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部编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2023八下·顺德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南阳刘驎之,高率①,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苻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讦谟之益②,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③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④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⑤无用,翛然⑥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节选自《世说新语》)
①率:率直。②尽讦谟(xūmó)之益: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③贶(kuàng):赐予。④乞:这里指“赠送”。⑤陈:陈述。⑥翛(xiāo)然:洒脱、自由自在的样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具答之()②乃不知有汉()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遣人船往迎()
②缘道以乞穷乏()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已匮乏村人亦如之
5.试比较文的陶渊明和文中的刘驎之有何异同。
1.详细;竟然,居然;邀请
2.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3.派;沿着
4.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
5.两人都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刘驎之还表现出心系百姓的济世情怀。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1)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述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4)这道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应该看语句有无标志性词语,如也、乎、矣、哉、耳等常出现在句子末尾,夫、盖、故(是故)、岂常位于句首作发语词;其次看称谓,对人物的称谓常作主语或宾语常位于句首或句尾,感叹词如“呜呼”“嗟夫”“嘻”“噫”等感叹词都独立使用。另外在文言文中,排比、对偶等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讲究对称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这些特征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依据。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南阳人刘膦之,高尚直率,历史知识很丰富,在阳岐村隐居。当时,苻坚南侵已经逼近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尽力实现宏图大略,就任命刘驣之为长史,派人和船前去迎接他,赠送的礼物也很丰厚。刘膦之只好从命,就上船出发,桓冲所送的礼物也全都接受了,但都送给了沿途贫困的人,等走到上明,东西也送光了。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洒脱地辞去职务。他在阳岐住了多年,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样帮助他。他是令乡邻深感满意的人。
1.①句意:(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具:详细。
②(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乃:竟然。
③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延:邀请。
故解析为:详细
竟然,居然
邀请
2.关键词:云:说。先世:祖先。率:率领。妻子: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妻:指男子配偶。子:指子女。邑人:同乡(县)的人。邑,古代区域单位。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绝处。复:再,又。
故解析为: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3.①句意:派人和船前去迎接他。遣:派。
②句意:但都送给了沿途贫困的人。缘:沿着。
故解析为:派
沿着
4.句意:他在阳岐住了多年,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样帮助他。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应为: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
故解析为: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
5.甲文的陶渊明曾“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不愿入仕;联系甲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自云先世避秦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知,桃花源远离战乱,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可见陶渊明向往的是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体现了陶渊明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追求。乙文“一见冲,因陈无用,然而退”,写刘膦之拒绝桓冲的任用隐居阳岐;表现了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乙文“膦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写刘膦之将得到的钱财都赠送给了沿途贫困的人;还表现了刘麟之心系百姓的济世情怀据此概括两人的异同点即可。
故解析为:两人都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刘驎之还表现出心系百姓的济世情怀。
(2023八下·凤县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①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②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③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④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有删改)
①邪径:斜径,小路。②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官职回家种地。③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活也不为官。④许、父:许由和巢父。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士元从车中谓曰②吾闻丈夫处世
③不足贵也④寡见大义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故二千里候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B.焉有屈洪流之量已而之细柳营(《周亚夫军细柳》)
C.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D.虽有窃秦之爵虽我之死(《愚公移山》)
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9.从司马德操和庞士元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司马德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6.对……说;听说;值得;少
7.D
8.从前伯成子高宁愿种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做官住官宅。
9.示例:可以看出司马德操是一个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人。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故""之“”乃“”虽“的用法的理解与掌握。故的用法有:连词,因此、所以;副词,故意、特意;原来、旧;原因、缘故;“之”的用法有:结构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不译,助词,凑音节作用不译,动词,去往,代词,代人、事、物;“乃”的用法有于是、就,竟然,你、你们,却等;虽:古今异义,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平时学习时要善于归纳整理。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在颍川,特意从两千里之外赶去拜候他。到了那里,正遇上司马德操在采桑叶,庞士元在车里对他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当带金印佩紫绶,哪有压抑自己长江大河般的才识度量,却去做织妇做的事呢?”司马德操说:“您姑且先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考虑迷路后所带来的困惑。从前伯成子高宁愿种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做官住官宅。哪有住在华丽的屋子里,出门骑着高头大马,身边几十个侍女环绕,然后才算是与众不同呢?这就是许由、巢父慷慨辞让的原因,也是伯夷、叔齐感叹国家灭亡的原因。即使有吕不韦那样从秦国窃取的爵位,齐景公那样拥有四千匹马的财富,也是不值得珍贵的。”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之地,很少听到什么高深的道理,如果不是亲自敲洪钟、击雷鼓,也就不知道它们的声音响亮!”
