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8/1A/wKhkGWXurpaAZg1dAAJHkcSvyOE163.jp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8/1A/wKhkGWXurpaAZg1dAAJHkcSvyOE1632.jp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8/1A/wKhkGWXurpaAZg1dAAJHkcSvyOE1633.jp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8/1A/wKhkGWXurpaAZg1dAAJHkcSvyOE1634.jp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8/1A/wKhkGWXurpaAZg1dAAJHkcSvyOE16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鲁迅”这个专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
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课文,前两篇精读课文是鲁迅作品,
后两篇略读课文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单元选用一组与其相关的文章,旨在通过不同
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
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
迅先生》两篇课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之外,还都借助场景描写表达了主观情
感,通过揣摩表达情感的方法,尝试着迁移运用于自己本单元的习作《有你,真
好》中,表达出真情实感。
据此设计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厘清文章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先生的
崇高精神。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以下是本单元整体构想:
本单元学习要素提示“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该语文要素体
现了对本单元选文特质的关照,因为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当时的
语言表达方式和现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借助资料是十分必要的。
《少年闰土》可借助《故乡》的写作背景及补充的《中年闰土》,更好地把握人
物形象。《好的故事》可借助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作品评介,以及补充资料《死
火》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借助相关时代背景材料,理
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的人》可借助前三篇文章,以及补充材料读懂诗
句,更深入地了解鲁迅。
分课设计
24、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郑、拜”等12个生字和“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2.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1自然段。
3.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4.仿照第1自然段,描写一张照片呈现的生活瞬间。
教学重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学会写人的基本方法。
学习单
少年闰土段落人物特点
记忆中的闰土
初次相识时的闰土
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
离别时的闰土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入
L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看过哪些鲁迅写的作品和与他有关的故事?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节选自他的短篇小说《故乡》的文章。(教师板书课题:少
年闰土)
介绍鲁迅: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
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年
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
精神,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彷徨》《野草》《朝
花夕拾》等。
2.谈谈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设计说明】初识作者,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抓住文中用词、语序与现今语法不一样
的语段,指导理解。
2.梳理课文内容,完成学习单。
少年闰土段落人物特点
记忆中的闰土
初次相识时的闰土
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
离别时的闰土
【设计说明】借助学习单,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的。
三、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
L自由读第1自然段,圈出句子中描写的事物。
天空圆月沙地西瓜
(1)学生读词想象画面,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夜?(宁静)一片怎样的天地?
(辽阔)
(2)在这样宁静的夜里,正在发生一件什么事?(抓住动词,读描写闰土
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出闰土刺猿的矫健,与上文的“静”形成对比)
(3)好一个()的闰土。
(4)借助关键词和插图辅助背诵第1自然段。
2.自学2~5自然段,填写人物信息卡。
(1)小组交流,介绍闰土。
“我”与闰土初识时,闰土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抓住重点词语(紫
色、银项圈……)、句子(“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体会农村少年的淳朴
形象。
(2)描写闰土外貌时,为什么没有对闰土的五进行描写?
(3)小结:作者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只用寥寥几笔,就让一个来自农村的
健康可爱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板书:
少年闰土段落」人物特点-
记忆中的闰土1身手矫健
初次相识时的闰土^2τ5~朴实害羞
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
离别时的闰土
【设计说明】自主学习探究,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其中的含义,从场
面描写中揣摩人物内心、情感,了解闰土的性格特征,理解课文内容。
四、拓展练笔
背诵第1自然段。第1自然段描绘出了一个矫健、富有生气的少年闰土形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难忘的瞬间被定格。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照
片,回忆当时的情景,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
1.看照片,同桌互相说一说。
2.写照片中的画面。
3.交流评改,着重点评环境和人物动作描写。
【设计说明】学习文中场面描写和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听写巩固,复习导入
1.听写课后词语,自评订正。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身手矫健、朴实、害羞的闰土,这节课我们一起听
听闰土那些“新鲜事”,继续来认识闰土。
二、概括新鲜事
1.快速浏览6~8自然段,试着用小标题概括闰土讲的“新鲜事”。
2.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猿)-(潮汛看鱼)
【设计说明】设计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后的概括能力和准
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件“新鲜事”,读一读,感受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
年。
(1)雪地捕鸟。
①分角色朗读,学生口头完成填空。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起一个大竹匾,
()下秋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在棒上的绳子只一(),那鸟雀
就()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鹑鸠,蓝背.....
