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中考一模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指定

位置,然后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

工整,笔迹清晰。

3.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I.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娉婷(pin)苍劲(jin)缙红(fei)一咄逼人(duo)

B.横首(qι)拘海(nɪ)熏陶(tao)一曝十寒(pu)

C.诡遹i(ju6)翘首(qido)盘桓(heng)间不容发:(fa)

D.锣刻Cjuan)秋谷(bɪ)掺杂(chan)信手指来(nia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旁鹫聒噪名副其实言不及意

B.哂笑箫索如雷贯耳形销骨立

C.彗星仓皇粗制滥造前赴后继

D.安详婵娟相得益章震耳欲聋

3.经典诗文默写。

(1)了却君王天下事,o(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3)无可奈何花落去,o(晏殊《浣溪沙》)

(4)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5)夕日欲颓,。(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颍《黄鹤楼》)

(7)求之不得,。(诗经《关睢》)

(8),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一口□米酒千万句话,。(贺敬之《回延安》

(10)我是你簇新的理想,。(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阅读《水游传》中的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威的、酸的、

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

(乙)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

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

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

“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1)分别写出甲乙两文的故事名称、。

(2)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给这两个故事排序。(填“甲”乙”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②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还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②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

③文物承接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④我们必须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

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

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1)写出“精神力量”的短语类型。

(2)请提取第②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③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中国的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种结晶和象征,在汉字这四四方方的世界里有着说不尽的无穷

魅力和神奇力量,常见汉字造字方法就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请你参加以“爱我汉字”为主题的

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班级准备召开一个“爱我汉字”的主题班会,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句宣传标语。

(2)【活动二】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笔走龙蛇”这个成语抄写在田字格内。

(3)【活动三】“笔走龙蛇”这几个字真有意思,“走”金文字形像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像人脚,

合起来表示人在跑。请写出你对另外三个字的理解和认识。

笔龙⅛ε

(4)【活动四】有人为此次活动写了一篇《赞汉字》的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惜残缺,请你补上一

句。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抑扬顿挫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O

三、阅读(46分)

(-)(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互赠礼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交往内容,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赠送与接受礼品的行为牵涉

到生活的许多方面。不同的人送礼也有不同的目的。比如,有的人送礼是出于利他主义,就是希望自己能够

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有的人则只是出于“礼尚往来”。所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并不是送礼行为的唯

一解释。

②礼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赠送和接受的双方都有意义。礼品能反映你希望自己在别人

心中树立怎样的形象。因为,每件礼品都是精挑细选或亲手制作后才送出去的,对方能从中衡量出你的兴趣

品位,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同时,对接受者来说,礼品能让他感受到,他得到了你的认可,祝福,赞

扬或牵挂……总而言之,他对你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

情感精神的渴求。

③另外,不同的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不同的人采取的行动也不

一样,同样的行动对不同的人传递的信息也会不同。比如,贫困的人送礼和富人送礼就可能会有很大的区

别。前者最缺的可能是钱,而后者最缺的可能是时间。如果一个百万富翁给乞丐100元钱,那可能只是一种

施舍;同样地,闲人陪人聊天,可能是他本来就没有什么事干。贫困的人送一件价格100元的礼物,与富人

送IOOO元的礼物,两者传递的信息是不能以实际价格衡量的。贫困的人传递的信息可能更强烈一些。反过

来,闲人陪你玩一天,富人只陪你一个小时,表现出来的信号也可能是富人更重视和你的关系。所以,对于

送礼来说,重要的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礼物对于收礼的人的价值的大小。从这个意义,上

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很有道理。鹅毛可能对你来说没有很大价值,但是对方愿意花大成本,把

鹅毛千里迢迢地给你送过来,这就意味着他很重视你,很看重你们之间的关系。

(部分内容摘编自张维迎《博弈与社会》第三节)

【材料二】

世间但凡牢不可破的关系,都建立在相同的价值观之上,这样的关系,更经得起时间检验。因此,对于

我们学生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书籍。书之所以能成为承载友情、亲情乃至大国外交的礼物,是因为它更贴

