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301调查影响因素及对策分_第1页
美国对华301调查影响因素及对策分_第2页
美国对华301调查影响因素及对策分_第3页
美国对华301调查影响因素及对策分_第4页
美国对华301调查影响因素及对策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摘要合作与对立相伴而生,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摩擦也一直存在。从最初的关税、限额到反补贴、反倾销再到“301条款”,贸易摩擦的形式与手段在不断完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新后,技术摩擦案件数量急速增加,而“301条款”就为更有效地制约竞争对手技术发展而生,其对世界贸易与美国经济、外交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概述“301条款”的历史演变、运行机制;其次解读美对华前5次“301调查”的案件经过、原因与影响;再对比美对日、法两国的“301调查”,总结其经验;然后从此次针对中国的“301调查”的现状,从本国产业结构内部出发,用计量分析法总结出影响美国制裁的因素;最后从内部与外部两个角度分析得出建议与对策。结果显示,受制裁影响大的产业多为利润率高、需求扩张速度块,外资参与度较低,产业规模较小的产业。中国应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带来的挑战,加强创新驱动,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支持,推进多边贸易体系的建设。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301调查”;知识产权;建议与对策

AbstractTheUnitedStatesisthemostimportanttradingpartnerofChina,andtradefrictionshavealwaysexisted.Fromtheinitialtariffsandquotastoanti-subsidies,anti-dumpingandthentothe"Article301",theformsandmeansoftradefrictionareconstantlyimproving.Afterthethird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thenumberoftechnicalfrictioncasesincreasedrapidly,andthe"section301"wasborntomoreeffectivelyrestrictthetechnologicaldevelopmentofcompetitors,whichhasaprofoundimpactonworldtradeandtheUSeconomyanddiplomacy. Thisarticlefirstsummarizesthehistoricalevolutionandoperatingmechanismofthe"301clauses";secondly,interpretstheprocess,causes,andeffectsofthefirstfive"301investigations"oftheUnitedStatesagainstChina;Basedonthecurrentstatusofthe"301investigation"againstChina,andfromtheperspectiveofthedomesticindustrialstructure,aquantitativeanalysismethodwasusedtosumupthefactorsaffectingUSsanctions.Finally,suggestionsandcountermeasuresweregivenfrombothinternalandexternalperspectives.Theresultsshowthattheindustriesmostaffectedbythesanctionsarethosewithhighprofitmargins,rapidexpansionofdemand,lowforeigninvestmentparticipation,andsmall-scaleindustries.Chinashouldactivelyrespondtothechallengesposedbytradefrictions,strengtheninnovationdrive,improvemacroeconomicpolicysupport,andpromotetheestablishmentofamultilateraltradingsystemKeywords:TradeFriction;Tradeprotectionism;"301investigation";Intellectualproperty;Suggestionsandcountermeasures

绪论研究背景及意义1987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越发迅猛发展,据海关数据网统计,1981年至2008年间,中国商业贸易总额平均增长率超过世界同期9.3%,达17.36%。2018年,其中中美贸易总额达6335.2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8.5%。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将“美国优先”战略的势头推向顶峰,力求能解决因制造业外移导致、贸易逆差过大导致的社会问题。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TPP,这代表着美国正大力扭转二战后各国极力倡导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抛弃原有“自由”导向的贸易发展理念,走向“贸易保护主义”。随后,特朗普政府向北美市场“开刀”,同年4月,加拿大对美出口软木被征收20%的关税;8月,美国重启北美自由贸易NAFTA谈判,力求改变北美贸易格局。2018年3月,美国贸易办公室(USTR)宣布对中国的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领域展开““301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美国在2018年内先后对总价值超过2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政府随即进行反制,次年,美国提升关税征收比率,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为贸易战。