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
高考第六次适应性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K答案1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R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K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K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内的细胞骨架有利于某些细胞器的依附
B.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一端朝向光源,可避免被强光灼伤
C.高尔基体与大分子物质的分泌有关,与小分子物质的分泌无关
D.酵母菌中的DNA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2.生物大分子是生物生命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生物大分子都具有物种特异性,可作为鉴定不同生物的依据
B.人体摄入的多糖必须经过氧化分解后才能被吸收
C.生物大分子间合成的关系可为:DNATRNAT蛋白质T多糖
D.核酸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高温条件下都会发生改变,从而永久失活
3.下图是植物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铁的过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蛋白质1
ATP
A.蛋白质1运输H+消耗的ATP均来自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B.蛋白质2将柠檬酸转运到细胞外属于主动运输
C.蛋白质3催化Fe?+还原为Fe?+需该细胞光反应提供NADPH
D.根毛细胞吸收铁与膜上的多种蛋白质、土壤的PH有关
4.鞘脂与细胞增殖、生长、衰老、死亡等有关。随着人的年龄增长,骨骼肌中鞘脂积累,
导致肌肉质量和力量降低。相关叙述第俅的是()
A.肌肉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基因转录减慢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会导致肌肉细胞衰老
C.激烈的细胞自噬,导致肌纤维减少,肌肉细胞坏死
D.抑制鞘脂合成可为治疗老年肌肉减少症提供新思路
5.亚洲飞蝗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雄性(X0,2n=23),雌性(XX,2n=24)的染色
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下图是研究人员以亚洲飞蝗的精巢为实验材料•,观察到的细胞分
裂中期的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1图2
A.图1是减数分裂I中期,细胞中有11个四分体
B.图2是减数分裂∏中期,细胞中有23个DNA
C.图2继续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不相等
D.图1和图2中均可发生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6.真核细胞中有多种类型的RNA,其中mRNA的3,端有一段富含腺喋吟的核甘酸序列,
称为Poly(A)尾,其有利于维持mRNA的稳定。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RNA都是由细胞核中的DNA转录形成
B.mRNA的POly(A)尾中包含终止密码子
C.mRNA与对应基因的模板链序列完全互补
D,可利用POIy(A)尾从RNA中分离mRNA
7.下图是某变异果蝇(2n=8)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变化示意图,
部分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均导致精子死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IɪjI
12389
6745
I■1
IΛJ
6789
甲
A.该变异的类型是染色体缺失
B.该变异改变了果蝇基因的数量和位置
C.乙图所示时期细胞中有16条染色单体
D.按B方式产生的精子一半是致死的
8.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相关叙述塔送的是()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组成
B.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C.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9.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天飞鸟,毋麝毋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
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
B.《汜胜之书》“又种雍(韭)十根……居于瓜外,至五月瓜熟,^可拔卖之,与瓜相
避“,这种生产方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提升对光能的利用率
C.《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发挥作用的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促
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先秦诗人诗经的作品《大田》中“去其螟媵,及其蠡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
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
10.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下图1是研究者为治疗糖尿病新研发的一种“智能”胰岛
素(IA)。GT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载体蛋白,而IA中的X能够抑制GT的功能。为测试葡
萄糖对IA与GT结合的影响,研究者将足量的带荧光标记的IA加入红细胞膜悬液中处理30
分钟,再在悬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10分钟后检测膜上的荧光强度,结果如图2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W60
B
)
超50
瞭
*40
怒30
Z
谖20
10
04008001600
悬液中葡萄糖浓度(mg∙dLD
图2
A.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B.IA既能与红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又能与GT结合
C.随着悬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IA与GT的结合逐渐减少
D.正常机体中,血糖浓度下降时胰岛素与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增多
11.为探究相关激素对血糖含量的影响,科研人员选择空腹的健康小鼠为实验材料,实验过
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首次注射症状二次注射症状
①胰高血糖素恢复正常
②Y恢复正常
X低血糖症状
③葡萄糖溶液恢复正常
④等量生理出水?
