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1850一1913年欧洲部分国家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结合当时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可知注:①1861—1870年数据②1860—1870年数据A.统一与否是影响工业生产迅速增长的关键因素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水平优势不再C.趋向近代化的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D.轻工业发展是工业生产能力增长的最主要原因2.1949年之前,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私营出版商都以出版教科书为主要盈利来源;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为中小学教科书专业出版机构,私营出版商退出了教科书市场。这一改变A.悖离了“百家争鸣”方针 B.打击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有利于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D.意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3.广州湾作为法国租借地,在抗战时期各方政治勢力云集。尽管背景复杂,立场不一,但民众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类抗日救亡活动,掲露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和暴行,声授前线的抗日将士,救助战争难民。由此可见,广州湾的抗战A.呈现出不分党派全民参与的特点 B.得到了法国政府的大力支持C.得到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全力配合 D.执行了中共全民族抗战路线4.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签署,使新教和天主教一样得到承认,并规定了“谁的地盘,谁的宗教””的原则。该约签订得益于: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英国革命5.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卢沟桥即尔等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与该命令相关的事件是A.西安事变 B.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 D.九一八事变6.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这种变化反映了A.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B.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C.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D.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7.在1987年的《中葡联合声明》之外,葡萄牙备忘录声明,具有葡萄牙公民资格而持有葡萄牙护照的澳门居民,可在澳门回归后继续使用;而中国备忘录则声明,澳门居民均是中国公民,虽可持证到国外旅行,但不得在中国领土上享受葡萄牙的领事保护。中葡备忘录表明A.葡萄牙在澳门的领事裁判权将被中国收回B.“一国两制”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保证C.澳门回归结束中国国土被列强占领的历史D.中国政府不承认澳门居民可享受双重国籍8.《周礼.秋官》记载:“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西周时期,每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小司寇常向万民咨询。这种制度体现了A.民众对日常政务的广泛参与 B.宗法制下贵族对权力的垄断C.分封制下对边疆统治的加强 D.氏族部落民主制的残余影响9.诗人蔡显因写“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诗句而遭到乾隆诛戮。该事件反映的是A.八股取士 B.文字狱 C.文学革命 D.白话文运动10.中世纪,欧洲圣诞老人的形象人是主教圣·尼古拉斯,由他负责赠送礼物给民众,也负责拿鞭子和棍棒抽打异教徒和为恶者。16世纪后,人们彻底摒弃尼古拉斯的存在,将妖怪、女巫等神话人物,塑造成了民间新的“圣诞礼物赠送者”。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文艺复兴的兴起B.宗教改革的推动C.自然科学的勃兴D.启蒙运动的传播11.历史学家使用“机器生产”“对立阶级”“城市化”“现代工厂制度”等词汇来描述A.西欧社会的演变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工业社会的来临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2.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延续下来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但考虑到西藏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情况,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六年不改”的决定,给西藏上层主动进行改革留出了时间。然而,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在国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挑起了全面武装叛乱。中央人民政府领导西藏人民迅速平定了叛乱并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运动。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和剥削,解放百万农奴和奴隶。解散了旧政权及其所属的军队、法庭和监狱,废止了旧西藏法典及其野蛮刑罚。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参与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对没有参与叛乱的农奴主土地和多余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废除政教合一制度,实行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后,翻身解放的西藏各族人民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功召开,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摘编自《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1)根据材料概括西藏民主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意义。14.(20分)材料清朝前期建立的经制兵——八旗军和绿营军,在鸦片战争前已腐朽不堪。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八旗和绿营军失去了镇压人们起义的作用。清政府依靠以湘军、淮军为骨干的汉族地主武装“勇营”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从此,“勇”代替了“兵”。19世纪70年代,中国东南海防出现空前危机,清政府开始筹建近代海军。然而,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南洋、北洋水师先后全军覆没。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在北方蓬勃兴起,八国联军乘机发动了大规模侵华战争,天津、北京很快相继失陷。所有这一切,充分反映了清朝军队几乎完全丧失对外抵御作用。甲午战争的刺激,促使清朝将传统旧军制向新军制转变,而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军制改革是1901年清政府下诏“变法”后开始的。1901—1905年,清廷实行“新政”,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改用洋操训练,使用新式枪炮,军事制度的改革步入正轨,新军也蓬勃发展起来。清政府本想通过军事制度改革收回全国兵权,但因清末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政局不稳,所以,计划未能完成,军权反而落到大军阀袁世凯手中。辛亥革命后,军阀现象最终形成,并一跃而居于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支配地位——摘编童远忠《清末民初国家军事体制改革述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事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军事改革。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19世纪中期,德意的统一、英国的议会改革、俄国的1861改革都是趋向近代化的变革,而表格中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数据也是有较快发展,因此趋向近代化的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C正确;德国统一前的增长率是题干国家里最高的,统一后也只是略有提高;意大利统一后反而比统一前增速略有下降,A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生产仍然保持正增长,其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二、世界第三,B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重工业发展是工业生产能力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材料也未体现工业结构,D排除。故选C。2、C【解析】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出版中小学教材,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教材版本,在当时有利于建立国民教育体系,故C选项正确;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才提出来的,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未体现不允许私人商业出版社继续经营,故B选项错误;材料措施不是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措施,故D选项错误。3、A【解析】

