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质检语文试卷(四)(解析)陕西省宝鸡市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质检语文试卷(四)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身体美学这一名称是由美国实用主义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率先提出的。舒氏尝试性地给身体美学下了一个暂时性定义:身体美学就是对一个人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及创造性自我的塑造场所——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
盛行西方的意识美学强调灵魂、理念等非身体的范畴,身体美学立足于以身体来反对意识美学的独白,对意识美学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由于囿于意识美学沉重的历史传统,西方身体美学不仅具有各执一端、见仁见智的特点,而且其更多地着眼于“解构”而非“建构”。中国美学非常重视身体践履,注重身体力行,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美学就是直接从身体出发的美学。笔者以为,如果说西方美学是以“意识—概念—宇宙”为思维模式的意识美学的话,那么中国美学则是以“身体—两性—族类”为思维模式的身体美学。
在中国美学看来,意识美学以先验的范畴来整理外在的审美对象,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的对象变成了一个毫无生气和失去时间维度的僵化之物,而中国古典美学对于认识论的致思进路采取了存而不论态度,放弃抽象概念的讨论和对美的本质的追寻,直抵事物本身,从而达到“身与物接而境生,身与事接而情生”的审美境界,使得外在生机盎然的感性事物灿烂呈现,而这种呈现不仅仅是自然的感性体现,更是生命的象征。另一方面,中国古典美学的很多审美范畴,譬如文论中的形神、气韵、风骨、肌肤、血肉、眉目、皮毛、肥瘦、刚柔等等,其直接就是身体的写照。
中国古代美学还体现在“造化赋形,肢体必双”的两性关系的对话中。正是基于两性对话的身体美学使我们看到中国美学没有西方美学决然的对立与冲突,而是对话与互补。而文学艺术作品中所强调的“虚实相生”“刚柔相济”“高下相形”等无一不是两性对话在文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再者,这种两性的对话还体现在“和”这一中国美学审美范畴里,这种“和实生物”,既是两性对话的体现,又是一种“亲密的差异”,这一既本体化又两性化的身体既体现在“嘉会寄诗以亲”(钟嵘)的人我之“和”,又体现在“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的物我之“和”,还体现在“大乐与天地同”的宇宙之“和”。
中国古代美学是一个族类化的过程。这一族类化的思想来源于《周易》的“君子以族类辨物”“万物睽而其事类”的古老思想中。也就是说,文学艺术虽然是对个别殊象的描绘,但是通过殊象却通达了一般和典型的共象,从而使作品既是原发生命机制的“互文之象”,又是在“族类之理”主旋律下作家生命的绵延变奏。正是在此意义上古人讲“诗人感物,联类无穷”“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此外,这一族类化思想尤其在中国古代的核心审美范畴“意境”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因为意境虽然是的应时应景之作,却因其将人类的古与今、瞬间与永恒相互沟通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曹丕称文学艺术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而成为不朽之盛事,与此不谋而合的是,尼采也把文学艺术看作“形而上学的慰藉”。
总而言之,从“身体——两性——族类”这一思维模式出发,让我们别具慧眼地看到了中国美学特异于西方美学的不同之处,也为我们实现中国美学的返本开新提供了新的阐释视野,并从中可能昭示出身体美学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摘编自张再林《西方和中国的身体美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体美学就是把人的身体作为审美欣赏及自我塑造的场所,研究其经验和作用。
B.意识美学强调用先验的范畴来整理外在的审美对象,使审美活动变得毫无生气。
C.西方身体美学建立在对意识美学批判的基础之上,更多着眼于“解构”而非“建构”。
D.中国古典美学注重身体感受,放弃抽象概念的讨论,而直接抵达事物的美的本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比较中国身体美学与西方身体美学的差异,阐述了中西方身体美学的优点和不足。
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一段领起全文,而后从四段并列展开,最后归结全文。
C.第5段段首亮明本段分论点,再从“典型”和“意境”两方面展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D.文章中多处运用引用论证,如“虚实相生”“君子以族类辨物”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体美学是由美国美学家提出的,但作为美学概念,身体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里就出现了,这是中国美学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B.意识美学强调灵魂、理念等非身体的范畴,窒息了美学的生机。将美学讨论转向身体本身,是美学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C.中国古人用形神、气韵、风骨等概念品评文学作品,这种“身体写照”的阐述方式使我们领略文学艺术的生命象征功能。
D.中国古代美学是以“身体—两性—族类”为思维模式的身体美学,这一美学界定可以为中国美学返本开新提供新的阐释视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西方社会,传统观念认为味觉是由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组成。19世纪,德国医生汉尼葛对基本味觉的敏感度进行了测验,得出结论:舌头各部位对四种基本味道的感应各不相同。于是绘画了一张流传甚广的舌图。很多人由此便认为敏感度低的部分就不能感受该味道。1974年,科林斯博士对汉尼葛的工作进行了重新检测,认为他的主要结论是正确的: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味觉的敏感度不同,但差别不大。舌头、口腔腭和喉部各处都有味觉感受器,它们都能感受四种基本味道。人的味觉是靠味觉感受器感知的,但是舌头上的神经会向大脑传递信息,你的眼睛会“尝”到红辣椒的“辣”,你的鼻子也能“闻”到食物的气味,这些结合在一起,你就有了味道的概念。换句话说,视觉、嗅觉和味觉是互相影响的,眼睛和鼻子虽不能直接感知味觉,但颜色和气味能够增强或减弱味觉感受器对味道的感知。
(摘编自克里斯托弗万杰克《如何感受美味》)
材料二
味觉变异是常见的味觉失灵,它常与年龄、性别、情绪、温度等因素有关,只有排除这些因素后,才能将它与疾病联系起来。例如,味觉的灵敏程度因人而异,儿童比成人强,青年比老年强,女性比男性强;同一个人,晚上比早晨强。情绪与味觉亦有关系,在愤怒、恐惧、焦虑、悲伤,或疲劳时,味觉会降低;较长时间的饥饿会使味觉暂时失灵,对食物的味感差;温度对味觉也有影响,在20—30℃之间人们的味觉灵敏度最高。此外,吸烟或过量饮酒,睡眠不足等,也会导致味觉异常。味觉异常也是一种味觉失灵。味觉异常有时与口腔卫生不良或味蕾受外界物质的暂时作用而发生的味觉变异有关。这些不属于味觉变异的范围。如有些牙膏中含有硫酸十二酯钠可使橘汁中的酸味尝起来是甜味。四环素药片在嚼碎后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变为金属味而持续一段时间,即使用水漱口及刮舌苔等方法也不能去除。(摘编自健康新闻《味觉失灵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材料三
炒肝是北京特色风味小吃。没有吃过北京炒肝的外地人一般很难理解炒肝是个什么东西。所谓炒肝并不是炒的,而是煮出来的,而且除了肝,还有肥肠,肥肠一般还比肝更多一些。北京炒肝历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清朝同治年间,会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当时京城曾流传“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勾芡是炒肝不可或缺的工序。所谓勾芡是借助淀粉在遇热糊化的特性,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使卤汁稠浓,从而使菜肴汤汁的粉性和浓度增加,改善菜肴的色泽。
(综合整理《什么是炒肝》等网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
A.感受美味
B.味觉感知
C.味觉失灵
D.小吃炒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林斯对基本味觉的敏感度进行测验,所得出的结论与当年仅尼葛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表述方式略有不同而已。
B.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组成是由舌头和口腔器官感知到的,而“辣”是眼睛“尝”到的,所以不在基本味觉之内。
C.药物容易引发味觉变异,例如四环素药片在嚼碎后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变为金属味而持续一段时间,久久不能去除。
D.北京炒肝这种风味小吃名实不符,它不是炒出来,而是煮出来的,同时“炒”的也不尽是肝,其中肥肠要比肝还多。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炒肝为什么要勾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节选)
梁晓声
第一场春雨降临了。
我们开垦的乌油油的沃土,贪婪地吸吮着大自然母亲的乳汁。人们都习惯把春天比做花枝招展的少女,可是当她在“满盖荒原”上旅行时,却更像一位庄重的夫人,脚步懒散而从容,带着唯一的颜色——淡绿,所到之处,漫不经心地随意点染,画出了绿的世界。
副指导员有一天昏倒在“流浪者”河边,她病了。她接连两天昏迷不醒。医药箱里所有的药,都不能减退她的高烧。第三天,她稍微清醒了一些,首先把妹妹唤到地铺前,问:“还有多少粮食?”
