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题分析》“九省联考”看2024届高考语文命题趋势_第1页
从《试题分析》“九省联考”看2024届高考语文命题趋势_第2页
从《试题分析》“九省联考”看2024届高考语文命题趋势_第3页
从《试题分析》“九省联考”看2024届高考语文命题趋势_第4页
从《试题分析》“九省联考”看2024届高考语文命题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试题分析》“九省联考”

看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一、对2023年高考试题的评析对2024届高考备考的建议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教考衔接成为大热门2021新高考1卷2022新高考2卷2022全国乙卷14.(3分)A15.(6分)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彼此间的深情厚谊排遣离愁;②本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则是用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15全国1卷2022新高考1卷2023全国乙卷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2)宋代张孝祥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写舟泛水上,境界开阔,与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景致非常。(3)小刚因病不能参加比赛,汪教练给他发了一条信息。写道:“人生中的机遇绝非只有一次,古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你永远充满信心!”【参考答案】(1)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旧教材64篇【参考答案】(3)示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示例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示例三: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示例四:玉经磨琢多成器剑拔沉埋更倚天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网传“四省联考”后涉及20222023年高考教考衔接涉及到每一个试题模块现代文阅读Ⅰ、现代文阅读Ⅱ、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除古诗文阅读外,不算太难为考生现代文阅读I材料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信息时代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的重要性,提醒考生在面对热点事件时应走出情绪判断的误区,明辨深思,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这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单元密切相关。2023新课标1卷2023新课标2卷2023新课标2卷2023新课标2卷2023新课标2卷2023新课标2卷2023新课标2卷选必下第二单元第5课2023新课标1卷2023新课标1卷必修上第三单元2023新课标2卷2023新课标1卷2023新课标1卷选必中第四单元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发微博,说“今年高考语文命题有‘回归’教材与平时教学内容的趋势”,其中举到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人·技术·时间”与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作文题“如出一辙”,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学习资源《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也与这一作文题关系密切。2023全国甲卷单元学习任务单元研习任务知识短文(举例)要重视对单元学(研)习任务、单元导语、学习提示的复习和梳理,包括活动类单元。2023新课标1卷2023新课标1卷课文及注释2023新课标2卷课文及注释2023新课标2卷课文注释2023全国甲卷2023全国甲卷2023全国甲卷2023全国乙卷2023全国乙卷2023四省联考2023新课标1卷2023新课标2卷四个关键词,其中两个(“却”“意”)课文中有注释要重视对古代诗文课下注释的复习。2023新课标1卷必修上单元导语2023新课标2卷

在高考复习中,不仅要对教材文言文进行系统复习,还要同样重视古代诗歌的复习。

1.文言文第11题关联教材中古代诗歌2.诗歌鉴赏关联教材中古代诗歌3.名篇名句默写偏爱教材中古代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诵读”部分中的诗歌。整本书阅读考到什么程度?新课标II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I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的内容关联,第1题选项B中提到毛泽东同志《调查的技术》一文,正是第四单元的学习资源。

新课标Ⅱ卷的现代文阅读Ⅰ的两份材料,材料一摘自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材料二摘编自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其中第1题选项B又与毛泽东《调查的技术》作比较。这些内容都与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有关,其中第四单元的第二个活动就是调查研究,后边附的材料有毛泽东的文章;第五单元《乡土中国》的作者是费孝通,整部书都源于乡野调查,是基于调研的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思考。所以,所谓的“整本书阅读”,高考时顶多就贴个标签而已。(目前如此)重视材料为复合文本的试题2023四省联考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新课标I卷和II卷为复合文本,材料由相关的两段文言文组合而成。具体而言: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的两则材料分别选自《韩非子•难一》和《孔丛子•答问》,聚焦赏罚问题,展现法家和儒家主张的差异及两家立论驳论的交锋,两则材料之间形成一种张力,其中第14题针对两则材料设题,要求考生进行比较阅读、批判性阅读,并思考子鲋在批驳韩非时如何抓住其论述的关键漏洞;新课标Ⅱ卷的两则材料分别选自《百战奇略》和《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前者是对淝水之战史实及战略的记述,后者是基于史实及战略的评论,两则材料构成对话关系。2023新课标1卷命题者忘却了该卷适用地区毕业生没有使用新教材语用题型随文命题,能力素养抓紧跟上。2023全国甲卷