近精神、情感需求的本质:既彰显了送礼者的诚意和品味,又让收礼者感到自身的内在价值被发现、被读懂。

惟其如此,送礼者和收礼者的关系才不会堕入需求的底层,才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

【材料三】

现实生活中送的很多礼物可能是浪费性的。比如,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互送粽子。现在可能没有多少人

真正喜欢吃粽子,而且即使喜欢吃,也不必非得端午节之前买。在端年节的时候,买粽子、送粽子的人并非

注重粽子的实用价值,而是要表达牵挂和祝福。而且,很多时候,人们更在乎粽子的包装和价格,似乎看起

来贵重,才能更显示自己的诚意。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陶的一项是()

A.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载体。

B.礼品不仅对接受者有意义,也是赠送者精神情感的渴求。

C.不是所有的送礼行为都是为了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

D.“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因为鹅毛是对方的急需品。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4砚的一项是()

A.相互馈赠礼品,在有的时期和地区是非常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B.不同人送礼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采取的行动也会不一样。

C.礼物的价值主要是以其实际价格衡量,与送礼人是否用心无关。

D.只要互送书籍,就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

9.请说说划线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能删掉的理由。

10.关于赠送礼品,常存在两种误区:①“越贵重的礼物,越能体现心意之诚”。②“越实用的礼物,越

能满足对方所需。”请分别指出其不当之处。

(二)(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都在成长

闫红

①我妈68岁时拿到的驾照。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轻人都考不

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有必要吗?"我妈有点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

学。我再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学习就是她的治愈系,再学一样,也挺好。于

是我口气一改,变作支持。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

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我姥姥和姥爷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一起生

活。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了啥啥",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

招工,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混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

来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妈每个月

的退休金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地照

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

“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充实感。

④我妈不觉得此生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虽然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订了很多文学期

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始跟我一块儿看徐W于、张爱玲、三毛

等人的作品。她最喜欢徐W于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方式,一度对张爱玲也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

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作品发表。

⑥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一则为我爸写稿方便,

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也算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作,后来我妈看着手

痒,一边做家务一边背诵起五笔字根“王旁青头兼五一”,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让费了好大劲儿才

学会五笔打字的我爸佩服不已。

⑦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

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

⑧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取有效信息;连看韩剧,她都注意吸

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韩国人的理念是“生命不在于长短,只要活得好”。她学习了,化为

己用,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

⑨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我妈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结果并不重要,她先

行一步地发现了学习过程的愉悦。这种愉悦感无须依凭,自给自足,不看别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较。因

这日复一日对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感,即使周围慌乱不堪,她依然能够自洽。

⑩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碌碌无为,但

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

(选自【读者】2022年11期,有删改)

11.阅读第①段至第⑦段,梳理文章中能体现“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

“我妈”68岁时拿到驾照一“我妈”喜欢看书,也学着写稿投稿

一①__________________f②

12.选文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试分析其作用

13.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

14.请从材料详略安排的角度,分析第⑧段在全文叙述中所起的作用。

15.文章以“一生都在成长”为标题,有何妙处?

16.“我妈”是一个怎样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作答。

(三)(12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王戎七岁,学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

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乙】许衡尝著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日:“非其有而

取之,不可也。”人日:“世乱,此无主。”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

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者皆

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与诸小儿游()(2)众争取球之()

(3)亦不限视而去()(4)其家人化之如此()

18.选出下列加点的“之”与“诸儿竞走取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辍耕之垄上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马之千里者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2)帝欲相之,以疾辞。

20.故事中的王戎和许衡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诗歌鉴赏。(5分)

21.下面的书法作品是杜甫的几首五言律诗,其中第一首是《》(填诗歌题目),这种字体属于

(楷书、草书、行书、隶书等)。

⅛⅛⅜孙

义∙⅜

<将>

^r现

.∙Γ∙G软<

鼻-

⅛品

n扬=

⅛前⅛

密,

3频.

