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高考语文一轮 专题13高考文言文常见考点:古代文化常识 试卷(原卷+解析)_第1页
备考2023高考语文一轮 专题13高考文言文常见考点:古代文化常识 试卷(原卷+解析)_第2页
备考2023高考语文一轮 专题13高考文言文常见考点:古代文化常识 试卷(原卷+解析)_第3页
备考2023高考语文一轮 专题13高考文言文常见考点:古代文化常识 试卷(原卷+解析)_第4页
备考2023高考语文一轮 专题13高考文言文常见考点:古代文化常识 试卷(原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备考2023高考语文一轮专题13高考文言文常见考点:古代文化常识试卷(原卷+解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高考文言文常见考点:古代文化常识

一、文言文阅读

(2021·安徽合肥·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懋字昭哲,高阳新城人,魏镇北将军允九世孙。祖珪,宋给事中,著作郎,桂阳太守。父勇慧,齐太子家令,冗从仆射。性至孝,居父忧,执丧过礼。笃志好学,为州党所称。十四入太学,受《毛诗》,旦领师说,晚而覆讲,座下听者常数十百人,因撰《风雅比兴义》十五卷,盛行于世。尤晓故事,称为仪注之学。起家后军豫章王行参军,转法曹,举茂才,迁骠骑大将军仪同中记室。文惠太子闻而召之,侍讲于崇明殿,除太子步兵校尉。永元中,转散骑侍郎,兼国子博士。与司马褧同志友善,仆射江祏甚推重之,号为“经史笥”。天监初,吏部尚书范云举懋参详五礼,除征西鄱阳王谘议,兼著作郎,待诏文德省。时有请计会稽禅国山者,高祖雅好礼,因集儒学之士,草封禅仪,将欲行焉。懋以为不可,因建议曰:“若是圣主,不须封禅;若是凡主,不应封禅。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晋武泰始中欲封禅竟不果行此朝君子,有何功德?不思古道而欲封禅,皆是主好名于上,臣阿旨于下也。”高祖嘉纳之,因推演懋议,称制旨以答,请者由是遂停。十年,转太子家令。宋、齐旧仪,郊天祀帝皆用衮冕,至天监七年,懋始请造大裘。至是,有事于明堂,仪注犹云“服衮冕”。懋驳之。凡诸礼仪,多所刊正。以足疾出为始平太守,政有能名。加散骑常侍,转天门太守。中大通三年,皇太于召诸儒参录《长春义记》。四年,拜中庶子。是岁卒,时年六十九。撰《述行记》四卷,有集十五卷。

(选自《梁书·许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晋武泰始中欲封禅/竞不果行/

B.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晋武泰始中欲封禅/竟不果行/

C.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晋武/泰始中欲封禅/竟不果行/

D.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晋武/泰始中欲封禅/竞不果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诗,即今本《诗经》,毛亨所传。《诗经》原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学,今独存毛诗。

B.侍讲,有多种含义,也可以指代一种官职名称。文中表示的是在朝廷上讲学之意。

C.衮冕,也称“端章甫”,指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用于祭祀天地、宗庙等场合。

D.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木兰诗》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之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懋聪明颖悟,勤勉钻研学问。他十四岁进入太学,早上学到知识,晚上就能对他人复述,又将自己的理解感悟加以编撰,其书颇受欢迎。

B.许懋精通仪注,深得时人推崇。他担任官职后,对掌故、旧制等仪注之学尤为谙熟,后来还兼任国子博士,仆射江祐称赞他如同经史书箱。

C.许懋忠诚正直,敢于建言劝谏。当时有人奏请高祖分别到会稽、国山祭祀天地,他旁征博引,极力进谏,最终他的建议被皇帝嘉许并采纳。

D.许懋刊正礼仪,施政亦有才干。对于诸多礼节和仪式,他大都有所考查与改正;后因足疾而出京担任始平太守,处理政事也有能干的名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至孝,居父忧,执丧过礼。笃志好学,为州党所称。

(2)不思古道而欲封禅,皆是主好名于上,臣阿旨于下也。

(2021·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昔唐虞之理;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不能惑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信朱异,而侯景举兵向阙,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破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少不为难。然就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好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B.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C.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D.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文中“梁武帝”“隋炀帝”则分别是萧衍、杨广的尊号。

B.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成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唐虞,是唐尧、虞舜的并称。尧帝,因年轻时曾被封为唐侯,所以称为唐尧;舜帝,国号叫有虞,所以称为虞舜。

D.仆射,古代官职名。始于秦,汉代后职权渐重,属尚书省。至唐时,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之职。南宋后废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伤身子的不是身外之物,而是声色滋味,如吃喝、音乐,女色,一旦沉迷其中,就会酿成灾祸。欲望越多,伤害越大。

B.唐太宗认为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戒骄奢淫逸,谏议大夫魏征与詹何都认为太宗所说的,符合古人的道理。