妹妹回答:“只剩一点点了。”
她亲切地环视着我们,微笑了,说:“伙计们,我代表连队谢谢大家。我要建议党支部,给大家都记一功,放进档案里。现在,这里留下几个人就够了,其余的全部回老连队去,帮助老连队迁移来……一定要赶在‘鬼沼’开化之前!”她轻轻地拉着妹妹的一只手,“你留下吧,没有你在身边,我会寂寞的。”
妹妹说:“副指导员,我留下!”我说:“我也留下。”
“摩尔人”看着副指导员,问:“如果你同意,我也留下。”副指导员默默地点了点头。“满盖荒原”上就留下了我们四个人。
四天过去了,连队没有到达。“鬼沼”彻底开化了!“流浪者”河,这条我们在“满盖荒原”上信任的朋友河,它出卖了我们!它跟“鬼沼”卑鄙地联合了起来,向我们示威!当我、妹妹、“摩尔人”第四天早晨走出帐篷时,都被惊慑得呆住了!清可见底的“流浪者”河,不知从哪里汇集了那么多水,隔夜之间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浊流湍急,打着漩涡,夹杂着雪坨、冰块儿、枯枝断树,甩了一个直角弯,奔泻而下……
妹妹忧愁地说:“今天连队再不到达,我们就一点吃的也没有了。”将近中午,妹妹的喊声突然从远处传进帐篷:“哥哥,哥哥,快来呀!……”
我和“摩尔人”同时跳了起来,奔出帐篷,但见妹妹像一只小猎犬,在追赶一头弱小的孢子。她一扬手,将镰刀飞抛出去,砍中了孢子后腿,孢子一头栽倒。她猛扑上去,却扑了个空。那小动物挣扎着跳了起来,带着伤向沼地里逃窜,妹妹跟在后面紧追不舍。小孢子在沼地边沿停了一下,似乎还回头看了她一眼,跃进了沼地,一拐一拐地向沼地深处逃去。
“站住!”“小妹!”
我和“摩尔人”对妹妹大声喊。
妹妹追到沼地边,欲罢难舍,焦急地来回奔跑。她终于停住了,望着陷住四蹄寸步难移的孢子,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向“鬼沼”迈出了一步。
“回来!危险!……”“摩尔人”高吼一声。我和他同时朝妹妹跑去。
妹妹回过买来望了我们一眼,挥动了一下手臂,好像是在任性地说:“你们别管我!……”她跑进了“鬼沼”。
当我和“摩尔人”追到沼边时,她已捕住了小孢子。她和那小动物在沼泥中扑斗了几下,一眨眼间,忽然深陷了下去,一下子被吞陷到胸部!还没等我和“摩尔人”有所反应,沼泽中便只露出了她的一只小手。那小手也只来得及在空中抓了几下,倏忽间便从眼前消失了!
“哥哥!别过来……”她留在这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击响我的耳鼓!“小妹!……”我发出一声可怕叫喊,不顾一切地向沼泽冲去。
“摩尔人”两条有力的手臂,从后面紧紧将我搂抱住了。我挣动了几下,眼前一黑,昏倒在他怀里。
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帐篷里了。妹妹的那只小手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一样,重复地在我眼前出现。我耳边又响起了母亲临终的叮嘱,泪水刷地一下子淌了出来。我硬撑起身,看见“摩尔人”那高大的身躯,一动也不动地伫立在帐篷外。惨白的月光照在大地上,将他的身影衬托得格外分明。“鬼沼”那边,传来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异的鸟叫,也许是“收魂鸟”将妹妹的魂灵收走了罢?我盯着“摩尔人”的身影,心中突然对他产生了强烈的憎恨!甚至思路狂乱起来。如果不是他搂抱住我,我相信我是一定可以救出妹妹的!对小妹的死他是有罪过的!
我站了起来,一步一步走出帐篷。“摩尔人”听到我的脚步声,缓缓地转过身来。他骇然地瞪大了眼睛,也许他看到了我怒不可遏的狂乱的脸色,本能地朝后退了一步。
我霍然对他扬起了举头。“你!……”他惊愕地朝后退了一步。“我恨你!”我咬牙切齿地说出了这三个字。
他的目光,盯在我脸上,低沉地说:“如果是因为你的妹妹,那我有权替自己辩护。你以为我有一颗魔鬼的心吗?你以为我就不为你妹妹的死难过吗?如果当时我的生命能换取她,甘愿躺在沼底的是我!如果你是因为她……”他朝帐篷里看了一眼,“那你尽管动手!只要她还没有宣布做你的妻子,我就有权爱她,追求她!”
