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贸易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3200字】_第1页
【化妆品贸易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3200字】_第2页
【化妆品贸易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3200字】_第3页
【化妆品贸易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3200字】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妆品贸易竞争力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23568化妆品贸易竞争力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28478(一)化妆品贸易相关研究 119702(二)引力模型的相关研究 1119(三)贸易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2(一)化妆品贸易相关研究学界上关于化妆品的研究并不多,对于化妆品贸易的研究就更屈指可数。韩国学者Ho(2013)通过对世界化妆品行业的分析,提出了韩国化妆品海外市场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年均增长潜力超过30%的情况下,韩国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发展尤为重要。Chung(2014)还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消费者对化妆品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带动了韩国化妆品的出口。Lee(2005)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中国消费者的化妆品购买行为。结果表明,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更倾向于选择国外品牌,购买地点对品牌偏好的影响较小。此外,研究还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偏好最低,而韩国、法国和美国品牌的偏好较高。国内学者李丽琴(2015)选取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典型地区的化妆品生产分布信息,分析美国、欧洲、亚洲等国家消费市场的区域分布。得出世界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方向主要是电子商务、药妆保健、男性化妆品、天然环保等。王雪丽(2016)通过发现中国贸易逆差严重,且中韩两国化妆品贸易总额差距较大,进一步指出,韩国化妆品更接近亚洲皮肤,而中国化妆品企业研发能力较弱,导致中国化妆品市场对韩国进口产品高度依赖。Le(2011)为了验证国家相似性能够正向影响垂直行业内贸易指数,通过中国化妆品行业的贸易数据得出结论发现,两国经济发展规模或水平越大,垂直行业内贸易指数值越高。综合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化妆品行业进行的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并且不是很多,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够为化妆品贸易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二)引力模型的相关研究经济学家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了贸易引力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国家贸易领域。随后,许多学者用它来分析不同地区的现状和贸易潜力,并将其扩展到国际资本流动、国际直接投资、国际人力流动等领域。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是由牛顿引力公式推导而来,即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量与两国的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有关。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越大,国内需求越强,就会带动相应的进口需求,在满足国内市场的供给后,就会出口一些商品来带动出口贸易,即经济水平越高,贸易量越大。地理距离会增加运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在此基础上,学者们介绍了关税水平、汇率、经济发展等各种指标更详细地考察了与两国贸易潜力有关的因素。陈雯(2009)运用引力模型,选取中国与133个贸易伙伴在2002-2006年的贸易数据,来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否会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产生不同的影响,分析得出,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对双边贸易有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两国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有积极影响,区域内贸易协定促进区域内进出口贸易。金缀桥(2015)运用贸易结合度、贸易互补性指数和引力模型,选取2003-2013年中韩双边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中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现状和贸易潜力,研究发现,中韩双边贸易规模较大,双边贸易潜力呈上升趋势。引力模型估算结果表明,中韩两国贸易紧密度呈下降趋势,贸易互补性较弱,贸易潜力呈上升趋势。学者们也利用引力模型来研究特定行业的贸易情况。Culho(2010)通过引力模型对韩国的石油产品贸易进行研究,分析与韩国进行石油产品贸易的76个国家的中一共18个年份的面板数据,发现结果与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相一致。耿献辉(2013)则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中国农产品在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呈现“出口不足”的态势,认为中印两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在农产品出口潜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他学者对引力模型的解释变量进行了扩展,在传统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如加入了可以用来衡量文化或者政治制度特征的因素,比如文化距离,语言宗教等。(三)贸易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最先提出贸易互补性研究的是巴拉萨,得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这一概念,学者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取得了很多相关进展,PeterDrysdale第一次创造性的提出了贸易互补性指数(TCI),来对两国的贸易进行定量分析。目前而言,在分析研究国际贸易中竞争力时,学界多数还会通过测算相关贸易指数,从而客观地反映出两国间的贸易竞争程度。其中常用的主要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及互补性指数等等。