6.第1句意思是士元在车中对司马德操说;第2句意思我听说大丈夫处事;第3句意思不值得珍贵;第4句意思很少听到高深的大义。
故解析为:
第1空、对……说
第2空、听说
第3空、值得
第4空、少
7.A前面故:特意;后面故:旧知识;B前面之:的;后面之:去、往;C前面乃:是;后面乃:才;D都是即使的意思。
故解析为:D
8.昔:从前;慕:羡慕;之:的;易:换;之:的
故解析为:从前伯成子高宁愿种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做官住官宅。
9.从“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可见他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故解析为:示例:可以看出司马德操是一个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人。
()课外阅读
赵广拒画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
10.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尤工作马(擅长)B.几能乱真(表数量)
C.使图所掳妇人(绘画)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其实)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
13.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再列举出一位与他相类似的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简述其事迹。
10.B
11.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12.李伯时作画时,总是让赵广在身边伺候,时间久了赵广就擅长绘画了。
13.赵广是一位技艺高超、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人。历史示例: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述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及文学常识。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评价等角度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文学常识要求学生多读书,注意积累。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常常让赵广在身边伺候,时间长了赵广就擅长画画了,他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建炎年间,大宋被金军攻破(赵广被抓住)。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说不能画,那些金兵用刀子威胁(他),(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而赵广一直都是用左手作画的。平定叛乱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现在有地位的文人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10.A:尤工作马:他尤其擅长画马。工:擅长
B:几能乱真: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几:几乎
C:使图所掳妇人:让他画抢来的妇女。图:绘画
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而赵广一直都是用左手作画的。实:其实
故解析为:B
11.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例句翻译为: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
故解析为: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1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重点字“每、使、遂”。每:常;使:让;遂:就,于是。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述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解析为:李伯时作画时,总是让赵广在身边伺候,时间久了赵广就擅长绘画了。
13.尤工作马,几能乱真。翻译为:他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说明他画画技艺高超。
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翻译为:赵广毅然推辞说不能画,那些金兵用刀子威胁(他),(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说明他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历史上文天祥慷慨赴死。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
故解析为:赵广是一位技艺高超、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人。
历史示例: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2023八下·义乌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嘉靖中任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请,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继光至浙时,见卫所①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②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①卫所:明朝使用的一种军队编制制度。例如明朝慈溪“一卫二所”,观海卫、龙山所、三山所,现仍有此种说法。②薮(sǒu)泽:水草茂密的沼泽湖泊地带。
14.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①以道阻不罪同义参照法: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②因地形制阵法课内迁移法: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③无功且通番查阅词典法:①更替,轮流;②次,回:③古时对汉族以外各族或异国的称呼。(《古代汉语词典》)
④牛酒劳不绝参考成语法:络绎不绝
15.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②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17.文中,周亚夫有“真将军”的美誉,文中,戚继光能否称得上“真将军”?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14.因为;顺着,就着;③;断绝。
15.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16.①皇帝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②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
17.戚继光能够称得上是“真将军”。①因地制宜,改进武器装备。例如:因为南方多沼泽,不利驰逐,于是按照地形制定阵法,精心研究武器装备,并加以更换。②战功赫赫,有始有终;你周亚夫一样,治军有方,战略战术运用得当。例如:“戚家军”名闻天下后并没有自我满足,而是乘胜追击,在平叛完倭寇后才班师回朝。
周亚夫军细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述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评价等角度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世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任浙江都司衔,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所以不加罪。不久,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他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派镇守台、金、严三郡。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定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
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离城一里有个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官军不敢攻打它,双方对峙了一年多。那些新到的倭寇驻扎在生田,而酋长则驻扎在兴化,东南两面互相支援。福建接连告急,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一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生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
14.旋以平汪直功复官,翻译为: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以:凭借、因为
罔不因势象形,翻译为: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种东西的形状的。因:顺着,就着
