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延边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
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
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
的墓志铭”。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的“面朝大
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响
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但不容否认的是,这种讲究重
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
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
韵律的重心与其说是关于“如何写/评价一首好诗”,不如说是关于诗人与读者、诗人与
诗人之间是如何“交流”。无论古今,有韵律或者韵律感强的作品从来不意味着它们就是杰
作(反之亦然),韵律更多是关于诗歌给读者传达的东西究竟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者可
以共享的,它在不同的诗人之间也建立了一个可以相互比较和传承的共同通道。这个问题对
于当代中国诗歌而言或许更为迫切,因为“韵”之离散的背后是诗歌“交流”的公共渠道的
消失,这是自由诗面临的最本质的文体问题,而可诵读性与可记忆性的削弱只是这个大趋势
的两个表征。
(摘编自李章斌《“韵”之离散:关于当代中国诗歌韵律的一种观察》)
材料二:
中国当代诗效法国外诗歌的更多,因国外诗歌注重诗本身的存在而大多无韵,无韵也渐
渐成了中国当代诗的主流,《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的诗歌,这个态势还
会长久发展下去。
当代诗人,觉得再写有韵的东西,简直是老土。当下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相对个体化、
多元化的社会,过去那种大一统的世界意识与言说形态已然崩散,与此几乎同时崩散的是语
言中的“韵”(韵律意识和韵律密度)。当代诗人多少有着一种反抗公共规则(包括韵律规则)
的“集体无意识”,所以像“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整齐对
称的诗句,他们不愿意去写,也不推崇。在他们看来,诗歌重要的不是视觉上的整饬和听觉
上的旋律感、节奏感,决定诗之能否为诗的重要依据是诗歌对生命深层世界K提示』和呈
现的能量之强弱。他们在写作时不仅不太倾向于取悦大众读者,甚至连一般的知识群体也不
怎么顾及。这也导致传统的阅读者,尤其受传统诗歌影响较深的阅读者越来越郁闷,对新诗
深感不适,甚至不屑一顾了。在他们眼里,形式产生内容,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
清照等诗词大家,不也是在五言、七律、七绝和词牌的限制中成就了大名吗?
当代诗歌虽无韵,但还有顿。所谓弃韵而就顿,“顿”就是诗的节奏感,有“行顿”和
“句顿”,有“匀顿”和“变顿”,有“大顿”和“小顿”,有“跨行”与“断行”,追求的也
还是诗的一种旋律美。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就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诗的本质是显
示而非说教。艾青说:“假如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是诗;假如不是诗,无论用什
么形式写出来都不是诗。”诗之无韵,告诉我们原来诗还可以这样写,诗还可以写得不像诗。
近些年,主张口语入诗的“第三代诗”反传统、反意象、反崇高、反理想、反假激情,甚至
诗歌形式也反其道而行,加剧了诗歌形式的混乱,纯美流畅的诗歌很难再见到了。可是我们
反传统,反的应该是那些因袭的碍于发展的东西,绝不是偏激地反对一切。
(摘编自王霁良《对当代诗无韵的一点看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能成为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主要因为它与传统律
诗的叠韵平仄非常相似。
B.自由诗面临的最本质的文体问题是诗歌''交流”的公共渠道的消失,这对于当代中国诗歌
来说或许是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C.当代诗人把对生命深层世界K提示D和呈现的能量之强弱作为评判诗歌的重要依据,认
为视觉上的整饬和听觉上的旋律感、节奏感并不重要。
D.当代诗歌虽然没有韵但是讲究顿,读起具有节奏感,实际上追求的还是一种旋律美,也是
很有艺术性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列举《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诗歌的例子,来证明中国当代诗受
到国外诗歌影响更大。
B.文中引用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观点,是为了证明诗歌创作应该
重视的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C.作者对当代诗人反抗诗歌韵律规则这一公共规则并不支持,认为这样的行为太过偏激,反
