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写作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文秘写作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文秘写作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文秘写作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文秘写作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秘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文秘写作

课程英文名称:SecretarialWriting

课程代码:0501011911

学分与学时:2学分;3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1.让学生掌握文秘写作的一般理论知识,了解文秘写作的特征和要

求。

2.让学生掌握文秘常用文体的适用情况、特征分类、格式写法和要

求。

3.让学生能够熟练、规范地写作文秘常用文体,切实培养学生文秘写作素

质。

三、学时安排

早下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训、上机等)学时备注

绪论文秘写作概述4

第一章常用党政公文77

第二章常用事务公文22

第二早常用财经文书22

第四章常用诉讼文书22

第五章常用礼仪文书22

第六章申论写作简介2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文秘写作概述

教学目的:了解文秘写作有关常识,提高文秘写作素养。

基本要求:了解文秘写作的性质、特点,掌握文秘写作的常用专用词语和语

言要求,认识学习文秘写作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重点与难点:文秘写作的特点,文秘写作的常用专用词语和语言要求,学习

文秘写作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课堂讨论法。

主要内容:

一、文秘写作的性质

文秘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和图表符号,为制作有实行管理、传递信息等

社会效用的文字或文章而进行的一种写作活动。

二、文秘写作的特点

1.明确的实用性

2.内容的真实性

3.作者与读者对象的特定性

4.较强的时效性

5.格式的规范性

三、文秘写作的语言

常用的专用词语。

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质朴;得体。

四、学习文秘写作的基本条件

1.加强政治思想修养

2.了解情况的能力

3.分析思维能力

4.文秘写作的文体意识

5.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章常用党政公文

教学目的:了解公文有关常识,掌握党政公文写作。

基本要求:理解公文概念,了解党政公文类别和国家公文标准格式,了解公

文处理原则要求和行文规则,了解公文处理的一般程序,掌握各种党政公文的适

用情况、结构格式、写作要求。

重点与难点:国家公文标准格式。公文处理的一般程序。各种党政公文适用

情况和结构格式。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例文评析法。写作训练法。作文评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公文概述

一、公文的概念和作用

(一)公文的概念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广义的包括在处理各种公务中形成的文书材料,狭

义的是指法定的公文。

公文、文书、文件,三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二)公文的作用

1.领导与指导作用

2.传达与教育作用

3.桥梁与纽带作用

4.凭证与依据作用

二、公文的分类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2012年7月1日实

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党政机关公文种类有决议、决定、命

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

纪要15种。

公文各种不同的分类:

1.根据公文的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公文与专用公文两类。

2.根据行文关系,有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3.根据公文的机密情况,分为秘密公文与非秘密公文两类。

4.根据公文的处理要求,分为急件与平件两类。

其他分类。

三、公文的格式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6月29日发布、

2012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

格式》规定,公文版心格式由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构成。

(一)版头部分

1.份号(公文份数序号)

2.秘级和保密期限

3.紧急程度

4.发文机关标志

5.发文字号

6.签发人

7.分隔线

(二)主体部分

1.公文标题

2.主送机关

3.公文正文

4.附件说明

5.发文机关署名

6.成文日期

7.印章

8.附注

(三)版记部分

1.分隔线

2.抄送机关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

四、公文的行文方式和行文规则

(-)公文的行文方式

1.逐级行文

2.多级行文

3.直达行文

(二)公文的行文规则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2012年7月1日实

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行文规则。

七、公文处理的一般程序和原则要求

(-)公文处理的一般程序

1.发文处理的程序:授意;拟稿;审核;签发;缮印;校对;用印;发文。

2.收文办理的程序:收文;分送;传阅;拟办;批办;承办;催办;办复。

3.公文保管的程序:清退;立卷;归档;销毁。

(二)公文处理的原则要求

1.准确无误

2.迅速及时

3.安全保密

4.统一规范

第二节命令(令)、决定、决议、意见

一、命令(令)

(一)概述

命令(令)是一种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

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公文。

发文机构有严格的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

会委员长、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和县以上地方人民

政府以及其他法定机关的负责人有权发布命令(令),其他机关不得随意发布。

(二)特点

1.权威性

2.强制性

3.严肃性

(三)分类

从形式分,命令(令)可以分为带附件和不带附件的两类。

从用途分,命令(令)可以分为发布令、行政令、任免令、嘉奖令、惩戒令等。

(四)格式与写法

1.标题

发布机关名称、事由、文种。可省事由。

2.发文字号

(1)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部分组成;

