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作:家乡的风俗«1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题目:家乡的风俗。
L审清题材:“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
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
写成一篇习作。
2.审清内容: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
的方法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可以写民风民俗,可以写节日风俗,也可以写
富有地域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等。要体
现家乡风俗的特点,体现地域风情的与众不同。
3.审清重点:通过介绍风俗习惯时,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表达自己对家
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家乡的风俗
J饮食
玩
羊肉串、驴打滚、炸酱面.满汉全席.过桥米
线......
春节放竹、元宵节观花灯、三月三放风等、清_J
明节青......
民居
民间工艺」
北京四合院、陕北亩洞等T民族
独特的建筑风格
苏绣、泥望.木雕.翦纸等一些民间工艺品.J
民族习俗
节日习俗-J
过年吃团圆坂.压岁践.贴春联......」
民族质蹈、服饰风格.礼仪.民间传说、禁忌
等......
【拟题思路】
本次作文并没有给出具体的题目,属于自由命题作文。依据作文要求,围绕
两个方面命题:第一个是离不开“风俗”,让人一看到题目就会知道这是写风俗
习惯的;第二个是直接用风俗的名字命名。作文题目体现文章的写作目标。作文
命题时,要有声有色,吸引人,尽量避免大众化的文题。
我的魅力题目:可以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
题目。
・过年的风俗•扫尘•吃饺子•……
【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意。我想通过歌谣引出要介绍的风俗。
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比喻、拟人、
排比等修辞,详细写家乡的风俗。(详)
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略)
一、回忆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说一说:下面这是什么节日?展现了什么风俗?
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
闹花灯扭秧歌吃粽子包饺子
重点介绍哪个方面?
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呢?
闹花灯:花灯的样子、种类、人们的表现、闹花灯的传说
拜年:拜年时的动作、神态、说哪些话、长辈的表现、心情……
包饺子:怎么擀皮、怎么做馅儿、怎么包饺子、怎么煮饺子、吃饺子的情景
怎样把文章写的生动有趣呢?
'三、确定写法。
介绍一种风俗一一说明文;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一一记叙文
如果是介绍一种风俗,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
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在介
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
重点介绍风俗的某一方面,写出风俗的特点
《竺”,四、回顾课文,学习写法。
1.我们二起来看看《老北京的春书》是怎样具体描写元宵书匍花灯的习俗的。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
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南的,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
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
观者就更多。
解析:这段话通过具体描写灯的种类和样子,表现了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景
象。
2.《老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还重点写了除夕的情景,它是怎样写的?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
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
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解析:这段话围绕“除夕真热闹”展开叙述,通过写做年饭、穿新衣、贴对
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这些人们的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
闹景象。
〈竺丛7五、收集资料。
1.关于元宵节闹花灯;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2.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3.拜年的习俗,传说与一种叫“年”的怪兽有关。
4.过年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糖的人,
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五、怎样把上面故事写进我们的习作里呢?