材料中各方政治势力及民众都积极支持抗战,可见抗战时期的广州湾呈现出不分党派全民参与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法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抗日,B项排除。C项中“全力配合”在材料中无体现,排除;D项错在把所有活动都归结为中共领导,排除。故选A。4、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同帝国境内德意志新教诸侯缔结的和约。和约结束了天主教在德意志的一统局面,是路德宗新教同天主教在德意志平等存在的法律根据。德意志诸侯通过和约扩大了政治和宗教权势,侯国分立体制进一步巩固。因此该条约的签订得益于宗教改革,B选项符合题意;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斗争的矛头是封建专制体制,C选项排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对的是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5、C【解析】

根据“二十九军”“卢沟桥”可知,这是七七事变,选项C正确;选项A、B、D与卢沟桥这一地点不符,排除。6、B【解析】早期浪漫主义音乐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浪漫主义音乐后期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政治黑暗,社会不平等,矛盾尖锐,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从而在作品中“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这是近代社会转型冲击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故错误;材料未体现出科技进步,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出现于20世纪,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思维是“现象——本质”。本题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浪漫主义前期充满了浪漫情怀,而后期则浪漫情怀缺失,充满了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这实质上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理性王国”的破灭。7、D【解析】

葡萄牙政府强调澳门人可以具有双重国籍,既是澳门公民,又是葡萄牙公民,中国政府则不承认任何澳门居民有双重国籍,故选D;1947年中国废除葡萄牙在华领事裁判权,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一国两制”的作用,排除B;1999年澳门回归,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澳门居民均是中国公民,虽可持证到国外旅行,但不得在中国领土上享受葡萄牙的领事保护”,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8、D【解析】

西周时期居住在城郭之内的很多平民,原是周族公社农民,与贵族还保存着某种血缘关系,具有一定的参政权力,向“万民”咨询,表明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氏族部落民主制的残余影响。D正确;材料反映了小司寇向万民咨询,而不是民众广泛参与,A排除;材料表明人民对政务有一定的参与权,B排除;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分封制,C排除。故选D。9、B【解析】

因诗句而遭诛戮体现的是文字狱现象,属于思想文化专制,故选B项;八股取士是科举制走向僵化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都出现于新文化运动中,与题意不符,排除CD项。故选B。10、B【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中世纪将主教圣•尼古拉斯奉为圣诞老人体现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16世纪后,将妖怪、女巫等神话人物塑造成了民间新的“圣诞礼物赠送者”反映了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会的权威被动摇,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与16世纪后欧洲民间圣诞老人形象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C选项错误,这一现象与自然科学没有直接联系;D选项错误,启蒙运动出现于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1、C【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器制造机器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出现了现代工厂。故C正确;材料只能说明经济方面的变化,不能阐述西欧社会的演变,排除A;材料论述的是技术革命,不是政治革命,排除B;材料不是论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排除D。故选C。12、C【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1901年”和“清廷”,可知是清末新政。C正确。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改革与平叛相结合;对农奴主的土地与生产资料区别对待,没收与赎买相结合;政治、经济、宗教全方位改革。(2)意义: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广大农奴和奴隶得到了土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政教分离,保障了宗教信仰自由;推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平等团结;抵制了境外反华势力和分裂势力,保障了祖国统一。【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府领导西藏人民迅速平定了叛乱并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运动”“没收参与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对没有参与叛乱的农奴主土地和多余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等可从土地改革角度、宗教管理角度、政治变革角度进行概括。(2)意义:根据材料“废除政教合一制度,实行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并结合所学,西藏民主改革的意义可从人民主权角度、生产力发展角度、社会稳定角度、民族融合角度、国家统一角度、宗教稳定角度等进行分析。14、(1)原因:镇压人民运动的需要;甲午战争的刺激;中国武器装备和军事制度落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惨败的教训;为了维护清王朝专制统治。(2)简评:清王朝没有达到维护专制统治的目的;袁世凯势力乘机崛起,后来发展成北洋军阀集团;新军成为辛亥革命重要力量,推翻了千年君主专制制度;采用西洋的技术装备和军事制度,创办新式军事学校和培养军事人才.加速了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进程【解析】

(1)根据“八旗和绿营军失去了镇压人们起义的作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南洋、北洋水师先后全军覆没”等信息得出镇压人民运动的需要;甲午战争的刺激;根据“八国联军乘机发动了大规模侵华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