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习题库_第1页
心理学基础习题库_第2页
心理学基础习题库_第3页
心理学基础习题库_第4页
心理学基础习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根底心理学习题库一、填空题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两大局部。2、认识过程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与关系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感觉、知觉、和想象。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和的总合。4*、辨证唯物主义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实质是人脑对的。5*、实验者在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项变量是控制变量、和。6、心理学是研究科学。7、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8*、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量度。感觉阈限分为与。9*、适应是一种普遍的感觉现象,它表现为感受性的和。10、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11、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12*、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感觉阈限值越高,感受性,感觉阈限值越低,感受性。13、知觉是人脑对感官的客观事物各个属性和局部的的反映。14、观察过程总是伴随着活动,因此有把观察称为。15、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16、注意保持在某一上的时间是狭义注意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一上的时间是广义注意稳定性。17*、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适应性运动、和。18、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有一种是的,而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具有的。19、有意后注意是在根底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的注意。2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和。21、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和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22*、再认的速度与准确性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对事物识记的;二是当前事物与经验过的事物的。23*、记忆中的联想主要有接近联想、、和因果联想。24、表象具有和特点,它是介于感知和思维的中间环节过度阶段。25*、在知识的掌握与稳固中,有意识记优于,意义识记优于。26、除非进行,否那么信息大约会在时间内从短时记忆中衰退。27、艾宾浩斯用首创的便于控制的识记材料,即无意义音节来研究记忆,从而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是。28、表象是从到的过度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9、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30、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和。31*、梦想的形式分为和。理想空想32、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两个特征:和。33、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分为和。34、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把它分为、和语词逻辑思维。3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和验证假设。36、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和验证期。37、发散性思维的指标有:、和独特性。38、思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和的反映。39、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系列有指向性的操作过程。40、需要是指人的和的要求再人脑中的反映。4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而产生的。42*、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的外在表现,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它的变化是通过情绪的变化来实现的。43、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44、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具有适应环境、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和功能。45、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把情绪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和认知因素。46、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和。47、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需要和需要。48、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需要和需要。49、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根本需要:生理需要、平安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和。50、马洛斯认为只有需要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需要。51、动机具有引发、和的功能。52、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动机和动机。53*、阿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的动机和的动机。54、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的特征。55、气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心理活动的。56、气质较多地受因素的影响,因此是的个性心理特征。57、气质的4种根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58、气质是___现象,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根底。59、高级神经过程的根本特征是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和神经过程的。60*、荣格认为,个体的力比多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是的人;个体的力比多活动倾向于自己,是的人。61、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和习惯化了的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62、性格的情绪特征主要有:情绪强度特征、情绪稳定性特征、特征和特征。63、性格的形成和开展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64、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65、能力和知识既有___,又有___。区别联系66、能力按照它的倾向性可划分为和。67、能力按照它的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和。68、能力按照它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可划分和。69*、吉尔福特认为,智力结构应该从操作、和三个纬度去了解。70、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类型差异、的差异和差异。71、人的能力形成和开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72、环境指客观现实,包括环境和环境。73、营养不良会影响___的发育,从而影响___的开展。74、教育在能力开展中起作用,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75、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它又推动人去某种活动,从而促进开展。76*、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把一般智力区分为和晶体智力两种形态。78、美国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79、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认同和内化。80、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通过沟通与相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的关系。二、选择题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A.个性特点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3.在心理学开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得B.罗杰斯C.威特海默D.斯金纳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根本原那么是系统性的原那么、开展性原那么和()A.客观性原那么B.自然性原那么B.社会性原那么D.主观性原那么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A.冯特B.华生C.费希特D.弗洛伊德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响,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10.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11*.能够将外界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A.感觉B.感觉器官C.感受器D.感受性12*.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A.感觉B.感受性C.感觉阈限D.心理量1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A.绝对感受性B.差异感受性C.差异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14*.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是〔〕A.绝对感觉阈限B.