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
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
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
据说……
六、细指导,巧运用。
如果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
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如,“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或“我查
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
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七、选择材料。
你想要介绍家乡的风俗,还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呢?不要急于下
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
饮食习俗:俗话说:匚限似食为天了,一工人是铁丁饭是钢丁二二而见,一疑
我们是多么重要。如:正月初一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清明节的杨柳烧饼、
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民
族风情。
玩的习俗: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各种的风俗
习惯真是叫人目不暇接。玩的习俗更是别出心裁。如:春节放竹、元宵节观花灯、
三月三放风筝、清明节、重阳节登高等像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
民居习俗: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居。如:被
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各具特色。北京四
合院、陕北窑洞等一些民族独特的建筑各有风格。
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有很多种。如:苏绣、泥塑、木雕、剪纸等一些民间工
艺品独具特色,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
民族习俗:藏戏、民族舞蹈、服饰风格、礼仪、民间传说、禁忌等无不体现
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节日习俗:如:过年与吃团圆饭、压岁钱、贴春联等活动有关系;端午节要
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八月十五要赏月、吃月饼等各有特色,各有精到之处。
G♦直八、列提纲。
你想要介绍家乡的风俗,还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呢?不要急于下
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
齐纽二种风/谷:"¥湎加后忠十万它的主宴痔点是什么,IT算从哪几方面
介绍?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写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要写的风俗活动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活动
现场?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描写?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以《正月十五闹花灯》为例来说明
题目:正月十五闹花灯
中心:通过描写“正月十五闹花灯”的节日风俗,呈现节日的热闹场面,
表现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头:(第1段)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交代时间、地点、节日事件:正月
十五去广场看花灯。
中间:(第2段)总写广场各式各样的彩灯。引用诗句“火树银花闹全城
万头攒动赏花灯。莫怪人称第一景,亿兆星斗灿龙宫”来表现观灯情景。
(第3段)写自己随着拥挤的人群观赏到的彩灯:公鸡灯和鲤鱼灯。
对其形状、颜色、神态进行详细描写,展示灯的漂亮和可爱。
(第4段)重点详写观赏大型机械灯的场面:童子打金蟾灯。
(第5段)秧歌队走来,侧面描绘节日的热闹场面。
结尾:(第6段)升华主题,写自己的感受:人们看到生活的甜蜜,人人脸
上荡漾着笑容……
Ql♦幺/九、会练笔,会表达。
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
点来写。表达出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
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写的时候,注意开头要空两格。借助习作导航单开始动
笔写作。
示例:
①正月十五晚上,我和伙伴们到街上看花灯,灯的种类好多啊,有兔子的,
有白菜的,还有“春”字形的……让人眼花缭乱!
②端午节的时候,我观看了赛龙舟比赛。江边锣鼓声、呐喊声,好不热闹。
龙舟队员们身形矫健,节奏整齐,奋力向前划。龙舟你追我赶,谁也不肯让谁。
③包饺子喽!我左手拿皮,右手拿筷子,夹了一些馅,放在皮中间,把饺子
中间捏紧,又从右边的皮开始向上捏,又把左边的皮牢牢捏住,我又加固了好几
次,一个挺着大肚子的饺子出现了。“哈哈!大胖子来啦!”我虽得意,又有几
分惭愧,因为我成功地包出了饺子,但饺子形状不好看,像懒洋洋的小猪躺在那
儿,怎么也站不起来。
5,八十、会分享,会修改。
习作完成了,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是否抓住了主要特点
介绍家乡的风俗,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是否写出了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借
助评改找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并进行修改。
示例:
①只听一声令下,龙舟比赛开始啦!一只只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冲去,
顿时,锣鼓声、呐喊声、鞭炮声混成一片,好不热闹。那些龙舟你追我赶,争先
恐后,谁也不肯让谁。龙舟飞一样地冲到了终点,这是我们村“猛龙”队的龙舟,
他们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队员们高声欢呼着,喊叫着。那平静湖面好像被激起
了一圈一圈的波纹。
诊断:这一段描写赛龙舟的场面,过程只有“那些龙舟你追我赶,争先恐后,
谁也不肯让谁”,缺少具体生动的描写。
下面是修改后的段落,和原段落对比一下,说说为什么这么修改。
只听一声令下,龙舟比赛开始啦!一只只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冲去,顿
时,锣鼓声、呐喊声、鞭炮声混成一片,好不热闹。那些龙舟你追我赶,争先恐
后,谁也不肯让谁。“咚锵……咚锵……”随着急促的鼓点,队员们一齐有节奏
地划动着摇板,摇板入水,击起了片片水花,龙舟就飞一样向前冲去……一只十
二米上的巨龙冲在最前面,你瞧,那指挥的,用力击打着鼓面,鼓点越来越急,
队员们摇板入水的节奏也在加快……湖坝的人们使劲鼓着掌,高声呐喊“加油!
