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第1篇】
《雷雨》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用“越越”说句子。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的情景。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前、雷雨中的描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雨吗?瓢泼的大雨、绵绵的细雨……今天我们
一起来感受一次雷雨天气,你看...
(板书雷雨)
2.同学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
二、初读课文,识字。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
2、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请同学读全文。
2、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分别是描写雷雨前、雷雨中、
雷雨后的?(学生默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一雷雨中一雷雨后”
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教师随即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四、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
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1.自由读1-3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色。我找里面写了哪些景物,
他们有什么特点。
2.你读了这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受?
3、你是从那句话中读出这种感受的?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抓住“黑沉沉”、“压”体会。(乌云黑沉沉,还有什么也黑沉
沉?“谁能做个压的动作°”)
师问: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的你透不过气来,你有
什么感觉?
谁能再读读?---齐读
(2)学生齐读后,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
朋友门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象也和我们一样。
引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你感觉到什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
雷雨前没有一丝风,真闷真热,范读一真安静啊一齐读(3)雷雨
前天气非常闷热,一丝风也没有,接着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朗读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怎样是“乱摆”?做
动作。(你们看过风吹树枝乱摆的情况吗?可以比较体会。)
大风刮来,还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说后有感情地读。
(4)这么大的风,就连蜘蛛-------“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抓住“垂”研读体会。)
是啊,蜘蛛也知道雷雨快要来了,很害怕,赶紧拉一条丝,垂下
来,逃走了。
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学生读。
(5)大风过后,接着就是闪电和雷声。
引读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词语、句式训练)
体会“越越”用的生动形象。(体现出一个有弱到强的过程)
学生用“越越”说句子。(充分说)
过渡: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
4、课文1~3自然段描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实际上每段话都告诉了
我们一个下雨前的自然现象,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吗?
第一段:乌云密布
第二段:狂风大作
第三段:电闪雷鸣
5、其实下雨之前天除了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还有一
些其它的现象也是表示要下雨了呢?
提示:①燕子拍拍翅膀低飞。②蚂蚁搬家。
还有关于雨前征兆的谚语呢:①乌鸦唱晚,风雨不远。
②鱼儿出水跳,大雨要来到。
6、让我们想象着雷雨前的景象,有感情的朗读这三段吧!
五、学习4-6自然段雷雨中景象
过渡:一阵电闪雷鸣之后,雨紧跟着就下起来了。
1、自由读4~6自然段,感觉一下它的来势汹汹。
(1)指导读“哗,哗,哗,”如果去掉标点怎么读。
(2)重点指导读雨的变化。
雨有什么变化?(下雨-雨大-雨小)你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
(3)齐读雷雨中部分,注意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出雨的变化。
雨下起来了一雨越下越大一雨渐渐小了
六、写字指导。
出示“垂”,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重点指导:“垂”。(“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
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七、作业
板书设计:
前(1-3)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雷雨中(4-6)下起来一越下越大一渐渐地小了
后(7-8)太阳出来了、彩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第2篇】
《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游戏导入
大家喜欢玩游戏吗?上课之前黄老师先和大家玩玩游戏。
拍掌游戏
动物叫声对对碰
自然界的奇特声音
师:其实呀,只要细心观察,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能发现很多奇特的声
音和现象。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种多发生在夏天的天
气现象。
二、识记生字,初读文本,了解大意。
1、板书课题,自由读课文。
2、识记生字。
师:生字宝宝听到大家读的这么好,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见面呢。
小老师带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指名生读生词,读正确字音。
重点指导“压下来”、“垂下来”的轻声
4.练习读句子,重点理解“垂”和“压”的意思,并练习运用。
(1)图词结合,初会生词义。
师:词语回到句子里,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
师:这两个词语什么意思吗?请同学们做做“压下来”的动作。
师:这么多的乌云重重的压下来,假如你一个人在家,打开窗户看见
这样的乌云,你有什么感觉?
师:心里面特别有不安。那这样,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第一个句子。
师:那垂下来,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请蜘蛛来做做动作。
【出示课件:蜘蛛慢慢垂的动画】
师:谁能说说垂下来的意思?
找到近义词“掉下来”
师:对,它们俩的意思很相近,但这里,为什么要用垂下来,而不用
掉下来呢?
(2)运用生字,了解生词义。
师:其实呀,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到这两个词语。请小朋友看。
【出示:兔子、苹果树、落叶、植物】
师:看图,想一想,哪些时候咱们习惯用垂下来,哪些时候咱们习惯
用掉下来呢?同桌小伙伴看着图说一说。
(生相互讨论)
师:对比一下,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有从上往下落的意思。如果一头
向下,另一头还连着的,咱们就用垂下来。如果另一头已经完全分开
了,就用掉下来。我们的课文用词可准确了。咱们一起读读句子
用一用
二、学些“压、垂”师:想着意思,选生字,补充诗句。第一幅图,
选哪个生字?
