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期中考试试题PAGEPAGE1辽宁省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40米,则图中甲与乙地最小高差约为()A.210米 B.245米C.280米 D.315米2.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A.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 B.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C.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北漂去 D.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3.夏至日傍晚,某钓鱼爱好者发现太阳照射水面,波光耀眼,严重影响其观察浮漂,该钓位最可能位于()A.戊 B.己 C.丁 D.辛【答案】1.B2.C3.B【解析】【1题详解】由图中等高线可读出,甲地高度为550-600米,乙地为300-350米,再由乙地位于急流段下游,可进一步确定乙地高度为300-310米,故可求出甲乙高差为240-300米。可知AD不在高差范围内,BC符合高差范围,B项245米最小,符合题意,故选B。【2题详解】从甲处到丁处等高线先疏后密,应为凸坡,故无法通视,A错误;山顶处等高线比较少,应该较为平坦,B错误;由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可知,河流应该流入湖泊,再结合方向标,故可知该地漂流者向西北漂去,C正确;丙地地势比湖泊高,D错误。故选C。【3题详解】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太阳日落西北,波光耀眼说明人的钓位与太阳照射方向相反,应该位于湖泊东南边,即为己位置,故B正确。4.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产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中甲图),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日期所处的节气可能是()A.①小雪或大雪 B.②立春或立秋C.③春分或秋分 D.④芒种或大雪【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切点位于极圈时,节气是夏至或冬至,当切点位于极点时(也可以理解为没有切点),节气是春分或秋分。据此可知①为小寒或小暑,②为霜降或谷雨,③为夏至或冬至,④为芒种或大雪,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登陆火星五周年之际,“好奇号”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大气以稀薄的二氧化碳为主,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5.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A.火星体积密度较小 B.火星上大气稀薄C.火星表面温度高 D.火星上没有液态水6.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最主要原因是()A.火星公转速度快 B.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C.火星大气稀薄 D.火星的质量小【答案】5.D6.C【解析】【5题详解】火星体积密度与地球相似,属于类地行星,A错误;火星上大气稀薄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C错误;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因此目前火星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没有液态水,D正确。故选D。【6题详解】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的公转速度、质量与地球接近,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但受陨石袭击的几率差异不大,ABD错误;火星大气稀薄,不能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陨石烧烬,C正确。故选C。下图示意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爬行动物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8.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A.极地冰盖面积缩小 B.全球高大山地雪线上升C.全球海岸线变短 D.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爬行动物时代是中生代,由图示可知,该时代平均温度比现代暖,平均降水比现代干;气候总体特点是暖干。选B正确。【8题详解】由图示可知,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显冷湿,温度低极地冰盖面积扩大;全球高大山地雪线下降;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变大,全球海岸线变长;海平面下降、陆地间形成冰桥,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选D正确。季节性积雪是干旱区和寒冷区最敏感的环境变化响应因子,下图是我国东北某地2007年3月1-31日积雪深度、日平均气温、地表温度及地气温差(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最强的时段是()A.3月1~3日 B.3月4~15日 C.3月16~19日 D.3月21~25日10.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A.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B.