加油……”。龙舟飞一样地冲到了终点,这是我们村“猛龙”队的龙舟,他们获
得了比赛的第一名,队员们高声欢呼着,喊叫着。那平静湖面好像被激起了一圈
一圈的波纹。
解析:红字部分从面到点描写了赛龙舟的场面,描写了声音、动作,既描写
了龙舟队员,也描写了观众的反应,生动、立体而详细。
总结:选取家乡最有特色的风俗。要学会查找资料,在作文中进行介绍。要
有风俗场景描写,生动具体。写作时要突显风俗特色,不要面面俱到。
【佳作一】
范文展示
元宵闹花灯
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闹花灯。
开门见山,写出元宵
元宵节的晚上,大街上,公园里,处处挂满了色
节闹花灯这一风俗。
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
加入神话传说,说明
妈告诉我,在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人间被人们误
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闹花灯这一风俗的由来,
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充满趣味。
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了天帝,保住了自己
的生命和财产。从此,元宵节闹花灯便成为一个风俗
一直传到了今天。
花灯真多啊!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目
不暇接!那漂亮的兔灯,粉红色的身子,长长的耳朵,
圆圆的小脸上挂着一副甜美的笑容,摆动的手臂,好
像在跟大家说:“祝你们元宵节快乐!”那桃灯,粉围绕“花灯真多啊”
红的底色,桃尖儿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这句话,重点描写了兔灯
真是既漂亮又简单。还有那红艳艳的“五角星”、会和桃灯,生动具体。
动的“小鸡”...
灯多,看花灯的人也多。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
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
尾。
人们边赏花灯边猜灯谜,兴致盎然。你看,这盏
灯上写着“一双长耳朵,眼睛红又红,不吃肉和鱼,写人们不愿离去,侧
吃菜和萝卜”打一动物。谜底是“兔子”!你猜对了面表达了对这一风俗的喜
吗?爱之情。运用比喻手法,
夜渐渐深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将地上的灯比作天上的繁
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星,意境优美。
灯醉,只缘春意浓”。
整体赏析
这篇习作介绍了“元宵节闹花灯”这一风俗,运用生动的语言,渲染出一片
热闹的场景,把闹花灯灯多、人多得热闹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结尾处“一
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十分富有诗意。
【佳作二】
范文展示
家乡的大秧歌■名师点评
我的家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那里虽没有都市
通过对比的手法,突
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
出家乡的大秧歌这一民
秧歌,更是小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俗。
提起大秧歌,在家乡那真是家喻户晓。家多的
男女老少,个个都能扭上一段!每当夜幕降临的时
扭秧歌前奏曲,渲染
候,小镇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
出一片热闹的场景。
和优美的喷呐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过不一会儿,
人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了广场上。他们有的手中拿
着扇子和手绢,有的携着妻子和儿女。小商贩们千
脆在周边支起了小摊床。一时间,广场上变得热闹
非凡。
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队伍中多是中老年人,
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
是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弄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别
样的风采,尽情地挥洒着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幸福。
此情此景,引逗得一些青年和孩子心里有些发痒,比喻形象、贴切,有
也争着加入到秧歌队伍当中,一条条彩色的“长龙”新意。扭秧歌前的热闹场
也越来越长了。队伍的四周围满了观众,他们一边面描写生动具体,充满趣
欣赏,一边唠着家常,自在悠闲。喷呐不时地变换味。
曲调,秧歌的队形和动作也随着变化,让人久看不
厌。这样喧的场景会直持续到夜深才结束。
巧用过渡句,引出对
家乡的大秧歌,不仅是人们每日的精神大餐,
“节日习俗”的描写。
也是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到节日,秧歌手
们便身着彩装,那些孩子们喜欢的“大头娃娃”“唐
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纷纷登场,为
节日增添了无限的喜庆气氮。运用比喻手法,点明
啊!家乡的大秧歌,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JZ秧歌在家乡人心中的地
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位。
了家乡人的心。
整体赏析
这篇习作紧紧抓住了“家乡的大秧歌”这一民俗展开描写,运用生动的语言,
渲染出一片热闹的场景,把大秧歌火爆热闹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展现出
「这一风俗浓郁的地方特色。结尾处“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就像
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对这一风俗的感受十分深刻。
【佳作三】
范文展示
家乡端午民俗
今天,阴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
开门见山。
午节。
我们一家人五点就起床,按照习俗上山去“趟
露水”。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按时间顺序,先简要
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介绍“趟露水”习俗。
回到家门口,我就闻到粽子香味,一进门就看
见奶奶做了一桌子好菜专门等我回家吃。我洗过手
介绍吃粽子,渲染了
来到饭桌前,我解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
节日快乐的气氛。
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们一家边吃边聊,屋子
里弥漫着香喷喷的粽子味和浓浓的艾香,充满了端
午节的快乐气氛。
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
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知道赛
在对话中描写了赛龙
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知道呀!相传龙
舟、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汩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
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
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
懂得真多。”
通过奶奶的介绍,端
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知
午与‘五'有关的习俗让
道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
人耳目一新。
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
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
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
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起说道。
吃完饭,妈妈给我耳朵上抹了雄黄酒,给我嘴
“抹雄黄酒”“抹唇
唇上抹涂了唇膏,给我手腕上戴了红线绳,把我打
膏”“戴红线绳”这些过节
扮得和粽子一样香,说这是老古人留下的风俗习惯,
