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安徽省合肥市华美技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华美技工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大题共2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小说《地泉》是作家阳翰笙的代表作。上世纪30年代《地泉》再版之际,阳翰笙邀请作家茅盾为其作序。茅盾在文中直言不讳:《地泉》“缺乏对于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缺乏有感情地去影响读者的艺术手腕”。为人作序,像茅盾这般指出作品不足,而且言辞如此犀利者,并不多见。在再版后的《地泉》一书中,阳翰笙不仅全文收入这篇序言,还收入了其它几篇含有批评意见的文章,目的就是“使我及本书的读者,都能从他们正确的批评中,得到些宝贵的教训”。
焦菊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总导演,曾针对戏剧界过于看重明星效用现象提出批评。他认为,即使靠明星赢得了眼前的票房,但从戏剧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看,也得不偿失。所言理性中肯,并不怕薄了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情面,对当时一味追逐明星的舞台倾向发出了清醒之声。
这表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镜子与良药。今天,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层出不穷,尤为需要文艺评论增强朝气锐气,更好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是来自文艺现场的呼唤,也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必然要求。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首先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对文艺评论者来说,具备批评精神,意味着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能碍于情面,避而不谈,要客观公正地从作品出发,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与评价。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作家艺术家来说,具备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能够帮助自己客观认识创作得失,提升艺术创作水准和思想认识水平。对读者观众来说,通过批评性的意见,能更全面地认识文艺作品,更深入地理解文艺现象。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有洞见的文艺锐评更能得到受众的信赖珍视和自发传播。倡导批评精神、强化褒贬甄别功能的文艺评论,还有助于营造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促进文艺生态健康有序地发展。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要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根基。评论者要能够从思想、艺术等多个纬度,对文艺作品做出精到的分析,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肯定优长,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读者观众。在20世纪戏曲艺术的现代转化中,古老的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去芜存菁、重获新生,一些理论评论家的专业眼光和评论引导功不可没。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还要走出书斋和自我的小天地,深入广阔的文艺现场。只有深入文艺现场,文艺评论者才能逐步培养起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敏锐的感受力和精准的判断力,才能管中窥豹,一叶知秋,及时捕捉到文艺创作、文艺生态与文艺思潮的新动向与新气象。这样写出来的文艺评论,也就跳出了“自说自话”“隔靴搔痒”等窠臼,言之有物、生机涌动,更容易引发共鸣,让文艺评论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着文艺的繁荣发展。百花齐放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离不开强有力的文艺评论。增强朝气和锐气,新时代文艺评论必将大有可为。
(摘编自徐馨《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
材料二:
“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是文艺评论的道德“底线”。但事实上,因为利益和偏好而对文艺作品进行无原则吹捧和无根据棒打的现象却总是存在的。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就在《骂杀与捧杀》中就批评过这种“骂”与“捧”的乱象,并指出“批评的失了威力,由于‘乱’,甚而至于‘乱’到和事实相反”。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文艺评论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传播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人人都是评论者成为现实,公号、微博、短评、短视频、弹幕等,构成文艺评论的大千世界。由于受到各种利益、动机、个人偏见、商业竞争的驱动,骂杀和捧杀现象常常出现。其恶果在于,扰乱文艺评论的生态,混淆观众和读者的视听,引发种种人为的对立和冲突。这几乎可以说是文艺界的公害,不仅影响到创作生产者的利益,而且也伤害了观众和读者的权利。
这种骂杀和捧杀,其共同点是只顾利益、只讲立场、罔顾事实、罔顾理性。有的对文艺作品过度拔高,甚至举劣为优,“艺术创新”“史诗”“才华横溢”“艺术高峰”“黑马”等帽子满天飞,背后其实反映的往往是票子、圈子、面子这所谓“三子”的利益;有的则是对文艺作品大打出手,指责作品一无是处,而事实上剧集才刚刚开播、电影还没有上映,他们只是根据演职员名称、幕后消息、映前广告等就盖棺定论,背后反映的往往是个人好恶、博眼球动机和种种不可告人的商业利益。与此相关,还有完全主观的选边刷高分和选边刷低分,党同伐异、硝烟弥漫,造成评论生态的种种不健康乱象。创们深恶痛绝,观众读者嗤之以鼻。
(摘编自尹鸿《肃骂杀捧杀之乱象,倡风清气正之评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盾坚守文艺评论的道德底线。“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直言不讳地对阳翰笙的小说《地泉》提出了批评意见。
B.文艺评论者须具备批评精神,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文艺作品,这样才能发挥文艺评论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
C.文艺评论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人人都是评论者已成现实,文艺评论的生态因而遭到破坏,引发人为的对立和冲突。
D.“骂杀”和“捧杀“表面上是矛盾的两种现象,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只顾利益,只讲立场,罔顾事实与理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评论者倘碍于情面,就会对所看到的问题避而不谈,甚至会把“史诗”类高帽冠于劣质作品。
B.文艺评论一旦失去朝气和锐气,也就会缺乏批判精神,不利于促进文艺生态健康有序地发展。
C.若抱“躲进‘书斋’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态度,文艺评论者就难跳出“自说自话”“隔靴搔痒”的窠臼。
D.“骂杀”和“捧杀”现象扰乱了文艺评论生态,几乎成为文艺界的公害,文艺评论者应该自律。
(3)下列选项中,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关于良药的名言,论证了文艺评论能够帮作家艺术家客观认识自己,让读者观众全面认识作品。
B.材料一举20世纪戏曲艺术重获新生之例,表明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需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根基。
C.材料二引用鲁迅的话,论证了那种基于自身利益与偏好的骂杀与捧杀乱象由来已久,并使文艺批评失去威力。
D.材料二用两个“有的”一个“还有”,列举了三种情况,使读者对骂杀与捧杀的乱象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两则材料都是文艺评论,但论述的角度和论述内容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炭河(节选)
韩振远
铁锁觉得才睡了一会儿就被摇醒了,迷迷糊糊的,还想在炕上再赖一会儿,马上又感到不对。平常,喊他起床的是妈,等到他洗完脸,走出家门时,爹要么下河还没回来,要么打着很响的呼噜还没睡醒。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铁锁记得,昨晚睡觉时,爹明明还不在家,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声音急迫,像出了什么大事。他坐起来,揉揉眼,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有点儿疼,他便彻底醒了,眯眼坐起来。爹说:快穿衣裳,跟臭蛋请假。
铁锁嘟囔:请什么假?
