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卷生物学(范围: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2章;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1.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B.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维持绝对不变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A正确;B、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C、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C错误;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C。2.枪乌贼的神经元是研究神经兴奋的好材料。研究表明,当改变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时候,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Na+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胞外Na+浓度降低,细胞内外Na+浓度差变大,动作电位值下降B.动作电位与神经元外的Na+内流相关C.静息电位与神经元内K+外流相关D.若要在体外测定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保持环境钠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内流造成的。【详解】AB、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神经细胞外Na+内流有关(方式是协助扩散,动力是膜内外钠离子的浓度差),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降低,Na+内流减少,导致动作电位值下降,A错误,B正确;C、静息电位与神经元内的K+外流相关,方式是协助扩散,C正确;D、要测定神经元的正常电位,应放在钠钾离子浓度与内环境相同的环境中进行,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A。3.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提供能量B.神经递质储存在②中,释放后进入④所在的细胞内起作用C.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线粒体,②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详解】A、结构①线粒体位于突触小体中,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且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所以结构①不能为其提供能量,A错误;B、神经递质储存在②突触小泡中,释放后与④突触后模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B错误;C、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静息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动作电位),C错误;D、结构④突触后模膜电位的变化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D。4.下列有关人脑的高级功能的表述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学习与记忆、情绪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B.如果言语区的W区受损,则会出现阅读文字障碍而影响学习C学习与记忆需要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D.经常运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概念就不容易遗忘【答案】B【解析】【分析】长期记忆是能够保持几天到几年的记忆。它与短期记忆不同,后者只保持几秒到几小时。在生物学上来讲,短期记忆是神经连接的暂时性强化,而通过巩固后、可变为长期记忆。【详解】A、人脑除了对外部环境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功能、学习与记忆、情绪的高级功能,A正确;B、如果言语区的W区受损,则会出现书写文字障碍而影响学习,B错误;C、学习与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有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C正确;D、经常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解释相关的生物学现象,以便于短暂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概念就不容易遗忘,D正确。故选B。5.当体表痛和内脏痛共用一个中间神经元时(如下图),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究竟来自内脏还是体表,但由于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的信息,常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皮肤、a、b、c和内脏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c的神经末梢和它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为效应器C.牵涉痛为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在牵涉痛形成过程中a没有发生兴奋【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因此,该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顺序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详解】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a和c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不能组成完整反射弧,A错误;B、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和它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为效应器,c是传入神经,B错误;C、牵涉痛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一种感觉,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无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牵涉痛是神经中枢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说明是位于内脏的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兴奋通过c传至b,再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而皮肤上的感受器未产生兴奋,则a没有发生兴奋,D正确。故选D。6.研究激素的功能时,可先用减法原理去除该激素的影响,再通过加法原理加入该激素,以观察前后变化并对比。下列研究没有使用该科学方法的是()A.沃泰默切除了狗小肠神经,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发现能促进胰液分泌B.班廷把胰岛提取物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患病狗血糖浓度下降C.公鸡被摘除睾丸后雄性性征明显消失,重新移植睾丸后公鸡的特征逐步恢复D.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使生殖器官萎缩,恢复血液联系后生殖器官也恢复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该组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详解】A、沃泰默切除了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再向小肠注入稀盐酸,仍能促进胰液分泌,盐酸不是对切除神经的补充,A符合题意;B、摘除胰腺则没有了胰岛素的来源,把胰岛提取物注入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患病狗血糖浓度下降,使用了加法原理,B不符合题意;C、公鸡被摘除睾丸后雄性性特征明显消失,此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将睾丸重新移植回去,公鸡的特征又会逐步恢复,此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C不符合题意;D、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生殖器官萎缩,是设法去除某种因素,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恢复血液联系后生殖器官也恢复功能,使用了加法原理,D不符合题意。故选A。7.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水平B.临床上常常通过测定血液中激素含量来检测疾病C.所有激素的受体都分布在靶细胞膜表面D.激素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作用特点: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4、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所以人体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5激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只起调节代谢的作用。【详解】A、激素作用特点包括通过体液运输,所以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水平,A正确;B、由于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无导管,分泌后进入血液,具有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故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B正确;C、有的激素的受体都分布在靶细胞膜表面,有的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如性激素,C错误;D、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调节细胞代谢,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C。8.关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和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兴奋通过反射弧传导、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二者的反应速度相当B.神经调节作用于效应器,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二者的作用范围都比较局限C.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因此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与神经调节一样短暂D.