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语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3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第20题要求学生任选3位教师中的2位,并对他们的讲解分别作出评论。第21题要求学生从“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3个成语中任选1个,借鉴材料中第3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试题浓缩了阅读表达、探究梳理等典型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考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强调在作答的过程中要考虑语言交际的有效性和对知识的活学活用。2022新高考2卷2022全国乙卷作文题型各有侧重,宜进行多方面练习。2023新高考1卷今年的4道作文试题都很好地指向了课标中的典型情境,学生看到不会懵,都是他们已经在思考或者应该思考的,做题过程中会唤起生活经验,就像“熟悉的陌生人”。

试题追求科学规范,全国卷一直做得很好。今年在人文关怀上做得更好。4道作文题“瘦身”了很多,题干更为简洁,开放有度,给学生善意温馨的提醒,是会给考生答题带来亲切感的题型。总体来说,今年试题是一道靓丽风景,为选才提供很好的样板。高考三大核心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在今年语文试题中体现得很充分。学生作答不仅是接受检验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2023年四省联考新高考备考依据

2020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不再颁布《高考考试大纲》,高考进入了“后考纲时代”。2021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不再发布“权威”的高考试题和答案,高考进入了“无官方题目和权威答案时代”。(2022届备考最为艰难)最应关注的若干试卷2021年6月,新高考卷两套(湖南等10省市使用)2022年6月,新高考卷两套(湖南等10省市使用)2022年6月,全国甲卷、乙卷(语用主观题增加)2023年2月,四省联考卷(黑龙江、吉林、安徽、云南)(新课标旧高考)2023年6月,新课标卷两套(17省市使用)新课标1卷:山东、河北、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浙江(8省市)新课标2卷:辽宁、海南、重庆、安徽、吉林、黑龙江、山西、云南、西藏(9省市)2023年6月,全国甲卷、乙卷2024年1月19—21日,九(七)省联考卷(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甘肃、广西、贵州、河南、新疆)一核四层四翼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向社会公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高考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的研究主要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综合要求,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从制度层面、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系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在服务高校人才选拔的同时,引导语文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人才培养的体制化建设。就能力考查的设计而言,语文高考过去通过《考试大纲》等规范性文件,规定了考查的知识内容范围和在此基础上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由“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所界定的对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的评价。语文考试内容改革则从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两大方面来设计并呈现关键能力,力求让考生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的情境,测评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阅读能力由“信息性阅读”“文学性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三方面的能力构成。

表达能力由“语言策略与技能”和“写作能力”构成,语言策略与技能是指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进行准确、连贯、得体表达的能力;写作能力是在特定情境中,面向明确或潜在读者,运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和交流活动的能力。以能力考查作为目标的关键能力设计,是从认识上对学科化能力测评的回归,也是能够应对复杂情境,解决非规则、不确定性真实问题的“做事”能力的改革。

总体依据高考试题命题依据

《课标》2023全国甲卷倪文尖、张开提到的信息类文本阅读张开提到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2023届备考时,试题分析题型示例四省联考都有了!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撰的《高考试题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初出版后,暂停出版。

2022年10月,语文出版社联合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原教育部考试中心),推出新版高考试题分析,但不再是之前原版完整的《高考试题分析》,而是改为了《高考试题分析及解题精选》,所谓“精选”,就是说,其中只收录了部分考题,而非全卷。