特朗普政府加征的关税严重打击了高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制造业,波及中国的金融市场,人民币大幅贬值。机遇永远与挑战并存,携手合作是走出全球经济发展乏力的困局的唯一方法,中国应该主动积极应对贸易战,研究美国对华“301”调查的根本动因与影响机制,作出长期有效应对的准备。文献综述历史上,美国对中国发起过6次“301调查”,其中4起都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前。美国于1991年4月与10月两次向中国发起“301调查”,在此之前中国国内有关“301条款”的文献仅有一篇。1994年后中国学术界开始对“301条款”有了系统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发起“301调查”的动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这三方面。最早有关“301调查”的文献是华涓(1990)编译的《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法〉中的“超级301条款”和“特别301条款”》,其中对两项条款的内容与运行机制作出简单介绍,其中记述了美国在1989年对贸易伙伴进行“超级301调查”的过程与将日本、巴西、印度列为不公平贸易“重点国家”的案件经过及短期影响。虽然文章只是对1989年《BusinessAmerica》的编译,但在文献发表的第二年内,美国对中国发起了两次合计时间超过21个月的“301调查”,这篇文章有预见性地将美国的贸易制裁手段带入国人视野,为应对“301调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后,更多的国际贸易研究指向“301调查”。汪康懋(1991)针对美国列出的“301调查”名单与同期被美国划入重点监视范围内的印度、泰国与欧共体案例指出,中国的受制裁的主要因素在于对医药化学工业类产品与出版业书籍缺乏专利与著作保护,造成了一些美国企业的损失。他提出一方面市场容量大但只是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的国家应该积极向严格把关,与国际标准接轨,另一方面要提高谈判技术,学习日本、中国台湾的谈判经验,为持久不连续的贸易摩擦做准备。周汉民(1992)从法律层面指出“普通301”、“超级301”与“特殊301”的区别,并从“301调查”的流程上提出建议,即通过关贸总协定机制来限制美国的报复性行为。这些早期的研究在美国“发难”之时及时认识到核心矛盾,但由于当时中国的国际贸易体系还未成熟,他们的建议仅停留在“301条款”本身与被动接受制裁后的“补救”措施,具有历史局限性。经过近30年的学术积累,国内学术界对于“301调查”的认识日渐深入,出现多角度、多维度进行分析的文章,在整体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增长的基础上,1994年、1996年与2010年三次对华开展“301调查”后都会出现小高峰。其中关于“301调查”的动因分析,张华新,刘还莺,程娜(2019)基于美国贸易政策与税收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视角得出,美国发起“301调查”的动因在于短期内用贸易的额外收入来弥补税改政策带来的巨额赤字。通过加征进口关税打击他国制造业,同时用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制造业回流,降低本国失业率,推动本土实体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去空心化”。张琪(2019)从地缘经济学核心概念出发,认为美国挑起贸易战的根源在于守成国面对中国崛起带来威胁的自我保护。维护国家利益是民族国家的本质特征,他国的崛起必定威胁本国利益,美国将矛头指向中国是历史必然。同时,对于其他东亚国家而言,与中国的地缘经济合作加强贸易伙伴间的依赖,但中国崛起带来的威胁让他们选择开展与中美的双边贸易合作,实现风险对冲。魏南枝(2013)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认为发起“301调查”的根本动因在于美国政客希冀将社会内部矛盾向外转移,通过霸权主义手段在国际市场上掠夺利益来补足内部赤字缺口。二战后各国普遍追求的新自由主义以市场自由化与经济效率优先,利润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亚,同时也带走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金融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繁荣发展。美国政治集团总揽资本权力,社会机会成为寡头政治特权,社会阶层流动性降低,失业率攀上新高,贫富鸿沟愈深,不平等加剧,这侵蚀了原有的“美国精神”。国内对于贸易伙伴可能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带来的影响有深厚的研究基础。曲悦(2008)采用美国普渡大学设计开发的GTAP模型,基于规模经济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说,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成本最下滑原则,假设美国对中国的6个高科技产业征收惩罚性关税对情况下,分析解读美国“301调查”带来的影响。张亚斌(2019)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结合社会经济账户,对美国出口中国的行业层面进行就业分解和美国间接出口中国对美国就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就业的影响进行核算。短期来看,新能源汽车与高铁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机械制造受到影响最大。长期来看,电子产品将会成为冲击中对贸易平衡贡献最大的产业部门,中国将会为维持贸易平衡牺牲交通运输与机械装备产业。中美贸易摩擦短期内将改善美国对贸易平衡情况,但若中国采取进行反制,两国的社会福利的均会收缩。对其他贸易伙伴而言,中美的贸易摩擦会在短期带来一定的社会福利,但同时也加深了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问题。研究思路首先,本文将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整理出“301条款”的具体运行机制,再梳理出美国对华前五次“301调查”与美对日本、法国发起“301调查”的特点,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本文将整理《中国统计年鉴2018》、《中国统计年鉴2019》与“301调查”报告的数据,然后实证分析;最后,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关于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可行性建议。