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第一○一中学高二年级上册12月统练四化学试卷含详解_第1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第一○一中学高二年级上册12月统练四化学试卷含详解_第2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第一○一中学高二年级上册12月统练四化学试卷含详解_第3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第一○一中学高二年级上册12月统练四化学试卷含详解_第4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第一○一中学高二年级上册12月统练四化学试卷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一零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统练四

高二年级化学

友情提示:

本试卷分为I卷、II卷两部分,共13道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请将答

案写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Cu64Zn65

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

1.炭黑是雾霾中的重要颗粒物,研究发现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活化氧。反应过程的能量

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理的是

A.生成活化氧的总反应是吸热反应

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生成活化氧的反应在有水条件下更容易发生

D.反应过程中存在氧氧键的断裂和碳氧键的生成

2.用选项中的电极、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可组成原电池。下列现象或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选电极电极

A溶液B溶液现象或结论

项ab

一段时间后,增加的质量与减少的质量相等

ACuZnCuSO4ZnSO4ab

BCuZnZnSO盐桥中阳离子向b极移动

H2so44

CFeCNaClFeCl3外电路电子转移方向:b—a

KI、淀粉混合若开始时只增大FeCh溶液浓度,b极附近溶液变蓝的速

DCcFeCl3

液度加快

A.AB.BC.CD.D

3.在体积恒为I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D(g)AH<0»测得不同条件下A的平衡转化率

a(A)如下表。

初始投料量

实验序号实验温度a(A)%

n0(A)/moln0(B)/mol

1T.101050

2T21010a

3T31510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工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值为2

C.若12<[,贝|a<50

D.HF

4.实验小组用双指示剂法准确测定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的纯度。步骤如下:

①称取mg样品,配制成100mL溶液;

②取出25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醐溶液,用浓度为cmol-!7i的盐酸滴定至溶液恰好褪色(溶质为

NaCl和NaHCO3),消耗盐酸体积为YmL;

③滴入2滴甲基橙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消耗盐酸体积为V2m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配制溶液时,需在容量瓶中加入100mL水

+

B.②中溶液恰好褪色时:c(Na)=c(HCO3)+2c(CO^)+c(CF)

C.NaOH样品纯度为竺喘,%。。%

D.配制溶液时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最终测定结果偏高

5.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CCh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02,充电时“呼出”C02.吸入C02

2

时,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吸收的全部CCh中,有耳转化为Na2c03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

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CK)4-四甘醇二甲酶)

A.“吸入"CCh时,钠箔为正极

B.“呼出"CCh时,Na+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移动

C.“吸入"CCh时的正极反应:4Na++3co2+4e=2Na2cCh+C

D.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LCCh,转移电子0.75mol

6.双极膜能够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将H2O解离为H+和OH-。以维生素C的钠盐(C6H7O6Na)为原料制备维生素

C(C6H8。6,具有弱酸性和还原性)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直流电源

NaOH阳离子

维生素

溶液C交换膜

b

X、离

极子

Na2sO4_____t双极膜

溶液溶液

C6H7O6Na比0C6H7O6Na

溶液溶液

下列说法不正理的是

A.a禺子是OH?,b禺子是H+

B.生成维生素C的离子方程式为C6H7。:+H+=C6H8。6

C.X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T+4H+

D,将X极区的Na2s04替换为C6H7O6Na,可以提高维生素C的产率

7.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

8.有人建议用AG来表示溶液的酸度,AG的定义式为AG=lg[c(H+)/c(OH-)],室温下实验室用O.Olmol/L的氢氧化

钠溶液滴定20mL0.01mol/L的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酸性越强,AG越大

B.由图知:室温时0.01mol/L的醋酸溶液的pH=4

C.ab段溶液中:c(CH3coeT)>c(CH3COOH)

D.c点溶液中:c(CH3COO)+c(OH-)=c(H+)+c(Na+)

9.研究小组探究Na?。?与水反应。取L56gNa2C>2粉末加入到40mL水中,充分反应得溶液A(溶液体积几乎

无变化),进行以下实验。

①②③④

代J滴叫L1滴

酚猷

f

2r1L1mol-L'

