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分类汇编

一、对比阅读

(2022春♦安徽芜湖•七年级统考期末)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晋陶渊明细爱菊独

(2)濯清涟而不坏妖

(3)亶乎众矣宜________

(4)金粟初开晓更清初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爱莲说》中,菊是的象征;《咏菊》中,菊有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

4.《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2022春・安徽滁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多。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律第。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

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苗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

以居于。予因而翳之以桧竹,甘④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

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多之日“何陋”,以信⑤孔子之言。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作者曾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

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②上国:国都。③郁:阻滞④荷(Shi):栽种。⑤信,通“伸”,伸张。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出名,有名)B.予尝财!于丛棘之右(园子)

C.惟吾修警(德行美好)D.因名之曰“何陋”(命名)

6.请用“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8.甲、乙两文作者人生态度有什么相似之处?两位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相似的人生态度?结合两篇文章内容

及相关背景做简要分析。

(2022春•安徽宣城•七年级统考期末)【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

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名:

第2页共41页

(2)谈笑有涉儒鸿:

(3)不蔓不草枝:

(4)可远观而不可穿玩焉亵: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B.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12.甲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乙文中赞美莲花品质的句子是。

(2022春.安徽芜湖.七年级统考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

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

火炀之;药稍卷,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

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

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

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

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卷,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异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兴九年,监作秘剑⑦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

竹简,其用绿③帛者谓之为纸。绿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选自《后汉书•蔡伦传》,有删减)

【注释】①秘剑:皇家用的刀剑。②书契:书籍文契。③绿:双丝的细绢。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和纸灰之类目之

②用讫再次令药错

③然不沾污_____________

④帝等其能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②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15.【甲】文介绍活字印刷过程的顺序能否变换,为什么?

16.“活板”和“造纸术”都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板”解决了雕板“效率低、不易修改”

的难题,体现了“①”的优势;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突破点则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弥补了

"②”的缺陷。它们均具有③、的优点,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

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①②空用原文回答,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2022春・安徽阜阳•七年级统考期末)【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嚏!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良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

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氟氟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

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濯清涟而不妖濯:

(2)不蔓不枝蔓:

(3)陶后弊有闻鲜:

(4)故称瑞耳故:

(5)而多之不可名:

18.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4页共41页

C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19.【甲】文中突出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20.同为“花之君子”,莲、兰各有不同之处。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而乙文则将兰花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花怎样的品质?

(2022春♦安徽合肥•七年级统考期末)【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曰:“尔安敢轻吾

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

湿。因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

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

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东坡集》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2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学射于家圃

(2)尔安敢好吾射

(3)康肃笑而道之

(4)日与水居

(5)见舟而畏之

2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23.【甲】文中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

因是(用原文语句填空)。

24.【甲【乙】两文所蕴含的道理有哪些相同之处?请概括出两点。

(2022春•安徽安庆•七年级统考期末)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注释: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2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可爱者甚唐蕃②濯清涟而不坏妖

③陶后婚有闻鲜④亶乎众矣宜______

⑤金粟磔开晓更清初

26.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7.《爱莲说》中,菊是的象征;《咏菊》中,菊有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

28.《爱莲说》《咏菊》对莲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2022春・安徽安庆・七年级统考期末)【甲】《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暮春即事

周敦颐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29.解释加点的词语

濯()清涟而不妖ff()净植

第6页共41页

陶后脚)有闻宜()乎众矣

30.翻译下列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1.周敦颐在【乙】诗中为什么觉得“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32.周敦颐借《爱莲说》和《暮春即事》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2春•安徽黄山♦七年级统考期末)[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选自《爱莲说》)

33.解释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谈笑有涉佛()(2)日陋之有()

(3)不藜不枝()(4)濯清避而不妖()

34.翻译下面的语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通过对物的描写和叙述来表达志趣的写作方法,这种写法叫什么?两文的作者又分

别想表达什么志趣呢?

(2022春•安徽蚌埠•七年级统考期末)【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

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

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卷,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

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逸。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

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

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

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活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钵,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⑦

多编以竹简,其用缭③帛者谓之为纸。嫌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

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成称“蔡侯纸”。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书籍文契。③嫌(jian):双丝的细绢。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3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ɪ)有布衣毕昇布衣:_______________

(2)持旗火炀之就:_________________

(3)此印者才华毕:_________________

(4)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故:_________________

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2)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

38.“活板”解决了雕板“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的优势;蔡伦改进

“造纸术”的突破点则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弥补了“”的缺陷。(用原文词句回答)

39.你从古人的发明创造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022春•安徽滁州•七年级统考期末)【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

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

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密,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

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

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

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

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卷,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

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②为最善。其法:取新犷®中独茧缕④,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

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⑥其理。

(沈括《指南针》)

第8页共41页

【注】①方家:行家。②缕悬:用丝线悬挂。③纺(kuang):丝绵。④独茧缕:单根的蚕丝。⑤芥子:十

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这里指腊的大小。⑥原:推究。

4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持旗火炀之就:(2)字平如瓯砥:

(3)有奇字素无备者素:(4)蓑可原其理莫:

4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42.阅读【甲】文,说说“活板"中“活''体现在哪些方面。

43.请概括出两篇文章的共同主题。

(2022春•安徽阜阳•七年级统考期末)[甲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F急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惟吾德譬(2)无丝竹之乱耳

(3)无案牍之芳形(4)可爱者甚番

(5)亭亭净值_________________

45.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6.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你会给自己的书房或卧室取名为,要表达

出你心中“芝兰之室''的标准噢!