C.魏征认为君主应该多方面听取和采纳臣下建议,不偏听偏信。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都因偏信而被蒙蔽,太宗很赞赏他讲的话。

D.魏征认为新帝王的兴起,是在前朝衰乱的时候,百姓乐于推翻旧朝,四海之内都会先后归顺,是天授人与,并不是很艰难。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2)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

9.本文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文中唐太宗君臣讨论了哪些为君之道,请简要概括。

(2021·贵州·罗甸县教育研究室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时瑞应沓至,曾尝入对,帝语及之。曾奏曰:“此诚国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异日或有灾沴,则免舆议。”及帝既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下莫敢言者,曾陈五害以谏。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预政,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中外以为忧。真宗崩,内外汹汹,曾正色独立,朝廷倚以为重。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帘奏事。丁谓独欲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令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祸端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辅臣奏事如曾议。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也。”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宝元元年冬,大星晨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薨,年六十一。

(节选自巜宋史王曾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

B.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

C.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

D.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应,古代以为帝王修德,时世清平,天就降瑞以应之,谓之瑞应。

B.中外,指朝廷内外。中,指宫内、内宫,负责皇帝及皇室起居。外,指外朝,丞相府属于外朝。

C.朔望,农历每月初一叫“朔”,每月十五叫“望”,而月末的最后一天叫“晦”。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不豫”“崩”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曾精于学问,得到众人夸赞。王曾少年丧父,在叔父和乡人培养下,在文辞方面钻研较深,在后来的乡贡试中都名列第一。

B.王曾关心国事,敢于直谏陈事。皇帝在真定接受符命,大兴土木以建宫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劝谏,只有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

C.王曾处事注重原则,豁达大度,不因人废事。曹利用曾经嫉妒王曾官比他大而不服气,到曹利用犯罪时,王曾反而替他辩解,但曹利用没有得到太后的谅解。

D.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担当。王曾身居相位时举荐贤能不声张,范仲淹对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十分钦佩。

13.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1)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帘奏事。

(2)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2021·山西大附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骠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上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①。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公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解释:长公主:汉武帝女,因嫁盖侯为妻,又称盖主或鄂盖主。

14.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稍:稍微

B.政事壹决于光壹:专一

C.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幸:希望

D.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怨望:怨恨

1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B.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项羽之死》)

C.上曰:“将军冠。”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方山子传》)

D.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B.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D.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D.顿首,古九拜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也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得到提携,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长去病带至长安,仕途上屡获升迁,直到侍奉皇上;武帝临终,将少子托付给他,要他行周公辅佐之事。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权贵。他秉公处事,拒绝权臣的无理请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来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敌想扳倒他,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放纵,或将发生意外之变;昭帝却不予理会,表示霍光无罪。

D.霍光挫败政敌,威名天下传扬。昭帝力挺霍光,政敌再也不敢发声,于是转而暗中谋杀霍光,结果弄巧成拙,被一举铲除,霍光因而威震海内。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2021·河北·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从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古人云‘世乱则谗胜’,诚非妄言。朕每防微杜渐,用绝谗构之端,犹恐心力所不至,或不能觉悟。前史云:‘猛兽处山林,藜藿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此实朕所望于群公也。”魏征曰:“《礼》云:‘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诗》云‘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同极,交乱四国。’又孔子曰:‘恶利口之覆邦家’,盖为此也。愿陛下深慎之!”

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朕心,改旧态也。”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

贞观中,太宗谓房玄龄、杜如晦曰:“朕闻自古帝王上合天心,以致太平者,皆股肱之力。朕比开直言之路者,庶知冤屈,欲闻谏诤。朕历选前王,但有君疑于臣,则下不能上达,欲求尽忠极虑,何可得哉?而无识之人,务行谗毁,交乱君臣,殊非益国。自今以后,有上书讦人小恶者,当以谗人之罪罪之。”魏征为秘书监,有告征谋反者。太宗曰:“魏征,昔吾之仇,只以忠于所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谗构?”竟不问征,遽斩所告者。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比来记我行事善恶?”遂良曰:“史官之设,君举必书。善既必书,过亦无隐。”太宗曰:“朕今勤行三事,亦望史官不书吾恶。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斥弃群小,不听谗言。吾能守之,终不转也。”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从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B.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从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C.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D.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从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李世民的庙号,庙号是指古代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的名号。

B.刺史,中国古代中央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史”为御史之意。

C.股肱,股是大腿,肱是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股肱这里指辅佐帝王的重臣。

D.元龟,即大龟,在古代用于占卜。文中用来比喻可以用来提供借鉴的往事。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执政者对谗言的辨别能力非常关键,他时时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明君,防微杜渐,杜绝谗言的根源,但怕心有余而力不足。

B.魏征对于唐太宗杜绝谗言的态度表示支持,他引经据典,使用了《礼记》、《诗经》以及孔子的话来劝诫唐太宗要保持高度的谨慎。

C.蒲州刺史赵元楷意欲献媚讨好,大肆装饰官署,还准备鱼羊送与贵戚。但唐太宗毫不领情,斥为“亡隋弊俗”,他因此羞愧害怕而死。

D.褚遂良负责撰写起居注的工作,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仅要记录皇帝的善行,也不能隐瞒其过失,太宗也认为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猛兽处山林,藜藿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

(2)魏征,昔吾之仇,只以忠于所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谗构?