压:播放动画笔顺,看师范写
垂:这个字比较难写难记,老师有好办法。
出示垂的演变
儿歌:中间一个千,长横在中线,两棵小树往里斜,四横距离不能变。
生练写,展示学生书法,评议。
三、了解词义,再读文本,感受变化
(1)写好了生字之后,让我们再次走进《雷雨》这篇课文。请小朋
友们自由读课文,碰到喜欢的段落或是觉得难读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2)交流展示。
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并板贴。
(三)配乐读课文,初步感受雷雨这种自然现象的神奇多变。
四、总结。
原来我们的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那
具体是怎么写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欲望,如何培养学生识字写字兴
趣是我这节课一个重要的方面。避免学生机械式的记忆,一遍又一遍
地写,枯燥无味地去学习汉字。因此,我在教学生字时,不但变换了
教学手段,利用学生亲身的动作体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语
言环境,形象直观的,编儿歌等有机结合,来激发孩子学习汉字的兴
趣。因此在识字写字环节我教学基本落实到位了,但我也从中看到了
自己的不足,我觉得要想在写字教学这一块取得该有的成效,首先教
师的字要漂亮,针对这个情况,我想每天抽半小时的时间来练习自己
的粉笔字和钢笔字,而且每天无论是上课的板书,还是平时的小事记
在黑板上,我在书写时首先要做到工整、仔细,让学生平时就意识到
字应该怎样写,怎样写才能写好。我想日久天常的训练过后,学生们
和我的字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除了识字写字,朗读的指导也是本
课的一大重点,但朗读一直是我教学的短板,在这堂课中我虽然给了
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但是在指导上还缺少方法,指导方式比较单
'O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
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第3篇】
课题
雷雨(节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简介。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
的作用。
重点
难点
重点:欣赏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
的性格刻画。
难点: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教具
准备
多媒体,电影或话剧《雷雨》视频。
课时
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结合注释①中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通读课文,组织
看话剧《雷雨》的录像,了解故事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或观看录像,要求学生明确课文中出现的八个人物
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
二、导入新课
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学
的这篇课文《雷雨》就曾引起轰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作家
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
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板书课题《雷雨》及作者曹禺)
三、戏剧常识介绍(简单)
补充说明几个名词术语: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
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
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
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
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
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
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
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
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
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
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
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四、简介作者及《雷雨》
1.作者(略)
2.有关《雷雨》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
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五、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理清剧本结构,把握戏剧冲突。
(1)请把课文节选部分分为两场,请同学分别概述各场的内容。
第一场内容的概述要点:①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
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②周朴园和鲁侍萍在周公馆的客厅偶然相遇。
③周朴园看到侍萍以为是新来的下人,但是看到她关窗户的动作非常
自然,又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④周朴园从侍萍的口音和她自小在无锡长大的情况,引出对三十年前
在周公馆发生的一桩事的询问。
⑤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讲述自己被周公馆少爷玩弄后抛弃
的悲惨遭遇。
⑥周朴园认出了面前站着的这个“下人”就是当年投河未死的侍萍时,
他立刻转变了先前的态度,严厉地追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
的”,并且冷冷地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但是,
为了避免事态的发展,他拿出了骗人的伎俩:一面继续用虚伪的感情
欺骗、软化侍萍;一面妄图用金钱堵住侍萍的嘴,了却三十年前的这
笔旧账。
⑦鲁侍萍撕了支票,只要求见见自己的儿子萍儿。
第二场内容的概述要点:
①鲁大海代表矿上罢工工人找董事长谈判。
②周朴园用金钱收买“没有骨头”的工人代表,破坏罢工,开除了鲁
大海。
③鲁大海愤怒揭露周朴园镇压工人的血腥罪行。
④周萍出,命人打亲兄弟,侍萍挥泪忍恨离开周家。
(2)分别找出其中的矛盾冲突以及矛盾冲突的焦点。学生讨论后回
答。
点拨: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针锋相对的冲突。
矛盾冲突的焦点:
第一场:三十年的恩怨(爱情的纠葛)
第二场:罢工与反罢工的矛盾(阶级斗争)
六、研习课文
(一)研习第一场第一层。
1.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1层。
2.提问: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有哪几次变化?鲁侍萍又有什么
样的变化?请按情节发展叙述。学生筛选出相关的信息后回答。
明确: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周并不
知道,也没想到侍萍会出现。在这特定的情境下,二人开始了对话。
对话围绕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展开,其中周朴园几次
问到侍萍的身份,问语各有不同。他先是看到侍萍关窗的动作,有一
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觉得“很奇怪”。但这时他还不知真情,心
里还比较平静,因此问的虽然有些迟疑,语调还是平静的。但是当侍
萍反复说梅小姐“不是小姐”,“也不贤慧”,而且点明“她叫侍萍”
时,周朴园感到有些意外,也有些吃惊,所以他“抬起头来”,直截
了当地问“你姓什么接着侍萍告诉他梅小姐没有死,她的孩子也
还活着,周朴园更加疑惑,而且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所以紧张地
“忽然立起”,再次追问。侍萍继续述说梅小姐的辛酸往事,当她说
出衬衫上的“梅花”和“萍"”字时,周朴园更加怀疑,所以慢慢地
站起来,疑虑地问。当侍萍肯定了他的疑问时,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所以又“低声”问了一句。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不同的问语,恰到好
处地表现了周朴园从奇怪、猜疑、到紧张、再到疑虑消除而不知所措
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这过程中,面对周朴园的谎话,侍萍欲说还休,一步一步巧妙地显
露着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欲言又止,其中既有单纯的幻想,又蕴含着
三十多年的悲愤,是侍萍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接下来的控诉,更显示
了她的极端愤怒。
(二)研习第一场第二层。
1.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第2层。
2.提问: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
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哪些变化呢?完成下面的表格。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手段
言彳亍
厉声责问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
