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礼,即家庭或家族的礼仪,是由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五礼”构成的完整的家庭家族礼仪系统。源远流长的中华家礼文化积淀着中国人民对于家庭文明和社会治理文明的历史智慧,而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也使得我们的先人们特别重视家礼建设。深入把握传统家礼文化的地位和功能,推动优秀传统家礼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疑将有助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统家礼文化是中华礼乐文化之始。礼乐文化,作为维系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和社会格局的重要制度设计和精神纽带,其历史源流一直存在争议,但总的来说,祭祀、风俗、分工等原始社会家庭生产生活场景应是礼乐文化诞生的现实基础。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个“立”字清晰表述了礼乐制度的建构逻辑。最早关于礼乐文化的记载,绝大多数是关于家庭或者家族礼仪的内容。如《左传》云:“孝,礼之始也。”荀子认为礼之“本”在于“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礼记》云,“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外内”“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强调“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可见,析分家庭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是礼存在的本义和源头。以家庭礼仪秩序为核心,延展至社会公共领域,则“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可见,家礼文化是礼乐文化的逻辑起点,为殷周以降家国同构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传统家礼文化是传统社会的家庭与社会治理之基。一方面,家礼是家庭或家族内部的礼仪,它以礼义、礼仪、礼制、礼俗、礼教调整着家庭成员的伦理关系,维持着孝老敬长、敦亲睦族的家庭家族日常生活,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浓郁真挚的家国情怀和慎终追远的感恩意识,维护了传统社会家庭家族生活的稳定与发展。另一方面,家礼文化的功能和影响不仅仅限于家庭。因为“礼”的本质是一种“合于道德理性的规定”,是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辩证统一的理性自觉。在儒学的建构框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递进的逻辑体系。修身是齐家的前提,齐家是治国的根基,而治国有道,才能天下归心,四海宾服,所谓“一家之教化,即朝廷之教化也”。中华文明语境下的“家”与“国”总是呈现出“同心圆”式的关联图景,家庭礼仪文化始终是社会礼仪文化的价值之轴。从小家到大家,从家庭礼仪到社会礼制,家礼文化对全社会起着无所不在的渗透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为古代中国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基层制度保障,构成了中国社会数千年来爝火不息的“超稳定结构”,对乡土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家礼文化有着现实样态与传承价值。家礼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人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至今仍然能够找到其“活着”的现实样态,从中不难发现其传承价值,找到情感的归属。比如,在婚丧嫁娶等家庭重要仪典活动中,家礼一直存续。婚礼和丧礼相对于其他家庭活动而言,仪式感最强、结构性程序最多,保有的传统家礼文化遗存也最典型。尽管存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客观现实,但今天的婚礼、丧礼或多或少还存有古风。在家庭教育中,家礼仍在被广泛应用。中华民族向来注重“父慈子孝”的家庭亲子关系和“养而教之”的家庭教育实践。敬长礼仪、餐桌礼仪、贺寿礼仪等至今仍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家礼普遍存在。如,家人在清明、中元等节日不远万里回家进行祭扫活动;家庭在元宵、端午、中秋等节日制作特殊饮食和举行特别仪式等。新时期我们要积极吸纳借鉴传统家礼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有效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彰显中华文化魅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周易》中有“正家而天下定矣”的表述,“知书达礼”是施行家教的首要目标,“诗礼传家”是不坠家风的重要手段。家礼在操作性上贴近生活,通过“自然法”“习惯法”的形式,将家庭道德观念在洒扫应对、人伦日用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渗透给家庭成员,相较于“经礼”更能体现人的“主体精神”和“意识自觉”。