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和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_第1页
浅析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和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_第2页
浅析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和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_第3页
浅析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和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_第4页
浅析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和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9/49浅析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问题【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贸易迅速发展,全球资本市场飞速转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成为不抗拒的历史潮流。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各国国内经济规则和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国际化的趋势已成为必然。本文旨在对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应对会计国际化提出对策。【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会计国际化一、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之间的关系(一)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必然推动会计走向国际化第一,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当今世界的资本市场已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全球化、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中国必须进入国际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金融全球化和投资全球化,这就要求会计能够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真实、可靠、能够满足各方利益的经济信息,以便更好地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经济全球化必然推动会计走向国际化。第二,资本市场发展,企业实现跨国经营要求会计走向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更有发展潜力的国外市场,将其资本市场拓展至国外,甚至实现跨国经营。跨国合并和资本市场向外扩张的趋势,客观要求企业需要了解其他国家的会计政策,了解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也要求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和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如果会计核算不统一,定会给不同国家的投资者带来不同的麻烦。因此各国之间的经济信息尽量减少差异的不可比性和分歧,协商规范的一致性才有利于经济事项的调整和处理,才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二)会计国际化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会计国际化通过对会计政策、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准则等国际化,并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使会计成功与国际接轨。会计国际化减少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金融、投资全球化和资本市场扩张等产生的贸易摩擦和贸易限制,促进生产要素与经济资源的合理组合与配置,使各国公司能够更好地经营管理,从而为经济全球化创造更多合作与机会,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二、经济全球化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一)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是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会计国际化是伴生于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趋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树立经济全球化观念的同时,也应确立会计发展的国际化观念。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变化瞬息万变,要求企业必须尽快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经营战略,处理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事务,掌握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而这一传递者就是会计。跨国公司、大型公司的不断涌现导致企业组织形式和经济业务类型不断多元化,这些要求会计理论和事务具有及时的适应性和规范性,而这也客观上要求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靠拢,因此加快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二)经济全球化提升我国会计教育质量,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会计国际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会计国际化要求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人才,对与之相配套的会计教育的要求也就不断加强,因此这一现象反映在我国,便是会计教育正朝着高等教育的方向发展。为顺应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国际化的潮流,近年来我国会计教育领域逐渐向外开放,会计的高等教育也在信息化、科技化、网络化趋势的推动下逐渐国际化,国内的会计教育机构通过开班培训、网络授课等方式提供会计教育服务,而国外一些会计认证考试也开始逐步走向国内,如英国的ACCA、加拿大的CGA等。会计教育质量的提升使得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迅速提高,以便为经济全球化下的会计国际化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人才。(三)经济全球化推动我国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虽然已经初步完善建立,但仍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现有的法律规范体系体现出立法前瞻性、稳定性与内部协调性较差,虚假会计信息及法律责任不够完善等不足,有的方面甚至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度产生冲突。因此,建立健全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建设,不仅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规范我国会计行业相关行为的重要保证。4.2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问题会计国际化就是会计的国际协调过程。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就是以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为动力,通过学习、借鉴,使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逐步协调、相互融合的过程。