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14000字(论文)】_第1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14000字(论文)】_第2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14000字(论文)】_第3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14000字(论文)】_第4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14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目录TOC\o"1-3"\h\z144821绪论 118002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77861.1.1研究背景 1295441.1.2研究意义 131343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48191.2.1国外研究现状 2183391.2.2国内研究现状 274231.2.3个人观点 3144061.3相关理论 337881.3.1产业内贸易理论 3253031.3.2关税同盟理论 411734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论 5198802.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 5105432.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 527984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5178533.1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不断增长 549203.2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从逆差转为顺差 658743.3我国进口地区过于集中,出口地区逐渐分散 7138093.4我国进口以动植物油产品贸易为主,出口以蔬菜水果为主 820063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障碍 923064.1双边合作机制不完善 9247684.2我国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竞争力 10185004.3各国农产品标准不一致,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 11298034.4双方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12315025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以广西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为例 12277295.1广西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12219405.1.1广西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额 12153465.1.2广西对东盟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 13215565.1.3广西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主要种类 14214845.2广西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 14161255.2.1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不合理 14133295.2.2非关税贸易壁垒存在 1449135.3案例启示 1622314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建议 16209606.1完善双边合作机制 1635356.2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1756276.3建立健全适应双边的农产品贸易标准 18186846.4完善双边农产品物流体系 193867结论 2012114参考文献 22摘要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迅速发展,关于中国农产品自由贸易区的研究也渐渐广泛开展多了起来。作为世界农业投资大国,中国与东盟各国自从成立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后就一直把发展农业投资作为各国双方开展贸易投资合作的战略重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都是双方之间经济关系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比重。本文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农产品的贸易总额现状,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中国与东盟之间农产品贸易总额在不断地增加的结论,并由逆差转为顺差。在研究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存在于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比如:双边合作机制不完善;各国农产品标准存在差异;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不高;双边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最后,根据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进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利于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具体对策措施建议,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所以,在东盟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框架下对中国与东盟之间农产品自由贸易的基本现状和主要障碍因素分别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是十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区域自由贸易合作已经是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开展区域经贸合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11月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自此自贸区建设开始。中国与东盟在2004年共同启动了“早期收获计划”,这是第一个自贸区战略框架下启动实施的农业降本减税降费计划,这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通过投资双方不断地努力,如今看来我国与东盟已经成为全面性的战略投资合作伙伴。2019年,我国对东盟的主要农产品价格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为3957.4.亿美元。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双方经贸合作不断加强。