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3课。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属于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这体现了()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 D.贫富分化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属于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可得知中华文明内部相互交流影响,又呈现出一体性,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家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青铜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贫富分化,排除D项。故选B项。2.商朝时期,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但未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诸侯国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即使无血缘关系也-般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式微 B.社会性质出现急剧转型C.沿袭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D.有效地加强了王政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商朝时期……但末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请侯国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或是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可知,与商明相比,周王与被分封到地方的诸侯的血缘关系更加紧密,这有利于巩固王政统治,D项正确;根招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费族宗法影响力加强,排除A项;商周均属于奴隶制国家,“转型"说法错误,排除B项;内外服制度与分封制有很大区别,排除C项。故选D项。3.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 B.诸侯纷争逐渐缓和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D.夷夏矛盾基本解决【答案】C【解析】材料“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体现的是战国时期通过战争与经济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当时的华夏认同感加强,C正确;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期,A排除;B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4.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思想学派提出了不同的治国主张,这在本质上说明原有的统治秩序出现问题,需要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故选B;ACD项都是表现,没有反映出本质问题,排除。5.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可见郡县制实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地方设臵郡县的做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并非秦朝最先推行,故B项错误;从材料信息来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并非认为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故C项错误;秦朝之前已经存在郡县,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郡县制6.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其观点意在说明()A.秦朝确立了贵族政治 B.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君主集权C.中央集权体制具有合理性 D.专制暴政与秦朝的灭亡无关【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钱穆强调的是秦朝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王朝,是当时中国统一的新局面的要求,具有合理性,C项正确;A项并非钱穆主要想说明的观点,排除A项;题目材料不涉及郡县制的内容,排除B项;题干主旨是对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没有提及秦朝的暴政及其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7.汉武帝在位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以下史实中属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有()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设立“中朝”,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③设立十三州部,加强中央对对方的控制④实行郡国并行制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统一思想、实行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推恩令等,故D正确,④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且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ABC项。8.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下列关于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并逐渐形成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有()①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经济特别是丝绸业发达②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与西域的关系加强③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④全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由于西汉的强盛,西域各国希望通过西汉的庇护,减少被匈奴的侵略。汉朝为了和西域结盟打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和西域的交流,故①②③均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原因;④项,全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在南宋时期,故错误。根据题意,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9.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乐府诗讲究铺陈排比,文采华丽B.司马迁的《史记》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C.班固的《汉书》首创了纪传体通史D.《神农本草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文字精炼,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故答案为B项;汉赋讲究铺陈排比,文采华丽,乐府诗语言朴实自然,文字活泼,排除A项;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排除C项;《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著作,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是《黄帝内经》,排除D项。10.“东汉以来各地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导致了政治分裂倾向日益加剧,……促成了三分天下格局初步形成,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这种局部统一和之前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相比,仍是又前进了一步”。材料中“又前进了一步”是指①局部地区统一为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基础②各民族交往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③促进了局部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④人口的迁移不能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又前进了一步”是指三国时期中国社会虽然割据动荡,但仍在储备向前发展的力量,局部统一对历史发展客观上起到促进作用,①②③分别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民族融合角度分析局部统一的进步作用,符合题意;④人口的迁移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只是针对某一区域,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1.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迭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朝代是A.西晋、北周、北魏 B.西晋、北魏、北周C.北魏、西晋、北周 D.北魏、北周、西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晋统一了三国魏蜀吴,①是西晋,北魏结束了北方十六国分裂局面,②是北魏,北周灭了北齐,后周外戚杨坚建立隋,统一了全国,③是北周,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2.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经济很发达。由此可知,京杭大运河的开凿A.满足了隋炀帝奢侈的愿望 B.加快了中国经济的转型C.加强了中国南北经济交流 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答案】C【解析】京杭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五大水系,沿线经济发达,有助于加强中国南北经济交流,C正确;题干内容与满足了隋炀帝奢侈的愿望无关,排除A;隋唐时期的经济并未发生转型,排除B;京杭大运河主要涉及的国内贸易,而非对外贸易,排除D。1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解析】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排除A;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这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准确表达的能力,以武则天时代的皇权与相权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专制制度下,皇权对相权的压制和控制,考生需要对每一个选项逐一排查,发现与题干不一致的地方,然后选择表达最严密和准确的选项。武周时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二者为政务中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与凤阁、鸾台协商处理政务之意,故意味着参与议政的人员增多,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弱化,而皇权等于得到了强化。14.读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表,该表反应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是时期选官制度选择标准选择方式西周世卿世禄制血缘世袭战国—汉初军功爵制度军功立军功汉武帝以后察举制德才地方举荐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初期才能门第并重后期重门第品评官评定隋唐以来科举制考试成绩或才学考试①选拔标准:由血缘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②选拔方式:由世袭军功地方举荐到考试选拔③选拔原则:由客观公正逐渐向主观随意发展④选官基础:官员队伍逐渐扩大素质不断提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原则由主观随意发展为客观公正,因此③错误,ACD排除;①②④均是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发展趋势的正确表述,B正确。