>用/

#⅛-解

g嘉

露-<

∙⅛”∙⅛-

¾:源

■■

22.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这首诗歌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像东流的春水,一路欢歌,一路奔流。在我们的生命里,有给予力量的父母,有启迪智慧的老

师,有温暖相伴的同学,还有引领成长的书籍,鼓舞人生的伟人……他们让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挑

战,学会了珍惜……也因此点亮了我们。

请以《,点亮了我的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全;(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文中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一切能透

露作者信息的名称;(4)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娉婷(PIn)苍劲(jɪn)绯红(fei)咄咄逼人(du6)

B.稽首(qι)拘源(nɪ)熏陶Ctao)一曝十寒(ptɪ)

C.诡遹Cjue)翘首(qiAo)盘桓(heng)间不容发(传)

D.卷刻(jiian)他谷(W)逑杂(chan)信手指来(n⅛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啰婷(pin)——pTng,苍羽(jɪn)——jing:

C.盘恒Cheng)——huan,间不容写(fa)——fa;

D.镌刻(jaan)------juan;

故选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旁鹫聒噪名副其实言不及意

B.哂笑箫索如雷贯耳形销骨立

C.彗星仓皇粗制滥造前赴后继

D.安详婵娟相得益章震耳欲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言不及意----言不及义:

B.箫索——萧索;

D.相得益章——相得益彰;

故选C。

3.经典诗文默写。

(1)了却君王天下事,o(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3)无可奈何花落去,o(晏殊《浣溪沙》)

(4)不畏浮云遮望眼,o(王安石《登飞来峰》)

(5)夕日欲颓,e(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颖《黄鹤楼》)

(7)求之不得,O(诗经《关睢》)

(8),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一口□米酒千万句话,o(贺敬之《回延安》

(10)我是你簇新的理想,o(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答案】①.赢得生前身后名②.受任于败军之际③.似曾相识燕归来④.自缘身在最高

层⑤.沉鳞竞跃⑥.黄鹤一去不复返⑦.寤寐思服⑧.油蛉在这里低唱⑨.长江大河

起浪花⑩.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解析】

【详解】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

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赢、燕、缘、

鳞、竞、鹤、寤、寐、蛉”这几个字的写法。

4.阅读《水游传》中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成的、酸的、

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

(乙)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

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

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

“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1)分别写出甲乙两文的故事名称、。

(2)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给这两个故事排序。(填“甲”乙”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②

【答案】(1)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②.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2)①.甲②.乙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名著情节。

根据甲段中的“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可知,故事是鲁智

深拳打镇关西。

根据乙段中的“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

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可知,故事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小问2详解】

考查名著情节。

鲁达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为了避祸,来到五台山出家,后醉酒打烂了山门,惹了众怒,长老无法,只好把

他打发到东京大相国寺看守菜园。菜园经常有一伙泼皮捣乱,鲁达为了慑服众人,倒拔垂杨柳。故甲在

前,乙在后。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还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②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

③文物承接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④我们必须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斫究和利

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

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1)写出“精神力量”的短语类型。

(2)请提取第②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③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1)偏正短语

(2)文物是钥匙(3)将“承接”改为“承载”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短语类型。

“精神力量”中的“力量”名词做中心语,“精神”做定语,修饰“力量”;因此是偏正短语,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句子主干。

第②句“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中的“文物”是主语,“是”是动词谓语,“打开历史记忆的钥

匙”是宾语部分,中心词是:钥匙。因此主干为:文物是钥匙。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语病辨识与修改。

第③句“文物承接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语病是动宾搭配不当,应将“承接”改为“承载”。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中国的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种结晶和象征,在汉字这四四方方的世界里有着说不尽的无穷

魅力和神奇力量,常见汉字造字方法就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请你参加以“爱我汉字”为主题的

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班级准备召开一个“爱我汉字”的主题班会,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句宣传标语。