在2018年11月14日发表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中,中国和东盟表示将贯彻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推动促进双方的贸易平衡和稳定发展。1.1.2研究意义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时代下,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更加相互依赖,想要从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然后获得更大的利益。如今,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就是农业。也正是因为这样,推动农业的发展也被各国作为改善人民生活,繁荣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和维持稳定的重要国家政策。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框架下,农业已被国际社会确定为21世纪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五大贸易领域之一。贸易伙伴关系全面性地反映了一个经济国家或某个经济地区的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产业结构的变化状况,产品的境内国际市场竞争力以及境内国际经济分工和境内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因此,中国于东盟双方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现在是如何发展的,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推动双方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这些都说明了我们应该要非常重视和值得去研究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发展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贸易学者对于国际贸易利益关系的主要探讨多数都集中在贸易理论上的阐述上,发现各个国家由于不同生产要素而存在着差异,很自然,优质产品的对外生产或进口贸易中会产生相对较差的优势或优秀的劣势,各国需要在出口具有较差优势的优质产品的同时进口具有良好劣势的优质产品,其中有比较典型的贸易理论,比如大卫李嘉图(1817)的国际比较各国优势产品理论、Heckcher和Ohlin(1919)的H.o理论等。MilanMartinov(2013)研究了日本和塞尔维亚在农业机械设备和研发组织方面的合作,并认为日本和塞尔维亚在农业机械上的合作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是有益的。克里斯蒂安盖尔德斯(CristianGeldes(2016))分析了新兴经济体中312家农业综合企业集群中的公司的情况。他认为,与组织的接近度是与其他组织进行业务合作的积极决定因素,而与社会和机构的接近则是消极的决定因素。Nechay和Kolomeytseva(2017)在亚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了滨海边疆区农业综合体的现状,发现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农业交流范围不断扩大,农业合作主要基于“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1.2.2国内研究现状截至目前,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研究也不在少数,大部分都是关于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障碍及对策、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尚永辉、魏君英(2017)分析了东盟与中国农业比较优势,得出双方合作潜力是巨大的,并对促进双方合作提出了合理建议。孙宇格(2017)对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总结,构建了一套适用于中国—东盟地区农产品贸易和便利化程度的测评指标体系,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对策和措施建议。朱玲玉(2018)在研究时发现我国农产品进口问题所带来的巨大变动,并在这一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如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制定和实施对农产品进口的战略。邓嵇予(2019)通过深入地研究了我国和东盟双边开展农产品贸易的理论和实践,发现了中国和东盟双边开展的农产品贸易既同样存在着较大的竞争性,又同样具有互补性。并根据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1.2.3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写这篇文章,需要通过研究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发展情况,并且要是近几年的数据,数据太旧就会有偏差。然后通过研究分析找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从各个环节入手,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更好。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企业和政府都需要克服障碍,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双方农产品贸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1.3相关理论1.3.1产业内贸易理论在产业内贸易理论中,同一部门的产品有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同质产品的特点是价格、质量、效用相同。一般来说,这类产品是行业间交流和贸易的对象。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和偏好是一致的,产品甚至可以完全互换。异质产品也被简单地称为差异性产品,主要目的是广泛泛指企业所生产销售出来的产品应当具有与同类其他产品区别的主观或客观性,该种产品之间不能被完全取代,要素的投入也具有高度相似性,大多数行业内交换和贸易的产品均归属于此类产品。异质性产品和异质性分别是是整个行业内外交易的主要对象和基础。横向异质性、纵向异质性和科技异质性是异质性的三种典型情形。不同阶段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由于产品的异质性得到了满足,这样的客观条件才是行业内贸易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传统贸易理论是持批判态度的,它的假设更现实。如果在各个行业之间进行贸易所获得的利润可以保持长期生存,则也就意味着没有任何可以自由竞争的市场。因为将会限制其他的制造企业自由地进入这个可利可图的领域和行业,它们因此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该理论也认为规模经济被看作是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点。所有国家都是追求利润,规模经济的收益才是整个产业内部贸易收益的源泉。这样的分析是更现实的。该基础性理论也充分证明了对国际贸易的核心和利益,即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和市场偏好,同时也提出了行业间贸易和行业内部贸易两个基本概念,在国际贸易中可能会有的一些问题也被揭示出来。