差异感受性C.差异感受阈限D.差异感觉能力15.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比照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16.吃了糖以后会觉得桔子酸,这是〔〕A.感觉适应B.感觉比照C.同时比照D.继时比照17.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18.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局部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19.人以知识经验为根底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0.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1.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2.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23.注意具有的两个根本特点是〔〕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24.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25.“心不在焉,那么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26.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27.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A.随意后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28.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29.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响的注意特性是〔〕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30.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31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指〔〕A.注意的广度B.广义注意稳定性C.狭义注意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32.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B.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C.识记、保持和遗忘D再认、重现和记忆33.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A.会议我B.重现C.表象D.想象34.开卷考试的记忆活动是〔〕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3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A.9±2B.7±2C.5±2D.6±336.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A.动机性抑制干扰B.前摄抑制干扰C.倒摄抑制干扰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37*.由火想到热,由久旱逢甘露想到丰收由骄兵想到必败,这些联想属〔〕A.类似联想B.比照联想C.接近联想D.因果联想38.长时记忆系统对来自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的加工是〔〕A.物理特性编码B.表象〔形象〕编码C.言语听觉编码D.语意编码39*.具有明确识记目的,运用一些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是〔〕A.有意识记B.意义识记C.机械识记D.不随意识记40.实验说明,学习材料的中间局部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影响。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干扰抑制D.双重抑制41.在实际需要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记忆品质是〔〕A.记忆准备性B.记忆正确性C.记忆持久性D.记忆敏捷性42.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A.想象B.表象C.印象D.迹象4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44.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4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是〔〕A.理想B.空想C.灵感D.梦想46*.当创造性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A.创造性思维B.创造性想象C.灵感D.顿悟47.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以下哪种思维特性?〔〕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48.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以下哪种思维特性?〔〕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49.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A.再现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50.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A.常规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C.直觉性思维D.分析性思维5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A.原型B.定势C.迁移D.变式52.已有的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与活动方式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是〔〕A.原型启发B.概念形成C.迁移D.问题解决53.受经验与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的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A.定势B.迁移作用C.动机状态D.变式54.问题解决效率受问题的难易和问题解决者情绪状态的影响当在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时其动机水平应处于〔〕水平。A.强B.弱C.中等D.偏低55.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的思维特征是〔〕A.流畅性B.变通性C.新颖性D.独特性56.分析问题并找出问题中主要矛盾的过程是处于问题解决阶段的〔〕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57*.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58*.个性是指一个人的〔〕A.心理过程B.整个心理面貌C.气质D.性格59*.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A.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B.性格、气质和能力C.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D.道德、观美感和理智感60*.个性结构中最活泼的因素是〔〕A.个性倾向性B.气质C.性格D.能力61*.个性结构中比拟稳定的因素是〔〕A.需要B.动机C.兴趣D.个性心理特征62.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是〔〕A.感觉B.知觉C.需要D.能力63.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马斯洛B.勒温C.默里D.罗杰斯64.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A.感觉B.思维C.需要D.性格65.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A.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B.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C.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D.探索动机和操弄动机66.以下哪个选项是根据动机对活动作用大小划分的。〔〕A.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B.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C.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67.“活泼好动”是以下哪种表现?〔〕A.能力B.兴趣C.气质D.性格68.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A.都是好的B.都是坏的C.有好有坏D.无好坏之分69.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根本特征是〔〕A.强、平衡、灵活B.强、不平衡C.强、平衡、不灵活D.弱70.黏液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根本特征是〔〕A.强、平衡、灵活B.强、不平衡C.强、平衡、不灵活D.弱71.气质的主要生理根底是〔〕A.血型B。激素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D。体型72.人的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73.性格属于以下哪种心理现象?〔〕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74.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是〔〕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75.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76.根据个体的智力情绪意志3种心理机能何者占优势划分性格类型的心理学家是〔〕A.斯普兰格B.培因和李波C.列维托夫D.阿德勒77*.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奥尔波特B.卡特尔C.吉尔福特D.艾森克78把特质划分为外表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奥尔波特B.卡特尔C.吉尔福特D.艾森克79.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心理学家是〔〕A.奥尔波特B.卡特尔C.吉尔福特D.艾森克80.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开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是〔〕A.家庭结构B.出生顺序C.家庭的贫富程度D.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81.父母的哪种教养态度有利与培养儿童的独立合作温顺和社交等良好性格?〔〕A.民主B.保护C.支配D.