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综合练习题_第1页
教育学综合练习题_第2页
教育学综合练习题_第3页
教育学综合练习题_第4页
教育学综合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原理》模拟练习题教育根本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2.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A.克鲁普斯卡娅B.加里宁C.马卡连柯D.凯洛夫3.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以下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开展的影响?【】A.遗传素质B.家庭背景C.社会环境D.个体能动性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开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5.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A.“六三”制B.“五四”制C.九年一贯制D.多重形式并存6.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涂尔干C.凯兴斯坦纳D.赫钦斯7.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经济开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技8.“因材施教”是人的开展的【】对教育的要求。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9.人的开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做到【】。A.相互衔接B.循序渐进C.长善救失D.教学相长10.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人。这种观点属于【】。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11.在关于“什么是教育”争论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杜威C.斯宾塞D.卢梭12.【】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内容C.教育方针D.教育目标13.道家主张教育要【】。A.有教无类B.非攻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军民,教学为先”14.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A.人身自由权B.受教育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1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A.观念和制度B.精神或观念C.组织和制度D.物质16.【】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水平C.生产力开展水平D.文化开展程度1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开展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是【】。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1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术和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9.在教学的要求上,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开展的【】。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20.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2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A.大教学论B.理想国C.学记D.论语2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学生文化D.教师文化23.儿童身心开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开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说明了儿童身心开展过程具有【】。A.不平衡性B.阶段性C.灵活性D.差异性24.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教育工作的开展思路和开展方向是【】。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教育策略25.“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根底上”,这一观点是【】的教育目的论。A.宗教神学B.科学本位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26.儿童身心开展有两个高速开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开展【】规律的反映。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27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28.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建立的学习理论,是把大多数学生的开展作为其核心内容,并着眼于使所有的学习都到达一定的目标,被称为【】。A.结构课程理论B.教育与开展理论C.从做中学理论D.掌握学习理论29.教育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这说明教育具有【】。A.政治效益B.技术效益C.文化效益D.经济效益30.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开展的【】。A.不均衡性B.顺序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31.各层次的教育目的中,既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A.教育目的B.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32.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A.应用学科B.新兴学科C.根底学科D.边缘学科33.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传统D.科技水平34.把教育划分为根底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A.教育的形成B.教育的类别C.教育的层次D.教育的历史35.从社会开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表达出的教育目的理论是【】。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兴趣本位论36.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表达神或天的意志,使人舨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属于【】。A.教育的心理起源论B.教育的劳动起源说C.教育的生物其远说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37.“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一思想表达的是【】儿童开展观。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发生认识论38.《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的关系。A.宗教B.经济C.生产力D.政治39.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是【】。A.社会文化B.人的身心开展水平C.社会意识形态D.生产力水平40.在教学上,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并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4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问题D.教育规律42.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美洲43.为现代儿童开展观奠定心理学理论根底的是【】。A.皮亚杰B.维果斯基C.布卢姆D.施太伦44.主张以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开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45.推动教育学开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开展。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4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47.儿童身心开展有两个顶峰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开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48.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礼记C.史记D.左传4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D.学生亚文化50.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表达了儿童身心开展具有【】特点。A.主体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51.遗传素质为人的开展提供【】。A.方向性B.可能性C.现实性D.必然性52.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开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B.因材施教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实现教育时机均等53.