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及我国人口现状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_第1页
第七次人口普查及我国人口现状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_第2页
第七次人口普查及我国人口现状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_第3页
第七次人口普查及我国人口现状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_第4页
第七次人口普查及我国人口现状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人口1.5我国人口现状及人口政策班级姓名一、单项选择题“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1.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A.1964年至1968年B.2008年至2012年C.2024年至2028年D.2040年以后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D.城市化速度快3.“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 B.人口总量减少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2020年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9亿(低于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量之比,用来衡量劳动力人均负担的轻重。下图为2020年四个省人口普查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四省中,劳动力人均负担最重的是A.辽宁 B.广东 C.贵州 D.湖北5.人口普查结果劳动年龄人口数低于预期的原因可能是(

)A.城市化过快 B.农村缺乏劳动力C.育龄妇女比重低 D.人口老龄化严重6.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直接原因是(

)A.新型产业工人增加 B.经济发展不平衡C.大量的流动人口 D.经济收入的差异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广东省人口性别比全国最高,主要原因是(

)A.人口机械增长量大 B.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盛行C.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D.重工业发展对男性职工需求量大8.当前我国总人口性别比总体来说偏高,给我国带来的直接社会问题是(

)A.剩女大量增加 B.男性婚姻挤压C.“老少配”婚配比例不断升高 D.人口出生率下降上海作为全国位列前茅的大型工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其中,乡村跨省流动到上海就业的外来流动人口占总流动人口数量的66.1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上海市流动人口男性与女性迁移距离最接近的年龄是(

)A.25岁 B.33岁 C.45岁 D.55岁10.来沪外来流动人口中,长、短距离迁移并存,主要原因是(

)A.文化传统 B.个人动机 C.区域差异 D.国家政策11.外来流动人口增加,对上海市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促进产业升级②促进经济发展③延缓老龄化进程④扩大人口容量⑤加大环境压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现象称作老龄化“城乡倒置”。下图为2000~2020年我国四个省市区65岁以上的城镇和农村人口比例,其中柱状图为城镇,折线代表农村。完成下面小题。12.四省市中老龄化“城乡倒置”起步最早、目前最严重的是A.北京市 B.黑龙江省C.福建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诱因是A.城市化占用土地 B.农业实现机械化C.农村的耕地流转 D.城乡收入差距大一般而言,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意味着进入人口老龄化;超过14%,则意味着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下表是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的全国老龄化率前十位的城市。据此完成问题。14.江苏南通以22.67%的老龄化率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直接原因是(

)A.经济水平高 B.城镇化率高C.死亡率低 D.生育率低15.全国老龄化率前十位的城市,有六个都位于四川,原因是四川A.年轻人口外流 B.常住人口少C.出生率较低 D.计划生育严格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人口占25.83%,西部地区人口占27.12%,东北地区人口占6.9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下图是全国人口普查家庭户规模数据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图示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加C.先减后增 D.先增后减17.我国人口地区分布进一步集聚,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环境污染严重B.东部地区就业困难C.中西部地区接受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D.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18.造成我国家庭户规模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A.人口流动日益频繁 B.家乡就业机会增多C.住房价格居高不下 D.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下图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和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的部分数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数据来源总人口(亿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人口年龄结构(%)每10万人中大学生数(人)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第六次13.39118.116.6070.1413.268930第七次14.12111.317.9563.3518.701546719.由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可得出(

)①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失调②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③劳动力数量下降,质量提升④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021年5月31日,我国实行全面放开三孩政策,该政策实施有利于(

)①优化人口年龄结构②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③提高人口整体素质④缓解人口老龄化现象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人口迁移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通过划分不同类型区域,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采取不同的政策。图为2010年江苏省人口迁移类型划分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注:通过净迁移率和总迁移率将中国人口迁移划分为四大区域类型:总迁移率大于10%且净迁移率大于10%的地区为净流入活跃区;总迁移率大于10%且净迁移率小于-10%的地区为净流出活跃区;总迁移率大于10%且净迁移率小于10%且大于-10%的地区为平衡型活跃区;总迁移率小于10%的地区为非活跃区。21.图中人口迁移类型搭配最为合理的是()A.甲——净迁出活跃型 B.乙——平衡活跃型C.丙——净迁入活跃型 D.丙——净迁出活跃型22.丙迁移类型划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土地资源状况 B.交通通信条件C.经济发展水平D.地方文化习俗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A.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比始终高于中部 B.1998年以后西部流动人口数超过中部C.全国总量2014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