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污染影响类)项目名称:海南老城开发区废润滑油仓储项目(修编)建设单位(盖章):海南日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表3.2-1评价区水位统测基本情况一览表编号位置坐标X坐标Y井口高程(m)井径(m)水位埋深(m)井类型水质条件SZ1美当村400987220875811.700.943.00饮用水井良好SZ2文大村401450220951211.051.701.10饮用水井良好SZ3谭昌村399908220814810.801.001.80饮用水井良好ZK1场地外西北角400935220904010.000.16810.12民井良好ZK2场地内40090722088899.581.7611.37民井良好SW1谭昌村399971220800011.001.001.47民井良好SW2谭昌村400037220785112.501.461.22民井未见污染SW3美玉村39963822080109.102.101.64民井水清,未见污染SW4美玉村39945822076959.200.920.92民井良好,未见污染SW5石联村39917422073589.501.000.86民井水清,未见污染SW6仲音村402167220699531.201.004.40民井良好SW7仲音村402340220715328.001.000.47民井水质差,有异味,旁边有养猪场SW8富苍村401930220773325.801.002.08民井良好SW9文集村401835220830020.001.402.40民井良好SW10音大村401914220877117.101.702.98民井水清,未见污染续表3.2-1评价区水位统测基本情况一览表编号位置坐标X坐标Y井口高程(m)井径(m)水位埋深(m)井类型水质条件SW11文大村401663220986211.101.531.14民井良好SW12场地内大口井400975220891710.101.761.60民井良好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调查区范围内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对象主要为湖水和村庄。(1)湖水环境现状调查湖水分布在调查区范围西南、东北、东南两侧。经实地踏勘调查,多数段的湖水已修筑了水泥护堤,湖水基本不流动,湖水微泛绿,无臭。3.2-2湖水照片(2)村庄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调查区范围的村庄大口井主要开采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和火山岩孔洞潜水,根据收集的资料,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地下水为无色、透明、无臭、无味,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Ca型。常规离子(组分)含量,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火山岩孔洞潜水地下水为无色、透明、无臭、无味,水化学类型以HCO3--Na·Mg·Ca、HCO3·Cl--Mg·Ca(Na·Mg·Ca)型为主。地下水保护目标本次工作重点评价和预测范围为项目建设区事故状态下可能影响的范围。根据建设场地和周边地形地貌圈定重点评价范围为12.7km2。水文地质调查结果显示,重点评价范围内主要供水层位为赋存于海口组及其下部的承压含水层,仅有个别农村居民点利用浅层地下水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建设场地距海边约500m,下游区没有村庄等居民点,结合地下水现状使用功能的调查,确定本次地下水评价的目标为防止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区域浅层地下水,避免受污染的地下水通过运移途径影响下游海域。地下水样品采集现状监测井布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布置水质监测点。主要分析地下水水质,查明建设场地及周边区域地下水水质现状,分析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监测点布置要求:二级评价项目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5个,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2-4个。要求在建设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1个,建设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2个。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2倍以上。这里将部分新施工井当做水位、水质的监测井,加上水文调查的民井,水位监测井共17个。依据规范及实地勘查情况,本项目最终布置水质监测井5口,兼顾水位监测用途;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对新施工的钻孔进行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并取水质进行检测。具体布置见图3.2-3,基本情况如表3.2-2。表3.2-2监测点一览表监测点编号井深(m)静水位(m)水样(件)SZ14.913.001SZ23.141.101SZ39.751.801ZK126.3010.121ZK224.0011.37野外采样方法本次野外采集水质监测样5件,采样点均使用RTK仪器定位。具体采样过程如下:(1)采集钻孔水样时,先测定天然状态下水位埋深,抽取一段时间后,再用水样瓶接取。(2)采样前,将水样瓶洗净,再用拟采水样清洗3次;(3)样品取好后,根据检测指标要求,尽快密封,贴上标签;(4)现场测试项目:肉眼可见物、嗅和味、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矿化度、重碳酸根。本次5件样品的测试分析,委托海南省地质测试研究中心完成。评价方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有关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的要求: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应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因子已超过规定的水质标准,指数值越大,超标越严重。标准指数计算公式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对于评价标准为定值的水质因子,其标准指数计算公式:(3.2-1)式中:-第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指数,无量纲;-第i个水质因子的监测浓度值,mg/L;-第i个水质因子的标准浓度值,mg/L。(2)对于评价标准为区间值的水质因子(如pH值),其标准指数计算公式:(3.2-2)(3.2-3)式中:-pH的标准指数,无量纲;-pH监测值;-标准中pH的上限值;-标准中pH的下限值。评价因子本项目评价地下水质量等级,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的“Ⅲ类”水质标准。按照地下水Ⅲ类质量标准,结合建设项目具体地下水水质,本次评价主要选取K+、Na+、Ca2+、Mg2+、碳酸盐(CO32-)、重碳酸盐(HCO3-)、PH、氨氮(NH3-N)、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总硬度、铅、氟化物、镉、铁、猛、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BOD和石油类。具体的取样监测点见图3.2-3。图3.2-3水位水质监测点图评价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水质标准;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限制标准;BOD5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限制标准;石油类水质参考指标及限值采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具体评价标准见表3.2-3。表3.2-3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GB/T14848-2017)单位:mg/L项目pHNH3-N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III类标准6.5~8.50.5201.00.0020.05项目砷As汞Hg六价铬(Cr6+)总硬度铅Pb氟化物F-III类标准0.010.0010.054500.011.0项目镉Cd铁Fe锰Mn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SO42-氯化物Cl-III类标准0.0050.30.101000250250项目高锰酸盐指数菌落总数(CFU/ml)总大肠菌群(MPN/100ml)BOD5石油类III类标准3.0100不得检出4.00.3评价结果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主要针对浅层地下水(取样深度都小于30m),5件地下水水样测试及评价结果见表3.2-4~3.2-5。