对的应该是那些碍于发展的东西。
D.材料一侧重谈当代中国诗歌“韵”的离散带来的负面影响;材料二侧重分析当代诗歌无韵
的原因,并认为对当代诗歌的无韵要辩证看待。
3.根据上述材料,请为当代诗人能够创作出更多的脍炙人口的诗歌提出一些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仙境
哲贵
还没等下车,一阵音乐便涌进耳朵。那是锣鼓声,密集奔涌有如万马奔腾。那声音有千
钧之力,在余展飞胸中激荡。他听见身体里有开水沸腾的咕噜声,是热烈的,是滚烫的,是
奔放的。他知道,那是他排练了数千次的越剧《盗仙草》选段,让他神往,令他痴迷,使他
恍惚……
想那年,父亲余全权是信河街著名的皮鞋师傅,绰号“皮鞋权”。文革结束后,改革开
放的春风吹进了信河街,很多手艺人从街边摆路摊到支起了门市铺面,父亲也以优质的服务、
良好的信誉让皮鞋店变成了皮鞋厂。余展飞在父亲的皮鞋厂已当了三年学徒,技艺简直超过
父亲,完全可以出师了。
也就是这一年,余展飞“认识”了舒晓夏。那天,县越剧团演出《盗仙草》,舒晓夏演
白素贞。余展飞不是第一次看《盗仙草》,但这一次,他被白素贞击中了。她一身白色,头
戴银色蛇形头箍,美得惊心动魄。散场后,他看见了卸装后的舒晓夏。舞台上的白素贞不见
了,他见到的姑娘身体单薄,面色蜡黄,鼻梁边还有雀斑。这反差让余展飞惊慌失措,他突
然萌生出一个念头:我要去越剧团,我要唱《盗仙草》,我要演白素贞。
这念头来得凶猛。父亲说,丢了魂了。接下来一个月,余展飞什么事也不做,见到父亲
就说:“我要去学戏,我要唱越剧。”
父亲不可能让他去学戏。经济发展的浪潮一年高过一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一天好似一
天,穿皮鞋的品位也日益提升,皮鞋的生意越来越好做。父亲的人生就只有皮鞋,他恨不得
全新河街的人脚上穿的都是他家鞋厂卖出的皮鞋。余展飞不排斥父亲,也不排斥皮鞋。恰恰
相反,他喜欢父亲,喜欢父亲对待皮鞋的态度。余展飞也喜欢皮鞋,甚至比父亲更进一步。
只要到他手里,他都会让皮鞋发出独特的光芒,给它们全新的生命。
皮鞋权只能以退为进,允许他余闲时间去学戏,托熟识的越剧团鼓手引荐俞小茹老师一
一舒晓夏的师父。俞老师收下了余展飞,想,这孩子也就一时心热,来几次,吃些苦头,自
然知难而退。让她没想到的是,余展飞是真下了狠心学戏,什么苦都吃。基本功最难练,压
腿、劈叉、踢腿、下腰,哪一项不需要下死功?譬如劈叉,对于十五岁的孩子来讲,要将腿
劈下去,等于将他腿上已生长出来的筋砍断,那得多疼?但余展飞一句疼没说,这让俞老师
刮目相看了。
一年后,俞老师才教他真正学戏。余展飞的嗓音又让她惊奇,他居然能变音,声音还不
生硬,太难得了。她用一年时间给余展飞“打基础”,又花一年时间,将《盗仙草》教给他。
唱词是一句一句耐心地教,动作是一个一个精细地抠。
他第一次在剧团正式登台,是两年后。文化局长也来观摩。
轮到余展飞上台了•余展飞不见了,舞台不见了,舞台下所有人不见了。他现在就是白
素贞,是口衔仙草、不断向前、不断飞翔的白素贞,是一心飞向家中搭救丈夫许仙的白素贞。
演出后,俞老师兴奋地说,文化局特批招他进越剧团。那可是余展飞一直以来的梦想。可是,
当机会降临,他却犹豫了:“我得回去问问我爸。”俞老师托鼓手去做他父亲的工作,鼓手带
回了他父亲一句话:“你说做生意和唱戏哪个有前途?”俞老师再没说什么。
也是那一年,信河街旧城改造,皮鞋权嫌原来的厂子规模太小,皮鞋产量还不够大,于
是瞅准时机,又买了一个门市,办了一个分厂,余展飞成为分厂的厂长。余展飞只提了一个
要求,把顶楼的一个房间装修成业余练戏的排练厅。皮鞋厂的发展是飞跃式的,从刚开始的
三十个工人,后来增加到一千个。皮鞋权放心了,将皮鞋厂全交给了儿子。余展飞“主政”
后,做了几个“大动作”:将厂名“皮鞋佬”改成“灵芝草”;将工厂改成集团公司,又花十
年时间,让五千家“灵芝草”专卖店开遍全国各地;而后,“灵芝草集团公司”上市,他个
人市值33亿。
再后来,父亲得了一场急病,突然地走了。按照信河街风俗,余展飞请越剧团来演出,
送父亲最后一程。《盗仙草》安排在宴请尾声。众人纷纷提议,让余展飞来演再合适不过了。
锣鼓声催得急,他赶紧下车,不由自主地被舞台吸引过去。他一身白色打扮,手执拂尘,
上身纹丝不动,脚板挪移,飘上了舞台。哪里还有余展飞的影子?分明就是千年蛇妖白素贞
嘛。
瞬间,舞台就成了峨眉山,群山巍峨,云雾缭绕,美如仙境。
(选自《十月》2020年第3期,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语言富于表现力。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句式方面整散、长短相结合,
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B.本文标题“仙境”作为一个物象,有象征作用。这种写法与茹志娟小说《百合花》中的“百
合花”、铁凝小说《哦,香雪》中的“铅笔盒”相似。
C.本文从人物塑造上看,父亲一心发展鞋业,很现实;儿子在现实生活之外还有对艺术对精
神世界的追求。父亲对儿子形象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
D.本文叙述方法灵活,倒叙与顺叙相结合。开篇采用倒叙方式,与结尾相照应;正文从第2
段开始按照时间顺序叙事。
5.主人公余展飞痴迷越剧,历尽辛苦学越剧,但结果没能成为越剧名角,反而创办企业成了
亿万富翁。作者对于主人公命运的这种安排和设定,并不让人觉得突兀。不突兀的原因是什
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
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以山东
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