无功且通番,翻译为: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对应③
牛酒劳不绝,翻译为:送生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绝:断绝
故解析为:因为;顺着,就着;③;断绝
15.句子翻译为: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岑港,因此被撤官,(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断句注意结合句子结构,按照”人做了何事,这件事结果如何“的格式断句即可。
故解析为: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16.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持节、兵、迭、精”。持节:手持符节;兵:兵器;迭:轮番;精:精锐。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述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解析为:①皇帝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②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
17.戚继光称得上“真将军”,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概括即可。
文中: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翻译为:便按照地形制定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写他因地制宜,改进武器装备。
文中:“戚家军”名闻天下。翻译为:“戚家军”驰名天下。
文中: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翻译为: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一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生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写他作战勇猛,乘胜追击取得大胜。
故解析为:戚继光能够称得上是“真将军”。①因地制宜,改进武器装备。例如:因为南方多沼泽,不利驰逐,于是按照地形制定阵法,精心研究武器装备,并加以更换。②战功赫赫,有始有终;你周亚夫一样,治军有方,战略战术运用得当。例如:“戚家军”名闻天下后并没有自我满足,而是乘胜追击,在平叛完倭寇后才班师回朝。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沙猎,见往事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勖助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孰若孤?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①即更刮目相待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C.①在军中常苦多务②必先苦其心志
D.①自以为大有所益②益慕圣贤之道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以钱覆其口
B.①蒙乃始就学②乃重修重阳楼
C.①结友而别②成礼而去
D.①盖不可及也②盖以诱敌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21.如果从文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微信读书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两个语段概括说明理由(至少两条)。
18.A
19.D
20.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或历史)罢了。
②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应该去学习吗?
21.示例:我选择孙权。因为他喜欢读书并涉猎广泛;善于激励表扬他人读书;能够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和读书方法。
我选择吕蒙。因为他虑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读书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学识渊博,能够学以致用。
我选择蒋钦。因为他虚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
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课文上的重点字词一定要掌握,这是文言词汇的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生字词是额外发展要记住。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述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本题题型上属于人物形象分析,只是换了一种问法。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评价等角度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当初,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你们现在都当权管事了,应当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提高自己!”吕蒙说:“在军中常苦恼于事务很多,恐怕不允许再(有时间)来读书。“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有我事务多呢?我少年时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有《易》没读过。到统领军国大事以来,又熟读《三史》和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像你们两个人,天分好,悟性高,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去学习吗?应该赶快去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光武帝刘秀在带兵打仗的时候,手里从来没离过书,曹操也说自己到老了都很喜欢学习。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自己勉励自己呢?”吕蒙于是开始学习,意志坚定不知疲倦,他所看读过的书和发出的见解,大学者都比不上。后来鲁肃代理周瑜的事务,(路过寻阳时)会见吕蒙,鲁肃和他议论(国家大事),常常还会辩论不过。鲁肃(亲切地)抚摩着他的背说说:“我以为兄弟你只有打仗的才能罢了,像你现在的这样,学识渊博,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分开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秘密地为鲁肃陈说了三条计策,鲁肃敬佩地接受了,并且对外保密不宣扬。孙权常常感叹说:“人年龄大了(要通过读书)而有长进,像吕蒙、蒋钦这样,大概(没有几个人)能赶得上他们的了”
18.A:①孰若孤:谁能比得上我呢。若:比得上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不如您长得美。若:比得上
B:①即更刮目相待: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更:重新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啊。更:还
C:①在军中常苦多务:在军中常苦恼于事务很多。苦:苦于
②必先苦其心志: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苦:使……受苦
D:①自以为大有所益:自以为大有好处。益:好处
②益慕圣贤之道: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益:更加
故解析为:A
19.A: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以:用
②以钱覆其口:用中间有孔的铜钱盖住葫芦子。以:用
B:①蒙乃始就学: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乃:于是,就
②乃重修重阳楼: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乃:于是,就
C:①结友而别: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而:表承接
②成礼而去:礼仪完毕后辞去。而:表承接。
D:①盖不可及也:大概(没有几个人)能赶得上他们的了。盖:大概
②盖以诱敌: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盖:原来
故解析为:D
20.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涉猎、见、得、为”。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得:收获;为:学习。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述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解析为: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或历史)罢了。
②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应该去学习吗?
