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3/111
企业所得税会计概述5.1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5.2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
2024/3/1125.1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5.1.1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内容企业所得税会计是指以企业所得税法为依据,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企业应交纳的所得税和财务报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方法体系。2024/3/1135.1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所得税会计作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方法体系之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会计核算的税前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为基础,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调整两者之间的差异,确认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并根据适用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纳所得税额。二是以当期应纳所得税额为基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调整相关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金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而计算确定所得税费用。2024/3/1145.1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5.1.2收入费用观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收入费用观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会计信息是企业实现的净收益。为此,收入费用观下,利润表为财务报表中的第一报表,信息的采集、处理、披露均首先考虑企业各项收入、费用、利润等各项信息是否客观、可靠。其他财务报表信息,相对来说居于从属地位。收入费用观下,所得税会计的确认、计量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2024/3/1155.1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采用应付税款法,就是按照应交所得税额确认所得税费用,是确认所得税费用的简化方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要将按会计准则规定确认的收入、费用与按税法规定确认的收入、费用之间由于确认时间不同形成的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会计准则与税法对资产、负债等确认、计量方面规定不同而不影响利润的差异对净资产的影响金额,纳税影响会计法则不进行调整(后面详细讲述)。2024/3/1165.1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5.1.3资产负债观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观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的净资产及其增减变动,会计收益属于全面收益,即包括净利润,也包括净资产其他项目的收益。为此,资产负债观下,资产负债表为财务报表中的第一报表,会计信息的采集、处理、披露均首先考虑企业资产、负债、净资产的信息是否客观、可靠。其他财务报表信息,相对来说居于从属地位。资产负债观下,所得税会计的确认、计量方法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024/3/1175.1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不仅要将按会计准则规定确认的收入、费用与按税法规定确认的收入、费用之间由于确认时间不同形成的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金额进行调整,还要对会计准则与税法对资产、负债等确认、计量方面规定不同但不影响利润的差异对净资产的影响金额进行调整(后面详细讲述)。凡是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必须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所得税费用。2024/3/1185.2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5.2.1税前会计利润税前会计利润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确认收入、费用后形成的尚未扣除所得税费用的利润,也称为利润总额。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税前会计利润的形成过程如下:税前会计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2024/3/1195.2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5.2.2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据以计算交纳所得税的收益。应纳税所得额是以税前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为基础,调整各种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差异后形成的收益,其计算过程如下: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024/3/11105.2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增加额,是指企业未计入利润总额的应税收入项目、税法规定不得在税前扣除的支出项目、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支出项目的金额,以及资产类应纳税调整的项目的金额(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按本期预售收入计算的预计利润等)。2024/3/11115.2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纳税调整减少额,是指企业已计入利润总额但税法规定可以暂不计入应税收入的项目,以及在以前年度进行了纳税调增但在本期转回且税法规定可以在本期扣除的项目的金额,包括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减免税项目所得、加计扣除支出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转为销售收入的原预售收入中按规定计算的预计利润等。参看教材P.75【例5-1】2024/3/1112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5.3.1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是企业根据应纳所得税额减除按照有关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以及调整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和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后实际应交纳的所得税额。实际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额=应纳所得税额-减免所得税额-抵免所得税额实际应交所得税=应纳税额+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2024/3/1113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1.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在上节中已经说明,这里不再重复。2.适用税率(1)基本税率。企业计算交纳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为25%。(2)优惠税率。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024/3/1114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3.减免所得税额减免所得税额是指企业按税收规定实际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包括小型微利企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政策的企业,其法定税率与实际执行税率的差额,以及其他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的数额。4.抵免所得税额抵免所得税额是指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其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的金额;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2024/3/1115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5.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是指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相关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时,应先将从境外分回的利润按照境外的所得税率还原为境外的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按照我国的现行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其计算公式为: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境外所得÷(1-境外税率)×25%2024/3/1116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6.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是指来源于中国境外所得依照中国境外税收法律以及相关规定应缴纳并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款中准予抵免的数额。企业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额,小于抵免限额的,“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为其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大于抵免限额的,为抵免限额,境外实际交纳的所得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2024/3/1117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抵免限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参看教材P.79【例5-2】
