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壶口瀑布》(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壶口瀑布》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单元第五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水的游记。作者梁衡调动形象生动的笔触,
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本单元要求了解游
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揣摩品味语言。在这节课主要解决写
景的角度和赏析语言两方面的问题,要以任务设计驱动学生自主体会,而非灌输。
2.学生情况分析:游记,就是记游,属于写景散文,学生并不陌生。八年级上册书学生
已经接触了《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这些古代名家歌咏
山水的优美篇章。所以,本课教学内容不难理解,但学生对黄河壶口瀑布相对比较陌生,
所以在教学中,要学生熟悉相关的地理知识,课外搜集相关的资料。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或智慧课堂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多媒体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了解作家作品,学习字词。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2.梳理文脉,了解游记的基本特点。再读课文,探究成因,感知景物特点;
3.反复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这部分要引导学生挖掘作者的独到观察角度,
瀑布的特点。还有作者一边记述所见一边表达感受的写法。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1.通过朗读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学习文章细腻的写景风格以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黄河的伟大性格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感受作者对中华民族母亲河的
热爱。
突破方法:诵读法、设疑法、探究法、讨论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一、激趣导入师展示图片,学生回顾以前学习关激发学生学习兴
(5分钟)于瀑布、黄河的诗句趣
L帮助学生了解
作家作品,有助
于学生对课文内
L师多媒体展示作家作品及课文
二、自我研学容的理解。2.培
相关知识链接
(8分钟)养学生课前预习
2.学生课前给生字注音、释义
的习惯3.有助于
学生主动积累字
词。
引导学生在从整
体上把握文章主
1.学生速读课文,感知内容2.学生
三、整体感知要内容,理清作
理清脉络,教师明确文章脉络层次
(10分钟)者行文思路,让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游记”
学生初步认识”
游记”。
1.培养学生筛选
1.学生分组从文中找出体现雨季信息和概括语句
和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特点的相关的能力.2引导学
四、梳理全文语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其特点。生把握观察角度
(15分钟)3.学生比较异同:同样是写壶口瀑与景物特征之间
布,作者的两次描写却不同,请跳的关系,理解游
读文本,填写表格。记选择角度的重
要性。
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品味文
(4分钟)作业:1.朗读文中写景的句子,品章语言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在朗读
(3分钟)2.细细品味最后一段,体会作者对中积累名句的习
壶口瀑布的情感。惯。
5.板书设计
'总(1)——地理位置游览次数
[雨季: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壶口瀑布<分(2-5)1
I枯水季:雄伟壮阔刚柔相济
〔抒情(6)——赞美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壶口瀑布》(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壶口瀑布》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单元第五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教学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内容分析:《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水的游记。作者梁衡调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
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本单元要求了解游记
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揣摩品味语言。在这节课主要解决写景
的角度和赏析语言两方面的问题,要以任务设计驱动学生自主体会,而非灌输。
2.学生情况分析:游记,就是记游,属于写景散文,学生并不陌生。八年级上册书学生
已经接触了《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这些古代名家歌咏
山水的优美篇章。所以,本课教学内容不难理解,但学生对黄河壶口瀑布相对比较陌生,
所以在教学中,要学生熟悉相关的地理知识,课外搜集相关的资料。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或智慧课堂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多媒体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品味语言,学习文章细腻的写景风小组讨论,圈划出重点语句,并作分析。
格以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体会
2.体会文中黄河的伟大性格,感受作课文的风格特点。
者对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热爱。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
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学习文章细腻的写景风格以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黄河的伟大性格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感受作者对中华民族母亲河的
热爱。
