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二
核心专题突破专题六
地球上的大气备考方向体系构建核心主题探究限时训练专题六
地球上的大气备考方向
大气环境及运动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地理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和永恒热点。在近年新高考中,选择题主要以图表材料切入,要求分析大气运动特点、气温与降水的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锋面特征和天气特征分析、气候独特特征和分布规律等。如2021年湖南卷12~14题,以小海坨山区域等高线为背景,考查半山腰云的形成条件及对运动赛事的影响;2022年湖南卷9~10题考查华南准静止锋的判断及影响;2023年湖南卷14~16题考查天气系统与大气污染物的关系。非选择题一般是以某特定区域为背景,要求具体分析气候要素和大气运动等对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如2021年湖南卷第17题考查湖南与海南育种及水稻种植的区域差异;2022年湖南卷第18题考查海南岛有机碳密度分布及植被固碳。
预计2024年高考主要的命题趋势:注重从综合思维角度考查气温、降水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气候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创设全新情境,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建议:一是要掌握好每一个核心考点,梳理整合并深化理解各考点之间的内在关联;二是要强化高频考点的突破和专项训练;三是要增强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专题六
地球上的大气体系构建专题六
地球上的大气核心主题探究&1&
大气运动核心知识一、大气热力环流1.形成过程2.图示3.理解热力环流的几个关键点(1)温压关系:大气的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2)海拔与气压分布的关系及等压面的凹凸关系:①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因此近地面的气压高,而高空的气压低。②受热地:低空下凹,高空上凸。③冷却地:低空上凸,高空下凹。(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4.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1)海陆之间热力环流(一天之中:海陆风;一年之中:季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陆地比热容小,升温降温速度快,白天为热源,夜晚为冷源,故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②海陆风变化规律海陆风的日变化:随着海陆昼夜温差的不断改变,白天出现的海风,下午2~3时最强,夜间出现的陆风,夜里2~3时最强;上午9~10时和夜间9~10时,海陆温度几乎相同,温度差别消失,海风和陆风便消失了。海陆的温差,白天大于夜晚,所以海风较陆风强。在较大的海岛上,白天的海风由四周向海岛辐合,夜间的陆风则由海岛向四周辐散。因此,海岛上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海陆风的分布:海陆风在热带地区发展最强,一年四季都可出现,出现次数比温带和寒带多。中纬度地区(如中国渤海地区)的海陆风,夏秋两季比冬春出现次数多。③影响:促进海陆之间热量交换(沿海气温日较差减小);利于海洋水汽输入大陆沿岸,形成云雨和雾。(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白天山坡受热,空气增温快,空气密度小;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增温较慢,密度仍较大;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②山谷风变化规律山谷风的日变化:一天中山谷风风向的变化,其根源是温度变化。山谷风的季节变化:随着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随之变化。冬季时,昼短夜长,山风时间长、势力强,谷风时间短、势力弱。相反,夏季时,昼长夜短,山风时间短、势力弱,谷风时间长、势力强。山谷风存在的条件:山谷风属于局部小区域范围内的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相比,势力弱。因而,只有在大尺度的气流势力较弱时,热力环流即山谷风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③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3)城市热岛环流(城市风)①热岛效应的变化规律: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理由:冬季受冷气团控制,天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受山谷地形影响,冬季逆温层加厚,不利于城市散热;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热量多;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区大气逆辐射增强,收入热量多。②热岛效应夜间强,白昼弱;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烈,城市中心地表和建筑物大量吸收太阳热量,大气对流、湍流作用增强,利于散热;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加强,城区和郊区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混合作用增强,城郊温差减小;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且不利于散热。(4)绿洲风①概念: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热力性质的不同,形成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部环流,从绿洲吹向沙漠的风。②形成原理:白天或夏季时绿洲升温慢为冷高压,沙漠升温快为热低压。近地面吹从绿洲到沙漠的绿洲风。③性质:绿洲风在近地面是从绿洲吹向荒漠,绿洲的水汽带向绿洲边缘的荒漠,使其最容易出现下湿上干的逆湿现象。绿洲中心和荒漠中心空气非水平运动,水汽表现为蒸发过程,且绿洲中心和荒漠边缘的绿洲大气层上下水汽都充足,荒漠中心上下水汽都缺乏。④影响:逆湿现象把绿洲水汽带向边缘荒漠,出现水汽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的逆湿现象,可以使该地区的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从而使土壤更进一步的发育,也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改善土壤条件,也利于抑制绿洲边缘的地表风沙活动。二、大气水平运动——风1.全球1、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和风2.风向的判读方法等压线(微观)、无等压线(宏观:降水空间分布;大气环流与季风;沙尘;风沙地貌;树旗等)3.风力大小影响因素分析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等压线密集;在××风带;接近冬季风源地;温差大——梯度力大。②摩擦力大小:宽阔的水面(湖面、海面);位于山顶(山脊);经过平坦高原;植被稀少。③地形阻挡强弱:山脉削弱风力;起伏和缓的平原、高原削弱少;狭管效应(两个条件:峡谷处、山口;河谷延伸与风向一致)。④多种类型风的叠加(盛行风、海陆风、台风等)。思维拓展:1.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风大且降温明显),最典型的布拉风出现在黑海北岸的诺沃罗西斯克。这种风是因为在不太高的寒冷高原上的严寒空气,受暖海面上暖低气流的吸引倾泻而下的一种极严寒的地方性风。2.圣安娜风:是秋冬季节出现在加州南部山谷中的季节性强风,来源于内陆大盆地的高压气团,穿越山口路径,到达沿海地区。秋冬季节大盆地降温快,高气压强盛,西部沿海气压较低,气压差异显著;气流吹向沿海地区经过一些山口,狭管效应使风力增强;越过山脉,气流下沉,重力作用,风速增大。3.冰川风: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了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简称沿着高山冰川表面向下吹的风)。4.风与地理环境三、大气垂直运动——对流运动1.条件:近地面温度越高,垂直方向温差越大,大气对流运动越强烈,大气越不稳定。2.时空分布:一般发生在低纬度午后、中纬度春夏午后,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局部地区。3.影响:天气现象多变;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如龙卷风、冰雹、雷暴、雷雨、暴雨、大风、沙尘暴等)。四、焚风效应及影响
在山区,有时会产生一种奇怪的天气现象,由于干绝热递减率在高山背风坡的山麓地带形成一股干燥而炎热的下沉气流,使农作物干枯或者死亡,甚至还能引起森林火灾,气象上称这种气流为焚风,称这种现象为焚风现象。
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使该地气候变得十分干热。