爹说:涨河了,捞炭。
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铁锁以前听爹说过捞炭,也跟着兴奋起来,一蹬腿穿上短裤,跳下炕要洗脸。爹说:洗屁脸,一会儿下了河有你洗的。快去,跟你师傅请假。
月色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也不知几点了。铁锁出了门。爹光着膀子,和铁锁一样只穿条齐膝短裤,拉辆平车,也出了门。爷俩没走几步,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接着渐次响起吱呀呀的开门声,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全都急匆匆往河边赶。师傅家在村口,去河边正好路过。铁锁紧跑几步,把爹落在后面,啪啪拍师傅家的破门,没等拍开,爹拉着平车过来了,喊:拍门环!铁锁就把手高高举起,使劲拍,清脆的门环撞击声在月色中响起来,飘落到巷两头。里面终于有了响动,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睡意,还带着几分嘶哑,全然没有了上课时的威严与洪亮。谁呀?铁锁怯怯说:师傅,是我。门吱一声开了,师傅光光的肚皮从门缝里闪出来,带着一股酸臭汗味。
师傅问:是铁锁,什么事,把门敲得山响?
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像上课时回答不了提问一样:师傅,我请假。
师傅问:出了什么大事,等不到天明吗,才四点多。
铁锁说:我爹让请假。
师傅急了,问:这娃,到底什么事?
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
铁锁说完,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问:涨什么河,炭河吗?
铁锁说:爹让我下河捞炭。
师傅说:铁锁,你要上学,不能去。
爹还没走,站在黑暗处,接着铁锁的话,瓮声瓮气:臭蛋,涨炭河了,水大得很,满河都漂着炭块子。碰得船帮子咚咚响,我跑了几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哩,能不捞吗?
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爹说:这一趟可费劲了,刚出了禹门口,船就在干滩上搁了三天,过了蒲州,又搁了三天,干等着涨水,蚊子能把人咬死。
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看见涨了炭河,还没喘口气,马上又下河捞炭,十几天没好好睡觉,也不知爹累不累。
师傅好像又愣了神,说:你是要铁锁跟你去吗?
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
师傅说:铁锁不能去。
爹说:臭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
爹已经拉着平车朝河那边走了,铁锁望了师傅一眼,跑过去跟上,没走几步,就听见脚步声响,又有人急着朝河边赶。
臭蛋是师傅小名,村里老年人都这么叫。铁镇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可是,爹和长辈们都这么叫,铁镇党得这么叫也没什么不好,就跟着这么叫了。
村小学共十三个学生,臭蛋给他们上课第一天,先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三个字:刘满强。说:这是我的名字,我叫刘满强,你们都熟悉,原先是种地的,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支书说了,让我先凑合几天,要不把你们课误了。听爹说,臭蛋是老高中生,肚里墨水不少。
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子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铁锁总觉得臭蛋不像个老师,没脾气,管不住学生,和村里别的汉子没什么区别。星期天,或者放了暑假、寒假,一样去地里干活。臭蛋做庄稼活经常叫老婆骂得头也不敢抬。
铁锁想着师傅,不觉得和爹拉开了距离,一朵云彩掩住月亮,爹的光脊梁隐在了黑暗中,只听得空平车在土路上颠得砰砰响。下了坡,路旁是一条通到黄河的沟,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听妈说,这叫官崖。下河的男人出去时间长了,女人都会攀到官崖顶朝河里望,男人一天不回来,女人就一天也不间断地上到崖顶望,有的女人流着眼泪,一站就是一天。昨天,铁锁还看见妈心急火燎地攀上去过,铁锁望着站在崖顶的妈,感觉妈也变成了那棵弯曲的老柿树,朝河里倾斜。现在,爹总算回来了,却没在家里待上一会儿,又心急火燎地下河。爹是被河里的炭催得,什么都不顾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表现出“爹”作为船工,壮实有力,也反映出“爹”对铁锁稍显粗暴。
B.“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暗示村里人听到涨河消息后兴奋急切的心情,都准备赶往河边捞炭。
C.“爹”面对涨河,一再要求铁锁向臭蛋“师傅”请假,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而“师傅”反对铁锁去河中捞炭,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
D.“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黄河沿子苦”等句可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利于主题的表现。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对铁锁被爹叫醒的情节来设置悬念,并与后文“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相照应,使情节完整。
B.小说插叙了有关“师傅”的两段文字,介绍“臭蛋”成为铁锁“师傅”的来由,表现出乡村教师的朴实和崇高。
C.小说语言朴实自然,适合表现乡村主题。“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等描写生活气息浓郁,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D.小说标题“炭河”既是小说的特定环境,也是事件的起因。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展示出一幅乡村生活画面。
(3)小说三次写到师傅臭蛋“愣神”,在人物塑造上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很有美感,请结合选文从人物、环境、情感三方面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3.(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取材于《孟子公孙丑上)
(二)人主之治国也,莫不有法令赏罚。是故其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则主尊显而奸不生;其法令逆而赏罚之所立者不当,则群臣立私而壅塞之,朋党而劫杀之。故《明法》曰:“灭、塞、侵、壅之所生,从法之不立也。”
法度者,人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所以牧领海内而奉宗庙也。私意者,所以生乱长奸而害公正也,所以壅蔽失正而危亡也。故法度行则国治,私意行则国乱。明主虽心之所爱而无功者不赏也,虽心之所憎而无罪者弗罚也。案法式而验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故《明法》曰:“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明主之治国也,案其当宜,行其正理。故其当赏者,群臣不得辞也;其当罚者,群臣不敢避也。夫赏功诛罪,所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则是利奸邪而长暴乱也。行私惠而赏无功,则是使民偷幸而望于上也;行私惠而赦有罪,则是使民轻上而易为非也。夫舍公法用私惠,明主不为也。故《明法》曰:“不为惠于法之内。”