4.2.1中西会计环境的差异目前,我国会计制度及实务与国际惯例仍存在着较大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基本原因是中西会计环境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因素:法律环境对会计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力。可以说,不同的法律造就不同的会计体制。(2)政治因素: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决定了不同的会计模式。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相应地政府行为对会计的影响十分重大;而西方是以私有制为主体,会计体系自然要服从于维护资本所有者的私有财产和权益的基本要求。(3)经济因素。经济是直接影响会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法规法则很不完善,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现象仍很普遍。(4)教育因素:教育水平和专业教育状况对会计实务有着重要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也相对较高。相比之下,我国受教育的专业人员的数量和结构都与西方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高素质、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仍十分缺乏。4.2.2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化要缩小中西会计间的差距,解决会计国家化与国际化间的矛盾,协调是基本的途径。一些国际性组织,如欧盟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都在积极地推动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发展。作为WT0成员国的一员,我国逐步与国际会计接轨协调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1)会计规范体系的统一。目前我国会计的直接规范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WTO协定要求所有会员国的法规应与WT0的国际规范一致。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发布了若干项具体会计准则,但大部分仅局限于上市公司,其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仍有一定差异,不利于国际间企业经营状况的比较分析,也不利于来华投资的外商了解经营状况。我国原有的分行业会计制度的存在又使不同行业的企业可以按不同的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也造成了信息使用者的极大不便。这些都与WT0要求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实行国际间的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统一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2)会计计量理论的重塑。随着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投入将更集中在人员培训、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广告策划、内部管理系统的沟通等活动中,这样,企业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估价和摊销问题便成为企业会计计量的重心课题;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企业间的无纸交易日益频繁,这种无纸交易的计量和核算问题也形成了企业会计计量的又一新课题。诸如此类问题的大量出现,都迫切要求重塑我国传统的会计计量理论。(3)会计组织机构的健全。为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须按照国际惯例,仿效发达国家企业内部财会机构设置的做法,依据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健全我国企业的会计体系。一是必须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部门分立;二是必须尽快提高企业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健全二者的职能机构,充分发挥它们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三是在财务会计中将税务会计分立出来,努力做好税务会计工作;四是加强企业内审职能。我国会计的国际化不仅影响了会计理论体系,还产生了许多新的经济业务,使我国会计面临着许多创新。(1)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更多地取决于人力资源。企业必将特别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利用和维护,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核算也将随之受到重视,人力资源会计将成为一项新的业务在企业中实施。(2)当今正值知识经济时代,从会计角度来看,知识经济的最大特点是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比重的显著增加。因此,无形资产的计量、核算、反映又成为我国企业将要开拓的一个新的业务领域。(3)企业要想长期生存与发展,除最大限额地追求利润外,还必须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职工福利和劳动保护、职工培训、社区服务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从长远来看又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基本条件,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反映。三、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及道路第一,树立正确的会计国际化观念,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国际化进程中来。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必须认识到会计国际化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会计国际化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来,使我国会计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第二,加深与其他领域、其他国家间的沟通合作与交流。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可能独自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发展。要想应对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就必加强与其他相关领域,其他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开展沟通、对话和合作,实现会计资源的共享利用和合理配置,提升我国在国际会计中的影响力,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实现互利共赢,从而在会计国际化发展中站稳脚跟。第三,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完善的会计法律、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是会计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我国应尽快完善会计准则体系,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建立健全一套既与世界接轨,又能体现中国特色的会计法律体系;另一方面,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使我国会计人才更好地满足国际会计需要。