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_第1页
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_第2页
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_第3页
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_第4页
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摘要:在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其一,使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具备医学伦理学基本能力。其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情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文章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论述了实现各教学子目标的途径。关键词: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教学OntheTeachingGoalsofMedicalEthicsandTheirRealizationYangTongweiInstituteofMedicalEthics,MedicineSchoolofShandongUniversity250012Abstract:Onthebasisoftheoreticalresultsandpracticeexperience,thepaperpresentsmedicalethicsteachingobjectives:first,toenablestudentsgraspthebasicsofmedicalethics,holdwiththebasicskillsofmedicalethics.Second,toenablestudentswithgoodmoralemotions,toestablishthecorrectprofessionalvalues.Thearticlealsodiscussesthewaytorealizethevariousaspectsofteachinggoalsfromteachingcontentandteachingmethods,teachingtools.Keyworld:MedicalEthics;teachinggoals;teaching一、名词及术语的选用1、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反映了从教者的主观愿望,即教师“为什么要教学”,强调教师的内心愿望、理想设计及其满足。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的客观要求,即“教学是为了什么”,强调对既定结果的追求及实现。教学目标是可观察界说的、可测量评价的。本文使用教学目标这一概念,为的是强调医学伦理学教学活动的客观性。2、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区别培养目标,是根据一个院校的历史传统、资源能力、社会需求,通过多年的、多学科的系统的专业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结果与状态。课程目标,是面向学生开设的某一课程所追求的结果与状态。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是基于某一课程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活动)所意欲达到的结果与状态。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教学目标是最基本的操作层次的目标,是课程目标及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二、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1、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的构成关于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的文献资料很多,现归纳总结如下教学目标理由、依据文献出处传授基本知识、培养高尚情感与优良品质。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医学伦理学独有的知识体系、作为应用规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王德国(2007)[1]唤起医学生对生命之敬爱。医生在临床中医学伦理学认知、态度修养与实践的需要。戴正德(2003)[2]传授道德知识、塑造和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课程性质(专门传授伦理道德知识、进行道德教育),医疗实践的需要(德与行的矛盾以及各种道德冲突)。刘琼豪(2007)[3]医德素质和职业价值观,运用医学伦理知识进行伦理论证、伦理决策和伦理评价的能力。以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学观,医学教育总目标、医学伦理学课程定位以及医学职业的内在要求。陈明华,郝云玲,张玲等(2009)[4]丰富的医学伦理知识、良好的医学伦理意识和较强的医学伦理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新时代医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李建萍(2009)[5]与传授知识相比,医学伦理学教育更注重信念的培养。医学伦理学的性质与功能(医学伦理学不仅是一种知识,它还具有教化功能。)王云岭,曹永福(2004)[6]综合上述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包含相辅相成的两个子目标:(1)使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具备医学伦理学基本能力。(2)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情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理由、依据除上述文献中提到的以外还在于:(1)知识与能力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密不可分。(2)情感熏陶与价值观培育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紧密相关。(3)情感不可空洞地传递,价值观不可能凭空产生,必须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4)知识并非单纯的价值中立的知识,必然内涵着价值,有价值观倾向,能力并非单纯的毫无情感元素的能力,必然渗透着情感,以情感为底蕴,尤其是对于伦理学知识与能力而言。2、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详解在已有文献资料中鲜有对关于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的具体陈述,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尝试性地将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详解如下:(1)学生应掌握的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包括善、医学行善等基本概念,功利论、道义论、美德论、生命论、公正论等基础理论,自主、不伤害、有利、公正等基本原则,医患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历史上的医学伦理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当代发展等。(2)学生应具备的医学伦理学基本能力医学伦理学基本能力包括:在接诊、处置、医嘱、术前谈话、查房等医疗活动中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应用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对具体医疗情境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基于已有知识和观念对医学前沿及未来发展进行伦理分析和评价的能力。(3)学生应具有的医德情感医德情感包括:对病人的同情心与同理心;对生命的尊重与敬重感;对医学的崇敬与诚挚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义务感。(4)学生应确立的职业价值观医学职业价值观包括:以义制利、义中取利的义利观;珍惜生命、正视死亡的生死观;比较和鉴别的基础上,结合个人道德现状,自主地、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的价值取向。例如,在人体试验中可能存在首先考虑受试者利益、医学利益至上、公众利益至上等若干种价值观,教师运用伦理学基本原理并结合历史上人体试验的惨痛教训,分析比较各种价值观的综合效应,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首先考虑受试者利益的价值观。再例如,再讲解死亡观时,分别剖析、讲解儒家入世主义的死亡观、道教自然主义的死亡观以及犬儒主义死亡观、悲观主义死亡观、存在主义死亡观,然后让学生分析评价,阐述自己信奉的、自愿选择和确立的死亡观。第二,营造有利于学生实现多向交流的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宽松、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自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享有交流和表现的机会,从而实现交流的多向性。只有在让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对各种价值取向进行交流、辨析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才是正确,也正是在这种交流和辨析的过程中,学生的道德人格才得以提升和完善。例如,我们在课堂上曾经展开该不开收红包的讨论,同学们畅所欲言,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允许相互质问、答辩。最后,老师从历史的维度、国际比较的维度、管理与经济的维度,从美德伦理、关怀伦理、制度伦理、道义论、功利论等多个视角,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点评和分析,使学生透彻、全方位地认清红包问题,自觉自愿地选择正确的价值观。第三,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接受正确价值观的影响。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论重视课程的学术性与科学性,但并不因此意味着“唯科学论”或“科学主义”,相反,主张在科学知识的探究中把事实与价值统一起来,强调人的主体价值。后来兴起的人本主义课程论更是强调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相统一,设置并行和合成课程,着眼于整体人格的发展。因此,布鲁纳重申脱离社会的课程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课程设计“应是寻找一种我们能借以使社会恢复它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优先权的手段”。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也应贯彻上述思想,例如,在讲解“卫生政策与医院管理伦理”一章时,应紧密结合实际,通过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通过对比分析世界各国医改模式,最后归结出医疗改革及医院管理的伦理原则,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伦理原则的同时,接受伦理原则背后的义利观、公益观及医学人道主义。四、结语《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或许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由于这一话题直接关乎《医学伦理学》教学之根本,因而也应是一个时常被检视、常谈常新的话题。只有确立妥当的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医学伦理学真正为学生所喜爱,真正对学生的成长和职业发展有所帮助。本文的一孔之见仅为引玉之砖,期望引起同行和学界对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更多关注,期待更多的、更为丰厚的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呈现。参考文献[1]王德国.浅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4):79-81.[2]戴正德.医学伦理教学有效性之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3,24(5):55-58.[3]刘琼豪.以完善道德人格为目标的高校伦理学教学模式探讨[J],贺州学院学报,2007,23(2):22-25.[4]陈明华,郝云玲,张玲等.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129-131.[5]李建萍.浅谈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不断更新[J].医学与社会,2009,22(4):67-68.[6]王云岭,曹永福.医学伦理学是否可教及其它[J],医学与哲学,2004,25(6):47-48.[7]原文出处: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转引自:杨丹.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科学,2008,(6):88-90.[8][美]J·S·布鲁纳着,钟启泉译.教学论的定理[J],全球教育展望,1987,(1):41-50.[9][美]J·S·布鲁纳着,钟启泉译.教学论的定理[J],全球教育展望,1987,(1):41-50.[10][美]J·S·布鲁纳着,钟启泉译.教学论的定理[J],全球教育展望,1987,(1):41-50.[11]杨同卫,曹永福,王云岭等.启发式教学在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