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第15讲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1页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第15讲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2页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第15讲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3页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第15讲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4页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史第15讲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讲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历史内容索引主干知识•自主梳理核心要点•重难突破拓展知识+题型突破——研大题[知识网络构建]主干知识•自主梳理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1.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①根源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矛盾重重。②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③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2)概况①三条战线西线——英法军队↔德军;东线——俄军↔德奥联军;南线——俄军和塞尔维亚军队↔奥军。②主要进程时间战况1914年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1918年同盟国战败(3)评价①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②影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系会议条约内容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等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等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2)国际联盟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1.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①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②《慕尼黑协定》:1938年,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将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2)概况①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继续扩大→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③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影响:欧洲走向衰落,美苏实力超群,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1)雅尔塔体系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主要内容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承认朝鲜最终独立;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等等评价①积极: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②消极: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2)联合国的建立

时间1945年10月24日性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原则确立了“大国一致”原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三、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基础不复存在;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2)表现

领域美国苏联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北约华约地缘政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3)评价: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则处于两大阵营之外。2.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①特点:缓和与对抗并存。②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2)多极力量的成长西方阵营的分化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①瓦解的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破裂②中国的振兴: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第三世界的兴起万隆会议的召开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3.两极格局的瓦解(1)背景:美苏战略的调整①美国: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②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与美国签署裁军条约;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等。(2)标志: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3)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核心要点•重难突破要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

探规律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

[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22·山东卷,14)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答案

C解析

由材料“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可以看出英国转变态度,大力援助法国的目的是避免法国单独与德国停战,从而导致自己孤军奋战,故C项正确;英国全力与法国合作的直接原因是防止法国单独与德国停战,而不是尽快恢复欧洲和平,故A项错误;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与法国和俄国结盟表明其已经放弃均势政策,故B项错误;此时英国的主要目标是打败德国,而不是英法联合控制欧洲,故D项错误。2.(2021·浙江卷,22)下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

)(注:败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A.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B.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C.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D.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8月,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即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把战线向前推进到马恩河一线。在此次战役中,英国军队第一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题干漫画描绘了当时德国步兵看到步枪和机关枪都无法阻止对方战车的前进,遂感到无能为力进而投降或逃走的窘况,故选D项。坦克对战争的胜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决定了战争胜负”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的标志是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3.(2020·浙江卷,21)作家茨威格以“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记录下曾亲历的社会政治事件。其中写道:曾经发誓要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威廉二世皇帝终于越境出逃了。那一天却给我们带来许多宽慰。因为我们——当时全欧洲的人也和我们一样——相信战争永远结束了。蹂躏我们这个人类世界的野兽都已被制伏。我们相信威尔逊的纲领,就好像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纲领似的。当俄国还在以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想欢庆自己蜜月的日子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朦胧的曙光。下列项中,与作者回忆直接相关的是(

)①德国战败,德意志帝国瓦解②美国崛起,国联建立③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④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曾经发誓要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威廉二世皇帝终于越境出逃了”指的是德国战败,故①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崛起和国联建立,故②错误;题干材料“当俄国还在以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想欢庆自己蜜月的日子里”指的是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故③正确;题干材料“我们相信威尔逊的纲领,就好像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纲领似的”指的是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故④正确;故选C项。4.

作家茨威格说:“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诚然,还有这样一种区别: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这就使人变得坚强刚毅。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旨在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B.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C.第二次世界大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D.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可知强调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D项符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战争的破坏性,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的说法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C项。素养提升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的作用5.“一战华工”是个现代的称谓。在当代中国语境之下,该题材的现实意义愈显突出。在新语境下中国重建关于“一战华工”的论述,所面对的困境仍然是隐含在两类论述——“国家角度与华工角度”之间的内在张力中。此观点旨在(

)A.平衡华工生存诉求和政府目的之间的矛盾B.强调华工对国家的重要贡献C.平衡华工客观贡献和主观意图之间的矛盾

D.强调北洋政府对列强的妥协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角度”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华工的客观贡献,“华工角度”指的是华工的主观意图,由此可知,题干材料中的观点旨在平衡华工客观贡献和主观意图之间的矛盾,故选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北洋政府的目的和对列强的妥协,排除A、D两项;强调华工对国家的重要贡献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易错分析

要点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点

项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异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列强处理战后遗留问题亚太地区列强矛盾尖锐,军备竞赛激烈内容处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关系,共同策划反苏处理战胜国之间的关系,共同支配中国影响主要确立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的新秩序主要确立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项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同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性质均为分赃会议过程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充满矛盾和斗争内容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结果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蕴含的国际矛盾

明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各种矛盾主要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本性和分赃不均所造成的,这些矛盾发展的结果决定了其瓦解的必然性。[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大会讨论’。津埠民众运动达到高潮。”上述史实发生于(

)A.五四运动期间B.巴黎和会期间C.华盛顿会议期间 D.开罗会议期间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与日交涉原则”“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在美”“大会”,并联系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可判断C项正确。素养提升

2.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该文旨在(

)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B.希冀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表明该学者希望中国认清当时的国际形势,增强自己的力量,不能完全依靠国联,但又不能把国联看得毫无价值,故选B项;根据题干材料“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可知该学者提醒国内要充分注意到列强对中国的觊觎,没有涉及外交的被动,故排除A项;“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表明国联对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故排除D项。3.