四、结语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世界经济体系下,我们只有积极地参与到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当中来,与其他相关领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国经济才能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我国会计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才能越走越远。参考文献[1]李玫.探析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J].经济管理信息,2011,(07).[2]方春芹.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J].知识经济,2013,(16).[3]季晓东.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国际化若干问题初步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01).[4]韦群林,张亦军.论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而资本在全球中的流动对我国的会计制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使我国的会计与国际接轨成为会计学者讨论的一个重点内容。《知识经济》2013年16期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国际化方春芹【摘要】:世界贸易迅速发展,全球资本市场飞速转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成为不抗拒的历史潮流。作为经济环境中的会计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国际化的浪潮中。本文围绕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国际化二者展开论述,并具体阐述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分类号】:F233【正文快照】:一、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国际化的辩证关系(一)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最突出的特征,关于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不同学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定义。如从生产国际化层面来看,1995年出版的英国科林斯商务词典就将经济全球化定义为:“国际化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会计国际化;会计准则 一.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国际化的关系1.经济全球化是会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客观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和跨国公司不断涌现,这些公司在不同的国家的经营利润需要最后进行比较和汇总。但是,众所周知,不同国家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制度是不一样的,这样产生的利润也会造成很大的差距,从而使上缴的税金也会差很多,最终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如1993年奔驰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如果按照德国的会计方法来编制会计报表,表现为盈利,但是如果按纽约核算方法来编制,则变为亏损。这样一盈一亏差距很大,由此可见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制度的一致性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许多国内公司开始走出去,在国外投资,同时,许多外资企业也大量的入住中国,不管这些公司的规模大小,都需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来进行财务分析。如果会计核算的方法没有得到统一,那么就会为不同国家的投资者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的减少会计核算带来的计量差异,通过沟通、协商、统一建立各国都能认可的会计制度,才能加强信息的可比性。2.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国际化,是指为了满足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在会计政策和会计实务的处理过程中应该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会计惯例,从而达到各国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和统一。其主要包括会计政策惯例国际化、会计管理体制国际化、会计教育管理国际化、执业会计惯例的国际化等等。在会计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资金市场的国际化及证券委员会、国际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努力为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外在条件。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从上世纪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它改变了国际资本的流动规模和形式,使得不同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合理的配置,各个国家在经济上不断的相互依赖,最终形成一个无疆界经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会计领域的影响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将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扩大到全球领域就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也是会计环境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在建立经济全球化这一观念的同时还应该树立会计国际化的观念。会计国际化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发展的,随着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业务的复杂多变等都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从客观上推动了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同时,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与各国的经济往来也越来越频繁,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化理论不断的渗入到我国的文化中,同样我国的会计文化业不例外的与国际会计文化得到了融合,如在会计观念上,会计人员应该树立竞争意识、风险意识,遵从国际惯例等,在会计的价值观上,更加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行业判断等。2.加速我国会计和教育服务领域的开放程度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我国的许多服务领域将对外开放,包括会计服务及教育服务这两个领域。一方面,会计服务领域,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成为国外会计公司尤其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争夺对象。世界著名的国际会计公司,它们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管理、良好的信誉等在我国的许多大城市都设立了相应的机构,抢占我国的会计审计市场,这就要求国内的注册会计师机构应该进行相应的整合重组,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另一方面,在教育服务领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传播也越来越便捷。我国的教育业将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及全球化的加快而慢慢走向国际化,国外的一些教育机构纷纷进驻中国,不仅开办了实体学校也建立了“远程教育”;同时,许多国外的认证考试逐渐走俏,如,英国的ACCA,加拿大的CGA等。