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检测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_第1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检测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_第2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检测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_第3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检测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_第4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检测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检测题一、单选题1.1961年1月,第九次全国计划会议将国民经济计划调整为:钢产量由2300万吨降到2010万吨,煤炭产量由5.2亿吨降到4.25亿吨,施工的大中型项目比上年减少300个。结合下列表格,我们可知这次调整()我国1960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年份国民经济比例(%)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21.826.152.1196233.830.336.3A.使“左”倾错误得到根本纠正 B.适应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C.使国民经济比例不再失调 D.兼顾了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2.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D.经济工作存在严重保守倾向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形势的发展使美国不得不对其全球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基辛格曾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向中国靠拢……以造成一种全球力量平衡……这样的平衡可以确保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主要大国之间保持稳定,甚至最后实现合作。"基于这一战略调整A.美国加紧了拼凑遏制苏联的新同盟 B.中国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美国努力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活动4.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100多条。这一过程(

)A.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C.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 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5.1949年6月,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改变了中共六大“工农联合专政”和《新民主主义论》中“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提法。“人民”除了原来所列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外,加入了民族资产阶级,即所谓“四个朋友”。改变提法的主要目的是(

)A.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B.服务于筹建新中国的现实需要C.取得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D.进一步提高无产阶级地位6.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新中国首届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模,会议以最高规格表彰劳模。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致贺词,劳动模范参加了国庆典礼观礼等活动。这表明当时新中国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树立劳动光荣理念C.推动三大改造深入 D.积极开展劳动竞赛7.《山东省实施“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规划》指出,那时农村将是“五谷丰登,牛马成群,百花满山,果木成林,粮食满仓,鲜鱼满池,棉花成堆”,那时文教、卫生、交通事业也将大大发展,“小学、中学、医院、托儿所、电灯、电话、铁路、公路应有尽有,农村到处呈现一片幸福繁荣的景象”。这一规划反映了(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愿景 B.农民生活的显著提高C.“大跃进”运动下的“浮夸风” D.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8.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表决刚一结束,会场立刻欢声雷动。新闻媒介评论道:“中国是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受到联大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祝福,使联合国发生根本变化。”与这次表决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亚非会议的召开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了“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土地改革”等活动。其共同目的是为了(

)A.推翻国民政府 B.驱逐西方列强 C.巩固人民政权 D.向社会主义过渡10.1956年年初,毛泽东陆续听取了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0多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他整理出自己的调查研究结构,并对苏共二十大上:总结的苏联模式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终撰写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由此可知,《论十大关系》(

)A.未充分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 B.揭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变化C.指导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D.探索中国道路具有重要启示11.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的活动余地。”毛泽东所描述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不结盟12.下图所示为1953年12月签发的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某女性选民的选民证。它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人民参政权利得到彰显 B.基层民主政治日益完善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D.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提高13.“他率领1205钻井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打出了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70位英雄模范代表》中对王进喜的介绍。它反映了当时的石油工人(

)A.无视规律,拼命硬干的莽撞 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气概C.热爱祖国,扎根边疆的情怀 D.勤俭节约,淡漠名利的追求14.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就提出:“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来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但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材料说明中国领导人(

)A.认识到计划经济建立的重要性 B.关注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优化C.政策制定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D.国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15.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并与印度、瑞典、丹麦等国家在谈判的基础上建立了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旨在A.保障国家独立 B.突破社会意识形态束缚C.调整国家政策 D.冲击战后世界政治格局16.下图是现代画家吴静波在1956年创作的《竞赛》,再现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场景。这幅画,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社的集体生产 B.土地承包经营后的丰收C.人民公社社员们的劳动 D.生产大队里的分工协作二、材料分析题17.近代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条约内容在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郭嵩焘在担任驻英大使期间(1876-1878年)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1898年,唐才常等人成立公法学会,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定期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1919年6月,贵州召开国民大会提出"一面通商赴欧和会中国专使,力争青岛、并请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密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1941年起,中国与美、英等国分别缔结了新的平等新约,中国在形式上基本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特权。1949年9月,《共同纲领》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随后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据《20世纪20年代知识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知研究》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不平等条约认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于新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周边环境和国内问题有着明确清醒的认识。毛泽东陆续提出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三条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国家元首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前往机场欢迎。周总理说:您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尼克松说: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刘新生主编《新中国重大外交事件纪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提出“三条方针”时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给合所学知识,解释“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的含义,并分析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永元元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摘编自班固《燕然山铭》石刻译文材料二

