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取向分析-以全国卷为例_第1页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取向分析-以全国卷为例_第2页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取向分析-以全国卷为例_第3页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取向分析-以全国卷为例_第4页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取向分析-以全国卷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取向分析——以全国卷为例2020年以来,新高考语文卷(以下简称“新高考卷”)逐步推向全国,承载着引导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使命。新高考卷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理念、内容、质量标准等,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出新要求。2023年“新高考卷”更名为“新课标卷”,但从试题结构、分值比例与测试维度等方面看,二者一脉相承,变化甚微,“新课标卷”依然属于新高考卷范畴。

现代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板块,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基础,对学生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的提升具有范式性影响。新高考卷中现代文阅读的文本类型、内容及试题任务等既反映语文新课程方向,也对考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甄别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新高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进行分析与归纳,既有利于把握当前基础语文教育的方向,也能为提升高考语文命题质量提供资料。本文通过对四年来新高考卷的综合统计与分析,认为其中的现代文阅读命题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取向。

一、学术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并重,文本内容紧密观照现实热点阅读材料是影响阅读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考生的阅读速度及答题准确率等具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的选择一直是语文考试命题的核心问题。阅读材料的类型、内容、长度均是影响学生阅读的重要因素,不同文体、内容及长度的阅读材料对考生阅读速度及考试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2020年至2023年新高考卷的现代文阅读选材的内容取向、文体、分值等均有一些改变,反映了新高考阅读命题的新动向。

从阅读材料看,全国新高考卷与全国甲、乙、丙卷相比,更加重视学理性的论述类阅读考查。全国甲、乙、丙卷现代文由“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三个板块构成,新高考卷则去掉了“实用类文本”板块。

通过材料内容对比发现,新高考卷更重视学理性的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所选文本专业知识性强、学理逻辑严密、重视理据、信息量较大,对考生的理解、概括、推理、综合等能力要求较高。这类文本注重高阶思维的考查,从世界范围看,高校选拔考试普遍重视此类阅读,目的是为高等学校选拔出具有培养潜力的研究型人才。实用类文本是生活与工作中常用到的交际性或告知性的信息类文本,语言较为简明,主要包括说明文、信函、通知、广告、新闻稿以及非连续性文本等,这类文本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关系更为直接,属于基础型的阅读文本,也是体现语文工具性的主要文本。文学类文本是虚实相生的艺术化文本,内容具有鲜明的主观性与多义性,语言含蓄、内涵丰富,通常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大文体,是表现与再现社会、生活的艺术载体,是现代社会阅读与写作的主要样式之一,也是语文教育中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基础。论述类文本的语言与实用类文本的语言表达风格较为相似,强调准确、朴实、深刻等,内容以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呈现研究结论等为基本目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升级,阅读难度相对更大,采用新高考卷的省市经济与教育发展较好,考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等也相对较高,因此新高考卷将两类文本合二为一,加大考试难度具有其合理性。

从新高考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题材与主题看,无论是论述类文本还是文学类文本都紧密回应现实需要,反映了当前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从选文材料的内容看,这些文章的主题涉及面比较广,与当前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热点相关,反映了语文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密切关系,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时代性特点。新高考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主题聚焦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革命文化等的理解与传承,以及自然保护、美育等当前国家教育关注的热点论题与人类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的论述类文本是关于历史地理学方面研究的学术性论文,新高考Ⅱ卷则是关于生物保护与发展的科普文章。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论述类文本节选自朱光潜的《诗论》与钱锺书的《读〈拉奥孔〉》,属于美育研究的范畴;新高考Ⅱ卷的《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对当前如何建设网络文明,确立信息技术伦理予以观照。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论述类文本材料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材料二《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是关于如何建立中国诗歌传统与中国话语的文论体系的文章;新高考Ⅱ卷的论述类文本是关于如何尊重各民族原生文化,在翻译中实现中西文化互通的三则材料。这些文本诠释了重建中国文学艺术话语权的必要性与方法论,引导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后真相时代》是关于媒体信息化时代真相被遮蔽的调查型材料,新课标Ⅱ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谈谈调查研究》与费孝通的《亦谈社会调查》,两则材料分别对于社会调查与社会科学调查的态度、方法作了深入细致的论述。选用该文本材料也是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的响应,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新高考卷选取的文学类阅读文本同样包含丰富的公共性知识,主题宏大,对于国家、民族、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紧密围绕当前我国的文化教育方针选材,反映新时代我国文艺发展的基本路向。2020年新高考Ⅰ卷选取的《建水记》就是叙述云南省建水县的风俗人情等文化的散文,与当前我国倡导的保持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有价值的文物建筑等政策相呼应;2021年新高考Ⅰ卷抗日题材的短篇小说《石门阵》体现了语文教育对革命文化的重视;2022年新高考Ⅱ卷中歌颂普通劳动者的散文《到橘子林去》也呼应着当前国家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政策。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小说《给儿子》,属于知青文学,作品以书信的方式展开,希望儿子能够到农村去体验淳朴与艰辛,得到身体的锻炼和心灵的净化。显然,该作品是对劳动者的礼赞,也是对当前劳动教育的呼应;新课标Ⅱ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誉为“风俗画家”沈从文的《社戏》,文本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南方秋收时节举办社戏的场景,让考生在传统习俗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濡染。这类文本的阅读既引导语文教育培养服务社会、思考现实问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也为高校选拔高水平阅读者奠定基础。