3.加快我国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市场经济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会计领域的许多法律、法规制定的相对较晚,但是基本的会计法规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现有的会计体系呈现出不严谨、不完全的特点,甚至在有的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度产生冲突。因此,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必须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建设,使我国的会计法律建设能与国际会计接轨。三.结论总之,会计的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我国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制度,当然并不是盲目的照搬全抄,与我国现实情况不符的会计制度我们还是应该摒弃的。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同时,我国还应该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先进的会计理念,一方面适应会计国际化的潮流,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季晓东.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国际化若干问题初步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1).[2]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年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会计研究.先进的会计理念,一方面适应会计国际化的潮流,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季晓东.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国际化若干问题初步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1).[2]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年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会计研究.2003(2).[3]伍中信,杜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会计改革.管理世界.2002(4).[4]李端.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国际化.冶金财会.2005(1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探讨《铁道工程学报》2003年第3期|叶保洲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襄樊441003摘要:本文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分析;分析了会计的双重属性以及会计的国家化与国际化之间的辩证关系;论证了在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及其可能性;重点讨论了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问题,分析了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指出中西会计环境的差异是造成我国会计与国际间差异的基本原因,并强调要建立新的会计理论体系以适应国际会计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国际贸易和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因此,会计国际化问题已成为当今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1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分析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并维护生产国际化、贸易、金融与投资自由化,推进贸易、服务、资本最大限度地自由流动,重要表现是:(1)世界市场壁垒大幅减少,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各种生产要素将更顺畅无阻地按比较优势的原则从区域优化配置迈向全球化配置,促进了公平、公正、合理的世界市场的形成。(2)市场领域的扩大,激化了愈演愈烈的竞争行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法则,基基本原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经济全球化不仅要扩大贸易范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要实现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这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目标。2会计的国际共性与国家特性的矛盾统一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具有双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会计应该及时地、公正地披露相关和可靠•收稿日期2003—05—05叶保洲会计师男1969年出生的信息,它要求会计信息系统采取国际先进的技术方法来提供有用的信息,这使得会计的发展趋于国际化。社会属性产生于会计的经济后果,会计以财务报告方式向外提供通用的财务信息,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契约是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因而会计信息的披露会导致利益集团之间产权发生变动。各方总是希望会计准则对自身有利,因而各利益集团会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干预。这就使得会计准则跟一个国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即会计具有国家化的特点。因此,会计的双重属性形成了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之间的矛盾。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加不可阻挡,这使得会计国家化和国际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会计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着会计国家化,会计国家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会计国际化。但从长远发展看,会计国际化是发展的总趋势,国家化必然服从于国际化。因此,我们只能在承认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并存,正确处理好国际化与国家化关系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国际化与国家化的双向协调,解决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国家的会计由国家化向国际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是通过协调来实现的。3.1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往来的日益扩大,跨国筹资与投资的日益频繁,会计国际化已成为当前形势所趋。主要体现在:(1)跨国公司的出现。随着资本的集中和经营活动的扩展,西方国家的许多大型企业纷纷转向跨国经营。他们通过输出资金和技术,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设立工厂或子公司,借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廉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及广阔的消费市场;跨国公司为加强跨国经营活动的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统一可比的会计报告体系。