突破方法:诵读法,设疑法,探究法,讨论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激发学生学习兴
一、激趣导入师展示图片,学生回顾以前学习关
趣以及对祖国山
(5分钟)于瀑布、黄河的诗句。
河的热爱之情。
1.壶口瀑布在作者的笔下撼人心
引导学生抓关键
二、品味语言魄、雄浑壮美、刚柔相济,请学生
句,品味文章富
圈点勾画找出一两句喜欢的写景句
有表现力的语言
(17分钟)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特点
2.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1.文中提到“黄河博大宽厚,柔中
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
引导学生领会作
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
者的感想与思
三、理解内涵直前”的特点,正像一个人,你觉
考,从而领会文
(16分钟)得黄河像什么人?学生结合文章谈
章蕴含的深刻意
谈自己的理解。
义。
2.学生感知联系,赏析句子,教师
适当点拨。
引导学生理解作
者怎样由眼前景
四、课堂小结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物自然地引发出
(4分钟)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什么启迪?悠远的思考,有
助学生价值观的
塑造。
学完《壶口瀑布》之后,你是否为引导学生学习本
作者抒发的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文写景物的方
五、布置作业
之情所感动?请你也选取一处景法,提高自己文
(3分钟)
物,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来表达自学欣赏、语言运
己的情感吧!用的能力。
5.板书设计
,景:柔中有刚压而不弯勇往直前黄河
借景抒情I
ψ
,情: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无往不胜中华民族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单元第五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教学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内容分析: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
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伟大的神奇,表达了作者观瞻如此壮景由衷涌出的豪情。根
据游记单元的教学需要,把本课教学重点放在反复品读,探究美句,想象美景上,在朗
读中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梳理作者的游踪,体会写景的角度。
2.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游记散文他们并不陌生,赏析游记散文具备
一定的审美能力,也比较容易。但是学生对于游记的地点比较感兴趣。自己比较熟悉的
地点,很愿意去深入学习,但是我们本课的地点各拉丹东,学生比较陌生,从长江源头
理解民族精神是个难点。关于作者的的文章,学生很少阅读,只能根据我们的文本和平
时积累的游记散文阅读方法来解读。所以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或智慧课堂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多媒体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L感受冰塔林的壮美,学习情景交融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
的写作方法。度、写景的方法,体会格拉丹冬冰塔林的特点
2.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培养通过揣摩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感受冰塔林的壮美,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突破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一、激趣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布达拉宫和雪山图激发学生探求知识
(3分钟)片,学生谈感受的欲望
教师展示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检帮助学生了解作者
二、自我研学
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做好笔记,及写作背景,从而
(6分钟)
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生字词。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一、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游览顺
通过有多种形式的
课文内容,梳序
朗读课文,引导学
理文章的结构2.学生跳读课文,梳理课文的结构
生厘清文章的脉络
层次层次
和概括主要内容
(25分钟)3.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通过总结,让学生
四、课堂小结进一步巩固重点知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8分钟)识,加深对本文的
理解。
教师请学生课后朗读文章,并勾画通过布置作业,让
五、布置作业
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学生课后用简学生充分感受长江
(3分钟)
练的语言概括各拉丹冬的景色特源头的美,激发学
点。生对祖国的热爱
5.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2段):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时
第二部分(3T1段):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
第三部分(12-15段):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间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单元第五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教学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内容分析: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
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伟大的神奇,表达了作者观瞻如此壮景由衷涌出的豪情。根
