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组卷4(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1年新高考全国H卷】(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
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栗的。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栗
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
配下形成的。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
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
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但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则是一
个复杂的问题。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
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
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栗求,
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
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
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
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任,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
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
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
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
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
我们的认知盈余。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胸,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
有造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
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底线意识主栗是从否定性的角度确立了网络中能做什么;而一旦在网络空间中产生了行
为,无疑就是开始了“做什么”,只要有行为,就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去主导人的行
为,于是就有了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识。其中,做到平等待人或尊重他人可以说是形成
积极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而这种基准意识可以通过“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
识”和“契约意识”来具体体现。
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
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
道德规范要求。所谓“反身意识”,可以说是等效意识在自我和他人关系上的延伸,即一个
人的不当行为有可能损害到他人时,转换视角去设想当自己是这种行为的受害人时会有什么
样的切身之痛,有了这样的反身意识,就会自觉抵制许多不良的网络行为,就不会到网上去
传播谣言。“价值意识”在网络行为中有多方面的体现:第一,它表现为对他人信息劳动的价
值认同,比如尊重知识产权;第二,重视信息内容的文化意义,从而积极传播内容健康的信
息;第三,意识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价值负载,从而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效应。由于
技术普遍是负载价值的,不当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出负价值,如对网络游戏的沉迷会耽误学
业和事业,此外,网络是“内容为王”的空间,是各种思想交锋的新的疆场,青年人尤其是
被争夺的对象。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契约意识”就是要具
有信息契约精神。网络空间中,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中新出现了大量的利益分配乃至
利益冲突问题,冲击了传统的信任机制,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来规范各自权利和义务成为重
构信任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作为未来希望的青年一代在网上讲诚信、守契约、服从大局
时,网络中新的信任机制可随之形成。
(摘编自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年是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规范和管理网络。
B.网络上充塞的垃圾信息消耗了人们的认知盈余,导致线上工作效率不如线下。
C.青年在进入网络空间时首先应遵从“五不”底线,明确在网络中不能做什么。
D.“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来规范和管理网络”错。原文是“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
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
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可见应当规范的是青年的网络行为;
B.“导致线上工作效率不如线下”错。原文是“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
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可
见没有对线上线下的工作效率的比较;
D.“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错。原文是“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
出道德规范要求”,是对线上线下的道德要求一致,并非线上线下的行为一致。
故选C。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不”是从否定性角度对网络行为作出的范,如违反可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B.基准意识是对网络行为的积极要求,说明“能做什么”,比“不做什么”更重要。
C.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我们理解何谓"反身意识”。
D.网络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产生了一些传信任机制框架内无法解决的新问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比'不做什么'更重要”无中生有。原文先介绍了底线意识,即“五不”要求,然
后说“底线意识主要是从否定性的角度确立了网络中能做什么;而一旦在网络空间中产生了
行为,无疑就是开始了'做什么',只要有行为,就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去主导人的行
为,于是就有了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识。其中,做到平等待人或尊重他人可以说是形成
积极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可见基准意识是有了网络行为后的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
识,文中并未将二者进行比较,谈不上哪个更重要。故选B。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没有健全而成熟的网络立法,违法的网络行不被惩治,文明的网络行为就得不到保护,诚
信社会也难以建成。
B.网络行为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意识加以引导,而“等效意识”“价值意识”等能够规范人
们的网络文明行为。
C.“五不”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上网的负面清单,可以为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提供重要参
照。
D.引导青年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念,有助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
青年一代健康成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本文的论点可以从文章第二段“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
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
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得出。
A.是从立法和惩治的角度谈网络文明规范,不是本文内容;,
B.讲的是网络基准意识中的两点,不全面;
C.从底线意识讲如何规范网民的文明观念,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不全面。
故选Do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4分)
【答案】文本采取了总分式论证结构。
①首先指出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网络规则的必要性;
②然后亮出观点,引导青年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
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③接着从“底线意识”的角度论述“五不”的内容;
④再从“基准意识”的角度论述“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的
具体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文章开头先指出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网络规则的必要性,“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
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
尊重”;
接着从青年人的角度提出论点,“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
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
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然后从“不能做什么”的底线意识角度论述“五不”的具体内容,“归纳学术界对网络
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
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这“五不”分别为“不伤害”“不偷盗”“不造假”“不浪
费”“不盲从”;
接着从“能做什么”基准意识角度论述“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
约意识”的具体内容。可见文本采取了总分式论证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5.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
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4分)
【答案】(1)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网络行为规范,
