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6.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8/07/wKhkGWXv4kuAVejeAAJaLxl3sec907.jpg)
![部编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6.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8/07/wKhkGWXv4kuAVejeAAJaLxl3sec9072.jpg)
![部编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6.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8/07/wKhkGWXv4kuAVejeAAJaLxl3sec9073.jpg)
![部编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6.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8/07/wKhkGWXv4kuAVejeAAJaLxl3sec9074.jpg)
![部编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6.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08/07/wKhkGWXv4kuAVejeAAJaLxl3sec90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部编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6.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6.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舂(chōng)谷狗窦(dù)阑(lán)干辕门(yuán)
B.瀚(hàn)海锦衾(qīng)羹(gēng)饭兜鍪(móu)
C.累(léi)累干戈(gē)寥(liáo)落宫阙(qiè)
D.踌躇(chú)羌(qiāng)笛潼(tóng)关狐裘(qiú)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中庭生旅谷(野生的谷子)
B.辛苦遭逢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
C.何处望神州(指中国大地)
D.望西都(指长安)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用法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中军置酒饮归客B.去时雪满天山路
C.干戈寥落四周星D.伤心秦汉经行处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兔/从狗窦人,雉/从梁上飞
B.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5.下列与诗歌有关的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郭茂倩选编——乐府诗
B.《过零丁洋》——《文天祥诗集校笺》——文天祥——绝句
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词
D.《山坡羊·潼关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曲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B.《十五从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朝代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7.(2020九下·防城月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古之作。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以问句开头,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鉴,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8.按要求默写填上空。
(1)《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极度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诗句是“,”。
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及无尽愁绪与感慨的句子是“?。”。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坚持抵抗的句子是“,。”点明该词主旨的句子是“?。”。
(4)《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气势雄伟,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是由盛到衰的句子是“,“。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10.默写下面的唐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11.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松柏冢累累:②井上生旅葵:
③将军角弓不得控:④瀚海阑干百丈冰:
⑤愁云惨淡万里凝:⑥风掣红旗冻不翻:
⑦坐断东南战未休:⑧山河表里潼关路:
⑨望西都,意踌躇:⑩干戈寥落四周星:
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写。
13.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请赏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5.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16.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7.[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月螺川①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②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③。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19.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三、综合应用
20.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
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只填序号)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E.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
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
(谜面)——(谜底)陆游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数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22.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会诗词·咏经典”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甲)
远远游蜂不记家,
数行新柳自啼鸦,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
燕归无语傍人斜,
晚风吹落小瓶花。
(乙)
A.卜算子B.浣溪沙C.如梦令D.相见欢
(2)《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演绎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推广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的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
解析解答部分
1.D
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A项,窦dòu;B项,衾qīn;C项,阙què;D注音无误。
故解析为:D
本道题考查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解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C
常用文言实词
“神州”指中原地区。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C
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本题考查词类活用。“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去时雪满天山路”的“满”是形容词作动词;“伤心”在这里是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的现象要注意结合诗句的来理解。
4.C
停顿与节奏
ABD划分正确。C应划分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划分诗歌节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5.B
作家作品
《过零丁洋》是一首律诗。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是:律诗是每首八句的格律诗,绝句是每首四句的格律诗。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6.B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十五从军征;作品的基本内容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十五从军征》中没有心理描写。
故解析为:B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基础上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述,判断正误。
7.C
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A项正确。B项正确。从修辞角度进行了赏析;
C项选项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此表述错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D项正确。故选C。
故解析为:C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解析。
8.(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理解性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易混淆和易错的字有:羹、饴、兜鍪阙
故解析为:(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9.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理解性默写
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注意“暮、掣”等字容易写错。
故解析为: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般性默写
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注意“幕、裘、衾、阑、羌、暮、掣”等字容易写错。