他的话,令我的双手发抖了。好像为我的小妹志哀,我垂下了头。宁静的夜晚,荒原显得更加沉寂,连“收魂鸟”那种怪异的叫声也听不到了。
“摩尔人”注视了我一瞬间,慢慢朝我背转了高大的身躯,朝荒原黝黑的深处走去,消失在黑夜的巨口中。
①本文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描写了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知青李晓燕、王志刚和梁珊珊等垦荒人征服“满盖荒原”、战胜“鬼沼”的故事。②满盖,鄂伦春语,魔王的意思。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副指导员“还有多少粮食?”之问,是全部情节展开的基础,正是这一问才有了妹妹追狗子牺牲的情节,才引出“摩尔人”和“我”的一系列举动。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增强故事真实性,“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作为矛盾的一方,对“摩尔人”具有反衬作用。
C.小说对“鬼沼”开化的描写,采用了抒情化的笔法,水患汹涌但不恐怖,人们惊呆而不惊恐,这样写便于现垦荒者的革命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D.小说最后写“摩尔人”高大的身躯,用以烘托其崇高人格,直接表述“我”的忏悔之意,并以“消失在黑夜的巨口中”象征“摩尔人”与荒原同在。
(2)“摩尔人”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以“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为标题,其中的“神奇”一词,有哪些含义?请结合作品内容试作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二年春,正月,辛亥,右仆射长孙无忌罢,时有密表称无忌权宠过盛者,上以表示之,曰:“朕于卿洞然无疑,若各怀所闻而不言,则君臣之意有不通。”又召百官谓之曰:“联诸子皆幼,视无忌如子,非他人所能间也。”无忌自惧满盈,固求逊位,皇后又力为之请,上乃许之。以为开府仪同三司。二月,上谓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朕则不然,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赡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魏徵曰:“此诚致治之要,愿陛下慎终如始,则善矣。”夏,四月,已卯,诏以“隋末乱离,因之饥馑,基骸满野,伤人心目,宜令所在官司收座”。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已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欲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上问王珪曰:“近世为国者益不及前古,何也?”对曰:“汉世尚儒术,宰相多用经术士,故风俗淳厚;近世重文轻儒,参以法律,此治化之所以益表也。”上然之。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已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已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推房、社焉。玄龄虽蒙宽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等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B.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C.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D.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右仆射长孙无忌罢”与“曲罢曾教善才服”(《琵琶行》)两句中的“罢”字含义不同。
B.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后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文中指后者。
C.“固人之所欲”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D.稽颡,古代礼节,屈膝下跪,双手朝前,以额触地,表示极度虔诚;后世俗称“五体投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宽厚仁慈,大臣长孙无忌遭人密报权宠过盛而“自惧”,他开诚布公予以安抚,告诫百官不得离间;下令官府掩埋百姓尸骨。
B.唐太宗律己甚严,长于用人,他认为国君所为受上天监临、百姓瞩目,不可随意;希望臣下能与自己心意相通;明了并发挥臣下之所长。
C.唐太宗注意吸取历史教训,他看到秦始皇大兴土木引起民怨,就打消了准备材料,修建宫殿的计划,并让官员们体察他的良苦用心。
D.唐太宗注重研究治国之道:他困惑于近代以来国家政治越来越赶不上古代,赞同王珪缘于当今用人及治国理念与汉代有别的观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忌自惧满盈,固求逊位,皇后又力为之请,上乃许之,以为开府仪同三司。
②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已故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①
李白
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②。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
君王按剑望边色,旄头③已落胡天空。
匈奴系颈数应尽,明年应入蒲萄宫④。
①安西:唐方镇名,统辖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四镇,②犬戎:唐朝,中原王朝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或“戎狄”。③旄头: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④蒲萄宫:汉宫名,在上林苑西,哀帝时,单于来朝。住在此宫内。事载《三辖黄图甘泉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李白写给其族弟李绾的留别诗,也是一首军旅题材的诗,从格律上看,则是—首七律。
B.一、二句描写汉军迎风北上、鼓行西进直捣犬戎的出征场面,意蕴雄浑壮阔,读之振奋人心。
C.三、四句点明送族弟随军征战安西的题旨,又隐含了对族弟立功疆场、报效国家的殷殷期许。
D.本诗以汉喻唐,借大汉王朝国力强盛开疆拓土的往事,抒写诗人生当盛唐、报国立功的豪情。
(2)李白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古人写诗词善于从大自然取材,常以“星”作为重要意象来营造特定意境或寄寓感情,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7.(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友”,就是爱读书、会读书的朋友。我有几位有趣的读友。其中一位擅写杂文,酷爱读书,他经常把读到的好书推荐给我。几十年前,我在琉璃厂买下一套《清稗类钞》,一共十三本,中华书局的版本,就是他推荐给我的。这套书让我①,我从中看到了清代的文化艺术、世俗人情和各种传奇。虽然这是一套杂书,但是营养丰富,我非常感谢这位读友。另外一位读友是一位著名作家,在一次采风活动中,他跟我聊起赵汝珍写的《古玩指南》,说非常有趣,有各种鲜为人知的收藏知识。回北京后,我马上兴冲冲地买了回来,从此这本书成为我的枕边书,我在阅读中得到诸多体会和欣喜。
作为一个读书人、写书人,生活在北京是一件幸运的事。北京的高校多,图书馆多,书店多,爱读书的人也多。北京的实体书店数量在全国②,平均每万人就拥有零点八家书店。也因此,北京的阅读活动众多,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我参加过多次类似的活动,还以作家的身份谈读书和创作与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关系。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里,我常常感到一座古城的面貌因读书而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称“读友”为爱读书、会读书的朋友,与此类似,其实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朋友称呼,比如把一起旅游的人称“驴友”,请简述“驴友”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8.(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在学谷爱凌每天睡眠10小时吗?新研究表明:不必强求,你的基因①。有的人每天睡8小时还远远不够,可有的人睡5个小时却绰绰有余。一些人天生就将睡眠集中在一个有效的时间窗口中,每晚只睡4~6小时就能保持精力充沛。
