中海沿岸。移民殖民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促使大帝国兴起,帝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区。文明的发展取决于其能否通过交流吸收邻近文明的成果,波斯帝国吸收西亚埃及文明的成果成为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在向东传播古希腊文明的同时也借鉴吸收波斯等文明的成果,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虽然落后,但在不断吸收希腊、埃及、西亚文明的基础上迅速崛起,成就了长达千年之久的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统治。广阔的帝国,既是文明交流的产物,又进一步推动了文明的交流。农耕文明社会分工劳动生产率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文明拓展古代帝国文明区相互连接文明交流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名词解释】帝国形容国力强大、向外扩张、武力征服、疆域辽阔的国家,内部缺乏稳定的经济基础。帝国以征服扩张为特征,而不是以君主的有无为标准。古代世界的帝国基本上都是奴隶制大帝国。帝国皆发起于文明边缘的山区,其生存环境本身就很艰难,开疆拓土后急于从被征服地区攫取物质资源;它们兴起的时间不长,基本是两三代人就完成拓疆之任。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来不及处理,制度还比较粗放,尤其是对帝国的历史文化认同很弱,文化建设落后。后来随着帝国范围的扩大,行政管理成本日益增加,赋税入不敷出,统治者明显力不从心,帝国往往很快崩溃。——杨共乐李凯:关于古代帝国的形成与治理根据“帝国”的定义分析,中国统一封建王朝是否为“帝国”?前1553年—前1085年埃及新王国前8世纪亚述帝国前6世纪—前4世纪晚期波斯帝国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帝国前27年—1453年罗马帝国三、古代世界的帝国(一)早期帝国赫梯帝国前17世纪—前8世纪埃及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1085年亚述帝国新亚述时期(前935-前612)——赫梯帝国公元前14-12、埃及新王国公元前16-11世纪、亚述帝国前10世纪-前7世纪(二)波斯帝国(BC6世纪——BC330年)(1)征服区域: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2)统治政策

①中央:

②地方:公元前五世纪希波战争由盛转衰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君权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重要的职务(3)灭亡:公元前492-前449年,希波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借希腊各城邦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插手希腊事务。公元前339年,斯巴达与波斯发生战争。公元前387年,同斯巴达人缔结和约,达到控制希腊的目的。2.波斯帝国的行省总督,一般由国王从王室成员或波斯大贵族中挑选,有的行省总督由同一家族继承但需经国王批准。同时,远离本土的西西里和塞浦路斯的地方贵族仍保留了统治权,波斯王室从来没有派遣总督到那里进行统治。这反映出波斯帝国A.统治政策具有一定灵活性 B.行省制削弱了中央的权威C.整个官僚体系的不稳定性 D.选官大权掌握在贵族之手A3.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主要说明了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C.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A(三)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BC336-BC323)(1)建立:公元前336年,马其顿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公元前337年马其顿统一整个希腊;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即位;公元前334年,开始向波斯进攻;公元前332年,先后占领腓尼基、埃及;公元前331年,东渡幼发拉底河;公元前327年进入印度西北部;公元前325年回到巴比伦,十年东征结束。推广希腊文化。①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发展,出现希腊化文明时代(2)统治政策:②变化:①继承:继承波斯帝国制度,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3)影响(4)灭亡: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逝世,帝国走向分裂(三)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BC336-BC323)②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A.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但也受到当地文化反向影响。C.被征服地区的原有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B.在希腊化世界中,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D.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E.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空间角度)“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前334年)到罗马屋大维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前30年)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时间角度)