⑤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无症状
A.X是等量的生理盐水配制的胰岛素溶液
B.Y可能是等量生理盐水配制的肾上腺素
C.第④组小鼠经二次注射后可能仍然表现为低血糖症状
D.二次注射后,第①②③组小鼠恢复正常的时间相同
12.过敏性鼻炎(AR)是一种鼻黏膜非感染性疾病,以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鼻塞
等为临床症状。AR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病,近年随着空气及环境质量下降,该病在全球范
围内呈高发趋势,其中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人群,该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可得到控制,但
无法有效根治,该疾病受易感因素影响可反复发作,继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下列相关叙
错误的是()
A.预防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明确过敏原并避免与之接触
B.对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检测需提取分析患者血清中的各种抗体
C.一般的过敏原属于信息分子,需要与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D.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13.春天,种子发出的嫩芽能够以柔克刚破土而出,让不少人惊叹生命的力量。研究发现,
嫩芽顶端的弯钩是其成功出土的关键所在。《科学一进展》报道了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关
于植物顶端弯钩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植物嫩芽顶端弯钩的发育形成机制与生长素
浓度有关(如图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在萌发过程中,整个嫩芽中的生长素仅来源于芽的顶端
B.可推测弯钩内侧生长素浓度低于外侧且内侧浓度越低角度越小
C.该植物萌发过程中弯钩内外侧生长素浓度不均匀与单侧光有关
D.该植物萌发过程中弯钩的形成与植物产生顶端优势的原理相同
14.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有Co2、多环芳煌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仅以C02的形式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
B.碳达峰是CO2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C.碳中和是指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方式达到CCh相对“零排放”
D.难降解且致癌的多环芳煌进入水体后可能沿食物链逐级积累并进入人体
15.互花米草为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己入侵到我国几乎所有的滨海滩涂
湿地。下列叙述镇送的是()
A.气候适宜、缺少天敌是互花米草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B.应用除草剂快速有效地控制互花米草的种群数量可能污染环境
C.从国外引种树型高大、生长速度快的无瓣海桑可根治互花米草且对环境友好
D.互花米草的入侵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6.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介导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来表达产生
生长激素。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茉青霉素基因,
且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B中,而大肠杆菌不带有任何抗性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一定为重组质粒
B.研究过程需要使用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这些专门的工具醐
C.可用含氨茉青霉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D.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可能是符合生产要求的大肠杆菌
17.由于酸奶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一些人会在家里自制“原始状态”的酸奶。因为没有添加
剂,而且刚做出来的酸奶入口即化,带有独特的发酵味,深得人们喜爱。常见的操作流程
是向经过杀菌处理的牛奶中添加某些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再经过发酵即可。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A.常温下保存的销售酸奶可用作接种的菌种
B.应该先对制作用具和原料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纯的菌种,并控制发酵条件
C.选用含有抗生素的牛奶进行发酵效果会更好,因为可以有效避免杂菌的污染
D.采用煮沸法对牛奶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营养物质不被破坏
18.长时间浸泡的木耳可能滋生椰毒假单胞杆菌,其代谢产生的米酵菌酸是一种可以引起
人食物中毒的毒素。米酵菌酸分子量较小不能单独引起免疫反应,为了高效检测米酵菌
酸,科研人员在制备米酵菌酸单克隆抗体时,要将米酵菌酸经过处理后再将其多次注射小
鼠,经检测合格后,才从小鼠脾脏中提取相应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A.米酵菌酸分子经过特殊处理的目的是制备供免疫细胞识别的抗原
B.经特殊处理的米酵菌酸分子多次注入小鼠是为了促进记忆T细胞的产生
C.处理后的米酵菌酸分子注入小鼠的次数是由血液中米酵菌酸分子的浓度决定的
D.从小鼠脾脏中提取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两两融合形成3种能增殖的杂交瘤细胞
19.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含量比正常细胞高1.6~5倍,导致巨噬细