1.3.2关税同盟理论雅各布范纳他的代表作《关税同盟的问题》已经明确的提到过关税同盟论了。根据范纳观点,一个完整的国际关税贸易联盟成员国之间应该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关税条件:一是彻底性的取消所有两个参与参赛国之间的所有关税;二是对从欧盟非成员国或其他欧盟国家进口的所有商品实行统一的进口关税;三是进口相关商品的关税要通过协商谈判来分配。因此,关税同盟会对使成员国的贸易自由化得到实现,还有对非成员实施贸易保护。这样,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便由此产生。贸易创造性效应,贸易转化效应和贸易拓展性效应是静态效应主要组成部分。在关税同盟建立后也是有很多好处的,例如,可以大大减少了行政成本,可以大大减少了走私,并可以提高集团的议价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关税同盟的成功建立必然会对其他成员国经济组织结构造成更大的冲击。动态效应主要有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让企业实现更专业和大量的规模经济,有利于投资范围的扩展和有利于技术进步。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论2.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自由贸易区的起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卢森堡,荷兰,瑞士和其他国家共同建立了最早的关税同盟,随后该联盟扩大并最终促进了欧洲共同体的出现。某个国家的港口附近会是自由贸易区地点的选择之一,这样的地点选择是为了接收和转运进口货物,对进口税进行免征,最后推动发展。中国和东盟各国都是属于发展中国家,也因此经济的增长就更依赖于外部市场。中国政府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帮助东盟国际度过了金融危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邻国,这样的行为得到了东盟国家的广泛赞誉。所以在这之后,东盟明确地表示了他们需要进一步加快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为了防止这场危机的再次发生和给东盟带来的负面影响。2.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02年11月正式启动并于同年2月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定》;《货物贸易协定》有关减免进口税额的实施计划实施于在2005年7月20日。双方合作阶段:第一阶段,在2002年到2010年期间,采取了大幅降低关税的措施。绝大部分产品贸易关税在2002年11月至2010年1月1日得到了减小甚至降至零了。第二阶段,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化在2011年到2015年得到了全面实现。第三阶段,从2016年之后一直在巩固完善。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3.1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不断增长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合作十分密切。双方之间的贸易总额一直在增长。我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在2017年为3198亿美元,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别为1583.7亿美元、1614.3亿美元。2018年进出口总额为3540.4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了9%。2019年进出口总额的达到了3957.4亿美元。中国和东盟各国可以根据纬度、经度和自然条件产生差异化的产品,两者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也得到了增强。其次,两者之间邻近的位置也为农产品交换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东盟双边农产品进、出口额以及贸易总额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3.2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从逆差转为顺差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逆差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存在的。中国对东盟的农业贸易逆差在两年间增长了近两倍,由2010年的32.7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60.21亿美元。但是贸易逆差在2012年后开始逐渐缩小,也由此可见,双方农产品贸易倾向于平衡状态。顺差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2019年,中国向东盟的出口金额有1859.7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了8.3%;从进口额来看,达2097.8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了12.5%,中国有238.1亿美元的顺差,比2018年的130.5亿美元增长了45.1%。双方之间的贸易主要的基础是是生产贸易,不是消费贸易。这不是由内需引起的交易,而是由外需引起的交易。因此,在各种复杂性因素的影响下,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就变得很清晰直观了。根据2019年数据显示,贸易顺差已经扩大。近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企业和西方跨国公司扩大和加强了东盟的投资。但是,一些东盟国家需要工业和技术支持,不得不从中国大陆出口原材料、配件和机械。对中国施加的贸易关税壁垒,也彻底改变了从东盟进口的半成品到中国大陆并将其出口至美国进行最终生产和加工。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差额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3.3我国进口地区过于集中,出口地区逐渐分散中国向东盟出口的农产品大部分集中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这五个国家。2019年,15%以上的出口是中国对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的农产品出口。其中,菲律宾的这一比例是下降的,但是这一比例在越南和泰国却提高了。所以我国出口地区逐渐向分散。东盟各国占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是我国从东盟进口主要国家。从2014年到2019年,我国对马来西亚的进口额在逐渐减少,越南的贸易额变化较大,但是泰国是相对稳定的,2014年到2019年这一期间一直保持在30%左右。2019年东盟各国占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口总额比重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3.4我国进口以动植物油产品贸易为主,出口以蔬菜水果为主2017年,我国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中,贸易额排名前五的是农产品,分别为动、植物油、脂和其他可分解性农产品;精制食用油脂:动、植物蜡、食用水果和坚果、谷物、食用蔬菜、根和块茎以及鱼、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和其他各种水生无脊椎动物,所占比重为全部农产品进口额的75.12%。