(2)令号标在标题下面正中处。

3.正文

“原由”;“使命指挥”。

“原由”写发布命令的原因、理由或依据。

“使命指挥”写要求下级机关或有关人员必须遵照执行的使命事项。

4.签署

发令人的职务、姓名及发令日期或盖上发布命令的机关印章。

二、决定

(一)概述

决定是一种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

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的公文。具有指示性、明确性、说

理性。

(二)分类

1.处置性决定

2.公布性决定

3.部署性决定

(三)格式与写法

1.标题及题下标示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题下标明成文时间。发文机关可省。成文时间可标

在正文后面。

会议决定,“会议全称、事由和文种”,题下标“什么时间什么会议(全称)

通过”。

2.主送机关

普发性公文,可不写主送机关。

3.正文

决定原因;决定事项;希望号召。

原因写作出决定的依据与理由。

事项写决定的具体事项。

三、决议

(一)决议的含义

决议是党的领导机关对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经过一定的会议讨论研究并表

决通过,而后正式发表的一种领导性、法规性文件。

(二)决议的适用范围

1.适用范围

①必须是经过一定会议议决的事项才能使用“决议”。

②只有经过法定程序选举或经过其他组织原则按照一定程序形成的会议、

委员会会议才能形成决议。工作会议、专题会议或其他临时性会议决定的事项一

般不应使用“决议”的形式行文,而采取会议纪要的形式。

2.适用情况

①对会议讨论通过的文件使用决议;

②对会议整个过程中议决的事项进行全面概括形成的结论使用决议,可称

综合性决议;

③会议多项议程,一一形成意见后就单项问题形成决议称单项决议或专题

决议。

(三)决议的特点

①权威性

②指导意义

③表达群体意志

④在产生会议的范围、辖区、行业、系统内有效。

⑤“决议”比决定更具原则性,没有决定那样具体。

⑥决议无落款,无印章、无发送单位。

(四)决议的类别

⑴公布性决议

⑵批准性决议(审批性决议)

⑶阐述性决议(论断性决议)

⑷指示性决议

(五)决议的写作格式

I.标题

⑴题目

①发布会议(委员会)全称+事由+文种。

②会议+文种,内容省略

⑵标注

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应标明决议通过的会议全称和时间。一般形式为:××

XX年X月X日XXXX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X次会议通过。加圆括弧。

2.正文

决议依据、决议事项、会议号召。

⑴决议依据,做出决议的原因和根据。

⑵决议事项,决议的具体事项。

⑶会议号召,提出的意见和要求。

每段开头的常用语通常是“会议认为”、“会议强调”、“会议号召”等固定格

式。

决议无落款,无印章、无发送单位。

四、意见

(一)概述

意见是一种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公文。

(二)分类

1.按行文方式,可分为转发和直发两种。

2.按性质、内容,可分为指示性意见和计划性意见。

(三)格式与写法

1.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可省发文机关。

2.主送机关

经上级批转下发的意见,无须再标注主送机关。

直接下发的意见,需要标注主送机关。

3.正文

(1)前言。

①说明提出意见的目的;

②交代提出意见的依据;

③阐述所布置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2)主体。

指示性意见,包括工作任务,阐明应有的基本认识,提出原则性要求、政策

性措施、处理办法等。

计划性意见,写明目标、措施、步骤。

(3)结尾。

没有专设的结尾段落,自然结束。

有结尾段落,提出号召、希望和督查要求,也可作必要补充。

4.发文机关印章与发文日期

第三节公报、公告、通告

一、公报

(-)公报概述

1.公报的含义

公报是党向国内外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时使用的的告知性文件。

2、公报的特点

和公告接近,也具有内容的公开性和重要性、发布机关的权威性。

与公告相比,公报的内容通常更为详细具体。

3、公报的种类

新闻公报、会议公报、外交公报和专题公报。

(二)公报的格式和写法

1.标题。

2.正文。缘由;事项;要求(可省略)。

3.落款

二、公告

(一)概述

公告是一种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公文。

在世界范围内予以公布,其制作者一般为党和国家的领导机关及其领导人,

基层单位对一些具体事项不宜使用公告来公布。

(-)分类

国家事项公告和司法公告。

(三)格式与写法

1.标题

“发文机关名称+公告”。少用“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公告”。

2.正文

“公告缘由”、“公告事项”、“公告结语”。

公告缘由,用一两句话写根据什么会议或规定发布本公告。

公告事项,写公告的具体内容。

公告结语,用“特此公告”、“现予公告”等。

3.印章和发布日期

三、通告

(一)概述

通告是一种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公文。

通告与公告比较:

共同点:都属于告晓性公文。

区别:

(1)宣布的事项不同。通告用于宣布一般性事项,还可宣告应当遵守或遵照

办理的事项。公告只用于宣布重大事件,是具有特定用途的公文。

(2)公布的范围不同。通告在国内一定范围内公布,而公告则向国内也向国

外公布。

(3)发文的机关不同。通告可以由各级政府机关发布,而公告只能由中央最

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管理机关发布。

(二)分类

1.知照性通告

2.办理性通告

3.行止性通告

(三)格式与写法

1,标题

①“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②“发文机关+文种”