1930年6月30日,法军比规定的日期提前五年从莱茵区撤出,同日,法国外长白里安将关于建立“欧洲联邦”的“备忘录”寄往欧洲各国。“备忘录”建议在国联内建立一个欧洲安全体系,下设“欧洲议会”“常设政治委员会”“秘书处”;提出加强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建立“共同市场”,以促进各国商品、资本和人员的流通。“备忘录”反映了(

)①《洛迦诺公约》的精神②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③维护《凡尔赛条约》对德原则④法国谋求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A.①②

B.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C解析

“备忘录”的内容是建立“欧洲联邦”,与《洛迦诺公约》的精神即改善西欧各国关系相一致,故①正确;关于建立“欧洲联邦”的“备忘录”表明欧洲联合的设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有,这说明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故②正确;《凡尔赛条约》对德原则是惩罚和削弱德国,与题干材料中“欧洲联邦”的设想不符,故③错误;法国提出建立“欧洲联邦”的设想是想谋求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故④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4.日本军部在1907年上奏天皇的奏折中,把美国列为第二号假想敌;1923年又将其改为头号假想敌。美国军方1913年正式提出了以日本为敌人的“橙色作战计划”;巴黎和会后,美国对该计划给以更多的注意,并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这些行为说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B.日美加紧争夺亚太地区C.日本实施“大东亚共荣圈”计划D.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答案

B解析

题干中日本把美国设为假想敌,美国提出以日本为敌人的作战计划,这些行为说明美日矛盾突出,再根据题干中美国“进一步考虑加强在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设防”,可知美日加紧争夺亚太地区,故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日加强各自防御”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是日本在1940年提出的,故C项不符合题干时间,可排除;“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提出的,故排除D项。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5.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愤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A.推动欧洲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B.使资本主义秩序受到挑战C.造成欧洲人民极大的心理阴影

D.导致英国殖民体系瓦解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广大民众对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产生了怀疑、不满和反抗。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后果使人们开始怀疑现行的资本主义秩序,故选B项;题干材料强调欧洲人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秩序不满,没有涉及工人运动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人民极大的心理阴影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题干材料与殖民体系无关,排除D项。易错分析

▶易错点2

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及评价6.1921年,在美国倡议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五国条约》,该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从而开启了五国长达15年的“建舰休息期”。据此可知《五国条约》(

)A.暂时缓和了列强间的军备竞赛

B.大大提高了美国海军的影响力C.有效限制了日本主力舰的发展

D.严重冲击了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答案

A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该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从而开启了五国长达15年的‘建舰休息期’”,可知《五国条约》暂时缓和了五大国的海军军备竞赛,故选A项;题干材料不是单纯强调《五国条约》对某一个国家的影响,而是对五国的共同影响,排除B、C、D三项。易错分析

题干材料说明《五国条约》是对五个国家海军军备的共同限制,并非只针对某一个国家。要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探规律在封建残余浓厚、民主基础薄弱、军国主义盛行基础上酝酿起来的极端民族主义是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并极力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推动力。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21·浙江卷,23(改编)〕读下表,分析下列选项,与之相符的是(

)美国《租借法》的主要供应类别及主要对象国(1941—1945年)主要供应类别类别武器和军舰机器设备和材料粮食石油产品金额(亿美元)221976123主要对象国国家英联邦国家苏联法国中国金额(亿美元)303108146备注:同输出租借物资相联系,战时美国出口实物量增长近2倍,进口仅增加20%,1945年资本输出比1939年增长34.1%①为同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盟国提供了必要的战略物资②支持了反法西斯战争③有助于美国资本进入各国市场④提出法案的目的是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根据题干表格,可知美国向英联邦国家、苏联、法国、中国等供应了必要的战略物资,支持了反法西斯战争,故①②正确。根据题干表格“战时美国出口实物量增长近2倍”“1945年资本输出比1939年增长34.1%”,可知美国通过供应各种战略物资,盈利颇丰,这有助于美国资本进入各国市场,故③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借法》是出于对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且《租借法》通过的时间是1941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的时间是1942年1月,④的逻辑关系不成立,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项。2.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

)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答案

A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采取了部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最终失败的原因是干预力度过小,没有能够真正地解决危机,故A项正确;二者追求的根本目标都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在美国政治体制之下,胡佛政府和罗斯福政府要遵循的法律程序是相同的,故C项错误;二者关注的都是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3.下图是发表于1941年12月29日的漫画《活力少年》,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画家将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框,用漫画的形式提前祝福反法西斯战争中新的世界组织和安全机制的诞生。对该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大西洋宪章》翌日发表B.《联合国家宣言》即将签署C.《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草签D.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拟定完成答案

B方法突破

方法技巧漫画分析法解答漫画类的试题要注意三点:一是题目的考查主旨,本题考查的是对漫画内容的解读;二是漫画本身的寓意,从漫画发表的时间“1941年12月29日”、漫画的题目《活力少年》、漫画中的人物“罗斯福和丘吉尔”、漫画中的时间“1942”等信息,可知漫画的寓意是即将诞生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活力四射;三是判定选项属意,《联合国家宣言》即将签署与题意相符4.