但是,不同的子公司所在国的会计准则和实务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给跨国公司内部会计报表的合并、分析和利用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从而影响了公司经营管理的效率;同时,。因此,会计的国际协调化就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2)国际间投资活动的兴起。随着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任何国家的企业想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面对国际市场。于是,除跨国公司外,其他形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跨国投资也获得长足的发展。那么,各国会计准则与实务的差异必然造成投资者在使用有关外国公司的财务报告上的极大不便,不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此,为了适应国际间投资活动的加速发展,促进资本的流动,必然要求会计的国际协调化。(3)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贸易双方都需要了解对方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以及对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税收和会计制度。同时,还必须面临境外货款往来、信用证担保、外汇结算等会计实务问题。那么,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会计制度差异必然成为双方贸易往来的一大障碍。因此,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要求会计的国际化。(4)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近年来,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等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为了确保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各国均实施必要管制,规范资本市场所需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及其证券发行必须遵循既定的资本市场对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规范要求。因此,不同国家间会计与报告制度的差异必将导致企业进入跨国资本市场的困难,也难以满足各国资本市场对境外公司以及跨国资本流动的监督和管理的需要。所以必然要求会计国际化以适应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需要。3.2会计国际化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间交往的加深,又为会计国际化的可行性创造了如下条件。(1)经济运行方式趋同。目前,世界各国大多采用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它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经济运行方式的趋同化,使国与国之间可以进行会计交流与合作,为会计的国际协调创造了条件。(2)各国政府和组织日益认识到开展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对促进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官方组织与民间组织开展的会计国际协调活动。在制订和修订本国会计准则时,也充分借鉴和采用国际通用的会计惯例。这为会计国际化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3)各国间交往的日益加深。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与科技等交流日趋频繁,为会计国际化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经济与各国经济在更大5结束语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在走向国际工程市场过程中,首先面对的是由英美日等发达国家主导的、已形成的一整套国际惯例与规范的市场机制,因此国有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对项目合同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管好合同,培养优秀的项目经理,对于顺利实施国际工程项目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必需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参考文献[1]何伯森主编.国际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M].[2]梁槛.菲迪克合同条件及施工合同管理[J].[3]中国企业国际化管理课题组.企业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方法[M].浅析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指导老师:[摘要]本文将采用谈古论今的手法,通过研究现代建筑发展史来寻找21世纪现存建筑型式形成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推测未来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必将朝着向多元化的道路发展.。[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多元化 目录1.前言32.现代主义建筑的朔源42.1现代主义建筑的萌芽42.2工艺美术运动82.3新艺术运动兴起..83.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114.后现代建筑思潮195.21世纪及未来的建筑22结论.23致谢24参考文献251前言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的,要想了解室内设计方面的历史知识(现代室内设计)最好的办法就是研究现代建筑史。现代室内设计的成长历程包括它的流派都可以从建筑史中找到。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现代建筑史。住宅我们可以理解为民用住宅、商业住宅、工业住宅、教育住宅等。而并非我们平时那种狭义的理解(只有民用住宅),这样一来光住宅就占据了建筑的绝大部分内容,所以我们更有必要研究现代建筑史,这样才能更深刻地对我们未来的住宅设计发展做出的更合理的预言。下面就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现代建筑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吧。2现代主义建筑的朔源2.1现代主义的萌芽自建筑上的古典复兴运动以后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谈建筑结构上的进展了,好象只顾去谈建筑风格的演变。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结构的进展似乎到肋就停了下来,再怎么精心设计、复杂计算,好象结构的创新已经到此为止了。其实大家都在等待新材料的出现。而工业化大生产终于给建筑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材料,这就是铁(包括后来的钢)。和石头相比,铁的强度大、重量轻、价钱相对低、便于加工。这使得一方面建筑的数量开始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各种以前不可能的设计成为可能。从此之后,建筑和工业之间就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了。其紧密程度是以前的建筑师难以想象的。其实这种现象(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卷进以工业为中心的发展进程)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之后最显著的整体性变化。虽然同类的建筑有更早些的巴黎旧王宫奥尔良廊(如图1)和巴黎植物园温室,但被公认为“第一个现代建筑”的是伦敦的水晶宫(如图.2和如图3)。其实这多少有点偶然,因为伦敦1851年要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主展厅当然要是体现时代最先进水平的建筑。