表3.2-4水样测试及水化分类单位:mg/L钻孔离子SZ1SZ2SZ3ZK1ZK2K+1.76.338.03.13.5Na+14.627.623.613.215.9Ca2+27.646.028.316.617.0Mg2+12.410.59.511.011.6Cl-29.738.241.019.825.5SO42-17.413.6HCO3-91.5140.0116.099.094.0总硬度12015811086.890.2溶解性总固体190282279180194pH6.616.848.378.318.32水化类型Cl·HCO3-Mg·CaCl·HCO3-Na·CaCl·HCO3-Ca·NaCl·HCO3-Na·Ca·MgCl·HCO3-Na·Ca·Mg本次水质监测取样测试结果见表3.2-3。水质无色、无味、透明,水样pH值6.61~8.37、溶解性总固体180~282mg/L、总硬度86.8~158mg/L、水化类型为Cl·HCO3-Mg·Ca、Cl·HCO3-Na·Ca、Cl·HCO3-Ca·Na、Cl·HCO3-Na·Ca·Mg型。根据水质测试结果,总体上阴离子以Cl-、HCO3-为主、阳离子以Ca2+、Na+为主;评价区内地下水整体上可定为中性~弱碱性淡水。根据表3.2-3、表3.2-4地下水样监测结果可知,除SZ2和SZ3的硝酸盐指标超标、ZK1的Fe指标超标以及各水样的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指标超标外,其余监测指标未超过地下水Ⅲ类质量标准。表3.2-5地下水现状监测统计分析单位:mg/L项目编号SZ1SZ2SZ3ZK1ZK2浓度最大值浓度最小值浓度均值浓度标准差pH浓度6.616.848.378.318.328.376.617.493.79标准指数0.780.320.910.870.88NH3-N浓度0.030.030.3<0.02<0.02标准指数0.060.060.060.040.04硝酸盐浓度19.025.4531.22.7216.238.93标准指数0.951.561.140.1360.273亚硝酸盐浓度0.0300.0360.0360.0120.0130.0360.0120.0250.01标准指数0.0300.0360.0360.0120.013挥发性酚类浓度<0.002<0.002<0.002<0.002<0.002标准指数<1<1<1<1<1氰化物浓度<0.002<0.002<0.002<0.002<0.002标准指数<0.04<0.04<0.04<0.04<0.04As砷浓度<0.005<0.005<0.005<0.005<0.005标准指数<0.1<0.1<0.1<0.1<0.1Hg浓度<0.00005<0.00005<0.00005<0.00005<0.00005标准指数<0.05<0.05<0.05<0.05<0.05Cr6+浓度<0.004<0.004<0.004<0.004<0.004标准指数<0.08<0.08<0.08<0.08<0.08总硬度浓度12015811086.890.215886.811345.03标准指数0.270.30Pb铅浓度0.005<0.005<0.005<0.005<0.005标准指数0.5<0.5<0.5<0.5<0.5氟化物浓度0.310.280.310.330.190.330.190.280.15标准指数0.310.280.310.330.19Cd镉浓度<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标准指数<0.02<0.02<0.02<0.02<0.02Fe浓度0.04<0.02<0.020.450.03标准指数0.13<0.07<0.071.50.1Mn浓度<0.01<0.01<0.010.07<0.01标准指数<1<1<10.7<1溶解性总固体浓度19028227918019428219022590.28标准指数0.190.2820.2790.180.194硫酸盐浓度17.413.669.25标准指数0.0360.054氯化物浓度29.738.241.019.825.541.019.830.8410.76标准指数60.0790.102高锰酸盐指数浓度0.9610.7690.7691.180.5881.180.5880.8530.54标准指数0.320.260.260.390.196菌落总数浓度11001801500860160016008601048633.20标准指数111.8158.616总大肠菌群浓度1405220<2<2标准指数BOD5浓度0.20.480.30标准指数0.050.0750.1750.1250.175石油类浓度<0.003<0.003<0.003<0.003<0.003标准指数<0.01<0.01<0.01<0.01<0.01备注:标红字体为超标指标。水文地质试验与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包气带饱和渗透系数渗水试验是一种在野外现场测定包气带土层垂向渗透系数的方法,目的在于测定包气带渗透性能及防污性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规范、《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及《专门水文地质学(第三版)》,本次渗水试验采用双环法,具体过程为:图3.3-1ZK1渗水试验照片图3.3-2ZK2渗水试验照片试验时在试验层中开挖一个截面积约0.2m2的圆形试坑,在试坑底部放入直径0.25m的铁环。试验时,在环内注水,并使坑底的水层厚度保持一定(一般为10cm厚),记录环内单位时间注入水量(即包气带岩层的渗透流量),当注入水量保持稳定时,则可根据达西渗透定律计算出包气带土层的渗透系数值。包气带土层的垂向渗透系数(K),实际上就等于试坑底单位面积上的渗透流量,也等于渗入水在包气带土层中的渗透速度(V)。计算结果见表3.3-1。表3.3-1渗水试验计算成果表编号渗透面积F(cm2)注水量Q(cm3/min)渗透系数K渗透性评价(cm/s)(m/d)ZK120002220.001851.60中等透水ZK220002160.00181.55中等透水地表为玄武岩风化粉质粘土,野外渗水试验稳定时10min渗水量达0.002m³,计算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为1.55~1.60m/d,平均值1.58m/d,属于砾混合物级别。该值与理论值相比偏大,经过现场询问得知该场地前期经过开挖后回填,实验时未能完全压实,因此推测本次渗水试验求得参数偏大。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是进行渗流计算的依据,依据抽水试验水位降深曲线、涌水量数据,由裘布依稳定潜水井流的涌水量方程,可得到计算渗透系数公式,图3.3-3裘布依稳定潜水井流根据钻孔地层岩性特征,运用抽水试验中稳定段数据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K),计算成果见表3.3-2。表3.3-2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K计算编号Q(m3/d)r(m)R(m)S(m)H(m)K(m/d)ZK194.080.0861.906.9812.681.55ZK245.600.0846.636.838.131.43由表3.3-2知:建设场地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43~1.55m/d,平均1.49m/d。图3.3-4ZK1抽水试验照片图3.3-5ZK2抽水试验照片含水层有效孔隙度根据朱学愚、钱孝星著《地下水水文学》所给经验值,有充填的粗砾石孔隙度取值0.28;根据瑞士工学研究所提供资料,含水层为砂砾石含粘粒时,含黏土16%的砂砾含水层孔隙度0.342,且黏粒含量越高,孔隙度越小。本项目区潜水含水层为道堂组含大量强风化玄武岩碎块和砂粒含量较高的粉质粘土,综合取值0.35。弥散系数根据孙讷正《地下水污染--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中记载,含水介质为不同粒径范围与不同平均粒径D50时,有不同的室内实验纵向弥散系数。此次野外钻探揭示含水层介质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粒径变化较大,纵向弥散度按照最大取值0.0707m,按照平均水流速度0.002m/d得到实验室纵向弥散系数0.00014m2/d作为本模拟纵向弥散系数。由于室内实验弥散系数与野外实验弥散系数相差甚大。Gelhar对世界范围内所收集的59个大区域弥散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弥散度随试验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试验范围为10-1~105m时,纵向弥散度为10-2~104m。在一个给定的试验尺度内,纵向弥散度的变化为2~3个数量级,本建设场地按照3个数量级取值。因此,将实验室纵向弥散系数经验值0.00014m2/d放大3个数量级,即0.14m2/d作为本次模拟野外实验弥散系数更符合真实情况。横向弥散系数取值为纵向弥散系数的0.1倍,取值为0.014m2/d。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评价野外调查未发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本章小结建设场地位于永兴火山岩台地,钻孔深度内剖面上地层自上至下依次为:①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褐红色,可塑状,为玄武岩风化残积土;②中风化玄武岩:深灰色、灰黑色,斑状结构,气孔状构造;③强风化凝灰岩:灰色、青灰色、褐黄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④中风化凝灰岩:色、青灰色、褐黄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⑤含砂粉质粘土:褐黄色、灰色,硬塑;⑥粗砂:灰白色、浅灰色,饱和,中密;⑦粘土:灰色、深灰色,硬塑,钻探深度范围内未揭穿该层,为良好的隔水层。根据剖面地质结构分析,建设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①层粉质粘土、第⑤层含砂粉质粘土及第⑥层粗砂中的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位埋深10.12~11.37m,地下水向西北方向径流。