③“事由+文种”

2.正文

(1)通告缘由

发布通告的原因、依据和目的,用“特通告如下”或“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

下”等惯用语引起下文。

(2)通告事项

具体写明通告的有关事项或有关规定。

(3)通告结语。

简明扼要地提出执行日期、措施及希望、要求等,或采用“特此通告”惯用

语结尾。

3.印章与发布日期

第四节通知、通报

一、通知

(一)通知的概念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

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等。

(二)通知的特点

1.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

2.内容单纯,行文简便

3.具有执行性

(三)通知的分类

1.发布性通知

2.批示性通知

3.指示性通知

4.会议通知

5.任免通知

6.一般性通知

(四)格式与写法

1.标题

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事由和文种。内容紧急,加“紧急”两字。

发布性通知标题中的“事由”一项,由“关于颁布"、“关于发布”、“关于实

施”、“关于印发”等词与原文名称(不省略书名号)组成。

批示性通知的标题,“事由”一项有两种写法:

(1)由“转发”或“批转”二字与省略书名号的原文名称组成。

(2)如果原文标题较长,可由“关于转发”或“关于批转”四字与原文编号

加“文件”二字组成。

2.主送机关

3.正文

通知缘由、通知事项、通知要求。

4.落款和发文日期

二、通报

(一)通报的概念

通报是一种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公文。

(二)通报的分类

1.根据形式,可分直述式通报和转述式通报

2.根据内容,可分批评性通报、表扬性通报和情况通报

(三)格式与写法

1.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事由和文种。

2.受文机关

除普发性通报外,一般都应标明受文对象和范围。

3.正文

通报原由(事由、评析);通报事项(处理意见);通报要求。

两种写法:(1)分类叙述式。(2)自然分段式。

4.落款与发文日期

第五节报告、请示、批复

一、报告

(一)报告的概念

报告是一种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公

文。

(二)报告的分类

1.按照内容,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

2.按照性质,可分为呈报性报告和答复性报告

(三)格式与写法

1.标题

事由和文种。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有的加“紧急”。

2.主送机关

3.正文

开头,说明报告的目的。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惯用语过渡到报告的

内容。

主体,包括主要情况、存在问题、经验教训、今后打算等。

结束语,常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当否,请审核”等。

4.落款和日期

二、请示

(一)请示的概念

请示是一种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

(二)请示的适用范围

(三)请示的分类

1.求示性请示

2.求助性请示

3.求准性请示

(四)格式与写法

1.标题

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事由和文种。

使用动词时,不能与文种词语重复。

2.主送机关

只能写一个上级机关名称,若还要报给其他上级机关,用“抄报”的形式在

文后注明。

3.正文

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及意见、要求。

(1)请示缘由。

写请示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请示。

(2)请示的具体事项及意见。

提出请示的具体事项,向上级提出自己对解决问题的态度或意见。

有时可提出几种意见,供上级选择,但是行文者必须表明自己希望上级批准

哪种意见,并说明理由。

(3)要求。

即结语,明确提出请示要求。一般另起一行书写。

请示规范结语,如“以上当否,请批示”,“特此请示,请批复”,“以上意见

当否,请指示”,“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

4.落款和日期

(五)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L行文目的不同

2.行文的时间不同

3.内容的含量不同

4.结尾用语不同

三、批复

(一)概述

批复是一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

(二)格式与写法

1.标题

批复机关名称、内容与文种。有些要在标题中标明作者对所请示问题的态度。

(1)单介词结构,与一般公文标题基本相同。

(2)双介词结构,《XXXX关于XXXXXX给XXXX的批复》

2.主送机关

3.正文

引语、主文、结尾。

⑴引语

①引用下级机关来文的日期、公文名称或字号。

②简要引述来文所请示的事项。

(2)主文

针对下级机关请示的事项,表明同意与否的态度,有时还要阐述同意或不同

意的理由。

如果同意,必要时还可给予一定的指示;如果不同意,则要说明理由,并且

作出应该如何处理的指示,使下级机关有所遵循。

(3)结尾。用“此复”、“特此批复”。

4.制发机关印章与成文日期

第六节函、议案、纪要

一、函

(一)函的概念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

批事项,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二)函的分类

1.公函

2.便函

(三)格式与写法

1.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事由和文种。

2.文号

函的发文字号,一般单独编列。

3.主送机关

4.正文

函因;函事;函结。

开头,写出函原因。复函以对方来函作为引据。

主体,写联系的事项和意见,或者答复对方提出的问题和要求。

结尾,求复的用“即请函复”、“请予研究函复”;不求复的用“特此函达”、

“特此函达,即希查照”;答复的用“此复”、“特此函复”、“特此函复,请查照

办理”等语。

5.落款和日期

发函机关名称和发函日期。

(四)写作要求

1.简短明快,不用套话。

2.注意措辞,语气要委婉、恳切。

二、议案

(一)议案的概念

议案是一种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公文。

在我国,议案是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事原案。

(二)议案的特点

1.制作主体的法定性

只能是各级人民政府。

2.内容的特定性

内容必须是属于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

问题,超出其职权范围的不能作为议案提出。

3.很强的时限性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在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