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效果减弱。CD47作为一种跨膜糖蛋白。它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
调节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为证明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
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科学家按照如下流程进行了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CD47黎>BALB,C小鼠巡►脾脏细胞、
①杂交瘤细胞一►单克隆抗体
骨髓瘤细胞/U③加入到
实脸组:巨噬细胞-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
④[检测
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
A.多次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获得更多能产生抗CD47抗体的B淋巴细胞
B.步骤②中可以利用聚乙二醉或灭活的病毒诱导完成细胞融合
C.对照组应在巨噬细胞+正常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加入单克隆抗体
D.经两次筛选可得到既能产生抗CD47的抗体又能大量增殖的杂交瘤细胞
20.图]表示某家系中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
因用B、b表示。将家族中1、2、3、4号个体中与乙病基因有关的DNA片段用限制酶切
割,然后进行DNA电泳分析,所得相关图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
OTHZl
⅛⅛661234
456点样孔。口口口
□正常男性与甲病女性患者条带1■■■
C)正常女性□乙病男性患者条带2"
Iπ
A.仅通过图I可判断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B.3号、4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χBχ>∖AaXbY
C.若对6号个体的乙病基因片段进行电泳分析其结果与1号相同
D.若5号与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正常男士结婚,生育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1/48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研究发现光反应产生ATP与NADPH数量比是2.57:2,而暗反应消耗的ATP与NADPH
数量比是3:2,NADPH积累是光合作用限制因素之一。因此,在细胞中导入NADPH消耗
模块(异丙醇合成途径),以期提高光合速率。
注:PSU、PSl是由光合色素与蛋白质等结合构成的进行光吸收的功能单位。
图1
(1)图1中①②表示的物质分别是;NADPH在③的进一步反应中的作用是一。
(2)以蓝细菌为研究模型,通过导入三种外源酶(ABC酶)基因,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见表和图2.
组NADPH含量ATP含量Co2固定速率(mg∙g∕细胞干
导入基因
别(pmol)(μmol)重∙h")
一无193.539.2886
二A、B190.8335.2385
三A、B、C112.8362.53119
注:NADPH与ATP含量在最适光照下测定。
TA组别一。组别二。组别三
∩________I________I________I________I________I________I________I________I________I________L
O2505007501000125015001750200022502500
光照强度("mol.∏r2.sT)
图2
①表中组别二的结果说明。为验证蓝细菌有效提高光合速率是由于额外的
NADPH消耗直接导致的,研究人员在组别一的蓝细菌中只导入C基因,在培养基中添加
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应与组别结果相同。
②结合表和图2分析,在蓝细菌中创建异丙醇合成途径能够提高光合速率的原因:
22.某闭花传粉植物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由基因A、a控制;茎干有刺和无刺,由基
因B、b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用红花无刺植株人工传粉给白花有刺植株,Fl有红花无刺植株、红花有刺植株两种
类型,Fl中红花无刺植株自花受粉,F2表型之比为红花无刺:红花有刺:白花无刺:白花有
刺=6:3:2:Io
实验二从Fl两种表型中各选取一株,对它们和两个亲本的两对基因(A、a和B、b)进行
PCR扩增,然后进行电泳分离,结果如图,其中图谱一为亲代白花有刺植株的电泳图谱。
图谱一图谱二图谱三图谱四
条带1
条带2
条带3
条带4
回答下列问题: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o
(2)亲本红花无刺植株与Fl红花有刺植株的电泳结果分别对应图谱,图谱三对应
植株的基因型是O
(3)对于Fz表型出现6:3:2:1的原因,科研人员分析后确定有两种假说可对此进行解
释:
假说①:基因型为BB时导致受精卵不能发育。
假说②:含有基因B的花粉只有50%可以参与受精。
现以F2为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对上述假说进行验证:
让F2中无刺作(填“父本”或“母本”)与有刺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假说①成立;
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假说②成立。
23.某研究团队以果蝇为实验材料揭示了AC—DNIP—PI神经介导的高温促进夜间觉醒的
调控过程,如图1所示。环境温度升高使阳离子通道蛋白TrPAl被激活,Ae神经元产生
兴奋,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脑间神经元Pl(相当于哺乳动物的下丘脑结构)兴奋,从而
促进夜间觉醒,使睡眠质量下降。回答下列问题:
高温∙A
图1
(1)环境温度升高使阳离子通道蛋白TrPAl被激活,阳离子(填“内流”或“外流”)
使AC神经元产生兴奋,从而使DNIP神经元膜外电位发生变化是ODNIP促进神
经肽CNMa的合成,CNMa特异性地作用于脑间神经元Pl而调控觉醒,CNMa特异性地作
用于脑间神经元PI的原因是o
(2)由题干信息可知,果蝇的体温调节中枢最可能由(填细胞名称)构成。请结合