创新点与不足本文的创新处有两点,一是将日本、法国以及本国之前受到的“301调查”与2018年美对华调查对比分析;二是在于从产业结构内部出发分析影响“301调查”的因素。之前的研究对美国挑起贸易摩擦的动因分析集中在社会学观点与美国的内因层面,缺少对从自身产业特征出发的思考。此外,文章回溯了近30年来美国对华“301调查”的发展历程,对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做出总结归纳,从社会历史观与发展观出发,寻求应对贸易摩擦的有效方法。本文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我国关于“301条款”内容的文献并不充分,所以对条款本身的论证分分析参考资料不足;另一方面,选取的行业数据收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反应行业的完整特征,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美国对华前五次“301调查”“301调查”的历史发展“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中第301条的简称,“301条款”作为美国单边贸易霸权经济的武器,伴生于国际贸易发展中美国经济的需要,对世界贸易体系有着深刻影响。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与生物工程逐渐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产权作为没有实际形态的无形资产,难以用原有法案去规范其使用。美国作为在二战中损耗最小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走在科学技术发展最前列。为了在尚未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国家保护本国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美国在贸易保护发展中不断完善有关知识产权部分。起初,美国的贸易法案都是为了维护自由贸易而设定,但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美国逐渐走向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欧洲各国推行经济、政治一体化而生的欧共体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国会出台《1962年贸易拓展法》赋予总统更多的贸易反制权利,力图用霸权手段夺回在欧洲市场上的损失。而后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涨期,战争对消费与经济的刺激逐渐消失,科技发展进入瓶颈,出口逆差扩大,这导致了在生产下跌与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加之英、法、德、日崛起,美国在《1962年贸易拓展法》的基础上颁布了《1974年贸易法》与《1979年贸易协定法》通过法律赋予总统更广泛的权力。这使“301条款”不断完善,出现“超级301条款”与“特殊301条款”自次,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301条款”成为美国在科学技术革新时期制霸国际贸易体系的有效手段。表2-1“301条款”的发展“301条款”适用于所有的贸易伙伴,日本、欧洲、中国台湾都曾遭到过“301条款”的威胁与制裁。“301条款”的机制实质上是用仅对本国有管辖权的美国法律,强迫外国政府在规定时间内开展谈判,最终改变他国立法,实现贸易保护,这是美国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先发制人战略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具体实践。图2-1显示,历史上美国共发起了125次“301调查”,其中98起发生在WTO成立前。图2-1美国发起的301调查数量的累计分布“301调查”的运行机制“301条款”的主要执行人为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贸易代表办公室负责受理投诉,对他国进行“301调查”,筛选出“超级301”和“特殊301”的重点国家名单,组织贸易磋商,最后出台行动方案。贸易代表办公室中设立有跨机构权力的301委员会。图2-2所示,委员会主席由贸易代表办公室首席律师担任,常务委员会包括国务院、商务部、农业部、劳工部、司法部、财政部、内政部、交通部、国防部、能源部、国家安全委员会、预算和管理办公室、国家贸易委员会及经济顾问委员会等所有职能机构。图2-2“301调查”的执行机构图2-3所示,贸易代表办公室根据301条款所采取的行动,分为两类,一是中止调查,二是报复。中止调查的条件是外国政府妥协于美方要求,但调查在中止后,美方代表对外国所采取的措施进行随时监督,“301调查”能够随时恢复,其报复威胁依然存在。在有关各方提出具体方案之前,外国政府可以随时“妥协”止损。报复即采取措施进行贸易打压,其手段多样,其中强制加征关税、限制价格、支付舆供赔偿金等是“301调查”后的报复行动中经常使用的。图2-3“301调查”的流程美对华前五次“301调查”的历史回顾2.3.1美对华前五次“301调查”案件经过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引入外资,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国以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与极低价格的劳动力形成的低价优势打入国际市场。随着本土工业体系与制度保护体系不断完善升级,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出现了涉及知识产权的贸易争端。自1989年起,美国就连续几年将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名单”,但并未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打压,此时中国大陆的知识产权法案与民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刚刚起步。随着美国在华有关知识产权的利益牵扯愈深,美国从1991年起开始启用“301调查”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进行打击。