2mL0.1mol-L'1

NaOH溶液

NaOH溶液

步骤i步密Hi

i,产生大量能使带火

i.溶液变红色,10

现溶液变红色,20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溶液变红色,2小

分钟后溶液褪色

象秒后褪色ii.溶液变红色,10分时后无明显变化

ii.变红色

钟后褪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②中现象i可知,Na?。?与水反应有H2。?生成

B.由③、④可知,②中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c(OH.)大

C.由②、③、④可知,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不是c(OHT)大

D.向①中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5滴6mol/L盐酸,溶液最终变成红色

10.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实验一实验二

——lhl~~---------'1(1~~

铁丝mn

/I)d1/

装置//J

芳工受L稀硫酸

然化钠溶液润湿的瓜纸

pH铜珠

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

现象

色;c处无明显变化处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a、d处:2H2O+2e-=H2f+2OH-B.b处:2Cl-2e-=C12T

C.c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

n卷非选择题(共60分)

11.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

碳酸镁铝。

②AJ3+pH=5.0时沉淀完全;

Mg2+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H.4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

I.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

II.用柏丝蘸取少量I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III.向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

IV.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V.向III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1)I中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

(2)由I、II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

(3)III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是。

(4)IV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o

(5)沉淀C的化学式是。

(6)若上述"(A):"(B):“(C)=1:1:3,则X的化学式是o

12.MnC>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山软铳矿制备MnCh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西后什研磨过量较浓H2so4,过量铁屑M2+、内山加纯化M2+好心加电解C

软镒矿-----►--------,---------->Mn溶出液------>Mn2+纯化液----->MnO2

资料:①软铳矿的主要成分为MnCh,主要杂质有AI2O3和SiO2

②金属离于沉淀的pH

Fe3+Al3+Mn2+Fe2+

开始沉淀时1.53.4586.3

完全沉淀时2.84.77.88.3

③该工艺条件下,MnCh与H2s。4反应。

⑴溶出

①溶出前,软锦矿需研磨。目的是一

②溶出时,Fe的氧化过程及得到Md+的主要途径如图所示:

MnO2Mi?+

Fe--------►Fe2+>Fe3

III

i.步骤II是从软铳矿中溶出Mn2+的主要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一。

+2+

ii.若Fe2+全部来自于反应Fe+2H=Fe+H2T,完全溶出Md+所需Fe与MnCh的物质的量比值为2„而实际比值

(0.9)小于2,原因是。

⑵纯化。已知:MnCh的氧化性与溶液pH有关。纯化时先加入MnCh,后加入NH3H2O,调溶液pH==5,说明试剂

加入顺序及调节pH的原因:—o

(3)电解。MM+纯化液经电解得MnCh。生成MnCh的电极反应式是=

(4)产品纯度测定。向ag产品中依次加入足量bgNa2c2。4和足量稀H2so4,加热至充分反应。再用cmoLLTKMnCU

2+

溶液滴定剩余Na2c2。4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为dL(已知:MnO2及MnO;均被还原为MnO相对分子

质量:MnO2-86.94;Na2C2O4-134.0)

产品纯度为—(用质量分数表示)。

13.用FeCL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

电解pH=1的O.lmol/L的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

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数值):

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

有Fe3+、有

I%>a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

Cl2

有Fe'+、无

IIa>x>b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

Cl2

无Fe3+、无

IIIb>x>0无明显变化

ci2

(1)用KSCN检验出Fe3+现象是。

(2)I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1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将Fe?+氧化。写出有关反应______。

(3)由II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具有性。

(4)II中虽未检验出Cl?,但C「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l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

如下:

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

IVa>x>c无明显变化有5

Vc>%>b无明显变化无5

①NaCl的浓度是moVLo

②IV中检测Cl?的实验方法O

③与n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

北京一零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统练四

高二年级化学

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

1.炭黑是雾霾中的重要颗粒物,研究发现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活化氧。反应过程的能量

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颂的是

反Wii程

A.生成活化氧的总反应是吸热反应

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生成活化氧的反应在有水条件下更容易发生

D.反应过程中存在氧氧键的断裂和碳氧键的生成

【答案】A

【详解】A.根据图示,炭黑和氧气的总能量大于活化氧的总能量,生成活化氧的总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

误;