47.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的写法,通过陋室铭和莲的形象表达作者的志向与抱负,但也

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情趣和的情操。【乙】文表达了作

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态度。

(2022春♦安徽阜阳•七年级统考期末)【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②,意怡如③

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④之。欢守志

弥固,遂为通儒。

(节选自《王欢安贫乐道》)

【注释工①耽:极爱好。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④哂:讥笑。

4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2)往来无自丁:(3)无塞牍之劳形:

(4)其妻申之:(5)时闻者多哂之:

49.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50.【甲】文是从、生活情趣三个方面论述了陋室不陋的。

51.【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王欢是、

、终有所成。

(2022春•安徽池州•七年级统考期末)【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

庭有树,其上一巢,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坠她。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

归,旦夕喂之,爱甚,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顿足而泣。儿日:“早知是,吾

放汝林间,且不为猫所食也。是乃吾之过也。”

第10页共41页

(《小儿饲鹊》)

5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苦()

(2)可远观而不可更玩焉()

(3)宜乎余矣()

(4)且不为猫所管也()

(5)其上一巢,鹊篁二子()

5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坠地。

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是乃吾之过也。

55.比较阅读【甲】【乙】文,完成下面问题。

(1)【甲】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2)读了短文【乙工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二、课内阅读

(2022春♦安徽合肥•七年级统考期末)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

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密,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

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

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

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

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

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沈括《活板》)

56.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持就火坳之炀:(2)字平如硬砥:

(3)一板已目布字自:(4)此印者才当毕:

(5)然不沾污殊:

5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58.选文内容逻辑严密,逐层推进,先介绍了_______工艺,再介绍如何排版,最后介绍___________工

艺。

59.从文中举出两例,说说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

(2022春・安徽淮南•七年级统考期末)【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第。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乌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善。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I)惟吾德攀()(2)往来无自丁()

(3)可爱者甚皆()(4)不蔓不物)

61.翻译下列句子。

(I)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2.根据要求填空。

(I)[A][B]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刘禹锡以表达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

情怀,周敦颐以花表达自己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花表达对追名逐利的社会风

气的厌恶。

(2)[A]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旨句,用原文

语句回答)。

6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寄语中国青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

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

斗,锤炼品质修为。请你参照《爱莲说》,选择一种特有的动物或植物(本试卷中已出现的除外),寄托自

己的人生志向。

所托之物:

第12页共41页

寄托志向:

(2022春.安徽六安•七年级统考期末)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

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

炀之,药稍容,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

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

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

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

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6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己后典籍皆为板本为:

(2)持戡火炀之就:

(3)则字平如跳砥:

(4)用迄再火令药熔讫:

(5)券不沾污殊:

6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66.上文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设置铁板T(I)T放置铁范T(2)T(3)T按平板面

67.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些地方?

三、文言文阅读

(2022春•安徽淮南•七年级统考期末)(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

之。欲印,则以一铁能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

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

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

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

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活板》)

【乙】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①,则报恩塔②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

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

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樨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

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

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戋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

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窑器:陶瓷器具。②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

毁于战火。③斗桦(San)合缝:形容桦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

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6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⑵持就火炀之()

⑶用讫再火令药熔()⑷半日方散()

⑸必顶礼赞叹而去()

6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⑵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70.结合甲文具体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突出活版印刷的“活''的。

71.下列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运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极为神速”生动说明了活版印刷的优越

性。

B.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乙文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开篇点

明了报恩塔的建筑艺术之高超。

C.从乙文中“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侧面赞扬了报恩塔的

第14页共41页

鬼斧神工∙

D.甲文语言准确、朴实、简洁;乙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显得生动有情趣。

参考答案:

1.(1)只(2)(过分)艳丽(3)应当(4)开始,刚刚2.(1)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3.隐逸(者)

耐寒4.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

无畏的品格。

【解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独:只。

(2)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妖:(过分)艳丽。

(3)句意:当然就很多人了。宜:应当。

(4)句意: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初:开始,刚刚。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之:助词,的;甚:很,非常;蕃:多。

②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枝:动词用作动词,长枝茎。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甲文根据“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可知菊是“隐逸者”的