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
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
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触,玄
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
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一宿逃去。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
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皆得所未
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
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
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
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B.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
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C.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
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D.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
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7.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范升、陈元、贾逵之徒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义据通深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表为左中郎,皆不就金就砺则利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人成年后不便直呼其名,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如周瑜字公瑾,“瑜”
和“瑾”均为美玉,义相近。
B.经,指儒家的经书,其中《诗》《书》《礼》《乐》《易》《左氏春秋》合称“六经”,也称“六
艺”。如《师说》中就提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太守,对郡守的尊称,曾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明清改称知府。如《登泰山记》“与知府
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D.灵帝是汉灵帝死后对其德行功绩进行评价的谥号。《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年”的“元
和”是唐宪宗的年号。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京兆第五元先。(4分)
(2)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
鹦鹃天•送人(I)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②。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
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K备注1①注: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春作者自豫章赴临安途中,此时的
辛弃疾在仕途上已是几经浮沉。②加餐:多吃饭。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弃捐勿
复道,努力加餐饭”。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篇交待送别场景,扣合题目“送人”。作者与友人唱诵话别,涕泪涟涟,充满不舍
之情。
B.上阕后两句写景,为实写,渲染离别时苍茫昏暗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压抑愁苦的心境
C.下阕前三句运用反问手法,意为古往今来使人愤恨之事有千件万般,并非只有离别才让人
悲苦。
D.下阕后两句告诫友人,江面上不会有险恶的风浪,世道中的人心、政治险恶等艰难才是必
有的。
11.结合全词,请简要分析“功名余事且加餐”一句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
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抒发感慨,先是引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曹操《短