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变化的总趋势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表示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用气温垂直递减率(用r表示)。气温垂直递减率: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对流层内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约降低0.6
℃。实际上在大气中,气温垂直递减率随时在变化,其大小是由季节和天气系统等因素决定的。
大气温度的垂直递减率越大于干绝热递减率,大气越不稳定,这种情况下越有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相反,r越小,大气越稳定,如果r很小,甚至等于零,或为负值(r<0)时,大气便非常稳定,这种情况对空气垂直对流运动的发展是巨大的障碍,如同一个盖子,起阻挡作用。所以习惯上常把逆温、等温以及气温垂直递减率很小的气层叫阻挡层,它严重地阻碍地面气流的上升运动,使大气污染物停滞积聚在近地面空气中,从而加速大气污染的程度。考向示例例1
(2023浙江)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右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
)
D【解析】1000米之下有两个热泡,相同气压系统控制说明甲地的风向既要满足热泡1时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②的偏西风。根据图示的等压线数值大小关系,A图中的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是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应形成偏东风,既不是西北风也不是偏西风,A错误;B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偏东风,B错误;C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风,C错误;D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热泡1时,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响应是西北风(偏西风),在热泡2时远离地面摩擦力较小的情况下,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西南风,西南风属于偏西风,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2)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
A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
②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
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
④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云层底部更接近地面辐射,受海面辐射的影响,降温慢,①正确;云顶远离地面,大气的长波辐射散热快,冷却剧烈,②正确;云底向下垫面辐射说明下垫面气温低,对流运动微弱,不符合题意,③错误;云顶海拔高,气温低,水汽不易蒸发,④错误。故选A。例2
(2022湖南)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右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答案】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解析】本题审题时学生容易出错,错误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问题,夏秋与冬春季相比,实际上这个试题并没有这个意思,仅仅需要分析此冬春季谷风为什么强。其中谷风势力强的基础条件有:一是该地处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谷地与山坡的差异大;二是该地具有重重山脉,河谷地区的谷风受冬、夏季风干扰小。谷风势力强的季节性条件:当地冬春季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加之冬春季部分植被落叶,一年生的草本枯死,因此植被稀少,对谷风的阻挡作用较弱。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风速的分析例3
(2023山东)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1)。图2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答案】7~8时。【解析】焚风的性质是干热风。读图2可知,地方时为7~8时时,该地风力开始增强、气温开始增高,相对湿度开始下降,风向由偏南风变成偏北风,因此焚风出现的时间为地方时7~8时。(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答案】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有利于气流下沉增温,使焚风势力增强。【解析】根据河流流向以及图中海拔可知,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焚风顺着地势下沉,并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使焚风势力增强。(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答案】B处位于湖泊沿岸地区,湖泊增温速度较慢,气温较低;陆地增温快,气温较高,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锋面向东南方向移动。【解析】锋面为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形成的。图中B位于湖泊沿岸地区,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湖泊增温速度较慢,气温较低;陆地增温较快,气温较高,湖泊冷气团和陆地的暖气团在B处相遇形成锋面。图中焚风为偏北风,15:30后焚风影响到B处锋面,受焚风影响,推动锋面向南移动。变式训练
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位于该山区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右图示意1月份某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上下谷风)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山风转为谷风时刻约为(
)
A.4:00前后
B.10:00前后
C.17:00前后
D.22:00前后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山风转为谷风时刻应该是在日出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8:00~9:00的风向方位角100°多一点,盛行偏东风,此时为黑夜,应为山风,10时及以后当地风向方位角为250°左右,盛行偏西风,此时为白天,应为谷风,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D、C。故选B。2.该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是(
)
DA.东北—西南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西走向【解析】题意表明,该气象站位于中段山谷,图示意的山谷风为上下谷风,上下谷风与山谷的走向一致。根据前题分析可知,该气象站所在山坡夜晚吹的下谷风为偏东风,白天的上谷风为偏西风,因此山谷的走向大致东西走向,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3.推测气象站18时前后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
CA.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
B.天气转阴,大气逆辐射增强C.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
D.逆温产生,谷底气温回升快【解析】由图示可知,此期间山谷风显著,说明盛行风比较弱,且18时前后西北风转东南风,西北风影响减弱,A错误;受弱冷空气影响,18时左右出现降温、阴雨天气,B错误;18时前气温变化显示日落后的气温变化,当地冬季,昼短夜长,18时前由昼转夜,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弱,使得18时前气温骤降,山坡降温速度快,盛行下沉气流,冷气流在谷地积累导致谷地气温较低,同时抬升上方暖气流,18时后气温回升,C正确;逆温不会导致谷底气温回升,D错误。故选C。
“干暖盖”是覆盖在较湿空气之上,具有一定厚度的高温干燥空气层,是强对流发生的重要前兆。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局地环流受地形影响显著。某年12月11日出现极端暴雪天气,降雪持续了33个小时,暴雪前的12月9日乌鲁木齐上空867~755
