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 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 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 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 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实或证据能够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观点的是()

A.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C.病毒只有在相应的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其增殖过程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离体的蛋白质也具有生物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

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

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详解】A、部分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仍能进行有氧呼吸,是细胞器层面的生命活动,没有体现出生命活

动离不开细胞,A错误;

B、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出氧气,是细胞器层面的生命活动,没有体现出生命活动离不开

细胞,B错误;

C、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需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体现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正确;

D、蛋白质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这体现了生物大分子层面的功能,没有体现出生

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错误。

故选Co

2.脂质是细胞内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种类繁多,功能多样。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鉴定脂肪可以使用苏丹III染液,苏丹HI染液可扩散进入细胞

B.磷脂作为生物膜主要成分之一,参与某些物质的跨膜运输

C.性激素属于脂质,性激素可以作为化学信号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D.脂质中至少含有4种化学元素,其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相对较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这三大类。

【详解】A、鉴定脂肪可以使用苏丹ΠI染液,苏丹III染液是脂溶性染液,苏丹III染液可扩散进入细胞,脂

肪可被染成橘黄色,A正确;

B、磷脂作为生物膜主要成分之一,有些物质可以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所以磷脂参与某些物质的跨膜

运输,B正确;

C、激素具有调节作用,性激素属于脂质,性激素可以作为化学信号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C正确;

D、脂质中至少含有3种化学元素(C、H、0),其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相对较多,D错误。

故选D。

3.下图表示甲、乙、丙、丁4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乙丙

■通通・白.•体青白

A.氧气和胆固醇进入细胞的方式均属于方式甲

B.细胞中的水主要通过方式乙进入细胞

C.物质通过方式丙、丁运输时均需直接消耗ArP

D.乙、丁2种方式运输过程中,只有方式丁的蛋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运输方式不需要载体介导,物质通过磷脂分子层运输,是自由扩散;乙运输方式借

助通道蛋白,不消耗细胞提供能量,是协助扩散;丙运输方式借助载体蛋白,不消耗细胞提供能量,是

协助扩散;丁运输方式借助载体蛋白,且需要消耗细胞提供能量,是主动运输。

【详解】A、氧气和胆固醇能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入细胞,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符合甲,A正确;

B、水进出细胞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乙方式(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且主要是乙方式,

B正确;

C、丙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丁运输方式,既需要载体蛋白,又消耗细胞提供的能

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以直接来自ATP水解供能,也可以来自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电

化学势能,C错误;

D、乙运输方式需要通道蛋白,丁方式运输物质需要载体蛋白。载体蛋白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

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

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涌道蛋白结合,D正确。

故选C。

4.洋葱是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生物材料。下列相关实验中,材料选择、观察方法的选择、实验目的

等有错误的是()

A.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流动性

B.制作洋葱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在低倍镜下观察质壁分离验证细胞渗透失水

D.用无水乙醇提取洋葱管状叶中的光合色素,可利用纸层析直接观察到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尖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

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详解】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无叶绿体,A错误;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可在高倍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B正确;

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具有液泡,且呈紫色,能与细胞质形成颜色对比,故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

皮临时装片,在低倍镜下观察质壁分离验证细胞渗透失水,C正确;

D、由于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洋葱管状叶中的光合色素,再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溶解度不同,可利用纸层析分离色素并根据颜色不同直接观察到结果,D正确。

故选Ao

5.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

是()

A.无丝分裂不需要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B.一般来说真核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C.精原细胞只能通过减数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D.二倍体生物体内含4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I后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

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

体的变化,所以叫作无丝分裂,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

【详解】A、无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需要复制,无丝分裂没有纺锤体和染色质形成染色体的变化

过程,A错误;

B、一般来说细胞来自于分裂,真核细胞绝大多数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B正确;

C、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数目,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C错误;

D、二倍体生物含4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I后期的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