B.反应前氧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活化氧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

变,故B正确;

C.根据图示,生成活化氧的反应在有水条件下的活化能小于无水条件下的活化能,反应更容易发生,故C正确;

D.根据图示,反应物氧气中存在氧氧键,炭黑中存在碳碳键,生成物活化氧中存在碳氧键和碳碳键,因此反应过

程中存在氧氧键的断裂和碳氧键的生成,故D正确;

故选Ao

2.用选项中的电极、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可组成原电池。下列现象或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L

Ig液

盐桥

选电极电极

A溶液B溶液现象或结论

项ab

ACuZnCuSO4ZnSO4一段时间后,a增加的质量与b减少的质量相等

盐桥中阳离子向极移动

BCuZnZnSO4b

H2s04

CFeCNaClFeCh外电路电子转移方向:b一a

KI、淀粉混合若开始时只增大FeCh溶液浓度,b极附近溶液变蓝的速

DCCFeCl3

液度加快

A.AB.BC.CD.D

【答案】D

【分析】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

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A.电极b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电极a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所以一段时间后,a增加的质

量小于b减少的质量,A错误;

B.由于b极上锌失电子为负极,盐桥中阴离子向b极移动,B错误;

C.Fe做负极,C做正极,外电路电子转移方向:a—b,C错误;

D.r失去电子生成12,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则b极附近溶液变蓝,若开始时增大FeCb溶液浓度,反应速率加

快,则b极附近溶液变蓝的速度加快,D正确;

故选D。

3.在体积恒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D(g)AHcO。测得不同条件下A的平衡转化率

a(A)如下表。

实验序号实验温度初始投料量

n0(A)/moln0(B)/mola(A)%

1T.101050

2T21010a

3T31510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工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值为2

C.若T2<工,贝|a<50

D.

【答案】D

【分析】

【详解】A.A(g)+B(g).C(g)+D(g)AH<0反应气体分子总数不变,则等温等体积的条件下,容器内压强始

终不变,故压强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错误;

A(g)+B(g)=C(g)+D(g)

B,工时,起始(mo"L)101000,则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改变(zno//L)5555

平衡(mo//L)5555

KJ"%、鸟1,B

c[A(g)].c[B(g)]5x5'=八’

C.正反应放热,降温时平衡右移,若T2<工,则a>50,C错误;

A(g)+B(g),■C(g)+D(g)

D.起始(mo//L)0c[C(g)]-c[D(g)]6x61

151000,K一b1,干衡吊数是温

c[A(g)].c[B(g)]9x4

改变(加o//L)15x40%=666o

平衡(mo//L)9466

度的函数,故工=工,D正确;

答案选D。

4.实验小组用双指示剂法准确测定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的纯度。步骤如下:

①称取mg样品,配制成100mL溶液;

②取出25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醐溶液,用浓度为cmol-!7i的盐酸滴定至溶液恰好褪色(溶质为

NaCl和NaHCO3),消耗盐酸体积为YmL;

③滴入2滴甲基橙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消耗盐酸体积为V2m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配制溶液时,需在容量瓶中加入100mL水

+

B.②中溶液恰好褪色时:c(Na)=c(HCO3)+2c(CO|-)+c(CF)

C.NaOH样品纯度为"('一治)义40-i

1000m

D.配制溶液时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最终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C

【详解】A.①中配制溶液时,在容量瓶中定容时溶液总体积为100mL,A错误;

B.②中溶液恰好褪色时溶质为NaCl和NaHCC>3,由电荷守恒可知,

c(Na+)+c(H+)=c(HCO;)+2c(CO1-)+c(CF)+c(OH-),此时溶液显碱性,则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

+

度,故,c(Na)>c(HCO3)+2c(CO|j+c(Clj;B错误;

C.第1次滴定反应为OH-+H+=H2。、CO;+H+=HCO3,第2次滴定反应为HCO]+H+=H2O+CO2T,则通过第2

次滴定可知,n(CO,)=n(HCO])=cV2X10-3mol,第1次滴定中氢氧化钠消耗HC1的物质的量的为n(HCl)=cVixW

3mol-cV2X10-3mol=c(Vi-V2)xlO-3mol=n(NaOH),故NaOH样品纯度为

3

c(X-V2)X10molXX40g/mol4c(v「V,)x40c正确•

---------------------组匹----------X100%=—'12)——x100%,C止%

mg-------------------1000m

D.配制溶液时放置时间过长,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会导致最终测定结果偏低,D错误;