故解析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11.众多的样子;植物未经播种而生;拉开;纵横交错的样子;阴暗;飘动;占领,占据;外面;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孤苦无依的样子;代指史册
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①松柏冢累累: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②井上生旅葵: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③将军角弓不得控: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
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
⑤愁云惨淡万里凝: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⑥风掣红旗冻不翻: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⑦坐断东南战未休: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⑧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⑨望西都,意踌躇: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⑩干戈寥落四周星: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
零丁洋里叹零丁:,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要留一片爱国的忠心映照史册。
故划线词语的意思分别是:众多的样子;植物未经播种而生;拉开;纵横交错的样子;阴暗;飘动;占领,占据;外面;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孤苦无依的样子;代指史册。
故解析为:众多的样子;植物未经播种而生;拉开;纵横交错的样子;阴暗;飘动;占领,占据;外面;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孤苦无依的样子;代指史册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解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解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12.送别
13.①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饯别奇寒图。③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惜别惆怅图。④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14.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使语言鲜明形象。
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表述的思想感情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概括诗句所描写的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的概括能力。解答时要在熟读诗歌,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画面进行归纳,结合诗句的意思概括。注意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解答时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词语以及描写的方法,仔细体会诗句中诗人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注意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1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后八句描绘了送别的宴会场面和送行场面。故可以概括为:送别。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内容的想象力。一般来说要抓住时间、地点、景物、环境、情感和事件等。结合“北风卷地白草折都护铁衣冷难着”可知,这里抓住“雪”,写的时间是八月,环境非常寒冷,事件是飞雪。故概括为:八月飞雪苦寒图。结合“中军置酒饮归客风掣红旗冻不翻”可知,描绘的是送别的宴会场面,地点是军营,通过对红旗的描写,突出天气的寒冷。故概括为:军营饯别奇寒图;结合“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可知,这里描绘的是临别时的情景,情绪是惆怅,故概括为:东门惜别惆怅图。结合最后两句可知,描绘的是友人走后,驻留思念的画面,故概括为:别后雪地思乡图。
1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首先翻译诗句: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赏析: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使语言鲜明形象。
15.诗中运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了孤雁的执着。
16.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答出两点即可)
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表述的思想感情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考生要通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主旨和表现手法的理解。解答时要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基础上,结合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理解诗人运用的表现手法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这一句中的意象可知:诗中运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了孤雁的执着。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全诗以“孤雁”象征自己。诗文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间接的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尾联运用衬托(反衬、对比、陪衬)的手法。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17.通过写水天苍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来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及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或通过写自己在舟中放眼远望,看到鸥鸟和大雁在天际飞来飞去,引发和暗藏了离别螺川的依恋之情。)
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表述的思想感情
本题考查学生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的能力。解答时要体会古诗的思想情感,要依据诗人的身世与写作背景,抓住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如本诗中的“孤”,写出船越行越快,越显出山小如孤亭,让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螺山亭亭玉立目送行舟,其楚楚依人,看似写景,实为写情,写出螺山为之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把离别之后的孤寂情感表现的等深沉更浑厚。据此作答。
故解析为:通过写水天苍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来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及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或通过写自己在舟中放眼远望,看到鸥鸟和大雁在天际飞来飞去,引发和暗藏了离别螺川的依恋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时要根据诗歌的内容、诗人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结合具体的诗句或关键词语进行赏析。
18.这两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崇高气节
19.示例: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表现了他刚正不阿、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表述的思想感情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解答时要按照题干的要求,从规定的角度进行理解。
(2)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感悟。为开放型试题,解析不唯一,考生要紧扣主题,运用素材,表述自己的观点,且观点要正确,论述要清楚。
18.本题考查对诗歌抒情方式和内容的理解。诗歌抒情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尾联这两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崇高气节。表述了自己慷慨激昂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人生观。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阅读感悟,为开放型试题,考生在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积累的材料和自我的阅读感悟进行阐述,注意观点要正确,论述要清晰,层次要清楚。如: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表现了他刚正不阿、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0.(1)C
(2)示例: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理解性默写;应用性默写;把握诗歌内容;表述的思想感情
(1)本题考查对诗句反映的主题的理解。A.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表面是说故乡水舍不得“我”的离开,送“我”到万里之外,实则表现“我”对故乡的思念。B.诗句借“大雁”为自己捎信回家乡的愿望,表述诗人的“思乡”之情。C.诗句描写山间傍晚时,飞鸟结伴归巢的情景,与“思乡”无关。D.诗句表现“吹芦管”引起出征者对家乡的思念,表述“思乡”的主题。故选C。(2)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谜底为陆游,结合示例可知,谜面出自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据此作答,示例: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故解析为:(1)C(2)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解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诗句的分析,理解诗句进行作答。