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家族性自然短睡眠者,这类人群拥有令人“羡慕嫉妒恨”的高效睡眠能力,每晚睡觉时间多在4~6小时。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这类人群基因组中的5个基因,这些基因在实现这种高效睡眠方面发挥了作用。对一般人来说,②,因为睡眠不足会加速神经退化。但对家族性自然短睡眠者来说,大脑在更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睡眠任务。换句话说,睡眠时间较少,③。
研究表明,优质睡眠可以成为抵御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盾牌。了解睡眠调节的生物学基础有助于研发解决睡眠障碍问题的药物。此外,改善人的睡眠可能会维护幸福感,提高每个人的时间质量。但追寻涉及其中的众多基因则道阻且长,研究人员视其比作“拼凑出一千块拼图”的漫长游戏。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称“时间”为“窗口”很恰当,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3)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美国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罗文在接到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后,没有提出任何疑问(比如“加西亚是谁”“到哪里能找到他”“为什么要让我去”)就立即出发执行任务,最后孤身一人、力排万难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文也因此获得杰出军人勋章。
材料二三年来,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之所以能取得比国外更好地防疫抗疫成果,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从上到下各级领导、干部、基层百姓具有对上层命令的强大执行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高估想法的重要性,而低估了执行力的重要性。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你对此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身体美学这一名称是由美国实用主义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率先提出的。舒氏尝试性地给身体美学下了一个暂时性定义:身体美学就是对一个人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及创造性自我的塑造场所——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
盛行西方的意识美学强调灵魂、理念等非身体的范畴,身体美学立足于以身体来反对意识美学的独白,对意识美学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由于囿于意识美学沉重的历史传统,西方身体美学不仅具有各执一端、见仁见智的特点,而且其更多地着眼于“解构”而非“建构”。中国美学非常重视身体践履,注重身体力行,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美学就是直接从身体出发的美学。笔者以为,如果说西方美学是以“意识—概念—宇宙”为思维模式的意识美学的话,那么中国美学则是以“身体—两性—族类”为思维模式的身体美学。
在中国美学看来,意识美学以先验的范畴来整理外在的审美对象,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的对象变成了一个毫无生气和失去时间维度的僵化之物,而中国古典美学对于认识论的致思进路采取了存而不论态度,放弃抽象概念的讨论和对美的本质的追寻,直抵事物本身,从而达到“身与物接而境生,身与事接而情生”的审美境界,使得外在生机盎然的感性事物灿烂呈现,而这种呈现不仅仅是自然的感性体现,更是生命的象征。另一方面,中国古典美学的很多审美范畴,譬如文论中的形神、气韵、风骨、肌肤、血肉、眉目、皮毛、肥瘦、刚柔等等,其直接就是身体的写照。
中国古代美学还体现在“造化赋形,肢体必双”的两性关系的对话中。正是基于两性对话的身体美学使我们看到中国美学没有西方美学决然的对立与冲突,而是对话与互补。而文学艺术作品中所强调的“虚实相生”“刚柔相济”“高下相形”等无一不是两性对话在文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再者,这种两性的对话还体现在“和”这一中国美学审美范畴里,这种“和实生物”,既是两性对话的体现,又是一种“亲密的差异”,这一既本体化又两性化的身体既体现在“嘉会寄诗以亲”(钟嵘)的人我之“和”,又体现在“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的物我之“和”,还体现在“大乐与天地同”的宇宙之“和”。
中国古代美学是一个族类化的过程。这一族类化的思想来源于《周易》的“君子以族类辨物”“万物睽而其事类”的古老思想中。也就是说,文学艺术虽然是对个别殊象的描绘,但是通过殊象却通达了一般和典型的共象,从而使作品既是原发生命机制的“互文之象”,又是在“族类之理”主旋律下作家生命的绵延变奏。正是在此意义上古人讲“诗人感物,联类无穷”“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此外,这一族类化思想尤其在中国古代的核心审美范畴“意境”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因为意境虽然是的应时应景之作,却因其将人类的古与今、瞬间与永恒相互沟通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曹丕称文学艺术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而成为不朽之盛事,与此不谋而合的是,尼采也把文学艺术看作“形而上学的慰藉”。
总而言之,从“身体——两性——族类”这一思维模式出发,让我们别具慧眼地看到了中国美学特异于西方美学的不同之处,也为我们实现中国美学的返本开新提供了新的阐释视野,并从中可能昭示出身体美学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摘编自张再林《西方和中国的身体美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身体美学就是把人的身体作为审美欣赏及自我塑造的场所,研究其经验和作用。
B.意识美学强调用先验的范畴来整理外在的审美对象,使审美活动变得毫无生气。
C.西方身体美学建立在对意识美学批判的基础之上,更多着眼于“解构”而非“建构”。
D.中国古典美学注重身体感受,放弃抽象概念的讨论,而直接抵达事物的美的本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A.文章比较中国身体美学与西方身体美学的差异,阐述了中西方身体美学的优点和不足。
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一段领起全文,而后从四段并列展开,最后归结全文。
C.第5段段首亮明本段分论点,再从“典型”和“意境”两方面展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D.文章中多处运用引用论证,如“虚实相生”“君子以族类辨物”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身体美学是由美国美学家提出的,但作为美学概念,身体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里就出现了,这是中国美学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B.意识美学强调灵魂、理念等非身体的范畴,窒息了美学的生机。将美学讨论转向身体本身,是美学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C.中国古人用形神、气韵、风骨等概念品评文学作品,这种“身体写照”的阐述方式使我们领略文学艺术的生命象征功能。
D.中国古代美学是以“身体—两性—族类”为思维模式的身体美学,这一美学界定可以为中国美学返本开新提供新的阐释视野。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1)D.“而能够直达事物的美的本质”错。从原文“……放弃抽象概念的讨论和对美的本质的追寻,直抵事物本身”可知,中国美学并不侧重追寻美的本质,而关注事物本身的美。
故选:D。
(2)A.“阐述了中西方身体美学的优点和不足”,对选段内容把握不准,选文着重阐述中国古代美学的特点,而不是“……优点和不足”。
B.“开头一段领起全文,而后从四段并列展开”分析错误。开头一段揭示概念,不具有“领起”作用;第二段领起三、四、五段,不是并列关系,三、四、五段才是并列关系。
C.正确。
D.“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属于举例,不是引用论证。
故选:C。
(3)A.“作为美学概念,身体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里就出现了”,此判断文中无据。文中论及了一些涉及身体美学的具体概念,但“身体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具体概念”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可混淆。
故选:A。
解析:
(1)D
(2)C
(3)A