但究竟什么是最先进的建筑呢?候选方案层出不穷,候选人争吵不休。离开幕只有一年多,居然方案还没有定下来。按我们不陌生的如建造教堂的进程,现在是无论如何来不及了。绝望的主办方只好孤注一掷,请了一位花匠出身的建筑师约瑟夫·帕克斯顿爵士来主持建造。帕克斯顿创造性地运用铁框架加玻璃墙的办法,用9个月时间在海德公园搭建了一个563米×124米的圆拱顶大厅。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所有材料都是工业化生产的,造价比原定的还省。这样的规模、这样的速度、更不用说以前闻所未闻的全透明的建筑,当时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博览会开完之后,水晶宫被拆掉,另择地方重建了起来。拆掉之后完全能重建,这在以前也是没有听说的。于是水晶宫继续成为英国一景,直到1936年毁于一场大火。图1.巴黎旧王宫奥尔良廊图2.伦敦水晶宫图.3伦敦水晶宫侧面说到新材料铁的好处,我还可以举两个例子:伦敦的桑德兰桥(2.1.4)和同在英国的赛文河铁桥(2.1.5)。这些结构要是在以前以石头为主的年代,建筑师是想也不敢想的。图.4英国伦敦桑德兰桥图5.塞文河图6.埃菲尔铁塔另一个可能会被忽视的技术上的进展也对现代建筑起了不小的推动,这就是升降机的发明。可以想象,没有升降机(以及以后的电梯),高层建筑将永远不可能造出来,就算造出来也没有人愿意使用啊!世博会和新建筑的缘分还不算完。为了迎接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法国人当时的心病、现在的骄傲出现了――埃菲尔铁塔(如图2.1.6)。关于这座全部用铁构造的328米高的巨形结构,可说的实在太多,我只想说它是工程史上的奇观,也是现代建筑正式走上历史舞台的一个宣言。其有点怪异的美感是无法用希腊-罗马、拜占庭、哥特、巴洛克等等以前一切风格来解释的。这就是现代的美、工业化时代的美。毕加索、马蒂斯们,就是在它下面开始了对美的新的探索。这届博览会上还值得一提的是展出新机械的机械馆。它的跨度115米的铁架结构创造了当时的单一拱跨度世界记录。世博会开完之后,机械馆继续惊讶着人们的感官,直到1920年被拆除,其原址就在埃菲尔铁塔的下方。三种新结构方法铁结构、铁和玻璃的结合以及我们马上要谈的钢筋混凝土,可以说是材料上推动现代建筑的动力。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较大、自重较轻的特点使得它一出现就被建筑师认为是长久以来就在寻找的理想材料。最初混凝土在罗马万神庙时就有所使用(它是用火山灰和粘土配比而成的),但中世纪之后混凝土的制造方法已失传,19世纪末才重新发现。人们用它建构了许多奇观,其中一个就是法国的Orly飞艇库。那时飞艇正盛行于欧洲。其巨大的体积需要巨大的存放空间。建筑师们迎接了挑战,Orly飞艇库的跨度有96米,高度有58米。有一点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工业化绝对将人类历史分成了两段。如果说人类文明自存在以来只有过一次变化的话,那就是工业化带来的。全新的材料、全新的社会关系、全新的哲学在这个新的时代里层出不穷,全新建筑的出现也就不奇怪了。如果说工业化以前的建筑学是“考古建筑学”,对于过去总有一种景仰的话,工业化以后的建筑学就是“技术建筑学”,是由围绕着技术的进步展开的。从水晶宫建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段时间,各种各样的全新风格建筑纷纷崭露头角。这里只能简要地介绍几个影响比较大的流派。2.2工艺美术运动首先是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有一种回归田园的倾向。他们对工业化采取了排斥的态度,甚至要求家具、栏杆、生活用品全部由手工制造。其代表人物是拉什金和莫里斯,代表建筑就是莫里斯的住宅“红屋”。全部用红砖建造,不加粉刷,整体的布局完全出于实用功能的需要。对照那时的折衷主义,这是相当难得的。不过退回田园去终究不能面对工业化。2.3新艺术运动兴起19世纪80年代在比利时兴起了“新艺术运动”,后来也影响到了德国和英国。这一派认为以往的装饰都过时了,他们想创造一种简洁的、植物的美,认为这就是工业化时代所需要的。由于铁的易于加工最合适表现植物的曲线,他们大量地使用了铁来作装饰。现在比较时髦的铁艺就此诞生。其代表建筑是布鲁塞尔的都灵路12号住宅,其代表人物是运动的创始人凡·德·费尔德,他后来就任德国的魏玛艺术学校的校长。“新艺术运动”在英国的代表人是麦金托什,在德国的代表人是贝伦斯。有一位建筑师虽然和“新艺术运动”没有什么联系,但其意旨相近,所以也放在这里讲。他身后的名气一直不响,但现在大有成为圣人的趋势。他就是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戈地。他一生的设计都围绕着巴赛罗那。他的风格带有明显的拉丁民族特有的富有激情的想象力,常用鲜艳的彩色砖、大量的彩色玻璃窗制造瑰丽的光线效果,用旋转的楼梯、突兀变形的墙面制造离奇的空间感。其代表建筑有:圣家族教堂,其中混合了各种建筑风格,以植物和抽象图案作为装饰,整体给人一种迷幻感,由于资金的关系,这座教堂至今没有完工。米拉公寓,外观呈现一种奇妙的流动感,似乎是风在沙滩上吹出来的形状,内部的空间却很实用。古爱公园这里简直是对一个人想象力的考验,各种扭动的曲线和明亮的色彩在地中海的阳光下让人以为进入了神话。不能不说安东尼·戈地将建筑和雕塑以及其它造型艺术天才地结合了起来。但这毕竟不是工业化时代最急需的建筑风格,所以他的身后寂寞也就可以理解了。只有到了时下后工业化时代,人们需要反思工业化的时候,他的天才才会重新被发现。维也纳学派。因其发源地在奥地利而得名,影响波及荷兰与芬兰。他们也是主张建筑减少装饰的,其中极端的人甚至宣称“装饰是罪恶”。最坚决的一部分人自称“分离派”,就是要和以前所有的传统分离。其代表人物有奥托·瓦格纳、阿道夫·路斯。代表建筑有同在维也纳的邮政储蓄银行。和维也纳学派遥相呼应的有荷兰的贝尔拉格、芬兰的埃利尔·沙里宁。这一派对后来欧洲新建筑风格的影响很大。美国建筑确实没有自己的风格,往往是欧洲大陆上流行什么,他们就仿效什么。出于清教徒拘谨的本性,他们模仿地最多的还是古典主义,比如白宫、国会山、最高法院、一些老牌大学的老建筑等等。到欧洲流行折衷主义的时候他们也跟风,后来那边都不流行了他们也仍然乐之不疲,反正浮夸和暴发户心态永运是结伴而行的。不过作为19世纪后半叶成长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最终有了一种代表自己的风格――芝加哥学派。他们大概得感谢1873年芝加哥的一场大火。整个城市几乎烧光了。对新建筑需要量的巨幅增加注定了这一派的特点――高层建筑、铁(或钢)框架、箱式结构。用铁构成的箱式框架足以承担重量,外墙已无承重功能;铁框架便于搭建,外面敷上石料或混凝土一层楼就出来了;高层建筑便于容纳更多的人。这些做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赶时间,弥补火灾的损失,却恰恰符合资本主义高速发展对建筑的需要。办公大楼、高层公寓、百货大楼等建筑形式都是在芝加哥学派这里最初定型的。而做法一旦固定成风格,最初的出发点就不重要了。现在摩天大楼里的格子间生活,多少仍然受制于这种火灾后遗症引发的风格。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亨利·理查森和刘易斯·沙利文。后者说过“形式跟从功能”,这句话既是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的一种反映,也是时代的精神。现代派建筑理论自此始。后者还为高层建筑的设计制定了一些规则,且让我们看看现在的摩天大楼是否还遵守它们:动力、取暖、照明等设施在地下室;底层用于商店或银行等服务机构,空间要宽敞、采光要好;二楼是底楼功能的延伸,要有直通的楼梯与底层相连;二楼以上是相同结构的办公室;最上面一层是包括水箱等的设备间。如果没有其它的大的改进,一座无论再怎么新的摩天大楼从布局的意义上来说就是芝加哥学派的翻版,已经是一个多世纪之前的风格了。芝加哥学派的代表建筑有:芝加哥的信托大楼和布法罗的信托银行大楼等。从沙利文的事务所走出了一位叫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师,先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最后要介绍的现代派建筑雏形是出现得最晚的“德意志制造联盟”。这是一战前德国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业水平建立的一个类似协会的组织。里面有一些建筑师在和工业界接触的过程中认识到建筑必须要和工业接近。他们的风格的要点仍然是去掉装饰、向实用靠拢。“德意志制造联盟”的领袖是前面提到的彼得·贝伦斯,他年轻时是“新艺术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其代表建筑有德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涡轮车间,钢结构作为骨架,不要柱子支撑的大拱为下面留出了宽敞的空间,大玻璃窗提供了充足的光线,这些都是启发后人的地方。不过其大拱的侧面上的装饰,仍然让人想起了希腊神庙的山花。石头转角虽然稳重,但是仍然有些累赘。全新的建筑还没有真正到来。从贝伦斯的事务所先后走出了三位需要我们记住的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纵观这五种主要的现代派建筑雏形--“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可以说都在某种程度上把握住了时代的精神――建筑必须面向工业化、减少装饰、实用。