②出示动词,学生练说“雪地捕鸟”过程。
扫支撒缚拉罩
(2)月夜刺猿。
①分角色朗读对话。
②思考:除了这里写了“月夜刺猗”,文章哪里还描写了这幅画面?(第1
自然段)
③小结:作者将“月夜刺猫”这件事放在文章最开头,可见作者对此印象最
为深刻,这样安排也令读者印象深刻,手拿钢叉、身手矫健的闰土和伶俐的猿斗
智斗勇,对于当时生活在城里的作者来说多新鲜啊。
(3)夏日拾贝、潮汛看鱼。
①思考:比较其他两件事,这两件事写得比较简单,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②追问:能否去掉?(去掉不能体现“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设计说明】依次学习闰土讲的几件“新鲜事”,感受闰土的人物形象,学
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鲁迅的情感。
4.概括闰土形象。
(1)闰土给作者鲁迅讲述了这么多新鲜事,这个看起来腼腆的小男孩儿身
上的哪些地方深深吸引着作者呢?
(2)引导学生语言训练:从()故事中,我看出闰土是一个()的
少年,这一点深深地吸引着鲁迅。(板书:聪明能干、勇敢机敏、见多识广……)
(3)难怪作者发自内心地感叹:“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这里的“阿”包含了“我”怎样的情感?(对闰土的羡慕……)
【设计说明】体会闰土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作者复杂的情感。
三、感受分别
1.带给了作者这么多“新鲜事”的闰土要回家去了……(学生读19自然段)。
2.“我”和闰土的分别是怎样的?(依依不舍)具体体现在哪里?(哭)两
个人“大哭"和‘'躲到厨房里哭”有何不同?
3.小结:虽然''哭”的方式不同,但体现着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相处时间
虽短,但闰土的勇敢机敏、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深深地印在了鲁迅的记忆里。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段落人物特点
记忆中的闰土~Γ身手矫健
初次相识时的闰土Γ5朴实害羞
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6~18勇敢机智、见多识广
离别时的闰土19重情重义
组合篇目:
《中年闰土》(节选)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
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
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
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
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
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一一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猿,……但
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
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
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
说着……
(选自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
25、好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写“搁、综”等13个生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
3.知道“好的故事"是指‘'我"的梦境。
4.读懂第1自然段,了解“我”的现实处境。
教学重点
读懂“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找出故事“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什么
地方。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含义。
2.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单:
入梦梦境梦醒
(>-()自然段□>()一()自然段φ;()-()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我们以往听过、读过不少故事,它们有时间、人物、地点,还有一波三折
的故事情节,但今天大家要读的故事,却一样都没有,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呢?(出
示课题)
2.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散文集《野草》中的《好的故事》。
【设计说明】初读文章较难理解,通过对比以往所学文章,提取本课特点,
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正音、解词
1组:瘦削参差碎散(关注多音字读音)
2组:陡然伽蓝皱蹙泼剌奔迸
(1)读词正音。
(2)抓关键字查字典理解。
3组:鸟柏澄碧萍藻膝骸掷
(1)自读,正音。
(2)利用偏旁猜字义。
4组:石油鞭爆四近繁响
(1)读词正音。
(2)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
【设计说明】在生僻字词较多的本课,指导学生借助字的结构、借助关键字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义。
三、文章解构
1.浏览文章,找出相对应的段落,完成学习单。
2.思考:“好的故事”是哪部分?(梦境)
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好的故事”是梦境?
4.交流汇报。
5.小结:文中两次提到《初学记》,首尾呼应,再现读者梦境的开始和骤然
回到现实的情景。
四、“现实”
L这是个怎样的夜晚?指名学生读第1、2自然段,说说描写了怎样的人和
物。
灯火:缩小。
石油:不多,不是老牌(质量差、杂质多...)。
灯罩:熏黑、脏、破。
鞭爆:繁响。
烟雾:烟雾缭绕。
我:闭着眼、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
2.补充时间背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屋外热闹喜庆。
3.结语:这么多景物的描述,都在告诉我们这是个“昏沉的夜”,这样的环
境下“我”做了一场梦,怎样的梦被作者称之为“好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
习。
第二课时
一、走入“梦境”
L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好的故事”写得是鲁迅先生的“梦境”,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往往是一个人心灵的投射,而那些描述梦的文
字往往就记录了一种心境。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梦境”。
2.自由读4至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梦境,找出概括梦境特点的词语,感受
梦境的美好。(板书:美丽、幽雅、有趣)
3.相机辨析词语:“幽雅”与“优雅”,互为近义词,前者用于形容静态的环
境和氛围幽静而雅致;后者多用于形容人姿态举止。
4.过渡:“好的故事”的特点是“美丽”“幽雅”“有趣”,具体体现在哪里?