24.本文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杜谗邪》,文中介绍了哪些杜绝谗言的方法,请简要概括。

(2021·福建·晋江市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帝悟。一日,召普从容论天下之事,因喟然叹息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普对曰:“陛下之及此言,天地神人之福也。节镇太重,唯稍夺其权,则天下自安矣。”帝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顷之,帝因晚朝,与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朕非卿等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朕终夕未敢安枕卧也。”守信等请其故,帝曰:“是不难知,此位谁不欲为!”守信等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复有异心!”帝曰:“卿等固不然,其如麾下欲富贵何?一旦有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帝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以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夕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守信等皆谢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疾,乞罢典兵,帝从之。久之,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谕意,即前奏曰:“臣本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产远节度使武行德等竞自陈攻战阀阅及履历艰苦。帝曰:“此异代事,何足论!”明日皆罢镇,奉朝请。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有删节)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

B.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

C.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

D.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久长之计/其道如何/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容:文中指行为上的不急迫,现代还多指处事不慌张,很镇定。

B.顿首:通常是用于上对下或平辈间的一种礼节,也常出现在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C.乞骸骨:意为请求回乡安度晚年,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意思相近。

D.奉朝请: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春季为朝,秋季为请,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守信等人掌管禁兵,赵普多次流露出对他们兵权过大的担心,宋太祖起初对此并不在意,认为他们一定不会背叛自己。

B.赵普抓住机会,反复以削减兵权之事进谏皇上,太祖逐渐有所领悟,最终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C.宋太祖趁酒酣向石守信等人表明想法,希望他们能主动放弃兵权,安乐一生,石守信顺势以生病为由申请免去官职。

D.在宴会上,王彦超等人明白了太祖的心意,主动以年事已高且没有大功劳,不应贪恋皇恩为由,请求辞官回家,均获批准。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

(2)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

29.请简要概括赵普建议宋太祖“收兵权”的原因。

(2022·河北衡水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德宗建中元年秦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观察使、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唐初,赋敛之法日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贞元三年。时关东防秋兵大集,国用不充。李泌奏:“自变两税法以来,藩镇、州、县多违法聚敛。继以朱泚之乱,争械率、征罚以为军资,点募自防。泚既平,自惧违法,匿不敢言。请遣使以诏旨赦其罪,但令革正,自非于法应留使、留州之外,悉输京师。其官典逋负,可征者征之,难征者释之,以示宽大。敢有隐没者,重设告赏之科而罪之。”上喜曰:“卿策甚长,然立法太宽,恐所得无几。”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上曰:“善。”以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江、淮南句勘两税钱帛使。四年二月,元友直运淮南钱帛二十万至长安,李泌悉输之大盈库[注]。然上犹数有宣索,仍敕诸道勿令宰相知。泌闻之,惆怅而不敢言。

臣光曰:王者以天下为家,天下之财皆其有也。阜天下之财以养天下之民,己必豫焉;或乃更为私藏,此匹夫之鄙志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

[注]大盈库:唐朝皇帝私有的仓库。

3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B.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C.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D.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

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官名,司地方纠察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

B.关东,有“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和“山海关以东”等说法,文中属前者。

C.藩镇,文中指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其形成地方割据后常对抗朝廷。

D.敕,本来是通用于下属对长官、晚辈对长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3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初期实行租庸调赋役制,征收赋税的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设立各类税收名目,贫困家庭难以承受苛捐杂税,纷纷逃徙。

B.在国家供养防秋兵经费不足之时,李泌建议采取宽大之策,让地方官员在保留合法的数目后,将其余非法聚集的钱财全部上交。

C.李泌将从滩南地区所得钱帛全部送入大盈库,但唐德宗仍屡次向地方索取财物,且不让宰相知道,李泌听说此事,心里很懊恼。

D.文末《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评论认为,君主不应该将天下的财物据为私有,批评了唐德宗贪财无度而大肆聚敛的短视行为。

(2021·云南师大附中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至秦,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拜斯为客卿。卒用其计谋,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斯奏请楚书,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始皇崩,太子立为二世皇帝。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策及作乱态俊想高自置为候王叛秦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章邯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囫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吾以忠死,宜矣。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辩,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有删节)

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章邯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

B.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章邯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

C.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章邯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

D.于是楚成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章邯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

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字卿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主张性恶论。

