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宜春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宜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孔子仁学思想在经济领域的自然展开,主要包括“居敬行简”的治民观、“敛从其薄”的税赋观、“宁俭毋奢”的节俭观、“取物有节”的生态观、“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待贾而沽”的货殖观等内容。由此可见孔子仁学思想的基本要义是A.中庸之道 B.克己复礼 C.以民为本 D.天下为公【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居敬行简”的治民观、“敛从其薄”的税赋观、“宁俭毋奢”的节俭观、“取物有节”的生态观、“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待贾而沽”的货殖观等内容,都是孔子仁学思想的体现,都是以民为本,C项正确;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排除A项;克己复礼是指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排除B项;天下为公是指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政治理想,排除D项。故选C项。2.从下表关于商鞍变法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班固(汉)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赵蕤(唐)贵尚谲诈,务行苛刻。废礼义之教,任刑名之数,不师古,始败俗伤化毛泽东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A.历史解释带有时代选择性 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复杂C.研究者的史观左右历史事实 D.历史叙述方式决定历史结论【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不同时期对商鞍变法的看法有所不同,这与评价者所处的时代有关,体现了历史解释带有时代的选择性,A项正确;材料是关于不同时期不同人对商鞍变法的看法,毛泽东所处时代距离商鞅变法是三者中最远的,没有体现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复杂,排除B项;历史事实是客观的,研究者的史观是在对历史事实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不能左右历史事实,排除C项;历史叙述方式会影响到历史结论的得出,但不会是决定,排除D项。故选A项。3.有人研究宋朝的人口问题,发现两种结论不同的真实史料。据第一种史料,宋朝时,全国平均每户最多只有2.65口人,最少时只有1.4口人。第二种史料,宋朝时,全国平均每户都在五口人以上。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应是()A.两种史料相互矛盾,因此不足为凭B.前者是因为地方要向中央政府申请救灾C.前者史料是凭空捏造的,后者属实D.前者是为交税需要,后者是为申请救灾【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发现两种结论不同的真实史料”,排除AD两项;B项与史实不符。故选D项。4.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认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经济高度发达,审美情趣高雅 B.国家高度统一,民族融合加强C.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D.社会道德败坏,文化低级庸俗【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如宋词。所以选C。A中”审美情趣高雅”不当,排除;B中“.国家高度统一”不当,排除;D表述不当,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宋代文学的时代特色5.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它们研究视角主要是A.社会变迁角度 B.社会群体角度C.近现代化角度 D.社会思潮角度【答案】B【解析】题干中涉及知识分子、绅商、学生、军人集团,可见其研究视角是社会群体,选项B正确;《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不符合社会变迁、近现代化,排除A、C;题干研究著作并未涉及到社会思潮,排除D。6.下表是不同时期中国学者对于“中国”的解释。著作作者时期观点《中国论》石介北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清朝文献通考》张廷玉清朝“中土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环”《海国图志》魏源晚清中国之所以为中央之国,并非地理居中,而是由于“谓其天时适中”(地球的温带)反映出()A.官方对世界局势认知逐渐清晰B.中国中心观念开始确立并完善C.士人阶层已抛弃华夷尊卑心理D.晚清时传统的中国观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晚清时期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并非地理居中,而是由于“谓其天时适中”从近代地理学的角度解释中国名称,可见其中国观发生了转变,带有近代科学的成分,D项正确;题干中为学者对“中国”的解释,并非官方对世界局势的认知,排除A项;北宋和清朝学者的观点中体现了中国中心观,但魏源观点并非中国中心观,排除B项;魏源仍然认为中国是中央之国,包含着华夷尊卑的心理,排除C项。故选D项。7.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这一时期指的是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C.改革开放初期 D.中共十四大之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材料“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体现了当时中国经济刚刚确立计划经济体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时期,因为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所以答案选A。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五计划8.下表为某一时期在党的中央会议上陈云作了题为《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以后的新问题》的报告,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思想。据此可知。这一经济思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工商业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生产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国家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市场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需要B.具有计划性、多样性、灵活性C.超越了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答案】B【解析】依据“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经济思想具有计划性、多样性、灵活性,B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需要,排除A;题干涉及的政策方针是合理的,C错误;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错误,排除。9.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该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家……“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下图所示。以上材料最能说明A.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高C.中国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D.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答案】C【解析】亚洲国家联合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体现是区域合作组织,反映了中国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C正确;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指中国和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并非都是中国的邻国,无法体现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中国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故排除B;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指指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排除D。10.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以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以及“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可以看出罗马法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故答案为D项。