拒绝82.能力是一种〔〕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识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83.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能力B.性格C.气质D.需要84.一般能力的综合体是〔〕A.社交能力B.智力C.操作能力D.创造能力8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创造能力D.抽象概括能力86*.智力的高级表现是〔〕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创造能力D.抽象概括能力87*.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卡特尔B.吉尔福斯C.斯腾伯格D.达斯和纳格利里88.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卡特尔B.吉尔福斯C.斯腾伯格D.达斯和纳格利里89.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就是指〔〕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B.智力中等的人占多数C.智力超常的人占多数D.智力低常的人占多数90.一般把天才儿童智商的最低临界线定为〔〕A.130B.150C.160D.17091.素质是能力开展的〔〕A.自然前提B.核心成分C.无关因素D.决定因素92.在测验时,如果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0岁组的全部工程,还通过11岁组的两个工程和12岁组的一个工程,他的智龄是〔〕A.10岁6个月B.10岁8个月C.10岁10个月D.11岁93.比率智商的公式是〔〕A.IQ=CA/MA×100B.IQ=CA/MA×100%C.IQ=MA/CA×100%D.IQ=MA/CA×10094.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拟持久的个人的内在心理倾向是。〔〕A.从众B.服从C.定势D.态度95.平时讲的“随大流”、“人云亦云”是指〔〕A.从众B.服从C.顺从D.态度96."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97.“北方人比拟毫爽、耿直,南方人比拟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98.由假设干个具有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并在一起活动的人所组成的集合体称〔〕A.小组B.群众C.群体D.集体三、名词解释心理学观察法实验法意识自我意识注意无意注意8、有意注意9、有意后注意10、注意的范围11、注意的紧张度12、注意的稳定性13、注意的分配14、注意的转移15、注意的动摇16、感觉17、知觉18、感受性19、感觉阈限20、感觉适应21、感觉比照22、观察23、观察力24、记忆25、保持26、回忆27、再认28、形象记忆29、情景记忆30、语义记忆31、情绪记忆32、运动记忆33、遗忘34、感觉记忆35、短时记忆36、长时记忆37、前摄抑制38、倒摄记忆39、思维40、动作思维41、形象思维42、抽象逻辑43、聚合思维44、发散思维45*、概念46、问题解决47、定势48、创造性思维49、表象50、想象51、无意想象52、有意想象53、再造想象54、创造想象55*、梦想56、情绪57、动机58、需要59*、成就动机60、气质61、性格62、性格的态度特征63、性格的意志特征64、性格的情绪特征65、性格的理智特征66、能力67、一般能力68、特殊能力69、创造能力70、态度71、从众72、服从73、群体74、群体标准四、简答与论述题心理现象包括哪些结构成分?心理学研究的根本原那么有哪些?心理学开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几种水平?意识有哪些特征?什么是注意?注意具有哪些功能?简述注意的品质。简述注意的分配及注意分配的条件。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感觉,知觉?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简述适应及感觉适应的特点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感受能力?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简述知觉种类。什么是观察?你认为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力?简述记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因素有哪些?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人类的记忆系统。**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以提高学习效率?什么是概念?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简述问题解决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什么是表象?什么是想象?它们具有哪些区别与联系?表象具有哪些根本特征?它有什么重要作用?什么是再造想象?再造想象的形成与开展应具备哪些根本条件?什么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形式与开展的根本条件有哪些?简述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感觉,知觉有哪些区别和联系?29.什么是情绪?情绪有哪些种类?30.情绪有哪些功能?31.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情绪的培养?32.什么是动机?动机产生的条件有哪些?33.动机有哪些分类?什么是生理性动机?什么是社会性动机?34.试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5.什么是成就动机?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哪些?**36.有哪些动机理论?请分别表达之。37.一个人会面临哪些动机冲突?38.什么是气质?气质特性包括哪些方面?气质类型的构成是什么?39.气质和性格之间具有什么关系?41.试分析说明气质在实践活动的作用42.分析说明影响性格形成开展的因素。43.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能力和知识之间有何关系。44.能力开展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45.论述影响能力开展的因素。46.什么是态度?态度具有哪些成分?47.什么是归因?归因分析的维度有哪些?48.什么是群体?群体的作用和根本特征有哪些?49.什么是从众行为?从众的类型和根本特点有哪些?50.什么是服从?从众行为和服从行为之间有什么关系?51.什么是印象形成中的认知偏差?什么是归因过程中的归因偏差?52.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际吸引?53.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从众行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服从行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心理过程个性过程2、记忆思维3、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4、客观现实主观现实5、自变量因变量6、心理现象及其规律7、1879冯特8、绝对感觉阈限差异感觉阈限9、提高降低10、感觉器官个别属性11、视觉听觉12、越低越高13、直接作用整体14、思维与语言思维与知觉15、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16、对象活动17、无关运动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18、熟练内在联系19、有意注意意志努力20、保持再现〔或回忆和再认〕21、时间地点22、稳固程度相似程度23、比照联想类似联想24、直观形象性概括性25、无意识记机械识记26、复述1分钟27、先快后慢28、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0、独立性新颖性31、理想空想32、直观性概括性33、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34、动作思维、形象思维35、明确问题提出假设36、酝酿期豁朗期37、变通性〔灵通性〕流畅性38、间接概括39、目的认知40、生理社会41、需要主观体验42、情感情感43、身段表情44、信息传递45、环境因素生理因素46、个性格能力47、生理性社会性48、物质精神49、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50、低级高一级51、指引鼓励52、生理性社会性53、追求成就回避失败54、稳定动力55、稳定性指向性56、先天生物学比拟稳定57、黏液质抑郁质58、心理生理59、平衡性灵活性60、外向型内向型61、态度行为方式62、情绪持久性主导心境63、遗传环境64、出生5、6岁65、区别联系66、一般能力特殊能力67、操作能力社交能力68、模仿能力创造能力69、产物内容70、能力开展水平能力表现的早晚71、遗传环境72、自然社会73、脑神经和神经系统能力74、主导早期75、从事并坚持能力76、流体智力78、加德纳79、服从80、心理二、选择题1.B2.D3.B4.A5.D6.A7.A8.B9.A10.A11.C12.C13.D14.C15.A16.D17.B18.A19C20.D21.D22.B23.C24.C25.C26.A27.B28.D29.C30.B31.B32.A33.C34.D35.B36.C37.D38.D39.A40.D41.D42.B43.D44.C45.D46.C47.A48.B49.C50.A51.A52.C53.A54.D55D56.B57.B58.B59.C60.A61.D62.C63.A64.C65.B66.A67.C68.D69.A70.C71.C72.A73.D74.A75.B76.B77.A78.B79.B80.D81.A82.D83.A84.B85.D86.C87.A88.C89.B90.A91.A92.A93.D94.D95.A96.C97.D98.C三、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方案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开展的规律的方法。3、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有方案、有目的的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根底的系统整体地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它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最该心理形式。5、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能动性的表达,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表现,6、注意: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7、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8、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9、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一定目的,不需要意志的注意。10、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广的注意特征。11、注意的紧张度:是指心理活动指向并高度集中在某个事物上,而同时离开其余事物的注意特征。