(取材于《管子明法解》)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向内
B.无辞让之心辞:推让
C.所以牧领海内而奉宗庙也牧:统治
D.案其当宜案:根据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人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
B.贼其君者也其当罚者
C.人之有是四端也先王之治国也
D.韭恶其声而然也若火之始然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如果能够扩充他们,便足以安定天下。
B.是故其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则主尊显而奸不生。
所以法令明确而赏罚规定得当,君主就尊显而且不出奸臣。
C.明主虽心之所爱而无功者不赏也。英明君主虽然心中吝惜但无功的人也不奖赏。
D.不为惠于法之内。不会在法理之内给予恩惠。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②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则是利奸邪而长暴乱也。
(5)比较选文(一)和选文(二)的治国主张有何不同。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独山梅花
王安石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注]上林,指上林苑,皇家园林,暗指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和状态,以“何所似”发问,意在强调独山梅花的与众不同。
B.即使处在寒日野风中,梅花仍是亭亭而立,虽然孤独寂寞,却依然花开艳丽,花香遍野。
C.尾联写梅花坚守自我,扎根独山直至老去,而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
D.这首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半开半谢的独山梅花喻人喻世,展示了深深的情感寄托。
(2)本诗以梅喻人,请具体分析第二联的意蕴。
三、默写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了较强的道德约束力。
(2)作为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名著,《礼记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是“,”,最终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荀子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绣郎以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它们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的一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浓墨重彩
B.励精图治耳目一新琳琅满目酣畅淋漓
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琳琅满目酣畅淋漓
D.励精图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浓墨重彩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炎热的夏天,身体会感觉到燥热难耐,此时口腔的干燥不适感会相对明显,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才能缓解口干舌燥的情况。因此,①,西瓜是夏季常见的水果。
虽然西瓜富含营养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同时补充水分,促进毒素的排泄,但是②。例如糖尿病比较严重的人最好不要在夏季经常吃西瓜,因为西瓜里面含有非常多的糖类物质,而糖类物质摄入过量对血糖的稳定和控制不利。脾胃虚寒的人最好也不要吃西瓜,西瓜属于寒凉性质的水果,如果在脾胃虚寒的时候总是吃西瓜,受到西瓜寒凉性质的刺激,脾胃功能进一步下降,出现腹泻,消化不良,腹痛症状的概率会比较高。此外,部分人身体属于过敏体质,对很多食物都不适应,进食之后会有明显的过敏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因此,在进食西瓜的时候需要考虑自己身体状况,③,最好不要进食西瓜。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概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述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四、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坐标上谋划人生、创造历史。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春节阖家团圆的节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青春的身影奔赴战场,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当代青年该有的样子。
请结合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什么才是当代青年该有的样子”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华美技工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解析与试题解答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大题共2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小说《地泉》是作家阳翰笙的代表作。上世纪30年代《地泉》再版之际,阳翰笙邀请作家茅盾为其作序。茅盾在文中直言不讳:《地泉》“缺乏对于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缺乏有感情地去影响读者的艺术手腕”。为人作序,像茅盾这般指出作品不足,而且言辞如此犀利者,并不多见。在再版后的《地泉》一书中,阳翰笙不仅全文收入这篇序言,还收入了其它几篇含有批评意见的文章,目的就是“使我及本书的读者,都能从他们正确的批评中,得到些宝贵的教训”。
焦菊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总导演,曾针对戏剧界过于看重明星效用现象提出批评。他认为,即使靠明星赢得了眼前的票房,但从戏剧艺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看,也得不偿失。所言理性中肯,并不怕薄了那些熟识的舞台明星的情面,对当时一味追逐明星的舞台倾向发出了清醒之声。