(2)【活动二】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笔走龙蛇”这个成语抄写在田字格内。

(3)【活动三】“笔走龙蛇”这几个字真有意思,“走”金文字形像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像人脚,

合起来表示人在跑。请写出你对另外三个字的理解和认识。

笔龙蛇

(4)【活动四】有人为此次活动写了一篇《赞汉字》的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可惜残缺,请你补上一

句。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抑扬顿挫。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答案】(1)例如:爱我汉字,传承文明

(2)笔走龙蛇(3)①.“笔”,上为“竹”下为“毛”,指旧时用的毛笔。②.“龙”,画了

一条龙的样子,表明龙是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动物。③.“蛇”,由“虫”和“它”组成,表明

蛇是一种爬行动物。

(4)①.行书流畅,②.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

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围绕“爱我汉字”这一主题拟写宣传标语即可。

示例:写中国字,说中国话,做中国人。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书写时字要正确,端正、整洁。注意易错字:蛇。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义的理解和认识。

示例:①笔:上为“竹”下为“毛”,会意字,说明笔是由竹管和兽毛制成的书写工具。

②龙:繁体字为“育首”,象形文字,表明龙有鳞、有角、有须,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③蛇:由“虫”和“它”组成,象形文字,表明蛇是一种爬行动物。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补写。补写的句子要为四字词语,内容与汉字相关。

示例:①殷墟甲骨②质朴形象

三、阅读(46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互赠礼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交往内容,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赠送与接受礼品的行为牵涉

到生活的许多方面。不同的人送礼也有不同的目的。比如,有的人送礼是出于利他主义,就是希望自己能够

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有的人则只是出于“礼尚往来”。所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并不是送礼行为的唯

一解释。

②礼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赠送和接受的双方都有意义。礼品能反映你希望自己在别人

心中树立怎样的形象。因为,每件礼品都是精挑细选或亲手制作后才送出去的,对方能从中衡量出你的兴趣

品位,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同时,对接受者来说,礼品能让他感受到,他得到了你的认可,祝福,赞

扬或牵挂……总而言之,他对你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

情感精神的渴求。

③另外,不同的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不同的人采取的行动也不

一样,同样的行动对不同的人传递的信息也会不同。比如,贫困的人送礼和富人送礼就可能会有很大的区

别。前者最缺的可能是钱,而后者最缺的可能是时间。如果一个百万富翁给乞丐100元钱,那可能只是一种

施舍;同样地,闲人陪人聊天,可能是他本来就没有什么事干。贫困的人送一件价格100元的礼物,与富人

送IOOO元的礼物,两者传递的信息是不能以实际价格衡量的。贫困的人传递的信息可能更强烈一些。反过

来,闲人陪你玩一天,富人只陪你一个小时,表现出来的信号也可能是富人更重视和你的关系。所以,对于

送礼来说,重要的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礼物对于收礼的人的价值的大小。从这个意义,上

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很有道理。鹅毛可能对你来说没有很大价值,但是对方愿意花大成本,把

鹅毛千里迢迢地给你送过来,这就意味着他很重视你,很看重你们之间的关系。

(部分内容摘编自张维迎《博弈与社会》第三节)

【材料二】

世间但凡牢不可破的关系,都建立在相同的价值观之上,这样的关系,更经得起时间检验。因此,对于

我们学生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书籍。书之所以能成为承载友情、亲情乃至大国外交的礼物,是因为它更贴

近精神、情感需求的本质:既彰显了送礼者的诚意和品味,又让收礼者感到自身的内在价值被发现、被读懂。

惟其如此,送礼者和收礼者的关系才不会堕入需求的底层,才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

【材料三】

现实生活中送的很多礼物可能是浪费性的。比如,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互送粽子。现在可能没有多少人

