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西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辽西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辽西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辽西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辽西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辽西2023-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稳态和平衡观是生物科学重要的生命观念。以下有关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渗透压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B.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也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

D.从细胞到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各个生命系统结构层次都存在稳态

2.生产实践中常用适当浓度的NAA促进插条生根,应用时需要探究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O

A.用NAA溶液处理插条时,可用浸泡法和沾蘸法处理其形态学上端或下端

B.插条上生根数目相同时,所使用的NAA溶液浓度一定相同

C.NAA溶液的浓度和溶液处理插条的方法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D.正式实验需要进行预实验,确定促进插条生根较适宜的NAA溶液浓度范围

3.人类的ABO血型系统由3三个等位基因F、i决定,通过调查一个由400个个体组成的样本,发现160人

是A型血,36人是O型血,从理论上推测,正确的是()

A.该人群中血型为B的人应该有72人B.基因频率IA>IB>i

C.无法计算相关基因频率D.该人群中血型为AB的人数有96人

4.小菜蛾主要危害甘蓝、白菜、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抗性性状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抗性对敏感型为显性。某地为控制小菜蛾虫害,连年施用一定浓度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调查

发现,该地小菜蛾抗性个体比例为84%。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地小菜蛾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与敏感基因频率之比为3:2

B.该地小菜蛾种群中抗性杂合子的数量多于抗性纯合子的数量

C.若加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施用浓度,则该地小菜蛾种群不会发生进化

D.若不再施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则该地小菜蛾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可能会下降

5.下图甲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物种,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

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乙表示图甲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个物种间存在着生态位部分的重叠

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类型日趋没落

C.环境资源短缺时,可能会使两个物种间的竞争加剧

D.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

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过程,遗传物质均发生改变

C.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和白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对于人体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是同步的

7.某废弃采石场经过人工整理和覆土后进行封闭,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

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片解密度

/\.热G物M>

A.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B.对物种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性别比例

C.c年后,物种②的种群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D.物种③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呈J型增长曲线

8.(10分)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

B.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细胞是外界环境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下丘脑可参与体温、渗透压和酸碱度的调节

E.正常的血糖含量和含氧量是维持细胞代谢的必要条件

F.细胞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A.2项B.3项C.4项D.5项

二、非选择题

9.(10分)下图为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⑤表示o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2中,入值代表的含义是o

(3)利用方法⑦调查某草原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该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_____________和如果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后,此草原慢慢发生了一系

列演替,该演替类型属于。

(5)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

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

型,且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最快。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

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0.(14分)引起人类肺炎的某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跨膜表面糖蛋白(GP)是该病毒侵染宿

主细胞的关键蛋白,科学家欲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菌批量生产GP以制备相关疫苗,已知Tef为四环素抗性基因,

LacZ,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使白色的大肠杆菌菌落变成蓝色。下图为部分流程示意图,已知EcoRI的识别序列为

*X*

.-GAAITC-

—CIIAAG-

»-------小----・

nCoV

基因蛆

分离|

(1)为了判断是否感染nCoV,利用探针对疑似患者进行核酸检测,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生产探针可利用

技术实现。从nCoV基因组中分离出的nCoV-GP基因不能直接与质粒重组,其原因是。

(2)过程①用到的酶为。经过程①得到的GP编码序列片段也不能直接与EcoRI切割后的质粒连接,

需要在该片段两端加上_________序列后才能连接。

a.AATT—b.—AATTc.TTAA—d.—TTAA

(3)过程②除了得到重组质粒外,还可能得到2种片段大小不一的产物,因此为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在

培养基中加入,筛选_________(填“蓝色”或“白色")菌落。

(4)为检测大肠杆菌是否表达出目标产物,可对大肠杆菌的总蛋白质进行提取,并通过技术进行

检测。

11.(14分)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近几年的主题都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

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长期使用毒品会使大脑的机能发生改变,可卡因(Cocaine)是一种已知的最容易上瘾的物质之一,

它可以通过调控多巴胺的含量水平刺激大脑皮层,并产生兴奋和愉悦感。请据图分析回答:

(1)多巴胺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O

(2)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可卡因能够增强并延长对大脑的刺激,而产生“快感”,由图中信息

分析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O

(3)长期吸食可卡因机体可通过调节减少【】的数量。吸毒“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大多伴有精