的时候提出议案。会议之后提出的,不能列为议案。

4.语言的简明性

简洁明确,语言高度凝炼,只需明确写出要提请审议的事项即可。

(三)议案的类型

(1)法律、地方性法规案。

(2)重大事项案。

(3)机构变动案。

(4)批准条约案。

(5)人事任免案。

(6)其他事项案。

(四)格式与写法

1.标题

“发文机关+事由+文种(议案)";“事由+文种(议案):

一般都有“提请审议”的字样。不应出现“发文机关+文种(议案)”或仅有

“议案”。

2.主送机关

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明确标出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的名称。

3.正文

案据:写提出议案的事实和道理,说明充分的政策依据、法规依据与事实依

据。

方案:写对所提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办法。应提出具体措施、办法或建议。

结语:“请审议”、“请审议决定”、“现提请审议,并请做出批准的决定”、“现

提请审议”、“请予审议”。

4.签署

由行政首长签署,一般不署政府机关名称。

首长署名前要冠以职务,首长职务和姓名之间空一格。

5.成文时间

以行政首长签发的日期为准。日期必须用汉字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三、纪要

(-)纪要的概念

纪要是一种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公文。

(二)纪要的分类

1.议决性会议纪要

2.周知性会议纪要

(三)格式与写法

1.标题

会议名称和文种。

正、副两行标题:正标题阐述会议主要内容精神,副标题交代会议名称、范

围和文种。

2.正文

会议基本情况、会议主要精神、结尾。

(1)会议基本情况

介绍会议召开的目的和指导思想、会议的时间和地点、会议名称、主持单位、

与会代表、主要议程、讨论的主要问题、会议的效果和意义等。

(2)会议主要精神。

写会议研究的问题、讨论的意见、作出的决定、提出的任务、确定的措施等。

三种写法:归纳法。概述法。发言记录式写法。

常用“会议讨论了”、“与会者认为”、“会议认为”、“会议强调”、“会议指出”

等语言。

(3)结尾。

提出号召,要求贯彻会议精神,完成会议提出的工作任务。

有的不要结尾。

3.日期

可在正文之后,可在标题之下。

可不要签署与加盖印章。

(四)纪要写作要求

1.突出中心,抓住重点。

2.真实地反映出会议的情况和与会者的观点。

3.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简明扼要。

第二章常用事务公文

教学目的:掌握常用事务公文写作。

基本要求:掌握计划、总结、简报、规章制度的含义、分类、适用情况、结

构格式、写作要求。

重点与难点:计划、总结、简报、规章制度的适用情况和结构格式。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例文评析法。写作训练法。作文评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计划

一、计划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指示要求,依据本部门的

实际情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生产、学习等拟定目标、内容、步骤、措

施和完成期限的一种文书。

“安排”、“打算”、“规划”、“设想”、“意见”、“方案”等都属于计划范畴。

安排、打算常用于时间较短,内容较具体,并偏重于工作步骤和方法的计划;

规划是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计划;

设想是初步的、供参考的计划;

意见是原则性较强、内容较完整的计划;

方案则是对某项工作从目的、要求、方法到具体步骤都作出较为全面部署与

安排的计划。

(二)计划的分类

1.按性质分类,有生产计划、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

2.按范围分类,有个人计划和组织计划。

3.按时间分类,有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等。

二、计划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一)计划的结构

1.标题

制定计划的单位、期限和种类。

“草案”、“初稿”、“未定稿”、“供讨论用”。

2.正文

(1)前言。简要地说明制定计划的依据和理由,宏观概括今后总的工作任务。

(2)目的和任务。计划要达到的目标、指标和要求,要做哪些事,数量上、

质量上和时间上的具体要求等。

(3)措施和步骤。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行动步骤,时间分配,人力、物力

和财力安排。

(4)结尾。执行计划时应注意的事项,需要说明的问题,或提出要求、希望

和号召等。

3.落款。注明制定计划的单位名称和日期。

(二)计划的基本内容

1.情况分析

2.任务和要求

3.步骤和措施

三、计划的写作要求

1、顾及大局,服从整体

2、实事求是,留有余地

3、具体明确,突出重点

4、语言简洁,朴素自然

第二节总结

一、总结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一)总结的概念

总结是人如某一阶段的工作结束之后,对其进行检查、反思和研究,找出经

验教训,最终形成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书面材料。

(二)总结的作用

1.获取经验,汲取教训

2.交流信息,推广经验

3.上情下达,加强管理

(三)总结的分类

1.年度总结、季度总结和月度总结

2.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

3.单位总结和个人总结

二、总结的结构

(一)标题

单位名称、时间期限和文种。多用于工作总结。

一般文章式。多用于经验总结。

正副标题,正标题概括总结内容,副标题标明单位名称、时间期限、总结种

类等内容。多用于专题性总结。

(二)正文

1.开头(前言)