hPa高度存在明显“干暖盖”。读12月9日乌鲁木齐温湿廓线(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完成4~5题。4.12月9日20:00,乌鲁木齐(
)
A①近地面气流沿坡下沉
②近地面气流沿坡上升③750
hPa高度盛行偏南风
④750
hPa高度盛行偏北风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读图可知,此时乌鲁木齐近地面温度较低,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冷空气沿坡下沉,会导致冷空气在近地面积聚,而气流沿坡爬升一般对应温度较高时,①对,②错;750
hPa高度气温较高,说明有暖气团堆积,对应的应是来自低纬的偏南风,③对,④错。故选A。5.“干暖盖”的存在为暴雪的形成提供的条件是(
)
AA.使水汽持续积累,积聚能量
B.为暴雪形成源源不断地提供水汽C.激发对流运动,促进水汽急剧抬升
D.与近地面大气热量交换强,增强能量【解析】“干暖盖”是稳定的逆温层,抑制了对流,使其上、下方水汽积累,“干暖盖”打破后,积蓄的强大能量会触发强对流天气,A对,C、D错;“干暖盖”是暖干气团,无法提供充足水汽,B错。故选A。
某研究团队开展“上海北侧区域海陆风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研究活动,研究范围包括上海城郊—崇明岛—启东市区及这三区域之间的北支水道与南支水道(分别简称“窄海”“宽海”)。研究方法是将污染物释放源设置在上海城区所在地,分别在特定时间段持续释放2小时的污染物,然后停止释放并观测海陆风对污染物运输的作用。研究发现:海陆风并不是天天可见、时时可见;近地面大气污染强弱受大气热力环境与海陆风向影响;海陆风转向容易导致排污地点的二次污染。图1示意研究区位置,图2示意11~13时排污的后续观测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据此完成6~7题。6.11~13时释放污染物之后,当地(
)
CA.受海风影响显著,上空向内陆扩散,污染范围扩大B.受陆风影响显著,近地面向宽海扩散,污染浓度减轻C.受热力作用影响,上空向宽海扩散,污染浓度减轻D.受海陆风转换影响,近地面向两侧扩散,污染范围扩大【解析】11~13时释放污染物之后,当地近地面吹海风,上空风向与近地面相反,故污染物应该向海洋扩散,污染范围扩大,A、B项错误;11~13时,陆地温度持续上升,上海近地面气温高于宽海,受热力作用影响,上海上空形成高压,污染物向宽海扩散,污染浓度减轻,C项正确;11~13时,陆地气温始终高于海洋,近地面吹海风,未到海陆风转换的时间,D项错误。故选C。7.在特定时段排污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该时段最可能是(
)
AA.5:00~7:00
B.11:00~13:00
C.15:00~17:00
D.23:00~1:00【解析】据材料“海陆风转向容易导致排污地点的二次污染”,故应该选海洋和陆地温差较小,海陆风出现转换的时间,5:00~7:00,日出前后,陆地气温回升与海洋的温差逐渐缩小,海陆风易出现转换,易造成二次污染,A项正确;11:00~13:00以及15:00~17:00,均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近地面吹海风,不易造成二次污染,B、C项错误;23:00~1:00,陆地温度低于海洋,近地面吹陆风,也不易造成二次污染,D项错误。故选A。&2&
气候要素分析核心知识一、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光照)二、气温分析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1)地表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到达地表,一部分被地面反射,一部分被地面吸收,吸收部分再次转化为地面辐射,波长较长。(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产生地面辐射,波长较长,小部分射入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思维拓展:1.保温作用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2.不同地膜的对比(1)无色透明地膜(白膜):广泛用于春季增温和保水。(2)黑色地膜:在阳光照射下,本身增温快,但传给土壤的热量较少,故增温作用不如透明地膜,白天还有降温作用。由于它不透光,因而除草效果显著。地面覆盖可明显降低地温、抑制杂草、保持土壤湿度。(3)黑白相间地膜:种植行为乳白透明膜,行间及垄坡为黑色地膜。该地膜兼有两种作用,乳白透明部分具有增加地温作用,黑色部分则具有灭草作用。(4)果树下铺设塑料薄膜:利于均匀着色。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3.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分析三、降水(雨、雪、雾、露)分析1.常见类型降水类型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地区对流雨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赤道附近地区,夏季的中纬度大陆地区地形雨暖湿空气前进时受地形阻挡上升降水强度较大,历时较长山地迎风坡锋面雨冷暖空气相遇,暖湿空气被迫抬升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中纬度地区台风雨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低纬度大陆东部2.影响降水的因素思维拓展:雾及霾的形成及影响考向示例例1
(2023湖北)右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读图,完成(1)~(3)题。(1)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
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
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C【解析】四地中,丙的气压值最低,从选项来看,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海拔最高,气压值最低,排除A、D选项;1月,甲气压值大于乙,乙气压值大于丁,从选项来看,位于西北的乌鲁木齐纬度最高,距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近,其气压值应该最大,故甲应为乌鲁木齐,C正确,B错误。故选C。(2)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B①夏季热,气流辐合
②夏季热,气流辐散
③冬季冷,气流辐合
④冬季冷,气流辐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从上题可知,丙地应为拉萨,夏季高原强太阳辐射炙烤大地进而向上加热大气,在近地面表现为辐合风场,四周空气向此处聚合,然后在这里上升到高空,在高空(对流层上部)则形成青藏高压,①正确,②错误;冬季近地面气温低,近地面气流辐散,高空形成低压,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3)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C①地理纬度
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高度
④海陆性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甲地(乌鲁木齐)纬度高,距离冬季高压中心近,其1月气压值较大,①正确;丙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压值最低,③正确;海南纬度低,距离海洋更近,气压值更小,乌鲁木齐与之对应,受海陆性质影响较为明显,④正确;四地气压变化受天气影响较小,排除②。故选C。例2
(2023全国乙)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1)~(2)题。气象台站经度纬度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1月偏离天数/天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7月偏离天数/天珲春130.35°E42.86°N约14时00分20.8约14时40分19.6辽源125.15°E42.90°N约13时20分14.4约13时50分17.2(1)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
BA.降水多
B.受海洋影响强
C.风力强
D.受山地影响强【解析】与珲春相比,辽源更靠近内陆,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水体比热容大,升温较慢,珲春受海洋影响较强,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于辽源,B正确,D错误;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与该地降水、风力关系不大,排除A、C。故选B。(2)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
CA.雨雪天气
B.温带气旋
C.晴朗天气
D.冷锋过境【解析】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说明此时段大气较稳定,多晴天,C正确;受雨雪天气、温带气旋、冷锋过境影响下,天气变化较大,气温不稳定,偏离的天数较多,排除A、B、D。故选C。例3