2022年新高考I卷(山东等)2022新高考2卷(改编)2023四省联考到2023年高考时,全国4套试卷的文言文断句题要求考生从8个断句点中选择3个正确的,避免单纯利用排除、猜测等技巧作答的可能,有效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引导考生认真阅读原文,真正理解文意。得分可以有0分、1分、2分、3分四个等级。区分度得以提高,更能客观体现考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差异。

2023新课标1卷2024届备考除了全本的试题分析我们还有新的题型示例九省联考(适应性测试)2022年新高考I卷(山东等)题型示例(2023)题型示例(2024),现代文阅读Ⅱ示例增加了《给儿子》,文言文阅读示例2换成了《韩非子》《孔丛子》选段,默写示例增加了《报任安书》等,语言文字运用示例增加了2023全国甲卷的一拖五并放在示例1位置,作文示例增加了2023四道作文题。2024年新课标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由教育部考试院直接命制,试题结构、文本选择、设问方式、考察重点等均对今年高考有很强的指导价值,对其他新高考新课标省份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该测试题的意义等同于2021年高考前在考试、录取等方面进行首轮预演的“八省联考”。九省联考,选择题有增加,试卷中共出现11题33分,不含文言断句题(八选三)。2023年的全国新课标Ⅰ卷只有8道选择题,新课标Ⅱ卷也才9道选择题。

过多、过滥的主观题,让阅卷主观因素对学生分数的干扰大了很多,有失公允。

筛选和辨识信息是信息类文本阅读的价值所在。按照国际PISA阅读惯例,图文结合是重要的阅读方式,减少主观类试题,适应了信息类文本阅读的大趋势。此次九省联考,信息类文本阅读有4道选择题,前两道考信息筛选,第3道考“论点和论据”,第4道考图文对比,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试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可以看作是新课标卷中久违的图文结合型试题的“复出”。同时,信息类文本,没必要考太多主观类试题,筛选和辨识是这一文本的阅读价值所在。九省联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出现了2道选择题。

第19题,“下列句子中的‘给’与文中加点的‘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继续前几年的方向,考具体语境下的词语含义。这类试题,并不是靠死记硬背、机械刷题能提分的题目。这样的考查符合情景化命题的要求。