美国对华最早的“301调查”针对中国的版权、商标纸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尚处于国际贸易谈判经验薄弱之时,在谈判中较为被动,1991年的两次“301调查”均以签署谅解备忘录告终。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与贸易谈判经验的积累,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话语权也逐渐加强,中国逐步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予以回击。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更多的寻求WTO机制处理贸易摩擦,自此针对中国的“301调查”频率逐渐降低。表2-2美对华前5次“301调查”概况在美国对中国发起的6次“301调查”中,共有4起在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加入WTO的18年内,美国仅发起过两次“301调查”,其原因从最初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与产品遭受到不公平贸易壁垒扩大到整个新能源产业的补贴政策,而最新的“301调查”扩大到了生物科技、信息通讯、核工程等等众多行业(图2-4)。杨德桥(2020)总结得出,随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上升,美对华“301调查”的解决模式从最初的“美国施压—中国接受—双方继续合作”走向“美国施压—中国反击—双方合作"。图2-4“301调查”在华发展趋势2.3.2美对华前五次“301调查”的影响图2-5美国“301调查”对于中国出口的影响图2-61989年-2018年中美GDP增长率趋势图图2-5所示,除2010年10月,另外四次“301调查”后中国对美出口增速都保持上升趋势,1991年10月与1994年6月的“301调查”后,对美出口增速在半年后快速增长;1991年4月与1996年4月在“301调查”一年后对美出口增速高涨,其中1992年4月同比增速上涨了28%。图2-6所示,在GDP方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301调查”都未能遏制住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但2010年的“301调查”成为GDP增速的拐点,至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速由12.1%下降至6.9%。在外汇市场,中国政府逐步推行汇率市场化改革,1994年央行引入汇率并轨与强制结售汇制度,2010年建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汇率形成机制,这两次汇率市场的改革都使得人民币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为外贸发展提供支持。美国对日本与法国的“301调查”美国对日本的“301调查”3.1.1日美贸易摩擦回顾自1974年立法以来,美国共发起123次“301调查”,其中日本是受到“301调查”威胁最多的国家。截止2017年底,日本受到了16次“301调查”,占美国发起总数的13%。依靠二战取得的胜利果实,美国在全球经济恢复期领跑全球经济,彼时日本的经济严重依赖美国,冷战时期美国全力支持复兴日本在亚太地区对中、苏实现战略遏制。但日本的高速复苏缩小了美国的贸易顺差,使其成为总体贸易逆差国,这撼动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引发美国国内政治恐慌。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美国开启了与日本长达40年的贸易摩擦,其涉及产业从纺织、钢铁、电器扩大到到汽车、半导体行业(图3-1)。总体来看,“301条款”并不是长达40年的贸易摩擦中美国压制日本的唯一措施,而是国家间从产品摩擦发展到技术摩擦过程中,针对新兴产业之喉舌的知识产权问题不断发展完善的贸易制裁手段。图3-1日美贸易摩擦发展趋势日美贸易摩擦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加入关贸总协定后,日本的外贸业迅速崛起。1961年到1969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在十年间人均GDP从与美国的6.2倍缩小到3倍。图3-1美日GDP年增长率变化趋势图3-2美日人均GDP年增长率变化趋势二战后,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扶持纺织业发展,以低价优势迅速打入美国市场,到1950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棉布出口国,1955年,日本占据了美国超过一半的棉织品进口市场份额。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美经济摩擦走向在重工业贸易领域的爆发。这一阶段美日贸易摩擦的震中在钢铁业与彩电业,1960年而后的20年间,日本钢铁业产值年增长率为9.7%,1963年日本成为世界钢铁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日本钢铁占据了50%的美国市场,同时,美国的进口彩电90%都来自于日本。1956年,美国轻工行业发起抗议,要求议会对日本的轻工业出口提出限制要求。此时美国的贸易制裁手段比较单一,以双边贸易谈判为主,用外交手段给日本施压,日美在15年间先后四次签署关于限制日本纺织品出口总额与出口增长率的协议(表3-1)。表3-1日美纺织业协定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的进入升级阶段,日本的科学技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大爆发,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领域转移,至1985年,美日间的贸易逆差已经超过460亿美元,日美贸易摩擦阵地转向电信业与半导体产业。为了对抗日本电信业与半导体行业带来的冲击,里根政府在1985年宣布实施“贸易政策行动计划”(TradePolicyActionPlan),要求美国的主要贸易对象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充分发挥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作用,该法案促使对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国家采取报复活动。技术革新带来的全新国际竞争催生了“301条款”,“301条款”的加入使美国的“组合拳”制裁手段更具时效性与针对性。