地表凝结水指地表水汽凝结而成的液态水,对维系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地表凝结水的形成和蒸发受相对湿度、地表温度、风力等因素影响。毛乌素沙地南缘气候干旱,沙丘广布,右图示意该区域典型固沙灌丛地和裸地上的凝结水量及地表平均温度日变化特征。据此完成(1)~(3)题。(1)一般地,有利于地表凝结水形成的主要气象条件是(
)
AA.辐射逆温
B.冷湿大风
C.高温晴朗
D.气旋过境【解析】地表凝结水类似于露水,一般发生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或清晨,由于地面或地物表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或物体表面的空气温度下降到露点以下,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上凝结而成的水,最有利于其形成的是辐射逆温控制的时候,从图中地表温度日变化可知,温度较低的夜间有利于凝结水的形成。故选A。(2)影响典型灌丛地和裸地上的凝结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CA.相对湿度
B.风速大小
C.昼夜温差
D.太阳辐射【解析】地表凝结水是由水汽凝结而成,因此相对湿度越大,降温幅度越大,越有利于水汽的凝结,越易形成地表凝结水。干旱地区90%水汽都来自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基本不受地表植被状况的影响,裸地由于缺乏植被,白天升温快,温度高,土壤中的水分易蒸发,凝结水蒸发量大;晚上降温快,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凝结形成量大。故选C。(3)凝结水能维系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作用是(
)
DA.增加空气湿度
B.减少低温冻害
C.增加地表径流
D.下渗补给土壤【解析】凝结水是干旱区地表土壤的主要水分来源之一,其维系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作用是可以渗入土壤中,作为植物可吸收的主要水分。故选D。变式训练
研究发现,降水pH值大小与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右图示意我国某地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风速与降水pH值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夏季该地降水pH值较低,主要是由于(
)
A.农作物蒸腾量大
B.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C.受下沉气流控制
D.降水量大且风速较小D【解析】由图可知,图示地区夏季降水较多,雨水对大气有清洗作用,且风速较小,尘土杂质不易进入大气,导致降水pH值较低,D正确。农作物蒸腾量大会使降水量增加,不直接影响降水pH值,A错误;夏季降水多对土壤盐渍化有淋溶作用,盐碱程度会减轻,B错误;夏季气温高,大气受热膨胀,多上升气流,C错误。故选D。2.降水pH值最大值出现在2月份而没有出现在风速最大的5月份,是因为5月份(
)
DA.土壤气温回升
B.沙尘暴多发
C.降水显著增加
D.植被返青增多【解析】由图可知,图示地区年降水量较小,风速较大,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2月份降水量较少,地表植被覆盖度小,沙土、尘埃等易被吹起,导致降水pH值最大。5月份降水增多,植被返青增多,地表植被覆盖度变大对地面沙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虽然风大,但沙土、尘埃等不易被吹起,使得降水pH值没有达到最大值,D正确,B错误。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地7、8月份降水集中,5月降水少,C错误;土壤气温回升,干燥疏松,易起沙,增加大气尘埃含量,与题意不符,A错误。故选D。3.改善图示区域降水pH值状况的合理措施有(
)
C①扩大地膜覆盖面积
②使用化石燃料
③大面积植树种草
④设置草方格沙障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分析可知,我国西北地区降水pH值大小与降水多少对浓度的稀释及风力对碱性土壤的吹蚀密切相关,因此,可通过降低风速、减少碱性物质流动来降低降水pH值,即合理的措施应是扩大地膜覆盖面积和设置草方格沙障,①④正确,C正确。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碳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含量升高,易出现酸雨,②错误;结合图中信息,该地年降水量有限,不适宜大规模植树种草,③错误。故选C。
逆温强度指逆温层内每升高100
m气温的递增率(单位:℃/100
m),为研究逆温的变化及影响,常常将发生在近地面1.5
km范围以下的低空逆温层按照高度分为贴地逆温、低悬逆温和高悬逆温三种。下表示意我国成都某气象站(30.7°N,103.8°E)北京时间8时逆温的多年平均状况。据此完成4~6题。时间贴地逆温低悬逆温高悬逆温底高(m)顶高(m)强度(℃)底高(m)顶高(m)强度(℃)底高(m)顶高(m)强度(℃)春11.3139.81.05249.0377.20.50743.5823.90.31夏17.4131.50.84261.8381.80.48721.4808.70.31秋12.3129.30.90235.9340.90.38730.1820.20.30冬11.0131.11.11233.0335.00.40779.3855.40.354.一年中,低悬逆温厚度大于贴地逆温的季节是(
)
B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根据顶高-底高计算即得。夏季,贴地逆温为114.1m(春季为128.5m,秋季为117m,冬季为120.1m),低悬逆温120.0m(春季为128.2m,秋季105m,冬季为102m)。故选B。5.冬季,该地8时贴地逆温层底部温度为5℃,其顶部的温度约为(
)
CA.3.7℃
B.5.8℃
C.6.3℃
D.6.5℃【解析】根据气温垂直递增率计算即得,冬季该地8时贴地逆温层的高度为120.1m,强度每上升100
m增温1.11℃,所以顶部的温度约为6.3℃。故选C。6.该地8时贴地逆温层最大的季节,下列逆温发生概率最大的是(
)
AA.辐射逆温
B.平流逆温
C.融雪逆温
D.地形逆温【解析】该地8时贴地逆温层最大的季节,距地面最近,由于近地面夜间辐射冷却的速度快,近地面的温度低于贴地层的大气温度,出现辐射逆温,故逆温发生概率最大的是辐射逆温。故选A。&3&
天气系统与天气核心知识1.锋面系统2.气旋与反气旋3.锋面气旋图的判读(1)确定锋面的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锋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面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2)确定气流的方向:结合(南、北)半球判断气旋中气流旋转方向;锋面气旋中,风向在槽线(锋线)附近发生改变,锋前与锋后风向几乎垂直。(3)判断锋面的性质:“东暖西冷”,即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东侧的低压槽附近均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附近均形成冷锋,即从低纬地区移来的是暖锋,从高纬地区移来的是冷锋。(4)判断雨区的位置:“暖前冷后”,即暖锋雨区宽阔且在锋前,冷锋雨区狭窄且主要在锋后。单一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区为晴朗天气。4.常见的天气现象典型天气时间地区成因天气特征春旱春季华北春季雨带在南方,华北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蒸发旺盛干旱少雨沙尘暴春季我国北方快行冷锋大风降温梅雨夏初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阴雨连绵伏旱盛夏长江中下游反气旋(副热带高压脊)炎热干燥台风夏秋东南沿海强热带气旋狂风、暴雨、风暴潮寒潮冬季全国大部分快行冷锋大风、降温、雨雪昆明四季如春冬季昆明受准静止锋影响,昆明位于暖气团一侧,冬季温和;贵阳位于冷气团一侧,冬季阴冷;夏季,昆明位于云贵高原上,海拔高,天气凉爽续表考向示例例1
(2023湖南)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
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右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据此完成(1)~(2)题。(1)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
)
B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
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
