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A版必修2学案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_第1页
数学人教A版必修2学案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_第2页
数学人教A版必修2学案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_第3页
数学人教A版必修2学案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_第4页
数学人教A版必修2学案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目标]1.理解并能证明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能利用性质定理解决有关的平行问题.[重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应用.[难点]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关系的转化.知识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填一填][答一答]1.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吗?提示:一定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因为两个平面平行,则两平面无公共点,即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和另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由线面平行的定义可知,直线与平面平行.2.如果α∥β,a⊂α,那么如何在平面β内作出与a平行的直线?提示: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在平面β内任取一点A,然后作出A和直线a所确定的平面γ,确定平面β和γ的交线b,则a∥b.3.若α∥β,a⊂α,b⊂β,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B)①a∥b;②a与β内无数条直线平行;③a与β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不垂直;④a∥β.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③④类型一证明两条直线平行[例1]如图,平面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A、B、C、D均在平行四边形A′B′C′D′所确定的一个平面α外,且AA′、BB′、CC′、DD′互相平行.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在▱A′B′C′D′中,A′B′∥C′D′,因为A′B′⊄平面C′D′DC,C′D′⊂平面C′D′DC,所以A′B′∥平面C′D′DC.同理A′A∥平面C′D′DC.又A′A∩A′B′=A′,所以平面A′B′BA∥平面C′D′DC.因为平面ABCD∩平面A′B′BA=AB,平面ABCD∩平面C′D′DC=CD,所以AB∥CD.同理AD∥BC.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是由面面平行证明线线平行.证明线线平行的关键是把要证明的直线看作是平面的交线,所以构造三个平面:即两个平行平面,一个经过两直线的平面,有时需要添加辅助面.[变式训练1]如右图,已知α∥β,点P是平面α,β外的一点(不在α与β之间).直线PB,PD分别与α,β相交于点A,B和C,D.(1)求证:AC∥BD;(2)已知PA=4cm,AB=5cm,PC=3cm,求PD的长.解:(1)证明:∵PB∩PD=P,∴直线PB和PD确定一个平面γ,则α∩γ=AC,β∩γ=BD.又α∥β,∴AC∥BD.(2)由(1)得AC∥BD,∴eq\f(PA,AB)=eq\f(PC,CD).∴eq\f(4,5)=eq\f(3,CD).∴CD=eq\f(15,4).∴PD=PC+CD=eq\f(27,4)cm.类型二证明线面平行[例2]如图所示,两条异面直线BA,DC与两平行平面α,β分别交于B,A点和D,C点,M,N分别是AB,CD的中点.求证:MN∥平面α.[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及面面平行的性质证明.[证明]如图,过点A作AE∥CD交α于E,取AE的中点P,连接MP,PN,BE,ED,AC.∵AE∥CD,∴AE,CD确定平面AEDC.则平面AEDC∩平面α=DE,平面AEDC∩平面β=AC,∵α∥β,∴AC∥DE.又P,N分别为AE,CD的中点,∴PN∥DE.PN⊄α,DE⊂α,∴PN∥α.又M,P分别为AB,AE的中点,∴MP∥BE,且MP⊄α,BE⊂α,∴MP∥α.∴平面MPN∥平面α.又MN⊂平面MPN,∴MN∥α.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除了定义法,判定定理法以外,还可以用两平面平行的性质,也就是说为了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也可以先证明两平面平行,再由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得到线面平行.[变式训练2]如图,在三棱柱ABC­A′B′C′中,M,N分别为BB′,A′C′的中点.求证:MN∥平面ABC′.证明:取B′C′的中点P,连接MP,NP,则MP∥BC′,NP∥A′B′.因为A′B′∥AB,所以NP∥AB.