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第2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第2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第2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部分第十一单元中古时期:多元文明的世界时空坐标阶段特征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从世界范围看,这是人类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相互交融的重要时期。政治(1)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西欧封君封臣制度、教权至高无上并形成教阶制度;王权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形成、拜占庭帝国法律体系系统完备;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家;非洲各区域兴起一系列文明古国。(2)出现了众多地域辽阔的大帝国,如:俄罗斯逐渐成为地跨欧亚、中央集权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美洲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的强大帝国。(3)东亚的日本、朝鲜深受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如日本通过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后初步形成律令制国家,后形成幕府政治经济(1)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欧洲:西欧形成封建庄园制、农奴制度;教会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众多城市兴起;拜占庭帝国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农业,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2)大帝国对各区域经济交流产生重要影响拜占庭帝国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桥梁;阿拉伯商人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延伸和繁荣;奥斯曼帝国的经济一度繁荣,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但其控制了亚欧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影响了东西方贸易;西非环印度洋贸易发达,通过阿拉伯人与印度、波斯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思想文化(1)区域文化特色鲜明中古西欧深受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城市中大学开始兴办;印度教、伊斯兰教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西非廷巴克图成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古代美洲玛雅文化发达。(2)文化交流推动各地区文明的发展阿拉伯帝国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第23讲中古时期的欧洲对应学生用书第152页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理清知识结构基础全通关一、中古时期的西欧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社会动荡和①的产物

关系封君为封臣提供土地作为给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影响国王或皇帝与各级封建主成为统治阶级;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分裂割据局面王权加强表现15世纪晚期,英格兰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王权得到强化。15世纪末,②和葡萄牙国家形成

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经济庄园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他们和自由农民都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还要向领主缴纳③。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城市条件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发展10~11世纪起城市兴起;市民通过谈判、赎买或武装暴动的方式赢得自治权影响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大学开始兴办;城市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3.思想基督教会地位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点(1)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④。

(2)政治: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⑤。

(3)思想: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图解历史1.封君封臣制度2.西欧的封建社会及新变化对比分析中世纪欧洲庄园与古代中国田庄的区别比较项中世纪欧洲庄园古代中国田庄存在时间出现于8世纪,起源晚,持续时间短出现于汉代,起源早,持续时间长形成途径以封地为基础,加以兼并农民的土地主要靠兼并买卖而获得地产所有对其大地产不具备完全的土地所有权对其地产相对而言具有完全的私有权地租形态对劳动者的剥削以劳役地租为主,实物地租为辅以实物地租为主,劳役地租为辅政治权力对庄园内的农奴具有一种法权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整体影响使得西欧摆脱了强大帝国组织的渗透,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多样性没能摆脱帝国的渗透,具有保守、消极的特点产生原因只对直系上级负责的封君封臣制度的盛行;教权长期凌驾于王权之上;工商业经济相对发达的自治城市的发展对欧洲庄园势力的削弱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的长期存在;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宗法观念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拓展延伸城市复兴对西欧的历史意义(1)政治上: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新的等级——市民阶级。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2)经济上: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制度瓦解,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3)思想上:在西欧城市市民争取自治的过程中,自由、平等、民主的意识逐步觉醒,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性解放、谋求人生幸福等思想观念得以张扬。(4)文化上:随着城市的出现,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二、中古时期的东欧1.拜占庭帝国(1)扩张:6世纪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2)法律:编订的《⑥》,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⑦》。