希望孩子能健成长。之后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习俗描写,生动形象,表
现出当地特有的端午民俗
一路上,我唱着端午节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
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特点。
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唯T!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我们中华民族的传
统节日真了不起。这一天,我过得真是快乐呀!
整体赏析
作者按时间顺序以第一人称形式讲述了一家人过端午的快乐的一天,在与妈
妈、奶奶的对话中,将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介绍出来。通过三代人对端午习俗的传
承,在其乐融融中突现出中国普通百姓人家对端午节的文化传承,营造了节日祥
和快乐的氛围。文中端午风俗具有地方特色,对“趟露水”“吃粽子”“抹雄黄
酒”“摸唇膏”“戴红线绳”这些过节习俗描写,生动形象,特别是端午节的儿
歌,为文章增色不少。
文展示格作文
春节春节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一到腊月,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
春节就开始了。(太过夸张)腊月初就开始了。(开头点题,吸引读者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阅读下文)
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就泡得碧绿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栗泡
碧绿的。,而醋也有了此辣味,色味
腊八蒜。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
双美。(“碧绿碧绿的”改为''色如醋也有了此辣味,色味双美。(按照时间
翡翠”更形象生动)顺序,条例清楚。)
这时,学生们开始放年假了。他
到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
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贴
To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
近年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一进腊
贴近年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
月,不会放假。“这时”改为“到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
腊月十九日”这样更具体。”)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
(缺少过度的语言:加上“到了
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
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
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
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
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
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
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
(总分的构段方式,让人一目了然。)
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
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人
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
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人们还栗守岁。
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
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
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
同。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
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朴实
室(这句话不完整:加上“去拜年”)。
传神的语言,让过年的情景跃然纸上。)
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
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到了正月十五,元宵一上市,春节的
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高潮就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
玩具。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
(加上“到了正月十五,”更具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路边的门市
体)元宵一上市,春节的高潮就到了。都要挂出几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是牛南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
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
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路边的门市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
都要挂出几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里面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除了
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看灯,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着新的一年
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快乐吉祥。(作者笔下鲜明的地方特色和
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乡土风情,让读者感受到民族深厚的文化
纸灯,有的灯里面还有叮咚作响的小内涵。)
铃铛呢……除了看灯,人们还会吃元一转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
宵,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中心明
一转眼,(加上“到了正月十九,”)确,生动传神。)
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
生活。
整体赏析
修改后的文章条理清楚,描写细腻:全文感情真挚、细腻,语言生动感人,
按时间顺序(腊八f腊月十九f除夕f初一-►元宵f正月十九)具体描写了家乡
过年的各种风俗习惯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和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热
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句iΛ
【好词】
家喻户晓男女老少夜幕降临大大小小陆陆续续热闹非凡
脚步轻盈姿态优美自在悠闲久看不厌醇香甘甜五谷杂粮
色味双美男女老少通宵灯火彻夜不绝截然不同张灯结彩
扶老携幼花花绿绿急急匆匆大呼小叫出人头地身临其境
【佳句】
◊在拥挤的人群中,我们顾不得细看,只能跟着人群向前走。首先映入我眼
帘的是个大公鸡型的灯,只见它羽毛艳丽,昂首挺胸,正对着游人,仿佛告诉人
们春天来了。
◊走着走着,只听见路上传来阵阵锣鼓声,一队秧歌队走来,这边锣鼓响,
那边礼花鸣,地上人头攒动,天上流光溢彩,真是太美了。
◊农家的坐具,高低无定,宽窄无讲究。摆在一起,异彩纷呈,错落无数,
于是形成前挡后,左挤右。身临其境,再有修养的人也难心平气和,少不了要斗
嘴惬气。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来到一条小河边。河水灿灿地闪着银光。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妹妹刚站到河边,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月
亮在这儿!”