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开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开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54.人的身心开展的年龄特征说明了个体的开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55.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A.强制性、根底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根底性D.强制性、普遍性、根底性56.我国最早的一步教育专著是【】。A.论语B.学记C.礼记D.论演说家的教育57.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A.科学知识B.信息技术C.文化开展D.政治体制58.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59.学生具有开展的可能性与【】。A.现实性B.潜在性C.可塑性D.普遍性60.“教学与开展”的思想是【】提出来的。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6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其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A.推行回归教育B.实施终身教育C.改革正规教育D.开展成人教育62.20世纪教育开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A.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B.根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根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根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根本实现素质教育D.根底知识和根本素质63.1985年中共中央公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A.大力开展普通高中教育B.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64.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获得知识途径的是我国古代【】。A.孔子B.孟子C.墨家D.荀子65.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其作者是【】。A.柏拉图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苏格拉底66.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英国哲学家是【】。A.卢梭B.培根C.拉伯雷D.洛克67.现代教育开展的根本动因是【】。A.生产力开展B.科技进步C.教育技术进步D.产业革命68.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人的现代化69.“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的重要影响。A.教育B.环境C.遗传D.家庭教育70.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是【】。A.个体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D.社会主义制度71.古罗马的昆体良在《论演说家的教育》中,提出了【】的学习过程理论。A.“模仿、理论、练习”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C.“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7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开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7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心灵的建筑师C.太阳底下最光芒的职业D.辛勤的园丁74.学校体育的根本组织形式是【】。A.体育课B.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竞赛D.运动队训练75.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统称为【】。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76.在影响人的身心开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开展中起【】。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根底作用二、辨析题1.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开展的方向。【错。教育可以通过培养人才、制造舆论、促进民主政治等影响政治经济制度,但不能直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开展的方向。】2.教育既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正确。】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开展的规模和速度。【错误。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开展的规模和速度。】4.智育就是知识教育。【错误。概念答复】5.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所以教育目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错误。虽然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反映了人们的哲学观点,但他也是对社会历史条件的反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6.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开展。【对。先进的政治制度促进……落后的阻碍】7.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错。】8.学校教育对个体开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错。】9.人的开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对】10.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重要途径。【对】11.杜威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论也被称为教师中心理论。【错。儿童中心理论】1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开展中起主导作用。【对】13.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对】14.在当前,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家长所期望的教学质量,家长就有权拒绝送学龄儿童上学。【错,义务教育的概念,强制性,必须性解释】15.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错。】16.但凡能影响人的身心开展的活动都是教育。【错,广狭义分析】三、简答题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开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2.简述美育的根本任务。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4.简述学生的本质特征。【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社会属性的人。但人共有的本质属性不能代替学生个体特有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开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5.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作简要的说明。【教师角色是多方面的,这种角色的多样性反映了学校活动的多样性,同时也说明了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寄予多种期望。教师角色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6.为什么说经济开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结构?7.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8.现代教育学的开展主要有哪些特征?【教育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教育学研究根底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9.简述中学生心理开展的几个根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10.教师专业化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人格特征。】11.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开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12.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1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的根本思想。四、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Ⅰ.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4个等级。处于最高等级的是僧侣祭司,他们受到最优良的教育;其次是刹帝利,为军事贵族。以上两种姓是天然的统治者。