5.勾画批注,组内交流。
(1)品读第5自然段:“我仿佛记得……一同荡漾。”第7自然段:”茅屋,
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①思考:作者描写景物和平时我们描写景物有何不同?(一串名词的罗列)
②想象:教师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③再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语句简洁,画面感强)
(2)品读“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水银色焰。”
①思考:这部分写了什么?
②对比:出示水中景物倒影和夏云头图片,对比相似之处。(这句话是从水
中倒影的“形和色”两方面来具体描写的)
③读出江南水乡景色的美丽。
(3)品读“大红花一朵朵……白云织入村女中”。
①出示语句,标记“红锦带、带、狗、白云”等词语,读一读,发现在表达
上有什么特点?(“接龙句式”)
②师生、生生配合上下句对读,体会表达的节奏感。
③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设计说明】通过对比,直观地发现作者表达上的特点,产生“为何要花大
量笔墨在描写江南水乡美景”的疑问,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深意,进一步读
懂文章。
小结: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描写江南水乡的美好景致,体现作者憧憬美的人、
美的事,并将它们比作“好的故事”,描绘得“美丽、幽雅、有趣”。
二、借助阅读链接,深层理解文意
(I)结合文章的阅读感受,再读读“阅读链接”中的材料,完成图示。
(2)交流板书。(梦境、现实;理想、社会)
好的故事昏沉的夜
【设计说明】借助“阅读链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文意。另一方面,
学生也可以借助图示,更直观地感受作者这篇文章写作艺术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对
比和象征,这也是鲁迅一类文章的特点。
三、总结
《好的故事》不仅是一场梦,更是鲁迅先生对美好事物的憧憬期待,对黑暗
社会现实的不满。
板书设计:
对比
梦境<--------------->现实
好的故事昏沉的夜
组合篇目
《死火》(节选)
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山麓有冰树
林,枝叶都如松杉。一切冰冷,一切青白。
但我忽然坠在冰谷中。
上下四旁无不冰冷,青白。而一切青白冰上,却有红影无数,纠结如珊瑚网。
我俯看脚下,有火焰在。
这是死火。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摇动,全体冰结,像珊瑚枝;尖端还有凝固
的黑烟,疑这才从火宅,中出,所以枯焦。这样,映在冰的四壁,而且互相反映,
化为无量数影,使这冰谷,成红珊瑚色。
哈哈!
当我幼小的时候,本就爱看快艇激起的浪花,洪炉喷出的烈焰。不但爱看,
还想看清。可惜他们都息息2变幻,永无定形。虽然凝视又凝视,总不留下怎样
一定的迹象。
死的火焰,现在得到了你了!
我拾起死火,正要细看,那冷气已使我的指头焦灼;但是,我还熬着,将他
塞入衣袋中间。冰谷四面,登时完全青白。我一面思索着走出冰谷的法子。
我的身上喷出一缕黑烟,上升如铁线蛇冰谷四面,又登时满有红焰流动,
如大火聚''将我包围。我低头一看,死火已经燃烧,烧穿了我的衣裳,流在冰地
上了。
“唉,朋友!你用了你的温热,将我惊醒了。”他说。
我连忙和他招呼,问他名姓。
“我原先被人遗弃在冰谷中,”他答非所问地说,“遗弃我的早已灭亡,消尽
了。我也被冰冻冻得要死。倘使你不给我温热,使我重行烧起,我不久就须灭亡。”
“你的醒来,使我欢喜。我正在想着走出冰谷的方法;我愿意携带你去,
使你永不冰结,永得燃烧。”
【注释】
1火宅:佛经语,其中充满痛苦之火,燃烧不已。比喻人间苦难世界。
2息息:呼吸相续,不断。息,呼吸。
3铁线蛇:又名盲蛇,无毒,状如蚯蚓,分布于浙江、福建等地。
4火聚:佛教术语,猛火聚集之处。
(选自《鲁迅文集》)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L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用小标题概括文中所写的鲁迅的几件事。
3.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2.借助小标题,概括文中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教学难点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快速默读,感知大意
L导入:通过本单元前两篇文章的学习,我们透过鲁迅先生的文字对他有了
一些了解,今天我们来通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伯父鲁迅逝世九周年时写的一
篇文章,来近距离地进一步认识鲁迅。
2.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几件事,用小标题来概括。
文章开头,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来吊唁伯父鲁迅?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设计说明】唤醒学生元认知,为下面教学环节做铺垫。
二、梳理内容,归纳小标题
L概括小标题。
“谈《水浒传》”一一“笑谈'碰壁一一“燃放花筒”一一“救助车夫”
—一“关心女佣”
2.发现选材特点,请你为这五件事分分类。
(1)第一种。
“我”亲身经历的: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
“我”听说的:关心女佣。
(2)第二种。
与“我”有关: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
与他人有关: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3.小结:五件事都是写鲁迅先生的,但选材的角度并不相同,可以让我们多
角度、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
【设计说明】通过分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并为本单元习作如何选
材做铺垫。
三、抓住关键词句,感悟鲁迅形象
1.再读文章,思考:伯父鲁迅是怎样的人?从哪里感受到的?