因而家礼在承袭家族传统、沟通家庭情感、开展家庭教育、塑造家庭价值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载体作用。“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礼文化是新时期家国同构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历来注重通过家庭治理来实现社会治理,并形成了一套以家礼家规、宗法制度、乡俗民约为基础的治理体系。家礼文化虽是居家之礼,但其适用的领域、辐射的范围却不仅仅限于家庭内部。家礼文化对于社会治理的功能,已远远超出了一家一姓道德教化的范围,而是由近及远,推己及人,扩展到了更加宽广的社会领域。家庭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具备的社会组织形态,家庭价值、家庭情感是文化隔阂最少的传播领域。不仅在国内,向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受众讲述中国家庭故事、家庭文化、家庭道德,往往最容易获得情感认同。《媳妇的美好时代》红遍非洲大街小巷,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讲美食背后的故事”的方式将中国人的家庭礼仪、文化观念、生活习惯用富有哲理和诗意的解说词向观众娓娓道来,使得中国家庭、中国亲情、中国温暖跃然屏幕之上。这表明通过各种载体对家礼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呈现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明形态,实现活态传承,是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摘编自葛大伟陈延斌《传统家礼文化的地位、功能与传承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礼乐文化的历史源流一直没有定论,但家礼文化作为其逻辑起点是有依据的。B.第二段用《礼记》中的话,从一个角度阐明生产生活是礼乐文化诞生的现实基础。C.家礼文化不仅调整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而且还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D.家礼文化对中国人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至今一直存在,且从未发生变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A.家礼文化是殷周以来家国同构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有利于家国一体社会结构的形成。B.“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成递进的逻辑体系,可见,四者一个比一个更重要。C.家礼能将传统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家庭成员,而“经礼”却不具备这样的功能。D.中华民族历来注重通过家庭治理来实现社会治理,只要治理好了家庭就能治理好国家。3.下列选项中的表述,最能体现材料第四段核心观点的一项是()A.小王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结婚时在教堂里接受牧师的祝福。B.年夜饭桌上,爸爸让孩子先给爷爷递筷子,并让爷爷先动筷。C.在老人的丧礼上,儿女为了撑门面,专门花钱雇人哭丧。D.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非常喜欢中国的美食。4.材料第三段中说:“一家之教化,即朝廷之教化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请联系文本内容,简要评析下面材料中的现象。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呈现民间家礼文化,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次播出,受到人们喜爱。其中一个栏目《钓源村——节义立家》展现出,很多欧阳姓氏的人从全国各地回到了钓源村,举行盛大的祭祖大典;片中介绍的欧阳家祥,从钓源村走出来,把钓源村的节义精神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民族气节,最后成为开国将军。【答案】1.D2.A3.B4.①传统家礼文化是社会礼仪文化的价值之轴;②传统家礼文化为古代中国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基层制度保障。5.①体现出家礼文化在当今的传承价值。欧阳姓氏的人举行祭祖大典,是新时期家礼文化“活着”的现实样态,能找到情感的归属。②说明家礼文化是承袭家族传统、进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载体。欧阳家祥受“节义立家”的家礼文化影响,并把节义精神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民族气节,后成为开国将军。在这一过程中“节义立家”的家礼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③《记住乡愁》为新时期推动优秀传统家礼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典型样例。