再次是吠舍种姓,他们仅能从事农工商业;最低等级是首陀罗种姓,他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识字读经被认为是违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处死。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指导思想,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惟一的教师。教育的主要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此外,学校为适应时事,要求学生学习发音学、音韵学、语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祀作为习经的根底,这些知识被称为“六科”。问题:运用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关系理论进行简要评析。【答案要点: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方面来答复。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Ⅱ.昆明晚报记者昨天从市教育局得悉,最近出台的《石林彝族自治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家庭困难学生交通费补助实施方案》规定,该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家庭困难学生交通费补助资金,将由县财政预算安排专款划拨到教育局,县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测算分发到各有关学校,再由学校对符合补助条件的家庭困难学生给予交通费补贴。今年,该县将一共补助学生交通费1487350元,实行学生刷卡乘车制。问题:1.运用义务教育相关知识分析,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为什么对该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给予交通费补助?2.义务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答复要点:1.义务教育的概念,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是局部免费教育。免收学费和设立助学金制度,帮助贫困学生。石林彝族自治县的做法符合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义务教育的意义:3条】Ⅲ.李老师和王老师都是数学教师,而且都担任初三年级班主任工作,但两人的做法却截然不同。李老师从事教学多年,是一名公认的认真负责的“名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他经常利用美术、音乐、体育等上课时间,将学生叫到他的办公室个别辅导,自习课也变成了他的习题课。李老师带着的班级,学生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学习气氛浓郁。王老师那么是一名年轻教师,每天清晨他都带着学生跑步。他经常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爱好,在王老师的影响下,他带着的学生各个性情活泼,还有数名同学在市级舞蹈、书法、钢琴等比赛中获奖。问题:有人说王老师的做法在初一、初二还可以,但是初三学生面临中考,作为班主任应该以学习为重,不宜鼓励学生从事文化学习以外的活动。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作为一名教师,你认为李老师和王老师的做法哪种对学生的开展更为有利?Ⅳ.刘某是一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特别喜欢罗纳尔多,于是把头发剃成足球式的形状。第二天来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被老师看见,老师对他说:“你的发式太怪了,把头发再去剪剪,恢复正常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刘某回家后,将这件事告诉家人,第二天他的外婆和他一起来到学校,学校老师要求刘某剪掉头发,否那么不允许上课。于是外婆将他带去剪成光头。第三天刘某来到学校,没想到学校老师却说光着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准上课。外婆只好找到学校领导,校方也说不准上课。家长说:“可否戴帽子上课。”校方说:“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反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学校准许学生上课,但是刘某在校期间〔要遵守学校纪律〕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以刘某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依然不允许他上课。问题: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答复,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1.从法律的角度说,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学生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因此,对品行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学生,对未成年人只有“教育权”,不能抛弃、勒令离校、限制上课等“处分权”。2.从情理上说,初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认识的不完善、不深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基于这样的特点,犯错误、违反校规校纪也在情理之中。假设学校采用简单的方式处分学生,教育既无科学,也没有艺术。3.学校随意处分学生,甚至将违反纪律的学生逐出校园,推向社会,是对社会、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应当承当起教育责任。】Ⅴ.当代一位教育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惟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思考。【这段话指出了中国当前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变成了读书的机器,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开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应试教育开始转向素质教育,力求解放人的自我。】中学课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A.唐B.宋C.元D.汉2.狭义的课程就是指〔〕。A.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B.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C.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D.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3.中学的理综、文综属于〔〕课程。A.广域课程B.融合课程C.相关课程D.活动课程4.〔〕指的是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体系。A.广域课程B.融合课程C.相关课程D.活动课程5.最早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的学者是〔〕。A.杜威B.杰克逊C.博比特D.苏格拉底6.校风、班风属于〔〕。A.物质方面的隐性课程B.制度方面的隐性课程C.文化心理方面的隐性课程D.学校管理制度7.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课程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D.各地区集中管理8.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包括〔〕阶段。①准备②启动③推进④总结⑤调整A.①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9.校本课程属于〔〕。A.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B.必修课程C.选修课程D.隐性课程10.以课程管理制度为依据,可以将课程分为〔〕。A.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C.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D.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1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表达时代要求,要使学生〔〕。①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③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④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12.〔〕与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两种根本的课程类型。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校本课程D.国家课程13.校本课程开发要遵循科学性原那么、〔〕原那么、自主性原那么、适宜性原那么、补充性原那么、适应性原那么和特色性原那么。A.多角度B.多样性C.多元化D.单一性14.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那么是确定〔〕。A.教育目标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1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16.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张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A.直线式B.螺旋式C.分科式D.综合式17.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社会课程论D.要素课程论18.