2.抓住关键词句,交流汇报,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1)谈《水浒传》。
①这是一位率真、有趣、关心青少年、关心后辈的伯父,因为伯父借《水浒
传》启发“我”认真读书。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语言描写)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
②这是一位如此关心“我”的伯父,却永远离开了“我”一一
引读:“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2)笑谈“碰壁”。
①伯父是个自信、乐观斗争的人,因为他憎恨旧社会,并进行顽强的斗争。
语言描写:
“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②补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碰壁”的含义。
③这是一位如此爱憎分明的伯父,却永远离开了我们一一
引读:“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3)燃放花筒。
①伯父是个慈祥和率真的人,因为伯父买了许多爆竹、花筒给我们,放花筒
是他的神情自然而和谐。
神态描写:
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是我从来没看见过的。
②这是一位如此慈祥、率真的伯父,却永远离开了“我”一
引读:“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4)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①伯父是个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人,因为伯父救助了黄包车夫,还劝女佣
休息。
A.救助车夫:动作、神态描写。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扎好绷带。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他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B.关心女佣。(女佣的话)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②这是一位如此关心劳动人民的伯父,却永远离开了我们一一
引读:“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小结:这样的伯父,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一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设计说明】从具体的事中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为人物主题习作做铺垫。
板书设计:
组合篇目: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
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
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
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
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
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
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
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
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27、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目标
L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借助本单元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人物形象。
3.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L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单
27、有的人
我的资料我对鲁迅的了解
《少年闰土》及补充的《中年闰土》
《好的故事》及“阅读链接”
学过的课文
及相关资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及社会背景、
《回忆鲁迅先生》
关于《野草》
其他资料
鲁迅名言
...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朗读诗歌,初步体会情感
导入: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著名诗人臧克家笔下的鲁迅先生。
1.借助课题、副标题及学习单中的预习内容,了解诗歌作者及创作背景。
2.思考: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第1节):有哪两种人。
第二部分(第2-4节):两种人的不同人生观。
第三部分(第5-7):这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二、学习诗歌
1.第一部分。
思考:如何理解这一节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含义?
生死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
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
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
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界限
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
2.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哪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
何体现的?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
3.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一种是①“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②“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
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③“他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另一种是①'‘永远记住他”。②''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
颂,被延续。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读懂、读通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对比的表现手法,
理解“两类人”真正代表了什么,凸显鲁迅的人物形象。
4.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
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一一《自嘲》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一一《野草题词》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三、再次品读诗歌,拓展阅读,丰满鲁迅人物形象
1.出示阿累的《一面》,学生快速浏览,说说感受。
2.小结感受,朗读提升。
本单元,我们从鲁迅自己的文字中知道,他是一个为了后代能更好地活而愿
意牺牲自己的人。读了阿累写鲁迅的文章,我们知道鲁迅是个为他人着想,受人
尊敬爱戴的人。
【设计说明】本单元学习结束,引领学生开拓阅读视野,全方位了解人物鲁
迅。
板书
27、有的人
一一纪念鲁迅有感
活着一一死了
死了一一活着
身体----精神
组合篇目:
《一面》
阿累
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
一天中午,我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离接班的时间还有半个钟头。
我心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后面柜台旁边的两个人在谈笑。我向里面望了一下
一一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我站在书架前,开始翻书。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
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f'1o《毁灭》?