“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党的相关政策要求、国家选才需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诉求,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既需要发展学生语言,又需要提升学生思维,因此新高考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观照社会现实,有利于引导语文教育关注学生基础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关联阅读、综合分析等学术研究性阅读能力的考查培养具有知识基础扎实、学术视野广阔、思维品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最为紧迫的任务。从阅读能力的考查维度看,新高考卷的现代文阅读更加重视对学术类文本的研究性阅读能力考查,主要测评学理性较强的学术类文本,包括文艺理论、美育、社会学、自然科学的科普文章等。学术类文本的阅读要求明显高于一般的议论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思辨性、学理性、逻辑性,考生必须具有较好的阅读基础和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够准确地理解文本。近年来高考学术类文本内容较为深入,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信息量大,重视语言的逻辑性,诸多文本夹杂了大量的专业术语等,对阅读有了更高要求。2022年新高考Ⅰ卷中郑敏的《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一文,从“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等方面论述了我国诗歌从古代到现代的独特性,并与西方文学理论进行比较,凸显了我国诗歌文学“灵活、深邃、玄远”的特征,文本含有大量的诗歌理论知识,学术性强;新高考Ⅱ卷所节选的三则材料,论述了长期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文本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客观翻译,使中西文化更好地“对话”,从而“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论述类文本《后真相时代》涵盖了新闻报道、调查、评论等内容,综合性强;新课标Ⅱ卷是关于调查研究的两则材料,前者从宏观的角度要求领导干部具有积极的调查研究态度,后者则从微观的角度谈社会科学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二者紧密相关,但侧重点不同,从试题任务看,也要求考生能够对两则材料进行关联阅读,在比较中辨析异同。学生要想准确理解此类文本,需要具备较好的辩证思维与较强的文本理解能力。

从能力维度看,新高考卷重视文本的关联性阅读,考查考生的信息理解与整合能力,重视对学生比较、联系、综合等能力的测评。文本的关联性阅读,从本质上看属于一种探究性阅读,是围绕任务情境形成的多文本、跨文本的综合性阅读。关联性阅读是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对“学业质量水平3”的基本要求:“在理解语言时,能准确概括观点和情感,能分析并解释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能比较两个文本或材料,能在各部分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把握主要信息,分析、说明复杂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这类阅读突破了单篇文本阅读的边界,要求具有联系文本阅读的能力,也是研究能力之一。它需要考生能够围绕主题与所解决的问题,提取不同文本阅读中有价值的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推理、整合、运用、创新。四年来,全国新高考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多为互文性的跨文本阅读,八套试题中,五套为互文性阅读,尤其2022年新高考Ⅰ卷、Ⅱ卷的论述类文本全部采用了关联性阅读,体现出新高考对该类阅读的重视。这些关联性阅读文本,通常围绕某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述。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的论述类文本内容以“历史地理学”为统摄主题,文本一重点从时间的视角论述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文本二则论述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论述类文本一《诗论》中朱光潜运用比较的视角分析诗与画的艺术表达差异性,文本二钱锺书对《拉奥孔》及莱辛绘画艺术作了评论;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论述类文本是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的两则材料,文本一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指导思想,文本二以诗歌理论为例作了学理上的具体分析,这两则材料具有较强的关联性。2022年新高考Ⅱ卷中的三个文本均是围绕“文学典籍翻译”这一主题论述的,文本一论述了翻译的话语权问题,文本二论述了翻译思想的差异性问题,文本三论述了如何调和文化进行翻译的问题,这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提供了考量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的标准;2023年新课标Ⅱ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以“调查研究”为主题,分别从调研的态度与方法论述,既有宏观性又有微观性。回答该类问题需要联系、比较、综合几个文本的信息,考生须在明辨事理、条分缕析的综合概括分析中得出结论。这类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关联型阅读成了近年来新高考卷的亮点与重点。

文本的关联阅读能力包括分析、归纳、整合等,属于阅读的高级阶段,需要在识记与理解文本词汇、句意、语境、主题等基础上综合理解、分析与评价。新高考卷为了测评考生的这些能力,通常用比较、联系等形式的阅读任务检测考生,如2023年新课标Ⅱ卷要求考生对不同文本进行整合阅读,既有选择题又有问答题。如: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调查研究中的“客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此类阅读考查归纳与辨析材料的能力,考生需要具有相应的知识和文本阅读技能作为基础,才能更准、更快地回答问题。这种阅读题型在新高考卷中已经稳定,也是符合现代信息社会阅读潮流的。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等阅读测试也将这类阅读作为一个重要的板块。“阅读的深度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综合不同来源的信息,评估不同层面的论点,理解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并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从现实生活与工作的需要来看,信息时代自媒体发达,真假信息混杂,因此生活中人们需要具有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辨别真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整合多源信息,多方佐证,比较辨析。从这些角度看,新高考卷重视研究性阅读的价值旨在引导基础语文教育面向未来,提高学生去伪存真、探究规律的能力。