2024/3/1118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5.3.2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是指应在税前会计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在收入费用观下,所得税费用的确认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在资产负债观下的确认方法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所得税费用。2024/3/1119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1.应付税款法采用应付税款法,只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不进行调整。当期所得税费用是指当期实际应交所得税。企业应根据当期实际应交所得税,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2024/3/1120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2.纳税影响会计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不仅要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还要将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进行调整。(1)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对收入、费用确认时间不同形成的差异。按照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分为可抵扣时间性差异和应纳税时间性差异。2024/3/1121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1)可抵扣时间性差异。可抵扣时间性差异是由于会计核算早于税法确认费用或晚于税法确认收入形成的差异。如果会计核算在当期确认一项费用,但税法规定不得在当期税前抵扣,则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大于税前会计利润;但税法规定这部分费用在未来期间可以在税前抵扣,而会计核算将不会再次确认费用,则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将小于税前会计利润。2024/3/1122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如果税法规定当期应确认一项应税收入,但会计核算未将其确认为收入,则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也大于税前会计利润;但在未来期间会计核算确认收入时,而税法规定将不会再次确认应税收入,则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也小于税前会计利润。上述差异在未来期间将可以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因此,统称为可抵扣时间性差异。2024/3/1123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当期发生可抵扣时间性差异时,企业应根据可抵扣时间性差异和现行税率计算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并对所得税费用进行调整,借记“递延税款”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递延税款”科目借方余额,也称为递延税款借项。由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大于税前会计利润,可抵扣时间性差异已经计算交纳了所得税,而会计核算当期未确认利润,因此可抵扣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当期应冲减所得税费用,确认为递延税款借项。递延税款借项实质上属于当期预付的税款。2024/3/1124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可抵扣时间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应纳税所得额小于税前会计利润。由于会计核算将转回的可抵扣时间性差异确认为利润,而税法不再要求计算交纳所得税,因此,企业应将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转为所得税费用。企业应根据转回的可抵扣时间性差异和现行税率计算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税款”科目。2024/3/1125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2)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是由于会计核算早于税法确认收入或晚于税法确认费用形成的差异。如果税法规定当期应确认一项费用,但会计核算未将其确认为费用,则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小于税前会计利润;但在未来期间会计核算确认费用时,而税法规定将不会再次确认费用,则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大于税前会计利润。2024/3/1126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如果会计核算在当期确认一项收入,但税法规定不确认当期应税收入,则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也小于税前会计利润;但税法规定这部分收入在未来期间应确认为应税收入,而会计核算将不会再次确认收入,则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也大于税前会计利润。上述差异在未来期间将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因此,统称为应纳税时间性差异。2024/3/1127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当期发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时,企业应根据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和现行税率计算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并对所得税费用进行调整,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税款”科目。“递延税款”科目贷方余额,也称为递延税款贷项。由于当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应纳税所得额,可抵扣时间性差异已经确认为会计利润,而尚未交纳所得税,因此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当期应计入为所得税费用,确认为递延税款贷项。递延税款贷项实质上属于未来应付的税款。2024/3/1128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应纳税所得额大于税前会计利润。由于会计核算不再将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确认为利润,而税法则要求计算交纳所得税,因此,企业应将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冲减所得税费用。企业应根据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和现行税率计算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金额,借记“递延税款”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2024/3/1129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2)税率变动情况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方法。在各年所得税率有所变动的情况下,纳税影响会计法可以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2024/3/1130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1)递延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递延法进行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具有以下特点:递延法不要求“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反映准确的未来应付所得税款的债务和预付所得税款的资产,因而在所得税率变动时,不需要对“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进行调整;本年度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年度发生而在本年度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的金额,用当初发生时间性差异时的所得税率计算,一般认为,先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先转销。2024/3/1131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2)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具有以下特点:债务法要求“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反映准确的未来应付所得税款的债务或预付所得税款的资产,因而在所得税率变动时,需要对“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按现行税率进行调整;本年度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年度发生而在本年度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的金额,由于在所得税率变动时已按现行税率进行了调整,因而也用现行税率计算。2024/3/1132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既要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也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是指由于暂时性差异的发生或转回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而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1)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所得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2024/3/1133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具体来说,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将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抵减以后年度利润的可抵扣亏损,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纳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具体来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将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24/3/1134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2)计税基础。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按照税法规定确认的计税基础。1)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2)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金额的差额。参看教材P.81【例5-3】至【例5-6】2024/3/11355.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3)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根据可抵扣暂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用施工合同范本模板
- 会展投资合同范本
- 农村土方 工程合同范本
- 化工产品营销合同范本
- Starter Section 3 Saying Hello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企业质押合同范本
- 供车协议合同范本
- 2024年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社会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南平市建阳区社会统一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劳动派遣居间合同范本
- 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
-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和评审中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意见
- 2024版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总经理助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央企)2025年
- 高盛-比亚迪:全球汽车市场上的新兴领先企业-2024-10-企业研究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关于开展农业领域非法集资活动风险排查工作的总结
- 幼儿园食品安全教育课件
- (中级)航空油料特设维修员(四级)理论考试题库-下(判断题)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TJSJCXH 4-2023 先张法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管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