“希腊化”意思是“仿效希腊”。“化”体现过程、渐进性。

如何理解希腊化文化的特征?多元性、开放性、双向性1.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这些措施旨在()A.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B.沿袭北非地区传统文明C.促进不同区域间文化交流D.推动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A2.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野蛮部落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统治呈现出多种因素混合的现象。该帝国()A.首次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B.推动希腊文明与亚非文明的交流融合C.利用罗马法维系地中海200多年和平D.推广先进文化全面取代原有制度文化 B多元性、开放性、双向性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那么希腊化文化则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多民族的文化。——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如何理解希腊化文化的特征?材料二亚历山大东征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这使得富于理性和逻辑的希腊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的知识相结合。东西方的艺术也相互影响,出现了崭新的艺术风格。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根据材料指出亚历山大东征有什么历史影响材料一亚历山大虽然以解除波斯的奴役为号召,从小亚细亚到埃及一路嬴得了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一旦遇到抵抗时,他是不惜大动屠刀的。城市被摧毁,幸存者被出卖为奴,财富被洗劫一空。⑤对世界: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使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

影响:①征服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②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③思想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胸怀④经济上: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沟通三洲的商业贸易(四)罗马帝国:1、发展历程:王政时代:君主制罗马城邦前753-前509年罗马帝国

前27-395年贵族制——元老院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年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罗马分裂395-476年1234帝制—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罗马帝国:古代世界最后一个地跨多个文明区的帝国(四)罗马帝国BC27年~AD476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公元2世纪版图确定地跨三大洲大帝国公元395年帝国分裂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奴隶制结束)公元1453东罗马帝国灭亡1、发展概况:知识联系:选必1P9古罗马的政体

共和还是一种最优良的政体形式,是王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形式按照一定严谨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形式......——西塞罗《论共和国》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王政时代君主制贵族寡头制特征的共和制帝制(元首制)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在罗马帝国中,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实质:元首制是共和政治向君主政治过渡的中间环节,是在共和政体下的君主专制。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2、统治政策②以罗马法维系统治;①实行君主制,奴隶制发达,地方实行行省制;③4世纪基督教成为国教在共和国时期,罗马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平民权益的法律。罗马帝国建立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扩大公民权,增加经济立法,以调解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的关系,巩固了帝国的统治和统一。④经济:罗马是世界市场的中心3、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法罗马建城BC8世纪BC509年BC27年共和国395年罗马帝国BC450年习惯法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规定来调整社会关系,贵族垄断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公民法万民法476年西亡习惯法的存在,就成了平民与贵族矛盾的一个焦点.《选必》1P49发展过程:(1)形成:习惯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法律形式(2)发展: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3世纪,自由民法

适用范围(3)完备:由零散到形成体系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内容:(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核心);(2)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罗马民法大全》即查士丁尼法万民法颁布的背景:万民法特点:万民法的理念:万民法的意义: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新问题,新矛盾;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不同民族间的矛盾显现。突破公民法适用范围的局限;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私法不断完善;自由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重视证据;程序简单,淡化了罗马法的形式主义;有利于罗马帝国的统一,缓和罗马社会矛盾,扩大了罗马的统治基础;罗马法对近代欧洲的法律和反封建斗争产生影响。公民法万民法只适应罗马共和国时期本邦公民的法律。公民法偏重公法轻私法,形式僵化。