积雪阻碍了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C.积雪释放热量给地面 D.积雪吸收大气热量使气温降低11.3月16~19日,地气温差略偏大的主要原因是()A.积雪消融时吸收热量降低土壤温度 B.积雪消融时大气对流运动增强C.土壤湿度增大使地表反射率显著减小 D.地面辐射减弱使地表热量散失减少【答案】9.B10.B11.C【解析】【9题详解】读图可知,4~15日期间积雪深度较大,而气温较低(为负值)、地气温差较大(为正值),说明此期间地温高,土壤与外界热量交换较弱,积雪对土壤的保温作用最强,故选B。【10题详解】当积雪较厚时,土壤与外界热量交换较弱,积雪阻碍了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所以积雪对土壤的保温作用较强(根据图示信息也可知,积雪深度较大时,地气温差也较大,表明积雪阻碍了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B正确;积雪会反射太阳辐射,其结果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较低,不能解释积雪对土壤的保温作用,A错;地面主要通过太阳辐射获得热量,C错;D选项不能解释积雪对土壤的保温作用,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读图,3月16日~19日,积雪深度接近于0,积雪融化土壤湿度增加,同时地面积雪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小,土壤对太阳辐射吸收增强,所以地表温度升高,另外积雪融化时会吸收大气热量,从而使得地气温差略大,C正确;土壤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增多所以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AD错;大气对流作用增强不会导致地气温差偏大,B错。故选C。图1为2021年11月8日某时刻某区域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图2为虚线框内不同高度气温分布状况图,I、II、III代表不同高度,a-h为气温数值。完成下面小题。12.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温 B.下垫面性质C.气压 D.气压梯度力13.正确表示图1中虚线框内由近地到高空排序或气温数值大小的是()A.II、III、I B.a<b<c<dC.I、II、III D.e>f>g>h【答案】12.B13.B【解析】【12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强,而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应该弱,但图中显示乙地有六级以上大风,甲地风力相对较小,表明气压和气压梯度力不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排除CD;气温高低并不直接影响风力大小,气温不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排除A;图中显示,甲位于陆地,乙位于海洋,乙地摩擦力较小,因此下垫面性质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B符合题意。故选B。【1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虚线框内是冷锋系统,西北是冷气团,东南是暖气团,锋面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因此,气温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因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图中等温线a、b、c、d数值的大小排列是:a<b<c<d,故B正确;等温线e、f、g、h数值的大小排列是e<f<g<h,故D错;图中锋面从近地面至高空的排列是III、II、I,故AC错。智利竹筴鱼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图示意智利竹筴鱼洄游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影响智利竹筴鱼洄游路线的最主要因素是()A.盛行风向 B.海水温度 C.距陆远近 D.种群规模15.推测智利竹筴鱼的生活习性是()A.冬季产卵 B.顺流洄游 C.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 D.幼鱼更倾向深水环境生活16.与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幼鱼的活动范围()①厄尔尼诺年,向南偏移 ②厄尔尼诺年,向北偏移③拉尼娜年,向南偏移 ④拉尼娜年,向北偏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4.B15.C16.B【解析】【14题详解】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南半球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竹筴鱼的洄游方向主要由东南向西北,与盛行风向恰好相反,A项错误;冬春季节西风漂流带来的南极冷水势力加强,导致海水表面温度降低,冷暖水混合区向北移动,鱼群向北洄游,夏秋季节冷水势力减弱,混合区向南移动,鱼群向南洄游,B项正确;读图中洄游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路线与距陆远近无明显关联,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推测种群规模对洄游路线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B。【15题详解】由图可知,成鱼洄游路线偏高纬、偏西,幼鱼洄游路线偏东、偏低纬,高纬处受西风漂流带来的冷水影响较大,低纬处受寒流影响较弱,高纬海区温度较低纬海区温度偏低,因此推测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C项正确。故选C。