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西方社会,传统观念认为味觉是由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组成。19世纪,德国医生汉尼葛对基本味觉的敏感度进行了测验,得出结论:舌头各部位对四种基本味道的感应各不相同。于是绘画了一张流传甚广的舌图。很多人由此便认为敏感度低的部分就不能感受该味道。1974年,科林斯博士对汉尼葛的工作进行了重新检测,认为他的主要结论是正确的: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味觉的敏感度不同,但差别不大。舌头、口腔腭和喉部各处都有味觉感受器,它们都能感受四种基本味道。人的味觉是靠味觉感受器感知的,但是舌头上的神经会向大脑传递信息,你的眼睛会“尝”到红辣椒的“辣”,你的鼻子也能“闻”到食物的气味,这些结合在一起,你就有了味道的概念。换句话说,视觉、嗅觉和味觉是互相影响的,眼睛和鼻子虽不能直接感知味觉,但颜色和气味能够增强或减弱味觉感受器对味道的感知。
(摘编自克里斯托弗万杰克《如何感受美味》)
材料二
味觉变异是常见的味觉失灵,它常与年龄、性别、情绪、温度等因素有关,只有排除这些因素后,才能将它与疾病联系起来。例如,味觉的灵敏程度因人而异,儿童比成人强,青年比老年强,女性比男性强;同一个人,晚上比早晨强。情绪与味觉亦有关系,在愤怒、恐惧、焦虑、悲伤,或疲劳时,味觉会降低;较长时间的饥饿会使味觉暂时失灵,对食物的味感差;温度对味觉也有影响,在20—30℃之间人们的味觉灵敏度最高。此外,吸烟或过量饮酒,睡眠不足等,也会导致味觉异常。味觉异常也是一种味觉失灵。味觉异常有时与口腔卫生不良或味蕾受外界物质的暂时作用而发生的味觉变异有关。这些不属于味觉变异的范围。如有些牙膏中含有硫酸十二酯钠可使橘汁中的酸味尝起来是甜味。四环素药片在嚼碎后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变为金属味而持续一段时间,即使用水漱口及刮舌苔等方法也不能去除。(摘编自健康新闻《味觉失灵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材料三
炒肝是北京特色风味小吃。没有吃过北京炒肝的外地人一般很难理解炒肝是个什么东西。所谓炒肝并不是炒的,而是煮出来的,而且除了肝,还有肥肠,肥肠一般还比肝更多一些。北京炒肝历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清朝同治年间,会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当时京城曾流传“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勾芡是炒肝不可或缺的工序。所谓勾芡是借助淀粉在遇热糊化的特性,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使卤汁稠浓,从而使菜肴汤汁的粉性和浓度增加,改善菜肴的色泽。
(综合整理《什么是炒肝》等网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B
A.感受美味
B.味觉感知
C.味觉失灵
D.小吃炒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A.科林斯对基本味觉的敏感度进行测验,所得出的结论与当年仅尼葛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表述方式略有不同而已。
B.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组成是由舌头和口腔器官感知到的,而“辣”是眼睛“尝”到的,所以不在基本味觉之内。
C.药物容易引发味觉变异,例如四环素药片在嚼碎后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变为金属味而持续一段时间,久久不能去除。
D.北京炒肝这种风味小吃名实不符,它不是炒出来,而是煮出来的,同时“炒”的也不尽是肝,其中肥肠要比肝还多。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炒肝为什么要勾芡。
(1)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梳理能力。解答时要答题时要读懂文章,分析每一段的含义,进行分析概括,再与选项内容进行比对。
(2)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
(1)B.“眼睛、鼻子”“也能直接感知味觉”错误。根据材料一“人的味觉是靠味觉感受器感知的……视觉、嗅觉和味觉是互相影响的,眼睛和鼻子虽不能直接感知味觉,但颜色和气味能够增强或减弱味觉感受器对味道的感知”,可知眼睛、鼻子没有味觉感受器,不能直接感知味觉,只能“增强或减弱味觉感受器对味道的感知”。
故选:B。
(2)A.“结论是完全一致的”错误。根据材料一“汉尼葛对基本味觉的敏感度进行了测验,得出结论:舌头各部位对四种基本味道的感应各不相同”“科林斯博士对汉尼葛的工作进行了重新检测,认为他的主要结论是正确的: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味觉的敏感度不同,但差别不大”,可以看出汉尼葛强调“各不相同”,而科林斯强调“差别不大”,所以结论不同。
B.“‘辣’是眼睛‘尝’到的”错误。这种说法否定了舌头等器官对“辣”的感知,根据材料二“人的味觉是靠味觉感受器感知的……你的眼睛会‘尝’到红辣椒的‘辣’,你的鼻子也能‘闻’到食物的气味……视觉、嗅觉和味觉是互相影响的,眼睛和鼻子虽不能直接感知味觉,但颜色和气味能够增强或减弱味觉感受器对味道的感知”,可以看出此项曲解文意。且“‘辣’是眼睛‘尝’到的,所以不在基本味觉之内”,并不形成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
C.“药物容易引发味觉变异”错误。混淆了味觉变异和味觉异常两个概念,根据材料二“味觉变异是常见的味觉失灵,它常与年龄、性别、情绪、温度等因素有关”“味觉异常有时与口腔卫生不良或味蕾受外界物质的暂时作用而发生的味觉变异有关。这些不属于味觉变异的范围。如……四环素药片在嚼碎后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变为金属味而持续一段时间,即使用水漱口及刮舌苔等方法也不能去除”,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因此应该是“药物容易引发味觉异常”,而不是味觉变异。
故选:D。
(3)炒肝勾芡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根据材料三“勾芡是炒肝不可或缺的工序,……在菜肴接近成熟时,将调好的粉汁淋入锅内,使卤汁稠浓,从而使菜肴汤汁的粉性和浓度增加,改善菜肴的色泽”可以得出结论:炒肝时勾芡,可以使卤汁稠浓,改善菜肴的色泽。
第二,根据材料一“视觉、嗅觉和味觉是互相影响的,眼睛和鼻子虽不能直接感知味觉,但颜色和气味能够增强或减弱味觉感受器对味道的感知”,由此可推断出炒肝勾芡后“色泽的改善会影响眼睛对炒肝的味觉感知”。
第三,根据材料二“味觉变异是常见的味觉失灵,它常与年龄、性别、情绪、温度等因素有关”“情绪与味觉亦有关系,在愤怒、恐惧、焦虑、悲伤,或疲劳时,味觉会降低”,因此可以看出,炒肝时通过勾芡“改善菜肴的色泽,可以影响人的情绪,防止味觉变异”。
解析:
(1)B
(2)D
(3)①炒肝时勾芡,可以使卤汁稠浓,改善菜肴的色泽。②而色泽的改善会影响眼睛对炒肝的味觉感知。③改善菜肴的色泽,可以影响人的情绪,防止味觉变异。
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题的步骤:
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信息并整合文章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就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句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通常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节选)
梁晓声
第一场春雨降临了。
我们开垦的乌油油的沃土,贪婪地吸吮着大自然母亲的乳汁。人们都习惯把春天比做花枝招展的少女,可是当她在“满盖荒原”上旅行时,却更像一位庄重的夫人,脚步懒散而从容,带着唯一的颜色——淡绿,所到之处,漫不经心地随意点染,画出了绿的世界。
副指导员有一天昏倒在“流浪者”河边,她病了。她接连两天昏迷不醒。医药箱里所有的药,都不能减退她的高烧。第三天,她稍微清醒了一些,首先把妹妹唤到地铺前,问:“还有多少粮食?”
妹妹回答:“只剩一点点了。”
她亲切地环视着我们,微笑了,说:“伙计们,我代表连队谢谢大家。我要建议党支部,给大家都记一功,放进档案里。现在,这里留下几个人就够了,其余的全部回老连队去,帮助老连队迁移来……一定要赶在‘鬼沼’开化之前!”她轻轻地拉着妹妹的一只手,“你留下吧,没有你在身边,我会寂寞的。”
妹妹说:“副指导员,我留下!”我说:“我也留下。”
“摩尔人”看着副指导员,问:“如果你同意,我也留下。”副指导员默默地点了点头。“满盖荒原”上就留下了我们四个人。
四天过去了,连队没有到达。“鬼沼”彻底开化了!“流浪者”河,这条我们在“满盖荒原”上信任的朋友河,它出卖了我们!它跟“鬼沼”卑鄙地联合了起来,向我们示威!当我、妹妹、“摩尔人”第四天早晨走出帐篷时,都被惊慑得呆住了!清可见底的“流浪者”河,不知从哪里汇集了那么多水,隔夜之间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浊流湍急,打着漩涡,夹杂着雪坨、冰块儿、枯枝断树,甩了一个直角弯,奔泻而下……
妹妹忧愁地说:“今天连队再不到达,我们就一点吃的也没有了。”将近中午,妹妹的喊声突然从远处传进帐篷:“哥哥,哥哥,快来呀!……”
我和“摩尔人”同时跳了起来,奔出帐篷,但见妹妹像一只小猎犬,在追赶一头弱小的孢子。她一扬手,将镰刀飞抛出去,砍中了孢子后腿,孢子一头栽倒。她猛扑上去,却扑了个空。那小动物挣扎着跳了起来,带着伤向沼地里逃窜,妹妹跟在后面紧追不舍。小孢子在沼地边沿停了一下,似乎还回头看了她一眼,跃进了沼地,一拐一拐地向沼地深处逃去。
“站住!”“小妹!”