错误。

故选B。

6.某植物的红花与蓝花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300对亲本分为2

组,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杂交方案杂交结果

一蓝花X蓝花全为蓝花

二红花X蓝花红花:蓝花=5:1

A.该植物的花色中红花对蓝花为显性

B.第二组红花亲本中杂合个体所占比例为1/3

C.若第二组中红花亲本个体全部自交,则子代中蓝花个体所占比例为1/16

D.出现红花和蓝花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二者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一实验,蓝花与蓝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蓝花。组二实验,蓝花与红花亲本杂交,子代红花:

蓝花=5:1,说明红花对蓝花为显性性状(相关基因用M、m表示)且红花亲本植株既有纯合子,也有杂

合子。因蓝花亲本(mm)只产生一种基因型为m的配子,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红花亲本产生的配子及其比

例相同。若红花亲本中杂合个体(Mm)的比例是X,则纯合个体(MM)的比例是1-X,进而推知:红花亲本

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M:m=(l-X+1∕2X):1∕2X=5:I,解得X=l∕3°

【详解】A、由组二的杂交结果可知红花为显性性状,蓝花为隐性性状,A正确;

B、假设红花由基因M控制,蓝花由基因m控制,组二的杂交子代红花:蓝花=5:1,即杂交子代蓝花的

比例是1/6,说明亲本红花植株产生m配子的比例是1/6,进而推知:甲组红花亲本中杂合个体的比例是

1/3,B正确;

C、第二组红花亲本中,只有杂合个体(Mm)自交才能产生蓝花子代(mm)个体,因第二组红花亲本中Mm

的比例是1/3,所以自交产生的蓝花子代个体的比例为l∕3xl∕4=l∕12,C错误;

D、控制红花和蓝花的基因为不同的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二者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

故选Co

7.下图为利用逆转录方法和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RNAHDNA链

dl∣4则叫鸳Il一口→

RNA甲田杂交双场WaUNA∣(μ.

90-95TI7S75c

_______%→

mk≡b>55-60%.

A.③过程使用90〜95C的高温处理是为了让目的基因充分变性

B.⑤过程使用70〜75℃的温度处理既可以防止DNA变性,还能促进子链的延伸

C.④过程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D.若RNA单链中A与U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40%,则其逆转录合成的双链DNA中,A与U之和也

占该DNA碱基含量的40%

【答案】D

【解析】

【分析】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甘酸序列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甘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

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详解】A、③过程为变性,变性过程使用90〜95℃的高温处理是为了让目的基因的双链解开,充分变

性,A正确;

B、⑤过程为延伸,延伸过程使用70〜75°C的温度处理既可以防止DNA变性,还能促进子链的延伸,B

正确;

C、④过程为复性,复性过程使用55℃的温度处理,使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

合,C正确;

D、RNA中含有U,DNA中不含有U,含有T,D错误。

故选D。

8.突触前抑制是通过突触前轴突末梢(神经元B)兴奋而使另一个(神经元C)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减

少,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神经元D)呈现抑制性效应的现象。图中A~D表示相应神经元,①〜③构成

A.刺激神经元B,结构②处含有抑制结构③兴奋的神经递质

B.单独刺激神经元C,结构③处会产生兴奋;同时刺激神经元B和C,结构③处不易产生兴奋

C.刺激神经元C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神经元D,但兴奋不能继续由神经元D传递到神经元A

D.在神经元A的箭头处给予刺激,该处的膜外电位变化是正电位T负电位T正电位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③构成突触,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上单

向传递。

【详解】A、神经元B兴奋,使神经元C兴奋性降低,递质释放减少,抑制结构③的兴奋,而不是抑制

性神经递质导致的,A错误;

B、刺激神经元B兴奋将导致神经元C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导致③处不易兴奋,而单独刺激C,

③处会产生兴奋,故同时刺激B和C,③处不易产生兴奋,B正确;

C、刺激C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D,兴奋在突触上单向传递,故兴奋不能继续由神经元D传递到神经元

A,C正确;

D、在A的箭头处给予刺激,神经细胞膜的电位由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该处的膜外电位变化是正