更触犯了法律强制性的禁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2)这样的青年不懂得“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缺乏必要的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导
致网络行为失范;
(3)他们违反了“五不”原则中的“不伤害”,属于无意作恶,侵犯了他人的安全和
利益;
(4)他们应当学习网络基准意识中“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
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合格、文明的青年网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谈对某种现象的看法,首先要明确这种现象的性质,亮明自己的观点。如针对为炫技故
意植入病毒的行为,明确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网络行为规范,更触犯了法律强制性的禁区,
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接着可以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依据原文“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
给予应有的尊重。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
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
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可以分析出这样的青年不
懂得“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缺乏必要的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导致网络行为失范;
然后可以分析他们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些网络规范。依据原文“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
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
自由、隐私和利益等”,可见他们违反了“五不”原则中的“不伤害”,属于无意作恶,侵
犯了他人的安全和利益;
最后分析应当如何教育规范这样的青年的网络行为。依据网络基准意识中的”等效意
识”,“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
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这
些青年应当明确线上线下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依据“反身意识”,“一个
人的不当行为有可能损害到他人时,转换视角去设想当自己是这种行为的受害人时会有什么
样的切身之痛”,他们应当学会换位思考,从而约束自己伤害他人的行为;依据“价值意
识”,“意识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价值负载,从而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效应”,他们
应当明白不当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负面价值;依据“契约意识”,“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来
规范各自权利和义务成为重构信任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些青年应当通过契约意识明白
自己需要承担的义务。
【2021年新高考I卷】(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石门阵
卞之琳
“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
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
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
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
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
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
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
摆退鬼子兵。”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来了。”大家一起想。
果然——
“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
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
给吓了一跳。
“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
“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
“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
“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
“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
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
“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阁房里。
“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
“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
“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
怕给日本兵抓去呢。
“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
“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
街上鸦雀无声。
“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
“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
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
“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
“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
“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
“一路上——
“向左看:石头门。
“向右看:石头门。
“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
“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
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
“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
“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
奔带蹿地逃命了。
“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
“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
“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
“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
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
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
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
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
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
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
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
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
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延安,1938年秋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
C.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
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错。写王木匠手巧与后文写他讲的故事情节没有
太大关联,在后文未见照应,谈不上埋下伏笔。
C."‘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错。这些人物只是王木匠在讲故事时使用
的称呼,是王木匠在现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
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错。文中只是说“他常常想做一
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可见他是因为国家正遭受日本
侵略,社会生活极不安定。
故选Bo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战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
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
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
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
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
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有误。这篇小说虽然故事套故事,但主题是一致
的,都在表现抗日战争中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故选D。
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
【答案】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
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写作手法的能力。
首先要在文中画出使用反复手法的语句,结合上下文语境,分别体会其作用。
第一处,“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
吗?没有”;使用重复叙事,强调小鬼子进村前反复确认八路军已经全部撤走了,生动刻画
出小鬼子的胆怯;
第二处,“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一一后边那四十七个
‘皇军’也这样问哪……”“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
里堵满了石头一一石头门”通过重复叙事,控制了讲述节奏,具有延宕效果,引起听众的
好奇,从而发出追问。
第三处,“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这里连用数
个“石头门”,写出小鬼子遇到“石门阵”的惊慌失措,同时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调动了听
众的情绪。
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答案】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
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