根据野外钻探岩心、渗水试验、抽水试验成果,确定包气带岩性主要为第四系更新统道堂组一段(Qp3d1)灰色、灰黑色、褐红色粉质粘土,渗水性差,平均厚度2.85m,包气带渗透系数取1.58m/d;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取1.49m/d,属于中等透水层;有效空隙度取值0.35;纵向弥散系数0.14m2/d,横向弥散系数0.014m2/d。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评价区分布第四系孔隙水与火山岩孔洞水混合浅水,完整的地下水系统由补给、径流和排泄系统组成,如果地下水的补给源或地下水的储存介质受到污染物的污染,那么伴随着地下水的运动,含水层系统就可能遭受到污染物质的污染。因此在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中,根据地下水流场变化进行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拟预测。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情况,该区域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与火山岩孔洞水混合浅水,本报告主要对潜水含水层进行水流和溶质运移预测模拟。预测方案污染源主要为生产废水和员工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主要为运输车辆冲洗水、建构筑物冲洗、储罐和管道试压、实验室废水等作业产生的污水;员工生活废水主要为粪便污水及洗漱废水。污染物一旦渗漏首先污染包气带,最终污染下部潜水含水层。考虑到项目初期雨水产生的污染物浓度较小,当和生产废水混合后会发生稀释作用,所以污染程度按照最不利情况考虑,不考虑初期雨水的稀释作用。正常状况下,储油罐区、汽车装车区、油泵房、隔油池及雨水监控池、污水检查井、阀井、事故污水收集池、化粪池等均进行了防渗处理,污染物不会入渗地下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非正常工况下,化粪池、隔油池防渗层破裂,地下水渗透量大、污染物浓度大,地下水遭受污染的可能性大,为重点关注区。污染物从地表经过包气带进入地下水,包气带的防污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地下水污染程度和状况。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本项目地处澄迈县老城开发区,地形平坦,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场区上覆为玄武岩风化残积土层,夹有强风化玄武岩碎块,层顶为近期施工素填土,包气带防污性能相对较差,若发生废水渗透,则本次预测模拟的潜水含水层遭受污染的可能性很大,废水渗透方向与地下水径流方向基本一致;下部为中风化玄武,渗透性差,为相对隔水层。事故情景设计非正常状况一:假定隔油池底部破裂,同时防渗层破坏,发生废水渗漏,通过包气带进入潜水含水层中。非正常状况二:假定化粪池发生渗漏,同时防渗层破坏,通过包气带进入潜水含水层中。由于隔油池距离下游更近,影响更大,污染物石油类源强超标倍数远高于化粪池污染物COD,因此选取隔油池作为本次污染预测单元。预测时段选取污染发生后100d、1000d及7300d作为关键时段。根据海南省污染物浓度总量控制要求及“4.2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一节,生活污水选取COD、氨氮;生产废水选取COD、石油类作为预测因子。预测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3\*ROMANIII”类水浓度限值,石油类水质参考指标及限值采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详见表4.1-1。表4.1-1预测因子及浓度限值单位:mg/L污染源预测因子“III”类标准生产废水COD3.0石油类0.3生活污水COD3.0氨氮0.5正常状况下各污染单元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非正常状况下各污染单元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非正常状况下污水处理站污染源强计算在非正常状况下,隔油池底部破损造成污染物渗漏进入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42m³的隔油池(2m×7m×3m),预测单元为废水池,按照《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渗水量不得超过2L/(m2•d),本项目污水处理单元尺寸大小为2m×7m,深度为3m,则正常状况下允许渗漏量为0.11m3/d,假设非正常状况下渗漏量为正常状况下的10倍,即非正常状况下渗漏量为1.1m3/d。污染物的渗漏量为:石油类:400mg/L×1.1m3/d=440g/d(3)非正常状况下污染物泄漏时间确定按照监测频率2月一次监测计算,确定非正常状况污染物持续泄漏时间为60天。2)影响途径通过项目建设内容的分析,非正常状况下本项目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可能影响途径包括即装置区底部出现破损,污水渗入地下影响地下水环境及可能对敏感点产生影响。地下水流向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呈一维流动。评价区以及附近区域无集中式水源地和分散式饮用水源地,地下水位动态稳定,因此污染物在浅层含水层中的迁移,可概化为瞬时注入示踪剂(平面瞬时点源)的一维稳定流动二维水动力弥散问题,当取平行地下水流动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时,则污染物浓度分布模型如下:式中: x,y — 计算点处的位置坐标;t — 时间,d;C(x,y,t) — t时刻点x,y处的示踪剂浓度,g/L;M — 含水层的厚度,m;mM — 瞬时注入的示踪剂质量,kg;u — 水流速度,m/d;n — 有效孔隙度,无量纲;DL — 纵向x方向的弥散系数,m2/d;DT — 横向y方向的弥散系数,m2/d;π — 圆周率。利用所选取的污染物迁移模型,能否达到对污染物迁移过程的合理预测,关键就在于模型参数的选取和确定是否正确合理。本次预测所用模型需要的参数有:含水层厚度M;外泄污染物质量mM;岩层的有效孔隙度n;水流速度u;污染物纵向弥散系数DL;污染物横向弥散系数DT。这些参数主要由本次工作的试验资料以及类比区最新的勘察成果资料来确定:(1)含水层的厚度M:根据工程勘察成果,评价区内地下水含水层岩性为为以第四系细砂和中粗砂为主,含水层的厚度根据本次野外施工钻孔情况和以往水文地质资料,取含水层厚度6.91m。(2)含水层的平均有效孔隙度n:评价区地下水以亚砂土和风化凝灰岩为主的松散岩类孔隙水与火山岩孔洞水,n值取0.35。(3)水流速度u:厂区含水层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与火山岩孔洞水混合潜水,含水层岩性为亚砂土和凝灰岩,根据收集已有抽水试验成果,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分别为1.49m/d。地下水水力坡度按照等水位线图取为I=0.012,因此厂区地下水的渗透速度为:V=KI=1.49m/d×0.012=0.01788m/d;则厂区的水流速度u为:u=V/n=0.051m/d;纵向x方向的弥散系数DL:根据经验系数,同时保守估计弥散试验取最大值,纵向弥散系数为10m2/d。横向y方向的弥散系数DT:根据经验一般DT/DL=0.1,因此DT取为1.0m2/d。3)非正常状况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将确定的参数代入预测模型,便可以求出含水层不同位置,任何时刻的硫酸盐的浓度分布情况。厂界处含水层石油类浓度变化趋势如图4.3-1和图4.3-2所示。从图可知,当污染物进入含水层后,短期内地下水含水层层中污染物浓度升高并出现局部超标现象,(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限值要求),随后污染物贡献浓度开始慢慢降低。预测100天内污染物浓度超标,而1000天内污染物污染羽浓度在含水层未出现超标现象,根据预测结果可知,在厂界处预测时间内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中限值要求,无超标现象,且评价区内无敏感点分布。(1) 对含水层影响分析根据预测结果可知,在非正常状况下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含水层中,造成短期内地下水含水层层中污染物浓度升高并出现局部超标现象,预测100天内和1000天内污染物污染羽浓度在含水层未出现超标现象。因此,非正常状况下对含水层影响较小。(2) 对敏感点影响分析根据调查可知,评价区美当村等水源井位于项目上游,污染物影响范围主要在项目下游,因此在非正常状况下不会对敏感点产生影响,对地下水敏感点环境影响可接受。图4.3-1非正常状况下污染物石油类运移100天影响范围分布图图4.3-2非正常状况下污染物石油类运移1000天影响范围分布图表4.3-1不同距离污染物石油类浓度变化情况评价区地下水污染评价结论运营期,在正常状况下,如果是可视场所发生硬化面破损,即使有物料或污水等泄漏,按目前的管理规范,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不可能任由物料或污水漫流渗漏,而对于泄漏初期短时间物料暴露而污染的少量土壤,则会尽快通过挖出进行处置,不会任其渗入地下水。正常状况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运营期,在非正常状况下,各装置中污染物渗漏对潜水含水层短期内产生一定污染,评价区内无敏感点,因此对敏感点不产生污染。