21.本题题型上属于人物形象分析,只是换了一种问法。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评价等角度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孙权作为上位者,依旧广泛读书并鼓励手下读书,指出手下存在问题并给出合适的读书方法及阅读书目。吕蒙作为大将军,善于听取别人建议,读书持之以恒,且能学以致用。蒋钦作为将军,善于听取别人建议去读书。
故解析为:我选择孙权。因为他喜欢读书并涉猎广泛;善于激励表扬他人读书;能够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和读书方法。
我选择吕蒙。因为他虑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读书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学识渊博,能够学以致用。
我选择蒋钦。因为他虚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
(2022八下·定远月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③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唐太宗论举贤》)
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568-627):唐代官员。③致治:治理国家达到大治。④正:只。
2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故虽有名马故: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食:
④策之不以其道策:
⑤岂借才于异代乎?岂:
23.翻译下列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24.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文用“”比喻有才能的人;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用原文词语填上空)。
25.结合两个文段,你认为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22.因此;有时;同“饲”,喂;用马鞭驱赶;怎么(难道)
23.①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24.千里马;各取所长。
25.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客观因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文言文翻译;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还要记住常见文言虚词的各种用法和意义。(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解析,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4)本题考查谈观点看法。谈观点看法不要脱离文本,要再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观点,再从原文出发联系现实谈看法,需要精心组织语言,完整表述。
唐太宗让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可是)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惭愧地退下走了。
22.第1句意思:所以即使有著名的马(千里马);第2句意思:(千里马)吃一顿有时会迟一石粮食;第3句意思:喂养它喂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第4句意思: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第5句意思: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
故解析为:第1空、因此;第2空、有时;第3空、同“饲”,喂;第4空、用马鞭驱赶;第5空、怎么(难道)。
23.第1句:且:况且,等:相同,安:怎么,其:它,代指千里马,千里:日行千里;第2句:上:皇上,令:命令,让,举:推举,贤:贤明的人
故解析为: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
24.甲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过叙述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描述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无知,痛斥了当时的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重用人才,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对人才的同情和理解,希望人才能被发现和重用。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述了的愤懑不平,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乙文唐太宗认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是“人才”,关键是使用者能否用其所长。
故解析为:第1空、千里马;第2空、各取所长。
25.甲文:刻画了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无知,痛斥了当时的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重用人才,乙文的太宗用人各取所长,善用人才,可得出:要有识马者,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能发现人才,赏识人才,重用人才,要任人唯贤唯才,社会要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由甲文“才美不外现”得出:既要有真才实学,又要会展现自己甚至自荐。
故解析为: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客观因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022八下·达州期中)课内文言文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足为外人道也武陵人捕鱼为业
B.其中往来种作设酒杀鸡作食
C.屋舍俨然欣然规往
D.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前行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B.渔人甚异之异:名词的使动词用法,使……惊异
C.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D.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28.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9.向往的理想生活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而现实生活与之反差深大。从现实与理想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陶渊明?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
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6.C
27.B
28.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热断绝了来往。
29.尽管现实并不尽如人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但是却活得自然洒脱,并没有失去希望,而是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首先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想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阅读《桃花源记》,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陶渊明的理想,阅读链接材料可了解陶渊明在现实社会中的生活,然后结合分析的形象。
2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A、介词,对、向/动词,作为;
B、劳作/做,准备;
C、……样子/……样子;
D、于是,就/竟然
故解析为:C
2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CD三项正确;B、异: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惊异
故解析为:B
2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率,带领。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焉,兼词,相当于“于此”。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句意: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热断绝了来往。
2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阅读《桃花源记》可知向往的理想生活是:自然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其乐融融。阅读链接材料可知,在现实社会中,的生活是贫困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但能安贫乐道,“晏如也”,,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
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解析解答部分
1.详细;竟然,居然;邀请
2.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3.派;沿着
4.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