“石门阵”;
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
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
此题考查小说中“门”的含义,需要梳理文本,由浅入深地思考。首先在文中找出写门
的几处地方,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第一个“门”:“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
了”“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显然,这里的
“门”是老百姓抗击日本鬼子时摆的“石门阵”,通过“石门阵”展现了老百姓抗日的智慧
和决心。
第二个“门”,是王木匠对于抗日的心得体会,“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
了大门,不用关二门”。这里的“大门”指的是“国门”,“二门”指的是“老百姓自家的
门”。也就是国家强大了,守护住了国门,没有人敢来侵略,那么老百姓就不需要关自家的
门。
第三个“门”是现实中的木门。“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
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可见,
“门”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木头门,洪子店村民破头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1年新高考全国H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小题。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
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居本?,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
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遴与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
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
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膜,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郢
四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
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售酒
天下,称:“石虎敢师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
节度。”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成归逖者甚多,境渐蹙。秋七
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
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
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
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
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
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
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
复骚然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
起舞/
B.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C.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
起舞
D.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
起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
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
床舞剑。
“少有大志”是“范阳祖逖”的谓语和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中夜”是“闻鸡鸣”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琨”是“蹴”的宾语,“觉”补充“蹴”的状态,紧密相连,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故选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D.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错。从原文来看,“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这里的
“部曲”是指祖逖的私家军队。故选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
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
B.祖逖北伐,先在谯城遭石虎围攻,幸得桓宣救;后镇雍丘,屡次派兵邀击后赵军队,使后
赵疆土日益缩小;又为攻取河北练兵积谷,与后赵相持。
C.大兴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
励督促农桑,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
D.祖逖死后,后赵频频侵犯河南地区,攻陷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抵挡不
住,退驻寿春,后赵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重新陷入了骚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仍然尽力支持”错。原文是“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
縻,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只给了一千人的粮食,三千匹布,连军队都没给,
让祖逖自己招募,算不上“尽力支持”。故选A。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4分)
(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4分)
【答案】(1)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
(2)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成,情绪激动引发重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报,答复;听,听凭;互市,互相贸易。
(2)题得分点有:遂,成;感激,情绪激动。
14.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1)祖逖多次拦击后赵军队取胜,使得后赵疆土缩小,后赵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
要求通使及互市;
(2)祖逖没有阻止民间互相贸易,并约束士兵不要侵犯后赵百姓,使得两国边境稍微
得到了休养生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两国边境得到暂时安宁的原因有:“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
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
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祖逖多次拦击后赵军队取胜,使得后
赵疆土缩小,后赵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
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祖逖没有阻止民间互相贸
易,并约束士兵不要侵犯后赵百姓,使得两国边境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
参考译文:
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
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
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是臣下怨恨叛乱,由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
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外族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
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
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
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
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
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
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祖逖已
经进入谯城,石勒派遣石虎包围了谯城,桓宣来解救祖逖,石虎解围而去。晋王传檄文昭告
天下,称:“石虎胆敢率领犬羊乌合之众,渡过黄河荼毒民众,现派遣琅邪王司马裒等九军、
精锐士卒三万,由水、陆四路直赴贼寇所在她,受祖逖指挥。”大兴三年,祖逖镇守雍丘,
多次派遣兵士拦击后赵军队,后赵镇守的将士归附祖逖的很多,后赵疆土日益缩小。这一年
秋天七月,皇帝下诏加封祖逖镇西将军,祖逖在军中,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
惠,勉励督促农业生产,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祖逖在积谷练兵,
为夺取黄河以北做打算。后赵王石勒很担心这件事,于是到幽州为逖修了祖父、父亲的坟
墓,安排了两户人家替他们看守祖坟,于是给祖逖写了一封信,请求通使及互相贸易。祖逖
没有答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禁止将领们不使他们侵犯后
赵的百姓。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四年秋七月,朝廷让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
军,镇守合肥,祖逖已经扫除了障碍,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而戴渊突然有一天来统领这
里,祖逖内心怏怏不乐,又听说王敦与刘刁互相结怨,将要有内乱。祖逖知道大功不能告
成,情绪激动引发重病。九月,死在雍丘。豫州的男女百姓都像失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谯
国、粱国之间都为祖逖建立祠堂。祖逖去世后,后赵多次侵犯河南,攻取了襄城、城父,包
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不能抵抗,退守寿春。后赵于是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骚乱不安
了。
【2021年新高考I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瀚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
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温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
“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故选B。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
析。(6分)
【答案】①诗人问白居易:“惠远高僧的东林寺你又去住过吗?”