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后两句是(1)“,二客人又
回顾当年曹操夺取荆州、攻破江陵,军队沿江而下时(2)“,”的
盛况。而历史上曹操平定江东时却败于周瑜之手,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赞叹周瑜
姿容雄伟,英气勃发,以(3)“,”的儒将风度,从容破敌,致使
曹操大军(4)“",成就了一世英名。但历史岁月终无情流逝,正如孔子曾以江
水为喻,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往今来,很多诗人也抒发过类似的感慨,如:(5)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词最初在唐代开始出现,在晚唐五代以后被人们称为“曲子词”。至北宋初,词在题材
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
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发展①。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②开创了豪放一派。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
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开始在词中表现个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
题。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使词不仅从音乐的附属品正式转变为独立抒情,而且突破
了词在音律方面所受到的严格束缚,这提高了词的极大的文学地位。
到南渡时期,李清照自成一家,独创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被誉为婉约之
宗。南宋前期最杰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而且创新式地
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使词的题材选择达到了③的境界。他创作的词雄壮慷慨,
意境阔大,表现出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13.下列各项中的双引号,与文中加点字“曲子词”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上图书馆》)
B.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领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喜
看稻菽千重浪》)
C.四位考上大学的同学胸前戴着大红花,像英雄一般。钟扬也渴望成为那样的“英雄”。(《探
界者钟扬》)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拿来主义》)
1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②③
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将正确的句子写出来。要求:语言表达准确
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在乡村工作者看来,①。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
他人瓦上霜”的俗语。谁也不敢否认这俗语多少是中国人的信条。其实抱有这种态度的并不
只是乡下人,就是所谓城里人②。扫清自己门前雪的还算是了不起的有公德的
人,普通人家把垃圾在门口的街道上一倒,就完事了。苏州人家后门常通一条河,听来是最
美丽不过了,文人笔墨里是中国的威尼斯,可是我想天下没有比苏州城里的水道更脏的了0
什么东西都可以向这种出路本来不太畅通的小河沟里一倒,有不少人家根本就不必有厕所。
明知别人在这河里洗衣洗菜,毫不觉得有什么需要自制的地方。为什么呢?③。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5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杨绛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
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在经典流
传的过程中,读者会融合时代因素与自身经历,与作者进行隔空对话,产生心灵共鸣,从而
对经典进行不断深入的阐释和全新的解读。
本学期所学的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很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请选取教材篇目中的一篇或
几篇,结合上述材料的启示,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参*考*答*案■■,■一
1.A
K解析》于文无据。原文在材料一第1段“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
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响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