5.两人都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刘驎之还表现出心系百姓的济世情怀。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1)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述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4)这道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应该看语句有无标志性词语,如也、乎、矣、哉、耳等常出现在句子末尾,夫、盖、故(是故)、岂常位于句首作发语词;其次看称谓,对人物的称谓常作主语或宾语常位于句首或句尾,感叹词如“呜呼”“嗟夫”“嘻”“噫”等感叹词都独立使用。另外在文言文中,排比、对偶等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讲究对称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这些特征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依据。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译文: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南阳人刘膦之,高尚直率,历史知识很丰富,在阳岐村隐居。当时,苻坚南侵已经逼近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尽力实现宏图大略,就任命刘驣之为长史,派人和船前去迎接他,赠送的礼物也很丰厚。刘膦之只好从命,就上船出发,桓冲所送的礼物也全都接受了,但都送给了沿途贫困的人,等走到上明,东西也送光了。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洒脱地辞去职务。他在阳岐住了多年,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样帮助他。他是令乡邻深感满意的人。
1.①句意:(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具:详细。
②(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乃:竟然。
③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延:邀请。
故解析为:详细
竟然,居然
邀请
2.关键词:云:说。先世:祖先。率:率领。妻子:指妻室子女,“妻”“子”是两个词。妻:指男子配偶。子:指子女。邑人:同乡(县)的人。邑,古代区域单位。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绝处。复:再,又。
故解析为: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3.①句意:派人和船前去迎接他。遣:派。
②句意:但都送给了沿途贫困的人。缘:沿着。
故解析为:派
沿着
4.句意:他在阳岐住了多年,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样帮助他。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应为: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
故解析为: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
5.甲文的陶渊明曾“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不愿入仕;联系甲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自云先世避秦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知,桃花源远离战乱,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可见陶渊明向往的是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体现了陶渊明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追求。乙文“一见冲,因陈无用,然而退”,写刘膦之拒绝桓冲的任用隐居阳岐;表现了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乙文“膦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写刘膦之将得到的钱财都赠送给了沿途贫困的人;还表现了刘麟之心系百姓的济世情怀据此概括两人的异同点即可。
故解析为:两人都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刘驎之还表现出心系百姓的济世情怀。
6.对……说;听说;值得;少
7.D
8.从前伯成子高宁愿种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做官住官宅。
9.示例:可以看出司马德操是一个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人。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故""之“”乃“”虽“的用法的理解与掌握。故的用法有:连词,因此、所以;副词,故意、特意;原来、旧;原因、缘故;“之”的用法有:结构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不译,助词,凑音节作用不译,动词,去往,代词,代人、事、物;“乃”的用法有于是、就,竟然,你、你们,却等;虽:古今异义,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平时学习时要善于归纳整理。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南郡庞士元听说司马德操在颍川,特意从两千里之外赶去拜候他。到了那里,正遇上司马德操在采桑叶,庞士元在车里对他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应当带金印佩紫绶,哪有压抑自己长江大河般的才识度量,却去做织妇做的事呢?”司马德操说:“您姑且先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考虑迷路后所带来的困惑。从前伯成子高宁愿种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做官住官宅。哪有住在华丽的屋子里,出门骑着高头大马,身边几十个侍女环绕,然后才算是与众不同呢?这就是许由、巢父慷慨辞让的原因,也是伯夷、叔齐感叹国家灭亡的原因。即使有吕不韦那样从秦国窃取的爵位,齐景公那样拥有四千匹马的财富,也是不值得珍贵的。”庞士元说:“我出生在边远之地,很少听到什么高深的道理,如果不是亲自敲洪钟、击雷鼓,也就不知道它们的声音响亮!”
6.第1句意思是士元在车中对司马德操说;第2句意思我听说大丈夫处事;第3句意思不值得珍贵;第4句意思很少听到高深的大义。
故解析为:
第1空、对……说
第2空、听说
第3空、值得
第4空、少
7.A前面故:特意;后面故:旧知识;B前面之:的;后面之:去、往;C前面乃:是;后面乃:才;D都是即使的意思。
故解析为:D
8.昔:从前;慕:羡慕;之:的;易:换;之:的
故解析为:从前伯成子高宁愿种地,也不羡慕诸侯的荣华;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做官住官宅。
9.从“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可见他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故解析为:示例:可以看出司马德操是一个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人。
10.B
11.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12.李伯时作画时,总是让赵广在身边伺候,时间久了赵广就擅长绘画了。
13.赵广是一位技艺高超、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人。历史示例: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述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及文学常识。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评价等角度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文学常识要求学生多读书,注意积累。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常常让赵广在身边伺候,时间长了赵广就擅长画画了,他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建炎年间,大宋被金军攻破(赵广被抓住)。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说不能画,那些金兵用刀子威胁(他),(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而赵广一直都是用左手作画的。平定叛乱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现在有地位的文人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10.A:尤工作马:他尤其擅长画马。工:擅长
B:几能乱真: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几:几乎
C:使图所掳妇人:让他画抢来的妇女。图:绘画
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而赵广一直都是用左手作画的。实:其实
故解析为:B
11.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例句翻译为: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
故解析为: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12.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重点字“每、使、遂”。每:常;使:让;遂:就,于是。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述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解析为:李伯时作画时,总是让赵广在身边伺候,时间久了赵广就擅长绘画了。