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斯大林发表讲话:“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红场阅兵所显示的信心和意志鼓舞着苏军战士,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据此判断,这次战役的意义在

于(

)①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②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③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④迫使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1941年11月7日”,可知战役指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迫使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①④正确,②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③指的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故选B项。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绥靖政策5.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波兰而战”,同时又发表声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

)A.波兰灭亡之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C.波兰的独立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D.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的国力答案

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对法西斯的侵略推行绥靖政策,以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题干材料“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表明了英国的这一态度,故选A项。

易错分析

20世纪30年代,英、法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英、法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这一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易错点2

雅尔塔会议的评价6.在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对斯大林的态度有所不同,罗斯福对苏联提出的分化德国不再反对,还同意了苏联要求归还在日俄战争中失去的南库页岛等要求。这主要是因为(

)A.美英在战后重建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B.战争使英国丧失了世界大国地位C.美国希望苏联参战尽早结束战争D.美国意识到战后美苏在世界居主导地位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罗斯福对苏联提出的分化德国不再反对,还同意了苏联要求归还在日俄战争中失去的南库页岛等要求”,可知美国对苏联进行让步,是为了尽快结束战争,故选C项;题干材料强调美英对苏联的态度有所不同,而不是在战后重建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不再享有世界霸主地位,但仍是世界大国,排除B项;题干材料未涉及战后的世界主导问题,排除D项。易错分析

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对苏联进行让步,其根本意图是以此换来苏联对日作战的承诺,以便尽快打败日本法西斯,减少自己国家的损失。要点四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探规律国家利益的冲突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对立是美苏双方冷战对峙的根源;地缘优势控制权是美苏争夺的主要目标。2.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与中国关系的演变

项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策孤立、反对中国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与中国关系时好时坏原因敌视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不安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仍没有放弃霸权主义项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苏联政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对中国军事威胁,酿成边境武装冲突,中苏关系严重恶化同中国改善关系原因双方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苏联企图控制中国苏联对外扩张苏联实行全面收缩战略明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经历了对抗→正常化→曲折发展的过程;中苏关系经历了结盟→恶化→正常化的过程。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三大阶段

探规律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

[对点训练]题组一

经典对练——拿高分1.(2023·全国甲卷,35)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1952年”“民主种子”“西方观念”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冷战的进行,为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美国加大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D项正确;1955年,华约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A项错误;美国对菲律宾实施“民主种子”项目的目的是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称霸全球,B项错误;美国对菲律宾一国的“援助”本质上是为了称霸,不是推动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C项错误。2.(2022·全国甲卷,35)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C.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D.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美国政府将国内的黑人请愿活动归咎于共产主义的宣传,这说明美国在处理国内的种族问题时受到了冷战意识的影响,C项正确;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排除A项;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排除B项;题干材料“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说明“漠不关心”说法有误,排除D项。3.(2021·全国乙卷,35)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纽约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将油墨滴洒和倾泼在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主题。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这表明(

)A.纽约画派的创作方式受到各国民众欢迎B.纽约画派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C.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纽约画派的影响力D.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美国中央情报局推崇该画派,主要是想显示自由、个性。联系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可知美国中央情报局充满冷战思维,把资本主义描绘成自由、民主、个性的象征,故选D项;A、C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该画派本身没有意识形态色彩,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做法给该画派披上了意识形态的外衣,排除B项。素养提升

4.(2021·山东卷,15)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它们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目标是(

)A.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 D.构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1970年:《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宣言》《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1973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关于民族解放斗争宣言》《关于海洋法宣言》1976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1979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答案

B方法突破

方法技巧信息分析法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一是时空信息:“20世纪70年代”,二是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主要文件的内容信息:有政治方面的和平独立,有经济方面的合作行动等,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美苏冷战和争霸的开展,美苏加强了对“中间地带”的争夺,使刚刚获得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着政治上维护民族独立、经济上协同发展的共同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走上了联合斗争和发展的道路,以争取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易错点1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5.20世纪60年代,法国冲破美国阻挠,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声明退出北约。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勇敢迈出一步,推行改善与苏联、东欧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与美国贸易摩擦不断。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当时(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B.美欧军事政治同盟关系破裂C.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D.法德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答案

C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法国和日本与美国关系发生变化,联邦德国推行改善与苏联、东欧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故选C项;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做法体现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但不能表明资本主义阵营瓦解,排除A项;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做法不能说明当时美欧军事政治同盟关系破裂,排除B项;法国、联邦德国的举措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不是为了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而且当时尚处于两极格局之下,排除D项。易错点拨

拓展知识+题型突破——研大题[知识拓展]世界各国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1)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主要原因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2)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的现代化。(3)从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