电位一负电位T正电位,D正确;

故选Ao

9.分泌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频率不协调,导致促卵泡激素

(FSH)分泌量减少、促黄体生成素(LH)分泌量增加引起的。低FSH不能使卵泡发育成熟;高LH刺

激卵巢泡膜细胞增生,分泌大量雄激素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卵巢分泌的雄激素属于固醇

B.FSH和LH都是由垂体分泌定向运输给卵巢而发挥作用的

C.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出现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D.性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的调控,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高等动物的性激素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两大类,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

形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雌性激素还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

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

【详解】A、雄激素可以由卵巢分泌,高等动物的性激素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两大类,性激素的本质是

固醇,A正确;

B、FSH和LH都是由垂体分泌,随着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但仅作用于卵巢,并不是定向运输

的,B错误;

C、分泌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频率不协调引起的,促性腺激素释

放激素(GnRH)的分泌活动受到基因的调控,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出现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基因突

变,C正确;

D、机体可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来调节雌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分级调节,性激素的增

多反过来又能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还说明其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o

10.人体衰老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关。科研人员在衰老小鼠的大脑中,发现杀伤性T细胞与神经干细胞接

触后,会引起神经干细胞表面干扰素”(一种细胞因子,由杀伤性T细胞分泌)的受体增多,神经干细胞

分裂增殖的能力减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干扰素-γ与神经干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可能影响了神经干细胞的代谢从而抑制其增殖

B.人大脑的杀伤性T细胞数量增多,会抑制新神经元的产生,从而影响人脑的功能

C.杀伤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人体中T细胞种类有多种,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

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

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

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其能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可能是由于其与神经干

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影响了神经干细胞的代谢,A正确;

B、杀伤性T细胞会导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故人大脑的杀伤性T细胞数量增多,会抑制新神经

元的产生,进而影响人脑的功能,B正确;

C、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通常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有题意可知杀伤性T细胞分泌

的细胞因子会导致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减弱,C错误;

D、人体中T细胞种类有多种,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能

够识别并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释放,D正确。

故选C。

11.某研究团队获得了中国南瓜矮生突变体样本,经研究,该突变体矮化性状与生长素有关。为确定其为

生长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还是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研究者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做了相关实验,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鼻牛南队

B

*10

525125

生Klt浓度∕μ∙M

A.对正常南瓜植株而言高浓度的生长素具有抑制作用

B.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对该矮生南瓜茎伸长量的影响不大

C.实验结果说明矮生南瓜植株中生长素含量比正常植株少

D.实验中的矮生南瓜可能为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曲线图分析可知,生长素对正常植株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的抑制,而对矮生

突变体几乎没有影响,由此推测矮生突变体的成因是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受到抑制的缘故。

【详解】A、从正常植株的曲线可以看出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A正确;

B、由图可知,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对该矮生南瓜茎伸长量的影响不大,几乎没有影响,B正确;

C、由曲线可知,矮生突变体在生长素的作用下,茎的伸长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可以推测矮生突变体成因

可能是突变体细胞表面生长素受体较少,但不能说明矮生南瓜植株中生长素含量一定比正常植株少,C

错误:

D、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对该矮生南瓜茎伸长量的影响不大,故该矮生南瓜属于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D

正确。

故选Co

12.中国制作酸菜的历史悠久,早在北魏的《齐名要术》中就记载了用白菜等原料砌制酸菜的多种方法。

酸菜不仅口感好,而且对人体有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酸菜制作过程中,主要起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B.腌制的酸菜不酸且发酵液表面出现了一层菌膜,其原因可能是密封过严

C.腌制过程中,坛中亚硝酸盐和水分的量都会持续增多

D.腌制酸菜时要控制好盐与水的比例,泡菜水中的盐含量不宜过高或过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酸菜的制作原理:酸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A、酸菜制作过程中,主要起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A错误;

B、若发酵液表面出现一层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密封不严导致漏气,使好氧菌产生了菌膜,B错