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解析】读图可知,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沉,A错误;读图可知,7日20:00至9日20:00空气的湿度呈下降趋势,因此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B正确;图中显示,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关联度不明显,并不一致,C错误;读图可知,下沉气流速度与近地面风速关联度不大,有些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大,D错误。故选B。(2)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A.冷锋、反气旋
B.冷锋、气旋
C.暖锋、反气旋
D.暖锋、气旋【解析】读图可知,8日8:00至10日20:00,当地近地面风速先呈加大趋势,后风速减小,近地面均以下沉气流为主,空气湿度呈下降趋势,先后符合冷锋、反气旋天气系统控制的天气特征,A符合题意;此时段的天气特征与暖锋、气旋特征差异较大,排除B、C、D。故选A。例2
(2023广东)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右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1)~(2)题。(1)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A【解析】由材料可知,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水汽不会凝结。读图可知,18日14—20时气温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形成降水,且风速逐渐增大,应为风雨交加;同时在18日20时左右,离地2
m气温开始逐渐低于0
℃,降水容易以固态的形式呈现且气温依旧达到露点温度,在此阶段经历了大风、降雨、降雪且持续降温过程,因此天气变化依次为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A正确,B、C、D错误。故选A。(2)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DA.对流旺盛
B.逆温增强
C.暖锋经过
D.冷锋过境【解析】此地位于我国吉林省,且在18日14时—19日20时经历了降水、大风、降温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此时为11月中旬,故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例3
(2022全国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右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答案】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解析】材料中提及2002年4月到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气候严重异常。由于该时段当地主要属于冬、春季节,受副高或信风控制,澳大利亚这段时间处于旱季,其主要表现可能为降水偏少,会导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的情况。作用:2002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现象,加剧了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为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为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挟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答案】丙;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主,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同时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利于沙尘运动。(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答案】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解析】此次沙尘暴受锋面影响较为显著,受锋面西部高压的影响,图中槽线不断由西向东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地位于锋后,锋前为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流,锋后为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性气流,故沙尘暴所经过的地区,其风向由偏北风转为西南风,同时也是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由于大气中尘埃较多,致使白天削弱作用增强,气温较低,夜间保温作用增强,使得全天温差变小。(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观点: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观点:人类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毕竟沙尘暴是自然灾害。沙尘暴使能见度下降,且大量的尘埃降落在农业农作物上,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农业生产,同时受沙尘暴影响,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沙尘增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干扰人类正常生活。通过对沙源地地区的环境改良,可以有效地减少沙尘暴的发生。通过对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沙尘暴暴发的频次和强度,进而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毕竟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灭绝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沙尘暴的形成机制变式训练
我国东北局部地区冬季会出现锋面北部气温高于南部的反常天气过程,即倒暖锋。该过程是因暖水面形成的暖气团替代常规冷气团,并被更强冷气团推行导致。有无寒潮侵袭是预报倒暖锋的关键。右下图为某测站14~24时气温与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倒暖锋的说法,正确的是(
)
DA.18~20时过境,向西南推进并伴随降雪过程B.18~20时过境,向东北推进并伴随大风过程C.20~22时过境,向东北推进并伴随降水过程D.20~22时过境,向西南推进并伴随增温过程【解析】由题目可知,倒暖锋北部气温高于南部,由暖水面形成的暖气团替代常规冷气团。由图可知,18~20时气温下降,故A、B错误。20~22时风向为东北风,气温升高,此时符合倒暖锋过境时的特征,吹东北风时锋面应该向西南推进并伴随增温过程,C错误,D正确。故选D。2.在倒暖锋影响下该测站周边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
B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由题可知,倒暖锋是一种特殊锋面,因此测站受倒暖锋影响时,应位于低压槽,并且位于我国东北部,因而是类似于北半球的锋面气旋。①测站位于低压中心,A错误;②测站位于低压槽,且由锋面气旋的等压线分布情况可知,该测站风向为东北风,B正确;③测站位于低压槽,但是由锋面气旋的等压线分布可知其风向为偏南风,C错误;④测站位于高压脊,不会出现锋面活动,D错误。故选B。
垂直速度是天气分析中经常考虑的大气物理参数,当其大于零时表示大气下沉运动,小于零时表示大气上升运动。2019年8月10日凌晨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温岭市,对当地三门县视头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右图示意2019年8月7日20时至11日2时三门县视头村的垂直速度分布。据此完成3~5题。3.据图可知(
)
DA.8日8时左右垂直速度以大气上升运动为主B.9日8时左右中层大气主要以上升运动为主C.9日20时左右中上层大气下沉速度迅速减小D.10日8时左右主要以中层大气上升运动为主【解析】由图可知,8月8日8时左右垂直速度为0,基本是以下沉运动为主;9日8时左右数值小于0,转为上升运动,但上升运动数值比较小,且上升运动主要以低层为主;9日20时左右中低层垂直速度为负,以上升运动为主;10日8时左右垂直上升速度减小,但仍维持在较大水平,主要的上升运动区在700~400hPa的中层大气,低层的上升速度较小。故选D。4.在此天气过程影响下,视头村降水最多的时段是(
)
DA.7日20时至8日14时
B.8日20时至9日14时C.10日8时至11日2时
D.9日14时至10日8时【解析】图中9日20时前后,垂直速度数值小于0且可达到-7以下,此时段空气运动上升剧烈,降水较多,其他时段平均垂直速度较小,降水量较少。故选D。5.此次视头村的主要降水类型是(
)
AA.台风雨
B.对流雨
C.地形雨