综上所述,在正常状况下拟建项目对地下水影响较小;在非正常状况下,各类污染因子的渗漏会对潜水含水层有所影响,造成局部地下水水质超标。评价区内无敏感点,不会对敏感点不产生污染。该区域地下水污染运移特征:地下水污染运移速率慢,污染影响范围小,污染持续时间长,一旦发生污染,很难自净。建议在设计应对水工建(构)筑物进行防渗处理,并加强施工监理,避免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造成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环境影响保护措施与对策建议建设期地下水环境影响防治①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较少,在居住区设生活污水池收集生活污水(主要为食堂污水和洗漱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区建筑用水或洒水降尘;施工人员集中居住地要设经过防渗处理的厕所,对厕所应加强管理,定期喷洒药剂,并定期清理外运于农肥。②施工废水要进行收集和处理,工地设废水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处理,然后复用与搅拌砂浆等施工环节中。③在施工现场设置固定的冲洗场,设备及车辆定期冲洗,不允许将冲洗水随时随地排放,在冲洗场设废水沉淀池,沉淀后的中水回用于建设过程。④在降雨时对某些建筑材料及时遮盖以减少雨水冲刷产生污水,对污染较重的废污水应设临时储存及处理装置。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排入地面场地集中水池中沉淀处理,处理后废水回用于施工或场地降尘洒水,多余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绿化。⑥实施施工期环境监理制度。运营期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地下水污染防范应急措施本项目在正常状况下厂区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很小。但是在非正常状况下存在对地下水环境产生污染趋势,需要采取合理的主动防控与被动防渗等地下水防治措施,使得地下水污染风险降到最低。本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方位进行控制。本项目使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工艺,良好合格的防渗材料,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厂区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以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拟建项目接受的废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厂区对产生废水的各装置及其所经过的管道要经常巡查,杜绝“跑、冒、滴、漏”等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废水收集装置、废水处理设施和污水输送管道等周边要进行严格的防渗处理,从源头上防止污水进行地下水含水层中。1)主动控制措施从生产过程入手,在工艺、管道、设备、给排水等方面尽可能地采取泄漏控制措施,从源头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质泄漏的可能性和泄漏量,使项目区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降至最低,一旦出现泄漏等即可由区域内的各种配套措施进行收集、处置,同时经过硬化处理的地面有效阻止污染物的下渗。2)被动防渗漏措施被动防渗措施,即末端控制措施,在污染区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并把滞留在地面的污染物收集起来,集中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3)应急响应措施包括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并使污染得到治理。项目运营过程中一旦发生风险事故,渗滤液首先污染包气带,要查明污染物污染的范围及深度,尽可能的将污染物控制在包气带的范围内,根据污染情况酌情对污染区域的粉质粘土层进行置换处理;一旦污染物进入到饱和地下水中,监测孔可用于应急抽水井,对污染区通过人工开采地下水形成下降漏斗,防止污染水向下游扩散,抽取地下水通过事故排水管道输送至事故池集中贮存并进行集中处理。当地下水大面积遭受严重污染时,查明污染渗漏位置和污染含水层范围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抽水井的数量,及时控制地下水污染。分区防渗措施地下水主动防控措施主要从工艺节水、工艺设备、建筑结构、总图布置、给排水防控等方面考虑。从原则上讲,对任何一种工业行业,其一般生产过程都有可能采用工艺节水技术来减少生产用水,而且节水潜力较大。采用工艺节水技术往往比单纯进行水的循环利用和污水回用更为方便与合理。工艺节水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生产用水,而且通常具有减少用水设备、减少废水或污染物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以及节省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节省能源等一系列优点。工艺节水主要包括洗涤节水及物流节水。要求企业利用高压水洗法、新型喷嘴水洗法、喷淋洗涤法、物料换热节水技术等技术进行工艺节水。选用节能、节水、环保的工艺设备。在考虑工艺合理的条件下,采用抗震、坚固的建筑结构,防止污水渗出。由于拟建项目在正常状况下对地下水造成的影响很小。但是在非正常状况下对厂区内局部含水层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产生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各废水储存和处置单元发生泄漏,即产生裂缝。因此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防治裂缝的产生:(1)简化结构体系: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加强对结构设计的简化处理,采用现代概念设计理念,加强对复杂体系的分析,通过合理、科学的现代设计方法,避免裂缝的产生。与此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到受力和变形作用,合理计算配筋,尤其是对于裂缝控制的薄弱环节,一定要做好防范处理,进而控制好结构体系对裂缝的有效预防。(2)结构形状要规则:在布置结构的形状时,要尽量做到规则,确保整个结构应有的刚度,如果在设计中,结构布置不规则,那么其上下结构所承受的刚度不会统一,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变形,尤其是是刚度控制薄弱的环节,极易发生开裂的现象,为此,要进行结构设计时,结构的形状一定要保证其规则性,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3)尺寸设计要合理: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尺寸设计也预防裂缝产生的主要环节。一旦结构的尺寸过长,那么其所产生的温差应力也会增大,最终出现裂缝。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结合工程实际要求,合理控制结构的尺寸,全面考虑结构应力与长度的关系,既要满足设计的规范和要求,也要避免裂缝现象的产生。(4)材料运用要规范:首先,工程结构设计中,所选用的混凝土,既要满足防水要求,也要满足工程的承载力要求,其强度不可以过高。其次,在结构设计中,需要混凝土的和易性得到改善。第三,对于水泥品种的选择,最好采用收缩性小的水泥材料,并且可以适当地掺加一些外加剂,使得水灰比降低,严格控制内外温度,加强对整个结构的保温和保水养护。要求厂区内项目使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工艺,良好的管道、设备和污水储存设施采用较清洁的原辅材料,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合理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优化排水系统设计,工艺废水、地面冲洗废水、厂区初期雨水等综合处理。管线铺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铺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主装置生产废水管道进入空中管廊,只有生活污水、地面冲洗废水、雨水等走地下管道。地下水被动防渗措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给出不同分区的具体防渗技术要求一般情况下,应以水平防渗为主,防控措施应满足以下要求:a)已颁布污染控制国家标准或防渗技术规范的行业,水平防渗技术要求按照相应标准或规范执行,如GB16889、GB18597、GB18598、GB18599、GB/T50934等;b)未颁布相关标准的行业,参考《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2013)对地下水污染防渗要求,根据预测结果和场地包气带特征及其防污性能,提出防渗技术要求;或根据建设项目场地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和污染物特性,参照表7提出防渗技术要求。