适应罗马帝国时期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产生于共和国晚期,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商品经济发展,公民法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满足统治的需要,万民法形式较为灵活。6.文化成就领域代表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维吉尔史学李维的《罗马史》塔西佗《编年史》建筑万神殿、大竞技场历法儒略历《选必》3P22《选必》2P56、594.古罗马的城市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5.建筑材料:木、石、砖、混凝土风格:拱券、希腊柱式、复合式公寓李维(公元前59-公元前17年)他拥护屋大维创立的元首制,但是思想仍然偏向于共和制,为了挽救中后期的罗马共和国,他决定写一部史书来记述罗马人的祖先的英勇,避免罗马共和国的覆灭,即《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简称“罗马史”),书中充满爱国思想、道德说教、复古主张和对共和制度的赞赏。《塔西佗〈编年史〉》首次大约出版于119年又名《罗马编年史》,该书共有16卷,主要记载了从公元14年奥古斯都去世至公元68年著名昏君尼禄死去半个世纪之间的罗马历史。内容包括罗马早期帝国时代的专制统治、政治变故、权力斗争、对外战争、君王生活等等,基本上是罗马帝国早期的一部政治史。塔西佗编年史写史特点客观主义治史原则:塔西佗在《编年史》中明确提出了“抽离自我”、“超然物外”的客观主义治史原则,他立誓要为后世留下一部真实可信的历史,并力求做到秉笔直书,是研究罗马帝国早期历史资料政治史的记述:该书主要记载了从公元14年奥古斯都去世至公元68年尼禄死去半个世纪之间的罗马历史,内容包括罗马早期帝国时代的专制统治、政治变故、权力斗争、对外战争、君王生活等,基本上是罗马帝国早期的一部政治史。2对统治者的品性与道德描写:塔西佗在作品中将政治上的兴旺与衰亡,开明与腐败同注重对统治者的个人性格和品德联系,倾向于认为政治的腐败与国家的衰败是由于统治阶层的道德败坏和统治者天生的性格缺陷造成的。他历史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记录人们的德行,并且通过记录邪恶的言行使之对于后世的责难感到畏惧。塔西佗陷阱,是塔西佗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所说的话:“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最初来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历史》。后被引申为一种社会现象,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古罗马万神庙:拱券的出现和柱式的变化万神庙外部科林斯柱万神庙内部穹顶空间罗马征服了希腊,但希腊文化征服了罗马。——古罗马诗人贺拉斯他们没有余力,也没有需要,在哲学和文艺方面独自开辟一个新天地。——朱光潜帕特农神庙多立克柱塔西佗《编年史》李维《罗马史》前494年,罗马平民开始发动了“撤离运动”,罗马贵族选择和平民妥协,决定颁布成文法。之后,罗马元老院派出了3人到雅典学习梭伦的法律。前451前,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拿来主义”的罗马在各方面的文化造诣上几乎都无法媲美希腊,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顺理成章的有选择的接受。“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罗马人热爱集体,讲求实效,他们富有军事和组织的天才。他们不事幻想,处处显示重具体、务实际的实用主义风格。……他们不大热衷于科学和哲学的理论探索,而更注重于自身语言的发展和传播,更倾向于军事、法律、交通、建筑等方面的文化建设。——杨共乐《罗马文化:古典文明的光辉》如果说希腊文化表现了一种灵肉和谐的优雅特点,那么罗马文化则充满了物质主义的浊重气息。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功利主义日益堕落为一种狭隘自私和穷奢极欲的物欲主义,一切高尚的情操、坦荡的胸怀都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卑劣的阴谋、贪婪的肉欲和麻木不仁的慵怠。探究:同为古典文化,古罗马与古希腊文化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古罗马文化的成就主要在哪些领域取得的?思考原因。罗马文化相对于希腊文化,更加强调务实性、实用性、功利性和集体主义。所以罗马文化的成就主要在军事、政治、律法、建筑、历法等领域。希腊城邦民主制罗马共和国、帝国小国寡民重视个体,自由浪漫疆域广大重视集体,纪律严明三世纪危机:是公元235年—公元284年罗马帝国所面临的的危机。由于奴隶制经济的衰落,从公元三世纪开始,罗马帝国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农村枯竭,城市衰落,将军争权夺利,内战连绵,帝国政府全面瘫痪,这种全面的混乱现象,历史上称作“三世纪危机”。罗马帝国的衰亡:材料反映了哪些罗马衰亡的视角?你还能提供哪些新的视角?“他们(奴隶)把做工和其余的牲畜牧放得很不好,土地耕种得也很恶劣,……他们不关心那些撒到土地中去的种子会不会得到丰收,他们在打谷场把一部分粮食贮藏起来,或者用漫不经心的工作在打谷时减少粮食的数量。”——公元一世纪的罗马作家科路美拉在《论农业》巴高达运动是指在罗马帝国时期,高卢下层人民的反抗运动。始于公元3世纪60年代。巴高达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加速了罗马帝国的灭亡。游牧民族(日耳曼蛮族)迁徙掠夺奴隶制经济衰退,生产力下降(对外战争减少,奴隶来源不足,奴隶劳动生产率低下)加入巴高达的破产农民贵族与平民的社会矛盾尖锐统治腐朽如:瘟疫、气候变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