12、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13、注意的分配: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14、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15、注意的动摇:是指注意经常地间歇加强或减弱的现象,又称注意的起伏。1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1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18、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觉能力。19、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者是刺激变化的强度,或者是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需量的临界值。20、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器发生变化的现象。21、感觉比照: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2、观察:是指有目的,有方案,比拟持久的知觉,是知觉高级形式。23、观察力:是指有目的,主动地观察客观事物,并善于正确发现事物各种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24、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25、保持:是指已识记的知识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稳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根本环节。26、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27、再认: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是已识记过的事物的过程,称为再认。28、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29、情景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30、语义记忆:是指个人以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又称为语词逻辑记忆。31、情绪记忆:是指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32、运动记忆:是指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动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33、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34、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存放器或瞬时记忆,是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象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感觉后像就是感觉记忆的一个例子。35、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36、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又称永久性记忆。37、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后继学习与记忆材料的干扰。38、倒摄记忆:是指后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先学习与记忆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39、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40、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或操作思维,是指凭借个体直接的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41、形象思维:是指以人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42、抽象逻辑:思维是以语词为根底,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43、聚合思维:又称为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方向思考并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的思维。44、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45*、概念: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根本单位。46、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到达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47、定势:又称为心向,是指人的心理的活动的准备状态。定势是个体按照某种比拟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48、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49、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50、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51、无意想象:又称为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52、有意想象:又称为随意想象,指根据预定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53、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54、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根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55*、梦想:是指个人的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56、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57、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58、需要:是个体真实存在的或主观感受到的某种必要物的缺失,它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59、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60、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61、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62、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它是性格特征中最重要的组成局部。63、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自觉条件自己行为方式与控制水平、目标明确程度以及在处理紧急问题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64、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65、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又称性格的认知特征。66、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67、一般能力:又称为智力,是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共同具有的最根本能力,它适用与广泛的活动范围。68、特殊能力:是指为完成某种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它是在特殊的专门领域内必须的能力。69、创造能力: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特的、颖的思想和事物的的能力。70、态度:是指有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构成的、比拟持久的个人的内在心理倾向。71、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一致的行为。72、服从:是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标准或他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73、群体:是指由假设干个具有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并在一起活动的人所组成的集合体。74、群体标准: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是群体成员所公认并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四、简答与论述题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一般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局部。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紧密联系,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中。个性心理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开展,并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2、心理学研究的根本原那么有哪些?一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根本原那么有三个,即客观性原那么、开展性原那么和系统性原那么。客观性原那么是指心理学研究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对心理学研究来说,就是要从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心理活动发生开展的规律性。开展性原那么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开展过程。系统性原那么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把心理想象看成是孤立存在的内容去研究。心理学开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不同看法,产生了不同的学说。大致有以下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构造主义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内容是对人的意识经验的分析。