神萎靡、四肢无力的症状,推测可能是其体内(激素)的含量减少所致。吸毒者反复吸食毒品后,容易受细

菌、病毒感染而患病,这事实说明吸毒还会损伤。

(4)为研究毒品海洛因的危害,将受孕7天的大鼠按下表随机分组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连续9天给予海洛因

对照组

检测项目

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

活胚胎数/胚胎总数(%)100766555

脑畸形胚胎数/活胚胎数(%)0335579

脑中促凋亡蛋白Bax含量(ug-L-1)6.77.510.012.5

以下分析合理的有(选填序号)

①对照组胚胎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凋亡

②低剂量海洛因即可严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③海洛因促进Bax含量提高会导致脑细胞凋亡

④结果提示孕妇吸毒有造成子女智力障碍的风险

12.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的草原上。1994年,我国普氏原羚的数量不足300只,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近些年来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但它们面临的威胁仍然存在。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普氏原羚种群密度时,可以先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

据第一次捕获的数量、以及的比例就可估算出种群密度。利用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了使结果更加准

确,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答出两点)等。

(2)据调查,实施保护措施后,普氏原羚在某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如图,这段时间内普氏原羚的种群

数量增长呈_________型曲线(不考虑迁入和迁出),普氏原羚在这段时间内出现这种数量增长的原因是»

------------出生率

...........死亡率

°时间

(3)狼会捕杀普氏原羚,但狼的存在对促进普氏原羚种群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原因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B

【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和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主要内容是内环境渗透压、温度和pH等的稳定,

内环境中渗透压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A正确;

B、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即细胞正常生命活

动的进行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或某些激素也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C正确;

D、在分子水平、器官水平、种群水平乃至生态系统等水平都存在稳态,D正确。

故选B。

2、D

【解析】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因

此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是生根的平均数量和平均长度,其他均为无关变量。该实验进行前要先做一

个预实验,目的是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

【详解】A、插条的正确处理方式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以促进下端生出大量的不定根,A

错误;

B、NAA是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两种不同生长素浓度,但作用效果相同,故当插条上生

根数目相同时,所使用的NAA溶液浓度不一定相同,B错误;

C、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NAA溶液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因此自变量是NAA溶液的浓度,处理插条的方法为无

关变量,C错误;

D、正式实验需要进行预实验,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

盲目开展实验,D正确。

故选D。

3、D

【解析】设》基因频率为p,F基因频率为q,i基因频率为r;

根据题干信息O型血基因型是ii,有36人,其比例为0.3(r),A型血的基因型是HF和pi,比例为0.4,根据平衡

定律0.4=p2+2pr,可以计算p的比例为0.4,r=0.3,q的值为1-0.3-0.4=0.3。

【详解】A、该人群中血型为B的人比例为q2+2qr=0.27,所以B型血的人有400x0.27=108人,A错误;

B、根据分析。的频率=0.4>口的频率力的频率=0.3,B错误;

C、根据分析,可以计算相关的基因频率,C错误;

D、AB血型的比例=2pq=2x0.4x0.3=0.24,所以AB血型的人有400x0.24=96人,D正确。

故选D。

4、C

【解析】本题以控制小莱蛾虫害为情境,考查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及生物进化,该地小菜蛾种群中抗性个体比例为

84%,可知敏感型个体比例为16%,计算可知敏感基因的频率为40%,抗性基因的频率为60%。

【详解】A、由分析可知,敏感基因的频率为40%,抗性基因的频率为60%,二者之比为60%:40%=3:2,A正确;

B、该种群中,抗性纯合子的比为60%x60%=36%,抗性杂合子的比例为60%x40%x2=48%,抗性杂合子数量多于

抗性纯合子数量,B正确;

C、若加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施用浓度,则敏感型小菜蛾死亡本升高,敏感基因频率下降,抗性基因频率升高,基

因频率改变,小菜蛾种群会发生进化,C错误;

D、若不再施用报除虫菊酯类农药,则抗性基因在小菜蛾的生存斗争中不再是优势基因,其基因频率可能会下降,D

正确。

故选C。

5、B

【解析】分析题图:以a为食的种群和以b为食种群都有各种的食物,也有共同的食物c,所以这两个种群会因食物

而进行竞争,图B是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经过自然选择,c逐渐减小。

【详解】A、两个种群,虽然有各自食物,但它们有共同的食物c,所以a、b两种生物之间有竞争关系,有生态位

的重叠,A正确;

B、c减小表示经过自然选择,他们共同的食物的种类减小,而不是以c为食的类型减小,B错误;