13.尤工作马,几能乱真。翻译为:他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说明他画画技艺高超。
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翻译为:赵广毅然推辞说不能画,那些金兵用刀子威胁(他),(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说明他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历史上文天祥慷慨赴死。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
故解析为:赵广是一位技艺高超、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人。
历史示例: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14.因为;顺着,就着;③;断绝。
15.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16.①皇帝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②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
17.戚继光能够称得上是“真将军”。①因地制宜,改进武器装备。例如:因为南方多沼泽,不利驰逐,于是按照地形制定阵法,精心研究武器装备,并加以更换。②战功赫赫,有始有终;你周亚夫一样,治军有方,战略战术运用得当。例如:“戚家军”名闻天下后并没有自我满足,而是乘胜追击,在平叛完倭寇后才班师回朝。
周亚夫军细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述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评价等角度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世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任浙江都司衔,担任参将,分管宁、绍、台三郡。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阻塞,所以不加罪。不久,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撤官,(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不久这些倭寇逃跑,其他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改派镇守台、金、严三郡。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定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
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离城一里有个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官军不敢攻打它,双方对峙了一年多。那些新到的倭寇驻扎在生田,而酋长则驻扎在兴化,东南两面互相支援。福建接连告急,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一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生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
14.旋以平汪直功复官,翻译为: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以:凭借、因为
罔不因势象形,翻译为: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种东西的形状的。因:顺着,就着
无功且通番,翻译为:戚继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对应③
牛酒劳不绝,翻译为:送生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绝:断绝
故解析为:因为;顺着,就着;③;断绝
15.句子翻译为: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岑港,因此被撤官,(被责令)戴罪惩办敌人。断句注意结合句子结构,按照”人做了何事,这件事结果如何“的格式断句即可。
故解析为: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16.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持节、兵、迭、精”。持节:手持符节;兵:兵器;迭:轮番;精:精锐。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述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故解析为:①皇帝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②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
17.戚继光称得上“真将军”,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概括即可。
文中: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翻译为:便按照地形制定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写他因地制宜,改进武器装备。
文中:“戚家军”名闻天下。翻译为:“戚家军”驰名天下。
文中: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翻译为: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倭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一个营寨,斩首一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生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写他作战勇猛,乘胜追击取得大胜。
故解析为:戚继光能够称得上是“真将军”。①因地制宜,改进武器装备。例如:因为南方多沼泽,不利驰逐,于是按照地形制定阵法,精心研究武器装备,并加以更换。②战功赫赫,有始有终;你周亚夫一样,治军有方,战略战术运用得当。例如:“戚家军”名闻天下后并没有自我满足,而是乘胜追击,在平叛完倭寇后才班师回朝。
18.A
19.D
20.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或历史)罢了。
②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应该去学习吗?
21.示例:我选择孙权。因为他喜欢读书并涉猎广泛;善于激励表扬他人读书;能够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和读书方法。
我选择吕蒙。因为他虑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读书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学识渊博,能够学以致用。
我选择蒋钦。因为他虚心听取他人读书建议,积极付诸行动。
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课文上的重点字词一定要掌握,这是文言词汇的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生字词是额外发展要记住。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初中阶段遇到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常考的是:之、而、以、于、其。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述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本题题型上属于人物形象分析,只是换了一种问法。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评价等角度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聚偏氟乙烯(PVDF)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切坯机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太阳能采暖系统与设备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车载设备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制药专用设备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复合无缝钢管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产品市场占有率波动原因分析重点基础知识点
- 产品市场调研报告归功归责重点基础知识点
- 产科护理营养支持重点基础知识点
- 2025-2030隐形眼镜护理液市场前景分析及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研究报告
- 液压阀门测试机安全操作规程
-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验收表格
- kV落地手车式开关移动平台的研制
- 电力行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标准(试行)
-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与流程
- 上海市汽车维修结算工时定额(试行)
- 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套)
- 自身免疫性脑炎
- 医院质控科工作质量考核指标
- GB/T 4937.22-2018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第22部分:键合强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