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复习学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登泰山记》复习学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登泰山记》复习学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登泰山记》复习学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登泰山记》复习学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泰山记》复习学案一、课文重点词语挖空训练1.易错字词挖空泰山之阳,()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阴谷皆入济。()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由()登。四十五里,道皆()石为(),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所谓环水也。余始()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汶水、()如画,而半山()若带然。(),五(),与()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稍见云中白若()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成()。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而皆()。亭西有(),又有()元君();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以来,其远古刻尽()。()不()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色,多平方,少()。少杂树,多松,生(),皆平顶。冰雪,无(),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齐。桐城()记。2.重点词语意义挖空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重点知识梳理1.一字多义(1)阴①其阴,济水东流:_________________

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

③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

④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_

⑤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诗经》):_________________

⑥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日影⑦举爵茂阴下,携手共踌躇(何劭《赠张华》)

同“荫”,阴影,树阴(2)阳

①泰山之阳,汶水西流:_________________

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

③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汉书》)

表面上,假装④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庄子》)

生,活⑤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经》)

温暖⑥于昭明堂,明堂孔阳(班固《东都赋》)

明亮(3)数

①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_________________

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_________________

③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

④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_________________

⑤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

⑥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商君书》)

技艺,方法⑦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音cù,密,与“疏”相对⑧珠可历历数也(魏学洢《核舟记》)

计算

⑨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音shǔ,列举罪状,加以斥责2.通假字①须臾成五采:_________________

②多平方,少圜: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词①至于泰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②多平方,少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数是2的乘方;平方米③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稳固,不坚定4.多义实词(1)限①越长城之限:_________________

②崖限当道者:_________________

③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六国论》):_________________

④济清河浊,足以为限(《战国策》):_________________

⑤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世说新语》):____________

(2)稍①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_________________

②夫妻心稍慰(《促织》):_________________

③月上柳稍头(欧阳修《生查子》):_________________

5.词类活用①崖限当道者:_________________

②明烛天南:_________________

③道少半,越中岭:_________________

6.特殊句式亭东自足下皆云漫:_________________

7.文学文化常识(1)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______流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其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2)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泰山:又名________,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古代帝王告祭的神山。

阳:山之________为阳,河之________为阳。阴:山之________为阴,河之________为阴。(3)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知府:也称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地方官职名,州府最高________长官。(4)戊申晦,五鼓晦:农历每月的____________。五鼓: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之间,有甲、乙、丙、丁、戊五个关键时间点,谓之“______”,又称五鼓。