我和“摩尔人”对妹妹大声喊。
妹妹追到沼地边,欲罢难舍,焦急地来回奔跑。她终于停住了,望着陷住四蹄寸步难移的孢子,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向“鬼沼”迈出了一步。
“回来!危险!……”“摩尔人”高吼一声。我和他同时朝妹妹跑去。
妹妹回过买来望了我们一眼,挥动了一下手臂,好像是在任性地说:“你们别管我!……”她跑进了“鬼沼”。
当我和“摩尔人”追到沼边时,她已捕住了小孢子。她和那小动物在沼泥中扑斗了几下,一眨眼间,忽然深陷了下去,一下子被吞陷到胸部!还没等我和“摩尔人”有所反应,沼泽中便只露出了她的一只小手。那小手也只来得及在空中抓了几下,倏忽间便从眼前消失了!
“哥哥!别过来……”她留在这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击响我的耳鼓!“小妹!……”我发出一声可怕叫喊,不顾一切地向沼泽冲去。
“摩尔人”两条有力的手臂,从后面紧紧将我搂抱住了。我挣动了几下,眼前一黑,昏倒在他怀里。
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帐篷里了。妹妹的那只小手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一样,重复地在我眼前出现。我耳边又响起了母亲临终的叮嘱,泪水刷地一下子淌了出来。我硬撑起身,看见“摩尔人”那高大的身躯,一动也不动地伫立在帐篷外。惨白的月光照在大地上,将他的身影衬托得格外分明。“鬼沼”那边,传来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异的鸟叫,也许是“收魂鸟”将妹妹的魂灵收走了罢?我盯着“摩尔人”的身影,心中突然对他产生了强烈的憎恨!甚至思路狂乱起来。如果不是他搂抱住我,我相信我是一定可以救出妹妹的!对小妹的死他是有罪过的!
我站了起来,一步一步走出帐篷。“摩尔人”听到我的脚步声,缓缓地转过身来。他骇然地瞪大了眼睛,也许他看到了我怒不可遏的狂乱的脸色,本能地朝后退了一步。
我霍然对他扬起了举头。“你!……”他惊愕地朝后退了一步。“我恨你!”我咬牙切齿地说出了这三个字。
他的目光,盯在我脸上,低沉地说:“如果是因为你的妹妹,那我有权替自己辩护。你以为我有一颗魔鬼的心吗?你以为我就不为你妹妹的死难过吗?如果当时我的生命能换取她,甘愿躺在沼底的是我!如果你是因为她……”他朝帐篷里看了一眼,“那你尽管动手!只要她还没有宣布做你的妻子,我就有权爱她,追求她!”
他的话,令我的双手发抖了。好像为我的小妹志哀,我垂下了头。宁静的夜晚,荒原显得更加沉寂,连“收魂鸟”那种怪异的叫声也听不到了。
“摩尔人”注视了我一瞬间,慢慢朝我背转了高大的身躯,朝荒原黝黑的深处走去,消失在黑夜的巨口中。
①本文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描写了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知青李晓燕、王志刚和梁珊珊等垦荒人征服“满盖荒原”、战胜“鬼沼”的故事。②满盖,鄂伦春语,魔王的意思。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副指导员“还有多少粮食?”之问,是全部情节展开的基础,正是这一问才有了妹妹追狗子牺牲的情节,才引出“摩尔人”和“我”的一系列举动。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增强故事真实性,“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作为矛盾的一方,对“摩尔人”具有反衬作用。
C.小说对“鬼沼”开化的描写,采用了抒情化的笔法,水患汹涌但不恐怖,人们惊呆而不惊恐,这样写便于现垦荒者的革命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D.小说最后写“摩尔人”高大的身躯,用以烘托其崇高人格,直接表述“我”的忏悔之意,并以“消失在黑夜的巨口中”象征“摩尔人”与荒原同在。
(2)“摩尔人”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以“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为标题,其中的“神奇”一词,有哪些含义?请结合作品内容试作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题时,要结合原文进行概括,有理有据,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标题意蕴和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本,既要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又要挖掘其深层含义,并从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分析其表述效果。
(1)D.“直接表述‘我’的忏悔之意”于文无据。根据原文“他的话,令我的双手发抖了。好像为我的小妹志哀,我垂下了头。宁静的夜晚,荒原显得更加沉寂,连‘收魂鸟’那种怪异的叫声也听不到了”可知,“我”感到“摩尔人”是一个可怕的情敌,“我”还没有走出丧妹的悲痛,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我”还没有清理自己的思路,不可能有“忏悔之意”。
故选:D。
(2)根据原文“‘摩尔人’看着副指导员,问:‘如果你同意,我也留下’”可知,不怕风险,勇于担当。明知“鬼沼”开化有风险,仍然主动要求留守,体现了勇于担当的精神。
根据原文“回来!危险!……”可知,善良友爱,与人为善。见“我”妹妹走向“鬼沼”,立即冲出进行阻拦。
根据原文“‘摩尔人’两条有力的手臂,从后面紧紧将我搂抱住了。我挣动了几下,眼前一黑,昏倒在他怀里”可知,理智清醒,拒绝鲁莽。知道“鬼沼”的危险,放弃对“我”妹妹的救援。秉公而行,不夹私情。“我”是他的情敌,却在“我”丧失理智时强行抱住“我”,使“我”免遭死亡之灾。
根据原文“他的目光,盯在我脸上,低沉地说:‘如果是因为你的妹妹,那我有权替自己辩护。你以为我有一颗魔鬼的心吗?你以为我就不为你妹妹的死难过吗?如果当时我的生命能换取她,甘愿躺在沼底的是我!如果你是因为她……’他朝帐篷里看了一眼,‘那你尽管动手!只要她还没有宣布做你的妻子,我就有权爱她,追求她!’”可知,坦荡为人,胸无城府。作为“我”的情敌,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追求。
(3)根据原文“我们开垦的乌油油的沃土,贪婪地吸吮着大自然母亲的乳汁。人们都习惯把春天比做花枝招展的少女,可是当她在‘满盖荒原’上旅行时,却更像一位庄重的夫人,脚步懒散而从容,带着唯一的颜色——淡绿,所到之处,漫不经心地随意点染,画出了绿的世界”可知,肥沃美丽。这片土地十分肥沃,一经春雨,遍地绿野。
根据原文“‘鬼沼’彻底开化了!‘流浪者’河,这条我们在‘满盖荒原’上信任的朋友河,它出卖了我们!它跟‘鬼沼’卑鄙地联合了起来,向我们示威!”“宁静的夜晚,荒原显得更加沉寂,连‘收魂鸟’那种怪异的叫声也听不到了”可知,荒蛮神秘。这片将开垦的土地,有鄂伦春人所称的满盖荒原,有“鬼沼”和“流浪者”河,有“收魂鸟”传说,充满蛮荒和神奇。
根据原文“她亲切地环视着我们……‘满盖荒原’上就留下了我们四个人”可知,这片土地上有一群垦荒者,他们为了垦荒事业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精神不朽!