这表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镜子与良药。今天,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层出不穷,尤为需要文艺评论增强朝气锐气,更好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是来自文艺现场的呼唤,也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必然要求。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首先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对文艺评论者来说,具备批评精神,意味着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能碍于情面,避而不谈,要客观公正地从作品出发,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与评价。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作家艺术家来说,具备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能够帮助自己客观认识创作得失,提升艺术创作水准和思想认识水平。对读者观众来说,通过批评性的意见,能更全面地认识文艺作品,更深入地理解文艺现象。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有洞见的文艺锐评更能得到受众的信赖珍视和自发传播。倡导批评精神、强化褒贬甄别功能的文艺评论,还有助于营造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促进文艺生态健康有序地发展。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要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根基。评论者要能够从思想、艺术等多个纬度,对文艺作品做出精到的分析,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肯定优长,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读者观众。在20世纪戏曲艺术的现代转化中,古老的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去芜存菁、重获新生,一些理论评论家的专业眼光和评论引导功不可没。
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还要走出书斋和自我的小天地,深入广阔的文艺现场。只有深入文艺现场,文艺评论者才能逐步培养起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敏锐的感受力和精准的判断力,才能管中窥豹,一叶知秋,及时捕捉到文艺创作、文艺生态与文艺思潮的新动向与新气象。这样写出来的文艺评论,也就跳出了“自说自话”“隔靴搔痒”等窠臼,言之有物、生机涌动,更容易引发共鸣,让文艺评论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着文艺的繁荣发展。百花齐放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离不开强有力的文艺评论。增强朝气和锐气,新时代文艺评论必将大有可为。
(摘编自徐馨《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
材料二:
“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是文艺评论的道德“底线”。但事实上,因为利益和偏好而对文艺作品进行无原则吹捧和无根据棒打的现象却总是存在的。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就在《骂杀与捧杀》中就批评过这种“骂”与“捧”的乱象,并指出“批评的失了威力,由于‘乱’,甚而至于‘乱’到和事实相反”。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文艺评论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传播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人人都是评论者成为现实,公号、微博、短评、短视频、弹幕等,构成文艺评论的大千世界。由于受到各种利益、动机、个人偏见、商业竞争的驱动,骂杀和捧杀现象常常出现。其恶果在于,扰乱文艺评论的生态,混淆观众和读者的视听,引发种种人为的对立和冲突。这几乎可以说是文艺界的公害,不仅影响到创作生产者的利益,而且也伤害了观众和读者的权利。
这种骂杀和捧杀,其共同点是只顾利益、只讲立场、罔顾事实、罔顾理性。有的对文艺作品过度拔高,甚至举劣为优,“艺术创新”“史诗”“才华横溢”“艺术高峰”“黑马”等帽子满天飞,背后其实反映的往往是票子、圈子、面子这所谓“三子”的利益;有的则是对文艺作品大打出手,指责作品一无是处,而事实上剧集才刚刚开播、电影还没有上映,他们只是根据演职员名称、幕后消息、映前广告等就盖棺定论,背后反映的往往是个人好恶、博眼球动机和种种不可告人的商业利益。与此相关,还有完全主观的选边刷高分和选边刷低分,党同伐异、硝烟弥漫,造成评论生态的种种不健康乱象。创们深恶痛绝,观众读者嗤之以鼻。
(摘编自尹鸿《肃骂杀捧杀之乱象,倡风清气正之评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茅盾坚守文艺评论的道德底线。“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直言不讳地对阳翰笙的小说《地泉》提出了批评意见。
B.文艺评论者须具备批评精神,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文艺作品,这样才能发挥文艺评论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
C.文艺评论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人人都是评论者已成现实,文艺评论的生态因而遭到破坏,引发人为的对立和冲突。
D.“骂杀”和“捧杀“表面上是矛盾的两种现象,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只顾利益,只讲立场,罔顾事实与理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文艺评论者倘碍于情面,就会对所看到的问题避而不谈,甚至会把“史诗”类高帽冠于劣质作品。
B.文艺评论一旦失去朝气和锐气,也就会缺乏批判精神,不利于促进文艺生态健康有序地发展。
C.若抱“躲进‘书斋’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态度,文艺评论者就难跳出“自说自话”“隔靴搔痒”的窠臼。
D.“骂杀”和“捧杀”现象扰乱了文艺评论生态,几乎成为文艺界的公害,文艺评论者应该自律。
(3)下列选项中,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材料一引用关于良药的名言,论证了文艺评论能够帮作家艺术家客观认识自己,让读者观众全面认识作品。
B.材料一举20世纪戏曲艺术重获新生之例,表明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需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根基。
C.材料二引用鲁迅的话,论证了那种基于自身利益与偏好的骂杀与捧杀乱象由来已久,并使文艺批评失去威力。
D.材料二用两个“有的”一个“还有”,列举了三种情况,使读者对骂杀与捧杀的乱象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两则材料都是文艺评论,但论述的角度和论述内容的侧重点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行文思路题先进行分层,然后按照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进行答题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C.“文艺评论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人人都是评论者已成现实,文艺评论的生态因而……”错,因果关系不当,“文艺评论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人人都是评论者已成现实”不是“文艺评论的生态遭到破坏,引发人为的对立和冲突”的原因。原文表述是“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文艺评论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传播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人人都是评论者成为现实,……由于受到各种利益、动机、个人偏见、商业竞争的驱动,骂杀和捧杀现象常常出现。其恶果在于,扰乱文艺评论的生态,混淆观众和读者的视听,引发种种人为的对立和冲突。这几乎可以说是文艺界的公害……”,可见原因是“由于受到各种利益、动机、个人偏见、商业竞争的驱动,骂杀和捧杀现象常常出现”。故选C。