而继承了他们精髓的现代派建筑,紧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来临了。3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首先要明确一点,现代派建筑并不是指现代的、时下的建筑。“现代主义”是一种风格,主要流行于20世纪20到60年代。现代派建筑是和四个人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们被公认是20世纪前半期最重要的建筑师,就是前面提到的赖特、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他们的风格在前面讲到的那些雏形中都有影子,但是把个别的趋势集中起来,成为一种潮流,不能不说是这四位的功劳。在他们之前、一战之后,有些艺术家也涉及了建筑。这里稍微提一下。表现派。在德、奥兴起的以夸张造型为主的运动,可以说是前面的“新艺术运动”的一种发展。代表建筑有恩里希·门德尔松设计的位于波茨坦的爱因斯坦天文台。未来派。意大利的知识分子提出的拥抱工业化的风格。他们认为“现代房屋应该造得和大型机器一样”。还好他们只是流于空谈,没有实际的建筑。风格派和构成派。前者兴起于荷兰,后者兴起于俄国。两者意趣相投,主要的思想是追求最简单的几何形体和最纯粹的颜色。他们追求的方向虽然对,但影响比较小。现在让我们来分别认识那“四巨头”吧!前面提到“新艺术运动”的费尔德去德国的魏玛艺术学校任校长。1919年,格罗皮乌斯继他任校长。他将学校改组为魏玛建筑学校,这里就是后来有名的“包豪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生于德国。他当校长的时候也才30多岁,是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他从“德意志制造联盟”的贝伦斯那里继承了简单化和实用化的建筑风格。而他在任包豪斯校长时又延请了不少当时最激进的艺术家为教师,比如现在已成为标志的抽象主义绘画代表人物康定斯基、超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人物胡安·米罗等。包豪斯是当时欧洲激进艺术的堡垒之一。他自己的建筑风格此时也渐渐成熟了。这就是构图的简单灵活、布局的实用、建筑材料便于大批量生产。最后这一点可以说是针对德国当时的现状的。一战战败的德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大量失业的工人急需便宜耐用的住宅,很多建筑师都投身过这样的工程。他的风格被后人成为“理性主义”或“功能主义”。他在这一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在德国的包豪斯新校舍。在这里他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即先确定各部分的功能,再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最后确定整体的外观。在构图上他大量使用不对称构图,主要入口也不只一个。虽然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任何装饰,但各部分之间的高低错落,自然具有一种和谐的外貌。更由于他大量使用了钢筋混凝土及其它工艺,近万平方米的建筑,整体造价仅每立方米7美元左右(当时货币)。勒·柯布西耶相比格罗皮乌斯要激进得多。他是瑞士出生的法国人,真名是查尔斯-爱德华·让雷内。他那个时代法国艺术家的特点或者说通病就是爱发宣言,他也不例外。他首次出名是1923年出版的一本书《走向新建筑》。这本书可以说是现代建筑理论问世的一个宣言,虽然里面也充斥了大量狂热的言语。他的主张是:以往的建筑样式都是虚构的;新建筑需要革命;建筑需要简单的线、面、块;大规模生产房屋;新建筑需要造型艺术。相对其它三巨头,他的理论最多且最激进。他有许多奇思妙想的设计,给后人的印象也最深刻,但相对来说设计最后得到实施的比较少。到后来后现代建筑思潮出来时,这成了他遭受大量攻击和讥笑的原因之一。总地来说,柯布西耶是四巨头中最重视造型的。他在二战之前最有名的建筑是萨沃伊别墅(如图1和如图2)。这个由简单的几何形体构成的房屋体现了他自己提出的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底层的独立支柱,房间的主要部分都放在二层;屋顶花园;不承重的自由平面;横向长窗;不承重的自由立面。这些都是有了框架结构之后才可能实现的。虽然萨沃伊别墅外表简单,内部的空间还是很复杂的。比如他采用了当时不多见的旋转式楼梯。而且上下两层之间主要的连接靠的是平滑的斜坡面,而不是阶梯,这样两层可以很自然的上下,空间的连续性增加了。图1.萨沃伊别墅图2.萨沃伊别墅楼梯密斯·凡·德·罗德国人,和柯布西耶一样,也不是正规学建筑的出身,多少有点自学成材的味道。早年他曾经是德国现代艺术团体“十一月社”建筑部的负责人,参与设计了柏林市区的廉价公寓。1927年,他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副主席,1930年他继格罗皮乌斯任包豪斯校长直到1933年学校被纳粹解散。他这一阶段的主张也是建筑要抛弃传统,不需要在乎形式,建筑要工业化。他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少就是多。西欧的三巨头中,赖特最欣赏他。密斯二战前的代表建筑是1929年巴赛罗那世博会的德国馆。这是一座奇怪的建筑,没有具体的功能,墙、屋顶、柱子似乎都是偶然搭在一起的,各部分之间全是直角相接,没有任何的过渡。整个建筑没有明显的内部和外部的区分,给人的空间感是奇妙的。装饰只是保持原有色泽的大理石墙面。简单的装饰反而给人以高雅的感觉。这次世博会上他还展出了自己设计的“金属藤椅”。这一启示了后来无数室内设计师的椅子又被称为“巴赛罗那椅”,是现代室内设计的经典之一。至于德国馆,世博会开完了也就拆掉了。现在我们要看他这一阶段的代表性建筑只能去捷克,那里有他1930年为一位银行家修建的住宅。这里也是简单的形体、简单装饰的结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美国人,是四巨头中最多产的一位。从年纪上说他比上面三位要大一些,风格也有所不同。事实上,后现代建筑思潮兴起时,有人揭发他对另三位有不小的看法。其实他为人比较孤傲,看谁差不多。总地来说,他并不十分排斥装饰,但强调建筑的整体效果必须和环境相协调。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后现代诸人纷纷挑战其它三巨头的今天,唯独他有越来越成为神的迹象。他在一战之前的设计中最出名的是芝加哥郊区的草原住宅。这是他从“芝加哥学派”的沙利文的事务所中走出来之后,来到美国西部,发现的属于自己和美国的风格。为了配合平原的自然景观,他使用了水平的大屋檐和花台,并强调了空间的开阔感。事实上,草原住宅对当时还在摸索新建筑形式的西欧建筑师确实是一个指路牌。也难怪他一直认为在西欧兴起的现代主义建筑是剽窃了他的思想。他从不认为自己是现代主义建筑师,只管自己的建筑叫“有机建筑”。他为日本东京设计的帝国饭店也是一处精品。整体建筑融合了西方和东方的特色。更关键的是,在那个地质学本身尚不发达的年代,他在整体设计中发明了许多减少地震损失的办法。比如管线深埋、悬臂结构、铜制屋顶等等。1923年的关西大地震中周围的房屋尽毁,而这座建筑丝毫未损就是他能力的证明。影响更为深远的是,他到日本工作期间引发了日本人对建筑设计的兴趣。他的助手后来就留在了日本。20年代末日本有了第一批学建筑的留学生。这批人以及他们的学生对于现在日本建筑设计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地位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二战之前赖特最出名的设计是匹茨堡附近的住宅,其更为人所知的名称是“流水别墅”,现在已经是无可争议的经典建筑之一。整个建筑坐落在一条错落有致的小溪上,虽然外表也是似乎无意间堆积起来的大块的简单几何体,但其空间构成别致地和小溪的动势结为一体。加上有意挑选的颜色,整个建筑和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而他自己的住宅兼设计室也值得一提。这是一处没有固定布局的地方,很多部件可以拆卸或重新组装。里面充满着回旋和转折,而整体的效果又和周围的沙漠非常协调。二战的到来使得在欧洲的三巨头先后到了美国,这也是美国建筑设计现在能领导世界的原因之一。这四人在二战之后也有许多值得记住的设计。格罗皮乌斯后来任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门生遍及美国各高校的建筑系。他和他最得意的7个哈佛的门生一起组成了名噪一时的“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对于建筑发展的方向作了不少探索。这个事务所实行的分工合作的工作方式也对其它事务所有不小的影响。他们比较有名的设计有: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是对原来包豪斯校舍的发展,更注意了和环境的协调。位于麻省的西水桥小学。“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在这里尝试了以“簇”为单位设计房屋。每个簇都由独立的教室和其它设施组成,房间都是按标准设计的,可以依功能的不同自由地组合。