意识可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根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他首创内省法,对自己内在经验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即意识流,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是像构造心理学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例如,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关心什么是思维,而机能主义心理学那么主要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不应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个人行为,并以刺激一反响(s—R)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意识不能观察和测量,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范围内;个体行为的根底是反响的关系,即此反响的形成与某刺激相关,了解了刺激与反响的关系,即可了解人的行为;个体的行为都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完形心理学。由德国一心理学家韦特海墨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所创立。Gestalt为德文,含有“整个形体”和“完形结构”的意思。完形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知觉与意识,其目的在于探究知觉与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它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既强调观察法,也不反对内省法,完形心理学的方法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对完形心理学而言,各元素的总和不是意识的整体,而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因为在集中知觉时,增加了一层心理组织,因此,它对知觉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奉献。此外,完形心理学研究知觉组织,而知觉组织与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历程有关,为此完形心理学的研究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开展奠定了根底。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所创立。精神分析不但是现代心理学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上一世纪影响人类文化开展的最大的理论之一。精神分析理论极为庞杂,对于人格的开展动力,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等观念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对于人格开展阶段,弗洛伊德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器和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观念来解释个体心理开展的历程;对于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结构,并以冲突、焦虑以及各种防卫机制来解释个体人格开展的动因。以后的精神分析学者坚持弗洛伊德的一些根本原那么,但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所开展,如更加强调自我在人格中的作用,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或泛性论的作用,而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这些心理学者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罗杰斯为代表在20世纪50年代所创立,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在理论取向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论对人的异化,反对他们的反理性观点;反对行为主义的生物复原论和机械论的观点,也反对行为主义以零碎的、片面的反响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由零碎反响集合而成的行为,而不是表现行为的完整的个人。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正常人,应研究人类的复杂经验,如动机、价值、情感、生活责任以及生命的意义等。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类本性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因此要改善环境以有利于人性的充分开展,到达自我实现的境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变而成。认知心理学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从广义上说,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的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从狭义上来说,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指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过程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是多学科结合的结果,它一方面吸收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完形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也受到其他学科的推动,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语言学的影响,同时计算机科学的进展也对认知心理学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认知心理学是目前在心理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研究范式,它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几种水平?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反映的高级形式,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根底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其中语言和思维是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意识可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它的不同水平反映了个体在某一时间内对自身活动及其状态的觉知程度。在意识的调节与支配下,人的意识水平还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三种水平: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对外环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前意识水平,指人脑中所保持的经验或信息,可由需要时复现、提取而到达觉知的意意识有哪些特征?人类意识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三个根本特征:①意识的觉知性,它是人类意识的最根本特征,指人对外界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②意识的能动性。它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与方案性、主动创造性和意识的前进性。③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人类意识是在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开展的.什么是注意?注意具有哪些功能?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根本特点。指向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着一定的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客观事物上的强度或紧张度。指向和集中是同一注意状态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是心理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具有动力性。它具有三个功能:第一,选择功能。它使人在某一瞬间选择具有意义的、符合活动需要的客观事物,避开或抑制无关刺激。第二,保持功能。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持续保存在所选择的对象上,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三,对活动的调节与监督功能。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沿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并根据当前需要作出适当分配和及时转移,以此来适应瞬息万蛮的客观环埔。简述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到客体的数量。“一目十行”②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人在感受同一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广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虽然人接触的对象或行动有所变化,但人对整个活动的注意却保持不变。如完成做作业的任务活动。③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③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活动上。如课与课间的转移。简述注意的分配及注意分配的条件。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分配的条件:〔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其中最多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自动化了的或局部自动化了的。人对自动化了的活动就不需更多的注意,而把中心集中在生疏的活动上。〔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间形成了动作系统。〔反响系统〕如司机驾驶汽车的复杂动作,通过训练后形成一定的反响系统,就可以不费力气地完成各种驾驶动作,并且可以把注意分配到其他与驾驶有关的事情上。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人在感受同一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广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虽然人接触的对象或行动有所变化,但人对整个活动的注意却保持不变。如完成做作业的任务活动。影响因素:〔1〕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内容丰富,复杂多变――易稳定;内容贫乏,单调静止――难维持稳定〔如看照片与看电影〕。〔2〕和活动的内容及活动的方式有关:复杂而持续时间长的活动――适当变化流动的内容和方式。初中生的功课安排问题:性质不同的文理科,难易不同的内容适当隔开。〔3〕和主体状况有关:意志强,善于控制,有积极态度,兴趣,目的任务明确――易保持;生病,失眠,疲劳,心境不佳――难保持。