节目以现代方式活化和传承家礼文化,以钓源村这一鲜活的事例传播民间家礼文化。【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信息能力。D.“且从未发生变化”错误,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由“家礼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人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至今仍然能够找到其‘活着’的现实样态,从中不难发现其传承价值,找到情感的归属”可知,这种影响确实一直存在,但是由“至今仍然能够找到其‘活着’的现实样态”可知,家礼文化是发生了变化的。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B.“四者一个比一个更重要”错误,曲解文意。由“修身是齐家的前提,齐家是治国的根基,而治国有道,才能天下归心,四海宾服”可知,原文是说这四者有的是前提,有的是根基,最终实现“平天下”,但并非“平天下”就比“治国”“齐家”“修身”重要。C.“而‘经礼’却不具备这样的功能”错误,曲解文意。由“家礼在操作性上贴近生活,……将家庭道德观念在洒扫应对、人伦日用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渗透给家庭成员,相较于‘经礼’更能体现人的‘主体精神’和‘意识自觉’”可知,原文通过比较是为了说明家礼“更能体现人的‘主体精神’和‘意识自觉’”,并非是说“经礼”不能将传统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家庭成员。D.“只要治理好了家庭就能治理好国家”错误,表述绝对。由“中华民族历来注重通过家庭治理来实现社会治理,并形成了一套以家礼家规、宗法制度、乡俗民约为基础的治理体系”可知,治理家庭只是治理国家的途经、条件之一,治理国家有很多因素,不能由此推断出“只要治理好了家庭就能治理好国家”。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第四段核心观点是:传统家礼文化有着现实样态与传承价值。A.“在教堂里接受牧师的祝福”没有延续家礼传统。B.“爸爸让孩子先给爷爷递筷子,并让爷爷先动筷”体现了传统家礼文化中孝道。C.“为撑门面”“雇人哭丧”没有传承价值。D.是“外国人对中国美食的认可”,跟观点无关。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和文本观点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需要结合文中语境进行分析,“一家之教化,即朝廷之教化也”在第三段,属于一个小论点,理解其含义,需要从后文分析。“一家之教化,即朝廷之教化也”是说一个家庭的教化,就是朝廷国家的教化。由“中华文明语境下的‘家’与‘国’总是呈现出‘同心圆’式的关联图景,家庭礼仪文化始终是社会礼仪文化的价值之轴”可知,中华文明家国同心,因此,该句强调了家礼文化的重要性——是社会礼仪文化的价值之轴。由“从小家到大家,从家庭礼仪到社会礼制,家礼文化对全社会起着无所不在的渗透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为古代中国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基层制度保障……”可知,家礼文化对全社会有着巨大作用,它巩固了古代中国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其提供了基层制度保障。【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题干要求用文本观点对文外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这就需要首先阅读材料内容,概括主要事件,分析事件与材料观点的对应指出。材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受到人们喜爱”;第二个是“欧阳姓氏的人举行盛大的祭祖大典”,第三个是“欧阳家祥把钓源村的节义精神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民族气节,最后成为开国将军”。“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呈现民间家礼文化,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次播出,受到人们喜爱”照应的是材料的最后一段。结合《媳妇的美好时代》、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可知,该纪录片是家礼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传承方式。由“这表明通过各种载体对家礼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活态传承,是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记住乡愁》以现代方式活化和传承家礼文化,为新时期推动优秀传统家礼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典型样例。由“传统家礼文化有着现实样态与传承价值”“比如,在婚丧嫁娶等家庭重要仪典活动中,家礼一直存续”等可知,“很多欧阳姓氏的人从全国各地回到了钓源村,举行盛大的祭祖大典”以当今社会的现实来表现家礼文化在当今的传承价值。这一现象说明家礼文化至今仍然能够找到其“活着”的现实样态,让人们找到情感的归属。