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重点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1页
山西省晋城市重点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2页
山西省晋城市重点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3页
山西省晋城市重点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4页
山西省晋城市重点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西省晋城市重点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解析)晋城市重点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请将各题解析填写在对应题号的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心雕龙·隐秀》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这里所说的“隐”,不是隐晦,而是含蓄;不是不欲人知,而是不必明言;是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发现作品中隽永深长的意趣。这正是中国文学的艺术妙谛。唐朝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二十四诗品》中又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都是要求诗歌通过有限的字句启发读者无穷的想象。注重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别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近意远,含蓄不尽。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并没有明说下雪,只说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路上人的足迹也不见了。这样,读者便可以想象出一幅铺天盖地的雪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安排了一只孤舟,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垂钓江雪之中,不为外界变化所动。那种我行我素、遗世独立的情趣,蕴涵在字里行间,很耐人寻味。

(摘编自袁行需《中国文学概论》)

材料二:

含蓄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也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

艺术审美的第一步,便是读者对作品审美意蕴的理解与发现。浅露平直的作品,读者无须去发现,因为它原本就一览无余。唯有含蓄性的作品,一方面,它总是留下许多空白、许多空间,不让读者一览无余地把握它,总是“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期待着读者去领悟。另一方面,它又总是提供一些暗示和媒介,引导读者去思索、领悟。读者循着提供的暗示和媒介,即诗中直接描写的事物,乃能一步步地由已知到未知,由少许到多许,由表层到深层,领悟作品的意蕴。

艺术审美不仅仅是单纯的接受、理解,而是主体(读者)与客体(作品)的交流契合。读者读诗,不仅是领悟作品的意蕴,也主动地参与艺术的再创造。者进入的境界,已经不仅仅是诗人创造的艺术世界,而是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另一艺术世界,这就是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种艺术的再创造融入了读者自身感受和灵智,所以便会感到特别亲切,以至神游其中,流连忘返。

钟嵘认为,好诗应是“闻之者动心,味之者无极”。此所云“味之无极”也是众多诗人追求的审美理想。阅读含蓄深厚的作品,读者的理解往往不可能同作品反映的生活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达到完全的契合,我们总会感到它太丰富,太深邃。越是这样,我们越是想去领悟、探求,把握它的全部,于是便会一次又一次去吟诵、涵泳,产生永不满足的“味之无极”的追求感、向往感。

从欣赏的角度看,“含蓄”之所以能成为美,就在于读者的心理投射机制充分发挥了作用。投射机制是指主体将自己平日的记忆、知识、期待所形成的心理定向,化为一种主观图式,外射到特定的客体上,使客体符合主观图式的心理机能。在读者投射机制的作用下,尽管诗里提供的是有尽之言,但获得的是“无穷之意”。中国诗学忌实、露、满、直,追求“味外之旨”。其旨义在于相信读者必能以其投射机制,将“欲露还藏”之情,“略加点缀”之景,在自己心中组合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是最精炼的文学体裁,它必须用尽可能少的篇幅包孕尽可能多的内容。诗人总是选择那些包孕丰富、含蓄深远的生活事件、生活场面来构思他们的诗篇,企望在“言外”建立一个无限丰富的艺术世界。因而诗的精炼性总是和诗的含蓄性联系在一起的。善于含蓄者,不仅能以“有尽之言”达“不尽之意”,做到“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而且能使余意自显,不言而喻。杜牧的《过华清宫》旨在讽刺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但它却未正面铺叙最高统治者生活如何糜烂,只写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万人的血泪和痛苦,换来的是杨玉环的轻微一笑。这一个镜头揭露得是多么深刻、有力!