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标准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施的教育家是【】。A.布卢姆B.布鲁纳C.杜威D.桑代克19.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A.教学方案B.教学大纲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20.【】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A.教学方案B.教学大纲C.教材D.课程表21.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经验课程22.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的教育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B.布卢姆C.加涅D.奥苏伯尔23.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24.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和社会的研究,又要依据对【】。A.教法的研究B.时代的研究C.学科的研究D.学法的研究25.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A.课程类型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的结构26.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课程方案B.课程标准C.教材D.教科书27.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根本结构,以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28.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A.根底课程B.研究课程C.拓展课程D.开展课程29.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B.课程标准C.课程方案D.课程目标30.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依据是【】。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31.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32.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A.教学方案B.课程标准C.教科书D.考试成绩33.课程目的为个体开展和幸福效劳,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这是【】课程观的观点。A.人本主义B.科学主义C.知识本位D.能力本位3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促进教师专业成长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倡导建构学习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开展35.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根本要求的文件是【】。A.课程标准B.教学方案C.课程D.教材36.义务教育的教学方案的特征是【】。①强制性②普遍性③根底性④地方性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7.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其核心局部是【】。A.课程内容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理念38.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A.实践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39.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是【】。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探究课程二、辨析题1.课程的一个根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开展。因此,学生的需要和条件,其中包括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原有的知识能力根底,对课程的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影响课程开发的根本因素。【错。课程的一个根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开展,这是影响课程开展的直接因素。社会对课程的制约是从社会条件和社会要求两方面来发挥作用的,它们对课程的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影响课程开发的根本因素。】2.选修课程是指大学里的公共课程。【错。过去,选修课程是指大学里的公共课程。新课改后,选修课程走进了中学。】3.长期以来,全国中小学一直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错。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行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根本上沿用一个教学方案、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4.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两种根本的课程类型。【错。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是……】5.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是必修课程的主要特征。【错。……是国家课程的主要特征。】6.课程的一个根本职能就是要促进社会开展。【错。……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开展。】7.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错。……是杜威。】8.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对。】9.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错。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及建设者。】10.课程目标确实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错】11.课程只包括智育的内容。【错】12.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错。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对课程开发的影响。【社会对课程开发的影响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效用;社会责任感;家长与社会的压力。】2.简述在中小学阶段,学校教育以必修课程为主的重要性。【必修课程是国家对学生在身心开展方面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的有效保证,选修课程那么规定给学生的个性开展提供了空间。没有良好的、最低限度的共性开展,就不会有真正的个性开展。因此,中小学阶段必须以必修课程为主。】3.校本课程开发的原那么是什么?【校本课程开发的原那么是科学性原那么、多元化原那么、自主性原那么、适宜性原那么、补充性原那么、适应性原那么和特色性原那么。】4.我国当前实行的根底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6条〕5.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什么?【关住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开展;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重视以学定教;创立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强调教师成长。】6.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7.教科书编写应遵循哪些根本原那么?8.简述课程设计的意义和根本要求。【产生新的课程方案;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和重新组织;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开展性。】9.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10.简述我国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四、材料分析题一、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杜威19世纪末创立的学校〕中,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校舍、购置学校设备,也模拟社会上的商业活动在学校里开设商铺,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他们课程的相当一局部,是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探究进行学习。问题:这个学校的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何启发?二、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而活动课程正是以儿童为中心,课程活动贴近儿童当前的生活。分科课程具有分科过细的缺点,只关注学科的逻辑体系,割裂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容易脱离生活实际。我国以往实行的分科课程培养的人才,大多“高分低能”,只会纸上谈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当大力提倡活动课程,减少分科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问题:对于以上说法你是否同意?请根据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理论加以分析。