其中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分级和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别参照表5和表6进行相关等级的确定。地下水被动防治措施主要为拟建项目进行分区防渗处理,有效的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分级和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见下表5.2-1和5.2-2。表5.2-1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分级参照表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主要特征难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易对地下水环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可及时发现和处理表5.2-2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参照表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强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中岩(土)层单层厚度0.5m≤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K≤l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弱岩(土)层不满足上述“强”和“中”条件厂区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等”,污染物污染控制程度为“难”,根据表6.2-3进行防渗分区划分。表5.2-3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参照表防渗分区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污染物类型本项目污染单元防渗技术要求重点防渗区弱难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K≤1×10-10cm/s;或参照GB18598执行中-强难化粪池、隔油池、事故池、罐区、罐区围堰内弱易一般防渗区弱易-难其他类型厂房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或参照GB16889执行中-强难中易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强易简单防渗区中-强易其他类型办公区一般地面硬化2)防渗分区确定工程依据污水处理的过程、环节、结合拟建工程总平面布置情况,将拟建项目场地分别划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见图6.2-1)。重点防渗区:包括化粪池、隔油池、事故池、罐区、罐区围堰内的范围等,其防渗要求整体防渗性能达到K≤1×10-10cm/s。一般污染防治区:包括厂房等,其防渗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简单防渗区:包括办公区等,没有物料或污染物泄漏,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的区域或部位。其防渗要求为一般地面硬化即可。2)防治措施根据防渗参照的标准和规范,结合目前施工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技术水平,针对不同的防渗区域采用典型的防渗措施如下,在具体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防渗标准的前提下做必要的调整。一般防渗区通过在抗渗混凝土面层(包括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中掺水泥及渗透结晶型防水剂,其下铺砌砂石基层,原土夯实达到防渗的目的。对于混凝土中间的伸缩缝和实体基础的缝隙,通过填充柔性材料达到防渗目的。一般污染防治区抗渗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100mm。简单防渗区做一般地面硬化。图5.2-1项目地下水防渗分区图地下水监测计划为了及时准确的掌握项目所在地周围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情况,应对项目区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的监测,防止或最大限度的减轻项目对地下水的污染。1)地下水监控井布设原则①重点污染区监测原则;②以地下水下游区为主;③在线监测与例行监测相结合原则。2)监测井布设方案①监测井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的要求及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原则,二级评价项目一般不少于3个监测点。本建设项目主要渗漏点位置为化粪池、隔油池。综合考虑本次建议布置3眼监测井,结合前期现状监测时已有监测井,新增1眼监测井。②监测位置项目调查与评价区范围地下水总的主要径流方向为西北方向,同时向周边扩散,根据《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的要求及地下水监测点布设原则,SZ1监测场地上游区;ZK1处于地埋式化粪池、隔油池下游,监测地埋式化粪池和隔油池;在建设项目场地下游布置1眼,ZK3。详见监测井布置图。图5.2-1监测井布置图③监测频率:对于背景值监测井每年的枯水期采样1次,即每年11至次年的4月份之间取样一次;对于污染控制监测井逢单月采样一次,即逢1、3、5、7、9、11月各监测1次,每年共监测6次。如果某一监测项目如果连续两年均低于控制标准值的1/5,且在监测井附近确实无新增污染源,而现有污染源排污量未增的情况下,该项目可每年在枯水期采样1次进行监测。一旦监测结果大于控制标准值的1/5,或在监测井附近有新的污染源或现有污染源新增排污量时,即恢复正常采样频次。监测因子:K+、Na+、Ca2+、Mg2+、碳酸盐(CO32-)、重碳酸盐(HCO3-)、PH、氨氮(NH3-N)、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总硬度、铅、氟化物、镉、铁、猛、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BOD和石油类。④监测数据管理上述监测结果应按项目有关规定及时建立档案,并抄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常规检测数据应该进行公开,特别是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居民公开,满足法律中关于知情权的要求。发现污染和水质恶化时,要及时进行处理,开展系统调查,并上报有关部门。地下水跟踪监测与信息公开建设项目运行后,建设单位应该按照以下监测计划进行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定期完成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报告,跟踪监测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建设项目所在场地及影响区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数据,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2)生产设备、管廊或是管线、贮存与运输装备、污染物贮存与处理装备、事故应急装置等设施的运行状况、跑冒滴漏记录、维护记录。主要应将监测井中石油类、COD、BOD、氨氮、Cr6+、Hg、As、Cd、Pb、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硝酸盐、亚硝酸盐、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公开,其中重点监测项目为石油类、COD、氨氮。其中监测井的基本结构、监测项目、监测频率一览表见5.3-1。表5.3-1地下水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一览表监测点监测点性质监测点位置坐标(54坐标)井深(m)监测层位重点监测项目监测频率SZ1背景值监测井建设场地上游X=2208758Y=4009874.91潜水石油类、COD、氨氮一年1次ZK2跟踪监测井地埋式化粪池、隔油池下游X=2208889Y=40090724一年6次ZK3跟踪监测井隔油池下游X=2209040Y=400935井底地层为中风化玄武岩应急预案及管理应急预案:企业制定专门的地下水污染事故应急措施并与其他应急预案相协调。应急预案编制组应由应急指挥、环境评估、环境生态恢复、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组织管理、医疗急救、监测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和专家组成,制定明确的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等。应急处置:地下水发生地下水异常情况时,按照制定的地下水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组织专业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将紧急事件局部化,采取包括切断生产装置或设施、设置围堤等拦堵设施、疏散等,防治事故扩散、蔓延及连锁反应,缩小地下水污染事故对人;环境和财产的影响。