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秦汉时期中原南下移民及其对岭南地区的影响_第1页
试论秦汉时期中原南下移民及其对岭南地区的影响_第2页
试论秦汉时期中原南下移民及其对岭南地区的影响_第3页
试论秦汉时期中原南下移民及其对岭南地区的影响_第4页
试论秦汉时期中原南下移民及其对岭南地区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着眼于探讨秦汉时期的中原文明在岭南地区的辐射扩散,简要介绍了岭南地区的基本情况及早期发展历史,详细叙述了秦汉时期中原民主的南迁现象,分析了南下移民对岭南地区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与交汇的影响。一、岭南地区的界定及早期发展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岭南地区指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大庾岭、骑田岭)以南的区域,主要指现今的广东省区域和广西省东部及东北部部分地区,广义上的岭南地区还包括现今的海南省和越南北部部分区域。岭南地区多属两广丘陵,地势起伏,而五岭则将岭南与岭北中原地区隔绝,交通不便,在历史早期发展的进程中,先进的中原文明并未能对岭南地区造成较大的影响。岭南地区里的土著的原始居民被称为“百越人”,蒙文通先生在《越史丛考》提出,百越民族中按习俗、方言的不同可分为吴越(包括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岭南地区多为南越、西瓯和骆越。岭南地区相对于中原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在中原文明进入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时,岭南地区尚处于新时期时代晚期。其中,粤北以石峡文化为代表,以稻作农业经济为主,已经出现财产私有化和初步的贫富划分。粤中以西樵山文化晚期为代表,以渔猎和捕捞经济为主,在当时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粤西、桂西广泛分布有太石铲遗址,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和手工业初步分工,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总而言之,当中原地区早在先秦时就已步入文明社会时,岭南地区因为地处偏远,加之地势起伏,交通不便,故长期以来经济文化发展缓慢,成为南蛮之地。在秦汉以前,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虽然也有一定程度上的交往,但是未成规模,岭南的发展独立于中原文明,也落后于中原文明。二、秦汉时期中原民众的南迁现象1、秦朝时期的南迁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原后,开始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征服。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发动了对岭南的战争,战争经历4年,于公元前214年,秦平定了岭南,开始了向岭南地区的大规模移民。在秦朝的大规模移民南迁中,主要有三批人。第一批,是平定岭南的秦国军队。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司马迁,史记[M],秦始皇本纪,此次发兵一举平定岭南,秦朝在五岭地区屯兵五十万(“五十万人守山岭”司马迁,史记司马迁,史记[M],秦始皇本纪司马迁,史记[M],秦始皇本纪第二批,是秦国的犯人及未婚女子。这两个群体都是秦朝政府为达到平定岭南的目的而派遣到岭南地区的。犯人的主要职责是修筑边防,开发岭南地区。(“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司马迁,史记[M],秦始皇本纪)而未婚女子则主要是与驻守岭南的秦军兵士组成家庭,解决士兵的婚配问题。在南海尉赵佗的请求下,秦始皇曾准遣15000名未婚女子到岭南(“使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土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司马迁,史记[M],秦始皇本纪司马迁,史记[M],淮南安王传第三批,是“与越杂处”的中原移民。这些人大多为战乱而南下,他们虽然不是秦王朝官方派遣的移民,但依旧担负着征战戍边的任务,同时,这些中原移民的到来,使得岭南地区的人口增加,也加速了中原文明对岭南文化的影响。秦汉时期,中原人民的南迁,一方面秦汉年间为岭南地区输入了大批劳动力,另一方面将北方先进的农业知识、技术及生产方式带到了岭南地区,加速了其进入农业文明的进程。秦汉时期,铁犁牛耕已经在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中获得了普遍的应用,其中铁器的应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变革,而牛耕的应用则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在当时,铁器和牛耕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中原人民移民到岭南后,带去了铁犁牛耕的先进技术,并得到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和推广,铁犁牛耕被迅速地应用于岭南地区的生产之中。一些土地肥沃、开发较早的地区,如交趾一带,出现了“冬夏又熟,农者一岁再种”《汉书•地理志》的双季稻,而在某些较为偏僻的地方也开始种植水稻。如西汉时远离大陆的儋耳、珠崖二郡(今海南省地区),出现了“男子耕农,种禾稻芝麻”《汉书•地理志》的景象。但由于岭南地区大多《汉书•地理志》《汉书•地理志》岭南地区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热充足,气候宜人,在中原移民的帮助下,其农业在秦汉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得精耕细作成为可能,除了稻米等粮食作物之外,岭南地区也开始尝试耕作经济作物,例如诸如荔枝、龙眼、柑桔、甘蔗、椰子、槟榔、香蕉等。其中荔枝和龙眼作为岭南的特色水果,经常被当作贡品送到中原地区,供皇室和达官贵人品赏。汉时期,朝廷曾在南海郡设“圃羞官”,专掌岁贡果品。中原地区人民的南迁,也促进了岭南地区手工业的发展。北方移民结合其掌握的纺织技术,利用岭南当地的特色植物资源,创造出花色多样的具有岭南特色的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以其独特的工艺及用料质感,成为向中原皇室进奉的贡品。东汉年间,交趾太守向孙权进献的贡品中,就有“细葛”这种织品(“士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奇物异果,蕉、邪、龙眼之属,无岁不至。”)《三国志•吴书•士燮传》,细葛利用产于岭南的特有植物作为编织材料,经过精细的加工工业而成,质地比罗纨之类的丝织品还要柔软,受到北方贵族的喜爱。此外,随着北民南迁带来经济的大发展,秦汉时期岭南其他部门的手工业,如冶铜业、矿冶业、煮盐业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从无到有的《三国志•吴书•士燮传》3、加速越汉文化的融合与交汇除去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生产技术,秦汉时期的北民南迁还将先进的中原文明带到了岭南地区,加速了越汉文化的融合与交汇。在先秦时,岭南地区的人民有自己的语言,但尚未形成系统的文字体系,至少目前的考古资料并未发现南越族群拥有自己的文字。春秋战国时期,岭南与中原地区已经有经济和文化的交往,岭南地区开始使用汉字。但汉字的广泛使用,是从赵佗南越国时期开始的,南下岭南的大批中原人也开始传播汉字,汉字逐渐成为南越国的官方文字。这可以从现今出土的南越国墓室中得到印证。如广州南越文王墓发现的铜器和陶器上,刻有“文帝九年乐府工造”等字。汉字的广泛传播和使用,促进了岭南人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岭南文明的发展,加速了汉越文化融合的进程。除了语言文字,中原地区的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也逐渐通过南移的中原人传到岭南地区,对岭南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音乐为例,在南越王墓葬出土的乐器中,可以看到石编磐、琴、瑟、铎和饶等来自于中原地区的乐器,与南越地区本有的铜鼓、铜锣等地方特色乐器结合,构成了秦汉时期的岭南音乐。4、岭南地区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到此为止,本文着重叙述了秦汉时期中原南下移民现象以其对岭南地区的影响,反映出岭南地区受到中原文明极大的向心力吸引,呈现民族融合以及文化趋同的强烈倾向。然而,在此必须注意到,尽管中原的南下移民对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岭南地区的社会面貌,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是一时一刻便可以完成的,岭南地区依旧保有其鲜明的、不同于中原主流文明的区域特色。在研究中原文明对岭南文明的影响时,除了看到共性与向心的一面,亦需要认识到文化的差异性。时至今日,岭南地区仍旧保有着其不同于中原地区的特有语言和风俗习惯,接受和认可的文化与中原地区也有不同。参考文献[1]廖国一,《论古代南越与中原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