导向结果型措施、出口数量与价格限制、市场准入是美国对日本贸易施压的常见手段。直接贸易手段之外,美国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引导美元贬值,增加本国商品出口竞争力,由于日本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在日元升值后,贸易顺差与出口增速均有所回落。日美摩擦的处理结果都具有“鸡尾酒”模式的特征,包括限制出口品类、出口增速与出口价格;提高关税税率;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手段,促使本币贬值,降低外国商品竞争力;增加在美投资,强行开放本国市场(图3-3)。这些举措使得日本企业在巨大的外压下转型升级,自主改革创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图3-3美日贸易摩擦中日本产业结构变化情况3.1.2中日两国“301调查”的对比 中美贸易摩擦与中日贸易摩擦存在相似性,都是美国在经济霸权收到威胁时的主动保护措施,都是守成国与崛起国的针锋相对。中国、日本在经济发展中通过自身的要素禀赋与资源禀赋打入国家市场,其中政府的支持起着重要作用。以纺织业为例,自1953年起,日本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指导措施与法案支持纺织业在发展,到1974年,日本已出台4部有关法案,针对不同时期纺织业发展特征予以宏观引导与精准帮扶。中国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以人民币贬值、生产补贴、关税减免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低价格出口,从而抢占市场,带动就业与经济高速增长。两次贸易摩擦中,美国制裁手段的最终导向都是减少贸易顺差,其中在两国高新技术贸易领域,“301条款”都是美国最有效的法律手段。日本电信业在美国1994年后开放本土市场,在日本建立159个移动电话中心,超过9000个通话频道。日本半导体在美国1986年、1991年两次“301”调查后扩大对美进口并按美国政府定价在市面上销售(表3-2)。表3-2日美通讯业协定表3-3日美纺织业协定中国在美国启动“301”调查并以关税压制为主要手段,配合修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禁售限制,同时以对美国“经济侵略”对罪名指责中国,采取全方位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两次贸易摩擦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与日本都处于全球价值链提升的节点,威胁到了美国科技的领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衰败,政府提出科技立国,重视科技人才培养,经过大力扶持与多年积累,日本轻工业、农业逐渐专向技术密集型发展,半导体、生物科学、芯片等知识密集型行业领跑世界。无独有偶,2015年,中国提出“中国智造2025”,将产业结构升级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2018年美国的“301”调查后加征25%关税的商品集中于新材料、工业机器人、核工业、航天科技行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是的守成国将绝对收益转化为相对收益。在不同时代两国产业转型的关键节点,美国通过知识产权对高新技术行业精准打击,并逐渐扩散至其他行业,形成全方位的压制。美国对法国的“301调查”3.2.1美国对法国“301调查”案件回顾2019年7月法国宣布开征“数字服务税”,美国随即启动“301调查”,年9月,案件以谷歌公司同意向法国支付5亿欧元的罚款结束,虽然“301调查”未对法国实现实质性的打击,但这代表着数字经济背景下,发达国家在税收领域的利益争夺愈发激烈。以信息通讯、人工智能为基础发展的数字产业与经济相融合形成新的数字经济模式,给生产力带来根本改变,渗透到人类的生活方方面面,是当今辐射最广、最具有创新力的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形态不同的是,数字经济高度依赖于无形资产,以数据和用户参与为基础,却没有实质规模。为了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提高其向社会福利的转换效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3年组织磋商数字经济下国家间的税收问题,但数字产业早已渗透于世界各国,其牵连利益纷繁复杂,一直未能制定出有效方针,而各国为了在未来的谈判中抢占先机,加紧制定本国单边保护主义的法案。表3-4欧盟及成员国数字市场反垄断调查及执法态势数字技术使企业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的过程发生根本性改变,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资料,全球数字平台巨头Facebook、谷歌、亚马逊、YouTube都来自于美国。这些数字平台占据着除中国外的广大市场,往往掌握着数以亿计平台用户的注册数据、行为数据与支付数据。长期来看,平台在外国市场没有设置机构、不设立经营场所的情形下获取高额的市场所得。以高复制性、低的成本的方式运营,并通过将子公司注册在爱尔兰、卢森堡等欧盟低税率地区来逃避税收,谋取高额利润。英国出台《企业税收与数字经济:立场文件》,宣布于2020年4月征收2%的数字服务税。法国拟征的数字服务税辐射了年收入超过7.5亿欧元的业务,这侵害了众多美国企业的利益,美法在数字领域的冲突为中国数字产业国际化可能面临的争端敲响警钟。3.1.2中法两国“301调查”的对比虽然美国对中法两国发起的“301调查”都是在用霸权手段实现贸易保护,但两次“301调查”有着明显不同。中美贸易摩擦是守成国与崛起国的冲突,而美国对法开展“301调查”是发达国家间经济数字化挑战下国家税收利益的博弈。数字经济化进程打破了原有国家间的利益平衡,是法美两国为维护本国税基安全的考虑。法国在G20日本大阪峰会各国将就全新的国际税收“体系结构"达成一致后宣布开征“数据服务税”,法国的单边行动与美国的迅速反击减小了在短时间内可以包容性取得共识的可能性。日法应对美国“301调查”的经验与日本类似的是,中美最初应对美国的贸易刁难都是被动、迟滞的,往往受限于“301调查”不容更改的时间表而措手不及。十八大后,顶层文件深入知识产权领域,建立起司法保护主导、行政保护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极大地为技术贸易摩擦建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基于日、法的经验给我们一下几点启示:第一,谨防美国用概念模糊但具有煽动性的词语从舆论施压,掀起民间舆论讨伐。