②以用典、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尾联中对白居易的劝告:不要过度沉浸在佛法
当中,不要轻易产生逃避、厌弃官场的情绪,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己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
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
的是“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
句,后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2021年新高考全国II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
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而等到他
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
(3)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
“落木”一词,以指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
【答案】(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羁"“渊"''盛”“萧萧”。
【2021年新高考I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日
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
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O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
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目的欢快气
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
进区迅得军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
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的文明盛宴,让市民
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相互映衬喧闹无比络绎不绝原汁原味
B.相互映衬热闹非凡连绵不断原汁原味
C.相互映衬喧闹无比连绵不断汁醇味正
D.交相辉映热闹非凡络绎不绝汁醇味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交相辉映:意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
互相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
技法。根据语境“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可知两者是不分主次的,所以“传统和现代”也是
不分主次,所以选“交相辉映”合适。
喧闹无比:是指声音特别嘈杂,周围环境不安静,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的心里很烦闷,含贬
义。
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语境是指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的圈粉无数的火爆场
面,选“热闹非凡”合适。
络绎不绝:用来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语境是指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不断地进入
直播间,选“络绎不绝”合适。
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
汁醇味正:形容菜肴美味。根据后文形容的是“文明盛宴”(使用了比喻),照应喻体,
选“汁醇味正”合适。
故选D。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
记得牢。
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
得牢。
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
进又记得牢。
D.宣讲员平易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
进又记得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客十分接
地气”中,并列成分结构混乱,应该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可改为“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
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或者“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二
是“导致”使用不当,“导致”后常用于不好的结果,用于“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不恰
当,可改为“使得”。
A.“导致”使用不当;“这”指代不明确,句子有歧义B.“导致”使用不当。C.“平
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并列成分结构混乱,令人费解;“这”指代
不明确,句子有歧义。
故选D。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答案】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
“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
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表达效果的能力。
对偶的构成从结构、字数、意义、声调等角度去分析,表达效果应结合内容从语言、节
奏、感染力、思想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中“剪纸灯谜”和“秧歌花
鼓”都是并列式的名词性词组,且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都是传统节目,对仗非常工
整。“描绘城乡风物”和“传播时代精神”都是动宾式结构,“描绘”对“传播”,都是动
词,名词“城乡”对应“时代”,名词“风物”对应“精神”,“城乡风物”“时代精神”
都是偏正式结构,词性相同,意思相近,且对仗非常工整。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内容上相
关,构成一组对偶句。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运用对偶(对仗)的形式,长
短句结合,句式整齐中富有变化,“剪纸灯谜”“秧歌花鼓”均选择了典型的节日活动,由
点带面,凝练集中地概括了我国传统节日的节目内容各具特色、缤纷多彩花样繁多的特点,
“描绘城乡风物”“传播时代精神”形容传统节日的价值和作用。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感
强,抑扬顿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
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
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①,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
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②,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
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
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③,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
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能力。
阅读文段,厘清上下语句逻辑关系。上文提到“有研究人员分析”可得出下文需回答雪为
什么会变色的原因,叙述主语应为“雪变色”。CD的叙述对象是“雪衣藻”,所以排除CD。
再依下文叙述对象是“雪衣藻”得知B中的“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强调的不是雪衣藻,
而是“这种微型藻类”,所以排除B。
故选Ao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8个字。(6分)
【答案】示例:①在寒冷的冬季②生长期呈绿色③加快融雪速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上文“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得出这里应填雪衣藻在什么样条件下会
冬眠,而根据后面的“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可推知,这里应该是说雪衣藻在气温较低的
时候会冬眠,所以此处可填“寒冬时节/在寒冷的冬季”。
第二空,根据下文“熟熟国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得知,第二空是填雪衣藻不
成熟时的颜色。再根据后文“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变化可知,不成熟时的颜色应该是绿
色。由此可知,这里可填“最初是绿色/未成熟时是绿色的/年轻时是绿色的”。
第三空,根据下文“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可知,这是对上文
现象产生的结果的阐述,故可推测降低雪反射阳光量会加快了冰雪消融的速度,所以此处应
填“加快了融雪的速度”。
【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
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调好人生方向,到达成功彼岸
深圳潘志伟•
这幅《描红》漫画所揭示的是书法用笔的技巧和方法:起笔阶段要逆锋起笔,藏而不
露;中间的运笔阶段要不偏不倚,最后的收笔阶段则栗懂得停滞迁回。这正如清代著名书法
家刘煦载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0948:2024 EN Vegetable fats and oils - 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s B1,B2,G1 and G2 by immunoaffinity column clean-up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学校教育服务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粪便潜血检测用化学试纸项目营销计划书
- 布料除臭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去中心化网络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兽皮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裘皮披肩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废旧汽车回收利用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自行车测速计项目营销计划书
- 自行车前叉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敦煌的艺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云朵上的学校
- 2023年黑龙江龙江森工集团权属林业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7713.3-2014科技报告编写规则
- 测风方法步骤
- 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试验检验和功能性检测计划
- 2023年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课件
- 经销商文件-phadia250项目建议书-ver
- 2022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含2022年修订部分)
- 电动葫芦出厂检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