三、“北京精神”地方课程将成为北京市中小学必修课。据悉,北京市在充分用好现有的《我爱北京》、《志愿效劳精神》等地方课程教材的同时,以开始开发“北京精神”地方课程,将来要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内容。而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也将纳入学校德育工作方案,每学期“国旗下讲话”和每年新学年开学典礼上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都要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问题:运用课程理论对材料进行简要评析。【答案要点:1.地方课程的概念。这是一种地方性课程。2.地方课程的特征,“北京精神”具有地域性和针对性,它弘扬的是北京爱国精神,正是民族性的表达。3.作为地方课程,北京精神采用灵活的方式让北京的中小学生在了解北京的历史和古老文明的同时,增强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这一做法符合新课程三级管理与开发精神。】四、萧山欢潭是大岩山云雾茶的故土,是萧山有名的茶乡。欢潭小学就坐落于欢潭白竹湾的山坳里,学生生活于此,耳濡目染到浓郁的茶文化之乡。学校有劳动实践基地“四园一池一田”〔茶园、果园、中草药园、竹园;养鱼池;试验田〕,其中茶园规模最大。学校因势利导,开发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把茶艺引入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以此引导学生认识茶、了解茶、制茶、泡茶等,从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类课程开发最大的一个亮点是浓郁的地域特色,真正实现了“人无我有”的境界。它的开发成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充分挖掘了区域资源,让地域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在一起。他们既是社会资源,又是教育资源;既是经济,又是文化;既是课程资源,又是课程形态;既囊括了区域文化特征,又渗入了学校文化底蕴。问题:1.校本课程开发的原那么是什么?2.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校特色,给你曾就读的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个设想。【答案要点:1.答复校本课程开发的七个原那么;2.要分析当地的区域特色、文化背景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上述七条原那么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可。】五、下面是一位学生考试后的自我感受:“这次我考试得了72分,比上一次有进步,我很快乐。老师上课的时候,我跟同桌说了几句话,老师就走过来,说让我不要太得意,虽然得了72分,却是全班倒数第二。唉,我怎么努力也比不上别人!”问题:请结合新课程改革,运用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对这一材料中教师的做法进行相关的评析。〔10分〕答案:材料中教师对待这位学生的方式是不对的。〔2分〕错误主要在于:〔每个要点2分〕〔1〕教师错在把分数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无视形成性评价;〔2〕当面批评学生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学生不能尊重;〔3〕缺乏对学生点滴的进步关心,应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4〕应该提倡多元化评价。六、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经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觉得学英语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一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倍加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你认为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10分〕答案:现代课程评价理论告诉我们,课程评价不应是简单的鉴定,而是通过多元评价分析、多主体的协商,逐步达成共识的根底上改良。〔4分〕课程评价存在问题:①评价主体单一;②评价标准机械;③评价内容片面;④评价方法单调;⑤评价功能失调;⑥评价反应缺乏。〔6分,每要点1分〕七、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一局部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王老师还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课堂秩序会这么好,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二是没想到见效这么快,半学期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提高。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1.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惟一的教学目标,无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的容器,压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开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不仅获取知识,而且进行有目的的思考,激发学生勇于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交出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思考。3.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4.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转变,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从培养兴趣、及发动机出发,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获取知识、相互交流、主动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中学教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教学是〔〕标准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A.教育目的B.学校C.教育方针D.教师2.教学以培养〔〕为根本目的。A.“四有新人”B.专门人才C.全面开展的人D.符合社会需要的人3.〔〕强调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认识过程,而是学生开展的一个过程,是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得到开展的一个过程。A.特殊认识说B.认识开展说C.认识——实践说D.交往说4.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A.交往活动过程B.研究过程C.实践过程D.传道过程5.〔〕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的材料,表达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A.讲解B.讲述C.讲演D.讲读6.在化学课上,为让学生掌握滴定的根本技能,教师应以〔〕方法为主。A.演示法B.实验法C.讲授法D.练习法7.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8.〔〕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A.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B.实施素质教育C.建立合理的课堂结构D.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开展9.数学老师为让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根本概念,设计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动画,学生看过后牢牢地记住了关于三角函数的根本概念。这位老师运用了〔〕教学原那么。A.直观性B.稳固性C.循序渐进D.因材施教10.小名一着急就容易结巴,如果你是小名的语文老师,以下〔〕做法是错误的。A.让和小名有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小组,互相帮助B.课后辅导结合课堂训练,逐步解决小名结巴的问题C.和小名做约定,每次上语文课都叫他读一段课文,如果读得通顺,就给予奖励D.为防止小名结巴,不叫他在课堂上答复以下问题11.课堂上学习了硫酸铜晶体的相关知识后,化学小组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培养出了几棵非常漂亮的硫酸铜晶体。小组成员将培养过程写成小论文,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了“辩论”,使大家深入了解了硫酸铜相关的知识。这个案例涉及的教学方法不包含〔〕。A.演示法B.谈话法C.练习法D.实验法12.保加利亚学者洛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A.纲要信号教学法B.探究发现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13.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那么坏乱而不修”。这表达了教学应遵循【】。A.启发性原那么B.稳固性原那么C.循序渐进原那么D.因材施教原那么1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达在【】。A.认识的直接性B.学生的主体性C.教学的教育性D.活动的开放性1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A.参观法B.演示法C.情境法D.欣赏法16.反映测验可靠性程度的指标是【】。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17.“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A.德国B.