第20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这一题看似新奇,实则还是语句衔接题的变种。个人感觉这种衔接题和语句补写题考点雷同。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2023新高考Ⅰ卷:单文本材料,文章《后真相时代》,科普文,共1716字。三客观选择题,前两题选不正确一项,第三题选支撑观点的一项;两主观题(4分+6分)。总分19分。2024九省联考卷:跨学科双文本材料,文章《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共1717字。四个客观选择题,第一题选不正确一项,第二题选正确一项,第三题选支撑观点的一项,第四题图文转化式选择项(图表解读不恰当一项);一主观题(6分)。总分18分。2023新高考2卷第1题,2022新高考2卷第1-2题,都是选正确的一项的题目变化:前三个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同2023年高考,第四个选择题增加了图文转换题型(体现了对逻辑思维的考查),主观题同2023年高考第5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2024届高考备考:①重视关于跨学科融合方面的多材料文章。②重视图文转换题型在文本中的考查,重视客观选择题。2022新高考2卷2022全国乙卷(二)现代文阅读II2023新高考Ⅰ卷:文章陈村《给儿子》,当代散文化小说,1963字。两客观选择题,皆选不正确一项,两个主观题,第8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信息的能力,第9题考查文学短评知识(写出短评思路)。总分16分。2024九省联考卷:文章范小青《牵手》,当代小说,1980字。两客观选择题,一个选正确一项,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一个选不正确一项,考查分析鉴赏艺术特色;两主观题,主观题重视基础,一个考查细节描写,一个考查叙述角度。总分17分。2023四省联考以及2021年新高考1卷《石门阵》第6题2022新高考2卷变化:文本内容语言质朴,主题浅近,不难读懂。客观题选正确项、不正确项,考查回到2023年以前形式。2023年第一个题考内容,第二个题重视句子的分析赏析。主观题主要考小说的艺术手法,而2023年第二个主观题为文学短评。2024届高考备考:①选择1900-2000字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速度。②客观题重视读懂文本,重视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③主观题重视基础,重视关联教材的创新题。现代文阅读要重视选正确项(多在内容或说法处设置)选择题,适当练习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3新高考Ⅰ卷:双文本材料,文章重视赏罚分明的法治传统文化,691字。断句为非选择题,第11题词语意思与用法双重考查,重视关联教材,第12题重视内容理解概括与翻译。2个客观选择题,两句翻译,1个主观题,强调内容理解,重视论点与论据。总分20分。2024九省联考卷:双文本材料,文章重视外交军事斗争的文章,依旧是军事话题,同2023年新高考2卷,635字。断句为非选择题,同2023年新高考卷,第11题全考词语意思,重视关联教材,较单一,第12题重视内容理解概括与翻译。2个客观选择题,两句翻译,1个主观题,强调内容理解、重视因果逻辑的主观题。总分20分。比较:与2023年新高考卷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文言文纯属是2023年新高考2卷的复制版,没有显见的在此基础上的创新。第11题还去掉了文化常识(2023新高考2卷有“刁斗”),这是否在暗示什么?2024届高考备考:①重视群文阅读,重视与教材关联的文本。②重视教材注释,重视实词、句式、用法、文化常识等。③翻译难易适度,重视教材。(二)古代诗歌阅读2023新高考Ⅰ卷:林希逸《答友人论学》七言宋诗。一客观选择题,选不正确一项;一主观题,结合主旨理解名家言论。总分9分。2024九省联考卷:叶梦得《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宋词。一客观选择题,选不正确一项;一主观题,重视思想内容。总分9分。比较:主观题形式不同,2023年是加入名家言论,设置情境;九省联考是直接让学生分析思想情感,题干简明扼要,没有给学生设置太高难度。2024届高考备考:①重视宋词、唐宋诗中立德树人、个人感受的篇目。②主观题重视基础,更要重视创新情境创设下对知识的灵活运用。2024九省联考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2023新高考Ⅰ卷:科普段落,字数415字。两主观题,两处补写句子,10选3修改三处病句。总计10分。2024九省联考卷:荷花与传统文化段落,字数354字。一主观题,填写三处成语;两客观选择题,一客观选择题虚词“给”,一客观选择题句子衔接诗句。总计9分。比较:变化很大,与2023年新高考卷相比,多了2个选择题,多了插入句子题。2024届高考备考:①变化巨大,九省联考仅为参考,不能习题训练固定化。②重视传统文化,重视语文素养。(二)语言文字运用II2023新高考Ⅰ卷:经典文学作品《骆驼祥子》段落,字数414字。三主观题,一题赏析叠词,一题赏析标点符号(逗号),一题赏析“像……似的”句子表达。总分10分。2024九省联考卷:科普段落,字数394字。两主观题,一题补写句子,一题用因果逻辑概括段落内容。总分11分。比较:变化很大,重视语句连贯题和分析概括题,多了简述题。2024届高考备考:①重视科普说明文和文学类作品阅读训练。②重视赏析词语、句子、标点符号,重视逻辑再加工。③重视补写句子,重视逻辑思维能力。2023年四省联考2024年九省联考四、作文2024九省联考卷: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葛福安2024届高考备考:①不同类型(材料、话题、任务驱动、应用性等)的作文尽量都要训练与指导到位。②学生既要关注和积累关于宏大主题的现象与素材,又要关注当下的生活,特别是与考生关系紧密的生活。③重视学生的审题,重视思辨性写作。总的来说,尽管九省联考卷在命题方面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可以说至少在尝试和推进。但对新高考1卷地区来说,不要把它作为最终信号乃至将其奉为圭臬!更为重要的是对新高考命题持续而不懈地交流、反馈和探索。2023届四省联考后高考调研会议纪要·化学学科二、信息时代的语文备考推荐一个下载电子书的网站https://zlibrary-sg.se/点击“搜索设置”,会出现“精确对应”,多个选项可选择关于高考蓝皮书它的主编“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民间机构执行主编来自“国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非高考命题专家蓝皮书系列中,有一本是《高考试题分析(2023)》(现代教育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参考价值虽然比不上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版本,但强过多数资料。它收录了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及民间解析,表格清晰,归纳得不错。网传所谓“蓝皮书新高考卷标准样卷”,就出自蓝皮书《高考试题解析(2023)》,也和普通模拟卷毫无区别,题型和2022高考语文如出一辙,内容选材也很普通,有的还是旧题。