21.(1)①《诗经》包括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②《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2)①《国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②《国风》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
语言连贯;语言简明;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1)细读材料可知,这则材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诗经》包括哪些内容。二是其中的小雅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最有价值。综合表述即可。
(2)本题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国风,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解析,只需言之成理,使用自己最熟悉的修辞手法即可。
故解析为:(1)①《诗经》包括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②《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2)①《国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②《国风》是民间文学苑中的幽兰,香泽后世。
⑴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概括的基本格式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概括要全面,用语需简洁。
⑵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述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测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22.(1)C;B
(2)咏诗词弘扬传统
把握诗歌内容;补写对联
(1)题目中给出的四个词牌,课本中都出现过,作答时,可根据课文中相应词的内容与格式来是非题目给出的两首词是什么词牌。第一首应是如梦令,第二首应是浣溪纱。故选:CB;
(2)“变形式”可对“咏诗词”,“演绎经典”可对“弘扬传统”。
故解析为:(1)C;B;
(2)咏诗词弘扬传统
⑴第一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6.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舂(chōng)谷狗窦(dù)阑(lán)干辕门(yuán)
B.瀚(hàn)海锦衾(qīng)羹(gēng)饭兜鍪(móu)
C.累(léi)累干戈(gē)寥(liáo)落宫阙(qiè)
D.踌躇(chú)羌(qiāng)笛潼(tóng)关狐裘(qiú)
D
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A项,窦dòu;B项,衾qīn;C项,阙què;D注音无误。
故解析为:D
本道题考查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解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中庭生旅谷(野生的谷子)
B.辛苦遭逢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
C.何处望神州(指中国大地)
D.望西都(指长安)
C
常用文言实词
“神州”指中原地区。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用法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中军置酒饮归客B.去时雪满天山路
C.干戈寥落四周星D.伤心秦汉经行处
C
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本题考查词类活用。“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去时雪满天山路”的“满”是形容词作动词;“伤心”在这里是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的现象要注意结合诗句的来理解。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兔/从狗窦人,雉/从梁上飞
B.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C
停顿与节奏
ABD划分正确。C应划分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给诗歌划分节奏的能力。划分诗歌节奏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划分节奏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诗句分成几个意义单位,两个意义单位之前可停顿,但要切记一个意义单位之间不能停顿。
5.下列与诗歌有关的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郭茂倩选编——乐府诗
B.《过零丁洋》——《文天祥诗集校笺》——文天祥——绝句
C.《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词
D.《山坡羊·潼关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曲
B
作家作品
《过零丁洋》是一首律诗。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是:律诗是每首八句的格律诗,绝句是每首四句的格律诗。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B.《十五从军征》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过零丁洋》的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朝代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B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十五从军征;作品的基本内容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十五从军征》中没有心理描写。
故解析为:B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基础上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述,判断正误。
7.(2020九下·防城月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古之作。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以问句开头,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鉴,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C
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A项正确。B项正确。从修辞角度进行了赏析;
C项选项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此表述错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D项正确。故选C。
故解析为:C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解析。
8.按要求默写填上空。
(1)《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极度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诗句是“,”。
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及无尽愁绪与感慨的句子是“?。”。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坚持抵抗的句子是“,。”点明该词主旨的句子是“?。”。
(4)《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气势雄伟,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是由盛到衰的句子是“,“。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理解性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易混淆和易错的字有:羹、饴、兜鍪阙
故解析为:(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理解性默写
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注意“暮、掣”等字容易写错。
故解析为: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10.默写下面的唐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般性默写
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注意“幕、裘、衾、阑、羌、暮、掣”等字容易写错。
故解析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宾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11.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松柏冢累累:②井上生旅葵:
③将军角弓不得控:④瀚海阑干百丈冰:
⑤愁云惨淡万里凝:⑥风掣红旗冻不翻:
⑦坐断东南战未休:⑧山河表里潼关路:
⑨望西都,意踌躇:⑩干戈寥落四周星:
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
众多的样子;植物未经播种而生;拉开;纵横交错的样子;阴暗;飘动;占领,占据;外面;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孤苦无依的样子;代指史册
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①松柏冢累累: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②井上生旅葵: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③将军角弓不得控: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
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
⑤愁云惨淡万里凝: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⑥风掣红旗冻不翻: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⑦坐断东南战未休: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⑧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⑨望西都,意踌躇: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⑩干戈寥落四周星: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
零丁洋里叹零丁:,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要留一片爱国的忠心映照史册。
故划线词语的意思分别是:众多的样子;植物未经播种而生;拉开;纵横交错的样子;阴暗;飘动;占领,占据;外面;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孤苦无依的样子;代指史册。