学校由从一个中央方形穹窿为中心长出来的两个簇组成,而以后学校要发展,加上新的簇即可。他们管这个叫“成长图形”。柯布西耶战后回到了法国,继续发挥着他的想象力。有名的设计有:马赛公寓。这是一个为了解决当时住宅紧缺问题而造的公寓楼。柯布西耶把这个可以容纳1600人的大楼设计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住宅单位,里面有商店、面包房、幼儿园、电影院等。房型有23种之多,可供各种类型的家庭入住。按他的设想,这种大楼就是未来城市的“居住单位”,人人都会生活在这样的“单位”里。可惜保守的法国政府并不这么看,他们始终没有让他在巴黎设计哪怕一幢建筑。他对未来城市的想法在50年代初印度的昌迪加尔城得到了部分实现。这里是印度旁遮普省新建的省会。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柯布西耶为城市做了规划并设计了几幢主要的行政大楼。为了解决当地气候干热的问题,他大量使用了混凝土预制板构造的大屋顶和大框架,使得建筑既能遮阳,又能保证穿堂风的吹过。但是为了不妨碍穿堂风,建筑之间的距离拉得过大。法院和议会之间有450米。一来使得行走的人不得不忍受更长时间的暴晒,二来建筑物在空旷的热带平原中显得非常孤寂,也疏远了人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他在马赛公寓和昌迪加尔城的建筑中使用了表面未经处理的混凝土预制板,给人一种建筑尚未完工的感觉。而各构件之间又大多是直接相连,好象是撞在一起似的,显得十分出人意料。后人称之为“粗野主义”。对它的争论是引发后现代建筑思潮的起因之一。但柯布西耶不愧是造型的大师,在规划昌迪加尔城的同时,他又设计了令自己的追随者也感到惊讶的建筑,这就是现在也成为经典的法国朗香教堂。整个建筑的外形几乎没有一处是直线,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幅抽象画。据他自己说他认为这座教堂是一个“听觉器官”,但这样还是无法完全解释其风格。这和他以前崇尚简单几何体的风格可以说完全背道而驰。也许是晚年的他想在上帝面前为自己以前的建筑做点平衡吧。反正朗香教堂多少为他在后现代批评者口中挽回了点面子。密斯后来是美国伊利诺斯州工学院建筑系的系主任。他也发展自己了战前的风格。其后期的主要设计有:伊利诺斯州工学院建筑馆。这是一个完全靠外部的钢柱支撑的结构,内部没有柱子,整体用玻璃墙围起来,仅加工车间、厕所、储藏室等在半地下,就是个玻璃的大空间。可是据说学生们更喜欢去地下室而不愿在玻璃房中多呆。密斯生前最后的设计――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如图1),仍然保持了他钢与玻璃结合的风格。图1.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密斯喜欢钢和玻璃的组合。早在1919年他就意识到这种组合十分适合造高楼。所以等他到了从芝加哥学派就开始有造高楼传统的美国,简直可以说是如鱼得水。现在很普遍的钢框架加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可以说全是出自密斯的构想。追随他的人曾经用“密斯风格”来称呼之。某种程度上这确实是密斯在战后的主要风格。而他在美国造高楼的最初尝试就是芝加哥的湖滨公寓(如图2)。图2.芝加哥湖滨公寓继湖滨公寓之后,战后他最著名的设计出现了――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随之他的名声在美国达到了顶峰。这座38层的大厦外形极为简单,综合了当时已知的各种先进技术,内部的设施尤其全面周到。其玻璃幕墙更是后来诸多摩天大楼仿效的对象。但这时他注意细节和新技术的应用,已经和以前的“少就是多”的原则有了一定的距离。比如按美国的规定,建筑物为了防火,主要的结构应该由混凝土构成。密斯没有像原来的芝加哥学派那样仅仅满足于用混凝土包住实际起支撑作用的钢结构,而是用铜把混凝土又包了一遍。虽然这样方便了传热,但工程费用就比原预算高出了一倍。到了后现代时期,这样的浪费和“密斯风格”使他遭受的批评并不比柯布西耶少。由于年纪的关系,赖特战后的设计不多。最著名的是他逝世后落成的纽约的古根海姆艺术馆。这个螺旋形的艺术馆被他自己认为是得意之笔。整个建筑其实是一条盘旋而上的长廊,可以从底层沿斜坡一直走到顶层,采光则用了中央透明屋顶的自然光。可惜倾斜的墙壁上如何垂直地挂画就是一个问题了。观众也抱怨斜坡太窄,有时想退后一点欣赏绘画也不可能。为了适应赖特的这个得意之笔,其他人不得不有所牺牲。不过在赖特被神化的今天,媒体仿佛从来不关心这些“小问题”。以上就是现代派建筑的四元主将。其他的副将也有不少,比如芬兰出生后入美国籍的埃利尔·沙里宁,荷兰的彼得·奥德等,但他们的风格没有这4位这么鲜明。另有一位芬兰的天才,虽然设计思路和赖特相近,但一直游离于现代主义之外,其重要性到后现代建筑时期才被普遍承认,。至于四巨头的追随者则命运不一。追随格罗皮乌斯的更多地是在各大学建筑系任教。追随赖特的人鲜有出色者。而追随柯布西耶和密斯的人,由于他们和后现代诸人的恩怨实在太复杂,也只好留在后面介绍了。4后现代建筑思潮首先先把二次大战以来建筑技术上的进展介绍一下以此来作为背景资料。没有这些,上面的四位巨头以及下面要介绍的这些位的奇思妙想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自巴黎世博会的机械馆之后,大跨度建筑又有了长足的进步。这里有钢筋混凝土的发展的功劳。新的钢筋混凝土既能保持强度,又能做得很薄,使自重进一步减轻。比如法国的国家工业与技术中心的陈列大厅,跨度达218米,但混凝土壳层的厚度仅12厘米。后来还出现了厚度仅1厘米左右的壳层。比如为迎接1960年奥运会建造的罗马小体育馆。折板结构是一种新的大跨度空间的构建方法,但应用得不是很多。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大厅。悬索结构。这种结构在现在国内很流行的斜拉桥上的大梁应用使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其实它出现得比较早,其使用也远不止斜拉桥这一个方面。由于受力形式和以往的建筑迥异,所以它的造型比较怪。有不少建筑师喜欢用它。远的比如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上由爱德华·斯东设计的美国馆;近的比如2000年建成的英国伦敦的“千年穹顶”。混凝土预制件。最初是现代派为了房屋建造的工业化提出的概念,西欧三巨头尤其热衷,最后也实现得很好。几千年来一贯的在现场一砖一石地盖房子的方式被淘汰了,现在是先大批量地按计划生产出预制件,然后到现场组装起来即可。有不少的公司和事务所都为推广它作出了贡献。柯布西耶率性地使用它造成的“粗野主义美感”也曾为它吸引了不少注意。比如大量使用混凝土预制件而出名的英国的海德公寓。一些大公司、大财团的热情和密斯的努力促进了高层建筑方面的技术进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金属玻璃幕墙。由于具有重量轻、便于安装等特点,它几乎是现代“密斯风格”摩天大楼的标准外衣。不过在单透光性(保护隐私)、既透过阳光又能绝热(否则大厦的中央空调就没有意义了)等问题上,金属玻璃幕墙还不算尽善尽美。城市里越来越严重的“光污染”也是对它的一个挑战。不过有些人照例是要把这些问题算到密斯头上的。在技术上的进步的同时,不同于以往的针对单个建筑设计的所谓“整体规划”的概念也出现了。这种做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兰西第二帝国时对巴黎的全面改造计划。比如古典主义里很多建筑,比如凯旋门附近的星形广场等等,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巴黎现在的布局也是那时确定的。当时法国政府改造巴黎的初衷是认为之所以在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总是“闹事”,是由于巴黎的街道太窄,几个人几条枪就能守住一个街堡,控制住一条街,所以他们要将巴黎的街道拓宽,以免再次发生革命。当然,这种愚蠢的政治浅见是不成立的。因为即使巴黎的街道拓宽了,也没能避免1848年的革命和巴黎公社的起义。不过类似的改造计划当时在伦敦、纽约等城市都出现了。他们的初衷当然不是为了防止革命,而是他们看到了巴黎改造之后给交通带来的方便。资本主义的蒸蒸日上和工业化都要求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进行彻底的规划、改造,以便达到人流、物流的合理化,产生最大利益。地铁、高架桥等等的出现就是这种想法的结果。而像欧文、圣西门等的“空想社会主义”当中也包含了很多城市规划方面的想法。二战之后,被战争摧毁的欧洲很多城市的重建使得“整体规划”又兴起了。战后资本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推动了这个概念的成熟。前面提到柯布西耶的“居住单位”和昌迪加尔城的设计在当时不算新鲜事。很多建筑师,包括后面将提到的一些人,都投身于“整体规划”中。对于人类居住环境的整体改造应该说是一个建筑师可能有的最大梦想。很多政府也通过这方面的实验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整体规划”的进步推动了战后各种思潮的发展,比如像以《第三次浪潮》为标志的“未来学”等等,这里面当然包括建筑学。“整体规划”比较成功的例子有英国的考文垂市,瑞典的魏林比新城,芬兰的花园城市塔皮奥拉,法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