若神经调节作用的腺体为内分泌腺,则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机制。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的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激素调节中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激素调节的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3、在激素调节中由于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所以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4、激素在发挥其调节作用后,即被降解而失去其生物活性,此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详解】A、兴奋通过反射弧传导,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但体液运输速度比反射弧的传导速度慢,因此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比较慢,A错误;B、神经调节作用于效应器,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但激素的靶细胞范围一般较广,B错误;C、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但激素运输到靶细胞的时间有先后,因此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C错误;D、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正确。故选D。9.应急反应是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时,通过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作用到肾上腺髓质形成的一种活动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能使人短时间内抵御不良刺激,减少疼痛感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应急反应过程中有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的参与B.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能降低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性C.应急反应中的减少疼痛感觉不利于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应急反应过程中机体所有细胞的代谢速率均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节通过的途径是反射弧,速度快,范围局限,延续时间短;体液调节途径是体液运输,速度较慢,范围广泛,延续时间长。【详解】A、激素、神经递质属于信号分子,应急反应过程中有激素、神经递质的参与,A正确;B、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能进一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错误;C、应急反应中的减少疼痛感觉有利于抵抗不良刺激,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C错误;D、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时,通过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作用到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可促进物质和能量的代谢,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及加强保护功能。所以应急反应过程中机体所有细胞的代谢速率增加,D错误。故选A。10.研究小组探究了α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生根率B.不同浓度的NAA均增加了插条平均生根数C.400mg/LNAA具有提高生根率的效应D.生产上应优选300mg/LNAA处理插条【答案】B【解析】【分析】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做自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详解】A、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A错误;B、与NAA浓度为0时比较,不同浓度的NAA均增加了插条平均生根数,B正确;C、与NAA浓度为0时比较,400mg/L的NAA生根率降低,C错误;D、生产上应优选200mg/LNAA处理插条,此时生根率最高,平均生根数较高,D错误。故选B。11.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C.同一种群的K值不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D.可通过减少获取食物机会的方法降低K值来防治害虫【答案】C【解析】【分析】1、环境容纳量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2、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详解】A、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破坏环境会减小环境容纳量,A正确;B、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增长最快,B正确;C、K值又叫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破坏环境会减小环境容纳量,C错误;D、减少获取食物机会可以降低K值,降低害虫数量,达到防治的目的,D正确。故选C。12.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B.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C.决定植物地上、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相同D.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b、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详解】A、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A正确;B、在垂直方向上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照的利用有关,B正确;C、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等,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则是水分、无机盐等,C错误;D、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D正确。故选C。二、单选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13.水肿是指组织间隙过量的体液潴留而引起的疾病症状。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可以表示红细胞,其中含有血红蛋白B.甲、乙、丙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乙C.发生花粉过敏,可能会导致乙增多而引发水肿D.甲中的葡萄糖正常含量为3.9~6.1mmol/L【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液。【详解】A、据图分析,图中丙是单向箭头进出,表示淋巴液,淋巴液来自组织液回到血浆,故乙是组织液,甲是血浆,则丁可以表示红细胞,其中含有血红蛋白,A正确;B、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液,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甲血浆,B错误;C、发生花粉过敏,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可能会导致乙组织液增多而引发水肿,C正确;D、甲是血浆,其中的葡萄糖正常含量为3.9~6.1mmol/L,D正确。故选B。14.已知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肌肉收缩。下表是几种药物导致中毒的机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药物名称作用机制乌头碱与神经元上的Na+通道结合,使其持续性开放毒扁豆碱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能分解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的活性美洲箭毒与神经-肌肉的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肌肉松弛A.阻遏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B.毒扁豆碱能影响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分解C.美洲箭毒与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不能打开D.表中3种物质均可导致肌肉松弛【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详解】A、乌头碱能与神经元上的Na+通道结合,使其持续性开放,可见阻遏Na+通道的药物会抑制乌头碱的作用,A正确;B、已知毒扁豆碱等物质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分解,B正确;C、美洲箭毒与受体结合导致肌肉松弛,可见没有引起肌细胞产生兴奋,可见导致了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不能打开,C正确;D、乌头碱和毒扁豆碱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导致肌肉持续兴奋,D错误。故选D。15.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免疫系统能够发挥相应的免疫功能与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主要场所B.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C.免疫活性物质也能由非免疫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效应D.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包括骨髓、胸腺等【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详解】A、脾、淋巴结和扁桃体作为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和作战的场所,A错误;B、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B正确;C、免疫活性物质中的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C正确;D、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D正确。故选A。16.下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抽样前需要静置酵母菌培养液至分层,选择抽取下层细胞较多处的培养液B.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50~70h种内竞争增强,酵母菌出生率≈死亡率C.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D.