误;

C、腌制过程中,坛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错误;

D、腌制酸菜时要控制好盐与水的比例,泡菜水中的盐含量不易过高或过低,如盐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

杂菌的生长,导致发酵失败,过高可能导致酸菜品质变差,D正确。

故选D。

13.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有关碳循环、

碳中和等的理解,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排放增多是导致气温升高的化学信息

B.不是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的

C.无机环境中的碳可在碳循环中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D.发展低碳经济、植树造林是实现碳平衡的有效手段

【答案】A

【解析】

【分析】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都是以碳链为基

本骨架形成的。大气中的碳主要是二氧化碳。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

的形式进行的,由于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A、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导致气温升高的过程中,二氧化碳作为物理信息,A错误;

B、受人类活动影响,有些自然生态系统依靠自身不能实现碳中和,B正确;

C、物质循环具有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的特点,碳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碳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

用,C正确;

D、发展低碳经济可减少碳的排放,植树造林可增加碳的利用,二者都是实现碳平衡的有效手段,D正确

故选Ao

二、多项选择题

14.某高等动物的基因型为BbDd,其一个细胞完成图示细胞生理活动产生4个子细胞。其中①〜⑦表示

细胞,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4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1种、2种、3种或4种

C.若细胞②中最多时有2个染色体组,则细胞②由细胞①有丝分裂产生

D.若细胞④⑤与⑥⑦的形态功能不同,则上述过程发生的必然是减数分裂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图示细胞可能发生有丝分裂,也有可能发生减数分裂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故减

数分裂过程中变异可能由互换产生。

【详解】AB、若细胞①进行有丝分裂,细胞②和③中有同源染色体,四个子细胞基因型是1种;若细胞

①进行减数分裂,②和③中都无同源染色体,若2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四个子细胞基因型可

能是2种或4种(互换);若2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四个子细胞基因型为4种(自由组合);

若细胞②或③发生基因突变,则四个子细胞基因型可能是3种,但题干条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

异,故子细胞基因型不可能为3种,A、B错误;

C、若细胞②中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②由细胞①有丝分裂产生,C错误;

D、若4个子细胞的形态功能不同,则上述过程发生了基因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错误。

故选ABCDo

15.互花米草根系发达,布于地深可达100厘米,原产美洲,在引入我国沿海地区后入侵本地植被群落。

下图是某沿海互花米草入侵区域植物群落及主要鸟类类群分布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朋5⅛.U*将类.,类.学WiK形目

A,互花米草入侵后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从光滩到芦苇丛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互花米草入侵导致某些鸟类的食物减少、栖息地质量降低

D.由于长期的协同进化,少数鸟类或植物可能会逐步适应互花米草生境

【答案】AB

【解析】

【分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

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详解】A、互花米草入侵后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演替没有发生在植被被彻底消除的地

方,A错误;

B、从光滩到芦苇丛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为水平方向上的种群变化,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

C、由图可知,互花米草能在碱道靠近光滩的区域生长,抬高了光滩的坡度,使得富有营养的潮汐不能将

营养物质运输给芦苇、白茅、碱蓬等其他本地生物,导致碱蓬和白茅等植物的数量减少,某些鸟类栖息

地丧失,C正确;

D、结合图示可以看出,由于长期的协同进化,少数鸟类(少数小型雀目)逐步适应互花米草生境,D正

确。

故选AB0

16.为了检测药物X、Y和Z的抗癌效果,在细胞培养板的每个孔中加入相同数量的肺癌细胞使其贴壁生

长。实验组分别加入等体积相同浓度的溶于二甲基亚巩(溶剂)的药物X、Y或Z,培养过程及结果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细胞数目(个/孔)

对照7.8×I06

药物X6.7×1O4

药物Y5.3×105

药物Z8.0×106

A.对照组中只需加入等体积的二甲基亚风溶剂即可

B.细胞培养液中通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防止病毒污染

C.计数时可用胰蛋白酶处理贴壁细胞,使肺癌细胞脱落下来

D.根据实验结果,三种药物均具有抗癌效果,但药物X的抗癌效果最好

【答案】B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检测药物X和Y的抗癌活性,自变量是药物X或Y,因变量是检