左宗棠率军击败阿古柏后,派官兵前往各城视察,发现“满营房屋久已掬为茂草”“满城倾圮,瓦砾荒凉”,官兵们“无营署可住,进退维谷,殊形狼狈”。……左宗棠于光绪三年(1877年)上奏光绪帝,提出:“新疆地段较远,他族通处,故土新归,治内治外,事同草创,非规模早定,废坠无自而”“天山南北两路,还隶版图,气象一新,中外群属,耳目诚及,此时早定大计。”“为新疆画久安置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以求将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摘自《晚清新疆设省始末》等材料三

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世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不论多么强大,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恃强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扩张,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020年10月19日,习近平在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的讲话(1)从史料载体的角度,写出材料一中《燕然山铭》石刻的史料类别,指出其记载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天子的王师”能“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求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的因素。根据材料一、二,从历史影响的角度,用一句话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3)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此一战”对世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简析“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实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的原因。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重庆市部分文物单位分布示意图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主题,从上图中任选两处文物单位,各举出一条与该文物单位所蕴含历史信息密切相关的重要史实,并加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相对应的史实;阐释须符合史实,史论结合;紧扣主题,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D【详解】通过观察表格中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代初,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比例,重工业比例不断下降,农业、轻工业比例有所提高,说明我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兼顾了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D项正确;“左”倾错误并未在1960年代得到根本纠正,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底已基本完成,B项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不再失调的说法绝对,C项错误。2.C【详解】根据题干“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可知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新中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初步的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故C项正确;A项,题干并未强调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体系的完善,排除;B项,已经实现说的法并不符合当时生产实际水平,排除;D项,题干反映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而非经济工作趋于保守,排除。3.C【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我们向中国靠拢……”及所学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劣势,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使得美国无法把它的想法强加于人,美国对外战略不得不作出重大调整。改善对华关系,利用中国力量平衡苏联的扩张是美国实现全球力量平衡的重要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项正确;这一时期中美关系逐步改善并开始走向正常化,但中美并未结盟,排除A项;1953年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外交开始改变“一边倒”方针,积极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局面,排除B项;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活动,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根据材料“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多达1.5亿多人”可知这一过程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B项正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项;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不属于材料的影响,排除C项;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B【详解】依据材料“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表明毛泽东1949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人民”的范围较之以前扩大,主要是由于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共面临着新中国筹建的问题,应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B项正确;1949年4月,解放军攻克南京,国民党统治被推翻,排除A项;194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已经被推翻,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团结各阶级的目的是筹建新中国,排除C项;《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说明毛泽东对国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无产阶级需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和其他力量筹建新中国,并非提高无产阶级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处于经济恢复阶段,因此这一时期国家对劳模的表彰主要是为了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B项正确;材料与政治变革无关,排除A项;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排除C项;材料与劳动竞赛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到1967年(中国)。根据材料“五谷丰登﹐牛马成群,百花满山﹐果木成林,粮食满仓,鲜鱼满池﹐棉花成堆”等信息可知,这一规划描绘了未来十年农村的美好图景,反映了人民群众向往美满生活的愿望,D项正确;1956年以后已经过渡到社会主义,排除A项;这一规划不符合实际,因此不能反映农民生活的显著提高,并且这时期农民生活没有显著的提高,排除B项;“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8.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代表从联合图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它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它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万隆举行。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避免了会议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的进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54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9.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党和政府进行了“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土地改革”等活动,其共同目的是巩固人民政权,C项正确;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国民政府的统治结束,排除A项;抗美援朝的目的是驱逐西方列强,排除B项;通过三大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D项。故选C项。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1956年年初,毛泽东立足中国国情,汲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这些思考对我国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启示,D项正确;《论十大关系》对苏联模式的认识是科学而深刻的,排除A项;毛泽东进行《论于大关系》报告时,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国内主要矛盾尚未完成根本性变化,排除B项;《论十大关系》重点探讨的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时对社会主义改造提供指导,排除C项。故选D项。11.C【详解】根据材料“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的活动余地”,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所描述的外交方针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C项正确;“一边倒”指的是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与清初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无关,排除A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与清初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无关,排除B项;不结盟外交的核心本质是不加入任何大国集团,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与清初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中国)。