解析:
(1)D
(2)①不怕风险,勇于担当。明知“鬼沼”开化有风险,仍然主动要求留守,体现了勇于担当的精神。
②善良友爱,与人为善。见“我”妹妹走向“鬼沼”,立即冲出进行阻拦。
③理智清醒,拒绝鲁莽。知道“鬼沼”的危险,放弃对“我”妹妹的救援。
④秉公而行,不夹私情。“我”是他的情敌,却在“我”丧失理智时强行抱住“我”,使“我”免遭死亡之灾。
⑤坦荡为人,胸无城府。作为“我”的情敌,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追求。
(3)①肥沃美丽。这片土地十分肥沃,一经春雨,遍地绿野。
②荒蛮神秘。这片将开垦的土地,有鄂伦春人所称的满盖荒原,有“鬼沼”和“流浪者”河,有“收魂鸟”传说,充满蛮荒和神奇。
③这片土地上有一群垦荒者,他们为了垦荒事业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精神不朽!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解析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二年春,正月,辛亥,右仆射长孙无忌罢,时有密表称无忌权宠过盛者,上以表示之,曰:“朕于卿洞然无疑,若各怀所闻而不言,则君臣之意有不通。”又召百官谓之曰:“联诸子皆幼,视无忌如子,非他人所能间也。”无忌自惧满盈,固求逊位,皇后又力为之请,上乃许之。以为开府仪同三司。二月,上谓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朕则不然,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赡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魏徵曰:“此诚致治之要,愿陛下慎终如始,则善矣。”夏,四月,已卯,诏以“隋末乱离,因之饥馑,基骸满野,伤人心目,宜令所在官司收座”。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已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欲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上问王珪曰:“近世为国者益不及前古,何也?”对曰:“汉世尚儒术,宰相多用经术士,故风俗淳厚;近世重文轻儒,参以法律,此治化之所以益表也。”上然之。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已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已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推房、社焉。玄龄虽蒙宽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等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B.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C.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D.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右仆射长孙无忌罢”与“曲罢曾教善才服”(《琵琶行》)两句中的“罢”字含义不同。
B.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后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文中指后者。
C.“固人之所欲”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D.稽颡,古代礼节,屈膝下跪,双手朝前,以额触地,表示极度虔诚;后世俗称“五体投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唐太宗宽厚仁慈,大臣长孙无忌遭人密报权宠过盛而“自惧”,他开诚布公予以安抚,告诫百官不得离间;下令官府掩埋百姓尸骨。
B.唐太宗律己甚严,长于用人,他认为国君所为受上天监临、百姓瞩目,不可随意;希望臣下能与自己心意相通;明了并发挥臣下之所长。
C.唐太宗注意吸取历史教训,他看到秦始皇大兴土木引起民怨,就打消了准备材料,修建宫殿的计划,并让官员们体察他的良苦用心。
D.唐太宗注重研究治国之道:他困惑于近代以来国家政治越来越赶不上古代,赞同王珪缘于当今用人及治国理念与汉代有别的观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忌自惧满盈,固求逊位,皇后又力为之请,上乃许之,以为开府仪同三司。
②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已故也。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及”,等到,有承接之意,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AD;“卒”也是表时间的词语,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C。译文: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谋划政事,一定要说:“非杜如晦不能敲定。”等到杜如晦来,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建议。这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略,二人深相投合,同心为国出力。
故选:B。
(2)C.“含义相同”有误。“固人之所欲”大意是“本就是人们想得到的”,“固”解释为“本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大意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故”解释为“顽固”,含义不同。
故选:C。
(3)C.“打消了准备材料,修建宫殿的计划”分析有误,原文是“材用已具”,材料已经准备好了,但是鉴于秦朝灭亡的教训,停止了修建宫殿。
故选:C。
(4)①“满盈”,富贵至极;“固”,坚决;“力”,极力、一再;“以为”,让……担任。译文:长孙无忌自己担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一再请求让位,长孙皇后也尽力为他请求,太宗于是准许离职,改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②“谤”,议论;“者……也”,表判断;“病”,作动词,损害;“利己”,使自己获利。译文:从前大禹开凿大山,治理水患,百姓没有议论怨恨的言论,这是与百姓利益相同的缘故。秦始皇建造宫室,百姓怨声载道、图谋反叛,这是秦始皇损害百姓(的利益)来使自己获利的缘故。
解析:
(1)B
(2)C
(3)C
(4)①长孙无忌自己担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一再请求让位,长孙皇后也尽力为他请求,太宗于是准许离职,改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②从前大禹开凿大山,治理水患,百姓没有议论怨恨的言论,这是与百姓利益相同的缘故。秦始皇建造宫室,百姓怨声载道、图谋反叛,这是秦始皇损害百姓(的利益)来使自己获利的缘故。
参考译文:
贞观二年春季,正月,辛亥(初三),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离职。当时有人上密表称长孙无忌权力过大,荣宠太盛,太宗将密表拿给长孙无忌看,并说:“朕对你丝毫不怀疑,假如各有所闻而不说,则君臣的想法便不能沟通。”又召集百官对他们说:“朕的儿子均年幼,所以视无忌如亲子一般,不是其他人所能离间的。”长孙无忌自己担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一再请求让位,长孙皇后也尽力为他请求,太宗于是准许离职,改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二月,太宗对亲近的大臣说:“人们都说君主至为尊贵,无所畏惧。朕则并非如此,上怕皇天的监督,下惧群臣的注视,兢兢业业,还怕不符合上天的旨意和百姓的期望。”魏徵说:“这的确是达到治世的要旨,希望陛下能慎始慎终,那就好了。”夏季,四月,己卯(初三),下诏说:“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造成饥荒,尸骨遍野,使人触目伤悲,命令各地官府掩埋尸骨。”太宗对公卿们说:“从前大禹开凿大山,治理水患,百姓没有议论怨恨的言论,这是与百姓利益相同的缘故。秦始皇建造宫室,百姓怨声载道、图谋反叛,这是秦始皇损害百姓(的利益)来使自己获利的缘故。精美华丽的奇珍异宝,本就是人们想得到的,假如放纵自己不停止,那么危险灭亡会立刻来临。我想要建造一座宫殿,材料已经备齐,把秦的灭亡当作教训,便停止了(这项工程)。亲王公卿以下,应当体会我的这个(举动的)意图。”从此以后二十年来,风尚习俗质朴淳厚,衣服没有织锦刺绣,官府与百姓都很富足。太宗问王珪:“近代以来国家政治越来越赶不上古代,为什么呢?”王珪回答道:“汉代崇尚儒术,宰相多用通经的儒士,所以风俗淳厚;近代以来重文艺而轻儒术,又辅以法律,这便是治世化民之道所以日益衰微的原因。”太宗颇以为然。房玄龄通晓政务,又有文才,昼夜操劳,唯恐偶有差池。运用法令宽和平正,听到别人的长处,便如同自己所有,待人不求全责备,不以己之所长要求别人。与杜如晦提拔后进,不遗余力。至于尚书省的制度程式,均系二人所定。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谋划政事,一定要说:“非杜如晦不能敲定。”等到杜如晦来,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建议。这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略,二人深相投合,同心为国出力。所以唐朝称为贤相者,首推房、杜二人。房玄龄虽然多蒙太宗宠爱,有时因某事受谴责,总是一连数日到朝堂内,磕头请罪,恐惧得好象无地自容。
在测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测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①
李白
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②。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