B.三公为秦朝地位最尊显的管行政的丞相、管军事的太尉、管司法的御史大夫三个官职的合称,秦后均为虚衔。

C.二世指秦朝第二个皇帝胡亥即秦二世,亦称二世皇帝,他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始皇死后立为太子继承皇位。

D.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统一中国,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为自己的称号。

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盲目自负。他已身陷囹囫,却自负有功于秦且颇有辩才,定能清除奸臣。

B.李斯遭人构陷。他身居丞相高位,被人觊觎,遂遭奸臣罗织罪名而满门抄斩。

C.李斯善于谋略。他到秦国后,多次出谋划策,辅佐秦王统一天下,成就帝业。

D.李斯毁誉参半。他既有助秦制定律令统一文字之功,也有焚书毁灭文化之过。

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忠死,宜矣。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

(2)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

(2021·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毵①,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间以内者,寡人制之;间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旦一樵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①朝毵(sān):地名。

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B.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C.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D.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是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

B.父,在古代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亦是加在男子名下的美称。文中是对冯唐的尊称。

C.尺籍伍符,是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

D.持节,节即符节,是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执符节以为凭证。

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无需再奏报朝廷。

C.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匈奴,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诏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2)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

(2021·陕西·千阳县中学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

有郑延,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迁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阕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百官肃然。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邃止之。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

B.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

C.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

D.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

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该地区古时称为河东。在秦汉时期,河东指河东郡地,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唐代以后泛指山西。

B.广平王,爵位名。历代封爵制度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同姓封王基本一致,异姓则可封为公侯伯子男,不能封王。

C.阕,可以指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台,泛指帝王的住所;也可以指神庙、陵墓前竖立的牌坊。此处应为前者。

D.耄,年老(八九十岁)。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孩提、垂髻、总角、及笑、弱冠、而立、花甲、古稀等。

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为人刚直,尊重礼法。郑延柞没有安葬已经死去二十九年的母亲;广平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于广平王上马骑行,他们都受到了颜真卿的弹幼。

B.颜真卿富有才干,机敏警觉。五原很久不能决断的冤狱,他可以立即判决。安禄山的反叛刚刚露出苗头,他就料定其定会叛乱并积极应对。

C.颜真卿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因不攀附杨国忠而被调职离京。李希烈向他询问称帝仪式,他直言拒绝并当面斥责他是反贼,面对死亡威胁也不屈服。

D.颜真卿威望很高,备享哀荣。安禄山叛乱时,十七个郡同一天主动归顺,他被推举为主帅。他被缢杀后,皇帝五天不上朝,并赠予高官美谥。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

(2)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邃止之。

(2021·河南·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邦华,字孟暗,吉水人。崇祯元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京营故有占役、虚冒之弊。邦华必亲校,非年壮力强者不录,自是军鲜冒滥。营将三百六十,听用者称是。一官缺,请托纷至。邦华悉杜绝,行计日省成法。每小营各置簿,月上事状于协理,以定殿最。旧制,三大营外复设三备兵营,营三千人,饷视正军,而不习技击,益为豪家隐冒。邦华核去四千余人,又汰老弱千,疏请归并三大营不另设,由是戎政大厘。其年十月,畿辅被兵,简精卒三千守通州,二千援蓟州,自督诸军营城外,军容甚壮。邦华自闻警,衣不解带,捐赀造炮车及诸火器,又以外城单薄,自请出守。十二年四月,起南京兵部尚书,定营制,汰不急之将,并分设之营。谓守江南不若守江北,防下流不若防上流。乃由浦口历滁、全椒、和,相形势,绘图以献。于浦口置沿江敌台,于滁设戍卒,于池河建城垣,于滁、椒咽喉则筑堡于藕塘。十七年二月,李自成陷山西。邦华密疏请帝固守京师,仿永乐朝故事,太子监国南都。居数日未得命,又请定、永二王分封太平、宁国二府,拱护两京。帝得疏意动,绕殿行,且读且叹,将行其言。会帝召对群臣中允李明睿疏言南迁便给事中光时亨以倡言泄密纠之帝曰国君死社稷正也联志定矣。遂罢邦华策不议,未几,贼逼都城,亟诣内阁言事。魏藻德漫应曰:“姑待之。”邦华太息而出,已,率诸御史登城,群奄①拒之不得上。十八日,外城陷,走宿文信国②祠。明日,内城亦陷,乃三揖信国曰:“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京③矣。”遂投缳而绝。

(节选自《明史·李邦华传》)

[注]①奄:同“阉”,宦官。②文信国:即文天祥。③九京:九泉。

4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帝召对/群臣中允李明睿疏言南迁便/给事中光时亨以倡言泄密纠之/帝曰/国君死/社稷正也/朕志定矣/