我国东盟国家出口的各种农产品中,贸易额收入排名前五的分别为食用蔬菜、根、块茎、食用水果及其他坚果、鱼、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蔬菜、水果以及坚果或其他组成部分的制品和其他杂项食品,所占比重为全部农产品出口额69.34%。可以看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加工程度高,附加值高是东盟向我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劳动密集,初级产品为,附加值低却是我国向东盟出口的主要农产品。2017年中国与东盟主要农产品贸易情况(进口)2017年中国与东盟主要农产品贸易情况(出口)数据来源:UNComtrade数据库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障碍4.1双边合作机制不完善双边和多边的农业合作机制是我国与东盟进行农业合作的主要形式。我国已经与8个主要东盟国家共同正式签署了14项双边农业合作倡议协定,同时也并建立了11个双边合作委员会。在这11个双边委员会中却只有4个是可以正常举行工作会议。由于过于注重形式,没有落实到实处,使得双边合作机制根本不够健全,双方也没有办法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在双方合作机制中,最重要的合作机制就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了。虽然由于自贸区的这种合作机制让双方之间的发展迅速。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却是双方大部分农业结构的特点,也因此双方为双边贸易的发展而采取的低关税保护却是不利于贸易发展的。中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性东盟国家合作框架内与其他东盟共同合作开展了许多重要工程和合作项目,但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只有较少的项目开展,在新加坡和文莱基本上没有开展合作项目。中国还可以通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在农业领域进行合作,它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支持下,开始在湄公河次区域建立一个农业信息网络。但是,亚洲开发银行正在逐步减少了对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农业投资合作的金额和支持。没有有效地建立一个运用其它组织或者机构和东盟之间建立农业协同机制的体系。4.2我国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竞争力我国农产品与东盟其他国家的相比,竞争力还有待提高。首先,我国所生产的大量农产品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新加坡和文莱是两个发达国家,其他的八个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与其他东盟国家廉价劳动力相比,中国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与其他国家的农产品相比,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我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取决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在我国农村地区,联合生产合同责任制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的集约经营也因为单独的土地家庭管理模式收到了限制,这样规模经济是无法实现的。这就使得目前我国对农产品的贸易重点集中于加工水平低,附加值较低的小型初级产品。目前我国对于农产品经营方式以家庭联产为主,这种方式下的农产品产量小且分散,集约化程度是不高的,产业链也不长,缺乏深加工,出口竞争力弱。水果、时令蔬菜以及动植物产品主要是我国对东盟地区出口的农产品,并且还是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而粮食作为我国向东盟出口的主要产品,其中大多数是深加工甚至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这两种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将出口量转化为真正的高出口价值,我国农业生产和出口的产品结构有必要优化和升级。其次,初级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国际价格剧烈波动,使我国在农产品进出口过程中易受自然或政治因素的影响,加剧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风险。4.3各国农产品标准不一致,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尽管每个国家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但是,标准化管理仍然存在重大差异。由于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的组织与部委工作特点不同,其标准化行政管理工作重点不同。泰国的标准管理组织是一个专门从事工业标准化管理的行业性组织。菲律宾主要是负责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印度尼西亚的标准化组织是一个非政府性的组织。缅甸是一所科学研究机构。因此,会对有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具体适用范围、内容和法律效力上存在差异。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保护水平也是不一样的。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承认,各国可以合法范围内利用技术壁垒来保护贸易,而不是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技术壁垒。中国和东盟国家也是必要遵守《TBT协议》的。各个国家可以对外贸易采取必要的技术和贸易保护措施,从而维护国家安全,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防止商品的欺骗并且确保产品质量。但是,国家之间在农产品法规和标准化农产品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管理上的差异常常在某些国家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创造非关税技术贸易壁垒。对于不同的国家,其效果是不同的。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贸易技术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来说是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却只有阻碍作用。中国和东盟经济基础好的国家和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对进口商品和设备有要求。但是,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无法执行统一的高级技术标准。在进出口方面处于劣势。