【开头】
◊开门见山:正月十五闹花灯,吃过晚饭,我们全家就去世纪广场观灯了。
◊开头点题:台子一搭,锣鼓一敲,乡村夜戏就开场了。
◊直奔中心:中秋的晚上,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
回屋里,缠奶奶说故事。奶奶的故事真多,说过一个又一个……突然,奶奶说:
“月亮进来了!”
【结尾】
◊感叹式:生活真是个大戏台!
◊反问式:看着天上白光光的月亮,我觉得,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
了,那月亮不就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赞扬式:难忘正月十五夜那熠熠发光的彩灯,照得黑夜如同白昼,使人们
看到生活的甜蜜,人人脸上漾着笑容……
I⅛LG
L习作指导。
(1)审题: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次习作的对象是家乡特别的风俗习惯
B.在习作中,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C.介绍风俗习惯时,只能陈述有关风俗习惯的内容,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D.习作之前,通过多种方法来深入了解这种风俗,才能使习作内容更丰富。
(2)选材:在符合本次习作主题的素材后面打“。
A.传统节日形式及活动()B.富有特色的服饰文化()
C.经久流传的美食()D.近期产生的流行曲艺()
E∙有地域特点的建筑()F.代代相传的民间工艺品()
(3)构思:理清自己本次习作的思路。
①回回首,定内容: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感受到了家乡浓郁的乡土气息
和风俗习惯。我准备在习作中介绍这一风俗习惯。
②广搜集,深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是经过长期形成并不断传承延续的,为了
更好地展现家乡的风俗习惯,除了在生活中进行观察和回忆,我还通过
等方式丰富对家乡风俗习惯的感知。
③定特点,定主线:《北京的春节》以时间和人们的活动为主线,展现了老北
京过春节的温馨和美好。在本次习作中,我想以为主线,展现家
乡这一风俗习惯的特点O
④组素材,分详略:习作时,做到详略得当会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我要
详写的是,略写的是O
(4)摹句段:读读下面的精彩句段,并学着写一写。
①快过年了,步行街上热闹非凡,来买年货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有欢声笑语的
孩子,这里看看,那里瞧瞧,眼里满是好奇;有结伴而行的年轻人,打算为新年添置
几件新衣;还有步履蹒跚的老人,乐呵呵地和人交谈着。(节日的场面描写,点面结
合)
②青年槌(rd。)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缠着一束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
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支离弦的箭,在平静无波的河塘上来去如飞。(比喻
修辞,生动形象)
我也能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写句子。
2.根据提示,补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减震元件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数控刃磨床项目建议书
- 2025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评估合同
- 2025年穿水冷却装置合作协议书
- 2025年超高压电缆连接件合作协议书
- eps装饰施工方案
- 法院书记员招聘2023年笔试仿真试卷带解析
- 渠道度汛施工方案
- 围挡草皮施工方案
- 供应链创新承诺助力环保行业升级3篇
- 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人员岗位职责
- 小区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的监督流程课件
- 2024年安徽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A卷+B卷+C卷)三套
- 自主智能系统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哈尔滨工程大学
- GB/T 6433-2025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 2019版 浙科版 高中生物学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MOOC期末】《介入放射学》(东南大学)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DB50T 771-2017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范
- 防灾减灾培训(安全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 2024年《BIM技术介绍》课件
-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研究(开题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