B.会帝召对群臣/中允李明睿疏言南迁/便给事中光时亨以倡言泄密纠之/帝曰/国君死/社稷正也/朕志定矣/

C.会帝召对/群臣中允李明睿疏言南迁/便给事中光时亨/以倡言泄密纠之/帝曰/国君死社稷/正也/朕志定矣/

D.会帝召对群臣/中允李明睿疏言南迁便/给事中光时亨以倡言泄密纠之/帝曰/国君死社稷/正也/朕志定矣/

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最,等级的高低上下。古代考核军功政绩,下等称“殿”,上等称“最”。

B.疏,这里是上疏的意思,即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如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C.永乐,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期间编修的《永乐大典》汇集古今图书数千种。

D.监国,通常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为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

4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邦华治腐有方。京营原有占役、虚冒的弊病;一官内缺,请托现象严重;旧制兵营机构庸冗。李邦华认真对待,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

B.李邦华治军有道。李邦华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制定军营制度,淘汰作战不力的将领,提出大胆的防御策略,积极布防,防患未然。

C.李邦华为国分忧。李自成攻破山西后,李邦华秘密上疏,请求皇上固守京师,同时建议仿照前朝旧例,让太子在南都代理国事。

D.李邦华以身殉国。外城被攻破,李邦华跑到文信国祠堂住下,次日内城也被攻破,李邦华三拜信国,然后上吊自尽,以身殉国。

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邦华自闻警,衣不解带,捐赀造炮车及诸火器,又以外城单薄,自请出守。

(2)未几,贼逼都城,亟诣内阁言事。魏藻德漫应曰:“姑待之。”

(2021·新疆乌鲁木齐·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举明经,调汴州参军。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敕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

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於是罪止弃市。陛下之法在象魏,固有差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

天授二年,以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后谓曰:“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谮卿者,欲知之乎?”谢曰:“陛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谮者乃不愿知。”后叹其长者。

会为来俊臣所构,捕送制狱。于时,讯反者一问即臣,听减死。俊臣引仁杰置对,答曰:“有周革命,我乃唐臣,反固实。”俊臣乃挺系。其属王德寿以情谓曰:“我意求少迁,公为我引杨执柔为党,公且免死。”仁杰叹曰:“皇天后土,使仁杰为此乎!”即以首触柱,血流沫面。德寿惧而谢。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遗使案视。俊臣命仁杰冠带见使者,私令德寿作谢死表,附使以闻。后乃召见仁杰谓曰:“承反何耶?”对曰:“不承反,死笞掠矣。”示其表,曰:“无之。”后知代署,因免死。武承嗣屡请诛之,后曰:“命已行,不可返。”

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官不能足,更诏天下日施一钱助之。仁杰谏曰:“工不役鬼,必在役人;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今边垂未宁,宜宽征镇之徭,省不急之务。”后由是罢役。

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赠文昌右相,曰文惠。

(节选自《新唐书·狄仁杰传》)

4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

B.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

C.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

D.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

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诤,也写作“廷争”,指在朝廷上向皇帝呈递奏章进谏。

B.弃市,指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于街头示众。

C.凤阁鸾台,指中书省和门下省,武周时改称为凤阁、鸾台。

D.革命,古代认为帝王受命于天,改朝换代乃变革以应天命。

5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善良仁厚,仗义助人。他见同府参军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多病,崇质又将出使边远之地,便主动请求代其出行。

B.狄仁杰依法办案,持正秉公。高宗违律要杀误砍昭陵柏树的臣子,狄仁杰以汉文帝的旧事规劝高宗,二人得以免死。

C.狄仁杰智慧机敏,坚守气节。被构陷入狱,他设法自救;面对来俊臣的严刑拷打和当面劝诱,他宁死也不诬陷同僚。

D.狄仁杰体恤百姓,心系社稷。武后准备斥巨资造浮屠大像,狄仁杰直言进谏,认为此举会加重百姓负担,于国不利。

5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

(2)不损百姓,且将何求?今边垂未宁,宜宽征镇之徭,省不急之务。

(2021·宁夏银川·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慎从吉字庆之,钱俶之婿也。为元帅府长史。归宋,历将作少监。从吉自归朝,居散秩几三十年,颇以文酒自娱,士大夫多与之游。景德初,上言求领事务,判刑部。颇留意法律,条上便宜,天下所奏成案率多纠驳。大中祥符初,改授卫尉卿,纠察在京刑狱,拜右谏议大夫,判吏部铨。初,选人试判多藉地而坐,从吉以公钱市莞席给之。临事敏速,勤心公家,所至务皦察,多请对陈事,上谓其无隐。

八年,改给事中,权知开封府。既受命召戒之曰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则误太缓则滞惟须酌中耳请属一无所受才数月有咸平县民张斌妻卢氏诉侄质被酒诟悖张素豪族,质本养子,而证左明白,质贿于吏。从吉子大理寺丞锐时督运石塘河,往来咸平,为请于县宰,断复质刘姓,第令与卢同居。质洎卢迭为讼,县闻于府。从吉命户曹参军吕楷就县推问。卢兄文质又纳钱七十万于从吉长子大理寺丞钧,钧以其事白从吉,而隐其所受。即诏御史王奇、直史馆梁固鞫之。狱成,从吉坐削给事勒停。