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
字,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后记,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一个矮小而结实的
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几分敬意
叫“先生”的。
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衣袋一一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
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几天的饭费。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红了脸,说:“贵
了。”
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哪
里贵?你看这纸……”
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
感觉。
,,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
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挚着那本书,
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语,原先和内
山老板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
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
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
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一一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J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抽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封面
上印着两个字:铁流⑶。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一一这本
比那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进行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
的时候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
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
知道怎样才好。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
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
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一
“哦!您,您就是一一”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
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着,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
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一一瘦!我们这位战士的
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
《铁流》对我说道:“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
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一一他的手
多瘦啊!我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
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
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习作《有你,真好》
教学目标
L选择一个人,运用第二人称,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情感。
2.能通过对印象深刻的场景的描述,把事情写具体。
教学重点
能把事情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把事情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材”从“题"中来
(出示习作题目《有你,真好》)这是一句让人心生温暖的话,里面有感恩,
有情义……看到这个题目,你心里出现的“你”是谁?你们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
试着来说一说吧。
(谁
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J
二、“好”从“事”中来
L交流后发言,哪个人最让你心怀感恩?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梳理学生发言,提炼分类事例的类型。例如,(1)为我解决难题(帮助我);
(2)给我指出问题和缺点(良药苦口);(3)和我一起成长(陪伴);……
3.学生整理补充自己的素材。
三、出示习作要求(事情具体、感情真挚)
1.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假想这个“你”就在眼前,你在用文字和他对话。写完后读一读,看看事情
写得是否具体,是否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2.如何才能“具体”“真挚”?
(1)具体:回顾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具体”。
描写环境,营造气氛;注重细节,展开过程……
(2)真挚:回顾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真挚”。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
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
滴地掉下来。”如果换成:“我站在吊唁大厅,心里十分难过。”哪个表达方式更
好?为什么?
四、自主习作,教师指导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学习拟出合适的题目。
3.学会正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及方法。
4.了解柳公权楷书的特点。
5.理解积累鲁迅的名言。
教学重点
1.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定题目。
3.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4.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了解其楷书特点。
5.积累鲁迅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要把文章写得具体而有条理,编写作文提纲是个好办法。详细的作文提纲
就是一篇文章的整体骨架。编写作文提纲的关键是,在确定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
材料之后怎样处理我们所选择的材料。
列提纲,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了更明确地表现文章的结构的各个
部分,我们还可以把重点材料看作一个整体,依据上述方法把材料再分成几个部
分,列出各个部分的子标题排序,从而更加清晰、具体地表现整篇文章的脉络。
2.回想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分别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
(2)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
(3)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
(4)我们应该保护地球。
3.把各部分连起来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地球虽然美丽壮观,但是很渺小,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无
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
4.讨论:怎样才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教师明确:
(1)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
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2)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句,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也有帮助。
(3)针对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二、词句段运用
(-)学习给文章拟定题目
1.出示四组学过的课文题目。
(1)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
(2)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
(3)竹节人桥芦花鞋
(4)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
子顾客
2.学生讨论:这四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
3.学生反馈,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
4.教师明确:
第一组和第三组是点明文章写作对象,第一组的写作对象是人,第三组的写
作对象是物。
第二组这些题目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组这些题目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练一练。(学习单)
记忆中,我第一次走进商店时,大概四岁。一进门,就被满柜台可爱的糖果
吸引住了。我贪心地栗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糖果。售货员是位态度亲切的阿姨,
她问我:“你有这么多钱吗?”
“我有许多钱。”我伸出了紧握着的拳头,将一大把的硬币放在她的手中。
阿姨一下子愣住了,盯着她手中的硬币看了老半天,然后,她又看看我。
“够了吗?”我有些忐忑不安地问。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说着,她转身拿了两个硬币放在
我手中。
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和妻子经营一家海鲜店,供应各种新鲜活鱼。一天,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带着她的弟弟来到我的店里,两个小孩喳着大大的眼睛,盯
着那些水里游动的美丽的鱼儿,看了老半天。
“这条鱼卖吗?”那个小男孩指着一条惹人喜爱的热带鱼问。
“当然卖啊,只要你们有钱。”我说。
“我们有很多钱。”小女孩自信地回答,给了我自信的感觉。
当小女孩紧握着的手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我
知道小女孩要说什么。她的小手松开了,在我手里,她放了三枚小小的硬币。那
时候,我才猛然意识到那位阿姨当年的心情。
“够了吗?”小女孩轻轻地问了声。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我回身,拿了两个硬币放在她手
里。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1)源自短文,可以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二手车寄售代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吊车租赁与施工现场管理服务协议
- 2025年车贷居间服务收费标准合同范本
- 建立适应性强的财务体系计划
- 学生领导力培养课程计划
- 教学工作创新方向计划
- 年度战略性谈判的技巧分享计划
- 市场调研与分析工作安排计划
- 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计划
- 高危作业的安全保障措施优化计划
- 元宇宙视域下非遗保护与传播途径探究
- 2025年买卖个人房屋合同(4篇)
- 2025代运营合同范本
- 武汉2025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管理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家庭燃气和煤气防火安全
-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达标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大学学生宿舍管理员工作培训
- 初三物理常识试卷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初中新课标培训课件
- 办公用品价格清单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