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形:图示为酵母菌种群增长的“S”增长曲线,第50小时达到最大值,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详解】A、抽样前需要摇匀酵母菌培养液,A错误;B、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50~70h种内竞争增强,酵母菌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K值,B正确;C、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J”形增长曲线,C错误;D、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培养液,D错误。故选B。第Ⅱ卷三、非选择性题(共5题,每题12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17.人和高等动物的小肠肠壁内分布着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黏膜下神经丛,该神经丛可以接受来自脑干的神经支配,同时也参与腺体分泌等局部反射活动,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来自脑干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丛的突触时,引起___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___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使神经元③产生兴奋。(2)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同时也说明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选用“双向/单向”作答)的。(3)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可通过局部反射活动引起腺体的分泌。若图中腺体对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无法作出反应,但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现推测是某突触异常。若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⑥的轴突末梢(或任一部位),腺体___(选用“分泌/不分泌”作答),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②的胞体,腺体___(选用“分泌/不分泌”作答),则证明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⑥和②之间。【答案】(1)①.突触小泡②.胞吐(2)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②.单向(3)①.不分泌②.分泌【解析】【分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小问1详解】当兴奋传导到突触时,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扩散至突触后膜发挥作用。【小问2详解】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小问3详解】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⑥的轴突末梢(或任一部位),神经元⑥兴奋,若腺体不分泌,说明兴奋无法传递到腺体,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②的胞体,腺体分泌,则说明②①⑤之间的兴奋传导没有问题,则证明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⑥和②之间。18.下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途径1中,调节激素A产生方式属于___(选用“神经/激素/神经-激素”作答)调节,激素A的功能有_________。(2)途径2中,若激素C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则激素B是___(填中文名称)。甲状腺激素能___,使机体产热增加,此外甲状腺激素还有___(选用“提高/降低”作答)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功能。(3)途径3为水盐平衡调节途径。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垂体释放激素D增加,从而___,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使血浆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该调节方式属于___(选用“神经/激素/神经-激素”)调节。【答案】(1)①.神经②.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2)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③.提高(3)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②.神经-激素【解析】【分析】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葡萄糖。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糖,使血糖浓度回升正常水平。【小问1详解】途径1中,调节激素A产生的方式属于神经调节,激素A由下丘脑传出神经支配的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A为胰高血素,功能是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小问2详解】途径2中,若激素C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则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加,此外甲状腺激素还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功能。【小问3详解】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垂体释放激素D抗利尿激素增加,减少了尿量的排出,从而使血浆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该调节方式涉及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属于神经-激素调节。19.肺炎支原体是引起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下图所示为肺炎支原体侵染人体后,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A-G代表不同的免疫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道防线。(2)当肺炎支原体侵入人体,机体会启动[Ⅰ]___免疫和[Ⅱ]___免疫对抗该病原体。细胞A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和细胞A的接触,第二个信号是___(填细胞名称)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之结合。此外,还需要___的作用。(3)D细胞的名称是___;G细胞的名称是___。机体清除肺炎支原体属于免疫功能中的___。【答案】(1)一(2)①.体液②.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④.细胞因子(3)①.浆细胞②.细胞毒性T细胞③.免疫防御【解析】【分析】1、人体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2、分析题图:A为B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C为细胞毒性T细胞,D为浆细胞,E为记忆B细胞,F为记忆T细胞,G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小问1详解】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小问2详解】当肺炎支原体侵入人体,会使得机体启动[Ⅰ]体液免疫(因为最终通过产生抗体作战)和[Ⅱ]细胞免疫(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作战)。A为B细胞,B细胞被活化需要两个信号刺激,一个是B细胞接触病原体(抗原),另一个是B细胞接触辅助性T细胞,在B细胞被活化进行增殖分裂的过程中,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小问3详解】D为浆细胞,因为能产生抗体,而G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原来的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机体清除肺炎支原体属于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20.“唤醒沉睡的种子,调控幼苗的生长,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靠的是阳光雨露,离不开信息分子”。请据此回答下列与植物生命调节有关的问题:(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2)“唤醒沉睡的种子”的激素是___;与“瓜熟蒂落”有关的激素是___。(3)给黑暗中生长的幼苗照光后幼苗的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光信号的受体有___(答出1点即可)。除了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还有___(答出1点即可)。(4)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着相互作用。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生长,原因是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___,而该激素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了生长素的作用。【答案】(1)基因表达(调控)(2)①.赤霉素②.乙烯、脱落酸(3)①.光敏色素②.温度、重力(4)促进乙烯的合成【解析】【分析】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赤霉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小问1详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电设施抗风施工合同
- 《产程观察及处理》课件
- 弱电维保合同-合同范本
- 医保病人投诉处理流程
- 《企业价值评估基础》课件
- 文体设施大白施工合同
- 网络直播董事长招聘协议
- 教育园区开发物业合同
- 临时展览搭棚施工合同
- 游褒禅山记课件()
-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 应对考试失败的心态调整
- 重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GI
- 高温熔盐电解镁技术
- 无人机技术的移动通信基站应用
-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生物北师大七年级上册】
- 工业自动化在智能制造中的角色
-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中医综合医院发展的对策
- 一例压力性损伤的个案护理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 银行进口付汇流程客户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