D.锋面雨【解析】此次降水过程主要是受超强台风影响,主要降水类型为台风雨。虽然在9日20时垂直速度上升,但并不是因为气温高导致空气受热使气流上升而形成的降水。其他降水类型都不是此时的主要降水类型。故选A。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贵准静止锋又称滇黔准静止锋,是影响贵州地区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之一。一般锋前高温日晒,锋后低温阴雨。云贵准静止锋位置的来回摆动、强度的不断变化对中国西南部,尤其是贵州天气影响极大。冷暖气团温差越小,准静止锋的强度越小。根据冷暖空气位置和强度的对峙情况将锋向分为三类,即南北型、西北—东南型和东西型。右图(a)为2007—2020年各锋向的旬日数分布图,图(b)为各锋向的空间位置分布图。(1)云贵准静止锋多出现在云贵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方位),指出多发季节及影响因素。东部(或东部偏北)【答案】季节:冬季。影响因素:地形。(2)描述各锋向的旬日数分布特征。【答案】分布不均;以南北型和西北—东南型为主;南北型最多,东西型最少;南北型在冬季前期分布偏多,西北—东南型在冬季后期分布偏多。(3)推测云贵准静止锋强度最大的锋向,并说明理由。【答案】南北型锋向。理由:南北型锋向的准静止锋分布的位置更偏南,说明冷气团势力更强盛;南北型锋向的准静止锋分布的位置纬度低,此处暖气团势力强盛;锋面两侧冷暖气团温差最大,所以云贵准静止锋强度最大。&4&
大气环流与气候核心知识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分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具体分布)成
因气候特征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2000
mm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年降水量750~1000
mm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控制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6~10月)之分,年降水量1500~2000
mm热带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终年受副高或信风(离岸风)控制全年高温少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3.5°~35°大陆东部地区(广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年降水量约300~1000
mm续表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的亚欧大陆东岸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较差较大温带海洋性气候(t最冷月>0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年较差小,全年降水较均匀,约700~1000
mm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冬冷夏热,气温日、年较差大,全年少雨续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60°~70°地区(亚欧和北美大陆)极地大陆(海洋)气团夏季温暖短促,冬季寒冷漫长,全年降水较少寒带苔原带北纬70°~80°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带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势高,气温和降水因海拔而变化全年低温,降水较少,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光照强续表3.气候类型的判定方法“以温定球”——根据最高(或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来判断南、北半球。“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确定温度带。“以水定型”——根据年降水多少和季节分配状况确定气候类型(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少雨型)。热带气候最冷月>15
℃全年多雨,>2000
mm热带雨林气候干湿季明显,750~1000
mm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1500
mm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250
mm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气候最冷月>0
℃冬雨型降水,300~1000
mm地中海气候雨热同期,800~1500
mm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气候最冷月>0
℃全年湿润,700~1000
mm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0
℃雨热同期,500~800
mm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250
mm温带大陆性气候4.气候的描述技巧(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①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②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③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考向示例例1
下图为全球某季节不同纬度气温及风速的空间分布示意图,风速等值线中“-”表示风向与“+”相反。据此完成(1)~(3)题。(1)图示为北半球(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B【解析】读图可知,近地面最小风速集中在10°S到25°N的区域,该区域为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区域,表明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了赤道以北,故此时表示北半球的夏季,B正确;春秋季节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A、C错误;北半球冬季,赤道低气压带大部分南移,D错误。故选B。(2)N处近地面风速大于M处近地面风速的主要原因是(
)
C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B.下垫面状况非常均一C.该季节南北气温差较大
D.平原削弱风速不显著【解析】N处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区域,主要为广阔的海洋,但也分布着若干陆地,B错误;N处海洋面积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A错误;N处不全是平原地形,D错误;南半球冬季,N处所在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差显著,导致气压差明显,风速大,C正确。故选C。(3)P处风向及风速范围分别是(
)
CA.偏东风20~30
B.偏东风30~40
C.偏西风20~30
D.偏西风30~40【解析】由于正负值表示不同的风向,且M、N两处为近地面西风带,所以正值表示偏西风,再根据图中P点的位置可以判定为偏西风;根据等值线的分布可以确定P处风速范围20~30,C正确,A、B、D错误。故选C。例2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读图,完成(1)~(3)题。(1)192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出现可能性较大的现象是(
)
A.南北皆旱
B.南涝北旱C.南旱北涝
D.南北皆涝C【解析】从图中可知,1923年夏季风指数较大,说明夏季风势力强,夏季风迅速北上,南方雨季短,伏旱季节延长,南方易出现旱灾,北方雨季延长,降水过多形成水灾,所以最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现象,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2)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原因可能是(
)
DA.夏季风增强
B.夏季风减弱C.海陆热力差异减小
D.温室效应加剧【解析】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说明冬季风势力弱,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冬季气温不是太低,冷高压势力弱,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我国哪个地区符合图示的情况(
)
D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解析】图示中,整体大致夏季风指数大于冬季风,说明此地应位于我国偏南地区,排除A;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很难受到季风的影响,B错;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四周高大山脉,气候干旱,夏季风无法到达,C错;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水多,整体大致夏季风指数大于冬季风,D正确。故选D。变式训练