又高清者,库部郎中士宏之子,景德中举进士,宰相寇准以弟之女妻之。寇氏卒,故相李沆家复婿之。历官以贿闻,颇恃姻援骄纵,被服如公侯家,以是欺蠹小民。知太康县,民有诣府诉家产者,清纳其贿,时已罢任,即逃居他所。锐尝就清贷白金七十两,清以多纳贿赂,事将败,求以为助。时方鞫卢氏狱,从吉请对,发其事,欲以自解。逮清等系狱,命比部员外郎刘宗吉、御史江仲甫劾之。清枉法当死,特杖脊黥面,配沙门岛。从吉坐首露在已发,当赎铜,特削谏议大夫。天禧三年,起为卫尉卿。明年,判登闻鼓院。坐与寇准善,以光禄卿致仕。未几卒,年七十。

(节选自《宋史·慎从吉传》)

5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受命/召戒之曰/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则误/太缓则滞/惟须酌中耳/请属一无所受/才数月/有咸平县民张斌妻卢氏/诉侄质被酒诟悖/

B.既受命召/戒之曰/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则误/太缓则滞/惟须酌中耳/请属一无所受/才数月/有咸平县民张斌妻卢氏/诉侄质被酒诟悖/

C.既受命/召戒之曰/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则误太/缓则滞惟/须酌中耳/请属一无所受/才数月/有咸平县民张斌妻卢氏/诉侄质被酒诟悖/

D.既受命召/戒之曰/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则误太/缓则滞惟/须酌中耳/请属一无所受/才数月/有咸平县民张妻卢氏/诉侄质被酒诟悖/

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知,即暂代之意;宋官员以临时差遣治事,官衔前带“知”字,为主持之意。

B.进士,唐宋时期沿袭隋朝设进士科。通过古代科举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测试者,称为进士。

C.黥面,在脸上刺字、涂墨;本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后用为对犯人的刑罚。

D.致仕,原意是辞去官职,后用以指退休;古代致仕的年龄一般为六十岁。

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慎从吉官场失意,常以文酒自娱。他曾当过元帅府长史,归附宋朝后,担任闲官将近三十年,常以诗文饮酒自娱,与许多士大夫玩在一起。

B.慎从吉为官务实,公事尽心尽力。他任职吏部时,买来草席让候选官员坐着测试;公事勤勉,务求明察,经常请求奏陈事情,受到皇上肯定。

C.慎从吉受到牵连,遭受勒令停职。卢氏诉侄一案中,他的两个儿子因各自接受一方贿赂使案件久拖不决;朝廷查明真相,他因此被勒令停职。

D.慎从吉坐失良机,终被削职赎罪。高清受贿之事将败露时,曾请求慎锐帮助;而他在审理卢氏一案中才坦白这件事,因此被削去谏议大夫。

5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素豪族,质本养子,而证左明白,质贿于吏。

(2)历官以贿闻,颇恃姻援骄纵,被服如公侯家,以是欺蠹小民。

(2021·河北衡水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严起恒传

王夫之

严起恒,字秋冶,浙江山阴人。举北闱,中崇祯辛未进士,就馆,试诗文中格。授刑部主事,宽廉精慎,为秋曹最。差提狱务,矜恤囚系,纵其械具,与沐浴,时与汤粥。

时畿南例选铨曹,永淳力主用起恒,公揭已出,遣客劝令一谒执政,起恒佯谢诺,益闭户不与外人相见,遂不得调。已乃升广州知府,南海宝货充斥,起恒食淡衣粗、以廉闻天下。王思任,其姻也,携客游罗浮,过广州,起恒报谒,公宴之外,无私相见。思任舟车之赀逮绝,就起恒求傔力数辈,起恒谢无有,思任几穷。总制沈犹龙闻之,乃赍金币,遣舟车送思任归。

起恒清慎端和,不为捭阖赫奕,而骄帅悍兵,服其德望。郝永忠、卢鼎、黄朝宣、张先璧、曹志建恣行无所惮,捶击监司,如其牙校,顾敛手受起恒约束,如部将。时楚吏缘闻、广建国,皆旦夕躐拔至九卿。起恒不妄依附,守故衔两载。稍擢太仆少卿,已乃晋户部侍郎,督理钱法军饷。

永历四年春,清兵犯南韶。慈圣太后遽欲挟上弃肇庆西避,起恒坚请车驾勿动。上召赴内廷,面谕允留。起恒叩头起,诣阁草敕,征调援兵,方吮毫间,两宫已登舟,上就辇矣。是冬,两粤缝陷。上奔南宁,化澄率诸臣四窜,惟起恒从。客有劝起恒必去者,起恒泫然曰:“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死于奸,死于敌,唯天所命耳!”永历五年,孙可望遣其将吴将军者入见,挟兵拥行宫,猝入起恒舟,佯请与语。语竞,遽挥铜椎击中起恒脑,堕水死。上闻,痛哭。出金募泅人,得起恒尸,裹以御衾,买棺葬于南宁江岸。