(2)A.“文艺评论者倘碍于情面,就会……”过于绝对。原文表述是“对文艺评论者来说,具备批评精神,意味着敢于实事求是地评价作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能碍于情面,避而不谈,要客观公正地从作品出发,对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与评价。事实证明,那些不痛不痒、回避问题的文艺评论,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终将行之不远”,可见即使碍于情面,对某些问题也不见得避而不谈,更不见得把高帽冠于劣质作品。故选A。
(3)A.“论证了文艺评论能够……”中“文艺评论”扩大了范围,原文说的是“具备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故选A。
(4)材料一开头两段分别举了小说《地泉》和北京人艺剧院总导演的例子,从而引出第三段的中心论点“这表明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镜子与良药”“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是来自文艺现场的呼唤,也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必然要求”。
接下来,材料一第四段至第七段,分别从“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首先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要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根基”“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还要走出书斋和自我的小天地,深入广阔的文艺现场”三个角度进行论证,这三部分采用了并列结构,分别是批评本身、专业素养、深入文艺现场角度。在论证过程中,“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批评比作利器,采用的是比喻论证;“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采用的是引用兼比喻论证;“在20世纪戏曲艺术的现代转化中,古老的戏曲艺术之所以能够去芜存菁、重获新生,一些理论评论家的专业眼光和评论引导功不可没”采用的是举例论证。
材料一最后一段为总结,指出批评的意义“新时代新征程呼唤着文艺的繁荣发展”并展望未来“增强朝气和锐气,新时代文艺评论必将大有可为”。
(5)从论证角度看,材料一为正面论述,“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是来自文艺现场的呼唤,也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呼唤着文艺的繁荣发展”;材料二为反面论述,“因为利益和偏好而对文艺作品进行无原则吹捧和无根据棒打的现象却总是存在的”“这种骂杀和捧杀,其共同点是只顾利益、只讲立场、罔顾事实、罔顾理性”。
从内容上看,结合“今天,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层出不穷,尤为需要文艺评论增强朝气锐气,更好发挥激浊扬清、褒贬甄别的作用。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是来自文艺现场的呼唤,也是推动文艺发展的必然要求”可知,材料一侧重于“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材料二侧重于对“由于受到各种利益、动机、个人偏见、商业竞争的驱动,骂杀和捧杀现象常常出现”“完全主观的选边刷高分和选边刷低分”可知,材料二重在提出一种批判的态度。
解析:
(1)C
(2)A
(3)A
(4)①材料一先列举两个事例,指出文艺评论的作用,进而引出论点:要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②接着从并列的三个方面,运用比喻论证、引证、例证等手法论证了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的方法。③最后一段收束全文,指出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在新时代的意义。
(5)①论述角度:材料一从正面论述,材料二从反面论述。②内容的侧重点:材料一重在论述如何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材料二重在批判骂杀与捧杀的乱象。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炭河(节选)
韩振远
铁锁觉得才睡了一会儿就被摇醒了,迷迷糊糊的,还想在炕上再赖一会儿,马上又感到不对。平常,喊他起床的是妈,等到他洗完脸,走出家门时,爹要么下河还没回来,要么打着很响的呼噜还没睡醒。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铁锁记得,昨晚睡觉时,爹明明还不在家,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声音急迫,像出了什么大事。他坐起来,揉揉眼,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有点儿疼,他便彻底醒了,眯眼坐起来。爹说:快穿衣裳,跟臭蛋请假。
铁锁嘟囔:请什么假?
爹说:涨河了,捞炭。
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铁锁以前听爹说过捞炭,也跟着兴奋起来,一蹬腿穿上短裤,跳下炕要洗脸。爹说:洗屁脸,一会儿下了河有你洗的。快去,跟你师傅请假。
月色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也不知几点了。铁锁出了门。爹光着膀子,和铁锁一样只穿条齐膝短裤,拉辆平车,也出了门。爷俩没走几步,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接着渐次响起吱呀呀的开门声,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全都急匆匆往河边赶。师傅家在村口,去河边正好路过。铁锁紧跑几步,把爹落在后面,啪啪拍师傅家的破门,没等拍开,爹拉着平车过来了,喊:拍门环!铁锁就把手高高举起,使劲拍,清脆的门环撞击声在月色中响起来,飘落到巷两头。里面终于有了响动,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睡意,还带着几分嘶哑,全然没有了上课时的威严与洪亮。谁呀?铁锁怯怯说:师傅,是我。门吱一声开了,师傅光光的肚皮从门缝里闪出来,带着一股酸臭汗味。
师傅问:是铁锁,什么事,把门敲得山响?
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像上课时回答不了提问一样:师傅,我请假。
师傅问:出了什么大事,等不到天明吗,才四点多。
铁锁说:我爹让请假。
师傅急了,问:这娃,到底什么事?
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
铁锁说完,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问:涨什么河,炭河吗?
铁锁说:爹让我下河捞炭。
师傅说:铁锁,你要上学,不能去。
爹还没走,站在黑暗处,接着铁锁的话,瓮声瓮气:臭蛋,涨炭河了,水大得很,满河都漂着炭块子。碰得船帮子咚咚响,我跑了几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哩,能不捞吗?
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爹说:这一趟可费劲了,刚出了禹门口,船就在干滩上搁了三天,过了蒲州,又搁了三天,干等着涨水,蚊子能把人咬死。
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看见涨了炭河,还没喘口气,马上又下河捞炭,十几天没好好睡觉,也不知爹累不累。
师傅好像又愣了神,说:你是要铁锁跟你去吗?