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主要”的论断也于文无据。
2.D
K解析HA.引用材料与观点论证有误。原文在材料二第1段“因国外诗歌注重诗本身的存
在而大多无韵,无韵也渐渐成了中国当代诗的主流,《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
有韵的诗歌。”作者举例是为了证明无韵也渐渐成了中国当代诗的主流。
B"而不是内容”,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不是说教”,也就是反对运用诗歌生硬地讲道理。
C"这样的行为太过偏激”,张冠李戴,应该是“‘第三代诗’反传统、反意象、反崇高、反
理想、反假激情,甚至诗歌形式也反其道而行”,太过偏激。)
3.①适当运用传统诗歌韵律规则,在读者和不同诗人之间建立一个共享、比较和传承的公共
渠道。②既要注重诗歌对生命深层世界K提示U和呈现的能量,也要也关注读者群体的阅
读感受。③对于外国诗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方法要批判性继承,可以反对传统因袭的碍
于发展的东西,但不能偏激地反对一切。(每个要点2分)
4.B
K解析Il“仙境”并非物象,不具有象征作用。结尾处的“仙境”是运用想象手法,主要是
对余展飞演出效果的渲染,突出余展飞技艺的精湛及带给观众的美好享受。小说《百合花》
中的百合花起象征作用,有人性的美好和人情的纯美等;《哦,香雪》中的“铅笔盒”是现
代文明、知识的象征,追求它,意味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K解析IIA项正确。善用修辞手法。如开篇第一段“他听见身体里有开水沸腾的咕嗜声”运
用比喻修辞,将内心的激动之情化无形为有形。“让他神往,令他痴迷,使他恍惚”运用排
比修辞,增强语势。“那是锣鼓声,密集奔涌有如万马奔腾。”“那声音有千钧之力”运用夸
张手法,表现他的振奋情绪。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结合。如“那是热烈的,是滚烫的,是奔
放的”“他知道,那是他排练了数千次的《盗仙草》选段,让他神往,令他痴迷,使他恍惚”
“余展飞不见了,舞台不见了,舞台下所有人不见了。他现在就是白素贞,是口衔仙草、不
断向前、不断飞翔的白素贞,是一心飞向家中搭救丈夫许仙的白素贞”“舞台就成了峨眉山,
群山巍峨,云雾缭绕,美如仙境”等等。C项主次人物形象及侧面烘托手法分析正确。D项
叙述方法分析正确。
5.(1)不突兀的原因在于前文埋设了伏笔。前文交待“他喜欢父亲,喜欢父亲对待皮鞋的
态度”,也就是余展飞喜欢父亲对事业的专注态度;还有“他也喜欢皮鞋,甚至比父亲更进
一步”等句,也说明对接手鞋厂、制鞋方面的工作他并不抵触。
(2)不突兀的原因还在于文本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余展飞从小接受熏陶,修鞋制鞋师
承父亲,技艺精湛,对鞋充满热爱;尤其是在学越剧过程中表现出能痴迷、敢吃苦、肯钻研
的精神特质,具备一个制鞋办厂、事业成功者的基本要素。
(3)不突兀的原因还在于文本对社会时代背景的反复点染、有意设定。父亲顺应了改革开
放带给信河街全新的发展变化创办了皮鞋厂,余展飞在新时期经济浪潮推动下,抓住时代机
遇,推动了皮鞋厂的飞跃式发展,获得了事业成功。
(评分标准:每条2分,其中概括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不分条扣1或2分。)
6.B
K解析乎'乃以病自乞还家”的主语郑玄,所以在“乃以病自乞还家”前断开,排除A和D;
“遣使逼玄随军”是袁谭的行为,所以这句话不能断开。
7.B
K解析』A.前一个“学习”;后一个“同‘授‘,传授”。B.两个都“一类人”。C.前一个“通
达”,后一个“全面”。D.前一个“接受”,后一个“靠近”。
8.B
K解析』“六经",也称‘‘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左氏春秋》
简称《左传》,是阐释《春秋》的“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之一,不属
于“六经”。
9.(1)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后来郑玄就到太学跟随老师学习,尊奉京
兆的第五元先为师。(采分点:数,多次;造,至师,拜…为师,以…为师。采分点各1分,
句意1分)
(2)派遣使者邀请郑玄,以盛大的规模招待宾客,郑玄最后到达,袁绍便延请他就上座。
(采分点:要,同“邀”,邀请;延,延请;坐,“座”,座位。采分点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郑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县人。郑玄年轻时任乡啬夫,辞官回家后,便常常到当地的
学校去学习,不愿意做官吏,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后来就到太学跟随老
师学习,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为师。又随从东郡张恭祖学习《礼记》《左氏春秋》。由于在靖
山以东地区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了,郑玄便西行进入关中,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郡
马融为师。等到发生党锢之事,郑玄竟和同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动,于是就暗暗地