诗歌语言的含蓄性则是涉及表现手法、炼句、炼字等方面。用典是文人诗词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诗的意旨需读者通过典故的暗示去领会,因而具有含蓄的性质。诗人炼句、炼字,主要是为了语言的精警、生动,但有时也是出于对含蓄的追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司马光赞其“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闹”字的使用,真可谓是含蓄蕴藉,意境深远。

(摘编自赵国乾《论中国古典诗学的含蓄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之为体,义生文外”是指把不必明言的东西,通过语言的启发和暗示,让读者去体会和发现。

B.含蓄的作品和浅露平直的作品相比,前者的审美意蕴更丰富,需要读者由表层到深层,一步步去发现。

C.读者获得诗歌的无穷之意在于他们的理解不可能同诗歌反映的生活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完全的契合。

D.诗人通过炼字可使语言精警、生动,作品也常因一字之力而境界全出,于精警之中富有含蓄意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举的《江雪》和《过华清宫》两个例子,都论证了诗歌的篇幅短小,但言近意远,含蓄蕴藉。

B.含蓄深厚的作品以有尽之言引发读者的探求、反复吟诵和涵泳,使作品达到众多诗人追求的“味之无极”的境界。

C.中国诗学追求含蓄,是因为读者都能够将自己平日的记忆、知识、期待所形成的心理定向,组合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D.材料二最后两节阐述了诗人在篇幅、选材、手法、炼字炼句等多方面进行的努力,以多样化的表现形态追求含蓄美。

3.材料二中说,用典可以使诗具有含蓄美,下列诗句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4.有人说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富有隽永深长的意趣,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材料一,阐述你的理由。(4分)

5.当代作家李敬泽说:“伟大的作品,往往是一个伟大的和无数伟大的读者共同完成的作品。”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晓风杨柳

唐弢

柳枝一弯弯地划着东方正在发白的天空,像是无数灰白的眼睛,在黑夜里张望着,俯临着。

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一点也没有睡好,这时才觉得有点朦胧,然而给那跷石

板的声音惊醒了。他索性从床上缓缓地竖起上身,披上了上衣。

“唉!唉!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隔壁传来一阵鼾声。

还想······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浮了上来。他恍然记起二十年前,在镇北将军的幕里,和这个黑而且丑的面孔是同事,这个人非常会说话,会钻营,成天和这个那个忙着什么,从来不见他发过火。闲来就擎着一本相书,因此也很喜欢批评别人的眉毛生得太低、鼻子太尖、口腔不应该那么小之类的话头。他能喝几杯酒,和自己倒还相得。自从抛弃宦海生涯,就一直没有想起他,他升了官,发了财,因此心里对他越发淡漠了。虽然听说他颇有异志,终以为未必是事实。三年前他收复关中,朝廷很有中兴的气象,自己高兴得很,本想北上游历一转,谁知·····

“唉!唉!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刘寄奴不会做皇帝吧?”

院子静悄悄的,石板地偶然有飞鸟的影子掠过,那只黑狗已经跑得不知去向,风吹着柳树,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他踱到板门边喊:“阿舒!”

廊屋里走出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瘦长个子,被太阳炙黑了的脸孔,带着忧郁的表情,他垂着手,很恭敬地问:“爹有什么吩咐?”

渊明挥了挥手说:“没有什么。”

“赵家伯父昨天差人来说,请你今天去喝酒。”

……

渊明正在赵家喝酒。

“变了变了!县里出了告示啦!”阿宣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喘息着说。

“什么?”大家合口问。

“唉!”阿宣学着渊明的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说:“县里出了告示,说是宋王登了大宝,大赦天下。现在得叫做大宋永初元年七月了。”

他说着回过头来,向着渊明:“是永久的永,起初的初。”

……

亥时了,陶宅里还没有熄灯。渊明坐在床沿上,疲乏而又忧郁,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身边放着一只竹箧,他好像在整理什么,脸色是那么枯黄,刻板,仿佛病酒的样子,使人看不出一点活气来。

菜油灯点了半夜,那一点黄豆似的火焰,寂寞地泛出了幽绿的颜色。

“唉!”渊明长叹一声。

窗外的月光晶莹地照着,院子里像是洒了水。

“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过了一会,渊明放下手里的诗稿,叹气说。

“怎样啦,遗民?我们不再照旧活下去了吗?”阿通问。

“活是总得活下去的。”阿雍参加了意见。

“不过,”渊明说,声音似乎有点嘶哑。“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青······唉!唉!”