注重形式和程序并非保留习惯法的痕迹,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注重程序和形式就是为了客观公正,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特点【名师点睛】罗马法的特点包括:①罗马法作为奴隶社会的法律制度,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深受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②罗马法是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的法律体系。③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④罗马法还确立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原则。如疑罪从无、任何人均无义务指控自己有罪、没有原告就没有法官、法官不得自动审判、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一目了然之事无须证明、一事不再理等等原则对现代法律制度仍然产生重大影响。11.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威权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参政意识C.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分析题干,依据“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可知C符合题意。12.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方式应用原有事物。下列属于运用式创新的有()A.铁犁牛耕的应用B.“新经济”的出现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表现要注意“突破性创新”的含义突出的是创造新事物,铁犁牛耕的应用是生产工具的重大突破,英国在纺织技术突破性创新的成功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排除AD;“渐进式创新”的含义突出的是继承和发展,美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新经济”就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属于“渐进式创新”,排除B;罗斯福新政新政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属于运用式创新,故答案选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特点13.在当时的条件下,苏联没有集体农庄,就不可能实现工业化,而没有工业化,苏联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击垮了。此外,集体农庄使人们的生活有了变化,“与集体农庄相伴随的新生活方式,如会议、谈话、宣传报告等现象,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往更有趣味”。这表明苏联农业集体化A.符合历史的时代要求 B.服务于工业建设需求C.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 D.维护了社会环境稳定【答案】A【解析】考查苏联斯大林模式。根据材料信息“苏联没有集体农庄……就被击垮了”“集体农庄使人们的生活有了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往更有趣味”可知,该材料意在强调农业集体化符合苏联历史的时代要求,A项正确;服务于苏联工业发展没有体现材料的特定社会背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业集体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的信息,排除C项;从材料的信息看不出农业集体化维护了社会主义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14.全球化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基本关系结构,但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也出现了各种“反全球化”的声音。从唯物史观角度对此较为合理的理解是()A.人类整体朝着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B.逆全球化将改变世界历史发展潮流C.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已经基本结束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将会不断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也出现了各种‘反全球化’的声音。”可知,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全球化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基本关系结构,虽然出现了各种“反全球化”的声音,但全球化仍然在不断向纵深发展,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进步,人类会朝着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A项正确;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全球化,逆全球化只是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阻碍,根本无法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已经基本结束,说法错误,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发展中,且不断向纵深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而不是政治多极化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15.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开展的科技战和2020年的疫情冲击并没有影响中国专利申请量,2019年和2020年中国连续两年专利申请量都维持世界第一的水平,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接近7万个,比2019年增长了16.1%,而美国、日本、韩国、德国都排在了中国的后面。这可用于说明()A.中国的科技实力在不断提升 B.中国知识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C.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答案】A【解析】材料中中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说明了中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A项正确;中国专利申请量维持世界第一不能说明中国知识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不出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排除C项;当今世界仍然是“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16.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C.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可得出,这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浪漫主义源于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现实,令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性王国”失望,但他们并不绝望,而是用瑰丽的语言、极尽夸张的手法憧憬未来,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尖锐,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属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故D项错误。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9—196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统计表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194936.00195437.97195924.78195037.00195532.60196020.86195137.80195631.90196118.02195237.00195734.03196237.01195337.00195829.22196343.37——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依据上表,绘制一幅中国人,口出生率变化趋势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解读。(要求:制图规范,须明示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答案】制图:(制图形式不限,应包含时间、出生率等基本单位,能直观呈现发展趋势)解读:1949年至1957年,出生率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因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鼓励生育;1958年至1961年,出生率持续下降,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962年至1963年,出生率迅速反弹,主要是受“八字方针”等政策影响,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解析】本题要求一句表格信息绘制趋势图。