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前世界的形势。2.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形势。3.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4.《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6.《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7.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活动。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19世纪中期的世界(1)政治: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经济: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2.19世纪中期的中国(1)政治:中国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2)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3)军事: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4)阶级矛盾: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二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完成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把中国变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②直接原因: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A.背景: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的白银在1_000万两以上。面对广州外海的鸦片走私,道光皇帝特命湖广总督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B.经过: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2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C.结果: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2)战争进程①1840年,英国远征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②清政府组织了抵抗,这场反击英国侵略的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3)结果: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4)影响①《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_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②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③《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等侵略者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英国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2)战争进程①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②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清政府战败。(3)结果: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4)影响①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大量权益。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②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③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开眼看世界1.背景:《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2.代表人物及活动(1)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徐继畬。(2)活动①林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②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③徐继畬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3)思想主张:这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主题一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影响材料一匪夷所思的攘夷杨芳“粪桶阵”御敌:1841年,清政府派“名将”杨芳前往广东“痛剿”英军。面对西方的洋枪洋炮,杨芳认为洋鬼子一定使用了什么“邪术”。为了对付这些“邪术”,杨芳传令各地保甲把百姓家的粪桶全部集中起来,装在木筏上,英军一到,马上用木筏迎上去,让污秽的粪便浸涂于英船、英炮之上,必然大败英军。结果,粪桶未能抵御住英军,我们还是战败了。材料二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李必樟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思考](1)鸦片战争中,中国拥有八十万军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英军远道而来,士兵只有4000余名。但是,中国还是战败了。这是为什么?结合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国情对比及材料一,谈谈你的观点。(2)材料二中所述的“这场战争”是指哪一次?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界碑”的含义。提示:(1)中英两国的国情对比反映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上的全面落后;材料一则反映了清政府的愚昧、腐朽。结合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国情对比及材料一可以得出结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制度。(2)鸦片战争。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由封建落后的国家开始走向近代化。1.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上,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3)思想观念上,封建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对“夷夏”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一些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迈开了学习西方的脚步。(4)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5)清朝统治政局上,清朝统治阶级对西方的态度由排斥到抵抗,再到妥协卖国,继而又与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一部分人主张学习西方兴办洋务。(6)对外关系上,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国门被迫打开。2.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新思想的特点(1)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萌生。(2)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3)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识和重新认识世界。(4)这些先进思想和主张未能实施。——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材料二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至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域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思考](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所列举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提示:(1)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扩大经济侵略。(2)得到了。理由: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增开了通商口岸,各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继续①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战争性质: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③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扩大①从战争的进程看:侵略力量扩大,第一次是英国,第二次是英、法联合出兵,美、俄参与;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历时两年多,第二次持续四年之久;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清政府的都城;签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签约国和签约数增多。②从战争的影响看: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更多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市场被彻底打开,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B)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解析:依据材料判断“害人之物”为鸦片,鸦片走私是“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导致白银大量外流。禁烟运动打击鸦片走私,制止白银外流,以此缓解政府财政危机,故B项正确。2.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C)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解析:从题干材料英国的侨民、商人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领事去裁判可知是领事裁判权,这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选C。3.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地方人士慨叹苏州曩时列肆如栉,货物填溢,楼阁相望,“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导致苏州和上海地位更替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B)A.苏州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B.《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C.运河贸易被海运彻底取代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苏州经济解析: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通商口岸,所以出现了“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的现象,本题选B。A项中的“衰落”是不符合史实的;C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D)A.战争赔款太少 B.鸦片仍然不能输入C.清政府不听话 D.外国商品销量有限解析: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英国商品输出的愿望落空,为此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D项。5.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A.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D.领导了禁烟运动解析: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从思想的角度分析的,故选A项;B、C、D三项是从具体认识及活动角度分析的,不符合题意。6.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A)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C.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D.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解析: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御外国的侵略,属于向西方学习的“器物”阶段,故选A项。7.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A)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解析:A对: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听凭天朝……正法”可知,当时政府对于鸦片严格禁止,禁烟态度坚决。B错: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对鸦片的态度,没有涉及其他国家对禁烟政策是否认同。C错: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鸦片贸易严格禁止的态度。D错:“治外法权”又称领事裁判权,主要涉及一个国家的司法主权,材料中如果夹带鸦片要受到清朝法律制裁,说明此时走私鸦片尚未获得法外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