国内外学者也对这些贸易指标做了相应的应用和拓展。孙林(2005)通过研究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关系测算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结果发现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主要以互补性为主,并建议加强与东盟在这类产品上的经贸合作。刘李峰(2006)为了研究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产品贸易特征,通过测算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集中度指数和相对贸易优势指数等指标,结果发现三国间农产品贸易潜力非常大,贸易互补性尤为突出。上述学者使用贸易优势指数等指标来研究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力和互补性。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为了对国际贸易竞争力进行更为为全面的定量研究。逐步利用更多的贸易指数去测算与分析。谢思娜(2013)通过测算贸易补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结果分析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性处于缓慢的逐步上升态势,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朝着能够体现双边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吴堃(2014)以中日韩三个国家中所选取的7个类别的农产品为对象,分别选择有各自国家的优势和劣势产品。并采用净出口指数、出口市场占有率、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现实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五个指标来衡量中日韩三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得出2003-2013年里中国农产品整体贸易指数优于日本和韩国的结论。刘春水(2016)为了研究中国和日本的双边贸易,基于显性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了两国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发现中日两国的对外贸易产业结构都有自己的特色,并非大同小异,而且两国之间的贸易多为“垂直贸易”。总的来说,现有文献基本采用通过测算一种或多种贸易指数来衡量两国贸易的竞争力这类相同的研究方法,并根据测量结果,得出了相应的相对一致的结论:如果两国之间的贸易是互补性的,这表明两国之间有一定的贸易潜力。如果竞争性突出,那么增长潜力就会是有限的。参考文献:[1]刘英.RCEP签署后中日韩自贸区还有多远?[N].21世纪经济道,2020-12-30(004).[2]申雅洁.RCEP签署对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1):74-77.[3]顾英荟.日韩化妆品在我国市场优势地位原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1):76-77.[4]王雪莉.中韩化妆品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J].西部皮革,2016(24):64.[6]张司晨.依托中日韩FTA新进展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实现新突破[J].东北亚经济研究,2020.4(01).[7]刘向东.新形势下中日韩应共同维护世界自由贸易秩序[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18):52-61.[8]曹璐洁.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市场结构、行为、绩效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9]黛伯拉.韩国化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研究[D].贵州大学,2018.[10]刘玉亮,邓静.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现状与未来[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6,39(01):1-8.[11]基于引力模型的RCEP区域内农产品贸易潜力分析[J].付秀梅,项尧尧,薛诚,孔伟.中国商贸.2014(18)[12]周念利.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服务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2:67-79.[13]HiroLee,KenItakura.Thewelfareandsectoraladjustmenteffectsofmega-regionaltradeagreementsonASEANcountries[J].JournalofAsianEconomics,2018,55.[14]Petri.P.A.,Plummer,M.G.,andZhai,F.“TheTransPacificPartnershipandAsia-PacificIntegration;PolicyImplications.”Peterson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EconomicsPolicyBrief,NoPB12-16,June2012.[15]申雅洁.RCEP签署对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01).[16]Seifpoor,S.andR.A.Mousa,Investigatingtheroleofgovernmenttradepoliciesandregulationsonsmugglingcosmeticproducts,ManagementScienceLetters.2004(6).pp.1147-1152.[17]Roberts,B.AGravityStudyoftheProposedChina-ASEANFreeTradeArea.InternationalTradeJournal,18(4),pp.335-353.[18]金缀桥,杨逢珉.中韩双边贸易现状及潜力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5(01).[19]陈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一基于引力模型“单国模式”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01).[20]孙林.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一基于出口相似性指数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11):71-76.[21]刘李峰,程国强.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相似度[J].中国农村经济,2006(09):20-26.[22]郑昭阳,周昕.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G-指数及发展原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09):39-44.[23]CHENGD.AChineseperspectiveontheChina-Australiafreetra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