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期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期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期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期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期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期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1.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①探究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②探究电流时,用电流比作水流③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④探究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2.艺术节上,小明他们班女生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在舞台上表演。当红光照在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她们的()A.上衣为白色,裙子为黑色 B.上衣为红色,裙子为蓝色C.上衣为白色,裙子为蓝色 D.上衣为红色,裙子为黑色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A.3.6km/h B.340m/sC.3×105m/s D.3×108m/s4.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语音识别系统主要是根据音调来辨别声音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能被反射 D.道路边噪声隔离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下列自然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白雾弥漫 D.冬天,雾凇的形成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在固体中慢D.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7.辽宁号航母的舰载机歼﹣15着舰时在拦阻索作用下停下来,这个过程中()A.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拦阻索发生形变B.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战机运动状态改变C.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受力物体相同D.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8.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影的形成原因是光的镜面反射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们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C.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0.5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时,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mD.“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二、多选题9.关于大气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由于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产生了大气压强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C.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D.大气压强在任何地区都是1.01×105Pa10.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烛焰像三、填空题11.如图所示,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用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行光束射向凸透镜,当用眼睛对着平面镜观看时,看到平面镜里的a处有发光点,则平行光束通过凸透镜后的会聚处和a点的距离是________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m。12.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会导致眼睛近视。近视眼看不清______(远/近)处的物体,其形成原理与下面______(甲/乙)图相符,应配戴______透镜予以矫正。13.如图所示是一定质的水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观察这个图像,可以得知,水在4℃时的____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____(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14.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一叶障目”说的是光的______,“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15.(1)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________)(2)若已知入射光线AO与镜面夹角为30°,则反射角是______°。16.放在烧杯中的碘,一加热就出现紫色的蒸气,这是___________现象。停止加热后,在冷却的烧杯壁上出现亮晶晶的碘,这是___________现象。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有两束光射向凸透镜,如图所示。请画出光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F为焦点,O为光心)18.请在图中画出AB经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并画出AB的像。(_______________)19.(10分)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右”或“左”)调。(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g;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为______cm3,酱油的密度为______kg/m3。(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告诉他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给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并指导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将它补充完整。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将一个烧杯______,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则烧杯中水的体积的表达式V水=______,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④可知酱油密度的表达式=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水)。五、计算题20.(6分)某同学为了测量空气的温度,用步枪在距离绝壁605米远处的位置开枪,用仪表测得从枪响到听到回声的时间为3.5s,那么当时空气的温度大约是多少?(空气中不同温度下的声速如表所示)空气温度空气中的声速0℃331m/s15℃340m/s25℃346m/s21.(6分)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全碳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已知某型号大型吊车的一个结构部件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ρ铜=7.9×103kg/m3)制造,耗钢1.58t,若采用“全碳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同样大小的结构部件,则需要“全碳气凝胶”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详解】①探究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②探究电流时,用电流比作水流用的研究方法是类比法;③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用的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④探究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选D。2、D【详解】当红光照在白上衣,白上衣可以反射红光,白上衣反射的红光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上衣就是红色的;蓝裙子只能反射蓝光,不能反射红光,红光照在蓝裙子上被吸收,观众看到的裙子是黑色的。故选D。3、D【详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故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4、C【详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A错误;B.辨别某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错误;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能被反射形成回声,C正确;D.道路边噪声隔离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错误。故选C。5、A【详解】A.固态的冰雪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吸收热量,故A项符合题意;B.液态的露珠是由空气中气态的水蒸气遇到低温液化形成,放出热量,故B项不符合题意;C.液态的雾是由空气中气态的水蒸气遇到低温液化形成,放出热量,故C项不符合题意;D.固态的雾凇是由空气中气态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直接凝华形成,放出热量,故D项不符合题意。6、A【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但是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也不能传到人耳,故B错误;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快于在液体中的速度,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声音在软木中的速度就较慢,小于在水中的速度,故C错误;D.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7、B【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详解】A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战机运动状态形变,故A错误;故B正确;C.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受力物体为拦阻索,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受力物体为战机,故受力物体不相同,故C错误;D.作用效果不同,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使拦阻索发生形变,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使战机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作用效果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力作用的相互性以及力的作用效果,重点是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8、D【解析】A.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故B错误;C.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从0.5m处又后退0.5m时,镜中的像与她相距1m+1m=2m,故C错误;D.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均匀的大气使光发生了折射,故D正确;故选D。二、多选题9、ABC【详解】A.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故A正确;B.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B正确;C.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值,故C正确;D.1标准大气压是1.01×105Pa,大气压与天气和高度有关,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大气压小于1.01×105Pa,故D错误。故选ABC。10、BC【解析】A.由题图可知,u=25cm,v=40cm,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B.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和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和照相机不同;故B错误;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光屏向左移动,故C错误;D.由图可知,像距v>2f,即:40cm>2f;2f>u>f,即:2f>25cm>f,所以20cm>f>12.5cm,当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10cm<f,物体一倍焦距以内不成实像,所以光屏上得到不清晰的像,故D正确。三、填空题11、0.60.2【详解】[1][2]由题知,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束通过凸透镜会聚F点后又射向平面镜,则凸透镜的焦点在平面镜前面,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感觉a处有发光点,则焦点(镜前光线的会聚点)为物点,a为像点;而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凸透镜的焦点F,如图所示:光束会聚处F和a点的距离:s=2×0.3m=0.6m;焦距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则凸透镜的焦距:f=0.5m−0.3m=0.2m。12、远乙凹【详解】[1][2][3]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注视手机、电脑显示屏,更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其形成原理与乙图相符,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在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的眼镜进行矫正。【点睛】近视眼是由于人眼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增强,需使光线变得发散,才能看清,因此戴凹透镜的眼镜进行矫正。13、密度热缩冷胀【详解】[1]由题中的图象知,一定质量的水在4℃时,体积最小,由公式可知,此时其密度最大。[2]在0℃~4℃范围内,水的质量不变,温度升高时水的体积减小,温度降低时其体积增大,所以在这一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14、直线传播折射【详解】[1]“一叶障目”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挡住视线造成的。[2]“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将水底“抬高”形成的。15、60【详解】[1]过O点作法线ON垂直界面,作∠BON=∠AON,OB即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入射光线AO与镜面夹角为30°,入射角为60°,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是60°。16、升华凝华【详解】[1]放在烧杯中的碘,一加热便出现紫色的碘蒸气,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2]停止加热后,碘蒸气遇冷凝华成碘颗粒附着在烧杯壁上,所以在冷却的烧杯壁上出现亮晶晶的碘。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详解】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18、【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在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