由“传统家礼文化是传统社会的家庭与社会治理之基”“一方面,家礼是家庭或家族内部的礼仪,……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浓郁真挚的家国情怀和慎终追远的感恩意识,维护了传统社会家庭家族生活的稳定与发展”“为古代中国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基层制度保障,构成了中国社会数千年来爝火不息的‘超稳定结构’”可知,欧阳家祥“把钓源村的节义精神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民族气节,最后成为开国将军”说明他自身受我国传统家礼的影响,并将其传承,最终成为开国将军,可见家礼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承袭家族传统、进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载体。(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平的冬天[注]梁实秋说起冬天,不寒而栗。我是在北平长大的,北平冬天好冷。过中秋不久,家里就忙着过冬的准备,作“冬防”。阴历十月初一屋里就要生火,煤球、硬煤、柴火都要早早打点。摇煤球是一件大事,一串骆驼驮着一袋袋的煤末子到家门口,煤黑子把煤末子背进门,倒在东院里,堆成好高的一大堆。然后等着大晴天,三五个煤黑子带着筛子、耙子、铲子、两爪钩子就来了,头上包块布,腰间褡布上插一根短粗的旱烟袋。煤黑子摇煤球的那一套手艺真不含糊。煤末子摊在地上,中间做个坑,好倒水,再加预先备好的黄土,两个大汉就搅拌起来。搅拌好了就把烂泥一般的煤末子平铺在空地上,做成一大块蛋糕似的,用铲子拍得平平的,光溜溜的,约一丈见方。这时节煤黑子已经满身大汗,脸上一条条黑汗水淌了下来,该坐下休息抽烟了。休息毕,煤末子稍稍干凝,便用铲子在上面横切竖切,切成小方块,像厨师切菜切萝卜一般手法伶俐。然后坐下来,地上倒扣一个小花盆,把筛子放在花盆上,另一人把切成方块的煤末子铲进筛子,便开始摇了,就像摇元宵一样,慢慢的把方块摇成煤球。然后摊在地上晒。①一筛一筛的摇,一筛一筛的晒。好辛苦的工作,孩子在一边看,觉得好有趣。万一天色变,雨欲来,煤黑子还得赶来收拾,归拢归拢,盖上点什么,否则煤被雨水冲走,前功尽弃了。这一切他都乐为之,多开发一点酒钱便可。等到完全晒干,他还要再来收煤,才算完满,明年再见。煤黑子实在很苦,好像大家并不寄予多少同情。从日出做到日落,疲乏的回家途中,遇见几个顽皮的野孩子,还不免听到孩子们唱着歌谣嘲笑他。煤球儿是为厨房大灶和各处小白炉子用的,就是再穷苦不过的人家也不能不预先储备。南方来的朋友们看到北平家家户户忙“冬防”,觉得奇怪,他不知道北平冬天的厉害。②一夜北风寒,大雪纷纷落,那景致有得瞧的。但是有几个人能有谢道韫女士那样从容吟雪的福分。所有的人都被那砭人肌肤的朔风吹得缩头缩脑,各自忙着做各自的事。我小时候上学,背的书包倒不太重,只是要带墨盒很伤脑筋,必须平平稳稳的拿着,否则墨汁要洒漏出来,不堪设想。有几天还要带写英文字的蓝墨水瓶,更加恼人了。如果伸手提携墨盒墨水瓶,手会冻僵。手套没有用。我大姊给我用绒绳织了两个网子,一装墨盒,一装墨水瓶,同时给我做了一副棉手筒,两手伸进筒内,提着从一个小孔塞进的网绳,于是两手不暴露在外而可提携墨盒墨水瓶了。饶是如此,手指关节还是冻得红肿,作奇痒。脚后跟生冻疮更是稀松平常的事。临睡时母亲为我们备热水烫脚,然后钻进被窝,这才觉得一日之中尚有温暖存在。北平的冬景不好看么?那倒也不。大清早,榆树顶的干枝上经常落着几只乌鸦,呱呱的叫个不停,好一幅古木寒鸦图!但是远不及西安城里的乌鸦多。北平喜鹊好像不少,在屋檐房脊上吱吱喳喳的叫,翘着的尾巴倒是很好看的,有人说它是来报喜,我不知喜自何来。麻雀很多,可是竖起羽毛像披蓑衣一般,在地面上蹦蹦跳跳的觅食,一副可怜相。不知什么人放鸽子,一队鸽子划空而过,盘旋又盘旋,白羽衬青天,哨子忽忽响。又不知是哪一家放风筝,沙雁蝴蝶龙睛鱼,弦弓上还带着锣鼓。隆冬之中也还点缀着一些情趣。过新年是冬天生活的高潮。家家贴春联、放鞭炮、煮饺子、接财神。其实是孩子们狂欢的季节,换新衣裳、磕头、逛厂甸儿,流着鼻涕举着琉璃喇叭大沙雁儿。五六尺长的大糖葫芦糖稀上沾着一层尘沙。北平的尘沙来头大,是从蒙古戈壁大沙漠刮来的,来时真是胡尘涨宇,八表同昏。脖领里、鼻孔里、牙缝里,无往不是沙尘,这才是真正的北平冬天的标识。③愚夫愚妇们忙着逛财神庙,白云观去会神仙,甚至赶妙峰山进头炷香,事实上无非是在泥泞沙尘中打滚而已。在北平,裘马轻狂的人固然不少,④但是极大多数的人到了冬天都是穿着粗笨臃肿的大棉袍、棉裤、棉袄、棉背心、棉套裤、棉风帽、棉毛窝、棉手套。穿丝棉的是例外。至若拉洋车的、挑水的、掏粪的、换洋取灯儿的、换肥子儿的、抓空儿的、打鼓儿的……哪一个不是衣裳单薄,在寒风里打颤?在北平的冬天,一眼望出去,几乎到处是萧瑟贫寒的景象,无需走向粥厂门前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饥寒交迫的境况。北平是大地方,从前是辇毂所在,后来也是首善之区,但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地方。北平冷,其实有比北平更冷的地方。我在沈阳度过两个冬天。房屋双层玻璃窗,外层凝聚着冰雪,内层若是打开一个小孔,冷气就逼人而来。马路上一层冰一层雪,又一层冰一层雪,我有一次去赴宴,在路上连跌了两跤,大家认为那是寻常事。可是也不容易跌断腿,衣服穿得多。一位老友来看我,觌面不相识,因为他的眉毛须发全都结了霜!路灯电线上踞着一排鸦雀之类的鸟,一声不响,缩着脖子发呆,冷得连叫的力气都没有。更北的地方如黑龙江,一定冷得更有可观。北平比较起来不算顶冷了。冬天实在是很可怕。诗人说:“如果冬天来到,春天还会远么?”但愿如此。[注]本文写于重庆,时值抗战时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部分写中秋过后,家里就忙着作“冬防”,并对煤球的制作过程进行了细致描述,可见作者对此印象深刻。