美国曾用“特许厅审查工作不独立于通产省产业政策”对日本政府专利审查独立性进行污蔑,含糊不清的表达使得日本专利审查制度渐入被全盘否定的风险。此次中美贸易战中,美国故技重施,提出强迫技术转移(FTT)概念,再联动媒体将强迫技术转移(FTT)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相关联,引导民间舆论走向。我们要注意防范对手言辞之间设下的“陷阱”,并同样做出舆论反击。第二,发挥知识产权体制对国际贸易的管理作用,通过知识产权实现“长臂管理”。“301条款”及其系列补充将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连接起来。随着产业不断升级发展,中国的知识竞争力日趋增强,参考美、日的经验,予以知识“话语权”。第三,认识到知识产权作为国际贸易重要环节中的关键部分的实质,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知识产权。日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利用知识产权制衡的基础上联动金融市场,通过签订《广场协议》使日元贬值,加速日本经济泡沫化。对于美国的打击,我们也应该在自身的优势领域多维度回击,而非仅局限于知识产权。第四,要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到数字经济下大国间的博弈,为数字产业将受到的单边贸易主义打击做好准备。法国受到“301调查”威胁的案例表明,数字服务税领域仍是以“先下手为强”来夺得话语主导权。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已经占据了34.8%的GDP比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应该在维护我国税基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各国建立合作共赢,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2018年美国对华“301调查”案件回顾2017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主席宣布针对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向中国展开“301调查”。这是历史上美国针对中国开展的第六次“301调查”,按规定调查的期限不超过一年。2018年8月,USTR公布对华“301调查”报告,同时向生化、生物科技、化学、信息技术、律师、制造业、制药、政界、研究与政策、超导、电信业等12个行业提交52份行业建议。表4-1美国公众提交52份建议的行业分布表4-2公众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交建议内容分类此次“301调查”报告中,美国的指责集中于中国对美国公司的不公平技术转让制度、歧视性许可限制、未经授权侵入美国商业计算机网络与网络盗窃知识产权和敏感商业信息与国家网络垄断。其中特别指出中国在技术转让中用行政审批手段强制披露敏感技术信息,对其他国家企业表示歧视。根据调查结果,美国宣布对超过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清单中包含了超过1300项商品,主要分布在电子、通信、航空与生物医药领域。按照海关HS编码整理分布如下:图4-1“301”调查的行业构成模型回归与结果说明模型选取参考江小涓(2008)的经典文献,分析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动态趋势,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国内因素与全球分工格局对出口的影响,根据江小涓的总结,国内因素被划分为要素禀赋、制造能力、市场扩张速度、市场竞争四个方面,全球分工格局包含外资参与度、产品制造加工特性和全球贸易总量。刘丹(2019)探讨劳动要素密集度对我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问题时,对原有模型进行完善,将原有指标细化完善分为劳动要素密集程度、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产业规模外资参与度等五项。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结果,选取劳动要素密集程度、外资参与度、制造能力、需求扩张速度、利润率与产业规模为自变量,是否收到制裁为因变量,从我国产业特点内部探讨影响美对华“301调查”的影响因素,构建基本回归模型如下:其中i表示各工业行业;用表示该产业制成品是否受到制裁;用代表劳动要素密集程度;用代表外资参与度;用代表制造能力;用代表需求扩张速度;用代表利润率;用代表产业规模。数据说明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8》、《中国统计年鉴2019》,模型中自变量根据14个行业统计年鉴中的数据简单计算得到。因变量结合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的“301报告”中的征税清单得出。表5-1所选取行业变量解释表5-2变量指标表劳动要素密集程度Li:用行业资产总额与就业人数的比值表示,比值越小行业劳动要素密集度越高,反之亦然。美国“301调查”外资参与度Fi:用外资企业所占份额与行业总额的比值表示,值制造能力MSi需求扩张速度Di: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表示。当内部市场迅速扩展时,国内需求强劲,并且国内需求足够已足够消化该行业的增长。当市场扩张逐渐缓慢时,出现产能过剩,不可避免地通过对外贸易利润率Pi产业规模ISi表5-3原始数据表实证结果说明5.4.1描述性统计分析表5-4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由表5-4可知,样本范围内,各个行业间的劳动要素密集程度与产业规模相差较大,技术特征差异导致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新兴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人均资产总值存在很大差异。行业间外资参与度、制造能力、需求扩张速度与利润率相差不大。图5-1可以看出,需求扩张速度、利润率与是否收到制裁呈正相关关系,制造能力与是否收到制裁的相关关系较弱。