测细胞数量。

【详解】A、加入等体积的二甲基亚矶溶作为空白对照,排除体积和溶剂等无关因素的影响,A正确;

B、抗生素具有杀菌(不是杀病毒)作用,为防止培养液被污染,可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B错

误;

C、要使贴壁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C正确;

D、分析实验结果,加入X的癌细胞个数是6.7x104,加入Y的癌细胞个数是5.3x105,说明药物X的抗

癌效果比Y好,加入Z的癌细胞个数是8.0X106,与空白对照相比无抗癌作用,D错误。

故选BDo

17.下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相

B.鼠在图1中属于乙,图2中B表示的能量为鼠摄入的能量中未被同化的能量

C.图1中①②③均表示呼吸作用,能够进行④过程的生物属于绿色植物

D.若C的能量伴随着③过程散失,则D表示的能量全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

【答案】CD

【解析】

【分析】分析图1:根据图中的双向箭头可知,丙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甲为分解者,①②③表示通过

细胞呼吸产生CO2,④主要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Co2。分析图2:鼠的摄入量=鼠的同化量

A+鼠的粪便量B,鼠的同化量=鼠呼吸散失的能量+鼠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详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丙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储存在有机物中,A正确;

B、鼠在图1中属于乙消费者,图2中B是鼠的粪便量,即摄入后未被同化的能量,B正确;

C、图1中①②③都可将有机物分解形成CCh返回大气中,故①②③均表示呼吸作用。④是指大气中CCh

流入生产者体内参与形成有机物,能够进行④过程的生物包括绿色植物、蓝细菌、硝化细菌等自养生

物,C错误;

D、图2中,A是同化量,若C是呼吸作用热能散失量,则D是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D错误。

故选CDo

18.已知甲、乙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甲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均为4%,乙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分别为

10%和1%。下图为某个家族的甲病遗传系谱图,该家族所有个体都不患乙病,但个别个体有携带乙病致

病基因的可能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正常男性

C)正Ir女性

■患甲病男性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HI-I与某女性婚后生育患甲病个体的概率为1/10

C.若11-1与正常女性婚配,则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8

D.Π-2和Π-3生育二胎,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法预防患病个体降生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甲、乙两病为单基因遗传病,甲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均为4%,男女发病率相同,说明甲病为常

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乙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分别为10%和1%,男女发病率不同,且男患者多与女患

者,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I代的3和4,没有病却生出患病后代,且甲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均为4%,男女发病率相

同,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乙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分别为10%和1%,男女发病率不同,且

男患者多与女患者,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In-I父亲患甲病,其为甲病基因携带者,产生精子中1/2含甲病致病基因;人群中女性患甲病概率是

4%,由遗传平衡定律可得,致病基因频率是2/10,某女性理论上产生卵细胞带甲病基因的概率是2/10。

所以HI-I与某女性婚后生育患甲病个体的概率=1/2x2/10=1/10,B正确;

C、若H-I与正常女性婚配,H-I是甲病携带者,正常女性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2∕10*8∕10*2÷(1-

4%)=1/3,实验患甲病的概率=1/3x1/4=1/12,不患甲病的概率=1-1/12=11/12,II-I是无乙病,乙病在女

中的发病率分别1%,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可得乙病致病基因的频率=1/10,正常女性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

概率=1∕10X9∕10X2÷(1-1%)=18/99=2/11,所以儿子患乙病病的概率2/11x1/2=1/11,儿子不患乙病的概率

=1-1/11=10/11,若H-I与正常女性婚配,儿子患病的概率=I-Il/12x10/11=1/6,C错误:

D、甲、乙两病为单基因遗传病,∏-2和∏-3生育二胎,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法预防患病个体降生,D正