法国C.英国D.美国1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稳固知识B.领会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1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布鲁纳20.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现场教学D.复式教学2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不包括【】。A.暗示教学法B.讲授法C.实验法D.参观法22.讲授法的缺点在于【】。A.不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方案地进行B.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D.不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23.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布鲁纳提出了【】。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学习法C.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24.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根本范型称为【】。A.教学方法B.教学模式C.教学策略D.教学方式25.中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知识技能B.开展学生智力C.培养学生品德D.关注个性开展26.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开展教育的【】。A.根本途径B.根本途径C.惟一途径D.全部途径27.“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表达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那么B.稳固性原那么C.启发性原那么D.循序渐进原那么28.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师评价B.学生评价C.课程评价D.教学评价29.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原那么。A.教学相长B.综合课程C.长善救失D.藏息相辅30.教学策略的根本特征包括综合性、灵活性和【】。A.可操作性B.时代性C.创造性D.方向性31.一个测验经过屡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可靠度,又可称为测验的【】。A.效度B.难度C.区分度D.信度32.课的根本组成局部及各局部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A.课的目标B.课的类型C.课的任务D.课的结构33.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答复,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稳固知识的方法,称为【】。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34.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教学B.德育C.管理D.科研35.教学工作的根底是教学工作实施的【】环节。A.上课B.布置和批改作业C.备课D.课外辅导36.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没到的知识和能力程度的指标是【】。A.效度B.难度C.区分度D.准度37.以下不属于范例教学根本特征的是【】。A.根本性B.根底性C.有效性D.范例性38.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被称为【】。A.班级授课制B.分层教学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39.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40.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奇D.凯洛夫4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B.开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促进学生的个性开展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42.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43.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布鲁纳提出了【】。A.发现学习法B.探究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44.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是【】。A.教学媒体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45.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A.教学方案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学参考书46.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A.局部与整体B.后者包括前者C.整体与局部D.前者包括后者47.【】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48.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A.使学生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稳固和加深C.使学生掌握新教材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49.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少先队活动B.教学活动C.课外活动D.后勤工作50.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A.连续性B.创造性C.长期性D.示范性5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属于以下哪一种教学方法?【】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实习作业法52.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无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二、辨析题1.狭义的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以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并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领域以及身心方面都得到开展的一种知识的传授活动。【错。狭义教学概念】2.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说明其智力的上下,而开展学生的智力是自发的过程。【错。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说明其智力的上下,开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3.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是国家对学生学习此学科科目必须到达的标准的统一要求。【对。】4.采用问答式教学必然有启发性。【错。问答式教学有两种,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复习谈话不一定有启发性。】5.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习能力强,遵守纪律,但也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个别教育。【对。】6.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实施素质教育。【错。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7.学校工作应坚持以教学为主。【对。】8.掌握知识是开展智力的重要条件。【错。掌握知识是开展智力的根底,开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9.教案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越好,所以教案写得越详细越好。【错。】10.自主学习就是自学。【错。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11.直观教学就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错。直观性教学是教学原那么,是教学的根本要求和准那么,通过这种教学原那么的实施,到达教学目的,但直观教学不是教学目的。】12.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是信度。【错误。用概念解释】13.课外辅导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之一。【正确。】14.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还有练习稳固,从课的类型上分这是一节综合课。【对。一节课中完成两种任务以上的课都是综合课。】15.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错。】16.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开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对】17.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错】18.备课就是备教材。【错】19.“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对】20.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错】21.教学与教育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22.