中国的出口产品在目前国际上一直面临着各种技术性质的贸易限制措施,主要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文莱进行。并且,我国还主要跟这些国家进行贸易来往。目前,我们的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我们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印度尼西亚在2014年规定,在国内市场上出售的有机农产品和食品必须获得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总局的认证,并受到有机农业体系的监督。产品的外包装必须包含印尼有机徽标和所有其他认证的有机徽标。这就要求我国在有机农产品出口时应该具备更高的技术要求。4.4双方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中国和东盟大部分产品品是以天然状态进入分销渠道。其中不到30%的易腐蚀性产品是通过冷链方式进行加工的,相反的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到90%。中国与东盟国家均有农产品加工率较低、附加值较低的问题。加工程度是可以直接反映得出各种物流设备与其他物流技术的进步。因此,双方之间的物流基础和技术还是不太超前的。海上交通运输是中国和东盟大部分农产品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然而,由于运输时间长,新鲜农产品不适合。另外,公路运输在双方物流体系中也仅占很小的部分,更别说具有快速和强大保鲜力的航空运输了。水果贸易是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主要贸易,所以时间要求是很重要的。对于物流体系的后期改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有必要预防水果的腐烂。在中国和东盟之间农业贸易的主战场,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的边界处这里的双边物流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缺乏大型农业物流中心,加工、运输和仓储能力不足,限制了双方产品的贸易效率。只有完善双方物流基础设施,才能更好的推动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发展。5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以广西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为例5.1广西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5.1.1广西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也使得双方的贸易关系也日益密切。因为广西和东盟之间的边境地理优势,也让广西和东盟在农业贸易中缓慢地“走到一起”。从2015年到2017年,东盟国家作为中国广西第一个国际贸易投资合作伙伴的战略地位一直是非常稳定。根据2018年的年度统计数据,2015年贸易总额为1211.14亿元,占同期出口总额的69.42%。2016年累计达995.75亿元,占到贸易总额的65.09%。2017年贸易总额达1062.46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6.7%,占贸易总额的57.27%。5.1.2广西对东盟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到2017年,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增长了3.7%,占同期外贸总额的49%。对越南的进出贸易总额是最多的,增长了2.1%。占同期进出口的85.87%。它的优势是在越南和广西边境优势。祥浦寨口岸出口是大部分小额贸易产品出口到整个东盟地区的主要渠道。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其他几个东盟国家也都是中国广西企业可能潜在的主要贸易市场。广西现在是越南境内最大的进出口市场,同时,越南边境港口的进口贸易也很活跃。对于越南来说,香蕉,水果和芒果将继续在广西运输,然后在中国其他地区出售,这样一来我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得到了满足。此外,越南政府将进一步实施与中国的经济特区相似的边境贸易优惠政策,建立谅山市边境贸易经济区,并先后审议同登,新清等地设置经济园区,以进一步提高其边境贸易的综合竞争能力。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始终呈现出稳步的趋势。2017年广西对东盟各国进出口值(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5.1.3广西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主要种类从贸易结构来看,苹果,大蒜和其他柑桔等水果是对东盟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木薯干,龙眼和芒果等是广西对东盟进口的主要农产品。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有食用植物油,水果和木薯淀粉,占全部农业生产总收入的比重最大部分。其次,中草药、蔬菜、水果和豆粕这四种出口农产品的出口额占总额的90%以上。5.2广西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5.2.1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不合理广西向东盟国家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有柑橘等水果,蔬菜和木薯。但是,这些产品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因此这些产品的加工工艺不完善,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地理上,广西和东盟国家相对较近,都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因此,广西向东盟国家出口的农产品和其他东盟国家出口的农产品将在一定程度上被替代。广西向越南地区的农产品进出口份额分别为广西向东盟市场的农产品进出口份额的78.6%和77%。广西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会受到广西对越南的进出口市场结构过于集中的影响。2017年,对东盟国家出口额占总额的57%。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也是除东盟国家外广西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随着对东盟国家出口份额的增加,广西的农产品主要去往东盟国家。但是这些国家的农产品在一定程度是会被替代的。市场高度集中将在一定程度上给广西农产品带来很多隐患。并且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关系也会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因此,一旦国家政策因素发生变化,广西的农产品进出口市场也会受到影响。5.2.2非关税贸易壁垒存在虽然目前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水平迅速提高发展,还有因为因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约90%的贸易商品进行了零关税,但是这种非关税性的贸易壁垒仍然是普遍存在。