B.作者回忆带墨盒、墨水瓶上学的经历,并特意提及冻得红肿的手指和生冻疮的脚后跟,意在表现北平的冬天给作者带来的烦恼。C.作者饶有兴趣地列举喜鹊报喜、麻雀觅食、晴日放鸽等一些日常性的景物,非常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平冬景的喜爱与留恋。D.文末转换场景,由北平的冬天联想到沈阳、黑龙江的冬天,拓展了文章的广度,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感受,深化了主题。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一筛一筛”反复出现,像是用特写镜头呈现煤球的制作过程,有很强的画面感,同时也表现出“煤黑子”的辛苦。B.句子②文白相间,寥寥几笔就营造出了冬天雪夜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意境,典雅中透着几分活泼,别有风味。C.句子③用“事实上”“无非”“打滚”等词评价愚夫愚妇们逛财神庙等节日行为,意在表现作者对封建迷信行为的嘲讽。D.句子④中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多种日常衣物,不但无堆砌之感,而且使冬季北平人穿着“粗笨臃肿”的形象跃然纸上。8.文章以“北平的冬天”为题,有什么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9.本文字里行间流露着凄冷之声,蕴含着作者对底层百姓的关怀,请对此进行简要分析。【答案】6.C7.C8.①表面是指北平寒冷的天气。②实际上是喻指抗战时期,百姓艰难困苦的生活。9.①文中写“煤黑子”脸上流淌的黑汗,多开发点酒钱便乐为之,流露出作者对“煤黑子”工作辛苦和收入微薄的同情。②文中描述社会底层各种从业者衣裳单薄、北平的冬天到处是萧瑟贫寒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底层百姓困苦生活的关注和担忧。③结尾引用雪莱的诗句并发出“但愿如此”的感慨,表达出作者对底层百姓摆脱饥寒交迫生活的期盼。【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非常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平冬景的喜爱与留恋”错,由“有人说它是来报喜,我不知喜自何来”“麻雀很多,可是竖起羽毛像披蓑衣一般,在地面上蹦蹦跳跳的觅食,一副可怜相”等可知,并不能表达作者对北平冬景的喜爱与留恋,只是隆冬之中也还点缀着一些情趣。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意在表现作者对封建迷信行为的嘲讽”于文无据。愚夫愚妇们逛财神庙等行为,意在表现北平冬天过新年的景象。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北平的冬天”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而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本文写于重庆,时值抗战时期”来理解。由“说起冬天,不寒而栗。我是在北平长大的,北平冬天好冷”可知,“北平的冬天”表面是指北平寒冷的天气。由“煤黑子实在很苦,好像大家并不寄予多少同情。从日出做到日落,疲乏的回家途中,遇见几个顽皮的野孩子,还不免听到孩子们唱着歌谣嘲笑他”“在北平的冬天,一眼望出去,几乎到处是萧瑟贫寒的景象,无需走向粥厂门前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饥寒交迫的境况”等可知,“北平的冬天”实际上是喻指抗战时期,百姓艰难困苦的生活。【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由“万一天色变,雨欲来,煤黑子还得赶来收拾,归拢归拢,盖上点什么,否则煤被雨水冲走,前功尽弃了。这一切他都乐为之,多开发一点酒钱便可。等到完全晒干,他还要再来收煤,才算完满,明年再见”可知,文中写“煤黑子”脸上流淌的黑汗,多开发点酒钱便乐为之,流露出作者对“煤黑子”工作辛苦和收入微薄的同情。由“摇煤球是一件大事,一串骆驼驮着一袋袋的煤末子到家门口……便开始摇了,就像摇元宵一样,慢慢的把方块摇成煤球”“所有的人都被那砭人肌肤的朔风吹得缩头缩脑,各自忙着做各自的事……脚后跟生冻疮更是稀松平常的事”等可知,文中描述社会底层各种从业者衣裳单薄、北平的冬天到处是萧瑟贫寒的景象,再结合注释“本文写于重庆,时值抗战时期”写的是抗战时期,百姓艰难困苦的生活,现了作者对底层百姓困苦生活的关注和担忧。雪莱的“如果冬天来到,春天还会远么”,预言革命春天即将来临,给生活在黑夜及困境中的人们带来鼓舞和希望。作者发出“但愿如此”的感慨,表达出作者对底层百姓摆脱饥寒交迫生活的期盼。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①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谥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乘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俗间儒士,不涉群书,经纬②之外,义疏③而已。吾初入邺,与博陵崔文彦交游,尝说《王粲集》中难郑玄《尚书》事,崔转为诸儒道之。始将发口,悬见排蹙,云:“文集只有诗、赋、铭、诔,岂当论经书事乎?且先儒之中,未闻有王粲也。”崔笑而退,竟不以《王粲集》示之。魏收之在议曹,与诸博士议宗庙事,引据《汉书》,博士笑曰:“未闻《汉书》得证经术。”收便忿怒,都不复言,取《韦玄成传》,掷之而起。博士一夜共披寻之,达明,乃来谢曰:“不谓玄成如此学也。”