修习儒家经籍,关闭门户不再外出。当时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经学,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
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却针对这三本书都提出了辩驳。何休见到这些后感叹地说:“郑
康成走进了我的房室,操起了我的长矛,来讨伐我啊!”起初,光武中兴之后,范升、陈元、
贾逵这些人为古文、今文经学争辩不休,后来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刘续,郑玄与何休的对
答,文言翻译与考据都通达精深,从此古文经学便兴盛起来了。灵帝末年,限制党籍人士活
动的禁令被解除后,大将军何进听说了郑玄的贤名便派人前去征召他。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
极有权势的外戚,不敢违抗他的意旨,于是便迫胁郑玄,郑玄迫于无奈而去拜访他。何进为
他准备了坐几和手杖,对他的礼遇很是优厚。郑玄不接受何进所赐予的朝服,而是头戴幅巾
去见何进。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军队,派遣使者邀请郑玄,以
盛大的规模招待宾客,郑玄最后到达,袁绍便延请他就上座。袁绍的宾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
都很善才辩,见到郑玄是儒者,并不认为他是学识渊博通达之人,竞相提出种种不经的说法,
各家纷纷起身向他发难。郑玄依照儒家经籍进行申辩对答,都是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座中没
有谁不嗟叹心服。袁绍于是便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他任左中郎将,他都没有接受。公
车署征召他任大司农,赐给他一辆四马安车,所经过地方的郡县都派长吏接送。到朝廷后,
郑玄就以生病的理由自求回家。这时袁绍正和曹操两军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绍让他的儿子袁
谭派遣使者逼迫郑玄随从军队。郑玄迫于无奈,带病来到元城县,病情危重而无法继续行进,
这一年六月病逝。
10.D
K解析江面上不会有险恶的风浪”“世道中的人心、政治险恶等艰难才是必有的”等句
理解错误。
应为:“未是”意为“不是”,“别有”意为“更有”。乘船出行途中的风高浪急、风波险恶一
定是有的,但与世路艰难相比,未必是最险恶的。人心险恶、政治险恶等这些无形的“风波”
才更使人畏,使人恨,才是真正的“行路难”,要远超一般的行旅之险。
11.K答案:-:
相同点:两诗都表达了辛弃疾对功名的执着追求,报效国家的坚定决心。(2分)
不同点:”功名余事且加餐”表面是劝诫友人分别后应该多加餐饭保重身体,把功名看成身
外多余之事,不必过分追求。实际上是表达了对朝廷对金屈膝求和的不满以及自己不受重用
而报国壮志难酬的愤激之情。(2分)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达出尽管自己老当益壮、愿为国效力,
却被朝廷弃而不用、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忧虑和无奈。(2分)
K答案u-:
相同点:两诗都表达了辛弃疾追求功名受挫、报国之志难酬的愤懑无奈之情。(2分)
不同点:”功名余事且加餐”表达临别对友人的安慰和劝勉,劝诫友人分别后应该多加餐饭
保重身体,把功名看成身外多余之事,不必过分追求(体现送别诗的特点);(2分)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对廉颇老当益壮、对朝廷忠心耿耿的敬慕,对其被
朝廷弃而不用、才能无法施展的同情(体现怀古诗的特点)。(2分)
12.(1)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触胪千里旌旗蔽空
(3)羽扇纶巾
(4)橘橹灰飞烟灭
(5)两句K答案』示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学生要是答此句,将3句任意填写在两空中都给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补充协议文本
- 贷款合同补充内容
- 车辆维修保养合同
- 迟到保证书撰写注意事项
- 通信业务合同
- 酒店供应商协议
- 酒店购销合作协议样本
- 重拾爱情的保证信
- 金鱼看护协议
- 铝单板隔音棉购买协议
- 保安突发事件培训
- 网络应急演练
- 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
- 深圳大学《西方文明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维服务合同
- 租赁合同 排他条款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第三方服务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模式分析报告
- 医院培训课件:《医院感染预防和职业防护》
- 2024年定制SaaS软件销售协议
- 主题班会: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共22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