旧事“又何必再提呢?”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没忘旧情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点拨:他认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
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驳;周朴
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
提呢”,试图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
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
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
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来的旧恨新仇。
3.提问: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
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点拨: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
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
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侍萍的突然出
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
的表现。
4.提问:鲁侍萍又是如何对待周朴园的呢?从这一场中可以看出她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学生思考、讨论后自由发言。)
投影:鲁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善良,正直,
备受屈辱,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与自尊。
在对话中侍萍既有意识的在隐藏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的
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七、布置作业:分析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分析了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第二场,并归纳人物形象。
二、问题探究:
提问:周朴园还爱侍萍吗?他对侍萍的怀念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假意?
难道这三十年的纪念仅仅是一场表演?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自由
发言。)
投影:周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1.怀念是真——婚姻不如意、赎罪
2.怀念又是自私与虚伪的——自己的名誉、地位是否受到威胁
三、研讨课文第二场: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场。
2.提问:此时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
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看出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回
答。)
3.提问: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
(学生找出相关的内容回答。)
4.提问:鲁大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有何意义?鲁
大海的出现,使我们透过故事情节的阴郁氛围,看到了一丝希望和些
许亮色。正如曹禺先生所说,鲁大海这样一个工人形象,“当然写得
很不像样子,很不成熟,但我是同情这个人,甚至佩服这个人的。”
由此可见,作者对作品中略嫌单薄的鲁大海这个形象赋予了很大的热
情,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对人们有着相当重要的激励意义。
二、分析人物形象---周朴园: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
曹禺谈“周朴园”: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
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冷酷、虚伪、残忍、奸
诈。
三、归纳主题: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
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
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
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
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
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四、探讨:“雷雨”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学生探讨后自由发
言。
投影: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
的高潮;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
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五、布置作业:阅读第一场中周朴园与鲁侍萍具有个性化的对话片断,
体会凝练传神的对话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第三课时
一、鉴赏人物语言。
戏剧语言有两种,一是舞台说明,二是人物语言。
1.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
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烘托了悲剧色彩,预示着一场
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
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2.《雷雨》人物语言的三个特点:
第一、高度个性化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
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个性化语言的好处是:作家通过它展
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读者通过它直观(实际上是“直听”)人物的性
格,生动可感,真实可信。
学生找出相关例子来说明。
如: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
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
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
法掩饰得了。
第二、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
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意思。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潜台词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而有味。
请学生找出人物语言中有潜台词的,进行分析。
如:下面的人物语言有潜台词,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再看下面的
潜台词,鲁侍萍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实一虚,一口一心,很有意
味: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②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怎么?
鲁侍萍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另一个角色的意思就是:
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③她
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第三、富于
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
向(人物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布料合同范例
- 幼儿园环保教育:珍爱地球妈妈
- 健康教育幼儿园大班课件
- 小学德育教育总结
- 供水合同合同标准文本
- 内衣加工采购合同范例
- 中铁采购合同样本
- 保洁工程合同标准文本
- 低价房租合租合同标准文本
- 个人保安合同范例
- 2024光伏支架技术规范
-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评分表)
- 医院感染暴发及处理课件
-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全册(人教版)
- Illustrator教案设计课件
- 《校园空调租赁服务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针刺止痛的神经机制研究
- 300MW300MWh源网荷储一体化储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说课讲解
- 2022年陕西省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 血液透析指征与急诊透析指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