真正喜欢吃粽子,而且即使喜欢吃,也不必非得端午节之前买。在端年节的时候,买粽子、送粽子的人并非

注重粽子的实用价值,而是要表达牵挂和祝福。而且,很多时候,人们更在乎粽子的包装和价格,似乎看起

来贵重,才能更显示自己的诚意。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无碰的一项是()

A.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载体。

B.礼品不仅对接受者有意义,也是赠送者精神情感的渴求。

C.不是所有的送礼行为都是为了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

D.“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因为鹅毛是对方的急需品。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氐建的一项是()

A.相互馈赠礼品,在有的时期和地区是非常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B.不同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采取的行动也会不一样。

C.礼物的价值主要是以其实际价格衡量,与送礼人是否用心无关。

D.只要互送书籍,就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

9.请说说划线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能删掉的理由。

10.关于赠送礼品,常存在两种误区:①“越贵重的礼物,越能体现心意之诚”。②“越实用的礼物,越

能满足对方所需。”请分别指出其不当之处。

【答案】7.D8.B

9.起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①礼物并非越贵重越体现心意之诚,最主要是看这份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②礼物并非越实用

越能满足对方所需。对方渴求的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情感精神的渴求。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识。

D.说法不正确。根据材料一第③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很有道理。鹅毛可能对你来说没有很大

价值,但是对方愿意花大成本,把鹅毛千里迢迢地给你送过来,这就意味着他很重视你,很看重你们之间

的关系”可知,“鹅毛”表示送礼的人对收礼人的重视程度,并非“因为鹅毛是对方的急需品”。故选

D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材料一第①段“互赠礼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是普遍存

在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可知,相互馈赠礼品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

期、各个地区,并非选项说的“有的时期和地区”;

C.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材料一第③段”所以,对于送礼来说,重要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

而不是礼物对于收礼的人的价值的大小”可知,礼物的价值主要是送礼人是否有心,而不是以其实际价格

衡量;

D.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材料二“世间但凡牢不可破的关系,都建立在相同的价值观之上,这样的关

系,更经得起时间检验。因此,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书籍”可知,互送书籍来让双方的关

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是有特定对象群体的,并非所有的人互送书籍都能有这样的效果,选项说法绝对

化;

故选B0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材料一】②段划线句“从某种意义上说”起限制作用。一个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给出不同的解释

和论证,这就对事情本身产生了不同的意义。在阐述其中一方面的意义时加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

会更加的严密。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第一种误区:

根据材料一第③段“所以,对于送礼来说,重要的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礼物对于收礼的

人的价值的大小”和材料三“很多时候,人们更在乎粽子的包装和价格,似乎看起来贵重,才能更显示自

己的诚意”可知,并非越贵重的礼物,越能体现心意之诚,最主要的是看这份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

小。

第二种误区:

根据材料一“对接受者来说,礼品能让他感受到,他得到了你的认可,祝福,赞扬或牵挂……总而言之,

他对你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情感精神的渴求”和材料

三“现实生活中送的很多礼物可能是浪费性的。比如,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互送粽子。现在可能没有多少

人真正喜欢吃粽子,而且即使喜欢吃,也不必非得端午节之前买”可知,并非“越实用的礼物,越能满足

对方所需”,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对方感受到送礼之人的重视程度,对方渴求的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情

感精神的渴求。

(二)(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都在成长

闫红

①我妈68岁时拿到的驾照。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轻人都考不

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有必要吗?"我妈有点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

学。我再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学习就是她的治愈系,再学一样,也挺好。于

是我口气一改,变作支持。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

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我姥姥和姥爷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一起生

活。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了啥啥",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

招工,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混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

来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妈每个月

的退休金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地照

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

“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充实感。

④我妈不觉得此生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虽然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订了很多文学期

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始跟我一块儿看徐轩、张爱玲、三毛

等人的作品。她最喜欢徐舒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方式,一度对张爱玲也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

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作品发表。

⑥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一则为我爸写稿方便,

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也算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作,后来我妈看着手

痒,一边做家务一边背诵起五笔字根“王旁青头兼五一”,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让费了好大劲儿才