图1中信息的传递机制,提出两条在高温环境中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
(3)睡眠质量不佳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睡眠"碎片化有
科研团队用小鼠进行的研究显示,HCrt神经元在睡眠中起关键作用,HCrt神经元兴奋时,
能促使发生睡眠到觉醒状态的转化,并维持觉醒状态。科研人员检测了年老小鼠和年轻小
鼠中HCrt神经元的KCNQ2∕3(K+通道)的表达量,结果如图2所示。
崛
KI∏年老小鼠
檄
宅
三
£
O
Z
O
N
D
M
观测时间/小时
图2
结合信息,推测老年人出现睡眠“碎片化”的原因是
24.为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尝试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抗
体药物偶联物(ADC),过程如下图1所示。
(2)步骤①常用方法包括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
(3)步骤②的细胞必须经过步骤③克隆化培养和才能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杂交
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O杂交瘤细胞可采用注射到小鼠
腹腔内培养或进行培养的方式进行扩大培养。体外培养时,首先应保证其处于
的环境,除了适宜的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外,还需要控制气体条件是
与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o在使用合成培养
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清的作用是。
(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o单克隆抗体是ADC中的
(填“a”或"b”)部分。
(5)研究发现,ADC在患者体内的作用如下图2所示。
①单克隆抗体除了运载药物外,还有等作用。
②ADC进入乳腺癌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可将其水解,释放出的药物最终作用于细胞
核,可导致«
③ADC能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是因为单克隆抗体能精确地定位乳腺癌细胞,该
过程依赖于原理。
一■■■■参*考*答*案■■■■一
LK祥解》1、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体系,为各种细胞器提供
附着场所,且能承受一定的外力,同时在维持细胞各种功能正常的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
2、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3、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
中,细胞质中也有少量分布。
K详析UA、真核细胞才有细胞骨架,细胞骨架实则为蛋白质纤维,其存在有利于某些细
胞器的依附,A正确;
B、叶绿体呈椭球状,光线强时,叶绿体以侧面向着光源,避免被强光灼伤;光线弱时,
叶绿体以正面向着光源,吸收更多的光能,B正确;
C、高尔基体与大分子物质的分泌(如胰岛素、唾液淀粉酶等分泌蛋白)有关,与某些小
分子分泌物如小分子神经递质也有关,C错误;
D、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
中,D正确。
故选C
2.K祥解』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
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K详析》A、多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一般不具有物种特异性,不能用来鉴别不同生
物,不同生物的DNA和RNA的结构具有特异性,可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
依据,A错误;
B、人体摄入的多糖如淀粉必须经过水解成葡萄糖小分子后才能被吸收,B错误;
C、DNA通过转录形成RNA,RNA经过翻译过程形成蛋白质,蛋白质中酶会调控多糖合
成的过程,故生物大分子间合成的关系可为:DNATRNA一蛋白质一多糖,C正确;
D、DNA高温变性、低温复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改变,永久失活,D
错误。
故选C。
3.K祥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场所相同,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丙酮酸
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最终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
失,只有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K详析5A、蛋白质1运输H+需要消耗ATP,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可以合成ATP,A
错误;
B、由图可知,蛋白质2将柠檬酸转运到细胞外没有消耗能量,应属于协助扩散,B错
误;
C、该细胞是根毛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NADPH,故蛋白质3催化Fe3+
还原为Fe?+所需的NADPH应不是由该细胞提供的,C错误;
D、由图可知,根毛细胞吸收铁与蛋白质1、蛋白质2、蛋白质3和土壤中的H+等均有
关,D正确。
故选D。
4.K祥解』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膜通透性会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3)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4)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5)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K详析HA、肌肉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DNA不易解开,基因转录减慢,A正确;
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会导致肌肉细胞衰老,B正确;