“你看见告示上还说些什么?”渊明看着刚进来的第二个儿子问。

“这个,”阿宣想了想说,“我记不清楚了,但现在就得叫做大宋永初元年七月,却是千真万确,一点也不会错的。”

“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阿端跑进来说。

“唉!你的话说得活像爸爸。”阿通批评。

“我们要淡泊,要清静无为,不要去管这些俗事,我们得学老聃。”这回是阿雍的意见。

“唉!你的还要像······”阿宣说,“不过,顶好是去请和尚拜几天忏,或者来一个什么法会,祈祷祈祷,救救国家。可惜慧远法师涅槃了。”

“畜生!”渊明厉声喝道,“不要胡说。”

阿宣吃了一惊。

“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渊明解释着。

“留名声的事情,”阿宣说,“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要友爱,谦让,爹说过的。”

“但是,”阿舒嗫嚅着,“我的身体不行,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有点神经衰弱。”

“唉!你们都去睡觉吧!”渊明说。

大家一哄而散以后,房间里又开始沉寂了。灯光更加暗下去,蚊虫唱着歌,蝎子偷偷爬出来,在泥壁上布好阱。

渊明搔着脚趾,默默地,兀自生着气。他觉得人类是没有理智,没有情感,蠢过于一切生物的东西。他悲愤,愧悔。那个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他的眼前晃动,摇摆,再也驱不走。忽然变成了青面獠牙,伸出鸡爪似的两手,把他的儿子一个个抓去了,他们柔弱得像羔羊,一点也没有反抗。渊明感到一阵内疚。他定定神,在案头坐下了,摊开诗稿,心里一片乱麻。

但终于动起笔来,这一晚,他写了不少诗。写了《述酒》,写了《咏荆轲》,一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呵欠已经打了几十回,然而他想:“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

杨柳枝叶里萧萧地吹起了一阵晓风。

一九三六年五月二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尾两段都写到晓风、杨柳,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烘托了人物心理,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B.文中通过渊明对“二十年前”刘裕的回忆,表现了刘裕能说会道、善于钻营、热衷交际的性格特点。

C.“蚊虫唱着歌,蝎子偷偷爬出来,在泥壁上布好阱。”此处景物描写与陶渊明此时的恐惧心理相吻合。

D.本文围绕刘裕篡夺东晋政权的史实,虚构了陶渊明的言行和心理,赋予历史人物以新的思想内涵。

7.下列对文本中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初元年”以不同的形式在阿宣口中反复出现,侧面反映了改朝换代已成事实但陶渊明仍不愿相信的心理。

B.“疲乏而又忧郁”“脸色枯黄,刻板”等描写表现出陶渊明得到刘裕篡位确切消息后内心的极度郁闷和绝望。

C.“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青唉!唉!”写出了陶渊明对当年行为的愧悔和现在的无奈。

D.“畜生!”这一声厉喝,打破了父子之间心平气和的谈话场面,表现出陶渊明对儿子无血气、无大志的失望。

8.小说用了较长的篇幅写陶渊明与几个儿子的对话,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9.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陶渊明:“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篇小说就塑造了一个并非恬淡退隐的陶渊明形象,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歇之家而主犹绩,惧忓季孙之怒也。其以歇为不能事主乎!”

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禘、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选自《国语·敬姜论劳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B.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C.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D.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以歌为不能事主乎”的“事”指侍奉,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的“事”含义相同。

B.“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的“朝”指在早晨,与《离骚》中“朝搴陂之木兰兮”的“朝”含义相同。

C.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晦”后来也泛指黑夜。文中“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胡不自安”的“安”指安逸,与《离骚》中“夫孰异道而相安”的“安”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官居高位的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就去拜见母亲,以示敬奉,说明他是一位崇尚礼数、深明孝道的贤人。