据徐尚昆教授介绍,《中国高考报告》已连续出版六版,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师生的认可。近期市面上出现了冠以“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等名义的图书,其封面设计及版式体例与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系列丛书高度近似,容易引起混淆和误购。特此提醒广大读者,除新华出版社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上述系列图书以外,其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冠以“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等名义的图书均与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研发团队无关。请广大校长、教研员和师生注意甄别,避免因误购造成研究、学习和备考效率的损失。高考蓝皮书并非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出版,缺乏权威性,仅可适当借鉴。2023届四省联考后高考调研会议纪要高考官方试题、答案的获取2021年开始,官方不再公布高考试题和答案。2022年,连个图片版也找不到了。2021年开始,学科网的真题解析多了(参考版)字样2023年金考卷四套题答案,没一个是官方高考开始的几天:微言教育、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中国考试等官方公众号持续关注:中国考试高考开始的几天:微言教育、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中国考试等官方公众号持续关注:中国考试想获得整套试题,还得靠民间。6月中旬,各种微信公众号都在传,大概率没问题。有学科网账号的,可以从学科网下载,有民间的答案解析。整套官方答案的获取:《语文月刊》第8期,8月1日出版。刊物是华南师大出的,本身华南师大也是阅卷单位。它的答案是官方的。拿到官方答案后,以此为准,倒查哪个公众号或者哪个课件,较早地公布了类似官方的答案,关注它,看它2024是否还及时公布。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的官方试题分析2023年8月底已面市。高考模拟题试题和答案的获取模拟题及答案模拟题word版及解析

学科网精品解析模拟题可选用省份除了自命题的上海、北京、天津,再排除上述5省区,其他省市区2024届都用全国新课标卷。会不会出现新课标3卷?同时也是2025年进入新高考省会城市的大型考试试题省级考试及省际联考试题较不错的非省会城市试题某些名校试题模拟题选择优先等级如何组一套月考试卷(1)切分模块1.现代文阅读Ⅰ2.现代文阅读Ⅱ3.文言文阅读4.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5.语言文字运用6.写作

一套成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模块来组卷。不要选本省省会城市的模拟题,尽量不选本省题。诗歌、语用、作文等还可从全国甲、乙卷选取。

(2)教考衔接尽可能多的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试题新课标1卷名句名篇默写,背诵多少篇合适?60篇必背2023新课标1卷新教材60篇2023新课标1卷答案(1)草创未就就极刑而无愠色(2)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3)示例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示例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示例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示例四:功盖三分国名成(高)八阵图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2023新课标2卷新教材60篇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载,李存勖将李克用留给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庙中,其后用兵作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在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战场。(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实则透露出诗人由于内心的惆怅而彻夜难眠。(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参考答案】(3)示例一: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示例二: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示例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示例四:星垂(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评分参考: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教材内50篇教材外10篇60篇历年真题2023四省联考2022新高考1卷(山东、江苏)(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2021新高考1卷(江苏,60篇)2021新高考1卷(山东)(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2)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58篇)2020新高考卷1(山东)(58篇)2022新高考2卷(辽宁、海南)2022新高考2卷(辽宁、海南)答案2021新高考卷2(辽宁、海南?)(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3)无边落木萧萧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