君王按剑望边色,旄头③已落胡天空。
匈奴系颈数应尽,明年应入蒲萄宫④。
①安西:唐方镇名,统辖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四镇,②犬戎:唐朝,中原王朝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或“戎狄”。③旄头: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④蒲萄宫:汉宫名,在上林苑西,哀帝时,单于来朝。住在此宫内。事载《三辖黄图甘泉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本诗是李白写给其族弟李绾的留别诗,也是一首军旅题材的诗,从格律上看,则是—首七律。
B.一、二句描写汉军迎风北上、鼓行西进直捣犬戎的出征场面,意蕴雄浑壮阔,读之振奋人心。
C.三、四句点明送族弟随军征战安西的题旨,又隐含了对族弟立功疆场、报效国家的殷殷期许。
D.本诗以汉喻唐,借大汉王朝国力强盛开疆拓土的往事,抒写诗人生当盛唐、报国立功的豪情。
(2)李白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述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风格的能力。先要熟知李白诗风有怎样的特点,再结合具体诗句详细分析。
(1)A.“七律”错误。本诗中间四句不符合律诗的规范,不对仗,因此不是律诗。
故选:A。
(2)“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描述大唐兵马出征的雄壮气势,“我大唐兵马乘北风出征,军鼓壮行色,向西击破万恶的侵略者”,激情昂扬,展现了大唐的军威和大唐将士驰骋疆场的英雄气概,虽写战争,却无残酷场景,写得爽快豪迈,充满浪漫气息;“尔随汉将出门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你跟随大将军出门去,杀虏就如挥镰刀割草,一定会立下奇功。诗句通俗直白,直抒胸臆,想象奇特,以夸张手法表述了对族弟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匈奴系颈数应尽,明年应入蒲萄宫”,匈奴侵略者的命数已尽,系颈投降吧!明年你就能驱马入宫报捷。想象此次出征的结果,匈奴侵略者的命数已尽,诗人对作战充满信心,表现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
解析:
(1)A
(2)①前两句,虽写战争,却无残酷场景,写得爽快豪迈;②三、四句,通俗直白,直抒胸臆,表述了对族弟建功立业报国的殷切期望;③最后两句表现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抒发了对击败敌人的美好期盼和强烈愿望。
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要尽量了解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解释隐含义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解释。解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好古文”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古人写诗词善于从大自然取材,常以“星”作为重要意象来营造特定意境或寄寓感情,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故解析为:
(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重点字:袅)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重点字:通)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重点字:涌)
《赤壁赋》名句辑录:
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侧面描写客人的洞箫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两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表现对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哀叹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表述对人生短暂、人很渺小的感叹的比喻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写出《赤壁赋》中苏子与客到赤壁后不久的月景的两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6.写出《赤壁赋》中描写雾气满江,天水相接的两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7.(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友”,就是爱读书、会读书的朋友。我有几位有趣的读友。其中一位擅写杂文,酷爱读书,他经常把读到的好书推荐给我。几十年前,我在琉璃厂买下一套《清稗类钞》,一共十三本,中华书局的版本,就是他推荐给我的。这套书让我①受益匪浅,我从中看到了清代的文化艺术、世俗人情和各种传奇。虽然这是一套杂书,但是营养丰富,我非常感谢这位读友。另外一位读友是一位著名作家,在一次采风活动中,他跟我聊起赵汝珍写的《古玩指南》,说非常有趣,有各种鲜为人知的收藏知识。回北京后,我马上兴冲冲地买了回来,从此这本书成为我的枕边书,我在阅读中得到诸多体会和欣喜。
作为一个读书人、写书人,生活在北京是一件幸运的事。北京的高校多,图书馆多,书店多,爱读书的人也多。北京的实体书店数量在全国②名列前茅,平均每万人就拥有零点八家书店。也因此,北京的阅读活动众多,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我参加过多次类似的活动,还以作家的身份谈读书和创作与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关系。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里,我常常感到一座古城的面貌因读书而③焕然一新。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称“读友”为爱读书、会读书的朋友,与此类似,其实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朋友称呼,比如把一起旅游的人称“驴友”,请简述“驴友”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这种题平时要积累,更要在具体语境中从色彩的褒贬,使用的对象等角度去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语言表述效果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找出关键语句,总结其含义和得名的缘由。
(1)第一处,结合后面“我从中看到了清代的文化艺术、世俗人情和各种传奇”可知,此处是说《清稗类钞》这套书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之大,应使用“受益匪浅”。“受益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
第二处,结合“平均每万人就拥有零点八家书店”可知,此处是说北京实体书店数量在全国的排名,应填写“名列前茅”。“名列前茅”,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第三处,结合前面“我常常感到一座古城的面貌因读书而”可知,此处应是说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古城呈现出崭新的样貌,使用“焕然一新”。“焕然一新”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
(2)首先分析“驴友”的含义。结合语境“把一起旅游的人称‘驴友’”可知,驴友是指爱好旅游,经常一起结伴出游的人,常用作对户外运动,自助自主旅行爱好者的称呼,也是旅游爱好者自称或尊称对方的一个名词。然后分析得名的缘由。“驴”和“旅”谐音;同时驴子能驮能背,吃苦耐劳,而“驴友”所指代的大多是出游的背包客,他们背着背包,带着帐篷、睡袋,穿越、野营、徒步、骑行,也具备不怕吃苦、不怕疲倦的精神。
解析:
(1)①受益匪浅②名列前茅③焕然一新
(2)“驴友”,驴和旅谐音,同时,旅游与驴子有相似之处,都要有不怕吃苦,也不怕疲倦的精神。
填成语题
选填适合具体语境的一组近义词,一是读,凭借语感确定该句应填用的词语,二是析,分析上下文语境,确定成语。三是查,作出选择后,要将相应的词语填入各句中,读一读,查一查,看看自己所选的解析是否正确。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8.(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在学谷爱凌每天睡眠10小时吗?新研究表明:不必强求,你的基因①。有的人每天睡8小时还远远不够,可有的人睡5个小时却绰绰有余。一些人天生就将睡眠集中在一个有效的时间窗口中,每晚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车设备招标信息
- 购销合同电子书
- 贷款担保保证书
- 车辆个人抵押借款合同
- 软件开发与服务协议
- 输送带修理指南合同
- 退伙协议书格式示例
- 遵守法律法规承诺
- 酒店食材订购合同
- 重庆市地理概览
- Python实战之数据库应用和数据获取-教学大纲
- 防化兵退伍补贴标准
- 2023-2024学年南通市海门市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 大阳巧客电动四轮车常见故障处理方法之欧阳法创编
- 贵州省旅游PPT介绍,贵州幻灯片模板
- 抖音团长合作协议书
- 开模分析模板 DFM Rev A
- 机械设备验收记录表(旋挖机)
- 基于深度学习的超短期太阳辐照度预测模型研究
- 压力容器生产单位压力容器质量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含表格记录)
- 吸收放散实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