C、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C错误;
D、由“骨骼肌中鞘脂积累,导致肌肉质量和力量降低“,抑制鞘脂合成可为治疗老年肌肉
减少症提供新思路,D正确。
故选C。
5.K祥解》从题干可知,图1、图2均为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而且从图
1中可看到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所以判断图1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2中同源染
色体不联会,且从染色体数目判断,为有丝分裂的中期。
K详析HA、图1中可看到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所以判断图1为减数分裂I中期,雄
性飞蝗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一个四分体,故23条染色体会形
成11个四分体,还有一条染色体单独存在,A正确;
B、图2中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且通过数目可判断为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中有23条染色
体,由于有染色单体的存在,所以有46个核DNA分子,B错误;
C、图2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染色体数目都为23条,C错误;
D、图1中可看到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所以判断图1为减数分裂I中期。而减数第一
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图2中的同源染
色体不联会,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有丝分裂不能发生
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A0
6.K祥解』转录是指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的过程。即以双链DNA中的确定的一条
链(模板链用于转录,编码链不用于转录)为模板,以A、U、C、G四种核糖核甘酸为原
料,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的过程。
R详析力A、真核细胞中有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两种细胞器中也可转录形成RNA,A错
误;
B、由题干,不能确定mRNA的POly(A)尾中是否包含终止密码子,B错误;
C、转录的RNA需要经过剪切修饰才能称为mRNA,例如内含子就会被剪切掉,ιnRNA
与对应基因的模板链序列不一定完全互补,C错误;
D、mRNA具有区别于其他RNA的POIy(A)尾,所以可利用Poly(A)尾从RNA中分
离mRNA,D正确。
故选D。
7∙R祥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
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
像猫叫而得名。(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
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
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
区域。
K详析HA、图中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的某些片段发生了易位,染色体没有缺失,A
错误;
B、发生易位的染色体,其相关基因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基因的数量不改变,B错误;
C、乙图所示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生了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细胞中有
16条染色单体,C正确;
D、按B方式产生的精子含有的染色体没有发生缺失和重复,则都不致死,D错误。
故选C。
8.K祥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
存。其历史局限性和意义表现在:
(1)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
的解释;
(2)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而实际上,如果个体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相
应基因必须在群体里扩散并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新的生物类型垢可能形成;
(3)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K详析H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且认同地球上的物种形成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由“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组成,A
正确;
B、适应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对可以遗传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即群体中出现可遗
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进而导致种群基因
频率的改变,C错误;
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选择中不断进化和
发展的过程,D正确。
故选C。
9.R祥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
解为无机物,能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增加土壤的肥力。
K详析HA、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年龄
组成(年龄结构),A错误;
B、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能提升对光能的利用率,B正确;
C、细菌和真菌能分解有机物,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C正确;