学会五笔打字的我爸佩服不已。

⑦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

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

⑧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取有效信息:连看韩剧,她都注意吸

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韩国人的理念是“生命不在于长短,只要活得好”。她学习了,化为

己用,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

⑨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我妈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结果并不重要,她先

行一步地发现了学习过程的愉悦。这种愉悦感无须依凭,自给自足,不看别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较。因

这日复一日对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感,即使周围慌乱不堪,她依然能够自洽。

⑩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碌碌无为,但

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

(选自【读者】2022年11期,有删改)

11.阅读第①段至第⑦段,梳理文章中能体现“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

“我妈”68岁时拿到驾照f“我妈”喜欢看书,也学着写稿投稿

-①-②

12.选文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试分析其作用。

13.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

14.请从材料详略安排的角度,分析第⑧段在全文叙述中所起的作用。

15.文章以“一生都在成长”为标题,有何妙处?

16.“我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作答.

【答案】11.①.“我妈”边做家务边学会了五笔打字。②.“我妈”学会用微信文字祝福和表情包。

12.采用了插叙。补充交代了母亲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家庭背景和年轻时艰难的工作经历。与后文母亲积极对

待生活的态度形成对比,母亲即使成长于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但她仍然一直积极学习,突出了母亲坚强乐观

的精神品质,强化了文章主旨。

1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好学的母亲比作“行走的百科全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知识渊博和好

学的特点。母亲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她都会抓紧一切机会努力学习,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高度赞扬。

14.文章前7段都详细记叙了母亲成长的具体事例,第⑧段则是略写了多件母亲在生活中时时刻刻学习的例

子,进一步表现了母亲的愉悦感来自于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她在学习中获得成长,与文章标题“一生都在

成长”相呼应。同时也引出了后文“我”对母亲乐趣来源的总结:即母亲学习的乐趣来自于学习过程,在日

复一日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超越。

15.首先,标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其次,“一生都在成长”是指母亲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实现

自我的超越,表现了母亲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乐观面对生活的敬佩

与赞美之情,标题与文章结尾的中心主旨相呼应,使得结构更为完整。

16.①善于学习。学写作、学打字、学驾照、学发微信,处处留心学习。②坚强乐观。从小父母离异,嫁给

爸爸负担沉重,姥姥摔断腿,爸爸半身不遂,但她却愉悦以对。③勤劳执着。纺织厂工作勤劳、常年照顾家

人不辍、坚持学完了驾照。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I)根据题干"‘我妈’喜欢看书,也学着写稿投稿”提示,找到⑥段“后来我妈看着手痒,一边做家

务一边背诵起五笔字根”可概括为:“我妈”学会了五笔打字;

(2)根据题干“‘我妈’喜欢看书,也学着写稿投稿”提示和对(1)的概括——“我妈”学会了五笔打

字,找到⑦段“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她不但能用微信发

送文字祝福,使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可知,“我妈”学会用微信文字祝福和表情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作用。

根据第①段讲到了68岁的母亲拿到驾照,这里插入了一段关于早年母亲的经历,而第③段又开始讲述我

对母亲现在的看法,可知这一段属于插叙。

内容上,根据②段“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我姥姥和姥爷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妈和

我姥姥一起生活……”可知,补充交代了母亲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家庭背景和年轻时艰难的工作经历;

结构上,结合第③、④段“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等

可知,与后文母亲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形成对比,说明母亲并没有被生活的艰辛所打倒,反而更加积极的

学习,突出表现了母亲坚强乐观的人物形象,对于中心主旨具有强化作用。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根据⑨段“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把母亲比作了“行走的百科全书”,可知使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百科全书”本义是记载各种知识的书籍,以此来形容母亲的全能形象,凸显她

的知识渊博;说明母亲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会抓紧一切机会努力学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

情。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要求从“材料详略安排的角度”分析第⑧段“在全文叙述中所起的作用”。