管理措施:加强企业生产、操作、储存、处置等场所的管理,建立一套从企业到领导和企业班组层层负责的管理体系。重点污染防治区所在生产车间,每一操作组对其负责的区域建立台账,记录当班的生产状况是否正常。对于机泵、阀门、管道连接交叉等有可能产生泄漏处,设置巡视监控点,纳入正常生产管理程序中。项目运营过程中一旦发生风险事故,渗滤液首先污染包气带,要查明污染物污染的范围及深度,尽可能的将污染物控制在包气带的范围内,根据污染情况酌情对污染区域的粉质粘土层进行置换处理;一旦污染物进入到饱和地下水中,监测孔可用于应急抽水井,对污染区通过人工开采地下水形成下降漏斗,防止污染水向下游扩散,抽取地下水通过事故排水管道输送至事故池集中贮存并进行集中处理。当地下水大面积遭受严重污染时,查明污染渗漏位置和污染含水层范围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抽水井的数量,及时控制地下水污染。结论项目工程概况本项目总投资为3421.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63.01,占总投资的1.8%。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由主体工程及辅助工程、环保工程等内容组成,包括油罐区、1座泵棚、1栋3层综合楼、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化粪池以及生活污水处理站、事故池、隔油池及污水和消防管网等。地下水环境现状工作等级和工作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所属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Ⅱ类;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判定为“较敏感”。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水文地质单元,确定重点评价区总面积约12.8km2,地下水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以建设项目为中心,结合当地居民点适当外扩一定距离进行调查,本次工作充分考虑场地周边村庄、水系等,调查评价面积约为14.7km2。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根据水文地质钻探可知,调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更新统道堂组一段(Qp3d1)、第四系更新统北海组一段(Qp2b)、第三系上新统海口组四段(N2h4)。根据含水层介质、水力特征和地下水赋存条件,场地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根据项目特征,本次关注的含水层为浅层潜水层,含水介质岩性为火山岩风化残积土粉质粘土和北海组含砂粉质粘土、粗砂。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本次水文地质钻探结果,地层自上至下依次为:①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褐红色,可塑状,为玄武岩风化残积土;②中风化玄武岩:深灰色、灰黑色,斑状结构,气孔状构造;③强风化凝灰岩:灰色、青灰色、褐黄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④中风化凝灰岩:色、青灰色、褐黄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⑤含砂粉质粘土:褐黄色、灰色,硬塑;⑥粗砂:灰白色、浅灰色,饱和,中密;⑦粘土:灰色、深灰色,硬塑,钻探深度范围内未揭穿该层,为良好的隔水层。根据剖面地质结构分析,建设场地潜水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①层粉质粘土、第⑤层含砂粉质粘土及第⑥层粗砂中的第四系孔隙潜水。ZK1、ZK2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10.12m、11.37m。ZK1抽水试验求得其渗透系数为1.55m/d,单井涌水量94.08m3/d;ZK2抽水试验求得其渗透系数为1.43m/d,单井涌水量45.60m3/d,场地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取平均值为1.49m/d。ZK1渗水试验求得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为1.60m/d;ZK2抽水试验求得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为1.55m/d,场地包气带渗透系数取平均值为1.58m/d。地下水环境现状和评价结果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质量标准,本次评价主要选取K+、Na+、Ca2+、Mg2+、碳酸盐(CO32-)、重碳酸盐(HCO3-)、PH、氨氮(NH3-N)、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总硬度、铅、氟化物、镉、铁、猛、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BOD和石油类等指标。水质现状调查,除SZ2和SZ3的硝酸盐指标超标、ZK1的Fe指标超标以及各水样的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指标超标外,其余监测指标未超过地下水Ⅲ类质量标准,地下水化学类型为Cl·HCO3-Mg·Ca、Cl·HCO3-Na·Ca、Cl·HCO3-Ca·Na、Cl·HCO3-Na·Ca·Mg型。地下水污染预测运营期内,一次污染事故条件下,生活污水污染物氨氮、COD最大浓度分别为1.09mg/L、9.33mg/L;生产废水污染物COD、石油类最大浓度分别为9.35mg/L、149.01mg/L,均超过地下水III类标准及生活饮用水标准。运营期满时(10950d),污染物不超标,对保护目标不存在影响。该区域地下水污染运移特征:地下水污染运移速率慢,污染影响范围小,污染持续时间长,一旦发生污染,很难自净。建议在设计应对水工建(构)筑物进行防渗处理,并加强施工监理,避免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造成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控措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坚持“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即采取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措施。采取分区防护措施:化粪池、隔油池区应加强防渗力度,增加防渗层厚度,降低防渗层渗透性。同时应加强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布置地下水监测井。本建设项目主要渗漏点位置为化粪池、隔油池。综合考虑本次建议布置3眼监测井,结合前期现状监测时已有监测井,新增1眼监测井。其中SZ1监测场地上游区;ZK1处于地埋式化粪池、隔油池下游,监测地埋式化粪池和隔油池;在建设项目场地下游布置1眼,ZK3。监测频率:对于背景值监测井每年的枯水期采样1次,即每年11至次年的4月份之间取样一次;对于污染控制监测井逢单月采样一次,即逢1、3、5、7、9、11月各监测1次,每年共监测6次。如果某一监测项目如果连续两年均低于控制标准值的1/5,且在监测井附近确实无新增污染源,而现有污染源排污量未增的情况下,该项目可每年在枯水期采样1次进行监测。一旦监测结果大于控制标准值的1/5,或在监测井附近有新的污染源或现有污染源新增排污量时,即恢复正常采样频次。监测因子:K+、Na+、Ca2+、Mg2+、碳酸盐(CO32-)、重碳酸盐(HCO3-)、PH、氨氮(NH3-N)、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总硬度、铅、氟化物、镉、铁、猛、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BOD和石油类。一旦发生事故,应采取应急响应措施,对受污染防渗层包气带粘土层进行置换处理,同时设置抽水井,采用抽水试验,处理受污染地下水,可有效降低地下潜水受污染程度。结论综上所述,建设项目位于海南省老城经济开发区内海南国盛石油有限公司油库旁,属于永兴火山岩台地,地势经整平,地形较平坦。厂区地下水类型以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火山岩孔洞潜水的混合潜水为主,主要含水岩组为玄武岩岩的风化残积土和强风化玄武岩裂隙带,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地下水向西北方向径流,最终汇入北部湾。本次地下水现状监测完成的测试指标中,除SZ2和SZ3的硝酸盐指标超标、ZK1的Fe指标超标以及各水样的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指标超标外,其余监测指标未超过地下水Ⅲ类质量标准。根据预测结果,非正常状况下和风险事故下生活污水超标污染晕最远可达29m;生活废水超标污染晕最远可达94m,对周边地下水环境有一定影响,故需从防渗工程、环境监测、日常监管和应急处置等角度加以重视。总体来说,在严格落实场地防渗、监测、管理等工作的基础上,建设项目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海南老城开发区废润滑油仓储项目(修编)修改目录1、加强项目依托国盛油库相关设施的可行性分析;根据危废管理相关要求说明油品进出库与本项目的衔接,明确油库油品周转率,充实产污环节分析,核实“三废”污染物的产排浓度及产排量。