(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注]①坎壈:困顿,不顺利。②纬:“纬书”的简称,指神学附会儒家经典的书。③义疏:解释经义的书。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然人A有坎壈B失C于D盛年E犹当F晚学G不可H自弃。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指敏锐,与“蚓无爪牙之利”中“利”的词义不同。B.冠,古代的男子在二十岁时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C.面墙,面对墙而立,目无所见。比喻不学而见识浅薄。D.竟,指竟然,与“有志者,事竟成”中的“竟”的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和今人的学习动机、目的不同:古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为社会谋利益;今人是为了夸耀自己,为了升官进爵。B.人在幼小时是最佳学习时机,需及早进行教育;一旦错失了最佳学习机会,到晚年即使加紧学习,也难以有所成。C.崔文彦向儒生们讲《王粲集》中驳难郑玄所注《尚书》一事时,遭到儒生们的排斥,他对儒生的孤陋寡闻感到可笑。D.魏收和博士们议论宗庙之事时引用《汉书》作论据,博士们并不认同,而当他们翻阅了《韦玄成传》,才认识到自己的无知。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14.本文对当今求学者有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答案】10.BEG11.D12.B13.(1)老来学习的人,就像拿着蜡烛走夜路,这也比闭着眼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2)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14.①端正求学目的,弥补自己的不足,造福社会。②坚持终身学习,不论年龄大小都应抓紧学习。③博览群书,拓展视野。【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然而有人困顿不得志,要是在年轻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到了晚年也应该加紧学习,不能自暴自弃。“人有坎壈”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形式,“人”是主语,“有”是谓语,“坎壈”是宾语,在B处断开;“失于盛年”“犹当晚学”句意相对,单独成句,且“失于盛年”为状语后置句,故在E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敏锐;锋利。句意:精神专一而敏锐。/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B.正确。C.正确。句意:因循守旧,不愿继续接受教育而见识浅薄。D.错误。含义相同,都是“最终”。句意:最终也没把王粲的集子给他们看。/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任何事情最终都能够取得成功。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到晚年即使加紧学习,也难以有所成”错误,原文“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强调老来学习的人,就像拿着蜡烛走夜路,但这也比闭着眼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秉”,拿着;“贤乎”,比……好;“瞑目”,闭着眼什么都看不见。(2)“是”,这;“藏”,宝藏;“适”,享受。【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可知,端正求学目的,弥补自己的不足;由“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可知,学习是为了造福社会;②由“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可知,坚持终身学习,不论年龄大小都应抓紧学习;③由“俗间儒士,不涉群书,经纬之外,义疏而已”可知,学习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参考译文:古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别人,只求能向他人炫耀。古人学习是为了别人,实践真理,为社会谋利;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为了谋取官禄爵位。学习就像种树,春天可以观赏花朵,秋天可以收获果实;讲演谈论文章,如同观赏春花;修身养性为社会谋利,如同收获秋天的果实。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长大以后,心思分散,因此必须尽早进行教育不能错过良机。我在七岁的时候,读《灵光殿赋》,直到现在,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过的经书,如果过一个月不温习,就忘得差不多了。然而有人困顿不得志,要是在年轻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到了晚年也应该加紧学习,不能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岁开始学《易经》,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魏武帝、袁遗,老而弥笃,这些都是年轻时学习到老不疲倦啊。