水蒸气属于温室气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蒸发加剧,更多的水汽参与区域间水热输送。右图示意2021年8月某日全球大气中水汽含量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大气中水汽含量(
)
CA.①处因受高空下沉气流控制,数值较大B.②处因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数值较小C.③处因地处季风山地迎风坡,数值较大D.④处因深居内陆水循环较弱,数值较小【解析】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①处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强,对流运动较强,所以水汽含量较大,A错误。图中②处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所以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小,B错误。④处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较强,受高空下沉气流影响,所以数值较小,D错误。③处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强,并且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所以大气中水汽含量数值较大,C正确。故选C。2.戊处水汽输送带(
)
DA.受极地东风影响,自东南向西北输送
B.受东南信风影响,自东南向西北输送C.受东北季风影响,自西北向东南输送
D.受盛行西风影响,自西北向东南输送【解析】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戊处位于南半球西风带,所以该地区的水汽输送受到盛行西风影响相对较强。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其水汽运输方向为西北—东南走向,由于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从西北而来,所以其水汽自西北向东南输送,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3.若全球大气水汽增加,则(
)
CA.甲处暴雪灾害强度加大
B.乙处飓风频次增加C.丙处夏夜闷热现象增加
D.丁处冰川面积增大【解析】由于水蒸气属于温室气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蒸发加剧,若全球大气水汽增加,则说明全球气温升高,会导致丁处冰川面积减小,D错误。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甲处纬度较低,不会有暴风雪,A错误。乙处纬度较高,不会有飓风,B错误。丙处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若全球大气水汽增加,会导致丙处降水增加,并且气温更高,所以丙处夏夜闷热现象增加,C正确。故选C。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是一条独立环绕副热带地区的强锋带,终年在东亚上空活动,常出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部边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东亚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关系密切。平均而言,这两次北跳分别发生在6月上旬和7月初,对应着江淮流域梅雨起始和结束。青藏高原,夏季形成热源,冬季成为冷源,受其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会产生季节性突变。下图示意1979—2013年平均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a)、北界(b)逐月变化。据此完成4~6题。4.据图判断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
DA.冬季控制范围小,位置偏北
B.北界变化范围较大,变化速度较快C.夏季控制范围大,位置偏南
D.冬季整体位置偏南【解析】夏季的控制范围,以7月为例,约是从南界的35°到北界的45°;而冬季的控制范围,以12月为例,约是从南界的18°到北界的48°,所以是冬季的控制范围大于夏季,A、C错误;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D正确;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年内变幅是15°—35°,北界年内变幅是43°—48°,所以南界变化范围更大,B错误。故选D。5.受青藏高原影响,推测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季节性突变现象可能是(
)
AA.夏季,西风急流向西北突变
B.夏季,西风急流向东南突变C.冬季,西风急流向东北突变
D.冬季,西风急流向西南突变【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带动气压带和风带一年内的周期性运动,而副热带西风急流也会随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出现夏季北移,冬季南撤的空间变化。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对流层中高层大气,从而使青藏高原上空的空气与周围的空气形成显著温差,受其影响,西风急流北移的同时,向西突变(至100°E附近)。冬季,青藏高原逐渐冷却,温差中心向东向南移动,西风急流东退(至120°E附近)。故选A。6.湖北省大部2020年6月8日入梅,8月1日出梅,推测2020年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第二次北跳可能发生在(
)
C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7月下旬
D.8月上旬【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密切相关,对应着江淮流域梅雨的起始和结束,说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一次北跳对应梅雨起始,第二次北跳对应梅雨结束。读题干可知,2020年梅雨结束为8月1日,因此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二次北跳应该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所以选择7月下旬,C对,排除A、B、D。故选C。&5&
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核心知识1.气候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1)对地形(降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昼夜温差大对岩石的风化作用)(2)对水文(3)对土壤(4)对生物气候影响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有什么样的气候,就会发育什么样的植被。不同的生物适应不同的栖息环境、形成不同的种群大小。气候与植被类型的分布(水平分布、垂直分布)、植被的生长发育等;气温与动物迁徙(驯鹿、鸟类迁徙、鱼类洄游、天山牧民转场)。风力大小也影响植物形态,风大的地方植株一般矮小、树冠旗形。2.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对工业生产的影响(3)对交通的影响①对内河航运的影响:通过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影响内河航运。②对远洋航运的影响:顺风和逆风、台风和飓风等影响。③对航空的影响:大雾天气、狂风、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④对管道运输的影响:低温冻害的影响。⑤对公路、铁路运输的影响: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台风、寒潮(大风、降温、冻害)、暴雨、洪涝、沙尘暴等——对公路、铁路的选线,桥涵的孔径大小等。⑥对邮政通信的影响:通过灾害性天气影响道路来影响邮政通信。(4)对旅游业的影响①有利影响——形成特殊的气象气候景观——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黄山的云海等。②不利影响——恶劣天气影响出游。③对特殊气候区的旅游影响——地中海气候夏季旅游旺季、雪乡游。(5)对聚落的影响:中国各地区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区域民居与地理环境关系北方地区北方由于纬度高,冬天寒冷而漫长,所以建筑表现为墙厚、屋顶厚,以防寒防冻;正南正北方位感强,院落宽敞,争取日照江南地区南方气候湿热,民居建筑的墙体和屋顶都可以做得单薄、轻巧陕西窑洞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土质疏松易于挖掘,加上中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内蒙古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通风、采光性能好,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福建土楼福建土楼除具有防御外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傣族竹楼傣族竹楼,屋顶较为宽大且坡度大,主要功能是通风防晒纳凉,防雨次之;房屋架空,人住楼上,能躲避地上炎炎暑热和潮气,防止虫豸侵害西藏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墙壁非常坚固,外墙往上逐渐收缩。