故选B。15.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A.中央的控制力逐渐减弱 B.农民徭役负担逐渐加重C.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D.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答案】C【解析】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故选C;材料中赋税制度的变化,与中央的控制力减弱无关,排除A;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不能体现农民徭役负担加重,且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减轻了农民徭役负担,排除B;D项中“杜绝”表述太绝对,错误。16.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由百官之长的丞相个人开府,自辟僚属,相对独立行使权力,转变为若干长官共执丞相之职,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形成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这一变化是指A.从世官制向察举制转变 B.从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C.从内阁制向军机处转变 D.从三省六部制向二府三司制转变【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由“丞相个人开府”转变为“若干长官共执丞相之职”“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结合所学可知,这实质上反映的是以丞相为中心、服务皇帝的中枢机构逐渐演变为相权削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机构,与从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的转变相吻合,故B正确;世官制、察举制都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这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排除A;明朝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但明朝初年就已经废除丞相制度,故排除C;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是唐宋时期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措施,与材料中“丞相个人开府,自辟僚属,相对独立行使权力”不符,故排除D。17.“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东晋的儒者陶渊明、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东晋僧人慧远三人属于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故事的虚构,表明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A项正确;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发生于西汉,时间不吻合,排除;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材料联系不大,C项排除;D项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说法不符合史实,唐宋尤其是宋代风格以写意为主,排除。故选A。18.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以下史实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是()①唐蕃和亲会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访都体现了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加强了唐朝与日本、印度的相互交流,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蕃和亲会盟”体现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因此①与题意不符,排除A、B项。故选D项。19.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安史之乱后,……以沉郁悲壮的情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盛唐时期的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为主,而安史之乱后由于唐朝逐渐由盛转衰,唐诗主要以沉郁悲壮色彩为主,说明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A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社会变迁影响了唐诗的创作,而不是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B项错误;唐诗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社会现实,但不能表述为“再现社会真实”,夸大唐诗作用,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社会变迁对唐诗创作的影响,没有强调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的问题,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20.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个朝代的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如图判断该朝代是()A.秦 B.宋 C.唐 D.汉【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中“知州”、“通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做知州,又设通判监督知州,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这与图片中“路”、“州”、“县”不符,排除A项;唐朝在地方上实行道州县三级制,这与图片中“路”、“州”、“县”不符,排除C项;汉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这与图片中“路”、“州”、“县”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1.“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为改变这种状况,熙宁二年九月政府以各路常平仓、广惠仓所积存的1500万贯石为本钱,向农民发放青苗货款。每年分两期,即播种和夏、秋未熟时贷出,收割后收回,每期取息2至3分。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A.加剧了政府财政危机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C.切实解决了农民困境 D.使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为使农民避免大地主、大商人的高利贷剥削,增加政府收入而实行青苗法,体现北宋政府加强了对经济领域的控制,B项正确;“每期取息2至3分”可知政府收入增加,故A项错误;政府所收利息比大地主、大商人低,只是一定程度减轻农民利息负担,而不是解决了农民困境,表达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青苗法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但没有使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故D项错误。故选B项。22.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说明辽政权()A.没有实现对全国的控制 B.因俗而治,缓和矛盾C.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 D.迎合汉人,争取支持【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可以看出,辽政权对汉人和契丹人实行不同的治理方式,注重因俗而治,力争缓和矛盾,故答案为B项;A、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C项对材料信息理解错误,均排除。23.从地理形势上看,元代湖广行省的归州西扼长江三峡,遏制四川行省。同时,又犹如打入江北河南行省的楔子,使其不能独据长江北岸之险。由此可见,元代行省划界旨在A.便利边疆治理 B.平衡南北经济 C.发展交通运输 D.巩固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材料“又犹如打入江北河南行省的楔子,使其不能独据长江北岸之险”是对犬牙交错原则的描述,该原则人为的割裂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联系,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便利边疆治理、平衡南北经济及发展交通运输的说法均与材料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24.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被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指的是宋代商业发展实现了某种突破。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A项正确;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是农业方面的成就,故B项不符合题意;江南的青瓷在唐代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故C项不符合题意;长安在唐代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故D项不符合题意。25.据学者考订,宋代商人及其子嗣可通过与权贵联姻的方式取得政治地位,宋人婚姻论财风气十分普遍,甚至出现“自五季(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说明,宋代A.婚姻习俗重视物质利益 B.婚姻买卖现象较为普遍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 D.财富多寡决定家庭成败【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宋代商人及其子嗣可通过与权贵联姻的方式取得政治地位,宋人婚姻论财风气十分普遍”信息可知,宋代婚嫁习俗在受到商品经济冲击的同时,出现了背离传统价值的现象,这表明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宋代商人及其子嗣可通过与权贵联姻的方式取得政治地位”不能反映对物质利益的重视;B选项错误,材料侧重讲述婚姻论财风气,与婚姻买卖现象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主旨为宋代婚嫁习俗的重财风气,而非财富对家庭成败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6.宋之后,忠臣、烈士增多,并对忠义者盛赞,对变节者唾弃。唐代忠臣颜真卿死于叛军之手,其书法宋代开始受到推崇;五代“贰臣”冯道遭到欧阳修、司马光等人贬斥。这一现象()A.说明了佛教的地位受到冲击 B.重建了儒家学说的信仰体系C.反映出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D.体现出先秦儒家的经世思想【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宋之后,忠臣、烈士增多,并对忠义者盛赞,对变节者唾弃。”,可以看出宋之后更加注重对个人品行的重视,体现了理学对社会所产生的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理学,并不是佛教,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个人品行的重视,未涉及重建儒家的信仰体系,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宋代儒学的复兴对个人品质的影响,未涉及先秦儒学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27.