据游记单元的教学需要,把本课教学重点放在反复品读,探究美句,想象美景上,在朗
读中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梳理作者的游踪,体会写景的角度。
2.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游记散文他们并不陌生,赏析游记散文具备
一定的审美能力,也比较容易。但是学生对于游记的地点比较感兴趣。自己比较熟悉的
地点,很愿意去深入学习,但是我们本课的地点各拉丹东,学生比较陌生,从长江源头
理解民族精神是个难点。关于作者的的文章,学生很少阅读,只能根据我们的文本和平
时积累的游记散文阅读方法来解读。所以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或智慧课堂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多媒体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了解作者,学习生字词,感知游记特点。1.通过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厘清文章的脉络。写景的角度、写景的方法,体会格拉丹冬冰
3.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培养热爱塔林的特点
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2.通过揣摩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感受冰塔林的壮美,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突破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帮助学生对新旧
一、激趣导入师生一起回顾旧知,导入新课知识进行链接,
(3分钟)激发学生探求知
识的欲望
一、细读文学生细读文本并概括各拉丹冬的
本,特点:各拉丹冬是什么样的?它有引导学生从侧面
研讨课文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写作方法谈描写、正面描写
(12分钟)一谈,学生小组研讨展示。等角度概括景物
教师对学生予以及时点拨引导总的特点
结。
通过反复品读,
三、品味语言,学生圈点勾画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培养学生探究美
领悟情感分小组品味赏析,教师及时点拨并句,揣摩细节,
(18分钟)多媒体展示明确。体会大自然的魅
力与语言的美
通过总结,让学
二、课堂小结
生进一步巩固重
(8分钟)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点知识,加深对
本文的理解。
通过布置作业,
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教师
让学生运用本文
五、布置作业请学生课后选取一处场景,采用移
学习的移步换景
(4分钟)步换景的写法来描。(120字左右),
写法运用到作文
学生课后完成。
中去
5.板书设计
'一、(1-2段):总写侧面描写
地势凶险环境恶劣
二、(3T1段):详写正面描写移步换景
<
晶莹连绵巍峨高大
形态各异光彩夺目
三、(12T5段):略写
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教学反思与改进
《登勃朗峰》(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登勃朗峰》
语文年章
学科八年级单元第五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教学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内容分析:《登勃朗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极具特色的游记。课文先
用散文笔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后以小说笔法写匪夷所思的“登山”过程,
描绘了一位自信风趣的“车夫”形象。写景时笔下极具诗意,文采斐然;写人时刻画生
动,尽显幽默本色。这种亦庄亦谐、妙趣横生的文章,学生会感兴趣的。本单元的主题
是游记,学习要求是重视课文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游记以游
踪观察点变化为线索,让学生来体悟游记散文的写法。
2.学生情况分析:对初二年的学生来说,这篇自读课文阅读难度并不大,毕竟这之前学
生已学过《壶口瀑布》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两篇游记了,己基本掌握游记的特点,
己学会赏读一些游记作品。教师可以适当放手,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分享交流时
再进行梳理点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语言的品析能力,最后迁移运用到平
常的阅读和写作中。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或智慧课堂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多媒体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理清本文写作脉络。了解游记的特点,梳理作者的
2.学习本文细致的景物描写以及风趣幽默的语言。游踪,把握作者写作手法的多变。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理清本文写作脉络。
2.学习本文细致的景物描写以及风趣幽默的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突破方法:情境导入法、朗读法、讨论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激发
激趣导入(5教师导入图片,学生谈感受。学生的阅读兴
分钟)趣。
1、教师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及.背帮助学生了解作
二、自我研学,
景链接。者及背景介绍、
生成新知(6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以开火识记并掌握文中
分钟)
车形式解决生、难字词。的生字和生词。
1.题目解读:你觉得这篇文章的题
通过对标题的理
三、速读课文,目好不好?说一说理由。
解和梳理浏览路
整体感知2.速读课文,说说作者的游览线路
线,理清本文写
(10分钟)是怎样的,又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
作脉络。
织材料的
1.根据作者的游踪,复述课文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反
四、再读课文,内容。复阅读,学会理
理清文脉(152.请再次阅读文章,梳理文章的结清文章的思路和
分钟)构层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部分概括课文主要内
的意思。容。
1.引导学生了解
不同段落在文章
五、细读文本,中的不同作用
文章开头第一段描写了什么?有什
把握内容2.引导学生赏析
么作用?