(1)核实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量,细化收集系统或措施,补充油气回收装置并分析其环境可行性。表4-1项目大气污染源排放一览表产排污环节排放方式污染物沥青烟苯并[a]芘非甲烷总烃储罐大、小呼吸废气;装车台发油废气源强产生量(t/a)1.53.8×10-56.128产生速率(kg/h)0.1714.338×10-60.7治理措施工艺集气收集+洗涤塔+气液分离器+UV光解+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排气筒(DA001)效率呼吸废气通过集气管道收集率100%,装车台发油口通过集气罩收集效率90%、废气处理措施去除效率95%有机废气排气筒设置情况坐标:E110.05386,N19.965879编号DA001,高15m,内径0.6m,总排风量20000m3/h收集后有组织排放排放量(t/a)0.0751.9×10-60.271排放速率(kg/h)0.0092.16×10-70.031排放浓度(mg/m3)0.4281.08×10-51.517未被完全收集无组织排放排放量(t/a)————0.436排放速率(kg/h)————0.05排放标准标准名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速率(kg/h)0.18(15m)0.050×10-3(15m)10(15m)浓度(mg/m3)750.3×10-3120是否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导热油燃气锅炉燃烧废气排放方式污染物SO2NOxPM10源强(即排放量)排放量(t/a)0.0130.110.032排放速率(kg/h)0.0090.0760.022排放浓度(mg/m3)9.2877.9611.14治理措施工艺/(天然气为清洁能源,燃烧后可直排)锅炉废气排气筒设置情况坐标:E110.053834,N19.966829编号DA002,高15m,内径0.3m排放标准标准名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浓度(mg/m3)5020020是否达标达标达标达标采用洗涤塔+气液分离器+UV光解+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对有机废气及沥青烟气进行吸附净化处理。1、废气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在储罐呼吸口设集气管道密闭收集,收集效率100%,在装车台发油口设置集气罩收集,收集效率90%。收集的有机废气及沥青烟气由分支管道汇集到主管道,进入主管道的沥青烟气、有机废气通过洗涤塔+气液分离器+UV光解+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吸附净化处理后,最后经离心风机通过排气筒排出。经洗涤冲刷掉的沥青焦油及水分子汇集到喷淋塔底部收集后作为危废处理。2、工艺设备介绍(1)洗涤塔废气自下而上进入洗涤塔,洗涤液通过循环水泵由特殊结构的喷嘴自上而下喷入气流中,造成气液两相高速逆向对撞,当气液两相的动量达到平衡时,形成一个高度湍动的水幕层,在水幕区,气液两相呈高速湍流接触,因此接触表面积极大,而且这些接触表面积不断地得到更新,达到快速冷却与高效洗涤效果。(2)气液分离器烟气经过洗涤装置的处理后,大部分油污、有害物质都被去除,留在循环水中,为防止上部分油污通过水的挥发,一起被带入UV光解装置中,影响光解效果,因此在洗涤装置后安装气液分离器,使水汽迅速形成水滴流回洗涤设备循环水箱,保证相对干燥的气体进入UV光解设备中。(3)UV紫外线光解利用高能高臭氧UV紫外线光束分解空气中的氧分子产生游离氧,即活性氧,因游离氧所携正负电子不平衡所以需与氧分子结合,进而产生臭氧。利用特制的高能高臭氧UV紫外线光束照射恶臭气体,裂解恶臭气体如: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硫化物H2S、VOC类,苯、甲苯、二甲苯的分子键,使呈游离状态的污染物分子与臭氧氧化结合成小分子无害或低害的化合物,如CO2、H2O等。再通过排风管道排出室外。彻底达到脱臭及杀灭细菌的目的。(4)活性炭吸附吸附过程:由于活性炭固体表面上存在着未平衡和未饱和的分子引力或化学健力,因此当固体表面与气体接触时,就能吸引气体分子,使其浓聚并保持在固体表面,次现象称为吸附。利用固体表面的吸附能力,使废气与大表面的多孔性固体物质相接触,废气中的污染物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使其与气体混合物分离,达到净化目的。是一个吸附浓缩的过程,并没有把有机溶剂处理掉,是一个物理过程。同时也对异味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细化导热油种类,明确使用周期,细化工作原理,补充废导热油的产生量及处置方式。沥青闪点为204℃,报告表应注意导热油与沥青闪点之间的矛盾。修改情况:表1.4-2本项目设置的机泵、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台流量m³/h扬程m备注1废矿物油卸车泵116032离心泵2废矿物油装车泵116032离心泵3沥青装车泵16025螺杆泵4柴油装车泵116032离心泵5燃料油装车泵116032离心泵6有机热载体锅炉(导热油炉)2(一用一备)————设2台2t/h燃气锅炉(一备一用),采用天然气作燃料,每小时用气量约90m³,工作时间8小时,导热油(有机热载体)为L-QB300,一次加入量5吨,使用温度为120℃,低于导热油及沥青闪点。导热油理化性质:导热油是以精制的窄馏分矿物基础油,并加入清净、分散、抗高温氧化等多种添加剂精制而成,适用于最高温度不超过300℃的强制或非强制循环的闭式传热系统。本项目使用导热油为L-QB300,一次加入量5吨,使用温度为120℃,低于导热油及沥青闪点。导热油的使用寿命跟使用时间关系不大,是否需要换油主要看它的技术指标的变化,若残碳大于1.5%、酸值大于1.5、运动粘度大于50,只要其中一个指标超标,即需要换油。其它的指标如闪点、水分和低沸物超标还可以补救,不用换油。每隔半年定期检测油质技术指标,根据指标情况变化决定是否更换导热油。在设备运转良好以及正确的操作维护管理情况下,一般导热油可使用5年以上。若发生更换,更换下的废导热油作为危废委托资质单位清运处理。复核沥青储罐类型、数量及容积,量化沥青储罐储存及出料过程的挥发性废气主要污染物(苯系物、非甲烷总烃和苯并[a]芘)的产排量,细化收集及处置措施,并分析其环境可行性。修改说明:沥青储罐类型、数量及容积见表1.4-1:表1.4-1储罐区具体参数一览表介质公称容积m³主要规格(直径m×壁高m)备注1废矿物油储罐1个200014×14内浮顶Q235B——2车用柴油1个200014×14内浮顶Q235B——3沥青1个200014×14拱顶Q235B盘管加热,保温4燃料油1个200014×14内浮顶Q235B——5消防水罐1个200014×14拱顶Q235B——修改说明:2、沥青储罐“大、小呼吸”产生的沥青烟气、有机废气、苯并[a]芘(1)非甲烷总烃沥青在在熔化状态下会产生少量有机废气,以烃类混合物为主要成分,其中含多环芳烃类物质尤多,本项目以非甲烷总烃计。拟建项目沥青储罐为固定顶罐。固定顶罐的废气排放分为呼吸损失(小呼吸排放)和工作损失(大呼吸排放)。储罐“小呼吸”损耗是指因储罐日夜温差变化而使沥青蒸发损耗;“大呼吸”损失是储罐收发作业造成。①储罐“小呼吸”损失计算式为:LB=0.191M[P/(100910-P)]0.68D1.73H0.51ΔT0.45FPCKC式中:LB-固定顶罐的呼吸排放量(kg/a);M-储罐内蒸气的分子量,取200;P-在大量液体状态下,真实的蒸气压力(Pa);D-罐的直径(m);H-平均蒸气空间高度(m);ΔT-一天之内的平均温度差(℃);FP-涂层因子(无量纲),根据油漆状况取值在1~1.5之间,本项目取1.2;C-用于小直径罐的调节因子(无量纲);直径在0-9m之间罐体,C=1-0.0123(D-9)2;罐径大于9m的C=1,本项目取1;KC-产品因子(石油原油KC取0.65,其他有机液体取1.0)。②储罐“大呼吸”工作损失计算式为:LW=4.188*10-7MPKNKCVL式中:LW-固定顶罐的工作损失(kg/m³投入量);M-储罐内蒸气的分子量,取200;P-在大量液体状态下,真实的蒸气压力(Pa);KN-周转因子(无量纲),取值按年周转次数(K)确定。K≤36,KN=1;36<K≤220,KN=11.467×K-0.7026;K>220,KN=0.26。本项目K=6<36,KN=1;KC-产品因子(石油原油KC取0.65,其他有机液体取1.0);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本项目沥青储罐有机废气产生量见下表:表5.2-5本项目沥青储罐有机废气产生量污染物名称罐容数量周转量周转次数大呼吸产生量小呼吸产生量合计排放量非甲烷总烃2000m31个12240t/a6次/年1.13t/a0.23/a1.36t/a根据《沥青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研究》(才洪美,中国石油大学),在140℃以下时,沥青烟主要成分以饱和烃为主,且饱和烃主要为长直链或带有支链的烷烃和环烷烃组分,及少量的芳烃化合物,没有检测到高于两环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因此,沥青储罐呼吸废气可以用非甲烷总烃进行评价。储罐呼吸口连接集气管道,将呼吸废气引至沥青烟气处理装置(与沥青烟气共用),处理后废气通过15m高排气筒(DA001)排放。(2)沥青烟气沥青烟是指石油沥青及沥青制品生产中排放的液态烃类有机颗粒物质和少量在常温下的气态烃类物质,它含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烟气,以烃类混合物为主要成分,其中含多环芳烃物质尤多,以苯并[a]芘为代表的多环芳烃类物质是强致癌物。本项目沥青烟气产生量参考《公路沥青供应站沥青烟排放模拟及控制装置经济论证》,该文献经过试验发现,对湖北应城市应城沥青油站的5个大型油罐(3×1000t+2×500t)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的沥青烟量进行模拟实验,得出该5个大型油罐在120℃时沥青烟的挥发量为1811.34mg/s。