概述总结的内容和目的。

概述式:概括介绍基本情况(工作背景、时间、地点等)。

结论式:提出总结的结论。

提示式:对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提示性的简要概括。

提问式:提出问题引起关注,明确总结的重点。

2.主体

基本情况、经验和教训、设想和安排等。

基本情况,环境背景、具体任务、实施步骤。

经验和教训,工作成效和带规律性的、有指导意义的体会。

设想和安排,针对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3.结尾

(三)落款

署名。日期。

三、总结的写作要求

1.态度诚实,思想端正

2.占有充足的材料

3.实事求是地评价过去

4.兼顾全面,突出重点

5.层次清晰,文字简洁

第三节简报

一、简报的概念和作用

(一)简报的概念

简报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组织用来汇报、反映、沟通情况

和交流经验的一种载体,它不能代替正式公文,也不公开出版。

(二)简报的作用

1.汇报作用

2.交流作用

3.指导作用

二、简报的分类和特点

(一)简报的分类

1.情况简报(工作简报)

综合性情况简报。专题性简报。

2.动态简报

3.会议简报

(二)简报的特点

1.真实性

2.准确性

3.及时性

4.新鲜性

5.简明性

三、简报的格式和结构

(一)简报的格式

1.报头

第一页上方,约占全页1/3的篇幅,下边用横线与正文部分隔开。

(1)简报名称

(2)期号

(3)主编单位

(4)印发日期

(5)密级与缓急程度。

2.按语、标题和正文

3.报尾

报尾在末页下方,用横线与正文部分隔开。

发送范围;印发的份数。

(二)简报的结构

1.按语

按语,简报编者针对简报的某些内容所写的说明性或评论性的文字。写在标

题之前,开头处写“编者按”、“按语或“按”等字样。

两类:说明性按语;批示性按语。

2.标题

准确、简要、生动、醒目。

正副标题,正标题揭示文章的思想意义,副标题写出事件与范围。

3.正文

(1)开头。

叙述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和结果。

结论式,结果或结论。

提问式,一个或数个问题把主要事实提出来,引起注意。

(2)主体。

用事实、数据、情况、问题等典型材料,具体展开。要充实、有力。

写法:时间顺序;空间变换的顺序;归纳分类表述;夹叙夹议法;对比法。

(3)结尾。

无结尾。

一句话或一段话收束全文。或总括全文内容,或提出今后打算。对于未完事

件或连续性事件,常用“事情正在处理中”,或“事件发展情况将随时给予通报”

等语句结尾。

第四节规章制度

一、规章制度的概念、作用和特点

(一)规章制度的概念

规章制度是章程、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规则、规程、制度、守则、公

约、须知等的总称,是在一定范围内要求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二)规章制度的作用

(三)规章制度的特点

1.要求的统一性

2.规定的具体性

3.形式的条列性

条列的层次,多的可有七级:编、章、节、目、条、款、项;少的只有条(项)

一级。常用的多为条、款二级或章、条、款三级。

二、规章制度的分类

1.章程

2.条例

3.规定

4.办法

5.细则

6.规则、规程

7.制度

8.公约、守则

三、规章制度的结构

(一)规章制度的结构

1.部首

(1)标题。事由和文种;制文机构名称(或施行范围等)、事由和文种。

(2)制发时间和依据。标题之下用括号注明规章制度通过的日期,或批准、

公布的年、月、日。

2.正文

(1)总则。关于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目的、意义、依据、指导思想、适用原

则和范围等的说明性文字。

(2)分则。规章制度的实质性规定内容

(3)附则。补充说明,包括用语的解释和解释权、修改权、公布实施的时间

等。

四、规章制度的写作要求

1.依法定规,按法制度

2.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3.结构严谨,内容具体

4.定期检查,及时修订

第三章常用财经文书

教学目的:掌握常用财经公文写作。

基本要求:掌握合同、标书、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的含义、分类、

适用情况、结构格式、写作要求。

重点与难点:合同、标书、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的适用情况和结构

格式。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例文评析法。写作训练法。作文评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合同