B.公父文伯之母驳斥儿子的说法,不留情面,语锋尖锐,表现出公父文伯之母这位贵族妇女对治国安邦之道的见解和忧国忧民的胸襟。

C.公父文伯之母认为土地的肥沃或贫瘠,会决定百姓的品德,只强调了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失偏颇。

D.这篇文章揭示的道理,跟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欧阳修的“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颇为相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4分)

(2)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4分)

14.作为鲁国大夫之母,公父文伯之母坚持亲手织绩,她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有木诗八首(其八)

白居易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多用比喻,如花像夜雪,叶犹利剪,风清似水,霜冷如玉。

B.诗中“凡鸟”,与《红楼梦》“凡鸟偏从末世来”所指完全相同。

C.诗人说丹桂“犹胜寻常木”,以此表述人生的伟大功业指日可待。

D.全诗有新乐府诗特色,咏物中包含着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16.《有木诗八首》是一组借树木喻人事,表述时事感慨的诗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借丹桂来比喻一些人的哪些特点?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每个空1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和屈原《离骚》中“,”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郭橐驼种树时的态度的句子是“”,写他种完树后的态度的句子是“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课内知识考查(每题2分,共12分)

1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C.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19.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长余佩之陆离”中的“长”的活用情况相同的是()

A.背绳墨以追曲兮

C.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B.伏清白以死直兮

D.高余冠之岌岌兮

2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有误的一项是()

①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②日月忽其不淹兮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

内美:内在的美好品质

忽:忽然

溘:突然

④忍尤而攘诟

⑤延伫乎吾将反

⑥怨灵修之浩荡兮

⑦进不入以离尤兮

⑧苟余情其信芳

攘:排斥

延:伸长,延长

浩荡: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进:上朝做官,出仕

苟:苟且

A.①③④⑤⑦

C.②④⑤⑥⑧

B.①③⑤⑦⑧

D.①③④⑥⑦

21.下列各句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恐年岁之不吾与

C.不吾知其亦已兮

B.恐美人之迟暮

D.高余冠之岌岌兮

22.下面各组句中加点字与所给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A.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C.旦视而暮抚

B.驼业种树

D.病偻,隆然伏行

23.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不我若也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B.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理,非吾业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5小题。(8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我们国家和民族①的历史记忆,是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因此让非遗好好“活”下来,真正“火”起来,是当代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让一项项非遗进行创造性、现实性的转化,实现和当下的生活“美好相遇”,更是对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对筑牢文化自信②。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背后都蕴藏着文明的密码,肩上都扛着让非遗代代相传的沉甸甸的责任。毋庸置疑,尽管在非遗项目传承与弘扬上,从国家到地方做了许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也让非遗走到了我们生活之中,但由于我国非遗项目③,在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上也存在不平衡等现象。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的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2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5.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劝学》中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种树郭橐驼传》中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强调顺应天性的重要性。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晋城市重点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语文参考解析

1236710111215181920212223

CCCADCCCDADCBDC

1.C2.C3.C

4.同意。①作品语言的暗示性可唤起读者的联想,从而去体会和发现作品隽永深长的意趣。“夜久侵罗袜”的“侵”写露水浸湿罗袜,暗示夜色之浓,女子伫立之久,怨情之深(如答“用月这个意象以女子望月暗示孤寂忧愁”,分析合理亦可)。②中国古代抒情诗篇幅短小,却短中见长,言近意远。“却下”两句写女子回屋下帘却隔帘望月,字少情多,更见其无奈凄苦与孤寂无眠之意。

5.①伟大的要在作品中留下空白,并提供一些暗示与媒介,调动读者联想与想象的积极性,相信读者再创造的能力。②无数伟大的读者既要领会创造的艺术世界,也要有能力与共同创造另一艺术世界,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读者获得诗歌的无穷之意在于他们的理解不可能同诗歌反映的生活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完全的契合”错,原文为“读者的理解往往不可能同作品反映的生活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达到完全的契合”,原文有“往往”,且读者获得诗歌的无穷之意也并非只此一个原因。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读者都能够······”错误,原文为“其旨义在于相信读者必能以其投射机制······”,是主观上的“相信”,而不是客观上的“读者都能够”。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运用周公“然吾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的典故,表述像周公那样诚心对待贤才。