曾子七十岁才学习,仍闻名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学习,还为大儒;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并因此当上了丞相;朱云也是四十岁,开始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开始学习《孝经》《论语》,最后都成了大儒,这些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啊。社会有一些人刚结婚或刚满二十岁还未开始学习便自称年纪已大了,因循守旧,不愿继续接受教育而见识浅薄,这也是愚蠢的表现。小时候学习,就像旭日东升放出的光芒;老来学习的人,就像拿着蜡烛走夜路,这也比闭着眼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世俗的儒生,不博览群书,除了研读经书、纬书以外,只看注解儒家经术的著作而已。我刚到邺下的时候,和博陵的崔文彦交往,曾对他讲起王粲的文集里有驳难郑玄所注《尚书》的地方,崔文彦向儒生们转述这个事。才开口,便被凭空排斥,说什么:“文集里只有诗、赋、铭、诔,难道会有讲论经书的内容吗?何况在先儒之中,没听说有个王粲。”崔文彦会笑而退,最终也没把王粲的集子给他们看。魏收在议曹的时候,和几位博士议论宗庙的事,他引用《汉书》作论据,博士们笑道:“没有听说《汉书》可以用来论证经学。”魏收很生气,不再说什么,拿出《韦玄成传》丢在他们面前站起来就离开了。博士们一通宵把《韦玄成传》一起翻阅寻找,到了天亮,才前来向魏收致歉道:“原来不知道韦玄成还有这样的学问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示秬秸[注]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比喻的手法,并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入手描摹出寒冷空寂的景色。B.第三句中的动词使用精准凝练,一“捧”字鲜明地表现出了卖饼儿对饼的珍视。C.颈联巧妙化用了《卖炭翁》中的诗句,并用第一人称刻画出卖饼儿的真实心理。D.诗人用浅易晓畅的语言塑造了令人们同情的卖饼儿形象,并借此警示教育孩子。16.这是一首教子诗,你可以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说明。【答案】15.A16.①要有坚定的志向或理想;②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③要有勤劳吃苦、不畏艰辛的精神。【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并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入手描摹出寒冷空寂的景色”错,“城头月落霜如雪”写视觉,“楼上五更声欲绝”是写听觉。首联没有触觉。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最后一联“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的意思是:“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有追求的男儿怎能会有空闲呢?”,结合全诗的内容可知,张耒以诗教子,描绘一个不畏艰辛、意志坚定的卖饼儿形象,从而艺术性地教育了孩子应以卖饼儿为榜样:“志当坚”,即要有坚定的理想或志向;“安得闲”,即要勤劳;序言中的“每”字又启示我们要持之以恒;而卖饼儿 “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则启示我们要有勤劳吃苦、不畏艰辛的精神。(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师说》中将古代的圣人和现在的一般人进行对比,指出古代的圣人“_______”,却能从师学习;而现在的一般人“_______”,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2)古人善于描摹自然景物,《赤壁赋》中描写月光照耀在江面上,且与“月光如水水如天”异曲同工的一句是“_______”;《登泰山记》中描写日出后日观亭以西诸峰颜色的一句是“_______”。(3)风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们或迎风而叹,或临风而思,不同的感受便会涌上心头,如“_______,_______”。【答案】①.其出人也远矣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③.水光接天④.绛皓驳色⑤.风急天高猿啸哀⑥.渚清沙白鸟飞回(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绛、皓、啸、渚、堪、帆、锁。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可以把ChatGPT想象成一个机器人,它会跟你聊天,会帮你搜索信息,会帮你写文章。熟悉人工智能的朋友,可能觉得这也没什么新奇,因为在几年前,人工智能产品就已经会干这些事情了。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A),一直在发生。但值得欣慰的是,人类又会发明或者创造新的行业,也就是新的饭碗。回顾过去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到,不管机器或者之前的人工智能如何代替人类劳动,(B),反而越来越深刻。