一、合同的概念和作用

广义合同泛指发生一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的合同专指当事人之间设

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这里指狭义的合同。

二、合同的类型

(~)合同的分类

按合同的内容分,有购销合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货物运

输合同、供用电合同、仓储保管合同、财产租赁合同、借款合同、财产保险合同、

科技协作合同、技术转让合同、补偿贸易合同、出版合同等。

按合同的适用时间分,有长期合同、年度合同、季节合同和临时合同等。

按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分,有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按合同的样式分,表格式和条款式两种。

(二)合同的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把合同分为以下15个种类。

三、合同的基本内容

1.标的

2.数量和质量

3.价款或报酬

4.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5.违约责任

四、合同的格式

1.标题

2.双方当事人情况

3.前言

4.主体

5.签字

署名;日期。

五、合同的写作要求

1.文字和语体要求

2.逻辑要求

第二节标书

一、标书的概念和作用

标书是招标书与投标书的统称。标书是为适应经济活动中招标、投标的需要,

按照一定格式和要求编制成的一种经济法律文书。

招标书是招标一方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为实现招标目的而编制的一种关于

招标内容和具体要求的文件。通常包括招标公告和招标章程。招标公告也称招标

书,它是为招人投标而发布的公告,是对招标项目的一种综合说明。

投标书是投标者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为达到中标承包项目、买卖商品等目

的,依照招标书的要求编制的关于实施招标要求的文字方案。投标书又可以称为

投标标函。

二、标书的内容

(一)标题

招标、投标者名称,招标、投标事由、项目和文种。

(二)正文

1.开头

招标书:招标事由、项目(企业)名称、招标形式和有关的依据。

投标书:说明投标的意图。

2.主体

招标书:说明招标的内容和具体要求以及有关的事项。

投标书:说明投标者的具体计划和打算等。

(三)落款

招标书:招标书的制作者(单位、团体或个人)的名称,招标书的制发日期。

招标单位的法人代表姓名、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招标咨询单位以及

咨询单位的法人代表、或委托人姓名以及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投标书的落款就是投标者(单位、团体或个人)的名称,投标书的制发日期。

投标书的落款也还可以写上投标单位的法人代表姓名、地址、电话、传真、电子

信箱等。

三、标书的写作要求

(一)标书写作的准备

(二)标书写作的文字要求

第三节市场调查报告

一、市场调查报告的概念和作用

市场调查报告是对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对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

系统、科学和周密的整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后撰写的书面报

告。

二、市场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分类

市场调查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

2.真实性

3.典型性

4.时效性

市场调查报告的分类

1.通讯式调查报告、论说式调查报告和总结式调查报告

2.综合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和典型调查报告

3.情况调查报告、事件调查报告、经验调查报告和问题调查报告

三、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市场调查报告的结构

1.标题

调查单位、内容和范围。调查对象和事由。正副标题。

简洁、醒目、新颖。

2.前言

调查的缘由、目的,调查的对象、范围,调查的经过(时间、地点、过程等)

和方法。同时简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正文

横式结构,纵式结构。

4.结尾

对全文概括归纳,或是重申观点,或是提出希望和建议,或是提出未能解决

而又需引人注意的问题。

(二)市场调查报告的写法

1.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2.选用恰当的表述方法

第四节市场预测报告

一、市场预测报告的概念和作用

市场预测报告就是具体反映市场预测的研究过程及其成果的一种经济应用

文。

二、市场预测报告的特点和分类

(一)市场预测报告的特点

1,全面性

2.预见性

3.指导性

4.时效性

(二)市场预测报告的分类

1.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

2.国际市场预测和国内市场预测

3.近期预测、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

三、市场预测报告的写作

(一)市场预测报告的结构

1.标题

范围、时间、对象。

有时可省时间,可省略范围。

2.正文

基本情况、预测分析、建议三。

基本情况:运用资料和数据,对相关市场的历史和现状作简要的回顾和说明。

预测分析:分析研究。

建议:依据预测结果,提出建议。

(二)市场预测报告的写作要求

1.明确预测的对象和目标

2.充分占有资料

3.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4.提供对策建议

第四章常用诉讼文书

教学目的:掌握常用诉讼文书写作。

基本要求:掌握起诉状、上诉状、申诉状、答辩状的含义、分类、适用情况、

结构格式、写作要求。

重点与难点:起诉状、上诉状、申诉状、答辩状的适用情况和结构格式。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例文评析法。写作训练法。作文评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起诉状