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根底知识,培养根本技能技巧。【错】23.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开展水平。【错】三、简答题1.我国根底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什么?【1.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2.课程综合化的趋势;3.稳定并加强根底教育的趋势;4.课程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趋势;5.课程改革以学生开展为本的趋势。】2.简述教学的意义。3.在教学中为何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4.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5.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哪些?【问题式合作学习、表演式合作学习、讨论式合作学习、论文式合作学习、学科式合作学习。6.简述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7.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的特殊性表达在哪些方面?8.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那么的具体要求是什么?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10.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是什么?11.教学过程有哪些根本规律可循?12.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1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4.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课堂练习,稳固知识;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布置、批改并辅导学生课外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15.试述备课的根本内容和要求。16.何谓教学,中学教学有哪几项一般任务?17.简述教学过程的根本阶段。18.简述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19.简述程序教学的根本原那么。20.你是怎样理解范例教学法的?21.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为师生调整和改良教学提供充足的反应信息;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22.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开展?【在教学观念上,真正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将培养学生全面开展的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着眼于课程的综合化;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于奠定学生终身开展的根底。】23.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那么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那么的要求。四、材料分析题一、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根底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方,新课程提倡的研究型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那么有四五十人,多那么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运用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谈谈怎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学改革中受益?二、目前,芬兰全国各地的高中均实行“无班级授课制”。其授课形式同目前的大学一样。在无班级高中里,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自己制定学习方案、选修课程并掌握学习进度。上课铃响过后,在校园里依然可以看见有学生在草坪上边晒太阳边复习功课。有些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安排在图书馆、电脑旁,或从事其他增长知识和技能的课外活动。雷苏高中学生会副主席澳雷说,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提供时机,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加快学习进度,差一些的也不必跟在别人后面“赶集”,相互没有影响,不受制约。问题:你对这种无班级授课制有何看法?根据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结合我国教学现状加以评析。三、一位老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角色扮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快乐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问题:运用教学的相关知识对材料进行简要评析。【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表达,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逐步形成。】四、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生气了,“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感到很自卑,深为自己的行为懊悔,从此在课堂上再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答复以下问题了,并且开始讨厌这门功课。问题:1.这位教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规律?2.如果是你该如何处理这种突发事件?【1.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2.首先要肯定、赞扬学生敢于给教师指出错误的做法。其次,带着全班一起讨论教师的观点和学生的观点哪个更正确。如果教师的准确,要帮助学生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如果是学生的准确,要虚心接纳,并号召全班学生向其学习。】五、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了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问题:请分析材料中的教学片断中表达的教学原那么和教学方法。〔10分〕答案:1.该案例表达了启发性教学原那么。启发性原那么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融会贯穿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要求:〔3分〕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贯彻启发性原那么的首要问题。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开展思维能力。这是贯彻启发性原那么的关键。③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贯彻启发性教学原那么的重要条件。2.运用谈话法和讨论法。〔4分〕进行两人或多人一组进行讨论。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六、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授沙漠中的骆驼。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王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问题:如果你是教师,你会怎样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请按照教学原那么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10分〕答案:参考答案:如果我是教师,将按以下方式完成:1.贯彻启发性原那么。启发性原那么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融会贯穿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要求:〔3分〕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贯彻启发性原那么的首要问题。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开展思维能力。这是贯彻启发性原那么的关键。③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贯彻启发性教学原那么的重要条件。2.运用谈话法和讨论法。〔4分〕进行两人或多人一组进行讨论。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七、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就是:‘我觉得……’‘我认为……’”这样可能造成小组代表仅仅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代表了小组成员的共同观点,长此以往,小组内其他成员可能不会再积极地思考,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八、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答复,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问题:请分析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开展。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切实关注并解决好不均衡的问题。