人类思考的能力没有出现退步或者停滞,而是处于不断进步中,这正是人类的希望所在。①但ChatGPT带来的问题是,②人类最高级的一些思考正在被代替,③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崭新世界正在形成。④由于ChatGPT给人类教育和劳动带来了冲击的缘故,⑤人类在这方面的能力有可能停滞不前,⑥甚至故步自封。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文中标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机器抢走人类饭碗的故事B.人类的思考并没有被代替19.③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自动化的崭新世界正在形成;④删去“的缘故”;⑥“故步自封”改成“越来越糟”“退步”等【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结合“它会跟你聊天,会帮你搜索信息,会帮你写文章”及与“一直在发生”的搭配可知,此处是说人工智能产品取代人类部分工作的事情,后文有“但值得欣慰的是,人类又会发明或者创造新的行业,也就是新的饭碗”,据此可知可用“饭碗”这一形象化说法,可填:机器抢走人类饭碗的故事。B.结合“不管机器或者之前的人工智能如何代替人类劳动”的关联词语及语境,再加上“人类思考的能力没有出现退步或者停滞”的提示可知,此处是说人类依然有思考能力,可填:人类的思考并没有被代替。【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前所未有的一个”语序不当,“一个”是数量词,应改为“一个前所未有的”。④“由于……的缘故”句式杂糅,可删去“的缘故”。⑥“故步自封”与前文“停滞不前”关系不当,不能构成递进关系,可改为“越来越糟”“退化”等。(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四周黑幽幽的大山让她害怕,寂静叫人心惊肉跳,那声音窸窸窣窣,又让她害怕不已。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树林子啊!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嘟啷”地歌唱。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20.下列与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是()A.他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B.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C.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D.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21.在特定的语境下,词语的感情色彩也会发生变化,请赏析材料中加点词语的妙处。22.请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B21.怂恿指鼓动别人去做(某事),此处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的活泼可亲。22.示例一: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害怕窸窸窣窣的声音。示例二:这陌生的西山口让她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让她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让她害怕,窸窸窣窣的声音让她害怕。【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划线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沉默”赋予大山人的神态。A.细节描写,没有修辞手法。B.拟人,“推到”赋予太平洋人的动作。C.夸张,“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夸张的写出了露水的重量和光亮。D.排比,“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是一组排比句子。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怂恿”本意是指鼓动别人去做(多指不好的事情),用来描写“风”,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核桃叶在风的作用下“豁啷啷”作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的可爱,这是贬词褒用。【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选取其中一个句子作为基准句,可以把“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作为基准句,把其他句子改写成这种动宾结构,把“四周黑幽幽的大山让她害怕,寂静叫人心惊肉跳,那声音寒寒窣窣,又让她害怕不已”改写成“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害怕窸窸窣窣的声音”。当然,也可以把“四周黑幽幽的大山让她害怕”作为基准句,把“她害怕这陌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