三、理解性默写:1.《登泰山记》开篇交待泰山阴阳两面水流的语句是“,;,。”2.《登泰山记》中,“居雾”以静写动,写出了雾的轻盈,呈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了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的句子是“”。3.“”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明亮。4.《登泰山记》中“,”中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5.《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天门之后,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是“,,。”这三句设喻新奇,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6.在《登泰山记》中,描写日已出的两句是“,”。7.《登泰山记》中以“,,”写出了由南麓登山路途漫长、石阶难登、台阶众多的情状。7.《登泰山记》中作者从中谷登巅,表现其沿途所见的语句为“,,,,。”9.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这一比喻写出了西边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10.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泰山后,介绍山上石头的情况的句子:,。,,。1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泰山后,介绍山上树木的情况的句子:,,,。四、知识梳理:相关成语+文化常识(一)相关成语1.独占鳌头:指独占领先地位,成为第一。2.青云直上:形容人的事业或地位不断上升。3.巨轮将至:比喻事情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势不可挡。4.一步登天:形容成功或升迁非常快,进展迅速。5.壮志凌云:指雄心壮志,胸怀大志,追求高远目标。6.安若泰山: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7.略知一二:表示了解某个事物或问题,但只是粗略地知道一些皮毛,不够深入。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障:遮,挡。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比喻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事物的本质。9.泰山梁木:原是孔子自喻,后用为推尊贤哲之词。10.有眼不识泰山:比喻见闻浅陋,不认得著名人物。11.河山带砺:河:黄河。山:泰山。带:衣带。砺:磨刀石。黄河像衣带那么细,泰山像磨刀石那么小。比喻不可能的事。也比喻经历的时间久远。12.挟山超海:夹着泰山跨越北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13.泰山北斗: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14.泰山鸿毛:比喻轻重悬殊。也说鸿毛泰山。(二)文化常识1.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五岳为群山之尊,泰山为五岳之长。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一般指东岳泰山(位于山东)、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南岳衡山(位于湖南)、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分类如下: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说明,描写,情绪。3.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诗人,桐城人。人称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4.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槐和姚鼐继承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桐城派的文章,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5.阴阳:阳”和“阴”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阴阳,用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阴阳来说山水很常见,阳指山南水北,阴则是山北水南。6.阳:山的南面。7.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通称山涧。8.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9.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10.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11.五鼓:五更。夜间时辰五更五鼓(点)五夜现代时间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点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点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点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3点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点12.摴蒱(chūpú):又作“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13.岱祠:东岳大帝庙。14.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15.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住所。这里指乾隆登泰山时住过的宫室。16.显庆:唐高宗的年号。17.绛,大红。18.皓:白色。19.丹:朱砂。20.古代农历日期的别称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①朔——农历每月初一。②既朔——农历每月初二。③蛾眉——农历每月初三、初四。④小望——农历每月十四。⑤望——农历每月十五。⑥既望——农历每月十六。⑦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课文翻译①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译】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山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汶水,山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译】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了泰安。这个月的丁未日,(我)与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从南面的山脚登山。四十五里,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下,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路不到一半,越过中岭,又顺着西面的山谷,就到了泰山的山顶。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译】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入,路上有个天门。东边的山谷,是古时候称作的“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人都叫它天门。路中大雾迷蒙、冰地很滑,石阶几乎不能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城市,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画,而半山腰停留的云雾,就像一条飘带。③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译】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大风扬起积雪直击面颊。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是云雾弥漫。逐渐可以看见云中数十个白色的、像立着的樗蒲,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上来了,正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摇晃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④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译】日观亭西面有岱祠(东岳大帝庙),又有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唐高宗年号)以来;那些远古的石刻都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来不及前往(去看)了。⑤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译】山上很多石头,很少土。山石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的,很少圆形的。(山上)很少杂树,很多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都是平顶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几里内没有树木,而积雪与人的膝盖平齐。六、沙场练兵之检测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2.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榆柳荫后檐C.鼓瑟吹笙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下列各项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和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三夜阴霪败场圃A.采采芣苢,薄言袺之B.一竿晴日舞比邻C.急炊大饼偿饥乏D.多博村酤劳苦辛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②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④侣鱼虾而友麋鹿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图片()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其贤不及孔子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④蚓无爪牙之利⑤小学而大遗⑥今之众人⑦师不必贤于弟子⑧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①②⑧B.②③⑧C.③⑤⑦D.③④⑧7.下列加点的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虎鼓瑟兮鸾回车,②栗深林兮惊层巅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孔子师郯子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⑥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⑦不耻相师⑧则群聚而笑之⑨小学而大遗A.①⑧/②⑤/③⑥/④⑦/⑨B.①⑤/②⑥/③⑨/④⑦/⑧C.①⑥/②⑤/③⑧/④⑦/⑨D.①④/②⑤⑥/③/⑧⑦/⑨8.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君子生非异也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纵一苇之所如C.须臾成五采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10.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或师焉,或不焉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回视日观以西峰B.其级七千有余其阴,济水东流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D.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哀吾生之须臾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白露横江②横槊赋诗B.①举酒属客②举匏樽以相属C.①七月既望②望美人兮天一方D.①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②盈虚者如彼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青,取之于蓝②而寒于水B.①輮使之然也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①故木受绳则直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①登高而招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小学而大遗B.①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D.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②师不必贤于弟子15.选出下列加点词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輮以为轮(使……弯曲)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参省乎己(参与检验)B.声非加疾也(强,宏大)而闻者彰(清楚,明显)假舟楫(借助、利用)C.而绝江河(泛指河流)君子生非异也(资质,禀赋)神明白得(愉悦)D.无以至千里(无法)用心躁也(浮躁,不专心)驽马十驾(驾驭)16.对以下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枉用相存问候、探望B.阳谷皆入汶山北面山谷中的水C.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D.暮去朝来颜色故容貌17.下列句中“而”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吾尝终日而思矣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D.吾尝跂而望矣18.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寄蜉蝣于天地/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超出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身:自己D.吾未见其明也明:清楚20.下列不存在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气吞万里如虎B.多情应笑我C.英雄无觅,孙仲谋处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登泰山记》复习学案答案一、1.汶水汶当乾隆乘限子颍南麓砌磴郦道元循巅溪水山巅崖限磴城郭徂徕居雾戊申晦鼓子颍云漫樗蒱须臾五采丹绛皓驳色若偻岱祠碧霞祠祠显庆漫失僻当苍黑圜石罅瀑水膝姚鼐南面,山的南边、水的北岸为阳向西北面,山的北边、水的南岸为阴向东山南面谷中的水山背面谷中的水在那在从冒经过界限到达这用砌石,名词作状语石阶说顺着相当于“而”再山顶门槛在等等几乎等到已经背,覆盖照停留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更弥漫逐渐天边奇异同“彩”纯正朱砂晃动摇荡托着有人有的大红白杂像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这模糊或缺失对着平的、方形的同“圆”缝隙写二、1.阴:①山的北面,水的南面②阴暗③冷,寒冷④暗中,暗地里⑤阴天阳: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②太阳,阳光数:①几,几个,表示约数②法则,规律,命运③音shuò,屡次④算术⑤音shù数目,数量2.①同“彩”,色彩②同“圆”,圆形3.①到达②平的和方形的③晃动4.(1)①界限②门槛③限度④险阻,阻隔⑤限制,限定(2)①逐渐②略微,稍微③事物的末端5.①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②名词作动词,照③名词作动词,走路6.判断句标志词:皆7.(1)散文姚鼐刘大櫆(方苞)(2)岱宗(或岱山、岱岳、东岳、泰岳)南北北南(3)太守行政(4)最后一天五更三、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2.半山居雾若带然3.苍山负雪明烛天南4.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5.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6.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7.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8.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9.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10.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11.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六、1.D【解析】D项古今同义,烂木头。A项,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B项,古义:传授学业。今义:跟随老师学习;学生对老师的自称。C项,古义: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2.D【解析】A项,“日”,名词用作状语;B项,“上”“下”名词用作状语;C项,“水”,名词用作动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