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共八大会场庆祝粉碎“四人帮”1、时空观念:通过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探索建设道路的对比使学生感知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和执着。2、史料实证:结合史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史实,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曲折发展的特点。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3、唯物史观: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发展的趋势,了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4、家国情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感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培养学生珍惜国家建设成果和爱国情怀。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

学习聚焦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伟大成就。

史料阅读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初,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苏共二十大我们得到的教益,“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主义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吴冷西《忆毛主席》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在理论上做了怎样的探索?从仿效苏联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中共以苏为鉴,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1)时间:(2)背景:(3)内容:(4)意义:1956年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②“一五”计划建设即将完成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阶级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了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矛盾,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2.

“双百方针”时间:内容:1956年作用: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是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时间:内容: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作用:(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A.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B.使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良好的主观愿望造成了不幸的后果。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双百方针”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起到了什么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的提出,起了什么作用?1957年,毛泽东告诫全党:“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毛泽东的这段话着重强调A、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B、建立联合政府的必要性C、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性C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二)探索中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2、实践:工业上,“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农业上,“以粮为纲,农业跃进”(1)大跃进—发展生产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2)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原则。特点:高速度、高指标特点:一大二公经济领域出现“左”倾冒进错误后果:1959—1961年,发生了严重经济困难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提出说明了什么?又是如何进行实践的?造成了什么后果?【课堂探究】请说明下列宣传图片对研究新中国经济建设有何史料价值。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8分)史料价值:属于一手史料、图像史料,可用于研究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政府对经济建设的政策指引、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教训等。注意问题:宣传图画能生动地描绘特定的时事,对时局研究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宣传画多采用艺术手法,有一定的主观性,研究使用时应注意与其他史料互证。走向疯狂的58年宣传画中的1958面对失误,中共中央是如何进行政策调整的?取得了什么成果?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三)纠正错误政策调整成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1、“八字方针”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要是指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但是政治和认识根源的失误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2、召开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北京)比较系统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3、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1964年)七千人大会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在一起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4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双百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整风运动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三年经济困难正确的探索失误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1)经济建设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经验教训:总结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你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1、原因(1)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2)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3)根本原因:“左”倾错误不断发展2、过程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1967年初“一月风暴”全面夺权1969.4中共九大1971.9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政变1972年周恩来批判极左思潮各项工作出现转机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形势明显好转。1976.9“四人帮”加紧夺权1976.10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结束以时间顺序,简要梳理文化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

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3.“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危害:民主法治遭受破坏;社会秩序陷于混乱;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基本人权遭到践踏;文艺事业遭到摧残;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4.评价:

注意:“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而“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有两大领域的成就:一是外交领域,二是科技领域。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对错误进行抵制的结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就。经验教训:(1)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年“文革”带来了哪些危害?如何评价它?从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三、伟大的建设成就领域建设成就工业国防农业教育医疗外交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人造卫星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杂交水稻),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教育事业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打开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逐步建成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梳理50—70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伟大的建设成就?具有什么意义?1、成就

学习聚焦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2、意义:观察材料中的地图,指出20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变化:由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向中部地区、西南地区及西北偏西地区迁移。原因:国际形势的紧张(或中苏关系恶化,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国防建设的需要);近代以来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或地区发展不平衡或推动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三线建设的开展。(答出其中2点即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两弹元勋”邓稼先“航天之父”钱学森“铁人”王进喜“地质之光”李四光这一时期涌现出哪些先进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什么精神?时代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3.先进人物: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学思之窗

20世纪6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国际霸权主义的巨大压力,党和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培育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这种在与自然灾害和物质匮乏斗争中形成的鲜明的时代精神,直到今天仍然鼓舞着人们奋勇前行。3.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三、伟大的建设成就周恩来总理机场迎接尼克松毛泽东同志会见尼克松影响: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次同中国建交的高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结合材料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原因:中美两国共同的诉求(1)美国方面①认识到中国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