本项目沥青储罐加热到120℃,根据以上数据采用类比法,得出沥青的挥发量为388mg/s(1.4kg/h),按沥青年周转量核算,年加热时间约1095h,则沥青烟产生量为1.5t/a。(3)苯并[a]芘纯苯并[a]芘为黄色针状晶体,熔点179℃,沸点310℃左右,能溶于苯,稍溶于醇,不溶于水,是石油沥青中的强致癌物,可引起皮肤癌症,在沥青烟气中,其通常附在直径在8.0um以下的颗粒上。本项目沥青储罐采用导热油分层加温工艺,可根据用户需要及施工季节,保温至相应的温度,通常为120~130℃,储罐外壁及管道阀门等采用保温材料保温。参考前苏联拉扎列夫主编的《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手册》第一卷(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沥青烟中苯并[a]芘含量约0.01‰-0.02‰,本次评价取0.015‰。则建设项目苯并[a]芘产生量为0.038kg/a。(4)废气处理系统采用洗涤塔+气液分离器+UV光解+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对有机废气及沥青烟气进行吸附净化处理。1、废气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在储罐呼吸口设集气管道密闭收集,收集效率100%,在装车台发油口设置集气罩收集,收集效率90%。收集的有机废气及沥青烟气由分支管道汇集到主管道,进入主管道的沥青烟气、有机废气通过洗涤塔+气液分离器+UV光解+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吸附净化处理后,最后经离心风机通过排气筒排出。经洗涤冲刷掉的沥青焦油及水分子汇集到喷淋塔底部收集后作为危废处理。2、工艺设备介绍(1)洗涤塔废气自下而上进入洗涤塔,洗涤液通过循环水泵由特殊结构的喷嘴自上而下喷入气流中,造成气液两相高速逆向对撞,当气液两相的动量达到平衡时,形成一个高度湍动的水幕层,在水幕区,气液两相呈高速湍流接触,因此接触表面积极大,而且这些接触表面积不断地得到更新,达到快速冷却与高效洗涤效果。(2)气液分离器烟气经过洗涤装置的处理后,大部分油污、有害物质都被去除,留在循环水中,为防止上部分油污通过水的挥发,一起被带入UV光解装置中,影响光解效果,因此在洗涤装置后安装气液分离器,使水汽迅速形成水滴流回洗涤设备循环水箱,保证相对干燥的气体进入UV光解设备中。(3)UV紫外线光解利用高能高臭氧UV紫外线光束分解空气中的氧分子产生游离氧,即活性氧,因游离氧所携正负电子不平衡所以需与氧分子结合,进而产生臭氧。利用特制的高能高臭氧UV紫外线光束照射恶臭气体,裂解恶臭气体如: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硫化物H2S、VOC类,苯、甲苯、二甲苯的分子键,使呈游离状态的污染物分子与臭氧氧化结合成小分子无害或低害的化合物,如CO2、H2O等。再通过排风管道排出室外。彻底达到脱臭及杀灭细菌的目的。(4)活性炭吸附吸附过程:由于活性炭固体表面上存在着未平衡和未饱和的分子引力或化学健力,因此当固体表面与气体接触时,就能吸引气体分子,使其浓聚并保持在固体表面,次现象称为吸附。利用固体表面的吸附能力,使废气与大表面的多孔性固体物质相接触,废气中的污染物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使其与气体混合物分离,达到净化目的。是一个吸附浓缩的过程,并没有把有机溶剂处理掉,是一个物理过程。同时也对异味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根据生产制度核实锅炉燃料使用量,量化锅炉废气主要污染物的产排浓度及产排量,分析排气筒高度的环境合理性。修改说明: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项目燃气导热油炉仅在沥青装车时提前开启运行,每天仅装车一次,锅炉燃烧时间约4h。项目燃气锅炉每日工作4h,锅炉燃料为天然气,每小时用气量约90m³,根据估算本项目天然气使用量为94.27t/a(13.14万m3)。根据《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燃烧10000m3的天然气,产生6.3kg的NO2,1.0kg的SO2,2.4kg的烟尘。废气量按照下表核算。表5-94430工业锅炉(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产排污系数表-燃气工业锅炉产品名称原料名称工艺名称规模等级污染物指标单位产污系数末端治理技术名称排污系数蒸汽/热水/其它天然气室燃炉所有规模工业废气量标立方米/万立方米-原料107753/107753来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试用版)2t/h蒸汽锅炉年用废气产生的污染物统计如下:工业废气产生量为:141.587万m3/a,排放量为141.587万m3/a;·二氧化硫产生量为0.013t/a(9.28mg/m3,0.009kg/h),排放量为0.013t/a(9.28mg/m3,0.009kg/h)。NO2产生量为0.083t/a,排放量为0.083t/a。则NOx(以NO2占0.75计)的产生量为0.11t/a(77.96mg/m3,0.076kg/h),排放量为0.11t/a(77.96mg/m3,0.076kg/h)。烟尘产生量为0.032t/a(11.14mg/m3,0.022kg/h),排放量为0.0.32t/a(11.14mg/m3,0.022kg/h)。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规定:每个新建锅炉房只能设一根烟囱。燃气锅炉烟囱不低于8m,新建锅炉房的烟囱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其烟囱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根据现场勘查,项目20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不超过12米,项目锅炉烟囱高度为15米,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对锅炉烟囱高度要求,排气筒高度设置较合理。(5)核实清罐油泥、隔油池(水封井)油渣的产生量,明确处置措施及去向。修改说明:4、清罐底泥油罐清洗时产生的固体废物。根据业主提供资料,2000m³储油罐清洗时产生清罐固废约50kg。按每年清罐一次,3座储油罐(沥青储罐不清洗),产生污泥约0.15t/a;底泥送有资质单位处置。5、项目污水处理站收集的浮油生产管理废水及初期雨水经含油污水处理站隔油处理后,每年产生约1吨的浮油,这部分废水经油水分离器收集于集油桶内,集油桶收集满后及时更换空桶,满装的集油桶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清运处置。污水处理站会有少量底泥产生,底泥为含油固废,产生量约0.05t,送有资质单位处置。(6)细化污水排放源主要污染物源强(特别是初期雨水、清罐废水、油罐切水等),核实水量平衡图表,分析项目污水处理站处理工艺的环境可行性。修改说明:(1)生活污水本项目劳动定员18人,均不在厂区食宿。根据《海南省用水定额》(DB46T446-2017),不住宿员工参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用水定额80L/人·d计,排污系数按0.8计,则员工日常用水量为1.44m3/d(525.6m3/a),排放量为1.152m3/d(420.48m3/a),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NH3-N及动植物油等。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试用版)中提供的系数和计算方法来估算,项目所在的区域属于五区中的一般城市市区。COD排污系数为285mg/L、BOD5排污系数为129mg/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3月联合检测试题(数学试题文)试题
- 2024年那曲c1客运资格证考试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6.2-贪心法-基本原理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1.2.3-算法分析准则 - 时间复杂度 - 渐近分析及符号表示
- 2024年贵阳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及答案详解
- 2024年百色考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目
- 2024年天津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电子版
- 2024年哈尔滨客运资格证考试模拟题答案
- 厂房租赁协议
- 吉首大学《空间解析几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广西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
- 电子政务概论-形考任务5(在线测试权重20%)-国开-参考资料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GB/T 451.2-2023纸和纸板第2部分:定量的测定
- 上海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五套附参考答案
- 退场通知单范本
- 中控考勤管理系统数据库结构
- 医院关键财务管理岗位定期轮换与交接制度
- 设备包机管理实施细则
- 物流成本的计算(作业成本法)
- 油库电气部分完好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