故选Co

5.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CCh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充电时“呼出”COz吸入CO2

2

时,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吸收的全部CO2中,有耳转化为Na2c03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

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02

(NaCK)4-四甘醇二甲酶)

A.“吸入"CO2时,钠箔为正极

B.“呼出”CO2时,Na+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移动

+

C.“吸入”C02时的正极反应:4Na+3CO2+4e-=2Na2CO3+C

D.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LCO2,转移电子0.75mol

【答案】C

【分析】Na-CCh电池,放电时钠箔作负极失去电子生成钠离子,同时正极“吸入”C02,二氧化碳得电子生成C单质;

充电时“呼出”C02,右侧作阳极,左侧为阴极,据此解答。

【详解】A.活泼金属钠是负极,选项A错误;

B.“呼出"CCh时,是电解池,电解池中,阳离子向有机移动,Na+向钠箔电极移动,选项B错误;

C.“吸入"C02时是原电池装置,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4Na++3co2+4e=2Na2cCh+C,选项C正确;

D.标准状况下,22.4LCCh的物质的量为Imol,根据2Na2cCh+C-4e=4Na++3co2,每“呼出"lmol82,转移电

4

子数为一mol,选项D错误;

3

故选:Co

6.双极膜能够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将H2O解离为H+和OH、以维生素C的钠盐(C6H7O6Na)为原料制备维生素

C(C6H8。6,具有弱酸性和还原性)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阳离子

交换膜

双极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离子是OH:b离子是H+

B.生成维生素C的离子方程式为C6H70£+H+=C6H8。6

C.X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f+4H+

D,将X极区的Na2so4替换为C6H7C)6Na,可以提高维生素C的产率

【答案】D

【分析】在X电极,水失电子生成02,同时生成H+,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行碱室,与a离子即0H-构成

NaOH;则b离子为H+,与C6H7。公结合为C6H7。8。丫电极为阴极,FhO得电子生成H2和0H、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离子是OH、b离子是H+,A正确;

B.C6H为弱酸根离子,与b离子即H+结合生成维生素C,离子方程式为C6H7C)6+H+=C6H8。6,B正确;

C.在X极,抵0失电子生成02和H+,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T+4H+,C正确;

D.若将X极区的Na2s04替换为C6H7O6Na,一方面生成的C6H8。6导电能力弱,另一方面维生素C易被生成的。2

氧化,不能提高维生素C的产率,D不正确;

故选D。

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

【答案】D

【详解】分析:A项,对比②③,②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1无明显变化,②Fe附近的溶液中不含

Fe2+,③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目产生蓝色沉淀,③Fe附近的溶液中含Fe?+,②中Fe被保护;B项,①

加入K3[Fe(CN)6]在Fe表面产生蓝色沉淀,Fe表面产生了Fe?+,对比①②的异同,①可能是K3【Fe(CN)司将Fe

氧化成Fe2+;C项,对比①②,①也能检验出Fe2+,不能用①的方法验证Zn保护Fe;D项,由实验可知

2+

K3[Fe(CN)6]可能将Fe氧化成Fe,将Zn换成Cu不能用①的方法证明Fe比Cu活泼。

详解:A项,对比②③,②Fe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1无明显变化,②Fe附近的溶液中不含Fe?+,③Fe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③Fe附近的溶液中含Fe2+,②中Fe被保护,A项正确;B项,

①加入K3[Fe(CN)6]在Fe表面产生蓝色沉淀,Fe表面产生了Fe?+,对比①②的异同,①可能是K3IFe(CN)6]

将Fe氧化成Fe2+,B项正确;C项,对比①②,①加入K31Fe(CN)61在Fe表面产生蓝色沉淀,①也能检验出

Fe2+,不能用①的方法验证Zn保护Fe,C项正确;D项,由实验可知K3[Fe(CN)6〕可能将Fe氧化成Fe?+,将Zn

换成Cu不能用①的方法证明Fe比Cu活泼,D项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通过实验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考查Fe2+的检验、实验方案的对比,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用对比