三、增强试题任务的情境性与开放性,加强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为考查考生的关键能力,近年来高考弱化机械性知识记忆与复制,重视情境化命题。情境化试题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的,考查理解与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命题形式。语言的运用只有结合具体的情境才有意义,因此新世纪以来基础语文课程改革也将培养情境性语用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如高中新课标明确将“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作为“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容,并要求高考命题遵循:“以情境任务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情境性测试题的典型特征是以具体的场景为问题背景,要求考生能够设身处地以具体时空为解决问题的线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新高考卷的现代文阅读试题更重视阅读对现实问题的观照,重视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整合资料,联系生活与现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阅读能力。这类考题是新高考卷的亮点,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

5.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联系所读的材料分析当前世界国际关系: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这两道试题视域较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开放性,既考查考生的知识积累厚度与宽度,又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第4题要求考生着眼“面向世界”,认识世界,能够洞悉当前世界国际关系的问题;第5题要求考生运用文本辨析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问题。

2023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根据文本内容,结合问题情境回答问题。如新课标Ⅰ卷要求阅读《给儿子》后,完成任务: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这些题目既考查阅读能力,又考查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引导考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克服“死读书”“读死书”的阅读倾向,体现了素养导向的命题趋势。这类阅读任务将探究与实践、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以语言运用能力为考核目标,需要考生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深刻的思维品质,较好地检测了考生的阅读广度,以及考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类题型也是当前国际测评趋势,“阅读评估关注的重心,从重视阅读的流利性与基本理解能力向将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中转变”。新世纪以来我国语文教育重视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态度、能力、情感、思想、方法等为内容的语文素养,因此情境化试题也理应成为引导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

这些阅读试题开放性较强,考生必须紧密围绕试题材料,联系语文经验与现实问题,通过筛选文本核心信息,整合相关信息,解决问题。该类阅读要求考生跨文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运用信息,评测的核心能力是知识的联系与语言运用能力,即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现代阅读是基于素养提高的阅读,需要与现实生活、工作和未来的成长紧密联系。高考阅读测评自然向这一方向引导,“阅读测试的本质是借对阅读结果的检查来评估读者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程,对阅读测试至关重要的是测试表现能否推广到真实情境”。

四、加强对“鉴赏与评价”能力的考查,重视考查文本分析过程从近年的现代文阅读考点看,新高考卷重视“鉴赏与评价”的考查,鉴赏评价、探究型考题逐步增加,加大了考试的难度,对文本艺术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如2020年以来的新高考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中,每年“鉴赏与评价”题型约为13~15分。2023年新课标Ⅰ卷《给儿子》的阅读任务为理解与评析人物形象:“‘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要求考生分析重点段落、典型人物语言的作用。“鉴赏与评价”不限于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对论述类文本的语言艺术分析也予以考查,如2023年新课标Ⅱ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题:

4.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该试题考查了类比表达的艺术效果,要求考生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从词语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方面辨析词语的使用效果。考题形式上,既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问答题。这种变化凸显了对考生阅读素养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信息加工能力的考查。近年来全国新高考卷侧重考评“如何写出来的”“写得好在哪里”等问题,显然这类考题对考生要求较高。

文学类文本阅读综合性更强,包含层级更多,其中“鉴赏与评价”属于阅读的高级阶段,需要较强的语言、思维、审美等能力。高中新课标明确要求“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应该“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文学作品鉴赏包括形式与内容的鉴赏,二者相辅相成,对写作艺术的评鉴就需要对二者进行关联分析。这些试题以考查文章思想情感表达的语言特征、文章的叙事特征、谋篇布局、形象塑造艺术为切入点,要求考生能够将“写了什么”的具体内容与“怎么写的”表达艺术相统一。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选择题除了要求找出“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还考查了文本对建水历史地理的叙述特征与文本的结构特征:

8.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9.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鉴赏与评价”考题将二者的统一考核体现得更为突出,分值增加为15分。其中,选择题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外加的两道主观问答题也要求考生结合具体的故事内容谈表达形式的艺术特征:

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两道试题任务均需要结合文本的具体情节与人物形象来分析作者的表达艺术。2022年新高考Ⅱ卷中的文学阅读题:“‘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两道题均从细小处入手,驱动考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分析标题的艺术特征与情节的设计妙处等。

2023年的两份新课标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在选择题中均有此类考查,Ⅱ卷的《社戏》阅读问答题中同样有此类考查:

9.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