1.改变学校教育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开展。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既要关注成绩好的学生的开展,也要关注学习后进学生的潜力开发,采取措施促进后进生的开展。3.我国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开展,这是学生的根本权利。4.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不能把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5.教师对于后进生,要善于发现“闪光点”,积极鼓励并因材施教。】九、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义尔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恒量〔恒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恒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大气压×4立方厘米=8。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变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钢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一个气球,然后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炸呢。”对于小钢,老师了解他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钢说,你鼓起腮在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你会感到压力变大,另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钢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义尔定律”。问题: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那么。【此案例充分表达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那么。因材施教的含义及要求;结合案例说明因材施教的合理运用。】十、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交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有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解。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有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竭力向前。”问题: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因材施教。子路好胜,所以孔子劝其不要立即行动以培养其耐心,不要鲁莽行事;而冉有有畏缩,所以孔子鼓励其立即行动以培养其果断性格,鼓励其当机立断。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采取符合学生个性心理面貌的教学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十一、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灭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样简单,我们自己也会换的。过了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有方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问题: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开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上面这个案例。【掌握知识是开展能力的根底;能力开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开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学生掌握了关于电路的物理知识,并不代表他具备了维修电路的能力,因此在启发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二、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说“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那么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问题:你认为启发性的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原那么?【启发性原那么的含义;运用启发性原那么的要求;运用启发性原那么应注意的问题:建立教学相长的平等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真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照顾个别差异。】十三、一位物理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答复:“铁块沉下去,木块浮上来。”“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开始积极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问题:这一教学实例表达了什么教学原那么?你有什么感想?【启发式教学原那么答复】十四、某老师在《赠汪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了一场“表演”。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赠汪伦》一课,谁想来表演李白和汪伦离别时的情况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并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他们模仿古人的模样,用手捋胡子,边念《赠汪伦》的诗。这种新奇的表演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津津乐道地看。后来又有一组的同学上台表演,他们想起了唱古时候离别的歌,可是又都不知道怎么唱。这时老师提醒道,我们可以唱自己的歌。歌曲便在教室上空飞扬。问题:请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方法适当;组织得好;积极性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教师的教学根本功好。】中学德育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内容。A.增强国家和民族意识B.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C.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D.弘扬国际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2.尊重群众是〔〕教育的内容之一。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民主、法制和纪律D.革命传统3.生活教育的理论是〔〕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A.杜威B.陶行知C.赫尔巴特D.蔡元培4.下面〔〕观点不符合生活教育的思想。A.教学做合一B.生活即教育C.社会即学校D.有教无类5.小丽考试作弊,王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通过家访了解到小丽的父亲病了,她想考个好成绩让父亲快乐,所以才作弊的。王老师对小丽进行了说服教育,让她认识到让父亲快乐的初衷是好的,应该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而不是考试作弊。王老师的做法遵循了〔〕。A.知行统一原那么B.集体教育原那么C.连贯性原那么D.正面教育原那么6.〔〕、〔〕、〔〕并称为“三生教育。A.生存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B.生存教育、生理教育、生活教育C.生存教育、生理教育、知识教育D.生存教育、生命教育、知识教育7.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警、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个人修养法C.环境陶冶法D.品德评价法8.在德育过程中,表达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法认识学生的德育原那么是【】。A.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原那么B.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那么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那么9.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指导实践法D.陶冶教育法10.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个体品德的核心成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1.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开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加涅C.柯尔伯格D.皮亚杰12.学校进行德育的根本途径是【】。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B.劳动C.共青团活动D.班主任工作13.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A.内容B.结构C.层次D.方法14.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A.锻炼法B.陶冶法C.典范法D.说服法15.中学实施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