(6分钟)优美语句,提高
文学欣赏、语言
运用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作业:勾画文中描写美景的句子,
(3分钟)并赏析。
5.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写徒步登山的见闻和感悟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登勃朗峰•首段-
L设置悬念,吸引阅读
.第二部分:写乘车的经历与感受
6.教学反思与改进
《登勃朗峰》(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登勃朗峰》
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单元第五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教学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内容分析:《登勃朗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极具特色的游记。课文先
用散文笔法写登山过程中所见的勃朗峰景色,后以小说笔法写匪夷所思的“登山”过程,
描绘了一位自信风趣的“车夫”形象。写景时笔下极具诗意,文采斐然;写人时刻画生
动,尽显幽默本色。这种亦庄亦谐、妙趣横生的文章,学生会感兴趣的。本单元的主题
是游记,学习要求是重视课文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游记以游
踪观察点变化为线索,让学生来体悟游记散文的写法。
2.学生情况分析:对初二年的学生来说,这篇自读课文阅读难度并不大,毕竟这之前学
生已学过《壶口瀑布》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两篇游记了,己基本掌握游记的特点,
己学会赏读一些游记作品。教师可以适当放手,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分享交流时
再进行梳理点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语言的品析能力,最后迁移运用到平
常的阅读和写作中。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或智慧课堂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多媒体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学习本文细致的景物描写以及通过抓住关键句,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
风趣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细致的景物描写以及风趣幽默的语言。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突破方法: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一、回顾旧知,回顾旧知,导入
导入新课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内容新课,激发学生
(3分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了解文
L作者在登勃朗峰的途中看到了哪
二、细读文中所写景物、人
些美景?请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并
本,深研内容物的特点,领会
结合写作方法赏析。
(10分钟)作者的生活态
度。
引导学生欣赏课
1.本文是一篇翻译作品,但也很好
三、品味语言,文的语言,品味
地传达出了作者生动幽默的语言特
深入探讨“马克吐温式的
点。学生圈点勾画举例简要分析。
(20分钟)幽默二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要描写了作引导学生把握作
者上山与下山的经历,这些经历有者综合采用散文
四、合作探究,
哪些不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笔法和小说笔法
解决疑难
受?的写作技巧,体
(8分钟)
师进行引导并总结。会两种写法的表
达效果。
引导学生在比较
阅读中体会作者
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风趣幽默的语言
风格。
找一找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并
六、布置作业
阅读一两部,感受他风趣幽默的语
(4分钟)
言风格。
5.板书设计
•第一部5九写徒步登山的见闻和感悟
.上山:徒步赏美景
登勃朗峰I风趣I一路风景怡人心
I赢I奇人奇事亦可乐
.下山:乘车遇车夫
6.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一滴水经过丽江》
语文年章
学科八年级单元第五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教学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内容分析:《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
自读课文,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作者用奇特的想象,以“一滴水”的身份,
以“一滴水”的游踪为线索去游览丽江,让我们领略了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人
文景观,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2.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经过了初一一年的学习积累,他们已经有了初
步的自学能力,所以课前,布置学生们充分预习,读透文章。初二的学生既具备一定的
形象思维,也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虽然不及初一上课发言积极性高,但也能及时与老师
互动,备课时,要准备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探究问题,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
活跃起来。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或智慧课堂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多媒体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L识记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理清1、阅读课文,梳理“一滴水”的游踪及游历过
作者的行文脉络。程中所见景致和感受。
2.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2、梳理文章脉络层次
作用。3、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并理解这种写法的妙
3.体会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之情。处,体会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之情。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1.识记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厘清作者的行文脉络。
2.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之情。
突破方法:品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教师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丽江古
一、激趣导入城,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跋山涉水,新课导入,激发
(4分钟)像一滴水一样,缓缓地流过丽江,兴趣。
去领略她的魅力与风采。
1、教师多媒体展示丽江古城的美1、引导学生了解
丽图片,并简要介绍丽江的历史、作者及作者笔下
民俗、建筑等的自然与文化,
二、自我研学
2、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增加对世界文化
(8分钟)
3、多媒体展示生难字词,学生以开遗产的认识2.引
火车形式给生字注音,给词语解释导学生积累生字
含义。词
1、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请学生速
1、引导学生体会
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一滴水
作者以一滴水的
经过的地点词语、历经的时间词语
三、整体感知视角去游览丽江
和丽江发展的词句,勾画出一滴水
(13分钟)的新颖构思。2、
流经丽江时形态变化的词语并进行
引导学生理清文
概括。2、学生分组梳理文章脉络层
章思路。
次。教师引导点拨并展示明确。
学生分组计讨探究:1.作者为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小
四、合作探究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组讨论、归纳等
(18分钟)2.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它好在哪方式鼓励学生各
里?抒己见。
教师布置作业:1.朗读文章,勾画
通过布置作业,
三、布置作业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并体会作
引导学生体会本
(3分钟)用。
文语言的妙处。
2.完成课后练习题。
5.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5):以水滴“自叙往事”的方式,叙写历史
明朝:建设四方街一一徐霞客介绍
一滴水经过丽江.]