我国和东盟各个国家之间的相关法律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和农产品初级检测均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标准来执行的。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对进口食品和农产品要求十分严格,并且他们的资源也是非常有限,就导致新加坡的一大部分的农产品都需要靠国外进口,所以就会优先重视质量安全问题,为了尽量减少新加坡不合格食品的大批涌入,专门的部门还特别设立了一套完整的产品质量检疫制度。《泰国食品法》将泰国食品划分为三类,并根据每种泰国食品的功能和特性选择各种方法和措施。因此,农产品贸易在与东盟各个国家进行的时候,其他相关法律规定的标准将会大大地增加这种贸易的风险。其次,广西与东盟各个国家之间的农产品竞争力十分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取代。因此,怎么去提高国内优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每个国家都为此建立严格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这样一来就对外来农产品进行了阻止。广西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也因此受到了约束。5.2.3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广西从东盟出口到中国东盟的大部分农产品科学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竞争能力也较弱,而且其附加值也非常低。长期以来,占据重要的地位都是一些中小型的企业。绝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效率只能达到20%,只有烧烟、糖蔗和蚕茧的加工效率达到了90%。到2011年为止,整个地区还是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还有很多落后的家庭作坊,极少的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粗糙的加工模式导致70%以上的生鲜食品都采用的是粗制加工的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盈余也少。与我国出口的初级农产品相反的是,进口的都是深加工的优质农产品,这样一来,就制约了广西对其他地区农产品出口的创收能力。时间一长,广西农产品加工技术不但不会提升,收益也会逐年减少。农产品加工业布局的不合理是影响广西农产品深加工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西北地区当地的市场潜力是被浪费了的,因为在这里的加工企业非常少,相反,南宁和东部地区却分布着大部分省级以上重点农产品企业,由此可见,广西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分布非常不均衡,而加工产业分布的极不均衡又使得总体优势无法发挥出来,就会导致整个产业的发展效率相对较低,经济效益相对缺乏。5.3案例启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广西正在非常主动地努力加快和推进其他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进度。进出口贸易总额也从2015年的187.07亿元迅速增加到2017年的1893.5亿元,扩大了进出口渠道,贸易公司多元化。在当前的形势下,广西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产品结构和国际市场经济的结构不合理,非关税壁垒,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广西政府需要进一步实施加快进口农业相关产品的国际进出口市场贸易价格制度管理体系基础建设,完善农业产品进口结构和农业市场价格结构。通过从传统产品转换为具有互补优势的特殊产品,使产品的深加工效率有所提高,并且通过电子商务渠道提高国际知名度。为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创造高效,共赢局面,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建议6.1完善双边合作机制中国与东盟应加强合作,巩固现有机制,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机制。在双边合作机制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已经建立的双边农业或渔业合作联合委员会,以建立长期运作机制。在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过程中,应根据国家条件采取措施,并区别对待。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状况出发,将东盟国家分为三级:第一级是新加坡和文莱;第二级: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第三级:柬埔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和越南,我国可以因“国”制宜与东盟国家进行合作。中国可增加新加坡和文莱等消费大量农产品的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因为这些国家的农业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在与新兴经济体国家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合作的时候,要重点把握优势和需求两方面的互补,可以加大对他们农业机械、优质农产品品种、化肥饲料的出口,这样做也是因为我国在这种产品上是具有竞争优势的。我国从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进口的橡胶量也在逐渐增加,并且我国还是马来西亚棕榈油的最大进口国之一。我国可以增加对于第三级国家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出口,那么反过来,缅甸、柬埔寨、老挝和越南这些第三级国家就可以增加对我国初级农产品的出口。区域合作的先后顺序和如何进行区域合作都是中国和东盟双方都要注意的侧重点。首先,基础就是双方之间的农业合作,中国需要积极地支持、鼓励和促进中自由贸易区的设置和运行,拓展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商业贸易和加大对外投资,并使得商品能够在世界上自由地流动。6.2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农业受到了东盟价格低廉的热带农产品的冲击。对此,当地政府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借助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向农民给予资金支持,减少经济损失。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优惠政策,对农民、涉农企业进行引导,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势农产品。组织农民进行集约化生产,使生产的规模得到扩大,能够形成集聚效应,从而生产的成本也会降低。其次,对于这些涉农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并且做到精加工,农产品的附加值要努力提高,从而增加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减少来自东盟的冲击。还可以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改进机械化生产方式有效提高新兴农业成品产量和对初级农产品的有效转化率和利用率,对农业初级产品企业实施深度化加工、精细化配套生产,延长新兴农品产业链,增加其产业附加值,增强目前我国初级农产品在东盟国际市场上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今年,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公布了《2020-2025年国家农村工业发展计划》。它提出了全面发展初级加工的建议,促进农产品深加工综合利用土地建设农业加工园区和技术综合基地;该计划还规定,到2025年,这些加工企业收入将达到32万亿元。例如,专业食品企业似乎从来都不知道如何提高山药的价值,在2017年4月,宏途大型食品开始生产山药薄片,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并在三年内达到20亿元的规模,成百上千家企业如卫龙和三只松鼠开始巧妙地抢占市场。以百草味为例,百草味的九蔬小饼融合了9种蔬菜,如青梗菜、芹菜、西蓝花、西红柿等,通过烘炉制成饼干,并且这款饼干每月在天猫旗舰店销售产品达100000+。