B.运用鱼雁传书的典故,表述无法传达消息的悲伤。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意思是,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此句没有用典。

D.“白鸥盟”是用典。《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至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表述归隐之心。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首先回答“同意”。然后结合材料一的观点分析原因。

“这里所说的“隐”,不是隐晦,而是含蓄;不是不欲人知,而是不必明言;是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发现作品中隽永深长的意趣”,可见作品语言的暗示性可唤起读者的联想,从而去体会和发现作品隽永深长的意趣。李白的《玉阶怨》中“夜久侵罗袜”写女子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其中“侵”字写露水浸湿罗袜,具有暗示性,由此我们可想到夜色之浓,露水之重;女子伫待之久,怨情之深。再如“玲珑望秋月”,女子回到屋内放下了水晶帘,还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那一弯秋月。“月”代表团圆、怀人,可见女子内心的孤寂忧愁。

“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别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近意远,含蓄不尽”,可见中国古代抒情诗篇幅短小,却短中见长,言近意远。李白的《玉阶怨》中先写女子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再写“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却下”两句写女子回屋下帘却隔帘望月,字少情多,更见其无奈凄苦与孤寂无眠之意。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唯有含蓄性的作品,一方面,它总是留下许多空白、许多空间,不让读者一览无余地把握它,总是“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期待着读者去领悟。另一方面,它又总是提供一些暗示和媒介,引导读者去思索、领悟。读者循着提供的暗示和媒介,即诗中直接描写的事物,乃能一步步地由已知到未知,由少许到多许,由表层到深层,领悟作品的意蕴”,可概括出:伟大的要在作品中留下空白,并提供一些暗示与媒介,调动读者联想与想象的积极性,相信读者再创造的能力。

材料一“读者读诗,不仅是领悟作品的意蕴,也主动地参与艺术的再创造。读者进入的境界,已经不仅仅是诗人创造的艺术世界,而是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另一艺术世界,这就是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可概括出无数伟大的读者既要领会创造的艺术世界,也要有能力与共同创造另一艺术世界,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6.A7.D

8.①通过对话强调了刘裕篡位的事实,同时展示了陶渊明几个儿子不同的性格特点;②从侧面表现了陶渊明的形象,儿子们的很多话其实正是陶渊明平常爱说的话,是他思想性格的反映;

③对话中既有父子之间的亲情,也有陶渊明对儿子的失望,为下文写儿子被害的幻觉埋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

9.①小说写的是陶渊明晚年的事情,这时他虽然归隐田园,但仍关注时局,为国家命运而忧虑;

②小说中写陶渊明教训儿子要“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表现出其内心深处具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③对篡夺政权的刘裕极端愤慨,在深深的绝望中拿起笔来,用写诗的方式进行反抗。这些都能说明陶渊明并非完全是一个恬淡退隐的人。

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暗示了小说的主题”错,小说塑造了一个为国家命运忧虑的陶渊明形象,首尾的晓风、杨柳的景物描写,主要是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没有暗示主题。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心平气和”错,父子之间一连串的语气词说明他们情绪低沉,谈话气氛沉闷。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县里出了告示,说是宋王登了大宝,大赦天下。现在得叫做大宋永初元年七月了”“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可知,通过对话强调了刘裕篡位的事实;““唉!”阿宣学着渊明的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怎样啦,遗民?我们不再照旧活下去了吗?”阿通问”““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阿端跑进来说”展示了陶渊明几个儿子不同的性格特点。

结合“'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阿端跑进来说”““我们要淡泊,要清静无为,不要去管这些俗事,我们得学老聃。”这回是阿雍的意见”可知,儿子们的很多话其实正是陶渊明平常爱说的话,从侧面表现了陶渊明的形象,是他思想性格的反映。