图5-1外资参与度、制造能力、需求扩张速度、利润率与是否受制裁拟合图5.4.2基本回归结果表5-5基本回归结果CoefficientsStd.ErrortStatP-valueIntercept1.0740.8021.3400.022劳动要素密集程度L0.0100.0071.3520.021外资参与度F-2.1212.122-1.0000.035制造能力MS-0.0691.092-0.0630.095需求扩张速度D3.3693.1671.0640.032利润率P5.1137.9680.6420.054产业规模IS-0.0590.081-0.7250.049根据表5-5结果,可以得到初步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常规检验量值:Sancitions=(0.802)(0.007)(2.122)(1.092)(3.167)(7.968)(0.081)t=(1.340)(1.352)(-1.000)(0.063)(1.064)(0.642)(-0.725)R=0.955R2=0.950AdjustedR2=0.由表5-5可知,各影响因素中,除了利润率与制造能力外,其他各因素均满足P<0.05,表明各因素与行业是否受到“301条款”的制裁存在相关关系。整体而言,劳动要素密集度、产业规模、制造能力与是否会受到制裁相关系数较小,。利润率、需求扩张速度、外资参与度与是否收到制裁有着很强的相关关系,其中外资参与度为负相关。因此利润率、需求扩张速度、外资参与度为产业内部影响是否收到美国制裁的重要指标。5-6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dfSSMSFSignificanceF回归分析6.0001.4060.2341.1310.432残差7.0001.4510.07总计13.0002.857由表5-6模型方差分析结果可知,方差值F对应的回归总体模型整体显著性P<0.05。F为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F>(k,n-k-1),认为回归模型中各因素有显著影响。结论与建议6.1研究结论上述结果表明,,从本国产业结构内部出发,美国制裁的行业多是利润率高、发展较快同时外资参与度较低的产业,制造能力与市场竞争程度也有一定影响,但产业规模与劳动要素密集程度影响不大。各影响因素由大至小依次为:利润率、需求扩张速度、外资参与度、制造能力、产业规模与劳动要素密集程度。因此,给出以下建议:6.2政策建议6.2.1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带来的挑战中国应该首先认识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基本逻辑与实质。中美贸易摩擦是美国单方面挑起的,是美国对后发经济体崛起,削弱本国产业比较优势威胁的战略遏制,核心是中美长期贸易不平衡。对捍卫本国利益的本能催生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在2007年就与华的贸易逆差问题“开刀”,对中国的工业中间品予以关税压制,但对劳动要素密集的纺织类商品进行豁免。而“301调查”针对的是新兴技术产业,集中在“中国创造2025”的阶段性成果上,这在贸易结构上已经有了改变。而中国作为对美国威胁最大的第二大经济体,应该做好贸易摩擦常态化、持久化的准备。其次,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的长期过程,中国应该认识到中美合作永远比对立更加重要。第一阶段一系列“以牙还牙”的贸易制裁与反制虽然短期内利好美国社会经济,但在长期逐渐形成了“双输”的局面,威胁到中美贸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301调查”后,美国经济明显向好,2018年第二季度美国的GDP增幅高达4.1%同时,失业率降至3.9%,但失业率的改善集中在以矿业、制造业等劳动要素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利好不大。这样的贸易关系最终既不能实现美国优先的战略,也不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利益。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影响,2020年3月5日,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口罩、手套、样本采集皿等103项医疗防护、医疗器械进行25%的关税豁免,而此前美国利用关税壁垒阻断了全局医疗物资供应链,在全球型的公共卫生危机面前,更能体现各国合作互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中美贸易摩擦,从根本上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内企业以政策为导向,这与美国所倡导的新自由主义有着核心矛盾。中美之间应该加强洽谈磋商,用非对抗的方法来化解矛盾。并在朝核问题等地缘政治问题上达成合作,互惠互利。同时化解核心矛盾,扩大从美国进口,减少贸易顺差,重新夺取主动权。第三,中国应认识到较美国中国经济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虽然在经济总量上位列第二,但2018年中国人均GDP仅位列第74位,急需推动经济从发展速度转向注重发展质量。2018年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将为-9.8%,在贸易战中两国处于非对称地位。在贸易战升级的基础上,美联储不断收紧货币政策,试图通过维持对美元的国际货币信用,发出经济改善信号,吸引资本流入,并导致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就一系列问题,中国应该积极的预判,以WTO多边自由贸易精神为基础,不断加大金融市场活力,对冲美国联储货币政策带来的威胁对同时,防范资本外流,加大金融风险管理。6.2.2加强创新驱动发展首先,要从自身出发,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普及有关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的教育,从制度与意识两方面出发,营造良好的环境。知识产权问题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导火索,也是贸易战的主要阵地,由于高新技术上游产业仍然掌握在西方国家手里,知识产权限制成为美国打压中兴、华为等中国通讯设备巨头的最有效方法。在新的技术革命过程中,德国、日本都纷纷推出工业振兴计划力图扶持本国高新技术产业抢占新一轮的技术高地。健全知识产权的相关制度体系是推动产业转型的基础,保护国内现有知识产权成果,推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规模化发展。建立知识产权平台,对有专利侵权风险的出口商品予以提醒,进行适当调整。