根据材料“1953年12月签发的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某女性选民的选民证”可知,建国初已经实行民主选举,说明人民参政权利得到彰显,A项正确;基层民主政治包括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某女性选民的选民证”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排除C项;“某女性选民的选民证”说明女性政治地位提高,而不是经济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打出了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这反映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气概,B项正确;这不是无视规律的莽撞,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扎根边疆的情怀,排除C项;勤俭节约,淡漠名利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题意可知,从1953年起中国就要实施“一五”计划,中国领导人提出优先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持敌视态度,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只有优先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才能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首先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性,排除A项;“关注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优化”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使国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排除D项。故选C项。15.A【详解】新中国建立后,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基础上,与其它国家建交,主要是要保障国家的独立,故A项正确;“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是一边倒政策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调整国家政策无关,排除C项;中国无意去冲击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排除D项。16.A【详解】画作的创作时间是1956年,此时正在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A项正确;1956年并未实行土地承包制度,排除B项;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以后实行的,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属于分工协作,排除D项。故选A项。17.从鸦片战争前后对不平等条约缺乏正确认识,到近代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到新中国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原因:近代早期以前,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缺乏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近代以来:不平等条约危害日益严重;中国人民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推动;西学东渐,主权意识增强,近代外交观念滋长;民族主权意识不断增强;利用了一战和二战的有利国际环境,尤其是二战中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详解】根据“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可知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后对不平等条约缺乏正确认识;据“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得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据“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等信息可知逐渐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据“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得出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早期对不平等条约认识不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缺乏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危害”的原因主要是不平等条约危害日益严重;中国人民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推动;西学东渐,主权意识增强,近代外交观念滋长;民族主权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地位得到提升。新中国成立后废除列强特权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18.(1)美苏对抗,整个世界划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敌视中国、拒绝承认新中国;蒋介石败退台湾后,阴谋颠覆新中国政权;新中国希望得到苏联的援助和支持,打破封锁。(2)含义:中美敌对时代结束,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原因: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需要联合中国对抗苏联;美国经济地位下降以及陷入对越战争的泥潭;苏联对中国威胁日益加剧;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中美两国人民和政府所作的共同努力。【详解】(1)根据所学可从冷战的局面、美国的态度、苏联对中国的援助等角度概括。(2)含义:根据“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国家元首访问中国”可得出指的是中美敌对时代结束,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原因:根据所学可从中美两国各自的角度理解。从美国方面可得出,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需要联合中国对抗苏联;美国经济地位下降以及陷入对越战争的泥潭;从中国方面则可从苏联对中国威胁日益加剧;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中美两国人民和政府所作的共同努力等角度概括。19.(1)类别:实物史料。事件:东汉(窦宪)大败北匈奴。原因:联合南单于、东乌桓等势力(其他少数民族的参与和支持);光武中兴后汉朝实力的增强(装备充足,国力增强);窦宪等将士英勇善战;南北匈奴分离,北匈奴力量日趋衰落(任意3点)(2)因素:左宗棠收复新疆(故土新纳);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有利于加强清朝对新疆的管理,巩固西北边疆;新疆地处边疆,战略位置重要。共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促进民族交融或巩固扩大疆域)。(3)历史影响:重塑亚洲和世界的战略格局;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维护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世界和平和进步的事业;打破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世界霸权主义的嚣张气势。(任意4点)原因:巩固了人民政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任意3点)【详解】(1)类别: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班固《燕然山铭》石刻译文”可知,从史料载体的角度,材料一中《燕然山铭》石刻属于实物史料。事件: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可知,东汉(窦宪)大败北匈奴。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六军俱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可知,联合南单于、东乌桓等势力(其他少数民族的参与和支持);根据材料“永元元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可知,光武中兴后汉朝实力的增强(装备充足,国力增强);窦宪等将士英勇善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匈奴分离,北匈奴力量日趋衰落。(2)因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左宗棠率军击败阿古柏后”可知,左宗棠收复新疆(故土新纳);根据材料“新疆地段较远,他族通处,故土新归,治内治外,事同草创,非规模早定,废坠无自而”“天山南北两路,还隶版图,气象一新,中外群属,耳目诚及,此时早定大计。”“为新疆画久安置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以求将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可知,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有利于加强清朝对新疆的管理,巩固西北边疆;新疆地处边疆,战略位置重要等等。共同: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和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东汉(窦宪)大败北匈奴和左宗棠收复新疆及将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促进民族交融或巩固扩大疆域)。(3)历史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根据材料“ 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可知,重塑亚洲和世界的战略格局;根据材料“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可知,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根据材料“ 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世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不论多么强大,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恃强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扩张,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可知,维护了世界和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