C、由于两个种群存在生态位的重叠,所以如果环境资源短缺,导致物种的竞争加剧,C正确;

D、从图中看出,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而共同发展进化,D正确。

故选B。

6、A

【解析】细胞衰老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发生的变化量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熟知细

胞衰老的特征;如细胞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速度减慢等等;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地由基因决定的自

行结束细胞生命的过程,是细胞程序性死亡。

【详解】A、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A正确;

B、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B错误;

C、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而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和白细胞,没有发育成个体,不能

体现全能性,C错误;

D、对于人体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并非同步的,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均有细胞的衰老,D错误。

故选Ao

7、A

【解析】根据题意,采石场在封山育林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则图中①表示一

年生草本植物,②表示多年生草本植物,③表示灌木。

【详解】A.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

B.O-a物种①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①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所以其种群密度在增大,B错误;

C.b-c随着植被的不断丰富,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植株越来越高,物种①②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c年后在适宜气

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是乔木,因此C年后物种②的种群不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错误;

D.物种③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下降,所以物种③的种群数量不是J型增长曲线,D错误。

8、C

【解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细胞外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维持pH的稳定,血浆渗透压的

高低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有关。

【详解】A、剧烈运动时,由于内环境存在缓冲物质,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不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A错误;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B错误;

C、内环境是外界环境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错误;

D、下丘脑可参与体温、渗透压和血糖平衡的调节,酸碱度的调节依赖于内环境中存在的缓冲物质,D错误;

E、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

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E正确;

F、细胞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F正确。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9、(1)①.出生率或迁入率(写1个即可)②.年龄结构

(2)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

(3)偏大(4)①.垂直结构②.水平结构③.次生演替

(5)①.S②.”/2③碱小

【解析】分析题图:①表示迁入率或出生率,②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③表示迁出率或死亡率,④表示死亡率或迁出

率,⑤表示年龄结构,⑥表示性别比例,⑦表示标记重捕法,⑧表示样方法。

【小问1详解】

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①能使种群密度升高,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⑤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所以是年龄组成。

【小问2详解】

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产No2中,入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小问3详解】

标记重捕法,其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利用该方法调查田鼠

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田鼠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

【小问4详解】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在火灾后草原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小问5详解】

试管中种群数量达到a时,不再增加,因此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当种群达到K/2(a/2)时,增长速率最快;

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中,与接种在10mL液体培养基相比,培养液减少,所以环境容纳量(K值)减少。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识记种群数量变化的两

种曲线,掌握影响因素;识记估算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1).PCR(2).nCoV的基因为单链RNA,不能直接与DNA相连(3).逆转录酶(4).ad⑸.四环素

(6).白色(7).抗原-抗体杂交

【解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

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

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

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扩增探针,可用PCR技术;因nCoV的基因为单链RNA,不能直接与DNA相

连,故从nCoV基因组中分离出的nCoV-GP基因不能直接与质粒重组。

(2)过程①为是由nCoV(单链RNA)到nCoV-GP基因(DNA)的过程,故为逆转录过程,用到的酶为逆转录酶。

据图可知,EcoRI酶切后的黏性末端暴露出的碱基为-AATT,故过程①得到的GP编码序列片段两端需要分别加上

AATT—和一TTAA序列后才能与质粒连接。

(3)过程②为形成重组质粒过程,除能得到重组质粒(质粒-GP编码序列片段)外,还有质粒-质粒、GP编码片段

-GP编码片段2种片段大小不一的产物;据图可知,质粒上LacZ,基因会被EcoRI破坏,质粒上有四环素抗性基因,

故为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四环素,则在该种培养基上,含重组质粒(质粒-GP编码序列

片段)的大肠杆菌可以存活;又因重组质粒的LacZ,基因被破坏,故其不能变成蓝色,为白色,故筛选出白色菌落即

可。

(4)基因的表达产物通常为蛋白质,为检测大肠杆菌是否表达出目标产物,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若出

现杂交带,则证明表达成功。

【点睛】本题结合题图,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能够准确分析基因表达

载体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并能结合题图分析作答。

11、(1)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

(2)①.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②.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或

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

(3)①.负反馈②.④多巴胺受体③.甲状腺激素④.人体的免疫系统(或特异性免疫)

(4)②③④

【解析】分析示意图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结构①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

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兴奋。

【小问1详解】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的意义: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神经递质,使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