要大力将技术授权、转让、使用规则与机制公开,学习WTO的相关制度,与国际标准接轨,在深刻理解国际贸易机制体制下对知识保护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推进与其他组织的知识产权合作,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吸引外资入驻,避免因为专利侵权带来损失。其次,完善创新帮扶制度。应该树立创新的良好风尚,强化对高校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帮扶力度,改革高校的人才评选机制,鼓励核心学科的研发,克服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建立企业与高校点对点支持,提高研究成果转换效率。帮扶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大,风险高,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建立企业帮扶合作平台,对创新型企业适度的减税、补贴。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帮扶力度,基础科学领域面对着资金需求大,人员门槛高,回报周期长,不能直接获利等问题,这与基础科学在战略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相矛盾,政府应该积极化解矛盾。我国人口红利逐渐下降,老年化日益严重,在中国创造2025时代,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应该实现高数量到高质量的转变,发挥各个行业的创新潜质,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6.2.3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支持提高产业政策的精准度,政商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在贸易战中,逆差国具有反制权,顺差国处于劣势地位。在中美原有贸易体系里,运输设备、农产品、食品、木制品、皮革、矿产、旅游等行业商品,中国应完善细化产业帮扶政策,在拥有顺差的行业做出反制,同时对受到美国制裁影响的企业进行精准帮扶。中国应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健全金融防范体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共同发力。1985年的日美贸易战后,日本经济崩溃,陷入“失去的20年”。相较于崇尚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体现更大的韧劲。中美贸易战将在短期内迅速冲击中国经济,中国应该发挥体制优越性,需要积极用政策对冲风险,保护实体经济。进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短期内减税降费降低受影响企业的成本,长期来看要扶持更多的高贡献率、高专利数量、高科技水平的企业。发挥投资对经济的优化作用,维持现有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金融市场维稳,严防汇率波动带来的资本外流,防止经济泡沫。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全国性的产业体系。一方面要建设好本土可持续发展的营商环境,用政策作为杠杆。另一方面,要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等所有形式的国际商务合作。要完善区域发展体系,推动各地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东部地区应该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强大的高校资源实现创新驱动,中、西部地区应该依托现有人口红利,用政策吸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外资企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实现区域配合,整合国内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中小城市“抱团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6.2.4推进建成多边贸易体系在“一带一路”的倡议指引下,积极开拓广阔的西亚、中亚以及非洲市场,打通的陆路出口窗口。通过积极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来降低投资风险,充分发挥出第三方国家的市场潜力。对美投资热情趋冷的企业逐渐将外国直接投资继续向第三方转移,中国的出口市场将逐渐转向,通过建立多边贸易体系实现出口形式与伙伴的多样化,开拓更多的新兴市场,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参考文献杨乐,李维.“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J].国外社会科学,1992(10):81-83.李成.中美贸易争端:短期关切与长期考虑[J].银行家,2019(02):60-62.史长宽.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9,33(06):46-57.沈国兵.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和新动向[J].国际商务研究,2019,40(03):5-15.张亚斌,熊雅澜,杨翔宇.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影响的重新评价——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40(04):2-8.马朝基.中国产业结构与中美贸易摩擦相互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任靓.特朗普贸易政策与美对华“301”调查[J].国际贸易问题,2017(12):153-165.黎峰.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透析[J].南方经济,2019(07):1-15.刘杨.美国外贸失衡的成因、影响及外贸政策走势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姚博.美国“301调查”和中美“贸易战”[J].亚太经济,2018(03):47-52.曲越,秦晓钰,黄海刚,夏友富.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产业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