(3)灭亡: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2.俄罗斯帝国(1)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⑧;16世纪初,建立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1547年,⑨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2)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视野拓展《罗马民法大全》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是历史上一部最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典,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发展到最发达、最完备的阶段;它同时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也是欧洲大部分国家法律发展的基础。链接贯通一、中世纪英法的君主制传统(选择性必修1第2课P10~11)二、中古西欧文化(选择性必修3第4课P23~24)三、罗马法、日耳曼法和教会法(选择性必修1第9课P50)四、拜占庭文化(选择性必修3第4课P24)五、俄罗斯文化(选择性必修3第4课P24)六、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选择性必修3第6课P34~35)答案①自然经济②西班牙③租税④什一税⑤等级制度⑥查士丁尼法典⑦罗马民法大全⑧基辅罗斯⑨伊凡四世突破重点难点素养全研通一、自治性——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的发展主题阐释在西方社会,“城市”一词并不是直到中世纪才出现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就有早期的城市。但中世纪后期出现了带有独特性的新兴城市,这些城市所拥有的最显著的独特性,就是它们具有从未有过的自治性,它们不仅拥有独立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而且拥有组织城市管理体系的权力。正因为如此,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出现才成为西方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它们的产生是当时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这也使得它们成为近现代西方社会的源头之一。真题验证(2022·山东·10)下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干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A.推动城市崛起B.加强国王权力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解题秘籍试题主旨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的自治材料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法王路易六世用支持城市自治运动来打击封建诸侯,并改组御前会议,借联姻来扩充领土明确答案以上措施的目的都是加强国王的权力,B项正确失分点评主观和客观混淆法王路易六世的这些举措客观上推动了城市的崛起,但这不是其目的,排除A项因果倒置民族国家的建立是法王这些举措的客观影响,排除C项理解不当庄园经济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王权的强化,排除D项深度研习材料一欧洲社会的多样性,当时西方新的多样性社会的组成部分有以下这些:取代皇帝的命令而起的独立教会;代替帝国当局的一群封建君主和封建主;取代罗马帝国时期的奴隶种植园、各自开垦荒地的自治的采邑;不久后以其来自城市的有独特力量而于贵族、高级教士,最终于君主颇为不利的新兴的商业阶层。——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的产生,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等方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1)根据材料一,从不同视角对欧洲社会成员的构成进行分类。(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影响。【探究步骤】第(1)问步骤:信息整合第(2)问步骤:思路梳理作答:(1)分类:按社会地位(结构)分,统治阶级或上层社会——封建君主(国王)、封建主(贵族)、教士(教会贵族或教会势力);被统治阶级——市民和农奴。按生产方式分,自然经济——庄园主(封建君主和封建主)与农奴;商品经济——新兴商业阶层。按土地占有分,占有土地的封建君主、封建主、教会、自由民;不占有土地的农奴。(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分类)(2)特点: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样;以争取自由为主要内容;在斗争中形成了新的市民文化。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形成了近代市民阶层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古代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主题阐释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相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发生的“物质的社会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所构成的生产方式使自然界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使生物的人上升成为社会的人。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真题验证(2020·江苏·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解题秘籍试题主旨古代中国的耕作工具材料分析“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表明这时期江西出土的成套的农具并非用于耕地明确答案商代青铜农具更多的是发挥礼器的作用,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故选C项失分点评表述绝对材料内容说明江西新干出土了青铜农具,但没有体现青铜农具最早出现的地区,所以无法得出青铜农具最早出土于江西新干的结论,排除A项结论有误“更无使用之痕”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无法得出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的结论,排除B项时序不清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深度研习材料典型的西欧庄园和乡村一致,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庄园。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直领地和佃户份地两部分。领主直领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则由农民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农民一家的生活。其身份有的近似奴隶,由主人供给饮食,还须由主人支付一定实物及货币,他们担任的是庄园上长年需要人从事的工作,如运输、放羊、挤奶等。根据材料说明庄园的概况。【探究步骤】步骤:信息整合①西欧庄园和乡村一致,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庄园→自给自足。②各户农民……其身份有的近似奴隶→庄园由农民和农奴劳动。③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农民有自己的份地。作答:概况: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庄园居民均是佃户,分为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土地分为“直领地”和“份地”。演练创新试题从知识到见识品真题知导向1.(2019·全国文综Ⅱ·3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15世纪欧洲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印书坊的城市,这说明印刷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这是欧洲文化发展活跃的表现,故选A项;17、18世纪欧洲各国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变革加速,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伴随着欧洲城市兴起出现了市民阶级,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教传播是在宗教改革后,而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D项。2.(2017·全国文综Ⅱ·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佛罗伦萨市政府扩建“小而简陋”的教堂,且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突出了市民的要求,说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地位更加重要,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广泛传播开始于文艺复兴之后,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说明教会权威在下降,故C项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