根据第⑧段“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取有效信息:连看韩剧,她都

注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韩国人的理念是‘生命不在于长短,只要活得好'。她学习

了,化为己用,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罗列了多件事情,可知,本段显然是略写,原因在于前

面已详写多件事情,不必再费笔墨再多写。结合文章第①-⑦段内容可知,前文详细记叙了母亲“成长”

的具体事例;结合第⑧段“她学习了,化为己用,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可知,作者写多件事

情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活到老学到老,从学习中获取愉悦感的人物形象;再从全文出发,第⑧段自然而

然引出了第⑨段“我妈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结果并不重要,她先行一步地发现了学习过程的愉悦。这种

愉悦感无须依凭,自给自足,不看别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较。因这日复一日对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感,

即使周围慌乱不堪,她依然能够自洽”的表述,引出“我”对母亲乐趣来源的总结,即母亲的乐趣来自学

习本身,在日复一日中实现自我超越同时也与标题所说的“她一直在成长”相呼应。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

内容上,表面上,根据第①段“我妈是68岁时拿到驾照的",第④段“我妈不觉得此生虚度的原因是,

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可知,“一生都在成长”指的是母亲一直在学习知识从而获得成长的过程。深层而

言,结合第⑨段“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碌

碌无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可知,

作者想要赞美母亲这种活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

结构上,标题和结尾“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的表述相呼应,母亲活到老学到

老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同时标题这样有些带有悬念的表述能够吸引人的兴趣。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根据①段“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把驾照拿到了手”、④段“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⑤段“得多

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作品发表”、⑥段“后来我妈

看着手痒,一边做家务一边背诵起五笔字根'王旁青头兼五一',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⑦段“很

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和⑧段“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

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取有效信息;连看韩剧,她都注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

说,韩国人的理念是……”等学写作、学打字、学驾照、学发微信,处处留心学习;可知,母亲善于学

习。

根据②段“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我姥姥和姥爷就离了婚……”和③段“这几年,先是

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地照顾他们……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充实

感”从小父母离异,嫁给爸爸负担沉重,姥姥摔断腿,爸爸半身不遂,但她却愉悦以对;可知,母亲坚强

乐观。

根据①段“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把驾照拿到了手”、②段“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

空气混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和③段“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

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地照顾他们”等坚持学完了驾照、纺织厂工作勤劳、常年照顾家人

不;可知,母亲勤劳执着。

(三)(12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王戎七岁,学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我不动。人问之,答日:“树

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乙】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义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日:“非其有而

取之,不可也。”人口:“世乱,此无主。”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

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哆视而去。其家人传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者皆

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与诸小儿游()(2)众争取尊之()

(3)亦不昵视而去()(4)其家人化之如此()

18.选出下列加点的“之”与“诸儿竞走取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辍耕之垄上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予独爱莲石出淤泥而不染D.马之千里者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2)帝欲相之,以疾辞。

20.故事中的王戎和许衡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17.①.曾经;②.吃;③.斜着眼睛看;教化18.B

19.(1)别人丢失的,(即使)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2)元世祖想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以自己有病(为理由)辞谢了。

20.王戎善于观察、聪慧。许衡做事有原则、有自己的道德准则。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曾经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尝:曾经。

(2)句意为:人们都争着摘梨吃。啖:吃。

(3)句意为: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睨:斜着眼睛看。

(4)句意为:那是他家人的教化而所以像这样。化:教化。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例句中“之”的意思:代词,它,指梨。

A.动词,去,往;

B.代词,它;

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

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遗,丢失;弗,不;义,道义;弗受,不接受;

(2)欲,想;相,做宰相;辞,辞谢。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

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根据“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可知,王戎善于观察,聪慧;根据“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

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可知,许衡不吃无主

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品行方正、诚实,做事有原则,能抵得住诱惑的品质高尚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

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乙】许衡曾经在酷暑的时候路过河阳,当时非常口渴。道路旁有一棵梨树,人们都争着摘梨吃,只

有许衡一个人正襟而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