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八年级下册义务教育(yìwùjiàoyù)教科书第一页,共四十四页。21.诗词(shīcí)五首
板块:教学(jiāoxué)设计—课件
第二页,共四十四页。归园田(yuántián)居陶渊明第三页,共四十四页。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jiānɡxī)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作者简介:第四页,共四十四页。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xiānglǐ)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第五页,共四十四页。归园田(yuántián)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nánshān)下,草盛豆苗(dòumiáo)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第六页,共四十四页。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
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zhānshī)。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第七页,共四十四页。种豆/南山(nánshān)/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láozuò),豆田里长满了草。一大早就去锄草(chúcǎo),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第八页,共四十四页。
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yíngxīn)我的颂歌。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写作(xiězuò)背景第九页,共四十四页。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shāncūn)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第十页,共四十四页。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jùtǐ)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zìwǒ),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第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liúlù)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tiányuán)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tiányuán)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suíkǒu)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写作(xiězuò)特色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望洞庭湖赠张丞相(chéngxiàng)孟浩然第十四页,共四十四页。八百里洞庭湖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今湖北襄阳)。早年闭门苦读,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返乡,东游吴越。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应聘为从事,但不到一年即辞职返乡,两年后病故。孟浩然一生主要是隐居,写下了许多(xǔduō)山水田园诗,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这是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张九龄的一首诗,希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录用。第十六页,共四十四页。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shuǐpíng),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写景(xiějǐnɡ)抒情(shūqíng)第十七页,共四十四页。1.诗人描绘(miáohuì)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水天交接(jiāojiē),浩瀚无涯。希望出仕(chūshì),无人引荐。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问题思考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3.你觉得(juéde)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比喻(bǐyù)、用典。4.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shénme)特点?例:撼,意思是摇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的水波涛汹涌,富有气势。第十九页,共四十四页。终南别业(biéyè)王维第二十页,共四十四页。文学(wénxué)常识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shīrén),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精通音律,多才多艺。受禅宗影响很大。本文选自《王维集校注》。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四页。写作(xiězuò)背景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zǎoyǐ)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四页。文体(wéntǐ)介绍
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yīpiàn)化机之妙。”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四页。诗句(shījù)赏析赏析: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xuānxiāo),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nánshān)陲。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四页。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zìzhī)。赏析: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zhīnénɡ)自得其乐。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四页。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赏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piāoyóu)。
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偶然(ǒurán)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赏析:偶然间遇见(yùjiàn)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
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běnlái)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四页。渔家傲李清照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四页。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jīnshí)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四页。渔家傲
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jīngrén)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解释:星河:银河(yínhé)。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檃括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檃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谩:徒,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第三十页,共四十四页。“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liánjiē)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朦胧。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像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仿佛梦魂归帝所”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四页。“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她听见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做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táonàn)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四页。“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像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jìrán)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四页。“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像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fāngzhàng)、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四页。思想(sīxiǎng)主题
该词通过(tōngguò)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tōngguò)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shénwǎng)。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句、故事,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四页。如梦令
李清照昨夜(zuóyè)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四页。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méitóu),
却上心头。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四页。长相思(xiānɡsī)纳兰性德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四页。多情(duōqíng)贵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shēngzhǎng)在北京。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作品特点: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qíngdiào),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诗词成就: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第四十页,共四十四页。朗读课文,补充(bǔchōng)注释
榆关:
那畔:
帐:
更:
聒碎:
山海关的别称(biéchēng)。那边(nàbiān),指关外。指护卫皇帝军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漂烫扇贝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插头棒针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天油杂2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商铺门前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再生包装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螺纹式弯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自动灌装系统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碳结槽钢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电脑键盘托架钢珠滑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爪型螺帽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梅大高速塌方灾害调查评估报告及安全警示学习教育
- 自动化物料编码规则
- 第1本书出体旅程journeys out of the body精教版2003版
- [英语考试]同等学力英语新大纲全部词汇
- 2022年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 形式发票格式2 INVOICE
- 年产5万吨丁苯橡胶生产工艺设计
- 平面图形的密铺
- 《克和千克》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 医师定期考核表(简易程序) 排版规范版本
- 移动公司委托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