【16题详解】厄尔尼诺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高,幼鱼活动范围应向高纬方向扩展,即向南偏移,①正确,②错误;拉尼娜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低,幼鱼活动范围应向低纬方向收缩,即向北偏移,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加拿大奥肯那根山谷里的斑点湖区是加拿大最热的地区之一。斑点湖是一个天然的盐碱湖,湖水富集多种矿物质,包括镁、钙、钠的硫酸盐。每年6月至9月,湖面形成诸多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小水坑,这些小水坑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白、绿、蓝等颜色,是难得一见的自然奇景。图1示意斑点湖区的位置,图2示意斑点湖的景观。图1图2(1)从地形角度,分析斑点湖周边地区气温高的原因。(2)从水循环角度,简述斑点湖盐度高的原因。(3)每年6~9月,斑点湖的小水坑呈现出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奇特景观。分析其形成过程。【答案】(1)该地处于西风背风坡,多晴天,受焚风效应影响,气温较高;位于内陆河谷,海拔较低,热量不易扩散,气温高。(2)该湖泊地处内陆河谷地带,为内流湖,降水较少,气温高,蒸发大;山地径流带来矿物质,无地表径流流出,盐分无法排出,盐分不断富集,湖水盐度不断增加。(3)夏季炎热干燥,斑点湖湖水会大量蒸发,部分湖区逐渐露出湖底,形成多个小浅水坑;出露的湖底矿物质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开始结晶,形成斑点湖小水坑周围白色的边界线;由于小水坑中的矿物质类型和含量不同,富含矿物质的池水呈现各种颜色,使得湖底一个个小水坑呈现出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奇特景观。【解析】【小问1详解】从纬度位置看,该地区位于西风带,且位于山脉的背风坡,西风气流在山脉的背风坡形成受焚风效应,气温较高;处于河谷地带,海拔低,高山环绕,热量难以扩散,气温高。【小问2详解】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焚风效应,降水少,淡水补充量少,盐度高;山地径流带来的丰富盐类物质不断积聚,且无法通过径流排出,盐度逐渐升高;【小问3详解】6-9月,气温较高,湖水蒸发旺盛,湖水大量被蒸发,湖底裸露,形成大小不一的小浅水坑;湖水的大量蒸发,使小浅水坑中的矿物质结晶,在坑边形成白色的镶边结晶体;由于湖水中所含的矿物质种类和含量不同,水体呈现出深蓝色或是绿色等不同的颜色,因而形成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奇特景观。18.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材料二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博斯腾湖冬季湖陆风最弱的原因。(3)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答案】(1)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2)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3)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解析】【小问1详解】博斯腾湖入湖河水主要来自冰川融水,因此随季节有较大变化,即夏季是丰水期,冬季是枯水期,由于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因此致使该湖泊水位变化减小的原因就是夏季丰水期水量减少。根据影响湖水平衡的因素,可以推测,入湖水减少表现为全球变暖,冰川退化,冰川融水减少;其次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造成入湖水量减少;出湖水增多表现为气温升高,湖水蒸发加剧,故得出丰水期水位下降。【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可知,冬季陆地不会有明显变化,因此冬季湖陆风最弱主要由湖泊的变化引起,由上题可知,冰川融水在冬季最少,因此冬季该湖泊水量最少,且气温低湖面结冰,由此造成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湖陆风的原理是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其与热量得失的多少有关,冬季太阳辐射弱,获得热量少,导致两者由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温差小。材料说明湖陆风为地方性天气现象,因此冬季西北地区冬季风强劲,也会造成湖陆风不显著。【小问3详解】城市会产生热岛效应造成出现城市风,从而对该地局地环流造成影响。城市风表现为风由四周刮向城区,湖陆风表现为白天湖风,晚上陆风。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陆地升温的幅度,使湖风增强。夜晚城市的热岛效应削弱了城市的降温幅度,削弱了陆风。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瓮河森林湿地地处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南麓,境内20多条河流汇入南瓮河,为嫩江的主要发源地。地处多年冻土带,2米以下是永冻层。河谷中分布大面积的沼泽,形成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湿地景观。调查发现,森林湿地正在快速地向沼泽化演变,森林萎缩、退化严重,林下沼泽或林间空地的沼泽不断向四周扩展,随着沼泽发展,出现树木枯梢、生长缓慢,矮小的“小老树”。该区域森林火灾对沼泽化湿地生成有明显作用,原有沼泽边缘坡度平缓的山麓林地沼泽化严重。严重过火区冻土活动层厚度明显大于未火烧区。积雪消融时间通常为4月下旬-5月上旬,与火烧前对比,灾后第2年5月重度火烧迹地融雪径流量明显减少。下图示意南瓮河森林湿地位置与景观。(1)说明冻土层与南瓮河森林湿地大面积沼泽形成的关系。(2)分析灾后第2年5月重度火烧迹地地表融雪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