10、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因此,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①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环境方面,要尽量防止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出现;在教学方法上尽量防止单调死板,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如注重讲授语音、语调的运用、板书技巧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具的适当使用、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等。②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促使学生理解其意义,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了解有些课程虽枯燥,但在今后工作中将起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课程知识所具有的价值,从而导致对学习结果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唤起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合理组织学生的注意活动,包括指导学生自己来组织有意注意,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具有重要作用。③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有意注意,会使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极易产生疲劳。如果单凭无意注意就不能牢固掌握科学知识,因为任何学科的内容并不都是有趣和吸引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例如,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意注意,并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和开展学生的有意后注意的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和兴趣,并使学习后的实践活动到达熟练。11、感觉,知觉?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二者的区别表现为:①在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存在差异。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②生理机制上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协同活动对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关系的整合结果。③经验的参与程度不同。人的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一般知识经验对感觉的产生影响不大。知觉那么以知识经验为根底,是知觉产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知觉过程中,既包括了当前刺激引起的兴奋,也包括了以往相应知识经验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过程。感觉和知觉的联系表现为:①感觉是知觉产生的根底。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局部,是知觉产生的根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②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开展。一般来说,假设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那么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③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12、简述适应及感觉适应的特点适应是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除了视觉适应既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外,其他感觉的适应都只能引起感受性的降低。视觉适应是最重要的一种适应现象,包括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个体在暗环境中,视分析器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明适应是个体在强光的持续作用下,视分析器的感受性不断降低的过程。其他感觉适应,如嗅觉适应非常明显。“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即为此现象。嗅觉适应的速度以刺激物及其强度而转移。触压觉适应也相当明显,带上眼镜开始感觉到有压感,但很快就感觉不到。温度觉适应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现象,洗热水澡时,开始感到水烫,经过几分钟后就觉得水不太热了。味觉适应也很明显,厨师由于要不断品尝各种菜肴的味道而使后来烧出的菜愈来愈咸,但痛觉和听觉适应不太明显。13*、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感受能力?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感受性是人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一个人的感受能力是用感受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是人感觉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的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人的感觉有两种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异感受性。感觉阈限又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异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是绝对感受性的客观指标,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绝对感受性低即为该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较高。差异感觉阈限是差异感受性的客观指标,差异感受性和差异感受阈限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差异感受性高即为该感觉的差异感觉阈限较低。14、简述知觉种类。根据知觉的分类标准不同,可把知觉划分为以下种类:①根据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活动,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②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等。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位置移动速度的知觉。③根据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与错觉。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主观歪曲的知觉。15、什么是观察?你认为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力?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指有目的、有方案、具有主动性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一种有意知觉,按照个体预定的目的与方案来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观察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必需具有的心理活动,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因此观察力培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2)制定周密的观察方案;(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记录并整理观察记录;(6)分析、归纳和总结观察结果;(7)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与观察习惯。16、简述记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记忆过程由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组成,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过程即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它们有序而完整地统一于记忆活动中。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保持是稳固已经获得的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回忆或再认是在不同情况下恢复过去知识与经验的过程。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而把它们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是回忆;过去经历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们识别出来的过程是再认。记忆过程中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是相互联系的,识记与保持是回忆和再认的前提与根底,再认与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是通过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的统一的记忆过程来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的。17、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因素有哪些?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遗忘的因素有时间,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识记材料的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识记位置。〔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制约。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先多后少”。“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最先遗忘的是对识记者来说没有重要意义的、无兴趣的、不符合需要的材料。〔3〕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抽象材料最快。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条件下,识记材料的多少和遗忘的速率成正比,识记材料愈多,忘得愈快,相反,忘得慢。因此,学习不宜贪多贪快。〔4〕学习的程度和方法。过度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