平顶,窗户很小新疆新疆天热少雨,木材缺乏,但土质好,因而维吾尔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多为带有地下室的单层或双层拱式平顶续表3.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方面①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同时又可能引发极端寒潮天气,气候异常会导致气象灾害增加。②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降水变化比气温变化更加不稳定,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增加。(2)对地形地貌方面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作用加剧,从而改变沿海地区的地貌。②海浪侵蚀加剧,导致沿海地区水动力条件增强,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长缓慢乃至减少。(3)对水文方面①海洋: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大气环流,从盛行风角度可以影响洋流的运动;高纬度冰川融化会导致不同海区的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水密度发生明显变化,从海水性质角度影响洋流的运动。②沿海:风暴潮加剧、咸潮上溯加剧,给沿海地区带来经济损失。③陆地: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方式的河流,短期内可能由于高山冰雪融水增多,径流量增加;长期可能会由于冰川退却消亡,导致河流径流量最终减少乃至干涸。④陆地:海平面升高、海岸侵蚀加剧,可能导致海水入侵,引发沿海地区地下水含盐度增加以及土壤盐渍化。(4)对生物方面①植被分布会发生变化,如亚热带森林可能演变为热带森林、温带草原可能会向北扩展等等,尤其在过渡区域较为明显。如我国黄土高原北部地表植被的变化。②加速林木生长,但同时可能降低木材质量,导致现有森林成熟、老化乃至衰退。③导致水分蒸散加强,使森林土壤变干,导致森林火灾频率增加。④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量生物灭绝,同时可能加快新物种产生。(5)对自然灾害及疾病方面①综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气象、水文灾害,可能还会诱发地质灾害,最终导致全球自然灾害频发。②部分疾病传播范围扩大,尤其是热带疾病,如疟疾;部分疾病发病率增加,尤其夏天出现的超高温会诱发心脏病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6)对农业方面①全球气候变暖可以使受到气温限制的害虫活动范围变大,导致农业病虫害加剧,尤其在高纬度地区较为明显。②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③热量的改变,总体可能使得低纬度大部分国家农作物产量减少,高纬度大部分国家农作物产量增加。如新西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葡萄的产量和质量得以提高。④影响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7)对交通运输方面①高纬度航线航运条件改善,便于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如北极航线。②海平面上升,部分地区港口、航道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考向示例例1
依据年降水量800mm和1月0℃两个基础指标划分南、北方地区,秦岭是中国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多年来学界对年降水量指标多有争议,曾有学者提出以积温或无霜期替换年降水量。1970—2020年的气象资料显示:秦岭西段湿化,0℃等温线平均每10年上升70米;东部干化,0℃等温线平均每10年上升37米;50年间年降水量800mm和1月0℃两个基础指标的海拔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或下降,但均未越过秦岭主山脊。据此完成(1)~(3)题。(1)有学者提出以热量指标替换年降水量指标,主要要考虑(
)
DA.温度易测量
B.降水对环境差异影响小C.单一指标更科学合理
D.年降水量不稳定【解析】秦岭在我国的东部季风气候区,但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并不稳定,夏季风进退强弱年际变化大,导致我国年降水量不稳定,800mm年降水量在我国位置变化大,并不稳定分布在秦岭,而热量条件相对稳定,所以有学者提出以热量指标替换年降水量指标,D正确;温度和降水的测量难度在题干信息中并没有说明,无法得知,A错误;降水对环境差异影响并不小,B错误;单一指标更易发生变化,而复合指标更精确,C错误。故选D。(2)1970—2020年,秦岭(
)
BA.西段升温,东段降温,西段温度变幅小B.西段升温,东段升温,西段温度变幅大C.西段降温,东段降温,西段温度变幅大D.西段降温,东段升温,西段温度变幅小【解析】1970—2020年的气象资料显示:秦岭西段0℃等温线平均每10年上升70米,东部0℃等温线平均每10年上升37米,这里的0℃等温线上升指的是向北推移,这说明无论是东段还是西段都在升温,但西段上升70米比东段上升37米幅度更大,说明西段温度变幅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3)依据年降水量800mm和1月0℃两个基础指标,1970—2020年中国南北方分界线(
)
AA.基本稳定
B.明显南移
C.明显北移
D.剧烈摆动【解析】据题干信息材料“50年间年降水量800mm和1月0℃两个基础指标的海拔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或下降,但均未越过秦岭主山脊”,这说明作为重要参照标准的年降水量800mm和1月0℃上升或下降位置并不稳定,不存在明显南移或北移,B、C错误;虽然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或下降,但均未越过秦岭主山脊,这说明1970—2020年中国南北方分界线基本稳定,并未剧烈摆动,A正确,D错误。故选A。例2
盛行风携带潮湿空气遇山地抬升冷却,常形成云。波多黎各岛地处北纬18°附近,北临大西洋,南滨加勒比海,中央山脉横贯东西,较高海拔区域常被云层浸没。通过对中央山脉迎风坡向675m、1006m监测区的云进行观测统计,得到正常年份与干旱年份夜间云出现概率(右图)。据此完成(1)~(3)题。(1)该岛中央山脉不同坡向同海拔高度云出现概率(
)
BA.北坡低,南坡高
B.北坡高,南坡低
C.南坡高,东坡低
D.西坡高,东坡低【解析】该岛地处北纬18°附近,处于东北信风带,北临大西洋,东北信风携带水汽在中央山脉遇到地形阻挡,中央山脉为东西走向,其东坡和西坡水汽差异不大,但北坡为迎风坡,水汽在抬升过程中冷凝形成云层,云出现概率高。而南坡为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凝结,云出现概率低。综上所述,该岛中央山脉不同坡向同海拔高度云出现概率北坡高,南坡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2)影响1006m与675m区域云出现概率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DA.坡度
B.植被
C.风力
D.气温【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潮湿空气冷却常形成云。一般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1006m比6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建筑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传统文化与养生保健的结合考核试卷
- 芜湖二手房买卖合同模板
- 车辆保单买卖合同
- 客车车辆买卖合同
- 沿街门店转让合同
- 二手豪宅买卖合同模板
- 2025-2025学年度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 质量通病与防治:电梯施工通病防治措施
- 2025年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 航空维修标准化作业方案
-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赛项样题(中职组)
- 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管控方案
- 三方合同主体变更协议2024年
- 保险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世界500强集团)
- 2024年大货车租赁合同经典版(三篇)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5届数学高一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3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第二版)对比版
- 退休人员的退休申请表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