新中国:四方街成为名胜
.第二部分(6-16):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
6.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滴水经过丽江》(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一滴水经过丽江》
语文年章
学科八年级单元第五单元
版本部编版册别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教学背景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教材内容分析:《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
自读课文,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作者用奇特的想象,以“一滴水”的身份,
以“一滴水”的游踪为线索去游览丽江,让我们领略了丽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人
文景观,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2.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经过了初一一年的学习积累,他们已经有了初
步的自学能力,所以课前,布置学生们充分预习,读透文章。初二的学生既具备一定的
形象思维,也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虽然不及初一上课发言积极性高,但也能及时与老师
互动,备课时,要准备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探究问题,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
活跃起来。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或智慧课堂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多媒体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方式与内容
1.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1、学生在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丽
作用。江在自然和人文审美方面的主要特点。
2.体会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之情。2、品味作者在写法上的独具匠心。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品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之情。
突破方法:拼读鉴赏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4.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环节及预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备注
计时间
教师导入:上节课,阿来化身一滴
水,为我们展现了丽江古城和周边引导学生启发想
一、激趣导入
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随着阿象和联想,激发
(3分钟)
来这滴水,再次走进丽江古城,深学习的热情。
度欣赏一下丽江的美丽吧!
引导学生了解丽
从一滴水的奇幻之旅中,你感受到
江的自然风景和
二、赏析美景了怎样的美?请从文中找出相关
人文风情,感受
(13分钟)语句,和大家分享。
其美丽、淳朴、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教师再展
厚重、和谐的特
示明确。
点。
引导学生品味作
三、品味语言多媒体展示所要品析的语句,先让
品的语言,学习
(13分钟)学生多角度进行赏析,最后教师再
作者运用表达方
进行点拨展示明确
式的技巧。
学生分组讨论:(1)第13段中,引导学生在阅
作者为什么着重介绍了东巴文读、研讨的过程
四、合作探究“水”这个字?中,层层深入的
(10分钟)(2)文章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展现把握把握文章的
丽江古城的美丽风景,这样写有什写法,并体会这
么好处?种写法的妙处。
1、学生总结本堂课内容:本文作
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优
五、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进行仿
美、景色怡人、建筑古朴、民风质
(3分钟)写训练,让学生
朴的丽江,展现了一幅立体丽江
四、布置作业自主体会作者在
图,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喜
(3分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呼和浩特住宅租赁合同修订版
- 2025版古建筑修缮与旅游开发项目承包合同样本
- 2025年度石子及河砂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版大型商场租赁与广告投放合同4篇
- 2025年光伏发电项目税收优惠政策申请合同
- 2025年度会议室装修与智能化升级合同
- 2025年度合租房租租赁合同(含车位租赁及绿化维护)
- 2025年度纱线品牌推广与市场合作合同
- 2025年度智能机器人研发与购销合同样本
- 2024年广州市高三一模普通高中毕业班高三综合测试一 物理试卷(含答案)
- 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识别与分析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万永霞
- 粘液腺肺癌病理报告
- 巡察档案培训课件
- 物流营销(第四版) 课件 第六章 物流营销策略制定
- 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列表
- PDCA提高患者自备口服药物正确坚持服用落实率
-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181乙二醇装置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 家谱人物简介(优选12篇)
- 2023年中智集团下属中智股份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