D、除去害虫,能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选Ao
K祥解』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来源,提高血糖浓
度;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以降低血糖浓度,两者激
素间是拮抗关系。
K详析DAD、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和靶细胞的胰岛素
受体结合增多,促进各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起到降血糖的效果;血糖
浓度下降时,,胰岛素与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正确,D错
误;
BC、由题干信息可知,IA既能结合胰岛素受体,又能结合GT,由图2可知随着葡萄糖浓
度的升高,膜上的荧光强度降低,意味着IA从膜上脱落下来,加入的葡萄糖浓度越高,
膜上的IA越少,由于葡萄糖可以与GT结合而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故推断IA、葡萄
糖、GT三者的关系为葡萄糖与IA竞争结合GT,BC正确;
故选D。
11.K祥解》血糖平衡调节: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
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
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
而使血糖下降。②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
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
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
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
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K详析HA、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首次注射后,①②③④组均表现出低血糖症状,推测X
是等量的生理盐水配制的胰岛素溶液,A正确;
B、二次注射Y后,第②组恢复正常,推测Y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肾上腺素有升高血糖的
作用,B正确;
C、第④组小鼠第二次注射的是生理盐水,其低血糖在短时间内仍然难以恢复,C正确;
D、二次注射后,第③组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小鼠最快恢复正常,第①②组注射的是升
高血糖的激素,作用时间相对较长,小鼠恢复正常的时间较长,D错误。
故选D。
12.K祥解』过敏反应:是指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
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原可以是花粉、某些食物、某些药物灰尘、化妆品等;过敏的特点
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K详析》A、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引起人体的相关反应,明确过敏原并避免与之接触可达到
有效预防,A正确;
B、对过敏原的检测需要分析患者血清中的各种抗体,B正确;
C、过敏介质属于信息分子,需要与相关抗体结合产生过敏反应,C正确;
D、浆细胞不能识别过敏原,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D错误。
故选D。
13.K祥解』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
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所以顶芽部位低浓度的生长素
促进其生长,而侧芽部位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侧芽的生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
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最敏感,其次是芽,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
K详析IlA、种子发芽过程中也会产生生长素,不仅来自芽,A错误;
BC、弯钩内侧生长素由于重力作用,其浓度高于外侧,与单侧光无关,BC错误;
D、弯钩内侧生长素浓度低于高于外侧,导致内侧抑制外侧促进,与顶端优势的原理相
同,D正确。
故选Do
14.K祥解工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
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
化碳,生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K详析HA、碳主要以C02的形式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A错误;
B、碳达峰是指某一个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所以碳达
峰是C02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B正确;
C、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被抵消,实现Co广零排放”,可采取
植树、节能减排等方式达到C02相对“零排放”,C正确:
D、难降解且致癌的多环芳煌等物质进入水体后会被植物吸收,沿食物链逐级积累,最后
可能进入人体,D正确。
故选Ao
15.K祥解》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目前控制危害
生物的技术方法大致有三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
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有效的生物防治
R详析[A、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任何
一个种群都与其他种群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相互竞争的关系也会