宋代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据此能反映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印刷业发展 B.当时士大夫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C.学术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术的普及应用 D.印刷术普及应用促进了学术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可知,印刷术的普及应用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故答案为D;材料阐述的是印刷业普及应用与学术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未涉及到究竟是使用何种技术印刷,故A错;也没有体现出著作传播的主体和范围,故B错;该材料表述的是印刷业术的发展对学术文化的影响,C项因果关系逻辑颠倒,排除。28.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下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 B.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频繁 D.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答案】C【解析】考查辽宋夏金时期的文化。根据材料,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创制了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字,但是这些文字基本上都是在汉字造字的基础上的模仿,说明当时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交流的频繁,C项正确;辽宋夏金时期是处于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分裂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是少数民族模仿汉字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不是汉字的包容性,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29.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①多元兼容、雅俗共赏②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③逐渐平民化、世俗化④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对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且也吸收了不同的文学形式,诗词小说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①②正确;从诗歌到明清时期的小说,文学形式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为大众所接受与熟悉,③正确;从诗歌到小说,不能说诗歌等前代的就是落后,后代的就先进,④排除。故A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30.如表是学生根据某一主题梳理的相关史实。他们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时间史实16世纪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平倭,九战九捷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A.明朝前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 B.清政府抗击外来侵略有得有失C.新航路开辟对中国沿海的影响 D.倭寇和西方殖民者成为海防新问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明朝,面临海防新问题。一方面,东南沿海的倭患日益严重,政府组织抗倭斗争,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平倭,九战九捷;并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重创倭寇;另一方面,西方海洋大国凭借先进的航海技术远道而来,对中国海防构成威胁,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D项正确;明朝前期严厉禁止民间的海外贸易,官方的朝贡贸易仍在进行,排除A项;材料与清政府无关,排除B项;倭患严重与新航路开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31题16分,32题16分,33题8分,共40分。31.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固然采取过某些权宜性的措施,但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显然更为重视。——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二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材料三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作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材料四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等地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摘编自《史学集刊》(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上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边疆管理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答案】(1)表现: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官员及豪强势力的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势力。(2)措施: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与吐蕃和亲、会盟;册封东北靺鞨族首领等。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3)措施: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出任知州;设立包括转运司在内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并定期轮换;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4)影响:现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关于汉武帝时期“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上的表现,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官员及豪强势力的巡视监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势力。【小问2详解】关于措施:根据材料二“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与吐蕃和亲、会盟;册封东北靺鞨族首领等。关于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方面回答。【小问3详解】关于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出任知州;设立包括转运司在内的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并定期轮换;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小问4详解】关于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直到唐前期,粟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次是麦。……从唐中叶起,由于北人南迁……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等,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了首位,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益州号称“州之瑰宝”,和扬州地区并称为“扬一益二”,居全国首位。——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
在宋代两浙地区,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市场活动之中。在两浙地区,到北宋中期,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地位的意义已基本确立。南宋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所在县城。——摘编自陈国灿《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材料四
西汉中叶,中国商人渡海到达印度半岛,购置当地奇珍。到了唐代,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广州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宗绍兴初年,海外贸易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主要粮食生产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两浙地区出现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答案】(1)变化:水稻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原因: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曲辕犁使用,耕作技术进步。(2)表现:农产品商品化;市场类型多样,商品流通范围扩大;纸币的出现与使用;海外贸易发达。(3)经济现象:农村市场快速发展;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的地位确立。原因: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4)特点:海外贸易范围扩大;海外贸易额增加;海外贸易税收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海上贸易取代陆路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直到唐前期,粟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次是麦”、“水稻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开始占了首”可得出水稻成为主要粮食作物。根据材料“从唐中叶起,由于北人南迁……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曲辕犁使用,耕作技术进步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小问2详解】表现:根据材料“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可得出农产品商品化;根据材料“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可得出市场类型多样,商品流通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Logo设计及品牌形象重塑合同
- 家具供应合同范本
- 2024简单的农村土地转让合同
- 二手房交易合同-范本
- 2024上市公司合同管理办法
- 标准店面租赁合同书样本
- 2024内粉墙刷白合同
- 2024年借款延期合同范本
- 2024墙纸采购合同
- 2024小区绿化种植合同
- (完整版)分析化学题库精华版.doc
-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操作标准
- 塔吊基础下换填地基设计
- 《中医基础理论肾》PPT课件.ppt
- 顾问咨询服务合同
- CNAS-EC-017_2017《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办法》
- 事故安全培训案例(一)
- 考题六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方程计算专项北师大版
- 高压线迁移施工方案
- 培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7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