又因为AB⊂平面ABC′,NP⊄平面ABC′,所以NP∥平面ABC′.同理,MP∥平面ABC′.又因为NP∩MP=P,所以平面MNP∥平面ABC′.因为MN⊂平面MNP,所以MN∥平面ABC′.类型三平行关系的综合应用[例3]已知: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D1分别为AC,A1C(1)当eq\f(A1D1,D1C1)等于何值时,BC1∥平面AB1D1;(2)若平面BC1D∥平面AB1D1,求eq\f(AD,DC)的值.[分析]由(1)的条件可知,应由线线平行判定线面平行;由(2)的条件可知,应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推导线线平行.[解](1)如图所示,取D1为线段A1C1的中点,此时eq\f(A1D1,D1C1)=1,连接A1B,设交AB1于点O,连接OD1.由棱柱的性质,知四边形A1ABB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为A1B的中点.在△A1BC1中,点O,D1分别为A1B,A1C1的中点,所以OD1∥BC1又因为OD1⊂平面AB1D1,BC1⊄平面AB1D1.所以BC1∥平面AB1D1,所以当eq\f(A1D1,D1C1)=1时,BC1∥平面AB1D1.(2)因为平面A1BC1∩平面BC1D=BC1,平面A1BC1∩平面AB1D1=OD1,所以若平面BC1D∥平面AB1D1,则BC1∥OD1.所以eq\f(A1D1,D1C1)=eq\f(A1O,OB)=1.又因为平面A1ACC1∩平面BC1D=DC1,平面A1ACC1∩平面AB1D1=AD1,所以AD1∥DC1.又因为A1C1∥AC所以四边形ADC1D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D=D1C1所以A1D1=DC.所以eq\f(A1D1,D1C1)=eq\f(DC,AD).又因为eq\f(A1D1,D1C1)=1,所以eq\f(DC,AD)=1,即eq\f(AD,DC)=1.1在遇到线面平行时,常需作出过已知直线与已知平面相交的辅助平面,以便运用线面平行的性质.2要灵活应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在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问题时,一般都要用到平行关系的转化.转化思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变式训练3]如图,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P,Q分别是BC,C1D1,AD1,BD(1)求证:PQ∥平面DCC1D1;(2)求PQ的长;(3)求证:EF∥平面BB1D1D.解:(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AC,CD1,∵P,Q分别是AD1,AC的中点,∴PQ∥CD1.又PQ⊄平面DCC1D1,CD1⊂平面DCC1D1,∴PQ∥平面DCC1D1.(2)由(1)易知PQ=eq\f(1,2)D1C=eq\f(\r(2),2)a.(3)证明:取B1C1的中点E1,连接EE1,FE1,则有FE1∥B1D1,EE1∥BB1,∴平面EE1F∥平面BB1D1D.又EF⊂平面EE1F,所以EF∥平面BB1D1.已知a,b表示直线,α、β、γ表示平面,下列推理正确的是(D)A.α∩β=a,b⊂α⇒a∥bB.α∩β=a,a∥b⇒b∥α且b∥βC.a∥β,b∥β,a⊂α,b⊂α⇒α∥βD.α∥β,α∩γ=a,β∩γ=b⇒a∥b2.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点B∈β,则在β内过点B的所有直线中(D)A.不一定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B.只有两条与a平行C.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a平行D.存在唯一一条直线与a平行3.平面α∥平面β,平面γ∥平面δ,且α∩γ=a,α∩δ=b,β∩γ=c,β∩δ=d,则交线a,b,c,d的位置关系是(A)A.互相平行B.交于一点C.相互异面D.不能确定解析: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a∥b,a∥c,b∥d,c∥d,所以a∥b∥c∥d,故选A.4.已知平面α∥平面β,P是α,β外一点,过点P的直线m与α,β分别交于点A,C,过点P的直线n与α,β分别交于点B,D,且PA=6,AC=9,PD=8,则BD的长为24或eq\f(24,5).解析:当点P在α,β的同一侧时,BD=eq\f(24,5),当点P在α,β之间时,BD=24.5.已知AB,CD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α,β之间的线段,A,B,C,D四点共面,M,N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证:MN∥平面α.证明:平面ABDC与α,β的交线为AC,BD.因为α∥β,所以AC∥BD.又M,N分别为AB,CD的中点,所以MN∥BD,所以MN∥AC.又AC⊂平面α,MN⊄平面α,所以MN∥平面α.——本课须掌握的两大问题1.对面面平行性质定理的理解(1)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条件有三个:①α∥β;②α∩γ=a;③β∩γ=b.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定理的实质是由面面平行得线线平行,其应用过程是构造与两个平行平面都相交的一个平面,由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