起恒相四年,随上播迁,上屡欲加恩,固辞不受。署中无长物,故衣敝舆,食不兼味。与人言,开诚尽辞,群心悦服;至其不可,则未尝以一字丐人恩泽,虽怨背不恤也。尤善理财用,在肇庆。请上亲征,立亲征库,不旬日得四万金。精甲名马盈数百。俄为夏国祥所忌,以中旨取库金入内用,事遂不行。出入群小间,内外交困。筹量挠沮。起恒遇害,国遂以亡。

(选自《永历实录》,有删节)

5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

B.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

C.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

D.吾留此/即免祸/岂复能有所效/顾今日亦安往哉/患难君臣/所相报者唯一死尔/伏草间以求活/吾固不能/国一日未亡/吾一日不能舍上而去

5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闱是明朝时期科举制对北京顺天府乡试的通称,南京应天府乡试称南闱。

B.秋曹即刑部。古代办事的官署叫部曹。因有秋后问斩一说,称刑部为秋曹。

C.九卿是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一般以秩中二千石的一类的高官为九卿。

D.户部是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和祭祀的权力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

5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起恒为人正直,不攀附权贵,尽管政绩突出,在铨选中却常常失去升迁的机会。

B.严起恒为人清廉。生活俭朴,不善经营。姻亲王思任找他资助,他都拿不出钱来。

C.严起恒为官正直谦和,以德服人。那些平时放纵妄为的将领,都甘愿受他约束。

D.严起恒为人坚贞,忠于朝廷。当明朝大势已去时,众将纷纷逃脱,他却不离不弃。

6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差提狱务,矜恤囚系,纵其械具,与沐浴,时与汤粥。

(2)起恒清慎端和,不为捭阖赫奕,而骄帅悍兵,服其德望。

61.王夫之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2·湖北·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

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

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

(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

解释:[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

6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B.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C.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D.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6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有多种纪年法,“晋出公十七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B.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

C.“韩、魏翼而击之”的“翼”指两侧,与《鸿门宴》中“翼蔽沛公”相同。

D.侯,古代的一种爵位等级。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6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直掌控着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B.臣子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便请求出使齐国。

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

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6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

(2)“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66.韩、魏二子都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请从文中找出动作描写的语句来加以佐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3高考文言文常见考点:古代文化常识

一、文言文阅读

(2021·安徽合肥·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懋字昭哲,高阳新城人,魏镇北将军允九世孙。祖珪,宋给事中,著作郎,桂阳太守。父勇慧,齐太子家令,冗从仆射。性至孝,居父忧,执丧过礼。笃志好学,为州党所称。十四入太学,受《毛诗》,旦领师说,晚而覆讲,座下听者常数十百人,因撰《风雅比兴义》十五卷,盛行于世。尤晓故事,称为仪注之学。起家后军豫章王行参军,转法曹,举茂才,迁骠骑大将军仪同中记室。文惠太子闻而召之,侍讲于崇明殿,除太子步兵校尉。永元中,转散骑侍郎,兼国子博士。与司马褧同志友善,仆射江祏甚推重之,号为“经史笥”。天监初,吏部尚书范云举懋参详五礼,除征西鄱阳王谘议,兼著作郎,待诏文德省。时有请计会稽禅国山者,高祖雅好礼,因集儒学之士,草封禅仪,将欲行焉。懋以为不可,因建议曰:“若是圣主,不须封禅;若是凡主,不应封禅。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晋武泰始中欲封禅竟不果行此朝君子,有何功德?不思古道而欲封禅,皆是主好名于上,臣阿旨于下也。”高祖嘉纳之,因推演懋议,称制旨以答,请者由是遂停。十年,转太子家令。宋、齐旧仪,郊天祀帝皆用衮冕,至天监七年,懋始请造大裘。至是,有事于明堂,仪注犹云“服衮冕”。懋驳之。凡诸礼仪,多所刊正。以足疾出为始平太守,政有能名。加散骑常侍,转天门太守。中大通三年,皇太于召诸儒参录《长春义记》。四年,拜中庶子。是岁卒,时年六十九。撰《述行记》四卷,有集十五卷。

(选自《梁书·许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晋武泰始中欲封禅/竞不果行/

B.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晋武泰始中欲封禅/竟不果行/

C.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晋武/泰始中欲封禅/竟不果行/

D.当是齐桓欲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故举怪物以屈之也/秦始皇登泰山中坂/风雨暴至/休松树下/封为五大夫/而事不遂晋武/泰始中欲封禅/竞不果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诗,即今本《诗经》,毛亨所传。《诗经》原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学,今独存毛诗。