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
师傅说:铁锁不能去。
爹说:臭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
爹已经拉着平车朝河那边走了,铁锁望了师傅一眼,跑过去跟上,没走几步,就听见脚步声响,又有人急着朝河边赶。
臭蛋是师傅小名,村里老年人都这么叫。铁镇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可是,爹和长辈们都这么叫,铁镇党得这么叫也没什么不好,就跟着这么叫了。
村小学共十三个学生,臭蛋给他们上课第一天,先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三个字:刘满强。说:这是我的名字,我叫刘满强,你们都熟悉,原先是种地的,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支书说了,让我先凑合几天,要不把你们课误了。听爹说,臭蛋是老高中生,肚里墨水不少。
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子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铁锁总觉得臭蛋不像个老师,没脾气,管不住学生,和村里别的汉子没什么区别。星期天,或者放了暑假、寒假,一样去地里干活。臭蛋做庄稼活经常叫老婆骂得头也不敢抬。
铁锁想着师傅,不觉得和爹拉开了距离,一朵云彩掩住月亮,爹的光脊梁隐在了黑暗中,只听得空平车在土路上颠得砰砰响。下了坡,路旁是一条通到黄河的沟,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听妈说,这叫官崖。下河的男人出去时间长了,女人都会攀到官崖顶朝河里望,男人一天不回来,女人就一天也不间断地上到崖顶望,有的女人流着眼泪,一站就是一天。昨天,铁锁还看见妈心急火燎地攀上去过,铁锁望着站在崖顶的妈,感觉妈也变成了那棵弯曲的老柿树,朝河里倾斜。现在,爹总算回来了,却没在家里待上一会儿,又心急火燎地下河。爹是被河里的炭催得,什么都不顾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表现出“爹”作为船工,壮实有力,也反映出“爹”对铁锁稍显粗暴。
B.“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暗示村里人听到涨河消息后兴奋急切的心情,都准备赶往河边捞炭。
C.“爹”面对涨河,一再要求铁锁向臭蛋“师傅”请假,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而“师傅”反对铁锁去河中捞炭,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
D.“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黄河沿子苦”等句可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利于主题的表现。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小说通过对铁锁被爹叫醒的情节来设置悬念,并与后文“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相照应,使情节完整。
B.小说插叙了有关“师傅”的两段文字,介绍“臭蛋”成为铁锁“师傅”的来由,表现出乡村教师的朴实和崇高。
C.小说语言朴实自然,适合表现乡村主题。“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等描写生活气息浓郁,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D.小说标题“炭河”既是小说的特定环境,也是事件的起因。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展示出一幅乡村生活画面。
(3)小说三次写到师傅臭蛋“愣神”,在人物塑造上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很有美感,请结合选文从人物、环境、情感三方面简要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本题题干明确答疑范围在人物塑造上的作用。答题时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等。
(4)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本题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
(1)C.“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分析有误,结合“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爹说:臭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等分析,应该是体现了“爹”对铁锁的教育不够重视,“重利”无中生有。
(2)D.“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错误,铁锁并非讲述者。小说通过对铁锁和他爹及师傅的对话,插叙了有关“师傅”的两段文字等,并不是铁锁在讲述事件。
(3)结合“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铁锁说完,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问:涨什么河,炭河吗”分析,主要是听到铁锁说涨河消息时的惊讶和兴奋。
结合“爹还没走,站在黑暗处,接着铁锁的话,瓮声瓮气:臭蛋,涨炭河了,水大得很,满河都漂着炭块子。碰得船帮子咚咚响,我跑了几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哩,能不捞吗”“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分析,是师傅听到“铁锁爹”声音时的神情,写出他没有想到“铁锁爹”已经回到家及对他的关心。
结合“师傅好像又愣了神,说:你是要铁锁跟你去吗”“师傅说:铁锁不能去”分析,第三次“愣神”,其实是表现师傅的思考、迟疑,对“铁锁爹”让铁锁请假去下河捞炭的否定。
(4)结合“月色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一朵云彩掩住月亮,爹的光脊梁隐在了黑暗中,只听得空平车在土路上颠得砰砰响。下了坡,路旁是一条通到黄河的沟,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等分析,选取了一系列富有乡村特色的意象,构成一幅安宁纯美的乡村图景,体现作品的环境美。
结合“平常,喊他起床的是妈”“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像上课时回答不了提问一样:师傅,我请假”“师傅说:铁锁,你要上学,不能去”等分析,作品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体现人物形象之美。
结合“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接着渐次响起吱呀呀的开门声,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全都急匆匆往河边赶”“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臭蛋是师傅小名,村里老年人都这么叫。铁镇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可是,爹和长辈们都这么叫,铁镇党得这么叫也没什么不好,就跟着这么叫了”“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子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下河的男人出去时间长了,女人都会攀到官崖顶朝河里望,男人一天不回来,女人就一天也不间断地上到崖顶望,有的女人流着眼泪,一站就是一天”等分析,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尚未沾染现代气息、依然质朴的乡村。这是一个由亲情勾连着的村庄,在看似简单的底色上,人物鲜活而温暖。
解析:
(1)C
(2)D
(3)①第一次,是师傅听到铁锁说涨河消息时的神情,表现出他听到涨河消息时的惊讶和兴奋;②第二次,是师傅听到“铁锁爹”声音时的神情,反映出他没有想到“铁锁爹”已经回到家,体现出他对“铁锁爹”的关心;③第三次“愣神”,其实是表现师傅的思考、迟疑,他不同意“铁锁爹”让铁锁去下河捞炭。
(4)美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环境描写之美,如月色、凉风、云彩、土崖、老柿树等等景物,构筑了一幅安宁纯美的乡村图画;②人物形象之美,铁锁是憨厚的乡村后生,“爹”是壮实淳朴的船工,师傅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乡村老师,“妈”是朴实守候的乡村妇女,这些形象鲜活生动,给人以温暖的诗意关照;③温暖人情之美,质朴简单的乡村,亲情勾连,人们生活贫穷但充实,呈现出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3.(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取材于《孟子公孙丑上)