一、民事起诉状

(一)民事起诉状的概念和特点

民事起诉状是民事原告或其诉讼代理人,在原告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人

发生争执时,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递交的书状。

(二)民事起诉状的内容

1.首部

(1)标题。“民事起诉状”。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分别列写。

2.正文

(1)诉讼请求。

(2)事实与理由。

事实: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民事纠纷的发生、发展过程,即纠纷的起因、

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当事人之间争执的焦点和具体内容;被告应承担的

民事责任。

理由:包括认定案件事实的理由和提出法律根据的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3.尾部

(1)写明送达人民法院名称。

(2)附项。写明起诉状副本的份数,提交证据的,要写明证据的名称和数量。

(3)起诉人署名。如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写明其全称,加盖单位公章。

(4)注明起诉日期。

二、行政起诉状

(一)行政起诉状的概念和特点

行政起诉状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裁判所递交的

书状。

(二)行政起诉状的内容

1.首部

(1)标题。“行政起诉状”。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

2.正文

(1)诉讼请求。

“撤销之诉”。“变更之诉”。“履行之诉”。

(2)事实与理由。

3.尾部

(1)写明送达的人民法院名称。

(2)附项。写明“本诉状副本X份”等内容。

(3)起诉人签名。如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写明其全称,加盖单位公章。

(4)注明起诉日期。

三、刑事自诉状

(一)刑事自诉状的概念和特点

刑事自诉状就是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控告被告人的犯罪

行为,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或者同时承担民事责任所递交的书状。

(二)刑事自诉状的内容

1.首部

⑴标题。“刑事自诉状”。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2.正文

(1)案由和诉讼请求。

(2)事实与理由。

3.尾部

(1)写明呈文的对象,即送达的人民法院名称。

(2)附项。自诉状副本的份数;证据的名称和数量;证人姓名和住址等。

(3)自诉人署名。

(4)注明起诉日期。

第二节上诉状

一、刑事上诉状

(一)刑事上诉状的概念

刑事上诉状,是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

一审的判决或裁定,依照法定程序和期限,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

销、变更原审裁判的书状。

(二)刑事上诉状的内容

1.首部

(1)标题。“刑事上诉状”。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上诉人;被上诉人。

(3)案由。罪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制作时间、文书名称、编号以及上诉

表示等,具体表述为:上诉人因……一案,不服XXXX人民法院X年X月X日(年

度)XX字第X号刑事判决(或裁定),现提出上诉。,

2.正文

(1)上诉请求。

(2)上诉理由。

一是认定事实方面。二是确定性质方面。三是适用法律方面。四是审判程序

方面。

3.尾部

(1)写明呈送对象,即二审人民法院的全称名称。如果递交原审法院,则写

明“XX人民法院(原审法院)转送XX人民法院(上一级法院),

(2)附项。写明上诉状副本、书证、物证等名称及数量。

(3)上诉人署名。

(4)注明上诉日期。

二、民事上诉状

(-)民事上诉状的概念

民事上诉状是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

审判决或裁定,依照法定程序和期限,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或

变更原审裁判的书状。

(二)民事上诉状的内容

1.首部

(1)标题“民事上诉状”。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上诉人;被上诉人。

(3)案由。包括罪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处理时间、文书名称、案号以及

作上诉表示等内容。具体表述为:上诉人因……一案,不服XX人民法院X年X

月X日()XXX字第X号民事判决(或裁定),现提出上诉。

2.正文

(1)上诉请求。

(2)上诉理由。

对原审认定事实错误的论证;对原审适用法律不当的论证;对原审违反法定

诉讼程序的论证。上诉理由写完之后,应概括重申上诉请求:为此,特向你院上

诉,请求依法撤销(或变更)原判决(或裁定)。

3.尾部

和刑事上诉状相同,要写明送达的人民法院名称、附交的本状副本份数、上

诉人姓名、具状日期。

三、行政上诉状

(一)行政上诉状的概念

行政上诉状是行政诉讼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的第一审行政判决或裁定,依

照法定程序和期限,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撤销、变更原裁判的书状。

(二)行政上诉状的内容

1.首部

(1)标题。“行政上诉状”。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3)案由。应写明案件性质、原审人民法院名称、原审判决或裁定书正本发

出的时间、文书编号等。具体表述为:上诉人因……一案,不服XX人民法院X

年X月X日()XX字第X号行政判决(或裁定),现提出上诉。

2.正文

(1)上诉请求。

(2)上诉理由。

概述案情及原审法院的处理经过、处理结果。针对原审裁判的不当之处进行

反驳,阐明上诉理由。

3.尾部

(1)写明送达的人民法院名称。

(2)附项,包括上诉状副本份数,附送的证据名称、件数、证人姓名、住址

等。

(3)上诉人署名,如果法人或其他组织,写明全称,加盖单位公章。

(4)注明上诉日期。

第三节申诉书

一、申诉书的概念和特点

申诉书是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当事人或法律规定的其他人,对已经发生

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起诉决定等不服,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申诉,要求