影响种群数量。所以气候适宜、缺少天敌是互花米草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A正
确;
B、应用除草剂属于化学防治,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互花米草的种群数量,但是可能会污
染环境,B正确;
C、从国外引种树型高大、生长速度快的无瓣海桑可能造成新的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本地
物种的生存,对环境造成破坏,C错误;
D、互花米草的入侵可能导致本地物种被淘汰,使生物多样性丧失,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
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C0
16.K祥解》基因工程需要三种工具:限制酶、DNA连接酶以及载体。
K详析》A、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可能为重组质粒,也可能为普通质粒,A错误:
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运载体不属于酶,B错误;
C、由于目的基因要插入基因B中,即抗氨苇青霉素基因被破坏,即工程菌不能抗氨节青
霉素,因此不能用含氨茉青霉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C错误;
D、由于目的基因要插入基因B中,即抗氨苇青霉素基因被破坏,即工程菌不能抗氨苇青
霉素,在含氨年青霉素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而重组质粒中抗链霉素基因完好,能表达,在
含链霉素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可能是符合生产要求的大肠杆菌,D正确。
故选Do
17.K祥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药品等的制作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制作酸奶
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在无氧、适温的条件下能将乳糖分解成乳酸,据此解答。
K详析HA、由于常温下保存的销售酸奶中乳酸菌已经失活,故不能用来作为接种的菌
种,A错误;
B、为避免杂菌污染,酸奶制作过程中应进行灭菌处理,同时为避免目的菌种被杀死,应
先对制作用具和原料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纯的菌种,并控制发酵条件(酵母菌发酵所需
的适宜条件),B正确;
C、抗生素具有广谱性,杀灭杂菌的同时可能会杀死目的菌株乳酸菌,导致发酵失败,C
错误;
D、采用煮沸法对牛奶进行消毒处理,会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故采用的是巴氏消毒
法,不仅能有效地消毒,而且使牛奶中营养成分不被破坏,D错误。
故选B0
18.K祥解》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
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
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
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
体。
K详析XA、根据题干信息,米酵菌酸分子量较小不能单独引起免疫反应,在制备米酵菌
酸单克隆抗体时,要将米酵菌酸经过处理后再将其多次注射小鼠,经检测合格后,才从小
鼠脾脏中提取相应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因此米酵菌酸分子经过特殊处理的目的是
制备供免疫细胞识别的抗原,进而产生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A正确;
B、经特殊处理的米酵菌酸分子多次注入小鼠是为了促进记忆B细胞的产生,进而使得二
次免疫反应产生更多的浆细胞,B错误;
C、处理后的米酵菌酸分子注入小鼠的次数由机体内浆细胞的数量决定,C错误;
D、从小鼠脾脏中提取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两两融合形成3种杂交细胞(B淋巴细
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但只有骨髓瘤细胞自身融
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能增殖,D错误。
故选Ao
19.K祥解》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
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
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
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
体。
K详析HA、步骤①是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多次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获得更
多分泌抗CD47抗体的B淋巴细胞,A正确;
B、步骤②将脾脏中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该过程可以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
毒诱导完成细胞融合,B正确;
C、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可知,应设置不加单克隆抗体的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的共培养体系为
对照,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没有抗体抑制,
CD47对巨噬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照组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低于实验组可验证上述
推测,C错误;
D、经选择培养基筛选和阳性抗体检测筛选后可得到既能产生抗CD47的抗体又能大量增
殖的杂交瘤细胞,D正确。
故选C。
20.K祥解』判断遗传方式时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父子病为伴X
遗传病;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母女病为伴X遗传病。