分析法。要注意操作条件的变化,如①中没有取溶液,②中取出溶液,考虑Fe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证明Fe比

Cu活泼,可用②的方法。

8.有人建议用AG来表示溶液的酸度,AG的定义式为AG=lg[c(H+)/c(OH-)],室温下实验室用O.Olmol/L的氢氧化

钠溶液滴定201nL0.01mol/L的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酸性越强,AG越大

B.由图知:室温时0.01mol/L的醋酸溶液的pH=4

C.ab段溶液中:c(CH3coeT)>c(CH3COOH)

D.c点溶液中:c(CH3COO)+c(OH)=c(H+)+c(Na+)

【答案】C

【分析】根据图象可知,未加入NaOH时,AG=lg[c(H+)/c(OH-)]=6,则c(H+)=l(?4mol/L。

【详解】A.在一定温度下,AG越大,即c(H+)/c(OJT)越大,则c(H+)越大,故溶液酸性越强,A叙述正确;

B.分析可知,室温时0.01mol/L的醋酸溶液的pH=4,B叙述正确;

C.b点时,AG=lg[c(H+)/c(OH-)]=0,即c(H+)=c(OH-),溶液呈中性,ab段溶液中c(CH3coeT)逐渐增大,c

(CH3coOH)逐渐减小,故初始时c(CH3coOH)>c(CH3coCT),C叙述错误;

D.c点溶液中,根据溶液呈电中性,c(CH3coeT)+c(OH-)=c(H+)+c(Na+),D叙述正确;

答案为C。

9.研究小组探究Na?。?与水反应。取L56gNa2C>2粉末加入到40mL水中,充分反应得溶液A(溶液体积几乎

无变化),进行以下实验。

编①②③④

t

-

=V

2mL1mol-L"

2mL0.1mol-L

NaOH溶液

2mL溶液ANaOH溶液

步骤i步骤ii

i,产生大量能使带火

i.溶液变红色,10

现溶液变红色,20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溶液变红色,2小

分钟后溶液褪色

象秒后褪色ii.溶液变红色,10分时后无明显变化

ii.变红色

钟后褪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②中现象i可知,Na?。?与水反应有H2。?生成

B.由③、④可知,②中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c(OIT)大

C.由②、③、④可知,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不是c(OH「)大

D.向①中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5滴6moi/L盐酸,溶液最终变成红色

【答案】D

【详解】A.②中i现象证明有02生成,是溶液中H2O2在MnCh催化下分解生成,因此Na?。?与水反应有H2。?

生成,A正确;

B.②中溶液红色在10分钟后褪去,结合③、④可知,②中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c(OH-)大,B正确;

C.①中溶液红色在20秒后褪去,结合②、③、④可知,①中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不是c(OH-)大,C正

确;

D.①中褪色的原因是H2O2具有强氧化性,把酚酰氧化了,故滴加5滴6moi/L盐酸,溶液不会重新变成红色,D

错误;

故选D。

10.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实验一实验二

------<|<|————,hl~~

铁丝mn

/I-d1/

装置

E-二甲芳三乩稀硫酸

狐化钠溶液河沏的pH直纸钢珠

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

现象

色;c处无明显变化处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a、d处:2H2O+2e=H2T+2OHB.b处:2Cl-2e-=C12T

C.c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

【答案】B

【详解】A、a、d处试纸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是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氢

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造成的,A正确;

B、b处变红,局部褪色,说明是溶液中的氢氧根和氯离子同时放电,分别产生氧气和氯气,氢离子浓度增大,酸

性增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B错误;

C、c处为阳极,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C正确;

D、实验一中ac形成电解池,db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也相当于形成三个电解池(一个球两面为不同的两

极),m为电解池的阴极,另一球朝m的一面为阳极(n的背面),故相当于电镀,即m上有铜析出,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化学反应主要是物质变化,同时也伴随着能量变化。电化学是化学能与电能转化关系的化学。电解池是

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它可以使不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借助于电流而发生。与外接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为阳

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连接的电极为阴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若阳极是活性电极(除Au、

Pt、C之外的电极),则电极本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若是惰性电极(Au、Pt、C等电极),则是溶液中的阴离