B.侍讲,有多种含义,也可以指代一种官职名称。文中表示的是在朝廷上讲学之意。

C.衮冕,也称“端章甫”,指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用于祭祀天地、宗庙等场合。

D.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木兰诗》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之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懋聪明颖悟,勤勉钻研学问。他十四岁进入太学,早上学到知识,晚上就能对他人复述,又将自己的理解感悟加以编撰,其书颇受欢迎。

B.许懋精通仪注,深得时人推崇。他担任官职后,对掌故、旧制等仪注之学尤为谙熟,后来还兼任国子博士,仆射江祐称赞他如同经史书箱。

C.许懋忠诚正直,敢于建言劝谏。当时有人奏请高祖分别到会稽、国山祭祀天地,他旁征博引,极力进谏,最终他的建议被皇帝嘉许并采纳。

D.许懋刊正礼仪,施政亦有才干。对于诸多礼节和仪式,他大都有所考查与改正;后因足疾而出京担任始平太守,处理政事也有能干的名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至孝,居父忧,执丧过礼。笃志好学,为州党所称。

(2)不思古道而欲封禅,皆是主好名于上,臣阿旨于下也。

1.B2.C3.B4.(1)天性极为孝顺,为父守孝期间,所奉丧礼超过常规。专心致志,勤奋好学,被乡里之人称赞。

(2)不思考古人治国之道,却想举行封禅大典,这都是君主居上贪慕虚名、臣子处下阿谀旨意的表现。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此事”作“齐桓欲行”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晋武(帝)”作“泰始中欲封禅”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也称‘端章甫’”错误,“衮冕”指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端章甫”语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小相的穿戴”。“章甫”不是皇帝、上公的服冠,因而不同于“衮冕”。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他担任官职后,对掌故、旧制等仪注之学尤为谙熟”错误,根据原文“尤晓故事,称为仪之学。起家后军豫章王行参军”,“起家”意思是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所以应是“在担任官职之前”就已经对掌故,旧制等仪注之学尤为熟悉。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至孝,极为孝顺;父忧,父亲去世;过礼,超过常规;笃志,专心致志;“为……所”,被。

(2)古道,古人治国之道;好名,贪慕虚名;“好名于上”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上好名”;阿旨,阿谀旨意;“阿旨于下”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下阿旨”;“皆是主好名于上,臣阿旨于下也”判断句。

参考译文:

许懋,字昭哲,是高阳新城人,魏朝镇北将军许允的九世孙。祖父许珪,在宋朝任给事中,著作郎,桂阳太守。父亲许勇慧,在齐朝任太子家令,冗从仆射。生性极孝,在为父亲服丧时,守孝超过常礼。笃志好学,被乡里称赞。十四岁入太学,从师学《毛诗》,清晨领受老师的说解,傍晚便能复讲,座下听讲的人常有数十百,因此编撰《风雅比兴义》十五卷,盛传于世。尤其通晓旧事,称之为仪注学。起家任后军豫章王行参军,转任法曹,举茂才,迁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中记室。文惠太子闻其名而召见他,让他在崇明殿侍讲,授太子步兵校尉。永元年间,转任散骑侍郎,兼国子博士。许懋与司马褧志同友好,仆射江柘极推重他,称他“经史笥”。天监初年(502年),吏部尚书范云举荐许懋酌定五礼,授征西鄱阳王谘议,兼著作郎,待诏文德省。当时有人奏请在会稽筑坛祭天,在国山辟基祭地,高祖雅好礼仪,便召集儒学人士,草拟封禅礼仪,将要举行封禅事。许懋认为不能举行此事,就建议说:“如果是圣主,不须封禅;如果是凡主,不应封禅。当时齐桓想举行此事,管仲知其不可行,便举出怪异的事情制止他。秦始皇登泰山,在山坡中,来了暴风雨,在松树下休息,封松树为五大夫,没有登上山顶。晋武帝泰始年间想封禅,最终未能实行。这些国君,有什么功德?不想想古道而想封禅,皆是在上的君主好名,在下的臣子迎旨。”武帝表扬和采纳了许懋的意见,于是进一步扩充了许懋的建议,作为圣旨回答请求封禅的人,因此便中止了这一计划(武帝天监八年(509年)正月)。十年(511年),转任太子家令。宋、齐朝的旧礼仪,祭天祀帝皆穿绣龙的礼服戴着礼帽,到了天监七年(508年),许懋第一个提出应穿黑羊羔皮衣祭天。但到现在,在明堂有祭祀时,仪注还是说“服衮冕”。许懋予以驳斥。凡是各种礼仪,他都校正了许多错误。许懋因脚病出任始平太守,施政有能干的声誉。加任散骑常侍,转任玉门太守。中大通三年(531年),皇太子召诸儒士参录《长春义记》。四年(532年),许懋授任中庶子。当年去世,时年六十九岁。撰写《述行记》四卷,有文集十五卷。

(2021·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