K详析HA、分析图I可知,1号和2号不患甲病,但3号患甲病,可以判断甲病为隐性
遗传病,若2号患甲病,则肯定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但2号不患甲病,故甲病为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病,但是乙病只能判断为隐性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未知,A错
误;
B、由电泳条带可知,条带2是患病DNA序列,条带1是正常DNA序列,那么可推断1
号为杂合体,2号为非患病正常纯合体,由此确定不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故乙病
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4号个体乙病的基因型为XbY,结合甲病基因型可知,4号
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B错误;
C、因为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6号的乙病基因型为XBXB或χBχb,而1号的
乙病基因型为XBXb,所以二者电泳结果不一定相同,C错误;
D、表现正常且携带甲病基因的男性为AaXBY,当5号为AaXBXb时才会生育两病兼患孩
子,5号为AaXBXb的概率为2∕3x1/2=1/3,所以生育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
1∕3×1∕4×1/4=1/48,D正确。
故选Do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R答案』(1)①.Ch、C5②.作为还原剂并供能
(2)①.导入A、B基因对ArP与NADPH比例、Co2固定速率影响不大,因此对蓝细菌光
合作用效率没有显著影响②.丙酮③.三④.创建异丙醇合成途径使细胞中
ATP与NADPH的比例显著增加;能够有效地利用高强度光,促进光反应进行
R祥解》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
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
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
NADPH和ATP被还原。
K小问1详析』
分析题图,水的光解还应产生。2,故①为。2,②与CCh结合形成③,可判断②为Cs,③
为C3,NADPH在暗反应阶段的作用是作为还原剂,NADPH转化为NADP+时会释放能
量,故还有供能的作用。
K小问2详析』
①分析题表中的组别二,其NADPH含量、ATP含量和C02固定速率均与组别一相同,说
明导入A、B基因对ATP与NADPH比例、CO2固定速率影响不大,因此对蓝细菌光合作
用效率没有显著影响。若在组别一的蓝细菌中只导入C基因,由图1可知,丙酮在C酶的
催化下可以合成异丙醇,故在培养基中添加丙酮进行培养,加入丙酮后,相当于A酶与B
酶发挥了相应的作用,故实验结果应与组别三结果相同。
②在蓝细菌中创建异丙醇合成途径能够提高光合速率,组别三中ATP与NADPH的比例较
高,其C02固定速率也较高,故分析表格数据,可推测原因是创建异丙醇合成途径使细胞
中ATP与NADPH的比例显著增加或能够有效地利用高强度光,促进光反应进行。
22.K答案』(1)红花、无刺
(2)①.二、四②.AaBb
(3)①.父本②.无刺:有刺=1:1③.无刺:有刺=5:6
K祥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
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K小问1详析』
实验一中,亲本红花和白花杂交,B全是红花,则红花是显性;B中无刺植株自交,子代
出现有刺,则无刺是显性。
K小问2详析2
用红花无刺植株人工传粉给白花有刺植株,R有红花无刺植株、红花有刺植株两种类型,
推知亲本红花无刺基因型为AABb、白花有刺基因型为aabb,Fl红花无刺基因型为
AaBb、红花有刺基因型为Aabb。以上四个(种)个体中,白花有刺植株只有a、b两种基
因,Fl红花无刺植株含有A、a、B、b四种基因,而亲本红花无刺植株、Fl中红花有刺植
株各含三种基因。已知图谱一为亲代白花有刺植株的电泳图谱,说明条带1和条带3为基
因a和b,图谱三含4个条带,说明图谱三对应B红花无刺植株,条带2和4对应基因A
和B,亲本红花无刺(AABb)和B红花有刺(Aabb)各有三个条带,它们的电泳结果是
图谱二或图谱四。R中红花有刺植株(Aabb)与白花有刺亲本Caabb)相比,两者都有基
因a和b基因,前者比后者多基因A,由此可以判定图谱四为Fl中红花有刺植株的电泳结
果,条带2对应基因A。红花无刺亲本(AABb)的电泳结果为图谱二,它与Fl中红花无
刺(AaBb)植株相比,都有基因A、B、b,前者比后者只少基因a,由此可以判定条带1
对应基因a。综合以上分析,亲本红花无刺植株与Fl红花有刺植株的电泳结果分别对应图
谱二、四。
K小问3详析》
Fl红花有刺(AaBb)植株自交,F2的表型比例是红花无刺:红花有刺:白花无刺:白花有
刺=6:3:2:1=(3红花:1白花)(2无刺:1有刺),因此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
合定律。为了确定哪种假说成立,可以用F2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职业技能培训课件下载
-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课件
- 世界名城课件
- 城市绿化用地租赁合同范本
- 【课件】多普勒效应++课件-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淮扬美食文化主题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含解析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不同职业的服装课件设计
- 上海欧华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设计基础中小场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表格
- 鲜肉切片机设计说明书
- 2018年USB数据线检验规范资料
- 厂房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校园管制刀具排查记录表
- 3 春夜喜雨课件(共16张PPT)
- DB32∕T 3921-2020 居住建筑浮筑楼板保温隔声工程技术规程
- 基桩低应变检测2
- 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
- 图解副热带高压
- 铝合金脚手架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