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重新处理的诉讼文书。

申诉书与上诉状的区别。

二、申诉书的内容和制作方法

1、首部

(1)标题。性质,文种。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申诉人。

(3)案由。包括原处理机关名称、处理时间、处理文件的名称、编号、提出

申诉的意愿等内容。具体表述为:申诉人(或申请人)XXX,对XXX人民法院X年

X月X日(年度)XX字第X号XXXX,提出申诉(或申请再审)。

2、正文

(1)请求事项

(2)事实与理由

3、尾部

写明送达机关名称;附件的名称和份数,再审申请书要附交原判决或裁定书

抄件一份;申诉人或申请人署名;申诉(申请)日期。

第四节答辩状

一、答辩状的概念和特点

答辩状是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或者被上诉人在收到法院送达的诉

状或上诉状副本之后,就被提起诉讼的事实和理由进行答复或辩护的书状。

二、答辩状的内容

1.首部

(1)标题:性质,文种。

(2)答辩人的基本情况

(3)案由:因……一案,提出答辩如下。

2.正文

(1)答辩理由

(2)答辩主张

3.尾部

与申诉状相仿。

第五章常用礼仪文书

教学目的:掌握常用公关礼仪文书写作。

基本要求:掌握常用公关礼仪文书的含义、分类、适用情况、结构格式、写

作要求。

重点与难点:常用公关礼仪文书的适用情况和结构格式。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例文评析法。写作训练法。作文评改法。

主要内容:

第一节求职函、辞职函、慰问函

一、求职函

(一)求职函的概念

求职函也称为求职书、求职信,是学校毕业生、下岗待业和拟转岗就业者向

有关单位求职的专用书信。

(二)求职函的特点

1.自我推荐性很强

2.个人对单位的行文关系

(三)求职函的格式与写法

1.标题

“求职函”或“求职书”。

2.称呼

要顶格写明求职单位的名称或领导、负责人的姓名与称呼。

3.正文

(1)开头。交代清楚求职者的身份、年龄、学历等基本情况。

(2)主体。针对用人单位用人要求具体介绍自己,全面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

业务技能、外语水平以及其他能力,使用人单位意识到你是他们需要的最佳人选。

(3)结尾。再次强调自己的求职愿望,恳请用人单位予以录用。

4.落款

求职者的姓名及成文日期。

5.附件

履历书或简历表、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获奖证书等,并写上自己的联

系地址、联系方式。

(四)求职函的写作要求

1.实事求是

2.不卑不亢

3.言简意赅

二、辞职函

(一)辞职函的概念

辞职函又叫辞职书,是公司或单位的职工由于种种原因,不想在原单位供职

或谢绝所给职位,向公司或单位提出辞去现职并请求批准的一种文书。

(二)辞职函的格式与写法

1.标题

“辞职函”或“辞职书”。

2.受文者称呼

顶格写明辞职单位的名称或领导、负责人的姓名与称呼。

3.正文

提出辞职的理由。同时对原单位在自己工作时期所给予的关心,应表示感谢。

最后写明辞职的打算、辞职的时间并请求给予批准。

4.落款

辞职者姓名及成文日期。

(三)辞职函的写作要求

1.态度要诚恳

2.考虑要周密

3.详略要得当

三、慰问函

(一)慰问函的概念

慰问函又叫慰问信,是有关组织、团体、个人向有关集体、个人表示慰劳、

问候、致意的书信。

(二)慰问函的格式与写法

1.标题

“慰问函(信)”;或者“致XXXXXX慰问函(信)”。

2.称呼

3.正文

一写慰问信的背景、原因;二写慰问的具体内容;三表示真挚的情意和亲切

的慰问。另起一行,写祝愿的话。

4.署名

写发信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发信时间。

(三)慰问函的写作要求

(1)要根据所慰问的不同对象,确定慰问函的内容。

(2)字里行间要洋溢着深厚感情,要充分体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第二节贺信(电)、贺词

一、贺信(电)

(一)贺信(电)的概念

贺信(电)是表示祝贺、赞颂的函电,一般用于国家领导人、国家机关、团体

对取得巨大成绩、作出卓越贡献的集体或个人表示祝贺,或者对国际、国内发生

的重大喜事、对一些重要的会议、对知名人士的寿辰表示祝贺。在亲朋好友之间

也可发出贺信(电),对值得庆贺的事表示祝贺。

(二)贺信(电)的格式与写法

1.标题

“贺信”或“贺电”;写谁发出的贺信(电);写给谁的贺信(电);写明谁给

谁的贺信(电)。

2.称谓

3.正文

开头,简要写出祝贺理由,表示祝贺。常用“值此……之际,谨代表……向……

表示热烈祝贺”之语。

主体,如祝贺对方取得了突出成绩,就要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对方新取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