故解析为:众多的样子;植物未经播种而生;拉开;纵横交错的样子;阴暗;飘动;占领,占据;外面;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孤苦无依的样子;代指史册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解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解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写。
13.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请赏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12.送别
13.①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饯别奇寒图。③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惜别惆怅图。④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14.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使语言鲜明形象。
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表述的思想感情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概括诗句所描写的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的概括能力。解答时要在熟读诗歌,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画面进行归纳,结合诗句的意思概括。注意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解答时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词语以及描写的方法,仔细体会诗句中诗人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注意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1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后八句描绘了送别的宴会场面和送行场面。故可以概括为:送别。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内容的想象力。一般来说要抓住时间、地点、景物、环境、情感和事件等。结合“北风卷地白草折都护铁衣冷难着”可知,这里抓住“雪”,写的时间是八月,环境非常寒冷,事件是飞雪。故概括为:八月飞雪苦寒图。结合“中军置酒饮归客风掣红旗冻不翻”可知,描绘的是送别的宴会场面,地点是军营,通过对红旗的描写,突出天气的寒冷。故概括为:军营饯别奇寒图;结合“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可知,这里描绘的是临别时的情景,情绪是惆怅,故概括为:东门惜别惆怅图。结合最后两句可知,描绘的是友人走后,驻留思念的画面,故概括为:别后雪地思乡图。
1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首先翻译诗句: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赏析: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使语言鲜明形象。
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5.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16.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诗中运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了孤雁的执着。
16.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答出两点即可)
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表述的思想感情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考生要通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主旨和表现手法的理解。解答时要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基础上,结合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理解诗人运用的表现手法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这一句中的意象可知:诗中运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了孤雁的执着。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全诗以“孤雁”象征自己。诗文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间接的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尾联运用衬托(反衬、对比、陪衬)的手法。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17.[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月螺川①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②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③。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通过写水天苍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来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及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或通过写自己在舟中放眼远望,看到鸥鸟和大雁在天际飞来飞去,引发和暗藏了离别螺川的依恋之情。)
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表述的思想感情
本题考查学生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的能力。解答时要体会古诗的思想情感,要依据诗人的身世与写作背景,抓住诗中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如本诗中的“孤”,写出船越行越快,越显出山小如孤亭,让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螺山亭亭玉立目送行舟,其楚楚依人,看似写景,实为写情,写出螺山为之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把离别之后的孤寂情感表现的等深沉更浑厚。据此作答。
故解析为:通过写水天苍茫中回望螺川好似一座孤亭,来表现自己孤独的心境及离别螺川时的伤感之情。(或通过写自己在舟中放眼远望,看到鸥鸟和大雁在天际飞来飞去,引发和暗藏了离别螺川的依恋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时要根据诗歌的内容、诗人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结合具体的诗句或关键词语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19.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18.这两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崇高气节
19.示例: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表现了他刚正不阿、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述技巧赏析;表述的思想感情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解答时要按照题干的要求,从规定的角度进行理解。
(2)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感悟。为开放型试题,解析不唯一,考生要紧扣主题,运用素材,表述自己的观点,且观点要正确,论述要清楚。
18.本题考查对诗歌抒情方式和内容的理解。诗歌抒情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尾联这两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崇高气节。表述了自己慷慨激昂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人生观。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阅读感悟,为开放型试题,考生在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积累的材料和自我的阅读感悟进行阐述,注意观点要正确,论述要清晰,层次要清楚。如: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表现了他刚正不阿、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三、综合应用
20.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
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调墨螺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移动平板滑轮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成都2025年四川成都师范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67人(第一批)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水族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显色皂洗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实心轮胎模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可转位车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单回路数字控制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MDF总配线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GSM短消息监控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ESPEN重症病人营养指南(2023版)》解读课件
-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2021112401384
- 即时通讯系统建设方案
-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小升初英语试卷
- 《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随笔
- 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技能大赛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判断题)
-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考核试卷
- TB-T 3263.1-2023 动车组座椅 第1部分:一等座椅和二等座椅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习作课件
- 劳工及道德体系法律法规清单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