确。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

19.研究遮阴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为大豆的合理间种提供依据。研究人员从大豆开花至果实成熟,

每天定时对大豆植株进行遮阴处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其中光补偿点指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

照强度,光合曲线的斜率可反映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该值越大,光能利用率越高。回答下列问

题:

指标不遮阴遮阴2h遮阴4h

光饱和点Mx403530

光补偿点/Ix550515500

低于5klx光合曲线的斜率/(mgC02∙dm-2∙hr1∙klχ-1)1.221.231.46

叶绿素含量/(mg∙dm2)2.092.663.03

单株光合产量/(g干重)18.9218.8416.64

单株叶光合产量/(g干重)3.253.053.05

(1)从实验结果可知,大豆植株在遮阴2h环境中,其单株光合产量和单株叶光合产量都略有降低,但

并不明显,由实验指标分析,原因是(答出2点)。

(2)在遮阴4h环境下大豆植株也能达到光饱和点,说明在此环境的光照强度下也会有有机物的积累,

结合光补偿点的变化趋势可知,遮阴条件下大豆植株的____也降低了.

(3)根据指标分析,在大豆与其他高秆作物(玉米)进行间种时,高秆作物一天内对大豆的遮阴时间不

超过h才能获得较高的大豆产量,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答案】(1)遮阴条件下大豆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吸收光的能力,遮阴条件下光合曲线的斜率增

大,大豆植株利用弱光的效率提高

(2)呼吸速率(3)①.2②.遮阴不超过2h的条件下,大豆单株光合产量与不遮阴时相差不

大;随着遮阴时间延长,大豆单株光合产量明显下降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遮阴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遮阴情况,因变量

是大豆的光合作用情况,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需要叶绿素参与,对光进行吸收、传递和

转化,据表可知,遮阴条件下大豆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吸收光的能力,遮阴条件下光合曲线的

斜率增大,大豆植株利用弱光的效率提高。

【小问2详解】

光补偿点是植物光合作用等于呼吸速率的点,在遮阴4h环境下大豆植株也能达到光饱和点,说明在此环

境的光照强度下也会有有机物的积累,结合光补偿点的变化趋势可知,遮阴条件下大豆植株的呼吸速率

液降低了。

【小问3详解】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遮阴不超过2h的条件下,大豆单株光合产量与不遮阴时相差不大;随着遮阴时间延

长,大豆单株光合产量明显下降,而要获得较高的大豆产量,应保证其有较高的光合速率,故在大豆与

其他高秆作物(玉米)进行间种时,高秆作物一天内对大豆的遮阴时间不超过2h才能获得较高的大豆产

量。

20.某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动物体色由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B'B'*BN决

定,还与另一对等位基因A、a(不在3号染色体上)有关,且BR对B''BN完全显性,BM对BN完全显

性,A对a完全显性,如图所示。该动物的全翅和残翅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控

制,长翅和小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全翅个体翅型完整,能区分长翅还是小翅,残翅个体

的翅型发育不良,不能区分长翅还是小翅。为研究该动物翅型的遗传规律,研究者进行了下表所示的2

组杂交实验(不考虑基因突变和X、Y同源区段的遗传),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BJ⅛J⅛,红色察一♦红色

Ir

黑色索ɪ棕色L一黄色素T黄色

V司B-基因

Jl*⅛→棕色素不变一♦栋色

a看因___________黑色素不变—黑色

Fl表型和个体数量

组合亲代表型

长翅小翅

I残翅小翅69605ʌ30

II小翅反X残翅650154996

(I)BR、BM、BN基因之间互为,理论上根据该动物种群中某一体色基因型种类,即可判断A、

a基因所在的位置。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则体色为红色的个体的基因型有

种。若A、a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红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写出基因型)。

(2)根据组合∏可判断控制该动物长翅和小翅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理由是O

(3)若让组合HB雌、雄动物相互交配,所得F?中残翅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o

(4)若利用组合I的子代为材料继续进行实验,来验证(2)结论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观察统计子代翅型与性别的关系;若只考虑长翅和小翅这对相对性状,预期结果:

【答案】(1)①.等位基因(2).9③.BRBRχAχA∖BRBRXAYA

(2)①.X②.子代雌性全为长翅,雄性全为小翅(或翅的长短与性别相关联)

(3)1/8(4)①.B中的长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②.F2中的长翅,长翅6:小翅6=2:

1:1

【解析】

【分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分离或组合互不干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

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B∖BM、BN是控制体色的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因此是一组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理

论上根据该动物种群中某一体色的基因型种类,即可判断A、a基因所在的位置。若A、a基因位于X染

色体的非同源区段,结合题干信息BXBM、BN位于3号染色体上,则体色为红色的个体的基因型包

括:BRBRXAXA.BRBRXAY、BRBRXAXa、BRBMXAχA,BRBMXA丫、BRBMXAXa、BRBNXA丫、BRBNXAX融、

BRBNXAXA,共9种基因型。若A、a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则红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

BRBRXAXA.BRBRXAYA

【小问2详解】

组合II小翅打X残翅d杂交,后代雌性均为长翅,雄性均为小翅,翅形表现与性别相关,判断控制翅形的

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小问3详解】

据题干信息“该动物的全翅和残翅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控制,长翅和小翅由另一

对等位基因(E、e)控制。全翅个体翅型完整,能区分长翅还是小翅,残翅个体的翅型发育不良,不能

区分长翅还是小翅”,组合∏后代长翅:小翅=1:1,推出小翅第、残翅8基因型分别为

DDXeXe和ddχEγ.因此B雌、雄个体分别是DdXEXe和DdXeY。F2中残翅雌性基因型为ddχEχe和

ddXeXe,所占比例=l∕4xl∕2=l∕8°

【小问4详解】

若该动物长翅和小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组合I的子代均为长翅(DdXEXe、DdXEY)。让R中的长

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观察统计子代翅型与性别的关系;若只考虑长翅和小翅这对相对性状,F2个

EEEEEE

体的基因型为:DDXX.DDXX%DdXEXE、DdXEXe、ddXX(rta),ddχEχe(残翅)、DDXYʌ

DDXeY,DdXEY、DdXeY、ddχEγ(残翅)、ddχeγ(残翅),只考虑长翅和小翅,预期结果是:长翅刀长翅

3小翅6=4:2:2=2:1:Io

21.人和高等动物的小肠肠壁内分布着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黏膜下神经丛,该神经丛可以接受来自脑干的

神经支配,同时也参与腺体分泌等局部反射活动,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黏膜下棹经丛

小将黏膜

(1)当来自脑干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丛时,在神经末梢处通过(填跨膜运输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引起神经元③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到m点时,m点膜内电位的变化过程是。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

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o

(2)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可通过局部反射活动引起腺体的分泌。若图中腺体对来自脑干的兴奋无法做

出反应,但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可使其分泌,现已确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某突触异常,则由图可

知,与出现异常的突触相连的神经元是(填图中序号)。已知用电极刺激神经元可使其产生兴奋,

请设计实验证明该突触异常,简要写出验证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现象:o

【答案】(I)①.胞吐②.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

触后膜(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神经元④的突触小体释放,作用于神经元③的胞体)

(2)①.③②.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③的任一部位,腺体不分泌;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②的胞体,腺

体分泌(或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③任一部位,腺体不分泌)

【解析】

【分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我们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

间隙和突触后膜形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

神经递质,与其对应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小问1详解】

神经末梢含突触小泡,兴奋时会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m点静息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

位,兴奋时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因此膜内电位的变化过程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神经递质只

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

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⑥和②之间,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腺体无法做出反应,但是腺体

与脑干之间的神经传递正常,因此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⑥的轴突末梢,腺

体不分泌;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②的胞体,腺体分泌,说明⑥和②之间的突触异常。

22.下图1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流经其中5(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如图2所示,e表示Cl的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