陶渊明与几个儿子的对话,既有父子之间的亲情,也有陶渊明对儿子的失望,“畜生!”“不要胡说。”渊明厉声喝斥阿宣,为下文“忽然变成了青面獠牙,伸出鸡爪似的两手,把他的儿子一个个抓去了,他们柔弱得像羔羊,一点也没有反抗”写儿子被害的幻觉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还想······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浮了上来”“刘寄奴不会做皇帝吧?”“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你看见告示上还说些什么?”可知,小说虽然写的是陶渊明晚年的事情,这时他已经归隐田园,但仍关注时局,为国家命运而忧虑;

结合“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可知,小说中写陶渊明教训儿子要“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表现出其内心深处具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结合“唉!唉!但愿这不是事实呵!”“写了《述酒》,写了《咏荆轲》,一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可知,陶渊明对篡夺政权的刘裕极端愤慨,在深深的绝望中拿起笔来,用写诗的方式进行反抗。这些都能说明陶渊明并非完全是一个恬淡退隐的人。

10.C11.C12.C

13.(1)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

(2)以你这样的态度承担君王的宫职,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啊。

14.文伯之母如此做法,是希望自己做高官的儿子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定要谨记勤俭节约,不要贪图安逸。文伯之母以自己的行为警戒儿子:贪图安逸会触发人们内心的贪欲,贪欲最终会葬送前程乃至生命。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劳动水平不高,是因为过度享乐啊。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讲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啊。因此天子穿着五彩花纹的衣服隆重地祭祀太阳,让三公九卿,熟习知悉农业生产。

分析可知,“逸也”和“劳也”是一种对应的情况,因此就出现了“沃土之民不材”与“瘠土之民莫不向义”的对应关系,故应在“材”“义”“也”后分别停顿,排除AD。

从后文的“少采夕月”可推知“大采朝日”应该是完整的内容,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B。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A.“事”,侍奉。句意:他会觉得我公父歌不愿意孝敬(侍奉)母亲吧?

“事”,侍奉。句意: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含义相同,说法正确。

B.“朝”,早晨。句意:诸侯们清早听取天子布置事务和训导。

“朝”,早晨。句意:早晨我采撷坡上的木兰。含义相同,说法正确。

C.“文中“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说法有误。根据原文信息“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息”可知,此处的“晦”与“明”相对,意为天黑。

D.“安”,安逸。句意:为什么不自己图安逸啊?

“安”,安处。句意:哪有道不同却能够相互安处的?。含义不相同,说法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只强调了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失偏颇”理解错误。原文相关语句为“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意思是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办法);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劳动水平不高,是因为过度享乐啊。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讲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啊。可知,想要表述的是客观世界的限制性会激发人们突破现实、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而非忽视主观能动性。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处”,使······定居;“劳”,使······劳作;“王”,称王。

(2)“是”,这,指代公父文伯松懈的态度;“承”,承担;“绝嗣”,绝后。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原文文伯之母说的第一段话中“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意思是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可知文伯之母认为贪图安逸会触发人们内心的贪欲。

根据文伯之母说的第二段话中“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可知,文伯之母是想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希望自己做高官的儿子也能做到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定要谨记勤俭节约,不要贪图安逸。

根据文伯之母说的第二段话中“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意思是以你这样的态度承担君王的官职,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啊)可知,贪欲最终会葬送儿子的前程乃至生命,所以才希望用自己的言行来警醒他。

参考译文:

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去看望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正在纺线,文伯说:“像我公父歇这样的人家还要主母亲自纺线,这恐怕会让季孙恼怒。他会觉得我公父歌不愿意孝敬母亲吧?”