象征;乙文根据“耐寒唯有东篱菊''可知菊有“耐寒”的特点。

4.考查学生对两文的分析比较能力。甲文歌咏的对象是“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

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嵌崎磊落的

风范,突出莲的高尚品格。“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

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

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可知表达作者对莲的喜爱赞美;乙文,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

残破的芭蕉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

来更加艳丽。霜降之时,"荷”与菊相比,荷不耐寒,缺乏坚贞不屈的品格。可知表达诗人对

荷的鄙弃。

【点睛】译文

甲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

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

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

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第16页共41页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乙文,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耐寒的只有东边

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5.B6.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7.①没有世俗的乐

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②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8.刘禹锡、王守仁虽身居偏远的陋室,但是却过

着远离世俗的高雅生活,体现了他们志趣高洁、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两篇文章都写于作者

被贬期间,从注释①可知《陋室铭》写于刘禹锡被贬和州期间,从乙文可知《何陋轩》写于

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期间。两篇文章作者虽在被贬的处境下,但仍以君子的品性要求自己,

仍然保持高尚的节操,保持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从甲文“何陋之有”可看出刘禹锡以“君

子”自居的意思,从乙文“以信孔子之言”看出王守仁命名何陋轩是要伸张孔子的话。

【解析】5.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B.予尝用于丛棘之右(开辟园圃),故选B。

6.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

应该有停顿,儿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

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故停顿是:于是人之及吾轩

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7.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

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丝竹,指世俗的乐曲。舌L,使……扰乱。案牍,指官府文书。劳,使……

劳累。形,形体、躯体。

(2)重难点词语有: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之,宾语提前的标志,正确语序是“有何陋

8.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从甲文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和乙文的“人皆以

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可以看出,刘禹锡、王守仁

相似的人生态度是:虽身居偏远的陋室,但是却过着远离世俗的高雅生活,体现了他们志趣

高洁、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根据注释①的“《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作者曾参加王叔文

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和乙文的“守仁以

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可知,两篇文章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从甲文的“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和乙文的"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可以看出,两篇

文章作者虽在被贬的处境下,但仍以君子的品性要求自己,仍然保持高尚的节操,保持积极、

豁达的人生态度。

第17页共41页

【点睛】甲文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

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

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

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

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文译文:

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

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

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一个月,却很安乐。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阴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

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

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

人学士,也慢慢聚焦增多了0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

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

9.(1)出名,有名(2)大(3)旁生枝茎(4)亲近而不庄重10.(1)苔痕蔓延到台阶

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U.C1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名:出名,有名。

(2)句意: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鸿:大。

(3)句意: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枝:旁生枝茎。

(4)句意: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亵:亲近而不庄重。

1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上,长到(蔓延);入,映入。绿:使……绿了。青:使……染上青色。

(2)牡丹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宜,应该;众,多。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铭''侧重于叙事。“说”

为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见解,说明

寄寓的道理。“说”侧重于议论。

故选Co

第18页共41页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甲文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的意思是: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这两句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乙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

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

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臧就显示神灵。这虽

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板,

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

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

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乙】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

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

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

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

很多人了。

13.覆盖用火烤根本称赞14.(1)不用木材制作字印,是因为木

材纹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时木材和药料相粘,难以取下来。(2)全都精密牢固,

方法被后世效仿。15.不能。活字印刷的流程是先制字,而后设板、布字、炀板、平字,

最后印刷。文章是按活字印刷的工作顺序的。这样的顺序安排使文章富有条理,叙述清楚,

所以不能变换。16.活嫌贵而简重方便实用造价低廉

【解析】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冒,覆盖;

②句意: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火,用火烤;

③句意:根本不会被弄脏。殊,根本;

④句意:皇帝称赞他的才能。善,称赞。

14.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

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第19页共41页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①”者(……的原因)”“木理(木头的纹理)”“高下(高低)”“兼(同时)”是此句中的关键

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②“莫不(没有不,即全都)”“坚(牢固)”“法(效仿)”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

准确。

1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作答时首先明确“顺序不能变换”,因为文章是按照活字印刷术的工作程序来安排的。活字印

刷术首先要“制字”;然后“排版”,排版按照设板、冒板、布板、烤板、平板几个步骤进行;

最后一步是''E[1刷"。这样安排不仅详细地写出了活字印刷的全部过程,而且条理清晰,层次

分明,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所以不能变换顺序。

16.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

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

阅读甲文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字印“活”,排版"活”,印刷"活”,字印数目''活",选用字印“活”,

生僻字做法“活”,拆版“活”,充分体现了“活”的优势;乙文中“绿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的

意思是“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都对人来说很不方便“,而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弥补了“缴贵

而简重”这一缺陷。

甲文中,活字印刷术制作字印的原材料是胶泥,乙文中纸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破布、鱼

网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而且非常便宜,由此可以概括其共同点是:方便实

用、造价低廉。

【点睛】参考译文:

甲: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

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

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

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

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

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

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

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

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

“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

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

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材制作字印,

第20页共41页

是因为木材纹理有疏密,沾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