(二)人主之治国也,莫不有法令赏罚。是故其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则主尊显而奸不生;其法令逆而赏罚之所立者不当,则群臣立私而壅塞之,朋党而劫杀之。故《明法》曰:“灭、塞、侵、壅之所生,从法之不立也。”
法度者,人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所以牧领海内而奉宗庙也。私意者,所以生乱长奸而害公正也,所以壅蔽失正而危亡也。故法度行则国治,私意行则国乱。明主虽心之所爱而无功者不赏也,虽心之所憎而无罪者弗罚也。案法式而验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故《明法》曰:“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明主之治国也,案其当宜,行其正理。故其当赏者,群臣不得辞也;其当罚者,群臣不敢避也。夫赏功诛罪,所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则是利奸邪而长暴乱也。行私惠而赏无功,则是使民偷幸而望于上也;行私惠而赦有罪,则是使民轻上而易为非也。夫舍公法用私惠,明主不为也。故《明法》曰:“不为惠于法之内。”
(取材于《管子明法解》)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向内
B.无辞让之心辞:推让
C.所以牧领海内而奉宗庙也牧:统治
D.案其当宜案:根据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人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
B.贼其君者也其当罚者
C.人之有是四端也先王之治国也
D.韭恶其声而然也若火之始然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如果能够扩充他们,便足以安定天下。
B.是故其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则主尊显而奸不生。
所以法令明确而赏罚规定得当,君主就尊显而且不出奸臣。
C.明主虽心之所爱而无功者不赏也。英明君主虽然心中吝惜但无功的人也不奖赏。
D.不为惠于法之内。不会在法理之内给予恩惠。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②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则是利奸邪而长暴乱也。
(5)比较选文(一)和选文(二)的治国主张有何不同。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分析关键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理解是否正确。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1)A.“内:向内”错误。“内”同“纳”,结交。句意:这不是为了要和这小孩的父母结交。
故选A。
(2)A.所以,表原因,……的原因;表目的,用来……的。
B.代词,他的;代词,那些。
C.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D.代词,这样;动词,“然”同“燃”,燃烧。
故选C。
(3)C.“虽然心中吝惜,但无功的人也不奖赏”错误,“爱”,喜爱。应为“即使自己心里喜爱,无功也不赏”。
故选C。
(4)①“是”,这;“谓”,认为;“贼”,伤害;“……者,……也”,判断句。译文:有了这四种萌芽却自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
②“舍”,放弃;“则”,那么;“利”,使……获利;“长”,助长。译文:(如果)放弃公法而实行私惠,那就等于使奸邪获利而助长暴乱了。
(5)选文(一)中,孟子认为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他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如果能扩充这“四心”,便足以安定天下。选文(一)主张用怜爱百姓之心去推行仁政。
选文(二)中,“人主之治国也,莫不有法令赏罚。故其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则主尊显而奸不生”,主张法令明确而赏罚规定得当。
“故法度行则国治,私意行则国乱”“故其当赏者,群臣不得辞也;其当罚者,群臣不敢避也。夫赏功诛罪,所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主张依法赏罚,不行私惠。
解析:
(1)A
(2)C
(3)C
(4)①有了这四种萌芽却自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
②(如果)放弃公法而实行私惠,那就等于使奸邪获利而助长暴乱了。
(5)选文(一)主张用怜爱百姓之心去推行仁政。引导百姓将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扩充为仁义礼智,形成有道德的社会。
选文(二)主张法令明确而赏罚规定得当;依法赏罚,不行私惠。
参考译文:
(一)
孟子说:“人人都有同情心。先王因为有同情心,于是就有同情别人的政治了。凭着同情心来实行同情别人的政治,治理好天下就像手掌里转动个小玩意一样简单。我之所以说人人都有同情心,道理就在于:现在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去了,每个人都会产生惊骇同情的心情——这不是为了要和这小孩的父母攀上交情,不是为了要在乡里朋友间博得声誉,也不是讨厌背上见死不救的坏名声才这样的。从这一点来看,人没有同情之心,便不算是人;没有羞耻之心,便不算是人;没有推让之心,便不算是人;没有是非之心,便不算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首要;羞耻之心是义的首要;推让之心是礼的首要;是非之心是智的首要。人具备了这四种首要的善心,就好比他有手足四肢一般自然。有这四种首要善心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是残害君主的人。凡是具有这四种首要善心的人,若明白把它们都扩充起来,那就会像刚点燃的火苗,刚涌出的泉水。真的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肯扩充,最终连赡养父母都办不到。”
(二)
人君治国,没有不具备法令和赏罚的。所以,法令明确而赏罚规定得当,君主就尊显而且不出奸臣;法令错误而赏罚规定不当,群臣就会行私而蔽塞君主,就会结党而劫杀君主。所以,《明法》篇说:“灭、塞、侵、壅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法令不够明确。”
法度,是君主用来控制天下和防止奸邪产生的,是用来统治海内而事奉宗庙的。私意,是可以产生祸乱、滋长奸邪而危害公正的,是蒙蔽君主、丧失正道而导致危亡的根源。所以,法度得以实行则国家安定,私意得以实行则国家混乱。英明君主,即使对自己心爱的人,无功也不赏;即使对自己憎恶的人,无罪也不罚。按照法度规程来检验得失,与法度无关的事是不留意的。所以《明法》篇说:“以前的君王治理国家,不会在法理之外游心肆意。”明君治国,根据恰当合适的原则,执行正确道理。所以对于当赏的,群臣不得推辞;对于当罚的,群臣不敢逃避。赏功罚罪,本来是为天下兴利除害的。杂草不铲除,就危害庄稼;盗贼不惩治,就伤害良民。如果弃公法而行私惠,那就是使奸邪得利而助长暴乱了。因为行私惠而赏了无功的人,就等于让人民贪图侥幸而谋求向上讨好;行私惠而赦了有罪的人,就等于让人民轻慢君主而轻易为非作歹。弃公法而行私意,明君是不肯干的。所以《明法》篇说:“不会在法理之内给予恩惠。”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独山梅花
王安石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注]上林,指上林苑,皇家园林,暗指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联写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和状态,以“何所似”发问,意在强调独山梅花的与众不同。
B.即使处在寒日野风中,梅花仍是亭亭而立,虽然孤独寂寞,却依然花开艳丽,花香遍野。
C.尾联写梅花坚守自我,扎根独山直至老去,而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
D.这首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半开半谢的独山梅花喻人喻世,展示了深深的情感寄托。
(2)本诗以梅喻人,请具体分析第二联的意蕴。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形象、表述技巧、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述技巧和音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一道赏句题,答题时要结合题干中提示的手法和尾句的含义进行赏析。