他的母亲叹了一口气说:“鲁国要灭亡了吧?让你这样的顽童充数做官却不把做官之道讲给你听?坐下来,我讲给你听。过去圣贤的国王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好办法)。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劳动水平不高,是因为过度享乐啊。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讲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啊。因此天子穿着五彩花纹的衣服隆重地祭祀太阳,让三公九卿,熟习知悉农业生产,中午考察政务,交代百官要做的事务。京都县邑各级官员在牧、相的领导下,安排事务使百姓得到治理。天子穿着三采花纹的衣服祭祀月亮,和太史、司载详细记录天象;日落便督促嫔妃们,让她们清洁并准备好禘祭、郊祭的各种谷物及器皿,然后才休息。诸侯们清早听取天子布置事务和训导,白天完成他们所负责的日常政务,傍晚反复检查有关典章和法规,夜晚警告众官,告诫他们不要过度享乐,然后才休息。卿大夫清早统筹安排政务,白天与属僚商量处理政务,傍晚梳理一遍当天的事务,夜晚处理他的家事,然后才休息。贵族青年清早接受早课,白天讲习所学知识,傍晚复习,夜晚反省自己有无过错直到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然后才休息。从平民以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一天懈怠的。

“王后亲手编织冠冕上用来系瑱的黑色丝带,公侯的夫人还要编织系于颌下的帽带以及覆盖帽子的装饰品。卿的妻子做腰带,所有贵妇人都要亲自做祭祀服装。各种士人的妻子,还要做朝服。普通百姓,都要给丈夫做衣服穿。春分之后祭祀土地接着开始耕种,冬季祭祀时献上谷物和牲畜,男女(都在冬祭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事功),有过失就要避开不能参加祭祀。这是上古传下来的制度!君王操心,小人出力,这是先王的遗训啊。自上而下,谁敢挖空心思偷懒呢?如今我守了寡,你又做官,早晚做事,尚且担心丢弃了祖宗的基业。倘若懈怠懒惰,那怎么躲避得了罪责呢!我希望你早晚提醒我说:“一定不要废弃先人的传统。'你今天却说:“为什么不自己图安逸啊?”以你这样的态度承担君王的官职,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啊。”

仲尼听说这件事后说:“弟子们记住,季家的老夫人不图安逸!”

15.D

16.第一问:以丹桂四季芳香花叶美丽,喻指人才的堪当任用,以丹桂清雅如玉不容凡鸟栖息,喻指人才的高尚节操。

第二问:丹桂香形兼备,芳直超常,必定可以有所担当,借此讽喻上层应早选有风骨有格调的人才加以任用(借此希望有风骨有格调的人才有机会早日得到任用)。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风清似水,霜冷如玉”错。“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意思是,临风的身影水一样澄澈,带霜的枝丫洁净如玉,是写丹桂临风的影子和带霜的枝丫,并非写风霜。

B.诗句“不容凡鸟宿”意思是不许庸俗的鸟儿停歇,“凡鸟”指普通的鸟儿;《红楼梦》凡鸟偏从末世来”,其中“凡鸟”实则是一种隐喻。凡鸟二字便是繁体字“鳳”的拆解,这里的凡鸟指的就是王熙凤。所以不同。

C.“以此表述人生的伟大功业指日可待”错。说丹桂纵然不是栋梁之材,究竟胜过平常的木材,是希望有风骨有格调的人才有机会早日得到任用。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以及评价思想情感的能力。

第一问:“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意思是丹桂一年四季都香气浓郁,花朵像夜晚的白雪般明亮,叶片像春云般碧绿。临风的身影水一样澄澈,带霜的枝丫洁净如玉。据此看出,诗句描写丹桂的外在特征,以丹桂四季芳香花叶美丽,喻指人才的堪当任用,以丹桂清雅如玉不容凡鸟栖息,喻指人才的高尚节操。

第二问:“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意思是独自占领小山的清幽,不许庸俗的鸟儿停歇,以此形容品质的高洁:“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意思是虽然担负的责任很重,正直的性格却从未改变,以此形容其正直有担当的品格。据此可看出,丹桂香形兼备,芳直超常,必定可以有所担当,借此讽喻上层应早选有风骨有格调的人才加以任用(借此希望有风骨有格调的人才有机会早日得到任用)。

17.(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2)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之通假字的能力。

A.无通假字。B.辟,同“僻”,幽静的,散发幽香的;C.圜,同“圆”,圆形;D.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