6.3建立健全适应双边的农产品贸易标准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贸易质量等级,包装行业标准,农产品基础性流通行业标准,新鲜,易腐烂和易腐农产品冷包装标准识别,产品品牌和电子商务贸易等各个方面的先进经验,逐步形成了国家和行业标准。它是一个科学,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贸易标准系统,中国—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需求就得到了满足。并通过了标准管理体系的完善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落实,达到了提高我国进行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降低成本和费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目标。对于东盟成员国的一些农业发展中国家,要协助这些地区和国家进一步促进其农业的标准化,并将一些中国在开展农业标准化方面的一些成功经历和成就引入到这些地区和国家,帮助这些地区和国家制订农业开发发展计划,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标准管理体系,制定重要农产品标准,从而进一步巩固中国与东盟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方便双方找到共同利益点,这样一来各国之间的技术经贸关系也得到了加强,双方的经济利益也能够稳定增长。第一次中国—东盟贸易技术壁垒合作部长级会议于2011年10月22日在南宁联合举行,中国和东盟贸易技术壁垒问题部长级会议正式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启动也标志着这一进程的开始。这将进一步加强在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环境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充分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双方也将加强和统一本区域的消费品、药品、化妆品的国际和区域规则和标准,为了保护本区域的国家利益。6.4完善双边农产品物流体系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合作方面,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技术落后,这些问题将影响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双边农产品物流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建立一个以北部湾、南宁和柳州等重要城市为中枢纽带,同时以沿海和沿河地区为基础的现代物流网络,这样一来,北部湾这个港口将承担双边农产品物流方面的担子,成为中国—东盟农产品物流服务的桥头堡和商业服务中心。并且位于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东盟周边接壤处的北部湾港口是中国24个重要沿海港口之一,也是连接中国陆海的重要门户港,我国内陆去往印度支那半岛东盟国家最便捷的海上通道。二、完善航空物流体系。抓住中国与东盟合作打造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物流核心基地的契机,加快中国与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南宁机场物流基地,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物流园等东盟国家的建设步伐。“一带一路”周边各国之间实现了互联网络连接,顺畅地连接出口型物流交通枢纽项目基地建成,建立以国际航空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物流等多式联运为核心的国际物流体系,积极借用UPS,FederalExpress,SFExpress,京东等全球知名物流公司,这样一来让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国际物流网络的重要枢纽,同时还要不断引进物流资本,实行技术管理和服务,不断优化航空工业的系统,创造一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商业服务,从而更好地吸引工业集群并提高总体竞争力。结论本文是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如今的发展情况入手,得出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增长并呈现顺差的结论。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用来解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的发展遇到的问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中,双边合作机制不完善的难题,可以通过完善双边合作机制来解决;各国农产品标准存在差异,可以通过制定适应双边农产品标准的措施来解决;我国农产品附加值低,双边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可以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完善中国—东盟农产品双边物流体系,从各个环节入手,才能推动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中国与东盟双方的企业和政府都需要一起克服障碍,“力往一处使”,这样双方农产品贸易水平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参考文献[1]高胜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2]黄莹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2[3]张莎.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3[4]徐金燕.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5]原瑞玲.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效应及其测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6]毕斌斌.CAFTA框架下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7]刘曦.中国—东盟农业贸易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