(1)C.“坚守自我”“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错误。尾联抒发感慨,独山之梅不能移植入皇家上林苑,其根欲老,深可叹惋;而更值得痛惜的是,上林苑中,此刻正缺少颜色美艳的奇花异木。
(2)颔联“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的意思是梅花像美丽的女子依草木而零落,又像憔悴的志士守着蒿蓬。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梅人的感彩。实际上是在以花喻人,写梅花命运悲苦,其实是在感叹“美人”“志士”处境困窘,人生失意。颈联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花表述有志之士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解析:
(1)C
(2)①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式,将梅花比作“美人”“志士”,描写梅花的外在美艳和内在气节,新奇形象;“零落”“憔悴”既可指梅花凋零惨败,又可指人生困厄失意,言简意丰。②采用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方式,借在草木蒿蓬间零落憔悴无人欣赏的梅花,表述了对怀才不遇、有志难伸、老死乡野的人才志士的同情。
译文:
偏僻的山上生长的梅花像什么呢?半开半谢地生在荆棘丛中。
像美丽的女子依草木而零落,又像憔悴的志士守着蒿蓬。
即使处在寒日野风中,梅花仍是亭亭而立,虽然孤独寂寞,却依然花开艳丽,花香遍野。
不能移栽,扎根独山直至老去,回首上林苑中,此时正缺少颜色美艳的奇花异木。
赏析:
本诗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当作于熙宁以前。或在舒州任上,或在金陵讲学期间。当以后者为近是。
咏梅之作,宋代渐多。王安石就有好几首。这首诗是诗人被迫罢相之后,隐居钟山时所写。独山,在今江苏溧水。《建康志》:“独山,在溧水县东南一十里。”
诗中所写之梅,环境较为典型。因为它生长的“独山”,是一座偏僻的山,无人游赏的山,荆棘密布的山。所以,这梅花也是无人欣赏的,自开自落的,寂寞无主的。首联“半开半谢”之语,颇多怨慕。颔联以比喻来写此地梅花命运悲苦。美人、志士,既是拟物,也是将人的身世之感并入其中。颈联再写其色与香,虽孤犹艳,虽远犹香,见其自信。尾联抒发感慨,独山之梅不能移植入皇家上林苑,其根欲老,深可叹惋;而更值得痛惜的是,上林苑中,此刻正缺少颜色美艳的奇花异木!这种弦外之音,不难听出:一方面国家需要杰出人才担负责任,另一方面,却又有许多优秀人才闲置草野,老死蓬蒿!诗人借“独山梅花”抒发了志士迟暮的伤感、壮志难酬的慨叹、无人理解的孤独以及虽遭贬黜却依然坚守高洁品性的无悔之情。
此诗借写独山梅花的不幸处境,讽咏统治者埋没人才,含蓄而见警策。
三、默写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了较强的道德约束力。
(2)作为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名著,《礼记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是“在明明德,在亲民”,最终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故解析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点字:施)
(2)在明明德在亲民(重点字:亲)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重点字: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绣郎以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它们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的一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浓墨重彩
B.励精图治耳目一新琳琅满目酣畅淋漓
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琳琅满目酣畅淋漓
D.励精图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浓墨重彩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
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2)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找到错误。
(1)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第一空的对象为“工匠精神”,不指国家,故应选用“精益求精”。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对象指人。第二空的对象为“作品”,不指人,故应选用“耳目一新”。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美景多得看不过来,强调“美”。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强调“量”。第三空所言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给人的是审美感受,故应选用“美不胜收”。浓墨重彩,形容着力描写。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第四空表述刺绣在历史上的作用,应选择“浓墨重彩”。故选A。
(2)“传承”“创新”“发展”“循古”四个词,“传承”与“循古”对仗,“创新”与“发展”对仗;按时间顺序,先古后今,所以先“循古”再“发展”;按学习流程,先继承学习,后创新发展,所以先“传承”再“创新”。故选A。
(3)画线句子中两个分句前后主语一致,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的后面,排除AC;“给后人感受”搭配不当,介词使用不当,将“给”改为“让”或“使”,或将“感受”改为“展示”,让其与“魅力”搭配。故选D。
解析:
(1)A
(2)A
(3)D
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炎热的夏天,身体会感觉到燥热难耐,此时口腔的干燥不适感会相对明显,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才能缓解口干舌燥的情况。因此,①,西瓜是夏季常见的水果。
虽然西瓜富含营养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同时补充水分,促进毒素的排泄,但是②。例如糖尿病比较严重的人最好不要在夏季经常吃西瓜,因为西瓜里面含有非常多的糖类物质,而糖类物质摄入过量对血糖的稳定和控制不利。脾胃虚寒的人最好也不要吃西瓜,西瓜属于寒凉性质的水果,如果在脾胃虚寒的时候总是吃西瓜,受到西瓜寒凉性质的刺激,脾胃功能进一步下降,出现腹泻,消化不良,腹痛症状的概率会比较高。此外,部分人身体属于过敏体质,对很多食物都不适应,进食之后会有明显的过敏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因此,在进食西瓜的时候需要考虑自己身体状况,③,最好不要进食西瓜。
(1)在下面一段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公司资产转让协议模板
- 2024年度旅游大巴租赁服务协议
- 2024年员工派遣服务协议
- 2024赛季足球场租赁协议范本
- 2024年建设工程委托代理协议
- 2024年科技支持服务协议样本
- 2024隔音设施安装及施工协议样本
- 店铺租赁经营规范协议2024年
- 2024年采购协议模板与协议细则
- 2024年店面房租赁协议样本
- 2025年考研政治政治理论时政热点知识测试题库及答案(共三套)
- 抑郁症培训课件
-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5)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思想政治理论(101)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 小学生竞选班委课件
- 文华财经指标期货最好的指标期货超短线看指标期货傻瓜式买卖指标公式源码
-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检查表
- 普法课件:统计法培训
-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6.2《笔算除法-商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 关于合同违约扣款的函件
- 中药调剂员试题含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