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制度_第1页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制度_第2页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制度_第3页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制度_第4页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制度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做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履行医疗机构职责,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规范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处理制度。第一条

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XX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和《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等。第二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类别:传染病(包括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流感样病例暴发)、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中毒、环境因素事件(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归类于空气污染)、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接种/服药事件、医源性感染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高温中暑事件、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第三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一)传染病1.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职业性炭疽/新冠肺炎/不明原因肺炎:发现1例病例。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流脑病例、10例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者两种传染病各有2例死亡病例。3.皮肤炭疽或肠炭疽: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4.甲肝/戊肝/伤寒(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病例,或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出现1例死亡病例,伤寒(副伤寒)出现2例死亡病例。5.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水痘/手足口病: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病例。6.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病例,或出现1例死亡病例。7.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流感样病例,或5例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流感样病例死亡。8.流行性乙型脑炎: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病例,或者1例死亡病例。9.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区发生5例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10.血吸虫病: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11.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12.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13.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区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二)食物中毒1.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或死亡1人;2.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或地区性、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或死亡1人。(三)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或者死亡1人。(四)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例事件。(五)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例。(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例。(七)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1.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2.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例;或死亡1例。(九)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十)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十一)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温中暑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2007年7月)高温中暑事件划分4级,其中Ⅲ级定义为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IV级的定义为: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2小时内报告,同时电话通知区疾控。报告时间范围:6月1日-9月30日。农药中毒:对于群体性中毒事件需2小时内进行电话或传真报告。报告注意;小于8岁大于80岁,备注:已核实年龄、中毒类型属实;中毒名称选择其他类的应注明中毒农药化学成分(非商品名),如“敌百虫”,化学名“二甲基-膦酸酯”。纸质报告卡填写规范,要保存完整。第四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一)日常监测。各临床科室及相关科室,发现各类传染病病例及以上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上报传染病。公共卫生科疫情管理员每天至少4次(上下午各2次)登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传染病报告卡浏览、审核、查重、订正工作,及时发现传染病聚集性现象,确定是否有暴发苗头,及时调查核实有关情况。(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方式、时间、程序。对于传染病暴发疫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日应及时电话通知公共卫生科(26634),夜间及节假日电话通知总值班(26228),并于2小时内将事件基本情况向槐荫区疾控中心报告,报告后等待上级应急部门及专业机构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及是否确认启动应急预案。报告内容主要包括:(1)发生事件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2)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年龄、性别、职业分布、临床症状;(3)事件的原因、现状及趋势;(4)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和采取的措施;(5)事件报告单位、报告人和报告时间;(6)其他规定的报告内容等。放射性辐射事件由医学装备部上报。XX区疾控中心值班(24小时疫情)电话:XXXXXX,传真:XXXXXX。第五条

应急处置措施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按照我院“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的规定职责分工进行应急处置工作。2.积极做好病人的救治、消毒隔离工作,配合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