根据表格信息应该注重几个关键的特征的节点,如1949年至1957年,出生率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因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鼓励生育;1958年至1961年,出生率持续下降,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962年至1963年,出生率迅速反弹,主要是受“八字方针”等政策影响,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要在趋势图中显示出这几个阶段的发展特征。18.某学习小组对德国史展开学习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习小组搜集的部分资料。①德意志地处欧洲的中央地带,其东西两面都没有天然的屏障,又与多个强国为邻,易于遭受入侵,也使其追求对外扩张。②中世纪德意志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作为德意志邦国的普鲁士土地贫瘠,缺乏矿藏,农业曾被视为经济的全部,获得土地就是一切,而获取土地的捷径便是掠夺扩张。③德意志历代皇帝均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疯狂地掠夺周邻国家的土地。腓特烈一世皇帝(1152-1190在位)的一生均在战争中度过,鲜血染红了他的胡子,因此称他为红胡子或巴巴罗萨(野蛮人)。这位传奇性的人物被荨为永生的德国的守护人。几百年后,希特勒便用他来激励士兵们,将侵略苏联的计划定为“巴巴罗萨”计划。④12-13世纪德意志产生了骑士文化,其“协同主义”“苦从主义”“服从主义"精神被一直传承下来。德国骑士文化下骑士团的座右铭是"我不是来送和平的,而是来送剑的”。材料二以下内容是该小组对“德国统一的原因”的整理。一、普鲁士的日益强大;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三、容克资产阶级的壮大;四、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五、铁路:德意志统一的结婚绶带;六、沙俄霸权的丧失和“俄普同盟”的形成。材料三以下是该小组对“德国统一的影响”的整理。一、新帝国的“旧制度”(一)“宪法”下的皇权专制(二)名不副实的帝国议会合格的原因。他们的事情不愿意思想。二、新帝国的“经济奇迹”(一)与老工业国同台竞争(二)无法与经济匹配的殖民地三、新帝国“刀尖上的舞蹈”(一)军事部门的自主性(二)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四、新帝国的“社会减震器”(一)工人阶级的抗争与社会改良思潮(二)俾斯麦与社会保障法(1)针对材料一的资料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分别指出这些资料研究该主题的角度。(2)针对材料二德国统一的原因,再补充三条。(3)该小组认为德国统一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此看法进行说明。【答案】(1)德国军国主义探源(或德国军国主义传统的形成);地理因素,经济因素,政治传统,文化传统。(2)封建割据阻碍德国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高潮的到来;启蒙思想影响、民族国家的推动;德意志民族的文化认同等等《任意三点即可)。(3)进步性:改变了德国分裂割据状态,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使德国走上民主化道路;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德国成为经济强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等。局限性:德国皇帝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较小,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军国主义传统根深蒂固,促使德国发动了世界大战,给世界及自身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解析】【小问1详解】主题:根据材料一表中信息可知,学习小组搜集的是有关德国军国主义的发展史,由此可拟定研究主题为:德国军国主义探源(或德国军国主义传统的形成)。角度:根据材料一“德意志地处欧洲的中央地带,其东西两面都没有天然的屏障,又与多个强国为邻,易于遭受入侵,也使其追求对外扩张”,可知,研究该主题的角度是“地理因素”;根据材料一“中世纪德意志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作为德意志邦国的普鲁士土地贫瘠,缺乏矿藏,农业曾被视为经济的全部,获得土地就是一切,而获取土地的捷径便是掠夺扩张”,可知,研究该主题的角度是经济因素;根据材料一“德意志历代皇帝均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疯狂地掠夺周邻国家的土地……几百年后,希特勒便用他来激励士兵们,将侵略苏联的计划定为‘巴巴罗萨’计划”,可知,研究该主题的角度是政治传统;根据材料一“12-13世纪德意志产生了骑士文化,其‘协同主义’‘苦从主义’‘服从主义’精神被一直传承下来。德国骑士文化下骑士团的座右铭是‘我不是来送和平的,而是来送剑的’”,可知,研究该主题的角度是文化传统。【小问2详解】补充:根据材料二“一、普鲁士的日益强大;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三、容克资产阶级的壮大;四、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五、铁路:德意志统一的结婚绶带;六、沙俄霸权的丧失和‘俄普同盟’的形成。”,可知,材料二对德国统一的原因的归纳,没有涉及“封建割据阻碍”、“工业革命开展”、“启蒙思想影响”、“民族国家的推动”和“德意志民族的文化认同”等方面,所以可以从这些方面任选三条补充德国统一的原因。【小问3详解】进步性:根据材料三“一、新帝国的‘旧制度’(一)‘宪法’下的皇权专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德国统一改变了德国分裂割据状态,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使德国走上民主化道路;根据材料三“二、新帝国的‘经济奇迹’(一)与老工业国同台竞争(二)无法与经济匹配的殖民地”,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德国统一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德国成为经济强国;根据材料三“四、新帝国的‘社会减震器’(一)工人阶级的抗争与社会改良思潮(二)俾斯麦与社会保障法”,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德国统一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等。局限性:根据材料三“(一)‘宪法’下的皇权专制(二)名不副实的帝国议会合格的原因。他们的事情不愿意思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德国皇帝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权力较小,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根据材料三“三、新帝国‘刀尖上的舞蹈’(一)军事部门的自主性(二)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军国主义传统根深蒂固,促使德国发动了世界大战,给世界及自身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二战后改善全球治理成为时代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材料二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映,也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陈伟光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材料三相比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理论研究的贡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了中国智慧。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中提出了众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赵可金《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2)据材料二,指出逆全球化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全球化的不利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政府为推行全球治理贡献了怎样的智慧?【答案】(1)分析: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2)实质: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不利: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3)中国智慧: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本题结合热点“逆全球化”考查二战后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第(1)问需要较扎实的基础知识。第(2)(3)问材料较简单,准确解读即可。第(1)问美国是如何胜出的,根据材料二“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可知二战后西欧和美国实力发生转变,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在此背景下,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二战后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了欧洲。第(2)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