子放电,放电的先后顺序是S2->I>Br>Cl>0H>含氧酸根离子,阴极则是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放电顺序是

Ag+>Hg2+>Fe3+>Cu2+>H+,与金属活动性顺序刚好相反。因此掌握电解池反应原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注意依据实

验现象分析可能发生的电极反应。

n卷非选择题(共60分)

11.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

碳酸镁铝。

②AJ3+pH=5.0时沉淀完全;

Mg2+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H.4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

I.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

II.用钳丝蘸取少量I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III.向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

IV.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V.向III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1)I中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o

(2)由I、II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o

(3)m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是o

(4)IV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o

(5)沉淀C的化学式是。

(6)若上述“(A):"(B):n(C)=1:1:3,则X的化学式是。

【答案】11.CO2

3+

12.钠、硅13.A1+3NH3-H2O=A1(OH)3i+3NH*

14.A1(OH)3+OH=[A1(OH)4]

15.Mg(OH)2

16.Mg3Al(OH)7cC>3

【分析】实验I的现象与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A是CO2,则X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由于硅酸

根遇盐酸会生成硅酸沉淀,则X不是硅酸镁铝;实验II的现象说明X不是碳酸氢钠;实验III、IV的现象说明白色沉

淀B是A1(OH)3,实验V说明白色沉淀C是Mg(OH)2,因此X中同时含有Mg、Al元素。综上所述,化合物X是碱

式碳酸镁铝。据此答题。

【小问1详解】

由分析知A是CO2。

【小问2详解】

化合物X是碱式碳酸镁铝,故不含有磷、钠、硅元素。

【小问3详解】

3+

白色沉淀B是A1(OH)3,III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为:A1+3NH3-H2O-A1(OH)3J+3NH:。

【小问4详解】

A1(OH)3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1(OH)3+0H-[A1(OH)4]o

【小问5详解】

沉淀C是氢氧化镁,化学为Mg(OH)2。

【小问6详解】

根据分析,若”(A):“(B):〃(C)=1:1:3,则“仁02):〃(加3+):“(乂82+)=1:1:3,根据电荷守恒,X的化学式

为Mg3Al(OH)7c。3。

12.MnC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山软铳矿制备MnCh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田生导研磨过重较侬H2so4,过里铁屑》2+、火山加纯化2+/小加电解》C

软镒矿-----►---------7------------------>Mn2溶出液------>Mn2+纯化液------>MnO

溶出(20。02

资料:①软镒矿的主要成分为MnCh,主要杂质有AI2O3和SiCh

②金属离于沉淀的pH

Fe3+Al3+Mn2+Fe2+

开始沉淀时1.53.45.86.3

完全沉淀时2.84.77.88.3

③该工艺条件下,MnCh与H2s04反应。

⑴溶出

①溶出前,软铸矿需研磨。目的是一o

②溶出时,Fe的氧化过程及得到Md+的主要途径如图所示:

2+

Mn02Mn

Fe---------►Fe2+Fe3"

III

i.步骤II是从软镒矿中溶出Mn2+的主要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一o

+2+

ii.若Fe?+全部来自于反应Fe+2H=Fe+H2T,完全溶出Mi?+所需Fe与MnCh的物质的量比值为2。而实际比值

(0.9)小于2,原因是o

⑵纯化。已知:MnCh的氧化性与溶液pH有关。纯化时先加入MnCh,后加入NH3H2O,调溶液pH=5,说明试剂

加入顺序及调节pH的原因:—o

(3)电解。Md+纯化液经电解得MnCh。生成MnCh的电极反应式是。

(4)产品纯度测定。向ag产品中依次加入足量bgNa2c2。4和足量稀H2so4,加热至充分反应。再用cmolL-iKMnCU

溶液滴定剩余Na2c2O4至终点,消耗KMnCU溶液的体积为dL(已知:MnCh及MnO;均被还原为MM+。相对分子

质量:MnO2-86.94;Na2C2O4-134.0)

产品纯度为—(用质量分数表示)。

A

【答案】0.增大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②.MnO2+4H++2Fe2+=Mn2++2Fe3++2H2O③.二氧化锦能够氧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